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南京!南京!》的文學隨筆
說幾句《南京 南京》
中國的近代史上,血腥味最濃的莫過於「南京大屠殺」。
「南京大屠殺」是一場令人發指,滅絕人性的戰爭,是一場慘絕人寰的人間災難。這場戰爭只是日本侵華史的一部分,卻使中國和日本兩個民族結下了血海深仇。過去了七十二年過去了,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淡化這場戰爭的血腥味,也沒有因為硝煙的消散而淡漠我們對日本鬼子的仇恨。電影《南京南京》通過一幕幕鏡頭,真實地再現了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日軍進入南京城,對無辜百姓和戰俘長達六周的血腥屠戮。還原了戰爭本質上的殘酷性,是對日本人犯下的滔天罪行的再次聲討。
這部電影完全突破了以往種種關於南京慘案中在雙方人物性格對比和醜化的塑造,而是站在了一名日本兵的視角看這場戰爭。
角川是日本十六師團的一名普通士兵,是一名老兵,一名職業軍人,但他算不上日本軍人的代表,因為他身上還存在著人氣,生存著一絲良知。影片從他無意殺了躲著門背後的難民著手,剖析他成為劊子手,成為殺人機器的心理過程。與之相比,日本小隊長才是日本軍人的典型代表,他殺人不眨眼,滿臉寫滿罪惡,麻木不仁,在高高的死人堆前,他被自己的「英雄」形象陶醉著。「站在夕陽中,自豪的看著自己的戰果,任微風吹動自己軍大衣。」這個鏡頭將他的獸性刻畫得淋漓盡致。
在部這殘垣斷壁,屍骨滿地影片中,震撼和刺痛我們心靈的不僅僅是慘無人道的日本人,還有死不瞑目地陸劍雄,撕心裂肺呼喊的唐秘書,倖存者老趙和小豆子姜老師、唐曉梅等,這些鮮活的人物形象觸動著我們的靈魂,放大了我們的仇恨,讓我們在疼痛的同時深刻的思考。
堅毅而果敢的中國軍人陸劍雄,在南京街頭的廢墟中,帶領身穿各種不同衣服的武裝打擊日本人,他明知警報聲響起後,必死無疑,卻挺身而出,抗爭到底。在被押解去槍斃的操場,還是他第一個站起來,迎接死神。他壯志未酬,雙目圓睜。
唐秘書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夾著尾巴做人,面對日本人,他巴結奉承,畢恭畢敬說:我們是朋友。在難民營,他盡力保護大家。為了自保,他透露軍人同胞在難民營消息,換回一張紙,可當他的妹妹被拉走**,他的女兒瞬間被日本人從窗戶丟出去時。他才絕望的發現,他誰也保護不了。他張大嘴巴,撕心裂肺的呼喊。 他在呼喊中覺醒,他選擇死亡,他選擇恕罪,用自己的死換回一個同胞的性命。在刑場上,他對日本隊長說:「你知道嗎?我老婆又懷孕了,我老婆又懷孕了」。 他請求別蒙上他的眼睛,他還想看到希望,看到未來。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相信每一個人的眼睛裡是蓄滿淚水的,心裡是充滿仇恨的。都會痛恨日本人,痛恨侵略者,痛恨戰爭。
戰爭才是人類真正的敵人,使國破家亡,使人喪失天良。影片最後用角川的一句話揭示了這個主題「活著比死更艱難吧!」
南京,南京
南京,南京
檳郎
南京,南京
我每次討好地呼喚兩聲
你財大氣粗態度傲慢
我這外省鄉下富餘出的勞動
漂泊到此但可賣力求生
除了溫飽還敢求什麼施恩
南京,南京
我每次誘惑地呼喚兩聲
你玉體橫陳層層包裹
流竄於你的貧富交錯的紋路
我能觸碰到你皮革的冷綳
看不透你的奢靡的前胸
南京,南京
我每次好奇地呼喚兩聲
我來之前你游戲風塵已久
歷史上的榮辱早已化為奇聞
我也好奇地把你的艷史窺聽
只是使我更加自卑和惶恐
南京,南京
我每次粗魯地呼喚兩聲
你指令我去受訓於哪個陸川
卻遭遇皇軍無人敢阻擋地橫沖
聽到一陣哭喊:鬼子來凶
人群亂逃丟下的攤貨鼻青眼腫
南京,南京
我每次深情地呼喚兩聲
我這外省鄉下富餘出的勞力
總算在你城區的邊緣把家安頓
客愁扔在外省貧亂的鄉村
一把老骨頭在你的亂旮旯做墳
2009-5-12
電影《南京南京》給予我們怎樣的啟思
日本人展現的其實是整個人類的羞辱
——電影《南京南京》給予我們怎樣的啟思
人性在戰爭機制下並沒有消失,我不相信有誰比陸川更佔有真相或者更有深刻的思考,基於人性觀的戰爭電影在中國太鮮見了,陸川也絕無意於去模範外片,我們應該相信在有些東西是通行的,並不是與別人相仿就是模仿。我相信所有的畫面都來自創作者本人的心底。
我相信人性本身就是戰爭罪惡的根源,除此,你還能告訴我們怎樣的結論?人性即惡也善,塑造人,才能避免戰爭,但人能讓自己變種嗎?所以,戰爭永遠存在於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底,就像癌細胞一樣存在,在適當的誘因下還會爆發!
