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經濟學初學者適合看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還是《經濟學基礎》
對於初學者而言,最適合的教材是曼昆的《經濟學原理》和高鴻業的《西方經濟學》。
PS:如果需要進一步學習經濟學的話,我可以與你分享一下自己學經濟學的經驗。
『貳』 請教如果要學好高級計量經濟學,應該補習什麼統計學
「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理論的重大意義
王見定教授指出:社會統計學描述的是變數,數理統計學描述的是隨機變數,而變數和隨機變數是兩個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數學概念。王見定教授的這一論述在數學上就是一個巨大的發現。
我們知道「變數」的概念是17世紀由著名數學家笛卡爾首先提出,而「隨機變數」的概念是20世紀30年代以後由蘇聯學者首先提出,兩個概念的提出相差3個世紀。截至到王見定教授,世界上還沒有第二個人提出變數和隨機變數兩者的聯系、區別以及相互的轉化。我們知道變數的提出造就了一系列的函數論、方程論、微積分等重大數學學科的產生和發展;而隨機變數的提出則奠定了概率論和數理統計等學科的理論基礎和促進了它們的蓬勃發展。可見變數、隨機變數概念的提出其價值何等重大,從而把王見定教授在世界上首次提出變數、隨機變數的聯系、區別以及相互的轉化的意義稱為巨大、也就不視為過。
下面我們回到:「社會統計學和數理統計學的統一」理論上來。王見定教授指出社會統計學描述的是變數,數理統計學描述的是隨機變數,這樣王見定教授准確地界定了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各自研究的范圍,以及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的關系,這是對統計學的最大貢獻。它結束了近400年來幾十種甚至上百種以上五花八門種類的統計學混戰局面,使它們回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由於變數不斷地出現且永遠地繼續下去,所以社會統計學不僅不會消亡,而且會不斷發展狀大。當然數理統計學也會由於隨機變數的不斷出現同樣發展狀大。但是,對隨機變數的研究一般來說比對變數的研究復雜的多,而且直到今天數理統計的研究尚處在較低的水平,且使用起來比較復雜;再從長遠的研究來看,對隨機變數的研究最終會逐步轉化為對變數的研究,這與我們通常研究復雜問題轉化為若干簡單問題的研究道理是一樣的。既然社會統計學描述的是變數,而變數描述的范圍是極其寬廣的,絕非某些數理統計學者所雲:社會統計學只作簡單的加、減、乘、除。從理論上講,社會統計學應該復蓋除數理統計學之外的絕大多數數學學科的運作。所以王見定教授提出的:「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統一」理論,從根本上糾正了統計學界長期存在的低估社會統計學的錯誤學說,並從理論上和應用上論證了社會統計學的廣闊前景。
經濟學的核心是統計學,經濟是通過統計進行計量和分析的,所以: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理論必,將整體上提高經濟學的分析水平。
『叄』 這次大規模洗刷補習機構會在經濟學上造成壟斷市場嗎
存在即合理,不去從根本上解決補習機構產生的原因而大規模洗刷補習機構只會讓他們從明轉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撕去了蒙在師生之間那層溫情脈脈的面沙,一切以利益看齊。明說里,現在的教師普便沒有以前的老師那麼有責任心,有師德,嘔心瀝血的去教育學生了。作業往微信群里一發,批閱也推給了家長。課堂上不認真教,下課了巴不得你們全來補課,一心想著如何鑽營,還嫌工資低,有幾個是把心用在了教育工作上,都是課一完,任務完成了。家長只好讓孩子去學習班提高成績了。教育制度不改革,教師只能進,不能出,只能上,不能下,是改變不了補習機構的多少的。要是孩子在學校學的都能考高分,社會上除特色班外,就沒補習班的生存土壤。
