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文學文藝鑒賞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文學文藝鑒賞

發布時間: 2021-03-20 09:59:56

⑴ 為什麼要學習文學藝術欣賞

高雅的文學凈化人的心靈,低俗的文學玷污人的靈魂。學會了對文學藝內術的欣賞,可容以更好的給自己一個人性品質的定位。 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學習文學藝術欣賞其實也是為了發現美,為了陶冶人的情操

⑵ 如何欣賞文學的藝術

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

鑒賞文學作品的表達技巧無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如表現手法,修辭手法,詞語遣用,句式變換等,根本目的在於解析所用技巧的高妙之處。如宋代詩人盧梅坡的詩《雪梅》——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首句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雪梅相互爭春,三四句的評論則表現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既贊美了雪,又歌頌了梅,同時詩中蘊含著一種哲理:自然界的事物總是各有長處,又各有不足。又如:《林黛玉進賈府》中王熙鳳的描寫:先聞其聲,後見其人。後院中有笑聲,說:「我來遲了,不曾迎接遠客!」這突如其來的笑聲,不僅引起了林黛玉的納罕,也使讀者產生猜疑。試想,在老祖宗面前人人皆斂聲屏氣,恭肅嚴整,誰敢如此放誕無禮?這正反映了王熙鳳在賈府中深受賈母寵愛的特殊地位和她的波辣性格。王熙鳳出場是由「一群媳婦丫鬟圍擁著」,通身的打扮珠光寶氣,其仆眾之多,威儀之盛,穿戴之華麗,再次體現了她在賈府的地位和權勢,富貴與尊榮。

又如《雷雨》中魯侍萍的那句「你是萍,……憑——憑什麼打我的兒子?」之所以會拍案叫絕,是因為體現了不同凡想的表達技巧:「萍」與「憑」的轉換及省略號、破折號的恰當運用,表現了魯侍萍當時極為復雜而矛盾的心理——「萍」是自己的兒子,但又「憑」什麼打他自己的同胞兄弟?使得這位母親欲認還休,既驚且氣,欲言又止,情急之中便匆忙掩飾:「憑」的重復表明了魯侍萍暫時完成感情的轉變,由愛而恨,從驚到憤,怒斥周萍的無理和

野蠻,再現了社會下層勞動婦女的善良、正直、堅強和是非分明的可貴品質。

當然,鑒賞文學作品必須通過閱讀,力求達到情感共鳴和理智領悟的認識高度,逐步培養和提高藝術的審美能力。

⑶ 重點記錄對文學藝術作品進行合理的理解,鑒賞怎麼寫

美術鑒賞這門學問改變了人們的觀看方式.美術鑒賞是運用自己的視覺感知、過去已經有的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
欣賞一般局限於感知、想像、情感體驗等感性認識方面.
而鑒賞是運用視覺感知以及其他器官的綜合作用、生活經驗和文化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並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即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一種比較深刻的認識.
在美術鑒賞的基礎上就能夠產生一定的「美術批評」,自己根據一定的標准,對美術作品或美術現象所做出的理論分析和價值判斷.
要在文化情境中來認識和理解美術,「情境」,即指影響各個時期美術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背景.美術作品中所反映的各種思想、觀念,都與藝術家所受到特定的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背景的影響有關.
感悟鑒賞:
感悟式鑒賞所要求的主要是從觀看者自身的經驗出發,充滿想像力和激情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在欣賞過程中,可以任由思維馳騁而不受限制.這種鑒賞方式比較適合於寫意性和表現性的藝術作品,因為這類作品所追求的不是客觀地記錄形象,而是通過主觀化的形象處理來表達藝術家的情感.
社會學鑒賞
應該意識到美術這種文化現象不是存在於真空環境之中,而是有著特定社會階層和社會生活的烙印.要理解不同創作目的以及社會背景對藝術家的影響.這些因素不是單靠表面的觀察就能完全了解的,所以社會學式鑒賞的核心在於探究、追問,了解作品的主題,發現作品的獨特之處,並要了解一定的文化背景,積累一定的知識才能有很好的把握.
比較式鑒賞
比較式鑒賞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把握每件作品的特色.俗話說,有比較才有鑒別.但在比較式鑒賞中,需要根據具體情況來分析.美術作品的好壞是可以通過比較來確定的;但在很多情況下,作品之間並不存在誰好誰壞的問題,僅僅是表現方式和風格上的不同而已.比較的內容主要是形式方面的,但根據這些形式方面的差異也可以引導我們去尋找原因,這就需要涉及一些社會的因素了.至於具體對比哪些內容,還需要依靠感覺的指引,所以比較的方法其實是幾種鑒賞方式的綜合運用.

