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想知道你是在哪個地區讀大學··可以寫該地區的貿易研究·當今比較流行的就是文化貿易和旅遊服務貿易··寫商品貿易也行··08年金融危機話題寫老了··這個不提倡了·
❷ 求一篇關於國際經濟學方面的500字的英文論文!! 急急急!!!!!!!!!!!!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on China』s foreign trade
At present, the world economy is moving to the new trend of regional blocs and economic integration.
Currently,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graally breaking continental limits to the Pan-Africa dire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deeper integration of its internal trade barriers and strengthening the al result of external, leading to non-group increasing competition among countries, protectionism is rampant. These are constrai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economy, especially the freedom of foreig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 in international trad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member countries of goods and commodities in an unequal competition in a state of fact. Economic integration, trade between Member States, although the advertised its openness, the existence of non-members are very exclusive, this exclusion is that trade creation and trade diversion causes. The former refers to trading partners cheap imports needed to replace the higher cost in the domestic proction of goods; the latter represents the integration of member countries with a higher cost of imported goods more expensive to replace the import of cheaper non-members goods. This means that China』s cheap goods sometimes in the case of integration of member states not be able to enter the market.
❸ 關於國際經濟學的論文能寫些什麼東西呢
如何看待上半年我國貿易順差減少
摘要 2005年中國貿易順差出現爆發式增長以後,促進貿易基本平衡一直是近3年來中國對外經濟政策和宏觀經濟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今年2月,中國的貿易順差開始下降了,到6月,累計貿易順差比去年同期降低了128億美元,降幅11.6%,6月當月順差更是同比下降20.7%。這次順差減少,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外需下降起了一定作用,近幾年來的政策調整更是功不可沒,另外,外商投資也對我國的貿易順差產生了影響。由於近兩年來凈出口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達3個百分點左右,有種擔心認為如果貿易順差出現負增長,則中國的GDP增長率至少將下降3個百分點,即GDP增長率將立即下降到8%,甚至8%以下。其實,這種擔心並不完全正確。本文分析了貿易順差減少的原因及影響,作者是怎樣看待的,特別是對貿易順差減少會影響我國GDP增張的觀點給予詳細分析。
關鍵字 貿易順差 減少 次貸危機 貿易結構 外商投資 GDP 影響
引言
