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個人民間文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個人民間文學

發布時間: 2021-03-20 04:36:59

A. 民間文學的具體范圍

http://ke..com/view/140030.htm

B. 關於民間文學的論文題目

論民間文學的本質特徵和首要特徵 論維吾爾民間文學及其基本特徵 略談劉勰對民間文學的評論 論民間文學藝術的法律保護 毛澤東與民間文學 賈芝與民間文學

C. 民間文學的基本特徵是什麼

民間文學的基本特徵:

1、民眾性,民間文學是民眾直接參與專創作,直接反映民間文學是民眾直接參與創屬作,直接反映民眾的生活,直接表達民眾的心聲,具有直接民眾的生活,直接表達民眾的心聲,具有直接的民眾性。民眾性是民間文學在內容上的本質 的民眾性。民眾性是民間文學在內容上的本質特徵。

2、民眾性的表現 、民眾性的表現 民間文學的題材主要是民間文學的題材主要是直接表現民眾的生活 直接表現民眾的生活,, 記述民眾的活動。 記述民眾的活動。 民間文學民間文學直接表現民眾的思想感情 直接表現民眾的思想感情。

D. 談民間文學的價值及功能是什麼

民間文學的價值與功能

一、認識價值 1、民間文學與民眾歷史

民間文學是人民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人們可以從民間文學中窺見人類歷史發展的脈絡。高爾基:如果不知道人民的 口頭創作,那就不可能知道勞動人民的真正歷史。拉法格是馬克思的學生,也是他的女婿,後來成為 19 世紀法國工人運動中的積極分子,他說:

民間文學是人們的靈魂的忠實、率真和自發的表現形式,是人民的知已和朋友,也是人民的科學、宗教和天文的備忘錄。所以說,民間文學是民

眾口傳的歷史,在早期的各種神話、史詩,形象地傳遞著史前人類社會的各種信息。這種都以其特有的人類童年時期的天真、與執著,表現出了

無可替代的文化史價值。階級社會出現以後,階級壓迫、階級剝削以及被壓迫階級的反抗,構成了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就成了口頭文

學頻繁表現的重要題材。在這里,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之間對抗的天然性與農民階級反叛的合理性都表現得十分充分,這些作品,不僅真實地現

現著現實社會的苦難與不平,而且還以其特有的敏銳與深刻,反映出社會歷史發展的內在規律性。它是用藝術方式口撰而成的民眾生活史,它給

後世人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活的生活文化史資料,從而使民間作品的價值不僅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會隨著歷史的延續,而愈被人

們當作反思的對象去加以認識、加以研究。 2、民間文學與民俗風情

民間創作,本身就是民俗生活的一種存在方式。民俗是社會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當它以一種思緒形式出現時,它是一種民俗心理、民俗觀念;

當它以某種行為方式出現時,就構成某種信仰活動或民俗儀式;而當它表現在人們口頭的時候,在很多情況下,就成了口頭創作。如牛郎織女的

傳說,它不僅是傳說,又是一種信仰的遺留,也是一種民俗活動的實錄。所以從某種角度說,民間作品,既是習俗內容,也是習俗形式。是一種

風俗畫。 3、民間文學與民眾倫理

民間作品對人倫關系的反映也是很廣泛、很深刻的。其中,家、家庭、親族關系是民間作品中經常涉及的內容,這對於認識我國家族結構的民

族性特點及民眾倫理觀念,有獨特的價值。家族,是社會結構的基本民俗形態,是最小的社會群體。而家族關系,是人與社會開始發生聯系的最

早形式。家庭內部以輩份定尊卑,以血緣別親疏。對血親長輩的遵從,對嫡系兒孫的厚愛,對媳婦的另眼相待。因為婚姻關系唯一價值是生兒育

女,接續香火。這是家族關系的特點,也是中國民眾傳統的觀念。

家庭結構內部有兩對基本矛盾:一是血親家長與直系晚輩之間的矛盾;一是直系血親與外性姻親之間的矛盾。九族,是封建家族的完型形態,

也就是以本人為基準,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孫,連本人和他們的配偶一起構成的父系血親家族。在此基礎上,又通過聯姻的方式,擴

展更大范圍的親族結構,「七大姑八大姨」的關系,便是封建關系的基底與內核。「朝中有人好做官」。舊時,當官的可以按照血緣親族關系互相提

攜;在民間,當親族成員的力量不足以擔負某種職能時,親族結構就會向外延伸。「結拜兄弟」,成為准血緣關系。「哥們義氣」相當深厚。 4、民間文學與民眾心理

透過民間文學作品,可以覓到民眾傳統心理的軌跡。民的心理活動是復雜的,影響個人心理活動的因素多種多樣。而民族的心理結構,是歷史

的積層而成的。如民間信仰,紮根的土壤深厚。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以「自然崇拜」為核心的「萬物有靈」觀念;(2)對鬼魂觀念的迷

信。(人是有靈魂的,醒時,與肉體合一,睡時離開---夢、守靈、化為另一物。)(3)對各種「超自然力」的盲目崇拜。出現種種祝祭儀式,形成

固定時間與內容的周期紀念活動,進而演化成各種傳統節日。

總之,民間文學的這種認識價值並不完全是正面的價值,但為我們提供了活生生的生活史。對我們認識中華民族的歷史和現狀,都是有價值的。

二、文學價值(藝術價值) 文學價值(藝術價值)

民間文學是人類文學藝術寶庫中最生動活潑的部分。它是民眾集體智慧和創造力的藝術結晶,是民眾審美意識的集中表現。同時對作家的藝術

生產也產生多方面的影響。1、為作家的藝術創造提供了豐富的素材;2、為作家文學創造了美的形式。

三、實用價值 1、原始社會民間文學的功利性

(1)協調動作,減輕疲勞,提高勞動效率;(2)現現勞動生活,傳授勞動經驗,鼓舞勞動熱情;(3)歌頌勞動,表達人們征服自然的強烈願

望。 2、階級社會民間文學的抗爭性

(1)反映勞動節的二重性,一方面,勞動是幸福的源泉,另一方面,勞動又是痛苦的因素,勞動是痛苦的,進入階級社會後,剝削階級掠奪勞

動成果,給勞動人民的生活帶來苦難,因此,民間文學中有歌頌勞動時,也有詛咒勞動,咒罵剝削者的作品。(2)反映生活的廣泛性,a 直接以

勞動為主題,但又與其他生活聯系;b 以勞動生活為題材,表現多種主題;c 其他題材作品,但緊密聯系勞動生活;d 含有一定的封建意識,但對

美好生活寄予願望。 3、日常生活中的說教(說服性)。

四、科學價值

民間文學往往是藝術和知識的混合物,是勞動人民長期積累的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總匯,它同其他學科有著緊密聯系。如民族學、民俗學、

宗教學、哲學、語言學、自然科學等。

功能:

(一)認識作用:1、幫助人們認識、了解人類歷史;2、幫助人們識別不同的社會形態意識、婚姻狀況、習慣和地型。

(二)教育作用:民間文學是群眾自我教育的最方便、最普及的口頭的教科書。1、幫助人民提高覺悟,大多表現人們勤勞、勇敢、朴實的美德,

同時也表達人們美好的理想、願望。2、生動的民間故事、傳說是啟蒙教育的好教材。

(三)審美作用:民間文學通過一些內在的東西給予美的感受。

(四)娛樂作用:民間文學是勞動人民自我娛樂的工具。

E. 民間口頭文學與民間文學的區別

1【口頭文學】
口頭文學是與正統文學相對的一個的概念,歷來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然而正是因為它的這一特點,所以都是真正屬於普通民眾的文學。口頭文學一般很難確定其具體作者,絕大部分為群眾集體創作。它主要依靠人們的口頭相傳,大多不入文學典籍,也很少有評論家參與評論。在流傳的過程中,隨意性很強,內容及形式經常發生一些變化,甚至衍生出許多版本。

口頭文學最本質也是最重要的特點就是產生於民間,流傳於民間,發揚於民間。它是民眾最真實的生命體驗,屬於「原生態」的文學樣式,毫不矯揉造作;它直抒厚重胸臆,活潑生動,老少咸宜,往往能用最簡單的語言揭示最深刻的內容。