⑷ 如何提高文藝欣賞能力

如何培養和提高文學鑒賞的能力?這個題目很大!畢竟要看所指的培養對象是什麼文化水平,對於接受和欣賞文學的能力是有很大區別的!一般講,要求多讀益智形的的讀物,然後逐步培養學習經典的、興趣,從文學大師那裡得益,對自己的文學認知.世界觀和思維方式有所啟迪,繼而能夠自覺的去學習適合自己提高的文學作品,多讀.熟讀.精度是一個人的造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啊!興趣需要有,更需增加。學習要執著,理解要聰慧就要多讀多看多比較,在比較中鑒別,在鑒別中欣賞!

⑸ 你如何認識文藝鑒賞學的學科影響與價值

心理分析在文藝學方面應用主要是利用該學科的特有理論對文藝創作和欣賞進行個人心理研究。提出創作的動機是心理的慾望,特別是本能慾望,受到壓抑後產生的,進而通過幻想的形式加以滿足。心理上會因此而產生審美的快感。心理分析在社會學方面應用主要是研究文明道德、宗教起源的深層心理學背景,以及社會的禁忌、倫理對人深層心理的影響,進而造成的心理的轉化機制與形態。
心理分析學(psychoanalysis),又稱精神分析學,是以精神病的治療為背景,研究人的深層心理發生、發展及其規律的科學。心理分析學除對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產生重要影響外,對文學、語言、宗教、哲學、倫理、藝術等也都產生了深刻影響。
心理分析學起源於奧地利維也納猶太籍精神病學家弗洛伊德(S. Freud,8—99)長期對精神病患者的臨床治療經驗。他在運用催眠術治療神經官能症時發現,病人的童年心理壓抑和創傷留在記憶中的許多問題都與性有關,而且單純使用催眠術遠期效果不佳,因此開創了心理分析的研究。他創用自由聯想法鼓勵患者挖掘潛意識中被壓抑的慾望,一旦變成意識,患者即可不葯而愈。
心理分析在幾個方面都獨有建樹。在精神病診治方面:主要通過自由聯想法、夢分析法、闡釋法、轉移法等心理分析法分析因受到壓抑而產生的焦慮、口筆誤、夢、精神病症或異常行為,起到消除症狀醫治精神障礙的作用。在心理學方面,重視研究人的潛意識內容,並注意早年歷史對現實行為的影響,強調本能對行為發展的重要性,特別是把性視為人類主要的本能,因此也被稱為「泛性論」。在心理上將人格分為兩大主題:人格結構與人格發展。提出人格包括三個部分:「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它們分別構成潛意識、前意識和意識的內容,三者交互作用形成人格的整體。人格的形成需經五個時期:口腔期、肛門期、生殖器期(陰莖期)、潛伏期、兩性期。上述任何時期的人格發育障礙都可能造成焦慮等精神病狀態。
中國於98年正式出版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論》,以後又陸續出版了《夢的釋義》等書,全面系統地介紹該學科。

⑹ 什麼是文學鑒賞

文學鑒賞作為文藝學的理論組成部分,顧名思義,它是以文學欣賞活動作為自己研究對象的。它是讀者閱讀文學作品時的一種審美認識活動。讀者通過語言的媒介,獲得對文學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強烈反應,得到審美享受,從而領會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內容。
==========================================
有一點點復雜,簡單來說就是通過閱讀文學作品與作者對世界的認識產生共鳴。
當然,這種共鳴不是通俗作品中的爽快,而是更深層次的對人性、社會、體制、倫理等等哲理的思考。
總之,就是讓你升華了!

⑺ 文學評論與文藝評論的區別

文學和文藝的區別先要搞清楚,文學是學術,學術大多是指文章,
文藝是藝術,藝術基本上是靠表演,
文學評論就是對某個文章,報道發表自己的看法,
文藝評論就是看過某個表演後,覺得表演的哪裡好與不好說出自己的觀點。

⑻ 文學藝術欣賞(小說)

——論寫作三要素——

我們該怎樣來觀看(欣賞)別人的文學作品?是以一種客觀公正、不偏不倚、一視同仁的態度,還是以一種滿腹狐疑、淺嘗輒止、心神不寧的情緒?

