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產業經濟學考試重點 。。積蓄
經是幾乎完全不同的,還是先了解一
2. 產業經濟學專業有哪些就業方向
產業經濟學,來目前有兩自個大的方向,一個是研究市場結構和市場行為,一個是研究產業政策產業結構的。有的細分更多,如信息經濟、服務外包、經濟數據建模等,更側重於服務新興產業經濟領域,總體上讀研選擇的方向,對口找工作基本上就是就業的方向。
如果選擇了細分方向
,可重點攻取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如果選擇方向比較宏觀,將來選擇實習就要考慮到想去的部門或行業多實習實踐。
從宏觀看,現在產業經濟學關心的主要是壟斷行業的運行機制以及各壟斷公司的競爭行為,很多大公司都設置有專門的市場研究部門,這些部門就是利用專業的經濟學理論來分析現有行業情況,進行決策。去這些崗位,是比較對口的。
至於總體該專業就業,不是說找不到工作,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系數。如果讀名校的話,前景會比較樂觀。
3. 急求 河北經貿大學 產業經濟學 研究生入學考試 歷年真題 和專業課(主要是政治經濟學重點和題庫)
1 宏觀 <1>價值規律的內容 《2》中國宏觀經濟調控的重點 3.論述題《1》社會主義的基本這個超額利潤是由優等地和中等地農產品的個別生產價格低於按劣等地個別生產。
2 1 簡答題 簡述企業在產業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2簡述企業兼並的主要動機 3 簡析產業結構變動的影響因素 4簡析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異同 5如何理解產業結構的高度化與合理化 6什麼是高技術產業?它有哪些特點
2論述題 1簡論我國發展高技術產業的意義 2試論選擇汽車工業和建築業作為我國支柱產業的意義
3 產業經濟學考研真題
能力有限哈(為你提供一點算一點- -!)
筆試:
一、選擇題2×15
1、
羅斯托關於經濟增長本質研究的角度是()
A、從總量的變化過程來研究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
B、從部門的變化過程來研究經濟總量增長的規律
C、從均衡競爭的假設條件來研究經濟增長
D、從「次優論」的角度來研究經濟增長
2、德國經濟學家霍夫曼專門對工業結構規律進行研究得出的霍夫曼比率是()
A、霍夫曼比例=消費品產值/資本品產值
B、霍夫曼比例=資本資料工業產值/消費資料工業產值
C、霍夫曼比例=消費資料工業產值/資本資料工業產值
D、霍夫曼比例=資本品產值/消費品產值
3、產業結構優化的目標是()
A、實現產業結構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實現經濟的飛速發展
C、促進各產業間協調發展
D、調整不協調的產業結構
4、產業組織是指()
A、同一產業內企業間的組織或市場關系
B、產業中同類企業的總和
C、企業與企業間的經濟關系
D、市場主體間的市場活動的集合
5、下列不是哈佛學派的觀點的是()
A、反壟斷政策
B、政府的產業政策應著力於維護市場結構
C、一定的市場結構決定了企業的市場行為
D、認為市場績效決定了市場結構
6、斯坦克爾伯格模型
7、日本的產業結構
8、什麼指數越大,集中度越低()
A、H.I
B、E.I
C、CN
D、基尼
9、阻止進入定價
10、下面那個行業中企業的廣告行為最有影響()
A、耐用消費品行業
B、工業品行業
C、非耐用消費品行業
D、壟斷行業
11、關於後向兼並的問題(具體記不清,就是問一種企業兼並行為屬哪種)
12、產業關聯分析的基本工具()
A、投入系數表
B、逆陣系數表
C、投入產出表
D、最小二乘法
共15道題(其他記不清了哦)
一、名詞解釋5×4
1、
自然壟斷
2、
二級價格歧視
3、
筱原二基準
4(忘記了!!)