『肆』 中農轉專業轉到經管的經濟學後補課是在周末補還是晚課補如果周末,會佔用太多周末時間嗎周六還是日
lw5539
今天要推薦的這篇文章是一個在美國讀經濟學碩士的學生寫的,他用自己的親身事例來說明一個觀點:美國的學習一點也不輕松,美國學生很勤奮,相比之下,中國學生進大學後等同放羊,學的淺,學的弱,還學的很不努力,文章有點長,但值得耐心一看。
大部分國人可能會認為,美國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觀念都以人為本什麼的。感覺美國的教育都是讓學生一邊玩,一邊學,一點也不痛苦,學生有很多課外業余愛好。總之一句話,他們是素質教育,我們是應試教育,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國人都不怎麼愛學習。學習很次,中國是個人去了就可以稱王等等。到這里學了以後,發現以前感覺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不能比的。
去美國之前,我想大部分國人和我一樣認為,美國的教育都是人性化的教育,教育方式和觀念都以人為本什麼的。感覺美國的教育都是讓學生一邊玩,一邊學,一點也不痛苦,學生有很多課外業余愛好。總之一句話,他們是素質教育,我們是應試教育。而在好多人眼中,美國人都不怎麼愛學習。學習很次,中國是個人去了就可以稱王等等。到這里學了以後,發現以前感覺的完全是扯淡的。美國的高等教育比中國還應試,美國的學生平均學習刻苦程度是中國學生不能比的。
我這學期學選了3門課,分別是經濟學家數學,高級微觀經濟學,高級計量經濟學。
在開學初我在網上買的課本(這里的課本特別的貴,我都買的二手的書,還都100多美元一本,有的學生買不起乾脆復印),需要運送幾天,所以頭一周,沒有看書。微觀經濟學一上來為了檢測我們的數學基礎,就給我們發了一張數學卷子,裡面涵蓋了本科階段所有的數學課程: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和數理統計,而且幾乎每個知識點都有。
我由於大二學完數學到今年6年沒有用過,所以忘得差不多了。所以我在周末兩天草草看了一遍4本數學課本,然後比貓畫虎的把題做了。當時聽老師課上意思就是看看同學的數學水平,不怎麼重要,就當作業留了。
在我的觀念里,到了中學,尤其是高中,因為學習的比較難了,作業是可以不做了,嚴格說是不會的可以不做的,因為老師不收,大家在家只要努力做了,做不出來沒關系,第二天老師會在課上講。所以作業都是良心活,好學生都自覺完成了,實在不會的就放著。
我開始還是拿這個觀念去對待美國老師的作業。當時看完書已經晚上10點多了,第二天要上這門課,我本來認為估計老師上課對對答案,有問題問問就可以,估計沒做完也沒事。不過我還是憑著國內學習養成的老師給的良心活必做的習慣,堅持把題做完了。當時寫到了半夜2點半多,其中好幾次想放棄睡覺算了,不過最後還是寫完了。
我當時還說第一周就寫到半夜兩點半,當時覺得以後不會這樣,這是我自己給自己施加的壓力罷了。結果沒想到,第二天上課,老師就真都把作業收了,虧了我把卷子都寫完了,否則就傻眼了。當時老師說收的時候,我心想還真收啊?後來逐漸才明白原來美國作業是計成績的,每次作業都會給你按照對錯打分,記出成績,最後和所有平時考試期末考試一起算最後的總成績。
而且最讓人接受不了的是,題你要是不會做,你不寫,或者寫錯了,你就不得分,最後就會影響你的總成績。在中國是,平時允許你犯錯,允許你不會,你不會可以空著,聽老師講,最後考試時會做就可以。因為從高中以後學得就比較難了,作業有不會做的很正常,老師是允許的。但是在美國就不一樣了,老師每周都會給你留一大堆作業,你在下周上課前要交上來,如果有不會的,你要在交作業前去自己去問老師,老師不會在課上給你講的。如果到交作業時還沒有問老師,因為不會不做或者做錯了,那麼你就要承擔這個責任,老師不會因為你實在不會就手下留情的,你的作業就會被扣分。每次作業老師都會記錄的,最後會一起給你算總成績的。
這樣每周的作業都相當於一次考試,因為得的分數直接影響你最後的總成績。