2008年上半年我國經濟發展依然迅速,但對外貿易的順差卻出現了減少的現象,我不得不令我們但心我國的GDP是副否也會受到影響。6月11日,海關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我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達10120.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2%,比去年提前2個月突破萬億美元。其中出口5450.5億美元,增長22.9%;進口4670.3億美元,增長30.4%。1-5月累計貿易順差為780.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8.6%,凈減少73.2億美元。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207.8億美元,同比增長33.2%。其中,當月出口1204.9億美元,增長28.1%;進口1002.9億美元,增長40%,月度進口規模連續兩個月超過千億美元。2004年5月至今,我國對外貿易已連續48個月呈現順差,其中去年的後8個月單月順差規模均保持在200億美元以上。但今年以來,外貿順差迅猛擴張勢頭顯著收斂,並出現明顯下降趨勢。據以前的估計,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條件下,中國的出口每下降1個百分點,GDP將下降0.6個百分點。故出口增長率回落6.6個百分點,將導致GDP下降4.0個百分點。
一、貿易順差減少的背景及原因
(一)貿易順差減少的背景
2008年的進口增長反映了GDP中有2.2個百分點的額外內需增長。故綜合起來看,2008年的GDP增長率將下降1.8個百分點,2008年的GDP增長率將為9.6%。可見,凈出口的增長貢獻為負並沒有引起GDP增長率下降3個多百分點。這種情況在今年上半年就已經體現出來。上半年貿易順差同比下降11.6%,意味著對GDP增長的貢獻為負。但是上半年的GDP增長率仍然高達10.4%,並沒有大幅度下降。〔1〕
(二)貿易順差減少的原因
1.美國次貸危機對其有一定的影響
美國是我國對外出口的主要國家,美國次貸危機反映出的是對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預期,而中國與美國貿易緊密,出口勢必受其需求下降的影響。美國2007年的GDP增長率為2.2%,保守估計,2008年美國GDP增速將減少1-2個百分點。這樣,2008年美國消費增速減少0.8-1.6個百分點,進口增速減少3.4-6.8個百分點,世界需求將減少1.4-2.8個百分點。因此,合理估計,美國的次貸危機將在2008年使中國出口降低1.4-2.8個百分點。即使中國進口增速不再上升,這也將進一步減少中國的貿易順差。
次貸危機(subprime lending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風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場隱約出現流動性不足危機。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2007年8月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2008年十月,次貸危機造成美國股市有史以來最劇烈的震盪和下跌。〔2〕
改革開放以來,美國一直是我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和出口市場。2001-2007年我國對美出口額年均增長27.5%,占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保持在21%左右,但近兩年我國對美出口增速、比重均有所下降。2007年,我國對美出口2327.0億美元,同比增長14.4%,增速比2006年下降了10.5個百分點,占我國出口總額的19.1%,比重也下降了1.9個百分點。從月度走勢看,2007年下半年對美出口同比增長11.5%,明顯低於上半年17.9%的增速;2008年一季度,我國對美出口進一步放緩,僅增長5.4%。這說明次貸危機對美國經濟乃至其進口需求的影響還是比較明顯的。歐盟是我國另一大貿易夥伴。2001-2007年我國對歐盟出口額年均增長34.8%,占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穩步提升。2007年,我國對歐盟出口2451.9億美元,同比增長29.2%,占我國出口總額的20.1%,增幅、比重均比2006年有所提高,並一舉超越美國成為我國第一大出口市場;2008年一季度,我國對歐盟出口穩定增長,增速達24.2%,高於我國出口21.4%的平均增速。由此可見,次貸危機尚未對歐盟進口我國商品的需求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我國也不會因為美國大的次貸危機發生很大的影響。
2.貿易結構的調整和國內產業的發展
由於貿易順差的增長伴隨著這幾年的人民幣升值預期,因此很容易認為貿易順差中可能含有大量熱錢。但從月度順差看,2005年以來的順差增長趨勢實際上從2004年就開始了,2005年的匯改不是加速,反而是減緩了2004年以來的順差快速增長勢頭。貿易順差增長與中間投入品的增長基本吻合,順差中的虛假成分較少,貿易順差基本上是真實的。順差的快速增長是中國近幾年來產業發展和貿易結構急劇變化的體現。
2003年,中國貿易順差最大的五類產品分別是非針織服裝類、針織服裝類、玩具及運動用品類、鞋類以及傢具燈具類產品,均是中國具有比較優勢的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這五類產品的貿易順差為821億美元,為當年全部產品貿易順差的3.2倍。到2007年,上述五類產品雖然仍然有大量順差,但是佔全部產品順差總額的比例下降到了73%,而且只有三類產品排在順差最大的前五名了。