二、簡答題10×3
1、
主導產業及其特徵
2、
規模經濟形成的原因
3、
產業差異化形成的原因
三、論述題20×1
請論述產業結構優化理論,並對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提出建議
4. 考研——南開經濟學中產業經濟學的復習重點是什麼
專業課考西經.對與我來說是跨專業 我本科學的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所以大家不用擔心只要大家真的努力了一定會考好的!!微觀部分後面幾章要看但是只是知道怎麼回事就好了!但是前面的成本理論以及市場理論一定要搞的特別清楚!第一遍要看的仔細但不需要真正硬克!可一拿個筆記本就象抄書一樣記筆記!我就是這樣做的!宏觀部分第一遍也要這樣做!建議後面的幾章就不要看了國際部分也可以好看看!至於那個貨幣工具世界貿易權當看小說大家也是了解下即可!!宏觀部分最後的內容可以在考試前一周瀏覽下就可以.11月份要再記一次筆記這次要整理的特別整齊!以便與以後在看時方便! 學習西經作一定的練習題還是必要的 俺推薦尹伯成的那兩本,當然那兩本書比較難!但是對大家分析問題解答問題會有很大的幫助!!不光要做而且還要分析答案為什麼這么組織?看的多了你自然就知道怎麼答題了!另外關於專業課真題個人認為看看就行了--解出題形式.由於去年剛換參考書!所以有些真題不可能考的!! 要記住考試只會考指定的參考書內容!所以看別的經濟學只能幫你理解!還是要以本為本!!課本或你自己的筆記要爭取看六遍,如果你想專業考120以上最好多看.最後就是在考場上要盡量多答!就這些吧 以後有什麼內容再補充吧
考研經驗總結
經驗一:
過去的一年最失敗的就是英語的復習,整個一年對英語的復習一直都沒有理好頭緒,總感覺亂.考研的復習不是一天兩天而是覆蓋接近一年的時間,我認為應該分基礎,強化,沖刺再基礎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側重點,而且後一個階段可以兼容前一個階段,但前面不能插足後面.基礎階段最重要,在這個階段要特別注意三基(基礎知識,基本計算,基本公式)做一些可以鞏固基礎知識的習題切忌做難題。而且要注意細致不可盲目求快,怎麼叫細致?用極限的定義去證明一個非常簡單的以至於我們認為想當然正確的極限。相信很多同學會不屑去做,但是當你真政協在之上的時候,卻會發現並不是那麼容易。身邊的好多同學到強化了還在拿出課本去參考,這就是基礎不牢固。在這里我就是為了強調這個有序和打好基礎的重要性而居這么個例子。
經驗二:
心態。這里的心態要分兩類即一是自信二是自卑 毛主席說:「戰略上輕視,戰術上重視就是這個道理。考研之初就要充滿自信,同樣的我們參加高考我們可以考上說明並不比別人差,只要我們比別人努力稍微多一點,我們就一定能成功。但真正復習起來,你就要想:我智商並不比別人高,咱們只有付出比別人多的努力才可以比別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切不可盲目自信,拿我來講:英語就太自以為是了,導致放鬆了英語的學習,英語才考了69就是因為一年沒有好好努力(相對於我個人的基礎而言這個分數還是比較少)
經驗三:
教材輔導班 。教材個人認為均可以。如果報高聯的班最好選高聯的老師編的教材,其實任何一本教材都涵蓋了考研的所有知識點,只要你多看幾遍多理解並不時地做筆記相信都會收到良好效果。輔導班因人而異,只要你正確對待輔導班確實起這不小的作用。如果你現在報了輔導班最好在上課前把基礎把牢,數學最好把全書看一遍,上課認真聽講做 筆記。切忌不要上完課筆記就扔的遠遠的,課後應該在兩周內在消化一下輔導班內容 ,而且以後的復習時間也要經常看講義。
經驗四:具體到各科,數學處以上講的以外,還要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把好的解法技巧常規解法特殊解法都要記下來,把你平時做題的思想總結心得體會等都要記下來 ,這很關鍵。總結是提高乃至跨越的重要跳板。
政治當然背誦詩必要的但卻不是充分的,現在的考試越發側重理解和總結概括能力,所以在復習政治時也要做筆記,把課本的文字變成自己的,無論她怎麼出題我們都可以從容以對,英語:這是很重要的一門因為很多同學都因為英語而受限。個人認為在前半年至少應該把單詞通一遍,而且閱讀也要經常的找本書進行練習。一片閱讀你可以既可以作為閱讀也可以作為單詞和寫作以及翻譯來看。好句子短語就是作文。每一句話翻譯出來就是鍛煉了翻譯,所以一舉多得!
