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文學理論非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文學理論非

發布時間: 2021-03-20 15:14:13

1. 文學理論是什麼,舉幾個具體的例子

文學理論是指研究有關文學的本質、特徵、發展規律和社會作用的原理、原則的一門學科。是文藝學的一個門類。傳統的習慣把文藝學分成三個門類:文學理論、文學史和文學批評。它們都以文學為研究對象,都要求把歷史的、現實的文學理論與文學史和邏輯的研究結合起來。文學史重在對文學的歷史研究;文學批評重在對文學的現實研究;文學理論則重在對文學作邏輯的研究。從古往今來的文學現象中,找出文學的本質和發展規律,揭示文學的不同形態的特點。
文學理論主要是文學批評

2. 文學理論有那些

1、紙上得來來終覺淺,源絕知此事要躬行。

2、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3、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4、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

5、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6、娶妻無媒毋須恨,書中有女顏如玉。

7、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8、一月不讀書,耳目失精爽。

9、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10、歸志寧無五畝園,讀書本意在元元。

11、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

12、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13、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

14、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15、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

16、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17、人學始知道,不學非自然

3. 什麼是文學理論里的「非個人化」要系統一點的

"非個人化"理論的基本內容是:生活與藝術不能等同,它們之間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因此作家的個人感情經驗必須經過非個人化的過程,將個人的情緒轉變為宇宙性、藝術性情緒,才能進入文學作品。由英美新批評派的奠基人之一,被稱為"現代文學批評大師"的艾略特是他早年提出。

4. 文學理論該怎麼學呢

利用網路來預習,查查書中所提到的重要名詞。學習文學理論一開始就是這樣迷茫的。
這門如此重要的課程其實應該放到大三學習,這樣就不會那麼迷茫了。前提是經過大二一年的學習,大三時我們已經具有一定的作品閱讀量了,解讀文學理論就變得有據可依。
但是現在它就是設置在大二,所以說在學習的時候適當增加對現當代文學作品的閱讀至關重要。
希望不要把時間荒廢在游戲和電影上了,多看看作品……另外,老師最後會給重點的。對你而言難的,對其他同學來說也一樣,老師最後會劃重點,好好背,熟悉了,就能考好。
一般人我不告訴ta,祝考試的時候高分通過。

5. 什麼是文學理論 site

文學理論更多的是關於「文學的原理、文學的范疇和判斷標准等類問題的研究」,而非具體的文學作品研究,這是它不同於文學批評、文學史的特殊性質。
文學理論,簡單地說,就是對文學活動的理論說明。但是,怎麼樣的說明才說得上是理論呢?
理論本身必須是一種判斷、一種解釋。而且往往還具有復雜性。因為它是一種理性的思考,並不是一種簡單的判斷和解釋。
希望能幫到你。

6. 文學理論高手進,非專業勿擾~英美新批評派提出()和()兩個概念,切斷了作品與作家、讀者的聯系。

「意圖繆見」說和「感受繆見」說.
沒問題的,就是這倆

7. 文藝理論和文學理論有什麼區別啊

文藝重在人的享受形資料方面的積淀,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選擇。它的理論也就是從它存在在各個形式不同的方面而言,文學理論則是立意於文學概念基礎上,范圍較小。

8. 文學理論與文學概論有什麼區別

《文學概論》復課程向來制是中文系課程體系中的重要課程,對於剛剛踏入大學殿堂開始接觸中文系課程的大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門課程對他們理解文學作品和文學現象、把握文學的特徵和意義、培養理論的和邏輯的思維方式

9. 文學理論入門看什麼書

老實說,我文學理論沒有入門,所以只好談談一些入門書的閱讀感受,也算是對我的閱讀的一個整理。這些入門書都是我覺得好讀而對思考有所啟發的。

1.《文學死了嗎?》,(美)希利斯·米勒,秦立彥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簡評:不要被這本書炒作一樣的書名騙了,這本書英文名叫 On Literature,翻譯過來就是《關於文學》。作者希利斯·米勒,耶魯四人幫之一,是解構主義的巨匠。這本書寫起來駕輕就熟,對許多文學問題有很好的分析和解答,包括對文學理論史簡要的回顧,以及具體文學作品的分析示範。書不厚,這個系列本來主打的就是口袋書。總之,這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門小書,對初學者一些可能存在的困惑會有認真的討論。

