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科幻文學論綱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科幻文學論綱

發布時間: 2021-03-20 01:28:38

Ⅰ 跪求劉慈欣短篇小說全集TXT,有的發我郵箱

你好,親,你要的資源我這里有~
已經發送給你,不過由於網路延遲或者文件較大,可能過會才能收到~請注意查收~
如果一直沒有收到,請查看垃圾箱、訂閱等其他文件夾~
如果滿意請及時採納吧,之後記得點一下【贊】哦~
如有問題,請【hi我】、【追問】或【回復郵件】~
祝您閱讀愉快~
BY:環保先驅V5 來自團隊【月下斂水痕】

Ⅱ 吳岩的人物簡介

著有《心靈探險》、《生死第六天》等長篇科幻小說和《領導心理學》、《教育管理學基礎》、《科幻文學論綱》等學術著作。作品獲得過國家圖書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科協全國科普獎、中國科幻小說銀河獎等多個獎項,並被翻譯成多種文字。
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北京教育科學規劃和國家出版總署重點圖書等科研項目;主編過「科幻文學理論和學科體系建設」、「科幻新概念理論叢書」、「國外科幻理論名著叢書」、「世界著名科學家科幻系列叢書」等叢書。
曾赴美國、比利時、澳大利亞、義大利、日本、香港和台灣等地區講學或訪問。
從1991年起,在國內首創科幻文學課程,2003年與王泉根等在國內首創科幻文學碩士方向。

Ⅲ 傳統文學與四種媒介(印刷術、廣播、影視、網路)的是什麼結合產生了什麼

印刷術的產生為文學作品的廣泛傳播和發展提供了可能。
廣泛傳播的後果表現在大眾化,市民化的文學作品盛行。
影視文學衍生於印刷文學,因此印刷術與文學的結合帶動了一系列的結合形式