「美」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向來有著不同的標准,而社會的一貫的責任也僅僅是劃分美醜,而不是區別它們的程度。文學作品也是這樣,我們常常可以區分什麼是好的文學作品什麼又是不好的文學作品,然而一說到它們的好壞程度則就因人而異了。一般而言,某個群體來衡量它們好壞程度的標准都是以這個群體中的某些佼佼者的審美觀來作為評判標準的。然而,真正的「美」是運動的、上升的、充滿了變化的。是的,如果「美」有了一個標准,那麼它就一定不能稱之為「美」了。

人類有著一個這樣的劣性,那就是——思想一旦成形,便對任何他所不熟悉的事物充滿敵意,接受的過程不僅漫長而且也是起伏不定。這就回到了開始提出的問題,我們該怎樣來觀看別人的文學作品?這首先是個態度或者說情緒問題,其次才是個水平問題。如果擁有了正確的態度,那麼我們該怎樣來觀看別人的文學作品呢?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必定包含了三個要素——文筆、創意和結構。

文筆是讀者最先感受到的。文筆包含了三個要素——節奏、重復補充以及矛盾整合。文筆中的節奏分小節奏和大節奏。如果僅僅是文字的變化即為小節奏,而如果加上了文筆中重復補充和矛盾整合的變化則稱為是大節奏。重復補充是對所敘述事物的進一步的描述,而矛盾整合是從所敘述事物相反的角度的更進一步的描述。

創意是讀者最感興趣的。創意包含了兩個要素——情節創意和主旨創意。情節創意是一些相互獨立完整又彼此關聯的小情節組成,它們為主旨創意服務。情節創意的兩個要素是——獨立完整以及相互關聯。主旨創意是作品的核心,分成三個高度(或說具有三個性質)——故事性、主題性、思想性。故事性強調故事完整有趣,處於最低的位置;主題性是指這個完整有趣的故事具有了一定的社會意義,處於中間位置;思想性則具有普遍性、指導性、總結性,位置最高。主旨創意的三個性質可同時兼具,也可只具其一。

結構是讀者最不易感受到的東西。好的作品常常使我們在不知不覺就能看完,而且還常常是過目不忘,回味無窮,而不好的作品看起來則顯得有些度日如年。這就是結構在作怪!結構就是整部作品的節奏,包含了三個要素——文筆的大節奏、情節創意的節奏、主旨創意的性質。它既是上述兩項的一種有趣組合,又完全獨立於上述兩項,它是作者綜合能力的體現,是一種敘事的能力,一種對寫作、生活的認識,一種反思,也是一種深沉的、強大的、無私的、含蓄的力量。

文學創作最重要的就是節奏,這么看來,寫作的確有些像作曲,而欣賞作品也應該和聆聽音樂一樣。

欣賞文學作品和欣賞任何一件事物一樣,如果不了解製作過程,也就無法更好的欣賞它們了。

如前所述,「美」是運動的、上升的、變化的,它從來也就沒有一個標准,而人類恰恰因此而要苦苦追求。因而,上述的這些所謂的「文學要素」,其實也只是我一廂情願的淺薄看法,而非什麼真正意義上的「美的文學」的標准。

小說物的欣賞(1)

文學作品大致分為詩歌,戲劇,小說,散文等。這里要說的是小說的閱讀。

小說有三要素,深動的物形象,完整的故事節,物活動的典型環境。這三要素中,生動的物形象就是不能少的。因為小說是以塑造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對物進行多種描寫來達到作者想要達到的目的。

所謂真實是不能超過現實去創作,比如要塑造一個物,而這只是一般老百姓而且沒有文化,可你在進行語言描寫時他卻說出了很震驚的話那就失真。有些事你在描寫時不能超過時代的局限,假如你現在寫汽車能夠在天飛,除非是科幻小說,不然也是失真,因為現在還沒有那種科技平。

更沒有必要將作品中物同作者強牽在一起,尤其是一些題材豐富且多產的作家,你能說裡面的物都是作者嗎,他或她一能擔當那麼多角嗎?除非演員。所以讀小說的朋友不要問作者寫的是真的嗎?那真的又是誰呢?我覺得這樣問很好笑,我們讀小說就是看他揭露的社會現象存在不,物描寫形象不,生動不。

《紅樓夢》,《西遊記》。《三演義》的功之一就在於他們對物的描寫。《紅樓夢》里那麼多,他們的外貌,心理,語言,動作,沒有一個雷同,那連二N奶,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哪一個不是形象逼真。《西遊記 》雖然許多幻想的分,但是每個物都具有鮮明的形象。《滸傳》單那一百零八位英雄豪傑就個個躍然紙,我們做栩栩如生,當讀者讀著這些物的時候就有如見其,如聞其聲的感覺,好像這些物就在我們的面前。通過語言,動作,心理,外貌的描寫,將這些物展現在我們面前,雖然歷經幾百年甚至千年的歷史長河,但古時候物的言談舉止就在我們面前活生生的再現出來了。

小說物的欣賞(2)