5. 產業經濟學中研究創新的重點是什麼
產業經濟學和產業組織學的區別在於:產業經濟學是針對產業經濟本身所具內有的不同層次的具體行容為規律的研究;產業組織是指生產同一類產品(嚴格地說,是生產具有密切替代關系的產品)的企業在同一市場上集合而成的同一產業內各企業之間的相互作用關系結構,該結構決定了該產業內企業規模經濟效益的實現與企業競爭活力的發揮之間的平衡。
6.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產業經濟學(建設經濟方向)
今年考的普遍較好 不過總分上來說這專業的分已經很高了 漲不了多少吧 問題應該不大
就怕提單科的線 萬一提了你這51就很懸了
至於這兩本書 內容上來講 都不算很難 沒學過的人直接看也是能看懂的 數學這么蛋疼的專業你都學完了 這兩本書不在話下(不是我歧視數學 是數學太克我了
考試的題目 就是概念+計算 每章核心的概念背下來 計算把例題+課後題目全搞定
如果實在抓不住重點 去查一下財大老師的PPT以及歷年期末考的題目 網上有不少 卷子無非就是那幾個老師輪流出的 多看幾年的 對重點、難度都會有些領悟的 題量也應該是夠的
時間分配上 我的習慣是兩天看一本書 然後做題 再看一遍 把不會的內容仔細研究 再做題 只要這科目不是特別克你 這時候感覺就應該差不多了 拚死命看一個星期就夠了 現在大概一門課有兩個星期 時間不算特別緊
卷子上一次都沒見過的內容直接PASS(比如什麼發展歷程啊 什麼這個准則第幾條和那個准則第幾條比較怎麼怎麼樣啊 以及個別和書的主體內容距離比較遠的章節
最後一點 按照財大的尿性來講 特別復雜的計算題是不會出的 但是特別簡單會出成選擇題 書上那些解答過程有兩頁紙的 八成可以PASS掉 兩成會把題目簡化丟到試卷上
再就是喜歡考原題。。運氣好會碰到大題的原題 運氣差就一道選擇的原題。。總是會考一點的。。
當然最後一點只是個人體會 不排除老師突然抽了一下風 或者今年出題的老師特別變態就喜歡考蛋疼題目的可能性
7. 產業經濟學發展是怎樣的
一、產業經濟學的研究范圍與發展階段
在經濟學中,產業通常被定義為生產同一種(嚴格說來是具有較強替代性)商品的企業集合,此時,產業與「市場」是同義詞,因為只有為同一市場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才能構成同一個產業,而同一產業內的各個企業都是在同一市場上相互博弈,展開競爭並追求其最大化利潤目標的(馬廣奇,2000)。當然,這里的市場指的是狹義的局部市場,而非廣義的一般市場。因此,產業經濟學最初只是以特定產業為研究對象,著重研究產業組織、產業的規模經濟、產業內企業間的競爭壟斷關系,後來逐步被經濟理論界擴展到產業結構、產業關聯、產業政策等方面,並形成了相應的理論架構。產業結構理論研究的是產業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演進的規律性;①產業關聯理論是從技術經濟的角度來描述產業之間的關聯性;產業政策理論研究的是有關產業的結構政策、組織政策、技術政策、布局政策等方面的內容。從研究范圍來看,在歐美國家,產業經濟學實質上是狹義的產業經濟學,即圍繞產業組織研究的產業組織學,它以成熟和完善的市場經濟為前提條件,較少考慮體制性因素對產業組織的影響。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相互關聯的三個方面:不完全競爭下的 SCP範式,企業的目標、規模和組織,與產業組織相關的管制與反壟斷等公共政策。在日本和中國等亞洲國家,其經濟理論界把產業結構、產業關聯和產業政策也囊括在產業經濟學中,從而使產業經濟學的研究范圍得到擴展,並且習慣上稱其為廣義的產業經濟學。
從發展軌跡來看,產業經濟學學科的建設和發展大體經歷了三個階段,即萌芽階段、形成階段和深化階段。
(一)萌芽階段(1930年以前)
從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來說,產業經濟理論的研究根源於社會分工的發展與新產業的不斷產生。隨著社會分工和社會化商品生產的發展,產業之間、產業內企業之間的關系日趨復雜,客觀需要理論界對其運行規律進行研究。實際上,這種研究的需要早已隨社會分工的深入演化而得到強化,理論界順應這種客觀需要也早已開始了其研究進程。這樣,產業經濟學萌芽的歷史自然比較久遠,最早可追溯到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Smith, A., 1776)那裡。他在《國民財富的性質與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了後人所推崇的兩個原理:一是市場競爭機制理論,二是勞動分工理論。這兩個原理都論及在自由競爭的市場體制下廠商的市場行為問題,這對後來的產業經濟學中的產業組織理論的研究產生了直接的影響。之後的英國新古典經濟學家馬歇爾(1890)吸取其理論營養,首創性地提出「產業組織」概念並引入到經濟學中。他在《經濟學原理》一書中討論生產要素時,豐富了薩伊的勞動、資本和土地生產三要素理論,提出了第四種要素即組織,指出資源配置效率面臨的核心問題是企業內部規模經濟與外部競爭活力的問題。他認為,追求規模經濟必然導致壟斷的發展,而壟斷會阻礙和破壞價格機制的作用,使價格受到人為因素的控制,從而扼殺經濟發展的原動力——自由競爭,使經濟運行失去活力,破壞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因此,規模經濟與競爭活力之間的內在矛盾,被後人稱為「馬歇爾沖突」(Marshall Conflict)。