上述變化正是近幾年來國內資本密集型行業快速發展的結果。在2003年,資本密集型產品高達198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中國在資本密集型產品上不具有比較優勢。但2004年以來,資本密集型行業的發展遠遠快於勞動密集型行業。資本密集型行業每年吸納的就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的2倍還多,資本密集型行業的投資增長更是遠遠快於勞動密集型行業。〔3〕
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的效果集中顯現。近年來,為轉變外貿增長方式,抑制貿易順差過快增長,國家陸續出台了包括強化緊縮性出口政策、擴大禁限類商品范圍、實施擴大進口戰略、下調進口暫定稅率等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自2007年7月1日起,國家開始對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進行了調整,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的產品出口退稅,甚至對其加征出口關稅
3.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不可磨滅
最顯而易見的是,匯率上升會導致凈出口減少。凈出口是宏觀經濟中總需求的重要組成。這樣,在短期經濟分析中,總需求的下降會導致均衡國民收入的下降。國民收入的減少就意味著在總體上作為一個整體享受國民收入的國民的福利的下降,並且會造成失業,失業是大問題。這是人民幣升值後最直接的影響。但是人民幣升值的影響並沒有結束,這種外匯市場上經常賬戶情形的變化,會進一步傳導到國內的資本市場上。我們現在來闡釋這樣的傳導機制。
2005年7月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改變了2001年之前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快速貶值的趨勢,開始快速升值。正是匯率的變動改變了順差增長速度的變動方向。在隨後的時間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的變化趨勢與順差增長速度的變化趨勢一直高度吻合,只是滯後1個月~2個月。匯率變動一直在決定著貿易順差的變動速度。從這個意義上說,匯率是影響貿易順差的最主要因素。
4.外商投資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外商直接投資對於中國外貿平衡的影響主要分為三種效應:(1)是外商在華直接投資,生產的產品大量返銷投資國國內市場,擴大中國出口和貿易順差的效應,即貿易互補效應;(2)是外商在華直接投資,所生產的產品取代投資國本國的商品,在中國市場大量銷售,減少中國的進口,即貿易替代效應;(3)順差轉移效應,外商通過在華直接投資,將投資國的貿易順差轉移給中國。〔4〕
二、影響及對策
(一)貿易順差減少不一定對GDP有影響
由於近兩年來凈出口對中國GDP增長的貢獻達3個百分點左右,有種擔心認為如果貿易順差出現負增長,則中國的GDP增長率至少將下降3個百分點,即GDP增長率將立即下降到8%,甚至8%以下。其實,這種擔心並不完全正確。
國際數據和中國的歷史數據都表明,GDP變動與貿易順差的貢獻總體上呈反向關系。不過中國的順差減少沒有這么簡單,中國的順差減少綜合反映了匯率、外需以及國內需求的變化。因此要分析貿易順差減少對GDP的影響,需要綜合考察出口、進口、內需的變化情況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按照前述估計貿易順差的方法可以預計:2008年出口總額將增長19.1%,增長率回落6.6個百分點;進口總額將增長30.0%,增長率上升9.2個百分點。這一趨勢的特別之處在於,出口增長下降的同時,進口增速卻大幅度提高。如果中國僅面臨外需沖擊,則出口下降的同時一定伴隨著進口下降。進口增速不降反升意味著進口還可能受到匯率、原材料漲價以及內需變動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雖然順差減少對GDP的影響沒有想像的那麼大,但是出口行業所受到的影響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是比較大的,其中尤以對勞動密集型製造業的影響為大。這些行業會出現企業經營困難、破產、就業增長下降以及結構性的失業。
(二)對勞動密集型型產業有影響
對勞動密集型的行業會出現企業經營困難、破產、就業增長下降以及結構性的失業。很多事實就已經證明了,連日來我國的小型以出口為生的產業不段倒閉。
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團旗下在(廣東)東莞樟木頭的兩家工廠,合俊玩具廠和俊領玩具廠同時宣布倒閉。
合俊是港資上市公司,在玩具界舉足輕重,世界玩具五大品牌中,合俊已是其中三個品牌的製造商。15日,在兩工廠宣布倒閉的當天,合俊股票也宣布停牌,停牌前每股只值0.08港元。