想看選段的話,可以看這里:3.2 第二講之「好的閱讀是慢讀」(上),作者和譯者是在中國人民大學教文學理論的老師王敦,靠譜。你在文學理論學習上有什麼困惑,可以在豆瓣上找他,只要問題表述清晰,我想他一定會樂於回答。這個專欄本來也是他為普及文學理論而開的,我大致看了一下,基本是他給我們上課時講過的內容,算是他文學理論課的講義吧,題主有興趣可以看看。

另附他開的書單 指導本科&研究生的文學研究各領域便捷中文書目

2.《文學理論入門》,(美)喬納森·卡勒,李平譯,譯林出版社

簡評:這本書大一的時候王敦老師推薦過,不過那時太稚嫩,讀得迷迷糊糊。後來大三重讀了一下,已基本能通讀下來,一些以前覺得玄乎的東西也變得清晰有條理。現在看來,這本書確實是不錯的入門書,作者思路非常清晰,問題一環扣一環,引人入勝。不過初學者一上來就讀可能會比較吃力,因為裡面的一些知識點,如索緒爾的結構主義語言學、奧斯汀的述行語言,沒有太詳細的解釋,容易讀得一頭霧水。讀者可以考慮在看完《文學死了嗎?》之後再看這本,因為該書的一些術語前者有通俗易懂的解說。

3.《理論入門:文學與文化理論導論》,(英)彼得·巴里,楊建國譯,南京大學出版社

簡評:我大三導師推薦的,絕對好書,梳理了形形色色的文學理論派別,語言通俗易懂。一大亮點是,每種派別介紹後,作者都會親自分析一部文學作品作為示範,而分析的一部分文學作品(這些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和詩,便於你快速掌握文本)就附於書末,便於你結合著作品來讀。

看這本書是件很開心的事情。裡面一開始先介紹了自由人文主義,相當於立了個靶子,後面就是各種理論派別輪毆它,打得好不痛快。

4.《重返新批評》,趙毅衡,百花文藝出版社

簡評:大家看到了,上本書《理論入門》里,理論派別基本在圍毆自由人文主義,而自由人文主義的一個代表,就是新批評派,那麼新批評派可說是弄懂理論的一個抓手了。搞清楚了新批評,你和其他理論派別,就打得起來了,對不對?所以我推薦大家可以讀讀這本《重返新批評》,作者趙毅衡老師久研此道,書寫得深入淺出,可以信賴。

5.《導讀阿爾都塞》,(澳)盧克·費雷特,田延譯,重慶大學出版社

簡評:我導師說,弄懂了阿爾都塞和葛蘭西,馬克思主義文論的脈絡基本上也就把握住了。

試讀可以看這里: 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阿爾都塞? (評論: Louis Althusser)

這是該書的前言,談論了阿爾都塞對我們的意義和他的重要性,譯者雖不同,但內容大致不差。

當然,導讀該結合著原著來看。當時我導師推薦了四篇材料,這四篇材料既是阿爾都塞直接論及藝術問題的材料,也是《導讀阿爾都塞》梳理的核心文本。現在列在這里,以供大家參考:
【材料01】阿爾都塞:一封論藝術的信(選自朱立元編:《二十世紀西方文論選》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材料02】阿爾都塞:抽象畫家克勒莫尼尼(選自朱立元編:《二十世紀西方文論選》上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材料03】阿爾都塞:皮科羅劇團,貝爾多拉西和布萊希特(選自阿爾都塞:《保衛馬克思》,商務印書館,1984)
【材料04】阿爾都塞:意識形態和意識形態國家機器(選自陳越編:《哲學與政治:阿爾都塞讀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這四篇材料大家不用怕,寫得都比較通俗。當時我讀的時候就驚呼,原來還有這樣好讀的原著啊!