盡管口頭文學在文學大家庭的地位並不顯赫,甚至略顯卑微,但稍微了解文學史的人都知道,文學最早的樣式其實就是口頭文學。因為上古時期,在文學產生之前,人們想表達自己的感情,只能通過口頭的交流。久而久之,一些簡單的文學樣式就隨之慢慢產生。文字出現後,上古口頭文學的一部分逐漸固化為書面文學,口頭文學開始分化,有些仍流傳於民間,有些就開始變為形式各異的書面文學。口頭文學往往與社會主流價值現念多有不同,在正統文學產生後,人們漸漸把口頭文學擱置在一個偏僻的,歷代文人雅士們往往用一種不屑的眼光看待它們,使他們長時間蒙上灰塵,遭受冷落,不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文學功用。然而,躲進文學世界一隅的口頭文學,並沒有因為正統文人的不屑而消亡,而深深植根於老百姓的心口上,因擁有最為寬廣肥沃的文學土壤,而不斷發展、流傳和繁榮。

眾所周知,文學是生活的再現。口頭文學則是根植於村頭田畔的家常「故事」,「漁樵閑話是史詩」,口頭文學本身即是一部歷史,它不但能夠廣泛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真實面貌,而且能夠充分表現出勞動人民正直朴實、勤勞的性格特點。

常見的口頭文學的樣式,有打油詩、對聯、繞口令、諺語、謎語、歇後語、民歌、民謠、笑話等。每種文學樣式都有各自的藝術特點與內涵,都是民俗文化應了解的內容。
2【民間文學】
作為一個學術名詞,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才出現和流行的,它指的是:廣大勞動人民的語言藝術——人民的口頭創作。這種文學,包括散文的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韻文的歌謠、長篇敘事詩以及小戲、說唱文學、諺語、謎語等體裁的民間作品。 民間文學一般認為有下列幾種特徵 口頭性 由於在過去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廣大勞動人民,包括他們的專業藝人或半專業藝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因此,他們的文學創作,一般只能用口頭語言,甚至還用地方土語方言去構思、表現(包括演出)和傳播。現在新社會的人民,雖然大多數已經認識文字,並且有的還能使用它,但不少的場合,他們仍然要用口頭語言歌詠或講述,而且,它要取得民間文學(新民間文學)的資格,必須基本上採用廣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來民間傳承的文學形式,如故事、歌謠等,並且能夠在群眾口頭上流傳。因此,口頭性——用口頭語言創作和傳播是民間文學的一個主要特徵。 集體性 專業作家的書面創作,大都是個人的產物,民間文學作品,大體上可說是群眾集體的創作。所謂集體的創作,在作品內容的思想、感情和想像,在形式和藝術表現以及作品的所有權等方面,比起專業作家的作品來,都存在著特有的集體性問題。但這種集體性的重要表現,更在於創作和流傳過程中。

有些作品,一開始就是集體參與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經常的,卻是在它已經成為「初坯」之後,在不斷的傳唱或講述的過程中,受到無數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這種加工、琢磨中,不但滲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像和藝術才能,也包括那些聽眾所反應的意見和情趣在內。這一點,與那種主要屬於個人的一般專業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民間文學作品一般是無法署名的。民間文學作品,有一部分(可能還是相當優秀的部分)是群眾中具有特殊優秀才能和豐富經驗的歌唱者、說故事者的創作和加工的結果。它具有一定的個性。但是,由於生活經歷和文藝教養等大體相同或相近的關系,其個性是能夠與廣大群眾口頭創作的集體性融和在一起的。集體性是民間文學的又一特徵。

變異性 民間文學作品的結構、形式、主題等在長期口頭流傳中,有相對穩定的一面。但是,由於口頭語言的不穩定性,作品在流傳過程和具體的講唱中,常常因時間、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傳播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和聽眾的情緒變化等因素,而有所變異。這種變異在語言方面是經常的、大量的(尤其是散文作品),其他諸如作品的情節、結構、人物甚至主題都會發生變異。特別是在社會發生大變動時,群眾往往將傳統作品加以變化來表現新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這也是某些新作品產生的一種原因。這種相當廣泛存在的現象,在一般專業作家的書面文學中是很少見到的。作家作品中,雖也有前後版本文字不完全相同的情形,特別是古典作家的作品,往往有文字出入的現象(所以須有校勘)。但是,這畢竟是比較個別的情形,它除了由於本人的修訂或別人的篡改外,大都是由於抄寫、刻印、排字等技術失誤所招致。它不象民間文學的變異現象那樣經常和大量。

民間文學的變異性蘊涵著所經過的歷史、社會和傳述者等的思想、才藝的因素,對於研究者來說,是具有積極的意義的。這種特徵與上文所述的口頭性、集體性密切相聯,或者說,是它們所產生的自然的果實。這是民間文學的又一個特徵。 傳承性 人民在過去,由於在經濟、政治等方面處於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記錄、保存他們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所創造的各種文化,一般都靠行動、語言傳播和繼承。風俗習慣如此,民間文學也是如此。這種群眾集體所傳承的文化,也許沒有文獻或古物那樣能夠經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我們現在有些故事或諺語。已經在兩千年前就被文人記錄下來了,但是,直到今天,它還能夠以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頭上。

至於產生已有千年左右的這類作品現在還流傳在人民中間的,就更不用說了。自然,這種靠口頭世代傳承下來的故事或歌謠,在形態上或內容上多少不免會有些變化。但總算是在生存著,成為我們現代活文化的一部分。 由於時代和社會的重大變化,在歷史上曾經作為廣大勞動人民唯一的文學形式的口頭傳承文學,它的某些體裁可能會逐漸消失,某些體裁的內容和形式不能不起一定的變化,也還會有我們所不熟悉的新的體裁出現。這些都是可能的,乃至於必然的。但是,整個民間文學決不會消失。因為它的表現媒介是應用最普通和最生動並富於活力的口頭語言。只要語言存在,用它作媒介去表現人們的思想、感情和經驗的口頭文學,人們所熟悉的、方便的表達形式,就要繼續產生、存在和傳承下去。

在中、蘇等國的廣大民眾中間,除了傳統的民間文學作品以外,還不斷有新的民間文學,即革命傳說、新笑話、新民歌及新諺語等的產生和流傳。再從歷史的往事看,過去那些能使用文字的上層社會的文人學者,在他們的書面著述之外,也仍然在口頭上產生和傳播著那些軼事、笑話和品評人物的韻語,如《世說新語》里的某些故事和唐人筆記里關於某些名人的笑談,都是這種例子。 以上四種特徵,不是各自孤立的,正相反,是彼此互相關聯的(前面已經提到一些)。這些特徵,主要是從民間文學與專業作家的書面文學分歧的地方提出的。它們在相當的程度上可以使我們認識這種文學的特徵,但這並不是它的全部。 直接的人民性 在衡量文學的價值時,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從內容上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一個作家的作品是否有價值,首先要看它是否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表現人民的遭遇、理想和情緒,此外,自然還有人民的美學趣味等。

人民性越高,同時藝術的力量又能相稱,這種作品無疑就是藝術寶庫中的珍品。在這個意義上,人民的口頭創作有它的巨大的優越性。在長期的階級社會里,廣大人民是社會物質財富的生產者,同時也是許多民族文化財富的生產者。由於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他們在文化創造上有著不利的條件,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卻得到了極優厚的補償。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又是它的見證人。作為文學藝術重要內容的廣大人民的社會生活、斗爭、思想、感情和希望等,他們是親身的體驗者。他們的文藝傳統又都是這株社會生活常青樹上所結的果子。在這種意義上,他們是「得天獨厚」的。

許多優秀的進步作家,由於同情和理解勞動人民,他們寫作了具有人民性,乃至高度人民性的作品,這當然是值得稱贊的事。但是,由於生活本身存在的距離,他們的作品盡管有其不可企及之處,在理解和表現人民的心理等方面就往往有某些隔閡,因而使作品帶有一定的局限性。這種情況,我們很容易在中國古代那些表現民間疾苦的詩歌中找到例證。在這點上,民間文學的作者卻天然地有其優越性。只要聽聽中國過去流傳的那些「長工歌」及「長工和地主」的故事,就可以明白這一點。由於他們自身是文學內容的經驗者或見證人,因此有些學者把這種人民性叫做「直接的人民性」。 一般具有比較優越的人民性的民間文學,它的內容是相當廣闊的。有的作品想像地描繪自然的奇妙光景和萬物的誕生;有的半寫實半幻想地描繪人類早期的處境、活動及其對文化的開拓;有的描繪民族的由來及其遷徙過程和傑出的領袖人物。