第一次數學作業我和我們系的那個中國同學就因為沒明白留沒留作業而沒交。我們當時下課還問了留沒留作業,老師說沒留。結果第一次就沒寫也沒交,好在好幾個同學都沒聽懂,老師允許我們在第二天10點之前補交就可以。
最痛苦的是第一次計量經濟學作業。計量經濟學是我們這裡面最難的課,基本就是統計學在經濟學中的應用,而且這門課是最近幾十年才興起的,國內教得很淺。雖然我本科學了經濟應用統計學,數理統計學,計量經濟學,三門統計計量相關的課程,但是學得實在是太淺了。以至於我一值認為統計學是門比較好學的課程,因為我所學的統計學無非就是求求平均數,方差,各個統計指標,指標體系,即期,長期,同比,環比,GDP,GNP這些概念,最後最難的就是用最小二乘法求一求線性回歸。而且公式都是現成的,背背就可以了。計量無非就是多個誤差項。數理統計就是求一求假設檢驗,都是程序化,模式化的東西。
但是在申請美國大學的過程中在論壇經常聽他們說外國的經濟學要求數學非常高,其中最難的就是計量經濟學,還有統計學。數學和統計學最好申請,因為太難,外國人沒人去學。當時還不理解,為什麼統計學這么難學,現在終於知道了。我們老師用了1堂多課就把前4章講完了,前四章就涵蓋了我本科學的最難的一元線性回歸和假設檢驗的所有內容。然後就留作業了。
到快交作業的前幾天,我才拿到課本,於是趕緊做。由於本科學的早就忘光了,而且當時學數理統計的那一學期前半段出去背英語了,後半段給系裡做網站呢,那個老師又是個研究生,聲音很小,徹底聽不見,所以也就是到最後才把書看了看,然後按照背過的那個假設檢驗的程序做得期末考試題,就這樣還過了,所以沒有怎麼理解檢驗的機理,而且那門課講了很多隨機分布,正態分布,t分布,卡方分布,F分布等都不明白怎麼回事,也就是記住了這幾個名詞可以去跟沒學過的嚇唬嚇唬人。但這都是檢驗的基礎,所以心裡一直覺得這一部分沒有學扎實。以至於我在工作的四年中晚上經常做同一個噩夢,就是上大二最後一學期要考數理統計時,我什麼都不會,非常焦慮的情景。當時每次我都自己對自己說你已經上班了,以後不會再有考試了,這個情況永遠也不可能發生了,這只是夢。但是還是一直在做這個噩夢。
現在感覺到這個噩夢快成現實了。為了做作業,用了幾天把本科的概率論和數理統計又看了一遍,感覺還是沒怎麼看懂,然後就做作業,一點一點摳到凌晨5點多,實在做不下去了,然後就交了。結果第二天發現老師留的截止日期是他上課的這一天晚上12點截止,而我在前一天以為是在他上課前需要要交,所以我還有一晚上的時間,把昨天不會的給補上。
晚上和我們系的那個中國同學一起做的這個作業。他還好本科畢業後直接就來上碩士了,所以都沒有忘。而且他本科是學生物的,生物雖然對數學要求不高,不過對統計學要求很高,他的畢業論文就是用統計建立模型求的,而且他那篇論文還上了美國的SCI索引。(能上SCI的就很了不起了,整個我們省就沒幾個人能上這個,我們學校還把能上這個的教授作為模範來對待)所以他還是比較懂,一邊給我講,一邊看書才似懂非懂的(比本科時懂多了,但是感覺還是理解不太透徹)把這次作業做完。
後來發了作業,20分滿分得了16分。看似分還可以但是仔細想想16分意味著什麼?每個老師第一節課都會把這門這學期怎麼學,有多少考試,有多少作業,考試和作業各占最後總成績的百分比列一個教學大綱告訴你。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第一次期中考試佔20%,第二次期中考試佔20%,期末考試佔20%,平時作業佔40%。(因為這門課主要是看你實際運用能力,而實際去通過最小二乘法估計模型需要大量繁瑣的運算,要運用計算機程序配合才能完成。這個放在考試中是不現實的,所以作業佔了很大的部分。)
最後總成績按照ABCD給你評分,90-100評A,80-90評B,70-8*河蟹*C,70以下D或者不及格。本身不及格的線就比國內60分提高了。而且碩士研究生畢業有一項成績要求就是每學期平均分不能低於B,否則下學期你就留校察看,如果再不行就被開除了。也就是碩士研究生的及格分數是平均80以上。