一節談到要放棄追求文學作品的真實,並非這小說就是空來風,那些事件就是作者的捏造或憑空去想出一件事來。

無論什麼小說,功也好,失敗也罷,都是先有事實再有小說,《西遊記》雖有很多幻想份,但唐僧到西天取經是真事兒,那些魔鬼怪,神仙就有很多是作者的想像了。所以一名功的作家,他除了要具有很高的文學底蘊外,還要有超乎常的想像能力,沒有這兩項能力寫小說或要寫出功的作品就了無稽之談了。

在文學作品中,許多具有誇張的特點,比如神話,童話,沒有誇張就沒有這種體裁的誕生。通過現實中的一些小事經作者那麼一想像,一誇張,原本三兩句就講完了的故事,結果有了一大部小說出世,這就是所謂文學要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緣故。

其實一部好的文學作品物描寫是很功的。無論外小說還是中小說,在我們看完小說後並非那件事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而是某個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因為這些事都是做的,那就是小說為什要以塑造物形象為中心了。沙翁筆下的哈姆萊特,巴黎聖院中的伽西莫多,安徒生童話里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莫泊桑《羊脂球》中那個女以及那一群逃難的貴們 ,中歷史小說中的諸葛亮,劉備,關於,張飛, 宋江,李逵,孫二娘······正因為有作家對物的出描寫才有那些正面物留給讀者不可磨滅的印象。

可以說要不是作家對物的描寫恐怕那些歷史不會家喻戶曉,比如商紂王,蘇妲姬,楊貴妃,李世民。說到這里,有朋友恐怕就要問,你不是說小說里的物不要同現實的物掛鉤嗎?這些物都是真實的,可又怎麼講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就要談到小說的分類,因為小說的分類有很多不同標准,有的按篇幅的長短分,有的按題材分,有的按內容分········面說的真實物是歷史題材,所以這類小說要求具有真實,尤其物的份,地位歷史事件,歷史年代都不能有差錯,要不然後就會抓住某個問題大做文章,乃至推翻原創

不過當代小說中很少記敘歷史,大多都是些有關故事或商場官場的一些爭斗,或描摹的崇高,或描述生活的刺,或揭露官場的黑暗,或點撥商場的可怕········當然這些小說不能就說他寫的就同某完全不沾邊,因為文學作品還有紀實作品與純文學作品之分,比如魯迅小說中就很多是他自己的原型,如《社戲》里的迅哥兒就是他的童年時代。但是要生硬的去同作者掛鉤,讀者要去猜猜就是作者本,我覺得這樣讀小說太累。

有位作家在同我討論這苦衷時就在我博客里貼「蒲松齡寫了那麼多鬼怪的故事,難道他是鬼,是怪?」的帖子。我覺得這問很切實際,是阿,作家嘛,總不能寫什麼就是什麼吧?

小說故事節的欣賞(1)

前兩節談到小說物的欣賞,這節談談小說清節的欣賞。

一篇小說,一定要具備故事節的完整,這就是開端,發展,高*,結局,有的小說還有序幕和尾聲。這完整的故事節是小說三要素中的第二要素,因為小說以塑造物形象為中心,可是物不能夠閑著,他得做事,因為要對物進行多方面的描寫,比如心理,動作,語言,外貌等。通過這些描寫來塑造物形象,這些描寫就得有一個平台 ,既要進行動作描寫,那物就得有所行動,在小說里,作者一般都不說誰好誰壞,作者的憎惡喜好都在他對物的描寫。在《紅樓夢里》曹雪芹有過說賈政是偽君子,是封建社會的衛道士嗎?有過說賈雨村是騙子,是政客是流氓嗎?沒有這樣的褒義詞或貶義詞,這都是讀者對物格特點進行歸納總結時用的形容詞。所以物同事件緊密聯系在一起,就像的骨般不可分割。

前邊說過一個兩三句話就說完了的故事,在作者筆下可能就是千字乃至萬字的小說作品。因為這故事節讓作者採用很多表達方式,描寫手法。要用很多語言,單就表達方式來講,就有敘述,描寫,說明,抒,議論等。假如一篇小說採用多種表達方式那你的小說可能就功了一半,然後對物進行這正面描寫,側面描寫,多角度,多方位展示你小說中的物想像,來完故事節的發展,

一篇好的小說,在創作過程中,作者還會給節設置懸念來引發讀者興趣,讓讀者產生一個又一的疑問,這樣小說就達到了吸引讀者的效果。

再是小說的故事節一般都不是平鋪直敘,提倡故事節的跌宕起伏,這樣你的小說就會引入勝。當我們在看電視電影時,往往有明明是故事的結局了,謎底馬就揭曉了,可是卻有出意料的節出現了,尤其是一些匪片,好的片子在觀眾鬆了一後,馬為物的命運或悲或喜時節又來了個大轉彎,讓我們不得不慨嘆作者手法的高超。