有的作品描繪抵抗壓迫、災難的英雄;有的描繪捉弄階級敵人的民間智者;有的表現工藝、醫術的巧匠、神醫;有的塑造了智慧超人或純情驚世的婦女。有的作品直接傾訴受壓抑的痛苦,或抒寫沸熱的真摯的戀情,或寄寓渴望的生活理想。……總之,在汪洋無際、波濤洶涌的民間文學的內容的大海里,有著吸引人心的現實世界和精神世界。它蘊藏和放射著人民的英雄主義、愛國主義、樂觀主義、人道主義和獻身精神等崇高思想和珍貴美德。民間文學不僅表現了千萬人民的痛苦和希望,也表現了他們永不磨滅的典範人格和崇高品質。這種精神財富,將永遠成為我們各民族成員的思想、品格修養的不竭靈泉! 優越的藝術性 民間文學的優越所在,決不僅僅限於它的內容、思想方面。它是一種特殊的文學,一種用語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藝術。它必須也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藝術的特點。

一般文學體裁,分為三大類,就是詩歌的、散文的和戲劇的。在這方面,民間文學與專業作家文學基本上是相同的。散文故事、敘事詩等大都有人物、情節,長詩、短謠以及部分諺語、謎語,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韻律,小戲有故事情節與對唱形式等,這也都與作家文學大略相同。但僅僅這些還不能完全證明它的藝術性。許多民間作品還具有獨自的和優越的藝術特點、藝術成就。中國近年陸續發現、收集的兄弟民族史詩,不但數量很多,有的篇幅的浩繁和內容的壯闊(如藏族的《格薩爾王傳》等),是使世人驚異的。馬克思曾經稱贊古代希臘的民族史詩,「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范和高不可及的範本」。這種贊詞也不同程度地適用於中國許多兄弟民族反映早期人類經歷的創世史詩及英雄史詩。

數量算不清的愛情敘事詩和各種抒情歌謠,包括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及兩性生活的歌謠,在表現人民怨憤、愛戀、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我們作家的同類作品,至少沒有什麼遜色。許多表現捨身救人,奮勇保衛鄉土、祖國的非凡人物的故事、傳說,它的不可磨滅的魅力,正在於扼要而精煉的藝術表現力中。無窮無盡的小型故事——動物故事、笑話等的幽默、諷刺的鋒芒和技巧,差不多會使許多專業執筆者看了自愧不如。特別是那些短小的諺語、歇後語,真使思想、經驗和智慧凝縮得像五個指頭捏緊的拳頭(用高爾基的語意)。我們常常把民間文學的藝術特色,簡括為「剛健、清新」,這自然有一定根據。但它的藝術的特長是多方面的。從風格上說,樸素、簡練,是一般民間文學的重要特點。但是,某些類型的作品,例如小戲,卻往往比較精巧地描繪了人物的心理。

總之,民間文學的藝術特色和優點,和它的內容的廣泛一樣,是多方面的,有的還是不可企及的。 民間文學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系 民間文學是廣大人民長期社會生活的產物。它憑他們社會生活的需要產生和流傳,它精確地反映了他們各方面的生活和有關的思想、感情。它直接地或間接地為他們的生活服務——給以知識、教誨、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構成部分。一般專業作家的文學、藝術,也大都是一定社會生活的產物,是它的反映並對它起著一定的反作用。但是在這一方面,民間文學卻有著自己的獨特性。民間文學,由於它的作者(包括修改者和傳播者)人數的眾多和生活在底層,他們比那些數量有限,特別是過去時代的專業作者,能夠更廣泛地反映出社會生活,而且往往反映得那麼深切、精確。它的社會功用,也和專業的書面文學頗有不同的地方。

它更緊緊地黏貼著生活。像那恆河沙數的民間諺語,是農民、漁民、工匠等片斷的而往往精當的生活經驗總結和工作指南。這是他們生活和勞作的教科書。不少勞動歌,是他們在各種勞動進行中調整呼吸、動作和鼓舞情緒的不可缺少的東西。許多世代相傳的古老神話和傳說,不但傳述了一定的歷史知識,還培養著國家民族團結的感情。許多保衛鄉土、保衛祖國的英雄傳說,永遠給予廣大人民以鼓舞力量。許多描寫卑賤者、受壓迫受虐待者的反抗故事、歌謠和小戲,都長時期地廣泛地教育著人民,培養著他們高尚的情操和品格。過去有些資產階級的學者,把民間文學和民俗事象往往看作沒有文化、沒有教養階級的產物。

其實,廣大勞動人民自有他們高尚的教養和珍貴的文化,而民間文學正是對他們這種教養和文化盡著庄嚴職責的教本。 民間文學與作家書面文學 民間文學,與過去專業作家的書面文學,在許多方面,特別在內容和形式方面,有很大歧異。這兩種文學,已經成為各自相對獨立的東西。自然,它們彼此還是有多方面的關系的。從來源說,它們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學」。在沒有階級的社會里(大約在「野蠻階段」的中期),文學的一些種類——神話、傳說、歌謠之類,大抵已經產生了。這主要是氏族或部落大眾所產生和共有的文學。它即使有初步的社會分工所產生的帶有某些專職性質的管理者兼作者,如早期的巫師、祭司之類,但在思想和藝術趣味上也是和氏族或部落的一般成員密切聯系著的。

階級社會形成之後,替上層階級服務的文藝專職人員以及史官、詩人和宗教執行者產生了。中國早期的詩文作者如屈原、宋玉等,稍後也出現了。這就使文學日益書面化,越到後來越和「原始文學」的傳統(口頭性等)距離遠了。但是在上層階級的專業或半專業的書面文學產生、發展的同時,廣大的下層人民,主要是農民,還有工匠等,由於所處的社會地位,被剝奪了文字的使用權,他們基本上仍然沿用著以口頭語言為表現和傳播工具的傳統,並且隨著社會生活的前進,或大或小地變化著。從個別作品或體裁說,還有著新生和死亡的現象,這種情形,一直延續到現在。這兩種本來同一發源的文學(其實中間還有一種市民階級的通俗文學,這里暫且不提),在長期的封建社會以及近代的半封建社會里,它們的性質和面貌已經呈現出極大的不同,不免形成那種對立或對抗的狀態。 但是,這只是事實的一方面,盡管也許是主要的一方面;在另一方面,它們兩者又互相影響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不但有不少民間文學作品,例如漢魏、六朝的民歌及古代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包括寓言、笑話),被記錄下來而成為書面文學,成為這方面文學的一部分;而且,不少書面文學的詩歌、故事和傳奇、筆記小說等體裁,往往也是由民間文學發展而成的。

有的學者曾經指出這種影響,對某時期的專業作家文學起了一種「拯救衰弊」的作用。至於書面文學取材民間文學或用它作「詞藻」的,就更加常見了。同時作家的書面文學,在思想、想像和語詞等方面也多少對民間文學起過一定的影響(它往往通過市民文學的渠道),雖然和前者比較起來,這種影響是微弱的。 到了現代,由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思想等的劇變,兩種文學的關系也有新的發展,它們互相影響的地方更多了。但是還遠遠沒有達到兩者完全合流的程度。 各民族民間文學的交流、影響 中國民間文學是多民族的民間文學,各民族的民間文學也存在著互相交流、影響的明顯現象。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境內東南西北各省、區,居民除漢族外,差不多都居住著少數民族。

漢族人民數量多,文明發展也比較早。但它不是一開始就是單一的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它不斷融合了許多本來各自獨立的部落、部族,到後來才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民族。在它的整個文化的形成中,已包含著本來各自獨立的、又各具特色的文化成分。同時在漢族本身的融合、發展過程中,也和許多周圍還未同化或未完全同化的民族共同存在著,並在文化上互相影響和互相促進,這種過程一直延續到現代。因此,在我們這個民族的大家庭中,漢族的民間文學,與各民族民間文學交錯著、聯接著。盡管彼此都有獨有的基本部分,但大都有接受影響,形成彼此民族間的共同色彩的部分,特別是那些民族間接觸較早或居住交錯、比鄰的民族所產生影響或承受影響的痕跡更為顯著。例如漢民族的一些著名故事,如牛郎織女傳說、孟姜女傳說、山伯與英台故事等都相當廣泛地被吸收入南方各少數民族的民間文學寶庫中。