如果是十分簡單的學科考80分以上不算很難,關鍵是現在學得都是非常難的,作業和考試很難。所以如果保證所有科平均80以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國內都知道如果是一門很難的課程,考80分就是相當不錯了(不說數學這種難的課程,就拿英語來說,我們學校多少學生為了英語四級過60而奮斗四年,四級考85分以上,六級考80分以上就算優秀了,好多同學都不敢奢望六級考試,我記得我有個同學考六級61分過了,就認為自己英語學的很不錯了,然後就開始替別人去考四級了,別人問他英語怎麼樣,他很自豪的說我都過6級了,別人一聽也覺得,嗯,不錯都過六級了,其實六級是個什麼英語水平,六級的61分是個什麼水平,我給你個對比你就知道了,我的六級當時比他高了近20分,然後第一次做美國的托福聽力,50個道題我就做上了7個。而要上美國研究生就要考GRE考試,這個考試又比托福高出很多,被國內學生認為是上帝讀的書(god readenglish),以至於考完GRE再考托福的人不用復習就可以拿高分。
我考完GRE以後樂觀的認為我把天下最難的考試考完了。以後什麼都不怕了。結果我來了美國上課以後發現,GRE考試相對於現在學的這些東西簡直太簡單了。在美國沒有人去炫耀GRE考試成績,他們認為這個不足掛齒。就在這個難度下,要保持科科80以上是個什麼水平?這個水平就是美國碩士研究生的最低及格線。低於它你就可以考慮回家了。
而且我估計了一下,難課程如果都保持80分左右就不錯了,所以最後很有可能的結果是大部分都是B,然後如果都是B的話,只要有一科是C,那麼平均就是B以下,那麼就可以走人了。而如果得C的這一科是因為平時考試和作業都是剛好80分或平均剛好80分,恰好有一次作業得79分(在中國,如果比較難的課程這個成績也算是好成績了),那麼這一門課可能就因為這一次作業的80以下,造成最後這門課B以下(或者說C),如果恰好其他課又都是B,那你很有可能平時表現都不錯就因為這一次作業的一分而被開除走人。
當然你要說哪裡有這么恰好的事情,我說這個已經是很好的情況了,很有可能你的考試和作業會很多次上不了80分。我這次作業就是在懸崖邊上:16分,20分滿分,看似不錯,實際上16除以20等於0.8,也就是80分,已經是最低可以接受的分了。所以我以後作業必須要拿盡可能多的80分以上才能避免因為有80分以下而最後失足的情況。所以這次只是剛剛及格。說完這三次不是很成功的第一次作業。
再說說美國的考試
我在國內時看學校主頁上的這學期學習安排,說是10月7日左右期中考試。當時很緊張,認為那時自己到美國不到一個半月,語言估計都沒過關怎麼考試?然後自己安慰自己也許是學科不同,可能有不同的安排吧。估計我們這個文科專業應該不會有期中考試的吧。期中考試對我來說已經8年沒有遇到了,因為上了大學以後,好像就沒有期中考試,也許工科的同學有,不過我們經濟這種文科的學科就沒有了。期中成績老師大多是以出勤率來計算,而且佔30%,期末考試才是大頭70%,最多就是中期可能會有一片論文當作成績參考。
所以我來之前一直有我們專業不會有期中考試的僥幸心理。結果上了第一周課我就傻了,所有3科都有期中考試,而且期中考試都不只一次,有的課是2次,有的課是3次,加上期末考試,基本上每個月每門課都會有一次考試,這個我們在應試教育的中學感受過,不過那個叫做月考,或者小測,不計入最後成績,而且那個最後成績對你也沒有用,因為最後要看你的高考和中考成績。而美國這個考試基本上是所有考試各佔20%,作業佔20%(有三次期中考試的比如我們這學期的數學),沒有輕重。或者都是25%(有兩次期中考試的)等,或者老師對這個評分比例進行微調,反正權重基本都是一樣的,而且所有的這些平時成績最後折算成的總成績會跟你一輩子,找工作時,用人單位會讓你出示所有高等教育的平時成績,因此你那次都不能馬虎,包括作業。
在沒有考試的第一個月,我們就覺得已經很難了。來之前我認為我只選了3門課,以國內的經驗來說應該是很輕松,而且周五,周六,周日三天沒課,每周可以休息3天,生活應該很愜意(我是建立國內大學那種學習時間可以自己安排,沒事了,心情好了可以主動學習學習那種,事情多了就可以放到最後再復習,其實多數時候都是在最後期末才復習,臨陣磨槍,過了以後就都忘了)。