合俊在樟木頭有兩家工廠,員工總數約6500人。從樟木頭政府有關方面獲悉,目前樟木頭已經准備出手救助,將墊付2400萬元作為員工工資補助,以維護社會穩定,盡力確保6000餘名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政府有關人士稱,將在三天內解決員工去留和工資等相關問題。〔5〕由此看見,我國將面臨大量的勞動人口失業。目前,大量進城務工人員返鄉,解決好他們的生活問題又將顯的重要。
參考文獻
〔1〕 左岸.《 1-5月貿易順差減少之淺析》. 〔OL〕.深圳船務周刊電子版
〔2〕 〔OL〕網路
〔3〕 姚枝仲.《如何看待上半年貿易順差減少》. 〔J〕.國際貿易.2008年8月號.總第320期
〔4〕 韓琪,趙雪.《FDI對中國外貿順差影響的三的效應分析》. 〔J〕.國際貿易.2008年8月號.總第320期
〔5〕 南方日報.《全球最大玩具代工企業兩工廠倒閉6000人失業》.〔OL〕.大家網
❹ 好點的國際經濟學論文題目
1、 中小企業集群現象研究
2、 論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關系
3、 廣東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選擇
4、 發展經濟學理論在西部大開發中的應用
5、 產業政策與競爭政策的關系
6、 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的功能定位
7、 泛珠三角有關問題研究
8、 高新技術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研究
9、 中小企業發展與就業促進
10、珠三角城鎮化的現狀、問題及對策
11、企業集群與城鎮化研究
12、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研究
13、論我國經濟增長與國民消費的演進
14、影響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的因素及對策建議
15、我國居民消費需求分析及預測
16、廣東城鎮居民消費趨勢預測與對策
17、我國城鎮居民的收入與消費結構變化研究
18、科技進步對我國工業發展的貢獻率分析
19、經濟增長點問題研究
20、宏觀經濟學研究的新進展
21、微觀經濟學的新發展
22、政府宏觀調控問題研究
23、對公用事業規制的研究
24、市場與政府的關系研究
25、西方產業組織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26、論經濟增長方式
27、論中國的經濟增長
28、可持續發展理論研究
29、新經濟與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
30、美國宏觀經濟政策史研究
31、新自由主義意識與經濟全球化
32、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經濟發展
33、制度與經濟增長
34、諾思的制度變遷理論研究
35、虛擬經濟研究
36、我國的收入分配演變研究
37、廣東、香港、台灣三地經濟發展狀況對比
38、廣州支柱產業選擇分析
39、廣東勞動力市場問題研究
40、我國個人所得稅制度分析
41、國有企業的激勵約束機制研究
42、我國國有企業委託—代理機制研究
43、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資產形成原因及對策研究
44、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契約關系分析
45、相對優勢原則與我國經濟的有效增長
46、腐敗的經濟學分析
47、國民精神素質與經濟增長
48、李斯特的經濟發展思想及對我國的借鑒
49、轉軌時期的經濟思想研究
50、相關行業的經濟學分析
❺ 1、請結合當前經濟形勢,寫一篇與國際經濟學相關的論文 2、字數不少於2000字
Hi給你^_^
❻ 邊個有國際經濟學的論文啊,高分懸想
Paul Krugman的[國際經濟學] 教材度
每章後面都有
再去圖書館
或者 去免費讀書論壇溫
❼ 求個有關國際經濟熱點問題的論文3000字
到soudocer的博客上就有的啊。賬號啥的文獻資源。給分啊
❽ 有沒有關於世界經濟的論文1000字左右
分析產業經濟學在西方的起源與發展——畢業論文
--------------------------------------------------------------------------------
產業經濟學(Instrial Economics)是國際公認的一門應用性經濟學學科,是微觀經濟學深化和發展的結果,是國外經濟學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也是近些年來經濟學最活躍、最激動人心、取得成果最豐厚的領域之一。1996年,我國對學科專業門類作了調整,「產業經濟學」作為「經濟學」大類中「應用經濟學」這個一級學科之下的二級學科第一次位列其中,在學科設置上與國際慣例實現了初步的接軌。但是,西方的產業經濟學與國內的產業經濟學相比,無論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主要內容,還是在理論基礎、理論體繫上都存在很大差異。那麼,西方產業經濟學到底是研究什麼的,它的發展軌跡怎樣,主要內容有哪些?