這里再列一篇陳越老師關於阿爾都塞的演講以供參考:

陳越|阿爾都塞與批評理論(演講)

這篇演講非常精彩,反正我讀完之後愛上了陳越老師,也特別想了解阿爾都塞。

最後順帶說一下重慶大學這套《思想家和思想導讀叢書》。當時我讀完《導讀阿爾都塞》,欣喜若狂,又買了這套書的《導讀布蘭肖》《導讀葛蘭西》《導讀拉康》《導讀波伏瓦》,結果大跌眼鏡。裡面除了布蘭肖尚可一讀、頗有啟發外,葛蘭西和拉康看得我雲里霧里,波伏瓦則寡淡無味。其他思想家導讀不知道寫得如何翻得如何。對初學者來說,這套書可說是「良莠不齊」吧。

6.《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英)特雷·伊格爾頓,伍曉明譯,北京大學出版社

簡評:差點忘了這本書,只能用大愛來形容。伊格爾頓以毒舌著稱,裡面隨處可見他辛辣的諷刺,讀起來非常痛快。我只讀過導言、第一章和結語,這是比較好讀的幾章。伊格爾頓身在英國,我想可能受了英美分析哲學的影響,討論問題極有條理,線索分明。

下面摘錄一些伊格爾頓的片段,大家可以領略一下他的風采:
如果把文學看做一個」客觀的」、描述性的范疇是不行的,那麼把文學說成只是人們隨心所欲地想要稱為文學得東西也是不行的。因為這類價值判斷完全沒有任何隨心所欲之處:它們植根於更深層的種種信念結構之中,而這些結構就像帝國大廈一樣不可撼動。於是至此為止,我們不僅揭示了文學並不在昆蟲存在的意義上存在著,以及構成文學的種種價值判斷是歷史地變化著的,而且揭示了這些價值判斷本身與種種社會意識形態的密切關系。它們最終不僅涉及個人趣味,而且涉及某些社會群體賴以行使和維持其對其他人的統治權力的種種假定。

……並且恰恰就在那些被它認為是自然的語言之中,即在那些被它用於文學作品的」美學性的「或」非政治性的「語言之中,流露出它的精英主義、性別歧視或個人主義。

有些理論在任何時候都不像它們在企圖全然無視歷史和政治時那樣清楚地表現出自己的意識形態性。文學理論不應因其政治性而受到譴責。應該譴責的是它對自己的政治性的掩蓋或無知,是它們在將自己的學說作為據說是「技術的」、「自明的」、「科學的」或「普遍的」真理而提供出來之時的那種盲目性,而這些學說我們只要稍加反思就可以發現其實是聯系於並且加強著特定時代中特定集團的特殊利益的。

文學理論與這個政治制度有著最特定的關系:文學有意或無意地幫助維持和加強了它的種種假定。

7.《理論的幽靈——文學與常識》,(法)安托萬·孔帕尼翁,吳泓緲、汪捷宇譯,南京大學出版社

簡評:我們推薦哲學入門讀物時,一般都會提到《大問題》,因為《大問題》是以問題為線索來寫的,不同於哲學史的入門法,且寫得通俗易懂。那麼在我心中,《理論的幽靈》則可說是文學理論界的《大問題》了。因為這本書也是以問題為線索來組織的,正文共文學、作者、世界、讀者、風格、歷史、價值七章,每章都梳理了這個主題下那些針鋒相對的觀點,考察了他們是如何交鋒、如何論證的。更妙的是,交鋒的雙方,就是理論與常識,以常識為出發點討論,相信大家不會太有隔膜感。

比如,我們不是常聽到說「意圖謬誤」「作者已死」嗎?認為解讀文學作品,完全不需要考慮作者。但是這種觀點明顯和我們的常識沖突(雖然「意圖謬誤」快變成新的常識了)。孔帕尼翁在「作者」這一章詳細地討論了雙方的觀點,並提出了幾個反對「作者已死」的有力論據。老實說,這是很讓人感動的,因為我們在學習文學理論的時候,往往只會聽到支持「意圖謬誤」、支持「作者已死」的聲音,我們雖然覺得這種觀點肯定是片面和偏激的(當然,文學理論的好壞不在於全不全面),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而孔帕尼翁則在書里提供了簡潔明快的反駁。