可是知道了我上面所說的美國大學的教學制度後,你就發現你每周都要寫作業,而且要寫好。而老師上課基本上對你寫作業是沒有什麼幫助的。因為課堂時間有限,老師就講他喜歡講的部分,然而你就要把所有書都看了,然後再把所有題都做了。基本上老師每次課都講一章。一章的內容大概30-40頁書,這30-40頁的書是大書就是比國內16開紙大一點的那種書,而且是英文的小子,密密麻麻,比中文的30-40頁的內容應該多,而且最關鍵是書中每一句話都有復雜的數學和邏輯關系,你要看透,都需要你想很長時間,或者自己在草稿紙上推導和畫圖幫助理解,這樣有的時候十幾頁的書都要看5,6個小時。你每周要讀3本這樣的書(100多頁)然後做3門作業。
每次作業都很費時間,數學作業最簡單,不過你要用計算機寫,用word打十分復雜的數學符號,矩陣,希臘字母等,很費勁。但是用4個小時應該可以寫完(國內寫作業我記得好像能寫2個小時的算是比較多的了)微觀和計量經濟學的作業一般都是十幾個小時。因為作業就相當於考試,但是這個比考試要求的時間松,而且屬於開卷,所以老師留的題都很難。最可恨的是計量經濟學的老師,講課非常快,我拿到課本時,他已經結束前7章了,我們每周休息的三天,我都在趕他的進度,講了一個月到期中考試了他已經講了12章了,一本近1000頁的書,他講了快一半了,只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好在這個課本講的十分詳細,因為我看我本科的書看了好幾天,就是不明白怎麼回事,看了這本書前4章以後就徹底明白了,講得太細了,太系統了。
粗略的算了一下,每周每門課上課看書時間要30個小時,寫作業的時間要10小時,那麼三門課一周學習就要用120小時。而一周7天每天24小時一共就168小時。你就會發現你完全沒有休息時間。和我們一起上課的一個台灣同學發現我們選了3門課很驚訝,說他學2門都快受不了了,我們居然選3門。開始我們還不理解,現在明白了,下學期一定學2門。
就這樣我們在緊張學習了一個月以後,開始了長達近2個月的考試之旅。我們這學期,數學有3次期中考試,1次期末考試,一共4次考試,其他兩門2次其中考試,一次期末考試,分別共3次。後來發現這三門考試都放在不同的星期去考,結果每周考一門,考完一輪要用3個星期。之後第二輪考試就又開始了。9月30日第一次數學考試。10月2日第一次計量經濟學考試,10月8日第一次微觀經濟學考試。之後休息了一個禮拜(沒有考試,但是上課,有作業),10月23日第二次數學考試,10月28日第二次計量經濟學考試(這個考試是拿回家考試持續近2個星期),11月12日第二次微觀經濟學考試,11月20日第三次數學考試。但是到了美國以後,我們引進了西方的觀念發現在西方行不通,這里考試完全和我們沒有改革開放之前的考試一樣,數學、微觀經濟學都是4-5道大題,每道20-25分。沒有一道選擇或填空。
我們國家考試數學、物理這種計算為主的考試過去都是以大題的形勢出現,這種大型綜合計算題最能體現數學能力,過去一般都是考3-4道數學或物理大題,每道25-30分。但是因為數學物理這種學科確實太難了,所以用這種考試會使很多人不及格的,少做一道就幾十分沒了,少做兩道就不及格了,過於太殘酷了。學數學和物理的很多都是要麼滿分,要麼不及格。雖然很殘酷,但是可以體現能力,老師喜歡這種考試,就像語文老師說得,其實語文什麼都不用考,什麼花樣都不用出,就考一篇作文就可以了。
但是為了照顧大多數考生的面子問題,這種考試好像在改革開放之後逐漸被取消了,因為我們引入了西方的觀念,第一是注重學生自尊心培養,總是考不及格會有陰影的。第二是引入西方的標准化考試,也就是什麼選擇填空題,因為美國托福,GRE還有美國文職公務員考試都是選擇填空題。
這樣我從小經歷的考試沒有純大題的形式。我經歷的有的比較牛的數學和物理老師說都考純大題才好呢,考什麼小碎題。但是到了美國以後,我們引進了西方的觀念發現在西方行不通,這里考試完全和我們沒有改革開放之前的考試一樣,數學、微觀經濟學都是4-5道大題,每道20-25分。沒有一道選擇或填空。
國內學經濟學,就背背概念。這里經濟學基本上是可以說是文科中的物理學,因為現代主流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創始人保羅薩繆爾森以前是學物理的。我這學期微觀經濟學上到最後沒有怎麼明白什麼經濟學理論,就是會做數學題了。老師上課就是在黑板上用數學推導公式和證明定理,最多在最後根據公式說一下經濟意義。