漢族民歌中的某些常見的形式如四句頭山歌等,也為一些兄弟民族所採用。又如中國現代流傳的民間故事,如灰姑娘型故事,很早就已經被記載在漢籍里,而較早的流傳地卻是壯族地區。問活佛型故事現在流傳於漢、藏各民族間,但從它的來源說,恐怕早期應該流傳於藏族。有些民間文學體裁和創作、演唱形式,已經成為若干民族不可分離的共同文化財富。例如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省、區流行的「花兒」和花兒會。 各民族之間民間文學的接受影響,並不是生吞活剝、生搬硬套,大都是以自己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為基礎,對它進行選擇、取捨和改造、加工的。他們盡力使它民族化。這是民族間文化交流影響的自然法則。

它與那些犟迫接受的文化政策的作用是不同的。 民間文學的世界關系 民間文學,至少它的某些體裁,如民間故事,不僅在同一國境內的不同民族之間互相交流、影響,在國境以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比較遙遠的地區、民族的民間故事、傳說或諺語等,不僅有許多構思、表現手法相似,有的故事連基本的人物、情節都相同或相似。後者大都是傳播的結果。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鵝處女型故事等「世界大擴布」的民間敘事作品,就屬於這一類。此外,像故事或敘事詩里,某些構思或部分情節相似的,即使不能說整個作品是由於傳播的結果,卻可能是直接或間接受別的民族影響的結果。中國與鄰近國家如印度、朝鮮和日本等,都有長久的文化上的交往,因此,中國的民間文學,特別是散文的敘事作品中和那些國家或民族同種類作品的關系是相當密切的。這方面,比較嚴密的研究,現在正剛剛開始。從這種民間文學的互相交流、影響現象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學及文化的交流的確是源遠而流長的。

民間文學及其研究的現實作用 過去勞動人民所創作的無量數的口頭文學作品,起著輔助人民的現實生活,哺養他們的精神活動等社會作用。到了現代,他們又在社會和本身生活的要求下,創造了新的民歌和新的傳說、笑話,它們更廣泛、更直接地配合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輿論,與時代的進步作家的作品互相呼應和配合,起著幫助改革社會和推進生活的作用,盡管兩種文學在傳統和風貌等方面存在著種種不同的地方。在當前,那些傳統的民間文學作品,一方面仍然以口頭的方式在廣大民間流傳著,繼續起著各種效用,另一方面,由於學界的重視,對它廣泛地進行採集(也包括那些新的作品在內),經過選擇和整理,送還到廣大人民中間去,使它能在當前的社會條件下發揮新的作用。這種作用,往往不是一般的教科書所能夠代替的,至少在使勞動人民認識自己先輩的歷史和鼓勵他們的社會正義感情等方面是如此。至於那些新的民間文學作品,對於當前廣大人民能產生的教育作用,就更不用多說了。 民間文學的現實作用,還有另外的一方面,那就是經過研究後的理論知識的作用。把民間文學作品作為對象,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它進行研究,所得出的科學原理,用以教育廣大人民,這首先使人們理性地認識過去和現代廣大物質財富生產者所創造的語言藝術的種種方面——它的本質、特點是什麼?它是怎樣產生和發展的?它與別的藝術和社會的關系怎樣?它起著什麼社會作用?……人們認清了這些,不僅能夠正確了解作為勞動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的民間文學,同時也更深刻地體會到「人民創造歷史」等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原理。它還將進一步激勵人們在當前「四化」的庄嚴的大進軍中的創造熱情。

總之,民間文學作品及其研究成果,都是今天廣大人民社會主義教養不可缺少的成分。 民間文學的搜集、研究與文藝學及文化史等的關系民間文學是一種特殊的文學——有些學者說它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也是一種重要的文化事象。這種文學或文化,是國家、民族中廣大物質財富生產者所創造和擁有的精神財富。它不但有自己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也有它獨特的表演過程和傳播的方式。它無疑是民族文學或文化中的重要部分,自然要成為民族文藝學及文藝史探討和敘述的對象,特別像我們這樣以勞動人民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更應該是如此。但是,過去由於種種原因,這種特殊的文學受到歧視,不但對它缺少科學的研究,就是搜集、保存工作也沒有多少人去著手。「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情形大大改變了。但是傳統的或某些新的偏見還存在著。

因此,現代的文藝學或文藝史在理論概括上或歷史的探討和敘述上,還不能給予它以應有的、充分的位置。近年來,隨著學風的轉變,這方面的學術界正在逐漸打破那些固有的或外來的框框,把這種特殊的、富有價值的勞動者的文學作為民族文學的重要部分,給以科學的探索和確當的敘述,努力使我們新的文藝學和文藝史具有更高的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學術的特色。 至於民間文學的搜集、研究與文化史以及文化學的關系,同樣是密切的。文化史,特別是文化學,它在我們國家還是相當年輕的學問。文化史及文化學的探究、敘述,自然應該以世界的或民族的整個文化為對象,它既包括物質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既包括上層階級的文化,更應包括一般民眾的文化。勞動人民的文學無論從量看,或從質看,本身固然是一種重要的文化事象,更需要指出的是它還包含著其它的文化成分和跟它同時並存的各種文化事象密切相關(例如民間歌謠對於其他藝術,乃至與生產活動、社會組織等的聯帶關系)。要敘述中國漢民族或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史,乃至於編纂他們的文化學,決不能漏掉或拋棄民間文學這種重要的精神文化產物,否則,不僅使它概括不周全,還可能影響到對整個文化現象評價和敘述的准確性。如果充分注意到這點,我們的文化史乃至於文化學的著述,不但要以難得的豐富性和民族特色見長,還會以較高的科學性受到國際學界的注目。

F. 民間文學對當代社會生活有何現實意義

作為一個學術名詞﹐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後才出現和流行的﹐它指的是﹕廣大勞動人民的語言藝術──人民的口頭創作。這種文學﹐包括散文的神話﹑民間傳說﹑民間故事﹐韻文的歌謠﹑長篇敘事詩以及小戲﹑說唱文學﹑諺語﹑謎語等體裁的民間作品。目前在民間文學界和廣大群眾中具有廣泛的影響的刑物有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主辦的《民間文學》書刊。
集體性: 專業作家的書面創作﹐大都是個人的產物﹐民間文學作品﹐大體上可說是群眾集體的創作。所謂集體的創作﹐在作品內容的思想﹑感情和想像﹐在形式和藝術表現以及作品的所有權等方面﹐比起專業作家的作品來﹐都存在著特有的集體性問題。但這種集體性的重要表現﹐更在於創作和流傳過程中。有些作品﹐一開始就是集體參與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經常的﹐卻是在它已經成為「初坯」之後﹐在不斷的傳唱或講述的過程中﹐受到無數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這種加工﹑琢磨中﹐不但滲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像和藝術才能﹐也包括那些聽眾所反應的意見和情趣在內。這一點﹐與那種主要屬於個人的一般專業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民間文學作品一般是無法署名的。民間文學作品﹐有一部分(可能還是相當優秀的部分)是群眾中具有特殊優秀才能和豐富經驗的歌唱者﹑說故事者的創作和加工的結果。它具有一定的個性。但是﹐由於生活經歷和文藝教養等大體相同或相近的關系﹐其個性是能夠與廣大群眾口頭創作的集體性融和在一起的。集體性是民間文學的又一特徵。 傳承性: 人民在過去﹐由於在經濟﹑政治等方面處於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記錄﹑保存他們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所創造的各種文化﹐一般都靠行動﹑語言傳播和繼承。風俗習慣如此﹐民間文學也是如此。這種群眾集體所傳承的文化﹐也許沒有文獻或古物那樣能夠經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我們現在有些故事或諺語。已經在兩千年前就被文人記錄下來了﹐但是﹐直到今天﹐它還能夠以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頭上。至於產生已有千年左右的這類作品現在還流傳在人民中間的﹐就更不用說了。自然﹐這種靠口頭世代傳承下來的故事或歌謠﹐在形態上或內容上多少不免會有些變化。但總算是在生存著﹐成為我們現代活文化的一部分。 由於時代和社會的重大變化﹐在歷史上曾經作為廣大勞動人民唯一的文學形式的口頭傳承文學﹐它的某些體裁可能會逐漸消失﹐某些體裁的內容和形式不能不起一定的變化﹐也還會有我們所不熟悉的新的體裁出現。這些都是可能的﹐乃至於必然的。但是﹐整個民間文學決不會消失。因為它的表現媒介是應用最普通和最生動並富於活力的口頭語言。只要語言存在﹐用它作媒介去表現人們的思想﹑感情和經驗的口頭文學﹐人們所熟悉的﹑方便的表達形式﹐就要繼續產生﹑存在和傳承下去。 在中﹑蘇等國的廣大民眾中間﹐除了傳統的民間文學作品以外﹐還不斷有新的民間文學﹐即革命傳說﹑新笑話﹑新民歌及新諺語等的產生和流傳。再從歷史的往事看﹐過去那些能使用文字的上層社會的文人學者﹐在他們的書面著述之外﹐也仍然在口頭上產生和傳播著那些軼事﹑笑話和品評人物的韻語﹐如《世說新語》里的某些故事和唐人筆記里關於某些名人的笑談﹐都是這種例子。