紙質媒介為文學的產生與傳播提供載體,或者說紙質印刷的文學有其自身的特有性質,是與廣播影視文學等不同的,這也說明了「媒介即信息」的結論。

因為不論是書寫材料是竹簡,獸皮,布料,紙,廣義上都是印刷品,文學最早的形式就是這樣出現的,而且長期發展,所以影視文學都是印刷文學的衍生品

當然,按照狹義的文學解釋,紙質印刷品並非全部都稱為「文學」。

Ⅳ 好看的科幻類小說

這是劉慈欣的至今為止的小說,中國科幻的巔峰。
【目錄】
長篇科幻小說——
[01]《中國2185》
[02]《超新星紀元》(實體書版)
[03]《超新星紀元》(完全版)
[04]《魔鬼積木》
[05]《球狀閃電》
[06]《三體》
[07]《三體Ⅱ黑暗森林》
[08]《三體Ⅲ死神永生》
中短篇科幻小說——
[01]《鯨歌》
[02]《微觀盡頭》
[03]《坍縮》
[04]《帶上她的眼晴》
[05]《地火》
[06]《流浪地球》
[07]《鄉村教師》
[08]《微紀元》
[09]《纖維》
[10]《命運》
[11]《全頻帶阻塞干擾》(俄羅斯版)
[12]《全頻帶阻塞干擾》(中國版)
[13]《信使》
[14]《混沌蝴蝶》
[15]《西洋》
[16]《中國太陽》
[17]《夢之海》
[18]《朝聞道》
[19]《天使時代》
[20]《吞食者》
[21]《詩雲》
[22]《光榮與夢想》
[23]《地球大炮》
[24]《思想者》
[25]《圓圓的肥皂泡》
[26]《白堊紀往事》
[27]《鏡子》
[28]《贍養上帝》
[29]《歡樂頌》
[30]《贍養人類》
[31]《山》
[32]《海水高山》
[33]《2018年4月1日》
[34]《人生》
[35]《太原之戀》
[36]《時間移民》
其它小說——
[01]《燒火工》
科幻評論——
[01]《混沌中的科幻》
[02]《SF教——論科幻小說對宇宙的描寫》
[03]《築起我們的金字塔》
[04]《消失的溪流——八十年代的中國科幻》
[05]《談〈珊瑚島上的死光〉》
[06]《天國之路——科幻和理想社會》
[07]《無奈的和美麗的錯誤——科幻硬傷概論》
[08]《在2001年銀河獎大會上的講話》
[09]《掐頭去尾看本屆雨果獎》
[10]《〈東京聖戰〉和〈冷酷的方程式〉》
[11]《我們是科幻迷》
[12]《快樂的科幻》
[13]《科幻與幻想的對決》
[14]《三維的韓松》
[15]《我們需要的科幻——〈黑太陽〉書評》
[16]《〈超新星紀元〉後記》
[17]《第一代科幻迷的回憶——寫在〈超新星紀元〉出版之際》
[18]《被遺忘的佳作》
[19]《峽谷中的旅程——讀王晉康的〈類人〉》
[20]《〈球狀閃電〉後記》
[21]《從雙獎看美國當代科幻》
[22]《從大海見一滴水——對科幻小說中某些傳統文學要素的反思》
[23]《科幻邊界上的諸神復活——〈光明王〉書評》
[24]《小木屋中的星空——〈開闊的前庭〉後記》
[25]《太空中的西部世界——〈外星稽查行動〉後記》
[26]《文明的返祖——〈最後的城堡〉評論》
[27]《科學的淡出——〈賭一把〉評論》
[28]《機器的征途和人的復活——〈悲劇之歌〉評論》
[29]《納須禰於芥子——從〈死鳥〉看科幻的宗教感情和宏大敘事》
[30]《道德的迷霧和生存的真相——〈狩獵月亮〉評論》
[31]《玻璃箱中的思考——〈沙王〉評論》
[32]《君子報仇,萬年不晚——〈斗篷與棍棒〉評論》
[33]《澤拉茲尼的輪回——〈獨角獸棋局〉評論》
[34]《你會愛上吸塵器嗎?——〈血孩子〉評論》、
[35]《生態女性主義、蓋婭和人格放大——〈永久凍土〉評論》
[36]《為〈科學文化〉雜志所寫的常見科幻電影介紹》
[37]《寫在〈三體〉第二部完成之際》
[38]《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科幻小說年度選集前言