就這樣我們在已經被國內淘汰了的過於殘酷的純大題考試中要都保持80分以上,難度有多大了吧?(過於殘酷的純大題考試也叫做要麼滿分,要麼不及格60分以下的考試,不過這里美國老師還是照顧面子,分數都寫在第二頁,這樣大家就不會看見各自的成績了)還好,我的高等數學學得還不錯,計算基本功還行。所有數學考試全部95分上下。第一次微觀經濟學出了3道題,到最後老師問誰做完了,好像就我們三個中國人,美國人大部分做了2道,還有做1道題的。不過老師比較可氣的是讓大家把沒做完的拿回家繼續做,下周交上去。我們就白做那麼快了。最後我得了89分。
第二次微觀經濟學考試是拿回家考試,開始我們認為比較輕松,結果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出的題太難了,我做了3天。有一道證明題我把自己鎖到廁所里想了6個鍾頭,最後用歐拉定理硬證出來了,其實老師的思想不是那種方法,而是模糊籠統的說明的方法,那個方法我也知道,不過我覺得很模糊,不如我這個明白。
到交考試卷子前的最後一天晚上,我們另外幾個中國同學來找我,很焦急,說這道題怎麼也證不出來,其中華盛頓州立的那個台灣人從普爾曼借了一輛車拉著他女友就過來了(她女友是福建省高考前幾名,當年能上清華,最後報志願出了問題而上的中國人民大學)他一般都先找她女友做,這次她女友也沒做出來,於是大家都很著急,跑到我這里來了,一看我做出來了,大夥就都放心了,最後我這科考了91分,基本完成了預期目標。
台灣的同學自從第一次考試以後就開始大肆贊揚我們學得好,到了第二次看見我的那種證明方法更是說我驚為天人。期末的時候,台灣的同學說他看老師的平均成績了,美國學生和我們兩個中國學生的分差很大,美國學生都平均50-60分。開始我們還挺沾沾自喜的,覺得得A不成問題。但是後來發現老師網頁上的全班考試、作業成績,發現有兩個學生,比我倆要強很多。兩次考試全部90分以上,更甚有一個同學,兩次考試1個100,一個96.那兩個人在第一次數學測驗中評價是strong(強大),而我和另外那個中國學生只是good(好),當時我覺得如果按照百分比給ABCD的話,我估計可能不一定是A。好在最後我總成績得了A。
對於計量經濟學,實在是沒有辦法,太難了。我幾乎在開學初的90%時間都用在計量上(好在微觀最一開始講的很慢,給了我趕計量進度的時間。不過到後來三科難度和任務量在10月底都上來了)在第一次考試前總算大體明白了這門課是怎麼回事了,趕上了前12章的進度。不過他的考試太變態了,由於不能考怎麼估計模型的實際操作題,所以只能考對概念的理解題。這個我是剛明白怎麼操作,對本質和機理還是不太明白時,他考的全是這種題。而且題量很大10幾道題。最後只考了54分。
本來開學初我們還信誓旦旦的要拿全A,結果這門第一次考試就考了54分,而全班平均70。第二次拿回家考試,我還說這個還好可以拿回家做,結果我和那個中國同學費了整整一個星期在建立模型,前面1個禮拜試驗了近百種可能性的模型,結果就是相關系數不到20%,根本不能用。直到最後兩天晚上我才靈機一動說刪點,突然發現事情有很大轉機,不過刪點是在理論上不允許的,我那個中國同學馬上說用啞元變數(mmyvariable)試一下,結果成功,這樣才基本找到可用的模型,花了兩天時間完善模型和寫報告,最後寫到凌晨5點。
以為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結果得了66分,說是沒有改造模型的異方差性,明明我問老師如果同時有異方差和誤差項自相關怎麼同時改造,他說先改造誤差自相關後再檢測異方
『伍』 沒有基礎沒有能過經濟學,看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可以看懂嗎,要怎麼才能學好這兩門
不學微觀經濟學,直接學宏觀經濟學,是不可取的。
一、學習者不學微觀經濟學,直接學宏觀經濟學,是無法掌握經濟學全面理論的;
二、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並分不開,「宏觀」是在「微觀」的基本思維基礎上發展的;
三、雖然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但宏觀經濟學中的總量