所以一篇作品是作者在簡單故節基礎的加工,一篇文學作品有很多是作者的虛構,作者的想像越豐富,小說就越精彩,閱讀的就越多。好像一盤美味的佳餚,沒有廚師的高超手藝,那生,生菜就無敢吃或無想吃,即使做好了,假如沒有調料沒有火候,那也沒有吃客,廚師手藝越是高超吃客就越發的多。

小說故事節的欣賞(2)

小說該將讀者引進自己的故事裡,同小說物一起或喜或悲,這共鳴。判斷一篇好作品的主要標准就是看看你的小說同讀者的共鳴有多少,能同多少讀者產生共鳴。原則作品產生共鳴的越多越好,說明你的小說映了大多數的心願或者共識。當然有的作品因為不能讓讀者領悟,或者沒有能同這社會的需求相吻合,這類作品一般是超前的,那就只有少數能看懂,沒有一定的思維能力與鑒賞能力的是只能看到表面的東西看不到實質,就如同《西廂記 》曾經被列為書,因為那時的婚姻形式為父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戀是犯大忌的,可是青年們卻地看了,因為那正應了青年一代的感需求與婚姻形式的需求。
那麼這些小說為什麼能同讀者產生共鳴呢?因為那裡面的描寫出神入化,物栩栩如生,節跌宕起伏,應當說占著小說的主流, 這在前面已經談過。這里我要談的是如何進行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分白描與濃墨重彩,還有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在一篇小說中倘若沒有細節描寫就如同一個光有骨架而沒有四肢,沒有五官,沒有細皮嫩,誰願意看那骨架的呢?所以女要化妝,要將胭脂與粉底搽在們最看的臉,我雖然不搽粉,但我懂得女裝扮的目的,自己欣賞給悅己者欣賞。一個打扮入時的女總是招徠很多羨慕的目光,這其中有女的,也有的,倘若打扮不得體,那就會有很多懶得看,這作回率。小說同女一樣,有的小說讓不釋手,看了一遍還想看第二遍或者第三遍,比如《紅樓夢》我就看了三遍,就連我們的領袖毛老家也看了三遍。當你的細節描寫得體時你的小說是功的,倘若你的細節不得體那麼你的小說就會宣告失敗 。
幾句話可以說完的事件,在大作家筆下卻是寫得繪聲繪。比如《魯提轄拳打鎮關西》,那幾拳打得是何等的大快心:

「你是個賣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也做『鎮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撲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打得鮮迸流,鼻子歪在半邊,卻便似開了個油醬鋪,鹹的、酸的、辣的一發都滾出來。鄭屠掙不起來,那把尖刀也丟在一邊,里只:「打得好!」魯達罵道:「直娘賊!還敢應!」提起拳來就眼眶際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縫裂,烏珠迸出,也似開了個彩帛鋪,紅的、黑的、紫的都綻將出來。
兩邊看的懼怕魯提轄,誰敢向前來勸。
鄭屠當不過,討饒。魯達喝道:「咄!你是個破落戶!若只和俺硬到底,灑家倒饒了你!你如今對俺討饒,灑家偏不饒你!」又只一拳,太正著,卻似做了一個全堂陸的道場,磬兒、鈸兒、鐃兒一齊響。魯達看時,只見鄭屠挺在地,里只有出的,沒了入的,動撣不得。」
作者在這里調動了所有的感覺,味覺,嗅覺,聽覺,視覺,觸覺,讓讀者如同臨其境,對鎮屠這個為患一方的惡霸被打真是大快心,對於魯提轄的三拳的落腳點都是那麼的恰到好,我們不得不為作者的寫作技巧手。
當然這些描寫還是前面談到的需要作傢具有豐富的想像與聯想,這些想像與聯想已不是憑空想像的,那要同生活貼近,有時就得體驗生活,比如我在寫《丟失在網路里的靈魂》這部小說前,是我在同朋友喝茶聊天時聽說她的朋友在兩年內就同近百發生了關系,而且全是在網認識的,還都是些比較高級的知識分子或生意,朋友們都稱她為高級軍。可是我想不通她為什麼會同那麼多認識,我在聊天時所接觸的都是些層次很淺的物,所以我進了uc,在那裡我找到了女主公生活的平台,就想像她做了節目主持,這樣物賴以生的空間就有了安排,當然這兒要聲明一點的是我並非什麼大作家,只是我創作的一天粗淺的體會

小說的環境欣賞

壞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分析小說一般都是分析小說的三要素,當然還要分析它的主題思想,遣詞造句,所以環境的欣賞也就是不可或缺的了。