[39]《當科普的科幻嘗起來是文學的》
[40]《西風百年——淺論外國科幻對中國科幻文學的影響》
[41]《傳統文學要素在科幻小說中的變化(節選)》
[42]《超越自戀:科幻給文學的機會》
[43]《重返伊甸園——科幻創作十年回顧》
[44]《〈流浪地球〉:尋找家園之旅》
[45]《中國科幻劃時代的理論建構——〈科幻文學論綱〉》
[46]《〈水晶的天空〉序》
散文隨筆——
[01]《電子詩人》
[02]《文明的反向擴張》
[03]《遠航!遠航!》
[04]《宇宙隨想》
[05]《當前航天技術與科幻預測的對比》
[06]《技術奇點二題》
[07]《AI種族的史前時代》
訪談錄——
[01]《小π訪談》
[02]《開辟想像天地的人們:初識劉慈欣》
[03]《〈科幻世界〉訪談》
[04]《回答〈小作家〉雜志的采訪》
[05]《起點FANS見面會實錄》
[06]《〈科幻大王〉特約采訪》
[07]《〈成都日報〉訪談:劉慈欣 握住現實的科幻狂人
[08]《〈三聯生活周刊〉關於目前科幻狀況的的采訪
[09]《為什麼人類還值得拯救?——劉慈欣與江曉原對話錄》
[10]《道德的盡頭是科幻的開始——〈南方都市報〉訪談》
[11]《本土科幻任重道遠——〈沈陽晚報〉訪談》
[12]《網路貼吧見面會實錄(整理版)》
[13]《科幻拷問道德——〈北京青年報〉訪談》
[14]《中國科幻文學的「異類」——〈新京報〉訪談》
[15]《中國科幻文學需要大師——〈山西晚報〉訪談》
[16]《北京理工大學3月29日大劉見面會問答全紀錄》
[17]《如果·劉慈欣》
[18]《〈人民日報·海外版〉關於科幻的采訪》
[19]《歡迎進入「三體紀元」——〈南方都市報〉訪談》
[20]《我們走的,是一條全新的路——〈文學報〉訪談》
[21]《影像時代,科幻文學在衰落——〈東莞時報〉訪談》
[22]《大劉成都簽售活動微博速記》
[23]《〈三體〉讀者見面會大致情況》
[24]《〈新京報〉劉慈欣、韓松同題問答》
[25]《給力中國科幻——〈現代快報·博客周刊〉訪談》
[26]《〈看天下Vista〉:劉慈欣讓中國科幻進入「三體紀元」》
[27]《〈中國青年報〉:一邊柴米油鹽 一邊星光燦爛》
[28]《讀者的認可是惟一的希望——〈都市消費晨報〉訪談》
[29]《夢想的力量——〈中國日報〉專訪》
[30]《我知道,意外隨時可能出現——〈城市畫報〉訪談》
[31].《精英化只會害了科幻——〈南都周刊〉訪談》
[32]《宇宙的鐵幕——〈晨報周刊〉訪談》
[33]《對宇宙的敬畏是科幻文學的動力——〈文藝報〉訪談》
[34]《〈城市畫報〉劉慈欣、韓松訪談》
[35]《每一個文明都是帶槍的獵手——〈南方周末〉專訪》
[36]《只有科幻能對人性「嚴刑逼供」——〈華商報〉江曉原、劉慈欣問答》
[37]《讓我們仰望星空吧——〈南方人物周刊〉訪談》
[38]《〈東方早報〉:劉慈欣談科幻世界與人類命運》
[39]《科幻,百歲的孩子——〈北京青年周刊〉訪談》
[40]《我對用科幻隱喻反映現實不感興趣——搜狐讀書頻道訪談》
[41]《宇宙比道德更寬泛——〈經濟觀察報〉訪談》
[42]《用科幻的眼睛看現實——劉慈欣7月22日香港書展名作家講座實錄》
[43]《老外看中國科幻,好比我們看外國人寫武俠——〈南方周末·讀書周刊〉訪談》
[44]《世界上有兩個我——〈錢江晚報〉訪談》
[45]《中國原創科幻,前景仍不明朗——〈北京日報〉訪談》
[46]《〈三體〉並不適合拍電影——〈大都會科幻評論〉訪談》
[47]《科幻故事 一生講不完——香港〈文匯報〉訪談》
[48]《專職寫科幻沒安全感——〈華西都市報〉訪談》
[49]《劉慈欣:月亮與六便士》
[50]《〈三體〉不是里程碑——〈科學時報〉訪談》