,是微觀經濟學中個量的總和。沒有個量的疊加,就沒有總量;
四、 宏觀經濟學雖主要考察就業總水平、國民總收入等經濟總量,但「微觀」研究的某個組織、部門或個人在經濟社會上怎麼樣作出決策,但這些決策會對經濟總體有重要影響;
五、雖然宏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則是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微觀經濟學的中心理論是價格理論,但價格對國民收入的影響十分巨大。尤其在居民的實物收入形態下,國民所擁有的實物價格不同,收入高低有較大差異。
六、從學習微觀經濟學,再引申到宏觀經濟學,是一個嚴密的邏輯過程。微觀經濟學中,從供求均衡開始,到市場的兩大主體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行為;又從消費者和生產者的關系中,引出了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再通過這兩個市場找到一般均衡;市場由於信息不對稱以及外部性等問題就會有市場失靈的問題;當市場失靈時就需要一個政府宏觀調控了,就引出了宏觀經濟學的相關內容了。
因此,建議先學微觀經濟學,再學宏觀經濟學。
『陸』 的經濟學小白應該通過哪些途徑補課
明大概要多久
『柒』 我是一名經濟學的學生,那學經濟學以後有什麼用呀
我現在就是學經濟學的
經濟學是個大學科
可以分為 金融 國貿 財政 保險 經濟學研究 等
各有各的特點 要看你學習的方向是什麼
個人認為經濟學不是很實用,但是對你人生的影響是很大的 假如你以後不想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而想創業的話 經濟學絕對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還有經濟學最好深入研究,如果你學習刻苦的話,最好考研
將來就可以進一些大型企業就職
...
『捌』 經濟學要如何學
我是某本科大學經濟學專業的學生,我告訴你我們老師告訴我們的學習方法吧!
入門都是要先學西方經濟學的。
首先,要選擇好的教科書。雖然我們用的是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教材,但是我們老師推薦我們買薩繆爾森的《經濟學》,特點是簡單易懂,內容全面。你可以去看一下薩繆爾森的相關資料,是現在經濟學界的泰斗,去年剛去世。
其次,多做一些習題,雖然是自學不參加考試,但是做習題是必須的,只有這樣才能加深對原理的了解。
多嘗試用自己所學的理論來解釋一下現實中的問題, 發現網路知道就是一個很好的平台,在經濟研究分類上有很多網友提出的實際問題。
再次,看熟薩繆爾森的教材後,還有看其他的經濟學泰斗的教材。
比如斯蒂格利茨的《經濟學》,他的書是對薩繆爾森的一次挑戰,斯蒂格利茨關於微觀部分和宏觀部分的關系跟薩繆爾森有不同的見解。
曼昆的《經濟學》,平狄克、魯賓菲爾德的《微觀經濟學》(中級教材)
我國著名的有作為的經濟學家,我最熟悉的就是張五常教授了,他現在居於香港,他跟我國的那些「御用經濟學家」很不一樣,你可以看他的博客。
在看專門的經濟學原理(以上那些人的經濟學都是西方經濟學)的時候,也可以看看其他的經濟學派(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的明細門類(計量經濟學,勞動經濟學、投資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等等太多啦),還有金融學、會計學、財政學、管理學、市場營銷學都是要涉獵的。
『玖』 自學經濟學看什麼書
經濟學和股票,金融沒有關系,經濟學是理論科學, 股票金融只是屬於專經濟范疇。如果想懂屬,就看證券書籍。至於經濟學就和這沒多大關系了,經濟學主要有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等等····如果學經濟學,還要學習高數,這和微觀經濟學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