G. 民間文學是什麼民間文學和文學有什麼區別

基本概念
民眾在其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中傳承、傳播、共享的口頭傳統、語辭藝術。民間文學在口頭性、傳承性、集體性、變異性四個方面較為特殊。其文類包括神話、史詩、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敘事詩、民間小戲、說唱、諺語、謎語、曲藝、儀式誦辭。當然民間文學也包括書面文獻、經卷、寶卷、唱本、戲文;圖案造型藝術;音樂舞蹈;歲時節日;電子媒介與互聯網等媒介載體。
口頭性

由於在過去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廣大民眾(包括專業藝人或半專業藝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因此他們的文學創作一般只能用口頭語言,甚至地方土語方言去構思、表現(包括演出)和傳播。在新社會的人民,雖然大多數識字並使用,但不少場合仍需用口頭語言歌詠或講述。而且要取得民間文學(新民間文學)的資格,必須基本上採用廣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來民間傳承的文學形式,如故事、歌謠等,並且能夠使得群眾在口頭上流傳。因此,口頭性──用口頭語言創作和傳播是民間文學的一個主要特徵。
集體性
專業作家的書面創作﹐大都是個人的產物﹐民間文學作品﹐大相關書籍體上可說是群眾集體的創作。所謂集體的創作﹐在作品內容的思想﹑感情和想像﹐在形式和藝術表現以及作品的所有權等方面﹐比起專業作家的作品來﹐都存在著特有的集體性問題。但這種集體性的重要表現﹐更在於創作和流傳過程中。有些作品﹐一開始就是集體參與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經常的﹐卻是在它已經成為"初坯"之後﹐在不斷的傳唱或講述的過程中﹐受到無數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這種加工﹑琢磨中﹐不但滲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像和藝術才能﹐也包括那些聽眾所反應的意見和情趣在內。這一點﹐與那種主要屬於個人的一般專業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民間文學作品一般是無法署名的。民間文學作品﹐有一部分(可能還是相當優秀的部分)是群眾中具有特殊優秀才能和豐富經驗的歌唱者﹑說故事者的創作和加工的結果。它具有一定的個性。但是﹐由於生活經歷和文藝教養等大體相同或相近的關系﹐其個性是能夠與廣大群眾口頭創作的集體性融和在一起的。集體性是民間文學的又一特徵。
變異性
民間文學作品的結構﹑形式﹑主題等在長期口頭流傳中﹐有相對穩定的一面。但是﹐由於口頭語言的不穩定性﹐作品在流傳過程和具體的講唱中﹐常常因時間﹑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傳播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和聽眾的情緒變化等因素﹐而有所變異。這種變異在語言方面是經常的﹑大量的(尤其是散文作品)﹐其他諸如作品的情節﹑結構﹑人物甚至主題都會發生變異。特別是在社會發生大變動時﹐群眾往往將傳統作品加以變化來表現新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這也是某些新作品產生的一種原因。這種相當廣泛存在的現象﹐在一般專業作家的書面文學中是很少見到的。作家作品中﹐雖也有前後版本文字不完全相同的情形﹐特別是古典作家的作品﹐往往有文字出入的現象(所以須有校勘)。但是﹐這畢竟是比較個別的情形﹐它除了由於本人的修訂或別人的篡改外﹐大都是由於抄寫﹑刻印﹑排字等技術失誤所招致。它不像民間文學的變異現象那樣經常和大量。民間文學的變異性蘊涵著所經過的歷史﹑社會和傳述者等的思想﹑才藝的因素﹐對於研究者來說﹐是具有積極的意義的。這種特徵與上文所述的口頭性﹑集體性密切相聯﹐或者說﹐是它們所產生的自然的果實。這是民間文學的又一個特徵。
傳承性
人民在過去﹐由於在經濟﹑政治等方面處於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記錄﹑保存他們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所創造的各種文化﹐一般都靠行動﹑語言傳播和繼承。風俗習慣如此﹐民間文學也是如此。這種群眾集體所傳承的文化﹐也許沒有文獻或古物那樣能夠經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有些故事或諺語,已經在兩千年前就被文人記錄下來了﹐但是﹐直到今天﹐它還能夠以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頭上。至於產生已有千年的這類作品至今還流傳在人民中間的﹐就更不用說了。自然﹐這種靠口頭世代傳承下來的故事或歌謠﹐在形態上或內容上多少不免會有些變化。但總算是在生存著﹐成為我們現代活文化的一部分。
由於時代和社會的重大變化﹐在歷史上曾經作為廣大勞動人民唯一的文學形式的口頭傳承文學﹐它的某些體裁可能會逐漸消失﹐某些體裁的內容和形式不能不起一定的變化﹐也還會有我們所不熟悉世說新語的新的體裁出現。這些都是可能的﹐乃至於必然的。但是﹐整個民間文學決不會消失。因為它的表現媒介是應用最普通和最生動並富於活力的口頭語言。只要語言存在﹐用它作媒介去表現人們的思想﹑感情和經驗的口頭文學﹐人們所熟悉的﹑方便的表達形式﹐就要繼續產生﹑存在和傳承下去。在中﹑蘇等國的廣大民眾中間﹐除了傳統的民間文學作品以外﹐還不斷有新的民間文學﹐即革命傳說﹑新笑話﹑新民歌及新諺語等的產生和流傳。再從歷史的往事看﹐過去那些能使用文字的上層社會的文人學者﹐在他們的書面著述之外﹐也仍然在口頭上產生和傳播著那些軼事﹑笑話和品評人物的韻語﹐如《世說新語》里的某些故事和唐人筆記里關於某些名人的笑談﹐都是這種例子。
以上四種特徵﹐不是各自孤立的﹐正相反﹐是彼此互相關聯的(前面已經提到一些)。這些特徵﹐主要是從民間文學與專業作家的書面文學分歧的地方提出的。它們在相當的程度上可以使我們認識這種文學的特徵﹐但這並不是它的全部。
人民性
在衡量文學的價值時﹐往往提出"人民性"的概念。從內容上說﹐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一個作家的作品是否有價值﹐首先要看它是否站在廣大人民的立場﹐表現人民的遭遇﹑理想和情緒﹐此外﹐自然還有人民的美學趣味等。人民性越高﹐同時藝術的力量又能相稱﹐這種作品無疑就是藝術寶庫中的珍品。在這個意義上﹐人民的口頭創作有它的巨大的優越性。在長期的階級社會里﹐廣大人民是社會物質財富的生產者﹐同時也是許多民族文化財富的生產者。由於他們所處的社會地位﹐他們在文化創造上有著不利的條件﹐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卻得到了極優厚的補償。他們是歷史的創造者﹐又是它的見證人。作為文學藝術重要內容的廣大人民的社會生活﹑斗爭﹑思想﹑感情和希望等﹐他們是親身的體驗者。他們的文藝傳統又都是這株社會生活常青樹上所結的果子。在這種意義上﹐他們是"得天獨厚"的。許多優秀的進步作家﹐由於同情和理解勞動人民﹐他們寫作了具有人民性﹐乃至高度人民性的作品﹐這當然是值得稱贊的事。但是﹐由於生活本身存在的距離﹐他們的作品盡管有其不可企及之處﹐在理解和表現人民的心理等方面就往往有某些隔閡﹐因而使作品帶有一定的局限性。這種情況﹐我們很容易在中國古代那些表現民間疾苦的詩歌中找到例證。在這點上﹐民間文學的作者卻天然地有其優越性。只要聽聽中國過去流傳的那些"長工歌"及"長工和地主"的故事﹐就可以明白這一點。他們自身是文學內容的經驗者或見證人﹐因此有些學者把這種人民性叫做"直接的人民性"。
藝術性(從審美角度的闡釋)