環境是小說中物活動的場所,每一個故事都發生在一定的場所,可以說沒有場景就沒有故事,所以壞境在小說里是必不可少的。

好的環境描寫可以烘托氛,可以從那裡讀出物的或喜或悲,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恨仇,還可以領悟當時社會的經濟與百姓的生活狀況。可是環境怎樣選擇呢?電視電影,導演要選擇同劇本相吻合的外景,那麼小說也要作者選擇同物相吻合的場所,倘若同物的份地位不相符,那你的小說也算得是敗筆了。

在電視電影里,有布景,那是給以視覺享受,在小說里就只能給你感覺的享受了,當然作者會通過所有感覺來寫環境,比如魯迅的《社戲》有那麼一段精彩的環境描寫:

兩岸的豆麥和河底的草所發散出來的清香,夾雜在中撲面的吹來;月便朦朧在這里。淡黑的起伏的連山,彷彿是踴躍的鐵的獸脊似的,都遠遠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卻還以為船慢。他們換了四回手,漸望見依稀的趙庄,而且似乎聽到歌吹了,還有幾點火,料想便是戲台,但或者也許是漁火。

那聲音大概是橫笛,宛轉,悠揚,使我的心也沉靜,然而又自失起來,覺得要和他彌散在含著豆麥蘊藻之香的里。

嗅覺,發散出來的清香,觸覺,吹來的,視覺,朦朧在里的月,還有淡黑的起伏的連山,聽覺,婉轉悠揚的橫笛這些描寫意在調動讀者去想像去聯想,讓你感受少年們的喜悅心,讓讀者也沉浸在喜悅之中。

⑼ 重要的文學、文藝常識!

一、文藝基本理論
藝術
被廣泛認同、專門化水平發展很高的媒介表現手段。其特點是通過塑造形象具體地反映社會生活、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藝術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映,也是藝術家知覺、情感、理想、意念等心理活動的產物。根據表現手段和方式的不同,藝術可分為表演藝術、造型藝術、語言藝術和綜合藝術。根據表現的時空性質,藝術又可分為時間藝術、空間藝術和時空綜合藝術。
藝術風格
藝術家或藝術作品在整體上表現出來的獨特的藝術特色和藝術個性。它受一定歷史時期的社會狀況和藝術思想內容的制約。它的形成標志著藝術家的成熟和作品藝術上的高度成就。研究和探討藝術風格,有利於促進文藝創作和文藝批評的發展。
藝術形式
指作品得以具體表現的內部結構和表現手段,又指作品完成後的具體表現形態。它由藝術結構、藝術語言、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等因素組成。藝術形式是藝術內容的表現,它和藝術內容緊密相連,但又具有其相對的獨立性。藝術內容決定藝術形式,藝術形式表現藝術內容。
文藝批評
又稱文藝評論。指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運用一定的觀點,對文藝家、文藝作品、文藝思潮、文藝運動所作的探討、分析和評價,是文藝學的組成部分。它以文藝作品為對象,以文藝鑒賞為基礎,按照文藝的特點和規律,對文藝作品進行社會學、心理學、美學諸多方面的分析和評價。它隨著文藝創作的繁榮而發展深化,又反過來作用於文藝創作。
藝術典型
又稱"典型形象"。指以鮮明獨特和豐富多彩的個別性,深刻地顯示出社會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質和規律,並達到了較高藝術成就的藝術形象。它是藝術家把不夠典型的生活材料,按照文藝以個別表現一般的規律,經過藝術的加工改造,構思出具有典型性的藝術意象的過程。