一、西方產業經濟學的學科範圍及地位
在西方,產業經濟學又稱產業組織學或產業組織理論(Instrial Organization),是戰後迅速發展起來的應用性經濟學科。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斯蒂格勒(G. Stigler)1982年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起初,它只是從供給角度研究經濟究竟是如何運行的,並不被認為是一門獨立的經濟學科(斯蒂格勒,1968);70年代後才逐漸完善,當今已成為國際公認的相對獨立的應用性經濟學科。
西方產業經濟學中「產業」的含義是什麼?一般認為,「產業」指的是生產具有一定替代關系的同一類商品的生產者的集合,「產業」與「市場」是同意語。因為只有為同一市場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才能構成同一個產業,而同一產業內的各個企業都是在同一市場上相互博弈、展開競爭並追求其最大化利潤目標的。當然,這里的市場指的是狹義的局部市場,而不是廣義的一般市場。
產業經濟學到底是研究什麼的呢?在西方,可以說是眾說紛紜。泰勒爾(1988)說,「我想避免給這一學科下一個精確的定義,因為它的邊界並不明確。產業經濟學的確始於廠商結構和行為的研究,……但是,產業經濟學的內容比經營戰略更豐富」,「研究產業組織就是研究市場運行」。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蒂格勒獲諾獎的公告中則指出,「斯蒂格勒為市場運行的研究和產業結構的分析做出了重大貢獻,他的成就使他成為市場和產業結構應用研究領域(產業組織)的學術帶頭人」。阿寧德亞·森(Anindya Sen,1996)在牛津大學出版的《產業組織學論文集》的導言中認為,「產業組織學的定義可以較寬,包括企業理論、規制、反壟斷政策、合同理論以及組織理論的某些內容」。可見,產業經濟學的學科範圍沒有統一的界定,事實上也難以統一定義。一般認為,這門學科是以市場(或產業)這一層次為研究對象,從同一市場中各廠商的關系這一角度來分析廠商行為及其後果的(潘振民,1996)。我覺得,簡單地說,產業經濟學是以「市場與企業」為研究對象的,是從市場角度研究企業行為,或者說從企業角度研究市場結構。圍繞產業經濟學發展的主線無非有兩條:一是產業內部各企業之間的市場關系,一是單個企業內部的結構與協調。這一點,在主流經濟學界意見基本上是一致的。
產業經濟學是從微觀經濟學中分化發展出來的一門相對獨立的經濟學科,微觀經濟學是產業經濟學的理論基礎。兩相比較,微觀經濟學相對側重基本經濟理論,而產業經濟學則側重實際應用。不過,產業經濟學雖然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經濟學科,但在近年來的發展過程中,它又有了自己的理論和方法,成為一門相當理論化的學科(泰勒爾,1988)。
在西方,產業經濟學的發展不僅使自己的理論體系日臻完善,而且還影響了其他經濟學科的產生和發展(於立等,2000)。例如,規制經濟學(regulation economics)就是在產業經濟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些應用性微觀經濟學科如勞動經濟學、國際貿易學、比較經濟體制、發展經濟學等從產業經濟學的發展中受益不少;與產業經濟學聯系較多的工商管理學科還有公司治理結構、市場營銷學、企業戰略、國際企業管理以及公司理財學等;近年來,產業經濟學的發展甚至對宏觀經濟學的研究也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二、西方產業經濟學的發展軌跡
如果追根溯源,那麼,產業經濟學的源頭是比較久遠的,一直可以追索到馬歇爾的經濟學說,乃至亞當·斯密的有關勞動分工理論和市場機制的論述(洪銀興,1998)。但是,一般認為,馬歇爾開始的新古典經濟學說是產業經濟學的理論源頭。20年代斯拉法(P.Sraffa)、張伯倫(Chamberlin)、瓊·羅賓遜(J.Robinson)等提出的「壟斷競爭理論」,為以後產業經濟學家的研究提供了分析的基礎,並為產業組織理論向市場結構方向發展起了直接的推動作用,他們被推為產業組織理論的先驅者。此後,克拉克(J.M.Clark,1940)提出的「有效競爭理論」,對產業經濟學的產生起了較大的推動作用。盡管如此,當時產業經濟學還處於萌芽狀態,真正意義上的產業經濟學並未產生。因此,一般論述產業經濟學發展歷史的論著很少提到以上內容,這是可以理解的。
比較一致的看法是,產業經濟學源於美國,作為一種理論體系產生於30年代,至今只有大約70年的歷史。如果以1970年為界,西方產業經濟學的發展歷程大體上可以劃分為兩大階段,或者說出現了兩次高潮。