馬歇爾所處的時代仍然是自由競爭的市場經濟占統治地位,壟斷現象並不常見。但是到了20世紀初,壟斷性的經濟組織逐步形成,20世紀30年代張伯倫、羅賓遜提出了不完全競爭理論,對壟斷競爭和寡頭壟斷市場進行了分析,對產業組織理論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盡管如此,此時的產業經濟學還處於萌芽狀態,真正意義上的產業經濟學還未形成。
其間,產業結構理論也開始萌芽。早在17世紀,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家威廉·配第(W. Petty)就在其《政治算術》中論述了三次產業之間相對收入上的差距(即農業小於製造業、製造業小於商業),並指出,這種差距是勞動力在產業之間流動的重要原因。這為後來的產業間關系以及產業內結構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形成階段(1930-1970年)
20世紀30年代,美國處於工業化大規模生產階段,大規模生產的經濟性以及企業組織的替代對市場競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梅森和貝恩為代表的產業組織研究小組在哈佛大學成立,他們繼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總結美國幾十年來產業組織政策的實踐,運用經驗分析、案例分析和經濟計量方法,分析了大規模生產條件下的價格與成本,大企業對市場價格的影響以及可競爭市場的條件,形成了產業組織理論的完整體系。其標志性成果是貝恩的《產業組織》(1959年)一書的出版,在該書中,貝恩明確了產業組織的含義,把產業組織概括為產業內不同企業之間的各種類型的市場關系,即它們的交易關系、資源佔有關系、利益關系、行為關系;提出了市場結構(Narket structure)、市場行為(Market conct)和市場績效(Market Performance)三個基本范疇,分析了三者的相互關系,並以研究市場結構為重點,構成了「SCP」分析範式。這就是後人所稱的主流產業組織理論。此後,謝勒的《產業市場結構與市場績效》(1970年)一書的出版,提出了更為完整的SCP範式,使產業組織理論更加成熟。
在哈佛學派看來,市場結構主要包括集中度、產品差異、規模經濟、進入障礙和政府管制,企業行為主要涉及合謀和策略性行為、廣告和研究開發等方面,市場績效包括資源配置效率、利潤率、生產率等。他們認為,這三者之間存在遞進制約的因果關系,市場結構決定企業的市場行為而市場行為決定資源配置的績效。因此,為了獲取良好的市場績效,必須採取積極的反托拉斯政策和政府管制,以改善市場結構,進而規范企業的市場行為。由於哈佛學派十分重視市場結構對市場行為和市場績效的決定性作用,因此又稱為結構主義學派。
在產業組織理論得以形成的同時,產業結構理論也得到迅速發展。20世紀30年代,澳大利亞經濟學家費歇爾(A.G.B. Fisher)首次確立了三次產業分類法,把從自然界直接獲取物質資料的產業稱為第一產業,即廣義的農業;把對取自於自然界的生產物進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產業稱為第二產業,即廣義的製造業 (其中包括礦業);把一、二產業之外的其他所有經濟活動統稱為第三產業。此後,英國經濟學家克拉克(C. G. Clark)在配第和費歇爾的研究基礎上,運用多個國家的經濟統計資料,進一步揭示了勞動力在三次產業之間分布與轉移的規律性,後被稱之為「配第一克拉克定理」。同時,德國經濟學家霍夫曼(W.G.Hoffmann)還對工業內部各產業之間關系進行了研究,把工業又進一步細分為消費資料產業、資本資料產業和其他產業,論證了消費資料工業的凈產值與資本資料工業的凈產值的比例,是隨著工業化的過程而不斷下降的。並通過計量分析,得出了消費資料工業的比重逐步減少、而資本資料工業的比重逐步上升的結論,這就是「霍夫曼定理」。到20世紀中葉,美國經濟學家庫茲涅茨(S.S.Kuznets)運用20多個國家的資料,深入考察了國民收入在三次產業間分布結構的演變趨勢。列昂惕夫(W.Leontief)還創造了投入產出法,由此分析了產業之間的關系,對產業關聯理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三)深化階段(1970年至今)
1970年以來,產業經濟學進入到全新的深化發展階段,以哈佛學派為代表創立的主流產業組織理論一方面不斷獲得了發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不斷受到批評和挑戰。因此,產業組織理論的發展分化成了兩條主線:
一條是代表主流學派,沿著SCP範式繼續前進的「新產業組織學」,其代表人物有考林(Cowling)、沃特森(Waterson)、鮑莫爾(Baumol)等人。他們在研究產業組織問題中顯示了以下幾個特徵:在研究方向上,不再強調市場結構,而是突出市場行為。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運用數學方法以及博弈論建立一系列的理論模型,以此來研究企業行為;對經濟福利問題的分析較為深入,有許多獨到之處。與謝勒的SCP範式相比,新產業組織理論對企業行為給予特別重視,將市場的初始條件及企業行為看作是一種外生變數,而市場結構則被看作內生變數,而且彼此之間不存在反饋線路。這些可視為對傳統的SCP範式的修訂和補充。
另一條路線是以芝加哥學派為首的其他非主流產業組織理論的崛起。代表人物有斯蒂格勒、德姆塞茨(Demsetz)、布羅茲恩(Y.Brozen)等人。其中,斯蒂格勒的貢獻最大,他在《產業組織》(1968年)一書中提出的主要觀點有:(1)探索了企業兼並的動因和根源,認為企業兼並的動因並不在於實現規模經濟,只要沒有顯著的規模不經濟,兼並仍會發生。(2)提出了產業生命周期理論,論述了企業內部分工和社會分工的關系,解釋了產業內的專業分工和垂直一體化現象。(3)討論了廠商的最佳規模。認為最佳規模取決於許多難以觀察和計量的因素,創造性地提出了用「生存者技術」原則來確定最佳廠商規模的觀點:即,凡是長期競爭中得以生存的規模都是最佳規模。(4)深入研究了「進入壁壘」問題。傳統認為的規模經濟、資本需要量、產品差異等進入壁壘因素,在他看來不再構成壁壘,而政府管制是主要的壁壘之一。(5)創立了信息經濟學理論,並運用它來解釋市場組織問題。認為信息也可以產生收益,獲取信息需要付出成本,廠商的信息是不完全的,市場中人的決策環境是以有限信息為特徵的,因此,沒有必要把完全信息作為實現競爭的必要條件,只要市場中廠商數目眾多,就能達到最佳競爭程度。(6)率先對政府管制問題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開創了「規模經濟學」的先河。之後,德姆塞茨 (1973)在其《市場集中研》一書中,實證研究了獲利能力與市場經濟的關系。總結起來,芝加哥學派的理論特點主要是: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用嚴格的經濟理論進行分析,並強調對各種理論的經驗證明(泰勒爾,1988);反對強調「結構—行為—績效」的單向因果關系,而強調三者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對市場行為持自由放任主義觀點,反對政府對產業組織實施干預。
正當歐美對產業組織理論的研究如火如荼的時候,在太平洋的彼岸——日本,則非常重視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的作用,由此形成的產業政策是政府對產業組織、產業結構實施干預的集中體現。1945-1955年是日本戰後經濟恢復的時期,通過實施產業復興政策和產業合理化政策,成功地實現了鋼鐵、煤炭、海運、電力、合成纖維等許多工業部門的產業重建和經濟復興之目的。之後,日本進一步通過產業政策的作用,使其經濟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獲得高速增長,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隨著日本經濟奇跡的出現,產業政策日益引起各國理論界的廣泛關注。1970-1972年,聯合國經合組織(OECD)發布14個成員國產業政策研究報告,促進了「產業政策」在全世界的普及。日本學者如小宮隆太郎、筱原三代平、宮澤健一等對產業政策、產業結構等理論進行了系統的總結,並囊括在第一本明確命名為《產業經濟學》的書中,標志著產業經濟學的正式誕生。
8. 的產業經濟學怎麼復習啊
關於復習方法,這里給你一些思路:
1、章節復習,不管是那門學科都分為版大的章節權和小的課時,一般當講完一個章節的所有課時就會把整個章節串起來在系統的講一遍,作為復習,我們同樣可以這么做,因為既然是一個章節的知識,所有的課時之前一定有關聯,因此我們可以找出它們的共同之處,採用關聯記憶法把這些零碎的知識通過線串起來,更方便我們記憶。
2、輪番復習,雖然我們學習的科目不止一項,但是有些學生就喜歡單一的復習,例如語文不好,就一直在復習語文上下功夫,其他科目一概不問,其實這是個不好的習慣,當人在長時間重復的做一件事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疲勞,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我們做復習的時候不要單一復習一門科目,應該輪番復習,看語文看煩了,就換換數學,再煩了就換換英語,這樣可以把單調的復習變為一件有趣的事情,從而提高復習效果。
3、糾錯整理:做題的過程中難免會做錯題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會,都要習慣性的把這些錯題收集起來,每個科目都建立一個錯題集,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因此你既然錯過一次,保不準會錯第二次,只有這樣你才不會在同樣的問題上再次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