民間文學的優越所在﹐決不僅僅限於它的內容﹑思想方面。它是一種特殊的文學﹐一種用語言以及兼用表演的藝術。它必須也必然在某些方面具有藝術的特點。一般文學體裁﹐分為三大類﹐就是詩歌的﹑散文的和戲劇的。在這方面﹐民間文學與專業作家文學基本上是相同的。散文故事﹑敘事詩等大都有人物﹑情節﹐長詩﹑短謠以及部分諺語﹑謎語﹐大都有一定的句式和韻律﹐小戲有故事情節與對唱形式等﹐這也都與作家文學大略相同。但僅僅這些還不能完全證明它的藝術性。許多民間作品還具有獨自的和《格薩爾王傳》優越的藝術特點﹑藝術成就。中國陸續發現﹑收集的兄弟民族史詩﹐不但數量多﹐有的篇幅的浩繁和內容的壯闊(如藏族的《格薩爾王傳》等)﹐是使世人驚異的。馬克思曾經稱贊古代希臘的民族史詩﹐"就某方面說還是一種規范和高不可及的範本"。這種贊詞也不同程度地適用於中國許多兄弟民族反映早期人類經歷的創世史詩及英雄史詩。數量算不清的愛情敘事詩和各種抒情歌謠﹐包括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及兩性生活的歌謠﹐在表現人民怨憤﹑愛戀﹑痛苦的情思上往往超越我們作家的同類作品﹐至少沒有什麼遜色。許多表現捨身救人﹐奮勇保衛鄉土﹑祖國的非凡人物的故事﹑傳說﹐它的不可磨滅的魅力﹐正在於扼要而精煉的藝術表現力中。無窮無盡的小型故事──動物故事﹑笑話等的幽默﹑諷刺的鋒芒和技巧﹐差不多會使許多專業執筆者看了自愧不如。特別是那些短小的諺語﹑歇後語﹐真使思想﹑經驗和智慧凝縮得像五個指頭捏緊的拳頭(用高爾基的語意)。我們常常把民間文學的藝術特色﹐簡括為"剛健﹑清新"﹐這自然有一定根據。但它的藝術的特長是多方面的。從風格上說﹐樸素﹑簡練﹐是一般民間文學的重要特點。但是﹐某些類型的作品﹐例如小戲﹐卻往往比較精巧地描繪了人物的心理。總之﹐民間文學的藝術特色和優點﹐和它的內容的廣泛一樣﹐是多方面的﹐有的還是不可企及的。
生活性
民間文學是廣大人民長期社會生活的產物。它憑他們社會生活的需要產生和流傳﹐它精確地反映了他們各方面的生活和有關的思想﹑感情。它直接地或間接地為他們的生活服務──給以知識﹑教誨﹑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構成部分。
民間文學與社會生活的密切關系民間文學是廣大人民長期社會生活的產物。它憑他們社會生活的需要產生和流傳,它反映了他們各方面的生活和有關的思想、感情,它直接或間接地為他們的生活服務——給以知識、教誨、鼓舞和希望,其中有些本身就是生活的構成部分。與一般專業作家文學相比,在這一點上,民間文學有其獨特性。由於它的作者人數眾多和生活在底層,他們能夠更廣泛、深切和精確地反映社會生活。它的社會功用,也和書面文學頗有不同的地方。許多民間諺語就是勞動人民生活和勞作的教科書。不少勞動歌,是他們在各種勞作中調整呼吸、動作和鼓舞情緒的不可缺少的東西。許多世代相傳的古老神話和傳說,不但傳述了一定的歷史知識,還培養著國家民族團結的感情。許多保衛鄉土、保衛祖國的英雄傳說,永遠給予廣大人民以鼓舞力量。
民間文學與作家書面文學民間文學與專業作家的書面文學在內容與形式方面有很大歧異。但這兩種文學既各自獨立又相互影響。從來源說,它們的共同根源是原始文學。在沒有階級的社會里,文學的一些種類——神話、歌謠、傳說大抵已經產生,這是氏族和部落大眾共有的文學。階級社會形成後,替上層階級服務的文藝專職人員以及史官、詩人和宗教執行者產生了,文學日益書面化。與原始文學的傳統距離遠了。但是,廣大的下層人民因為被剝奪了文字的使用權,基本上仍沿用著原始文學的傳統,並隨著社會生活的前進加以變化。這兩種本來同一發源的文學的性質和面貌,在長期的階級社會里呈現出極大的不同,形成對抗或對立的狀態。
另一方面,這兩種文學又互相影響。不但有不少民間文學作品被記錄下來成為書面文學;而且,不少書面文學的詩歌、故事、傳奇、小說等體裁,往往也是由民間文學發展而成的。至於書面文學取材民間文學或用它作「詞藻」的,就更多了。同時作家的書面文學,在思想、想像和語詞等方面也多少對民間文學起過一定的影響。到了現代,由於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思想等的劇變,兩種文學互相影響的地方就更加增多。
各民族民間文學的交流、影響民間文學是多民族的民間文學,各民族的民間文學存在著相互交流、影響的明顯現象。不同民族在文化上互相影響和互相促進。在中國,漢族的民間文學,與各民族民間文學交錯著、聯接著。特別是那些民族間接觸較早或居住交錯、比鄰的民族所產生影響或承受影響的痕跡更為顯著。
各民族之間民間文學的接受影響,大都是以自己民族的生活和文化為基礎,對它進行選擇、取捨、改造、加工。他們盡力使它民族化。這是民族間文化交流影響的自然法則。
民間文學的世界關系民間文學的某些體裁,如民間故事,在國境以外,甚至在地理上相隔較遠的地區,民族的民間故事、傳說和諺語等,不僅有許多構思、表現手法相似,有的故事連基本的人物、情節都相同或相似。像灰姑娘型故事、天鵝處女型故事等"世界大擴布"的民間敘事作品,就屬這一類。此外,像故事或敘事詩里,某些構思或部分情節相似的,可能是直接或間接受別的民族影響的結果。如中國與鄰國印度、朝鮮、日本等,就有長久的文化上的交往。因此,中國的民間文學與那些國家的同種類作品的關系相當密切。從民間文學的互相交流、影響現象看,世界各民族的文學及文化的交流是源遠流長的。
民間文學的研究民間文學是國家、民族中廣大物質財富生產者所創造和擁有的精神財富。它不但有自己的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也有它獨特的表演過程和傳播方式。對民間文學進行研究的學科稱為民間文藝學。它的主要任務是對各類民間文學作品進行的探索和闡明,或對它的歷史進行清理和論述。近年來,學術界把民間文學作為民族文學的重要部分給予科學的探索和確當的敘述,給予民間文學以應有的地位。
民間文學的搜集、研究與文化史以及文化學的關系,同樣是密切的。文化史和文化學的探究、敘述應該以世界的或民族的整個文化為對象。要敘述一個國家的文化史或文化學,決不能拋掉民間文學這種重要的精神文化產物,否則,不僅概括不周全,還可能影響到對整個文化現象評價和敘述的准確性

H. 中國民間文學的代表性作品

1、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

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

大家紛紛表示贊同。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

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

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

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2、誇父逐日

誇父與太陽賽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往北去大湖喝水。還沒到大湖,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丟棄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3、女蝸補天

遠古時代,四根擎天大柱傾倒,九州大地裂毀,天不能覆蓋大地,大地無法承載萬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濫不止,兇猛的野獸吃掉善良的百姓,兇猛的禽鳥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這種情況下,女媧冶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砍斷海中巨鰲的腳來做撐起四方的天柱,殺死黑龍來拯救冀州,用蘆灰堆積起來堵塞住了洪水。天空被修補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豎立了起來,洪水退去,中原大地上恢復了平靜。