其中一個反駁我可以在這里根據理解重構一下:

作品必然是與作者有關的,考慮下面的情況,當我們讀不懂一首詩的一個意象時我們會怎麼做?我們默認的解決方案是:
1.優先考慮這首詩的上下文
2.如果1不能解決,將參考同一詩人的其他作品
3.如果1.2不能解決,再參考同時代的其他人的作品
以上的參考價值1>2>3,如果作者是不重要的,如何解釋我們闡釋作品時的這種優先順序選擇?

最後要說的是,這本書可能是我在文學理論書里見過的最有分析風格的了,裡面對術語、概念的辨析令人贊嘆,你會發現文學理論的說理和論證原來可以如此清晰簡明。

——————我是分割線————————

其實文學理論現在不是很熱了,因為文學不熱了,至少沒有電視劇、電影熱了。一部新電影的票房可能幾億,但一部新的文學作品呢?文論家以前試圖通過剖析文學干預政治、影響現實,但現在剖析電影以及種種大眾文化會是個更好的選擇,所以許多做文學理論的,都紛紛去做文化研究了。其實思路邏輯是一樣的,只不過把「文本」放大成了「文化」或者「世界」。這種思想上的轉變,在一些著名學者比如戴錦華身上可以看得很明顯。羅崗在《「短暫的90年代」與當代文化研究的使命》里說道:
面對巨變的社會和自我,當代文化研究需要承擔起怎樣的使命,在這兒無法充分展開來討論,但我可以指出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就是有許多原來做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內——轉而去做文化研究,這是為什麼呢?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在1980年代,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還沒有完全被"學科化",它在學術上的活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於"文學"與社會、與現實、與歷史的密切聯系,因為那時候,很多社會熱點問題(既有現實的,也有來自歷史的)往往通過文學表現出來,當時一篇作品可能就會引起整個社會的轟動。但是到了1990年代之後,文學完全被邊緣化了,現當代文學研究則與這種邊緣化的狀況相呼應,充分地"學科化"、"學院化"了。
這里談的雖然是現當代文學,但文學理論的情況也大抵如是。除了羅崗老師的這篇,戴錦華老師的《文化研究的困惑和可能》,大家也可以讀讀,大抵可以看到這代中國學人思想上的困惑和轉變。

大概就說這些。

10. 1. 文學理論有哪幾種基本形態其劃分依據是什麼

7種,分別是:文學哲學、文學社會學、文學心理學、文學符號學、文學價值學、文學信息學、文學文化學。

劃分依據:

文學理論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鮮明的價值取向。它的實踐品格在於:它來源於文學實踐,同時又受文學實踐的檢驗,並進而指導文學實踐活動。其價值取向品格在於:它作為文學實踐活動經驗的總結,總是打上階級或階層的烙印,體現出明確的價值取向。同一客體可以形成多對象,並可運用多視角、多方法加以研究,所以形成了多樣化形態

(10)文學理論非擴展閱讀:

文學理論的影響:

文學理論研究作為上層建築、意識形態的文學所具有的質的規定性,其中包括它與其他上層建築、意識形態以及一切藝術所共有的普遍性,也包括它區別於其他藝術的特殊性;研究作為社會現象的文學所具有的社會功能和所起的社會作用。

其中包括它與其他社會現象共有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區別於其他社會現象所獨具的功能和作用;研究文學作品的內容、形式及其相互關系;研究文學本身的不同形態(抒情的、敘事的、戲劇的)的特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滲透和由此而形成的各種文學種類、體裁;研究文學的創作過程及其規律,其中包括方法、風格和流派等等。

文學理論不是關於文學的固定不變的法則,而是文學實踐經驗的概括。它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等實踐基礎上產生和發展,反過來,又推動文學創作、文學批評的前進。文學理論也吸取文學史的研究成果,從而又對文學史研究發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