第一階段:1930~1970年。以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梅森(E.Mason)和貝恩(J.Bain)為主要代表,形成了著名的「市場結構(structure)——市場行為(conct)——市場績效(performance)」範式,簡稱SCP範式。SCP範式源於梅森和30年代其他學者的研究成果,特別是大量吸納了張伯倫的學術觀點。但是明確形成SCP範式體系的卻要歸功於梅森的學生貝恩在理論方面的創造性工作。30年代,張伯倫和梅森首先在哈佛大學開設了產業組織課程。30年代後期,哈佛大學形成了產業組織研究小組,並運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考察了美國主要行業的市場結構情況,並於1939年出版了美國主要產業在1935年的市場集中度資料。40~60年代,哈佛大學成為產業經濟學研究的中心,其中,貝恩成為這方面的學術權威。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是1959年貝恩出版的《產業組織論》,它首先提出了「結構——績效」的範式,是第一本系統論述產業經濟學的著作,標志著產業經濟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形成,在隨後的20多年間一直被國外大學作為產業經濟學的教科書。謝勒(Schever)在1970年出版了《產業市場結構和市場績效》一書,提出了完整的「結構——行為——績效」範式,這也是SCP範式發展的第二階段。總之,這一時期研究的基本脈絡是運用案例研究和計量分析來建立和驗證SCP範式即「結構——行為——績效」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這一階段產業經濟學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1958年由海弗里鮑爾(R.Heflebower)和斯托金(G.Stocking)主編的《產業組織與公共政策論文選》中。
哈佛學派SCP範式的形成標志著產業組織理論體系的初步成熟,從這一階段起,產業經濟學就已逐步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經濟學科,哈佛學派的產業組織理論理所當然地成為產業經濟學的主流學派被人們廣泛接受,影響了整個一代的經濟學家和決策者。
當然,這一時期,在哈佛學派占據主導地位的同時,也孕育和存在著其他的產業經濟學流派,只是影響有限而已。例如,同在美國的經濟學家斯蒂格勒1964年所著的《寡頭壟斷理論》就是從理論到實際與SCP範式不同的另一種研究範式的典範;而且在英國和歐洲大陸,其他很有特色的產業經濟學流派也很活躍(卡布爾,1994)。
第二階段:1970年至今。哈佛學派的主流產業經濟學理論創立以來,一方面不斷獲得發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不斷受到批評和挑戰,這樣,產業經濟學的發展就分化成了兩條主線:一條是代表主流學派、沿著SCP範式繼續前進的「新產業組織學」;一條是以芝加哥學派為首的其他非主流產業組織理論的崛起。前者的代表人物有考林(Cowling)、沃特森(Waterson)、鮑莫爾(Baumol)等人;後者以斯蒂格勒、德姆塞茨(Demsetz)、布羅茲恩(Y.Brozen)組成的芝加哥學派為代表。除此之外,還有重要的「後SCP」流派,引人注目的是以科斯(Coase)的交易費用理論為基礎,由威廉姆森(Williamson)等人發展起來的「新制度經濟學」。
這一階段中,產業經濟學在各個方面都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發展的動因主要有:一是哈佛學派的SCP範式主要來自於經驗研究、缺乏理論根基的缺陷不斷暴露,需要完善;二是以前對產業組織研究不屑一顧的一流經濟理論家70年代以後對此問題開始發生興趣,不斷加入研究的行列,彌補了產業組織研究理論性的不足;三是現代博弈論(game theory)方法的運用,成為策略性分析的標准工具,給這一領域提供了一種統一的方法論。
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作是1988年泰勒爾出版的《產業組織理論》,它比傳統的產業經濟學更關注產業經濟學理論的發展,例如企業理論、市場理論、企業間關系,以及合同與組織間關系等問題,是近十年來國外大學最權威的產業經濟學教科書。1987年,《產業經濟學雜志》以特刊的形式出了一期研究成果選集,匯集了80年代的主要成果。另外,1990年威廉姆森主編出版的《產業組織學論文選》,包含了產業經濟學的經典文獻、「新產業組織學」的代表作及芝加哥學派和「新制度經濟學」的一些成果。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以來產業經濟學又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時期。產業經濟學家們重新轉向依靠實證研究來解決分歧、填補漏洞和提煉思想,一批新的理論成果大量出現,使人們對市場上和企業中「會發生什麼」有了無法比擬的認識。最重要的是,過去截然區分理論研究者與實證研究者的「長城」崩塌了,實證研究者越來越願意吸納和利用經濟學理論和經濟計量學方法的新成果,理論研究者也能更多地接觸實際。卡布爾(J.Cable)1994年主編出版的《產業經濟學前沿問題》一書,全面綜述了90年代以來產業經濟學領域最新的發展動態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NextPage]
三、西方產業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下面還有很多自己看吧
http://www.1000165.com/NewsView.asp?id=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