去網路查吧。上面推薦的一本 「藝術常識」 的書看起來還蠻好的。

⑽ 結合作品,談文學欣賞中的情感共鳴和藝術升華

美學范疇中的悲劇和喜劇,不單是指特定的戲劇類型,而是指具有「悲」和「喜」的特殊審美效果的文藝作品。我在這里所談論的悲劇,也主要是指廣義上的具有「悲」的審美因素和審美效果的文學藝術作品,如詩歌、小說、戲劇、音樂、電影等,或者稱之為具有悲劇美的悲情作品。魯迅說:「悲劇就是把人生中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所以悲劇作品的故事情節大都是以主人公的失敗、出走或死去為結局的,或者說,故事的內容和結局是悲哀的,悲慘的,使人產生悲傷、憐憫的感情。但很多人都願意花錢去看悲劇作品,寧願去傷心流淚,這是為什麼呢?這主要源於悲劇的美感。記得有兩部很出名的悲劇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和《泰坦尼克號》,在影院引起了觀眾一片唏噓和哭泣,也受到了人們的廣泛贊譽。另外,還有我國經典名曲如《梁祝》、《二泉映月》等以悲劇故事為背景內容,由於營造了濃郁凄美的悲劇美感氛圍,也受到人們的喜愛。所以,人類共同的審美心理是大都喜看悲劇作品,西方國家的人們對悲劇作品尤為歡迎,都認為悲劇文學是最具有深度,最具有感染力的,世界著名的小說、戲劇、電影、音樂名著的情節內容大多是悲劇故事。如曹雪芹的《紅樓夢》、魯迅的《傷逝》、巴金的《家》、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雨果的《巴黎聖母院》和《悲慘世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歌德的《浮士德》和《少年維特的煩惱》、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之一」的的《哈姆雷特》和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電影《魂斷藍橋》和《泰坦尼克號》、樂曲《梁祝》、《二泉映月》等。我國「四大民間故事」——《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也全是悲劇。別林斯基說:「沒有一種詩像悲劇這樣強烈地控制著我們的靈魂,以如此不可抗拒的魅力,使我們心向神往,給我們如此高尚的享受。」這句話道出了悲劇的藝術魅力和美感作用。美感是由美的事物引起的一種精神上的審美愉悅。悲劇作品就是最具吸引力和情緒感染力的,它以其獨特的悲劇美直接作用於人的情感和心靈,引起讀者和觀眾的經歷、心靈、情感和性情的共鳴,激發起強烈的心靈震撼和審美快感。欣賞(閱讀或觀看)喜劇作品,常常使人發笑,使人感到輕松愉快;而欣賞悲劇作品,卻能令人「悲」以至於飲泣流淚,盪氣回腸,黯然神傷,並且在哭泣哀傷後覺得心情舒服暢快,獲得了內心的審美愉悅和情感、精神的滿足,即所謂的「悲中有樂」,這就是悲劇的基本美感效果。但這種「悲」,大多包含了嚴肅、莊重、崇高、壯烈等內容,在情感的愉悅中還寓有「真」的啟迪、「善」的教誨和「美」的享受,能使人在悲痛中奮發振作,得到情感的滿足和心靈的暢快,使性靈得到陶冶、凈化和升華,從而得到多方面的審美快感。悲劇的藝術,它給人一種悲感、美感,但是悲中有快樂,有啟迪,有教誨,是一種特殊的美感。
這類具有悲劇美的文學作品是很多的,古今中外都有,各種體裁都有,它們具有無窮的悲劇美感,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探索,去品味,去感悟,去體會。如《詩經·氓》,漢樂府詩《孔雀東南飛》,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失街亭》,話本《杜十娘怒沉百寶箱》,艾青的詩《大堰河——我的保姆》,魯迅的小說《祝福》、《葯》、《孔乙己》、《故鄉》、《阿Q正傳》,沈從文的小說《邊城》,關漢卿的雜劇《竇娥冤》,孔尚任的傳奇《桃花扇》,曹禺的話劇《雷雨》,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莫泊桑的小說《項鏈》,莎士比亞的著名愛情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等,甚至還有帶著或濃郁或淡薄的悲傷情調的一些作品,如韓愈的散文《祭十二郎文》、朱自清的《背影》、徐志摩的《再別康橋》等。這些帶著悲傷情調,具有悲劇美的文藝作品使人感動,使人悲傷,使人流淚,使人深思。
我們應該怎樣鑒賞和把握文學作品的悲劇美呢?我認為,鑒賞悲劇作品的美感,品味其豐富深刻的悲劇美,可從以下幾點來把握:

1、通過故事情節把握悲劇人物的類型

悲劇作品從所表現的人物類型上可分為英雄人物悲劇、小人物悲劇和反面人物悲劇。如項羽在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下霸王別姬,自刎烏江,成為「失敗的英雄」;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為人類而受刑,被馬克思譽為是「哲學日歷上最高的聖者和殉道者」;岳飛、文天祥等精忠報國,卻被奸臣弄權害死。這些都是英雄人物的悲劇,英雄的英勇壯烈的行為和凄涼悲壯的遭遇命運表現出強烈恢宏的悲壯美,引起我們深沉的感慨和深遠的思考,給人無盡的感染、啟迪和教誨。魯迅小說中塑造的祥林嫂、阿Q、孔乙己、涓生和子君等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下層勞動婦女、貧苦農民、知識分子,他們的悲慘遭遇和不幸死去,讓人一灑同情淚,生發出憐憫和哀傷,透視出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冷漠和罪惡,是一種令人同情,引人深思的小人物悲劇。特別是祥林嫂,一個勤勞善良、忠厚老實的農村勞動婦女,她備受生活的打擊,丈夫死去又被迫改嫁,社會要求她守節但又不讓她守節,而在夫死子亡後還要承受迷信思想和貞節觀念的糾纏和折磨,且被冷漠的人們奚落、嘲弄,「想做奴隸而不得」,失去了做人的一切權力,最後只有寂然死去。其悲劇具有典型性,是典型的小人物悲劇。別里科夫害怕社會變革,害怕新生事物,竭力維護沙皇專制統治,成為沙皇統治的幫凶;麥克白戰功赫赫卻弒君篡位,成為一個「具有偉大靈魂的壞蛋」。別里科夫的死、麥克白的墮落等給人一種震驚和思考,人性的蛻變和丑惡竟會達到如此地步!他們的悲劇則屬於反面人物的悲劇。