Ⅳ 科幻文學論綱怎麼樣

邁過邊緣的科幻文學 ——讀《科幻文學論綱》有感 (發表於《中國證券期貨》2013年1期「理論」欄目,p248) 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科幻理論批評家、科幻作家的吳岩老師,在這部《科幻文學論綱》里,一開始就以極為謙遜的姿態,不惜把科幻文學的身軀低到塵埃里,承認科幻作家以及科幻文學被主流文學和文化所排斥、否定的邊緣地位,對於科幻文學在夾縫中求生存的尷尬處境也毫不迴避。然而,盡管科幻文學曾經是或許現在還是蝙蝠、怪鳥、灰姑娘,盡管有些科幻作家和科幻迷們自嘲自己「怪異」的品味與愛好,盡管許多功成名就、曾寫過優秀科幻作品的作家極力否認自己的作品是科幻文學(例如以科幻小說《瑪拉和丹恩歷險記》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女作家萊辛,曾因為評論界把她的作品貼上科幻文學的標簽而與之不斷地抗爭)…然而,執著於「我想證明科幻是一種偉大的文學」這一單純、堅定的願望,自中學時代起就喜歡科幻文學至今的吳岩老師,多年來一直堅守科幻文學這一寂寥的陣地,不僅創作了《滑鼠》、《心靈探險》等一批優秀的科幻作品,而且有著一系列豐富的理論建樹,扶植了一大批青年科幻作家,培養了許多優秀的科幻文學碩士研究生,他為中國科幻這一文學園地的辛勤耕作,是中國科幻作家和科幻迷們的凝聚力所在。 這部《科幻文學論綱》是吳岩老師多年來悉心從事科幻理論研究的沉潛之作。他在本書中提出了自己獨樹一幟的理論建構方案:以分析文學場中的權力運作為中心,來研究科幻文學在主流文學和主流文化與邊緣徘徊的現象與原因,以此把握科幻文類的真實脈動,並藉此傳達出非主流的科幻邊緣人用非主流的方式在現代化的進程中發出的吶喊與心聲。細讀這部為中國科幻事業的傾心之作,可以看出本書有著豐富翔實的理論支撐和嚴密的邏輯論證體系。 首先是研究視角的選取非常地獨到、精準。一方面,以往的研究方法要麼局限於作品的微觀研究,要麼是對整個科幻領域的整體面貌或整體歷史的宏觀研究,吳岩老師認為這兩種研究方法如果單獨使用會導致兩極分化,因此採用了一種折中的「中觀」研究方法,即以科幻作家簇為研究對象。另一方面,M.H艾布拉姆斯在《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提出以作品為中心,以世界、藝術家、欣賞者為三極的藝術理論闡釋坐標,由此形成模仿說、功能說、表達說與客觀說四個不同的理論批評派別。在比較這四個派別的優缺點之後,吳岩老師認為「表現說」最為接近科幻的邊緣地位,並因此選擇了「科幻作家簇」這一獨特的觀察視角。 其次,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科幻文學都曾一度經歷了科學霸權、政治霸權、主流文化霸權的質疑和排斥,有過抗爭、妥協、艱難的融合的過程。因此,吳岩老師將科幻文學的研究定位為一種權力的研究,引入當代頗受關注的權力研究方法,將科幻作家簇以及他們的作品作為這一權力場域中的「他者」形象,從整個社會的權力構造來考察作品的產生、發展、變革和創新,分析意識形態霸權對科幻作家和科幻文學的影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吳岩老師本科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多年同時從事心理學研究的專業背景,使他在分析科幻作家簇這一特殊群體的創作心理時如虎添翼,把處於男權社會話語體系中的女性作家簇、天真樂觀的大男孩作家簇、渴望逃離現實期待全新世界的底層/邊緣作家簇、以及全球化落伍者作家簇這四個作家群體在重重威壓之下的心理狀態,以及反映在作品的心理發展軌跡分析的淋漓盡致,許多諸如病態心理學、人格心理學之類的心理學術語的使用則讓人耳目一新。 讀完這部論述嚴謹、見解精闢的沉甸甸的作品,可知吳岩老師深悉科幻文學獨特的美學價值所在及其對於現代化的深刻意義,如他所說:「科幻在許多方面跟主流文學保持恰當的距離,這反而給它在大文學中確定了獨特的、無可替代的位置。深入研究科幻文學對主流文化的反抗過程和反抗方式,可以更加清晰地理解當代社會的文化多樣性,特別是對第三世界國家處於邊緣位置的文化崛起過程,都將帶去積極的作用......;可見在20世紀90年代到2010年的整整20年之中,以他為代表的中國科幻理論研究已實現與當代文學理論和文化思潮的全面接軌。中國的科幻文學也大致擺脫了科學霸權和政治霸權聯姻後的雙重壓力,逐步走出了一條從疲弱到繁榮的新路。中國科幻文學這朵塵埃里開出的花,已然迎來它的春天! 作者簡介:汪元元(1982—),女,江蘇連雲港人,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2010級在讀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兒童文學與科幻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