兇猛的鳥獸都死了,善良的百姓存活下來。女媧背靠大地、懷抱青天,讓春天溫暖,夏天熾熱,秋天肅殺,冬天寒冷。她頭枕著方尺、身躺著准繩,當陰陽之氣阻塞不通時,便給予疏理貫通;當逆氣傷物危害百姓積聚財物時,便給予禁止消除。從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4、牛郎織女傳說

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

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5、梁山伯與祝英台

從前有個地主,他有一個美麗的女兒叫做祝英台。從小祝英台就聰明好學,但是由於是女兒身,學堂不收女孩子,祝英台看著坐在裡面念書的孩子羨慕不已。於是,她萌生女扮男裝要去上學的想法。父母開始不同意,但她態度堅決,只好答應了。

於是她就一大早跑去了學堂。學堂第一天認識一個男生叫梁山伯,不僅學習好還人品好。兩個人都很愛學習,經常在一起討論詩詞文章,形影不離。

表面上稱兄道弟的,但內心裡祝英台就慢慢對梁山伯有了愛慕之情。同窗了三年,到了要分別的日子,祝英台戀戀不舍的走了,以為再也見不到梁山伯了。

沒想到,沒幾個月後,梁山伯因為思念她,登門拜訪。傻乎乎的梁山伯這時候才發現祝英台,原來是一位漂亮的姑娘。兩個人笑而不語,卻明白了彼此的真心,早已難舍難分了。

沒過多久,梁山伯就興高采烈去祝英台家提親。可是祝英台父親覺得他太窮,不同意這門親事,就把女兒許配給了富二代馬文才。

絕望的梁山伯聽到這個消息就大病一場,最終因病去世了。祝英台為了和梁山伯在一起,一直就沒有斷過和家裡的斗爭。反而聽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她一下子鎮定了。

她穿上一身紅衣,走進了轎子里。父母以為她認命了,便十分高興。敲鑼打鼓的轎子一直走到林間小道的時候,路過了梁山伯的墳墓。

祝英台命人停下轎子,走到墳前,突然就開始放聲大哭,哭的地動山搖,電閃雷鳴,狂風大作。墳墓也裂開了。祝英台伴著這聲音,想到梁山伯那溫文儒雅的樣子,縱身一躍,跳進了墳墓。

瞬時間,天氣恢復了寧靜,雨過天晴。人們看到,一對紅色的蝴蝶從墳頭緩緩地飛了出來,越飛越遠,相伴離去。

6、孟姜女哭長城

傳說很久以前江蘇松江府有個孟家莊,孟家莊有一老漢善種葫蘆。這一年他種的葫蘆長得非常繁盛,其中一棵竟伸到了鄰居姜家院里。

孟、姜兩家非常交好,於是便相約秋後結了葫蘆一家一半。到了秋天,果然結了一個大葫蘆,孟、姜兩家非常高興,把葫蘆摘下來准備分享。

忽聽葫蘆里傳出一陣陣小孩的哭聲,孟老漢非常奇怪,便用刀把葫蘆切開一看,呀!有個小女孩端坐在葫蘆中,紅紅的臉蛋,圓嘟嘟的小嘴,很是惹人喜愛。

姜家老婆婆一看,喜歡的不得了,一把抱起來說:「這孩子就給我吧!」可是孟老漢無兒無女,非要不可,兩家爭執起來,一時間不可開交。

到後來,只好請村裡的長者來斷。長者說:「你們兩家已約定葫蘆一家一半,那麼這葫蘆里的孩子就算你們兩家合養吧。」於是小姑娘便成了姜孟兩家的掌上明珠,因孟老漢無兒無女,便住在了孟家,取名孟姜女。

斗轉星移,日月如梭,孟姜女一天天地長大了,她心靈手巧,聰明伶俐,美麗異常,織起布來比織女,唱起歌來賽黃鶯,孟老漢愛如珍寶。

這一天,孟姜女完引針線,到後花園去散心。園中荷花盛開,池水如碧,忽然一對大蝴蝶落在池邊的荷葉上,吸引了她的視線,她便輕手輕腳地走過去,用扇一撲,不想用力過猛,扇子一下掉在水中。

孟姜女很是氣惱,便挽起衣袖,探手去撈,忽聽背後有動靜,急忙回頭一看,原來是一個年輕公子立在樹下,滿面風塵,精神疲憊。孟姜女急忙找來父母。

孟老漢見年輕人私進後花園,非常生氣,問道:「你是什麼人,怎麼敢私進我的後花園?」年輕人急忙連連請罪,訴說了原委。

原來這個年輕人名叫范喜良,本姑蘇人氏,自幼讀書,滿腹文章。不想秦始皇修築長城,到處抓壯丁,三丁抽一,五丁抽二,黎民百姓怨聲載道。

范喜良急忙喬裝改扮逃了出來。剛才是因飢渴難耐,故到園中歇息,不想驚動了孟姜女,邊說邊連連告罪。

孟姜女見范喜良知書秉禮,忠厚老實,便芳心暗許。孟老漢對范喜良也很同情,便留他住了下來,孟姜女向爹爹言明心意,孟老漢非常贊成,便急忙來到前廳,對范喜良道:「你現在到處流落,也無定處,我想招你為婿,你意如何呀?」

范喜良急忙離座辭道:「我乃逃亡之人,只怕日後連累小姐,婚姻之事萬不敢想。」無奈孟姜女心意已決,非喜良不嫁,最後范喜良終於答應。孟老漢樂得嘴都合不上了,急忙和姜家商議挑選吉日,給他們完婚。

孟家莊有一無賴,平時喜歡拈花惹草,無所事事,多次上門求親,孟老漢堅辭不允,他便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如今聽說了范喜良之事,便偷偷地到官府去告了密,帶著官兵來抓人。

這時孟家還蒙在鼓裡呢,他們剛剛新婚三天,仍沉浸在喜悅之中,忽然嘩啦啦一聲,大門被撞開了,一群官兵沖進來,不由分說,把范喜良繩捆索綁就要帶走,孟姜女急忙撲上去,被官兵一把推開,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夫君被官兵帶走了。

自此孟姜女日夜思君,茶不思,飯不想,憂傷不已。轉眼冬天來了,大雪紛紛,姜女想丈夫修長城,天寒地凍,無衣禦寒,便日夜趕著縫制棉衣,邊做邊唱起了自編的小曲:「月兒彎彎分外明,孟姜女丈夫築長城,哪怕萬里迢迢路,送禦寒衣是濃情。」

一夜之間,做好棉衣,孟姜女千里迢迢,踏上路程。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不知飢渴,不知勞累,晝夜不停地往前趕,這一日終於來到了長城腳下。

可長城下民夫數以萬計,到哪裡去找呢?她逢人便打聽,好心的民夫告訴她,范喜良早就勞累致死,被埋在長城裡築牆了。

孟姜女一聽,心如刀絞,便求好心的民工引路來到了范喜良被埋葬的長城下。坐在城下,孟姜女悲憤交加:想自己千里尋夫送寒衣,盡歷千難萬險,到頭來連丈夫的屍骨都找不到,怎不令人痛斷柔腸。愈想愈悲,便向著長城晝夜痛哭,不飲不食,如啼血杜鵑,望月子規。

這一哭感天動地,白雲為之停步,百鳥為之噤聲。直哭了是十天十夜,忽聽轟隆隆一陣山響,一時間地動山搖,飛沙走石,長城崩倒了八百里,這才露出范喜良的屍骨。

長城傾倒八百里,驚動了官兵,官兵上報秦始皇。秦始皇大怒,下令把孟姜女抓來。等孟姜女被抓,秦始皇一見她生的貌美如花,便欲納她為正宮娘娘。

孟姜女說:「要我作你的娘娘,得先依我三件事:一要造長橋一座,十里長,十里闊;二要十里方山造墳墩;三要萬歲披麻戴孝到我丈夫墳前親自祭奠。」秦始皇想了想便答應了。

不幾日,長橋墳墩已全都造好,秦始皇身穿麻衣,排駕起行,過長城上長橋,過了長橋來到墳前祭奠。祭畢,秦始皇便要孟姜女隨他回宮。

孟姜女冷笑一聲道:「你昏庸殘暴,害盡天下黎民,如今又害死我夫,我豈能作你的娘娘,休可妄想!」說完便懷抱丈夫遺骨,跳入了波濤洶涌的大海。一時間,浪潮滾滾,排空擊岸,好像在為孟姜女悲嘆。