2、根據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分析悲劇產生的原因

悲劇作品從人物悲劇命運造成的原因上可分為性格悲劇、命運悲劇和社會悲劇,其實都是社會悲劇。如魯迅的小說都寫的是平常人和平常事,悲劇主角都是社會底層的普通人——舊中國勞動婦女、貧苦農民和下層知識分子,而他們的悲劇命運都是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和毒害而產生的,是由當時的社會環境決定的,其悲劇命運令人戰栗,令人深思,是典型的社會悲劇。諺語曰,「性格即命運」,即人物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決定什麼樣的命運。也有些悲劇的原因主要源於主人公個人的性格因素,如軟弱、憂郁、虛榮、輕信等,但也離不開社會的影響,因為人是社會的人。如《項鏈》中瑪蒂爾德的人生悲劇看似偶然的命運悲劇,連作者也說:「人生是多麼奇怪,多麼變幻無常啊,極細小的一件事可以敗壞你,也可以成全你。」但我們深入思考,你會發現,她的悲劇在偶然中帶有必然性,這是由於她內心的思想性格中受到了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嚴重毒害和侵蝕,而且根深蒂固,勢必造成她「片刻虛榮,十年艱辛」而執迷不悟的人生悲劇。同時,這又和當時法國資產階級上流社會愛慕虛榮,重色輕才的社會環境和價值取向是分不開的。

3、深入領會主人公的悲劇命運給人的啟迪和教益

悲劇文學除了以情感人之外,還能通過它所包含的社會內容本身引起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去思索這個悲劇形成的主客觀因素和社會、思想根源,並以之作為人生的教科書,避免重蹈他人人生悲劇的覆轍。所以,悲劇的美感除了感性的情緒感染作用外,更有理性的人生啟迪和指導作用。很多現實生活中的人從作家創作的的悲劇故事中受到了真善美的啟迪和教益。如《祝福》中祥林嫂的悲劇根源,主要是由於封建禮教思想(貞節觀念、迷信思想)的毒害;《項鏈》中瑪蒂爾德的悲劇源於資產階級愛慕虛榮,追求享樂的腐朽思想毒害;《套中人》中別里科夫的悲劇源於沙皇專制思想的毒害等。這些悲劇讓人認識和感悟到:落後、愚昧、腐朽的思想會毒害人,造成人生的悲劇。這就讓我們在現實生活中能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追求進步,更加富有智慧的生存生活。

4、深入理解和領悟作家的創作意圖和審美理想

悲劇文學的美感,一方面來自悲劇所包含的社會內容本身,它給人情緒感染,給人思想啟迪和教益;同時,又來自作家、藝術家的創造;創造又源於他的創作意圖和審美理想。如曹禺談《雷雨》的創作時說:「在黑暗的舊社會里我捱過了大半生。……那個時候,我是想反抗的。我因陷於舊社會的昏暗、腐惡,我不甘模稜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筆。《雷雨》時我的第一聲呻吟,或許是一聲呼喊。」(《〈曹禺選集〉後記》)可見,《雷雨》這部悲劇的創作意圖正是以血緣、愛情和階級矛盾的糾葛來揭露和批判封建舊中國家庭的黑暗和丑惡。魯迅的小說《葯》寫了華夏民族的悲劇,其創作意圖正如魯迅先生自己所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我怎麼做起小說來》)巴金的小說《家》寫了高覺新、鳴鳳、錢梅芬等人的悲劇,控訴了封建大家庭及封建思想的罪惡,並深刻的指出「青春是美麗的東西」。巴金說:「我寫《家》,就象在挖開回憶的墳墓。在我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就常常被迫目睹一些年輕的生命橫遭摧殘,得到悲慘的結局。」「我要向一個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我控訴』。」作者對封建制度的控訴,對青春的歌頌和贊美正是作者的創作意圖和審美理想。所以,深入地理解和領悟作家的創作意圖和審美理想,更能加深我們對悲劇作品的認識,更能增強我們對其悲劇美的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