I. 什麼是民間文學

民間文學是"五四"新文化運動後出現和流行的學術名詞,是指民眾在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裡傳承、傳播、共享的口頭傳統和語辭藝術。從文類上來說,包括神話﹑史詩、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敘事、民間小戲﹑說唱文學﹑諺語﹑謎語、曲藝等。

基本概念
民眾在其生活文化和生活世界中傳承、傳播、共享的口頭傳統、語辭藝術。民間文學在口頭性、傳承性、集體性、變異性四個方面較為特殊。其文類包括神話、史詩、民間傳說、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敘事詩、民間小戲、說唱、諺語、謎語、曲藝、儀式誦辭。當然民間文學也包括書面文獻、經卷、寶卷、唱本、戲文;圖案造型藝術;音樂舞蹈;歲時節日;電子媒介與互聯網等媒介載體。

折疊編輯本段社會功用
民間文學是深深植根於生活文化中的。它的社會功用﹐也和專業的書面文學頗有不同的地方。它更緊緊地黏貼著生活。像那恆河沙數的民間諺語﹐是農民﹑漁民﹑工匠等片斷的而往往精當的生活經驗總結和工作指南。這是他們生活和勞作的教科書。不少勞動歌﹐是他們在各種勞動進行中調整呼吸﹑動作和鼓舞情緒的不可缺少的東西。許多世代相傳的古老神話和傳說﹐不但傳述了一定的歷史知識﹐還培養著國家民族團結的感情。許多保衛鄉土﹑保衛祖國的英雄傳說﹐永遠給予廣大人民以鼓舞力量。許多描寫卑賤者﹑受壓迫受虐待者的反抗故事﹑歌謠和小戲﹐都長時期地廣泛地教育著人民﹐培養著他們高尚的情操和品格。

折疊編輯本段主要特點
折疊口頭性
由於在過去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廣大民眾(包括專業藝人或半專業藝人)被排斥在文字使用之外。因此他們的文學創作一般只能用口頭語言,甚至地方土語方言去構思、表現(包括演出)和傳播。在新社會的人民,雖然大多數識字並使用,但不少場合仍需用口頭語言歌詠或講述。而且要取得民間文學(新民間文學)的資格,必須基本上採用廣大人民熟悉的、千百年來民間傳承的文學形式,如故事、歌謠等,並且能夠使得群眾在口頭上流傳。因此,口頭性──用口頭語言創作和傳播是民間文學的一個主要特徵。

折疊集體性
專業作家的書面創作﹐大都是個人的產物﹐民間文學作品﹐大體上可說是群眾集體的創作。所謂集體的創作﹐在作品內容的思想﹑感情和想像﹐在形式和藝術表現以及作品的所有權等方面﹐比起專業作家的作品來﹐都存在著特有的集體性問題。但這種集體性的重要表現﹐更在於創作和流傳過程中。有些作品﹐一開始就是集體參與的﹐但是更多的﹑也更經常的﹐卻是在它已經成為"初坯"之後﹐在不斷的傳唱或講述的過程中﹐受到無數的唱述者的加工﹑琢磨。在這種加工﹑琢磨中﹐不但滲入那些唱述者的思想﹑感情﹑想像和藝術才能﹐也包括那些聽眾所反應的意見和情趣在內。這一點﹐與那種主要屬於個人的一般專業作家的作品﹐是很不同的。所以民間文學作品一般是無法署名的。民間文學作品﹐有一部分(可能還是相當優秀的部分)是群眾中具有特殊優秀才能和豐富經驗的歌唱者﹑說故事者的創作和加工的結果。它具有一定的個性。但是﹐由於生活經歷和文藝教養等大體相同或相近的關系﹐其個性是能夠與廣大群眾口頭創作的集體性融和在一起的。集體性是民間文學的又一特徵。

折疊變異性
民間文學作品的結構﹑形式﹑主題等在長期口頭流傳中﹐有相對穩定的一面。但是﹐由於口頭語言的不穩定性﹐作品在流傳過程和具體的講唱中﹐常常因時間﹑地域﹑民族的不同﹐以及傳播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和聽眾的情緒變化等因素﹐而有所變異。這種變異在語言方面是經常的﹑大量的(尤其是散文作品)﹐其他諸如作品的情節﹑結構﹑人物甚至主題都會發生變異。特別是在社會發生大變動時﹐群眾往往將傳統作品加以變化來表現新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這也是某些新作品產生的一種原因。這種相當廣泛存在的現象﹐在一般專業作家的書面文學中是很少見到的。作家作品中﹐雖也有前後版本文字不完全相同的情形﹐特別是古典作家的作品﹐往往有文字出入的現象(所以須有校勘)。但是﹐這畢竟是比較個別的情形﹐它除了由於本人的修訂或別人的篡改外﹐大都是由於抄寫﹑刻印﹑排字等技術失誤所招致。它不像民間文學的變異現象那樣經常和大量。民間文學的變異性蘊涵著所經過的歷史﹑社會和傳述者等的思想﹑才藝的因素﹐對於研究者來說﹐是具有積極的意義的。這種特徵與上文所述的口頭性﹑集體性密切相聯﹐或者說﹐是它們所產生的自然的果實。這是民間文學的又一個特徵。

折疊傳承性
人民在過去﹐由於在經濟﹑政治等方面處於不利地位﹐不能使用文字等工具去記錄﹑保存他們所獲得的知識﹑經驗和所創造的各種文化﹐一般都靠行動﹑語言傳播和繼承。風俗習慣如此﹐民間文學也是如此。這種群眾集體所傳承的文化﹐也許沒有文獻或古物那樣能夠經久保存﹐但是﹐它的生命力也不可低估。有些故事或諺語,已經在兩千年前就被文人記錄下來了﹐但是﹐直到今天﹐它還能夠以基本相同或相似的形式活在人民口頭上。至於產生已有千年的這類作品至今還流傳在人民中間的﹐就更不用說了。自然﹐這種靠口頭世代傳承下來的故事或歌謠﹐在形態上或內容上多少不免會有些變化。但總算是在生存著﹐成為我們現代活文化的一部分。

由於時代和社會的重大變化﹐在歷史上曾經作為廣大勞動人民唯一的文學形式的口頭傳承文學﹐它的某些體裁可能會逐漸消失﹐某些體裁的內容和形式不能不起一定的變化﹐也還會有我們所不熟悉的新的體裁出現。這些都是可能的﹐乃至於必然的。但是﹐整個民間文學決不會消失。因為它的表現媒介是應用最普通和最生動並富於活力的口頭語言。只要語言存在﹐用它作媒介去表現人們的思想﹑感情和經驗的口頭文學﹐人們所熟悉的﹑方便的表達形式﹐就要繼續產生﹑存在和傳承下去。在中﹑蘇等國的廣大民眾中間﹐除了傳統的民間文學作品以外﹐還不斷有新的民間文學﹐即革命傳說﹑新笑話﹑新民歌及新諺語等的產生和流傳。再從歷史的往事看﹐過去那些能使用文字的上層社會的文人學者﹐在他們的書面著述之外﹐也仍然在口頭上產生和傳播著那些軼事﹑笑話和品評人物的韻語﹐如《世說新語》里的某些故事和唐人筆記里關於某些名人的笑談﹐都是這種例子。

以上四種特徵﹐不是各自孤立的﹐正相反﹐是彼此互相關聯的(前面已經提到一些)。這些特徵﹐主要是從民間文學與專業作家的書面文學分歧的地方提出的。它們在相當的程度上可以使我們認識這種文學的特徵﹐但這並不是它的全部。

J. 民間文學的個體傳承人有什麼共同特徵

1 、 他們都是民間文學的傳承活動中嶄露頭角的佼佼者。 2、 個人身手不凡, 社會閱歷豐富,有牢固的群眾基礎。 3、有固定的傳承淵源。 4、 形成了 獨特的傳承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