一切人性都蘊含著整個人類的發展史。
作為一個島國,日本時常受到地震、海嘯等種種自然災害的威脅,外向侵略其實來自日本人生存的危機感,而戰爭無疑將人推向了善惡的邊緣,轉念間甚至很容易。面對太多死亡,殺一個人猶如殺一隻雞一樣,已經不存在太多道德的障礙,在電影所展現的處境里,我發覺我就可能成為一個施暴的惡人。
我們不能認定日本人就是比我們中國人兇殘,更邪惡,我只相信日本在戰爭中同樣展示了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邪惡!
其實,戰爭的禍因要在我們每一個人心底去尋找,而不是在外象中尋找。
人性就是一切問題的終結,我們不能把問題再次折回到人類的行為之中。日本人展現的其實是人類本身的羞辱。
我從陸川的電影里看到了歷史的某種真相,我們其實不能要求太多,更不能要求電影不能完成的東西。
《南京!南京!》 :不要在亡靈血肉之軀上面逍遙舞蹈
《南京!南京!》 :不要在亡靈血肉之軀上面逍遙舞蹈
導演:陸川
主演:劉燁 高圓圓 范偉 秦嵐 江一燕 中泉英雄
讓人困惑與驚嘆的是,這部黑白故事影片《南京!南京!》一開局六分鍾時刻,畫面上便是成百上千的大堆大堆中國人面對敵人刺刀高高舉手投降渴求生路的盛大場景。然後還有大群大群的片中男女老少人物,給島國敵人跪地求繞的可伶動作。電影在教堂里的中國人全體向日本兵舉手投降,當時只有一個小女孩子懵懂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瞪大眼睛觀看。接著電影上大批抗戰軍人投降成為了無言俘虜。幾乎完全不抵抗,任由日本人屠殺。當然這一個時候,身為觀眾,我也不想在觀看電影的時候大喊什麼口號。但是對於歷史上的南京屠城血案,對於那一些殺害我們親人的敵人,卻是應當不可以忘仇的吧?從姜文電影《鬼子來了》開始啟幕,我們的銀幕上面,對那一些屠殺上代親人百姓,本來擁有世仇血債的鬼子兵,我們今天的藝術家不去千萬不要忘記,甚至採取了某一種接近歌媚與仰拜的主觀視態。比如這一電影《南京!南京!》當中關於「在亡靈血肉之軀上的逍遙舞蹈」的態度。
說到陸川執導電影《南京!南京!》關於「在亡靈血肉之軀上的逍遙舞蹈」,自然還是有它十足依據的。之所以這樣講,那是因了本片電影後半程的有近七八分鍾,有一大段表現日人侵略者吞進肉血並且血洗佔領南京之後的祭祀鼓舞。只要看過紀錄影片《靖國神社》當中的鼓舞叩拜所謂東瀛前人場面,便會有所恍惚曉得,這一部黑白故事影片《南京!南京!》的這一大場舞鼓景緻的來勢,發自何端了?最好這里的黑白故事影片《南京!南京!》當中的一眾兇手擊鼓不要成為「靖國神社」深處亡魂的悲哀接力。實在講,不大怎麼知道這一部電影究竟在表達一個什麼樣的主旨?依照故事情節的比重比例來看,《南京!南京!》是在實錄鬼子血佔南京之餘的「鷹歌雁舞」。電影有的場景在情緒上面的漸染是缺乏過渡的,比如一大堆中國士兵剛剛被鬼子殺了,突然之間畫面就來到了范偉角色家打麻將場面上。所以看了影片之後,起碼有九分不能通達導演陸川先生在這一場面對於日本侵者給予上位的演示觀念。電影存在沉重的命題上的失誤。
最近有一位知名小說家出口,對於陸川導演的幾乎屬「紀錄片型」的黑白故事電影《南京!南京!》講了這樣的一句話:如果砍掉了這一部黑白故事影片《南京!南京!》前面的少半部份,那麼《南京!南京!》就可能成為世界名片。這一句話的其中意思應當就是:現在的這一出《南京!南京!》還不能算是世界名片。這也就是說《南京!南京!》不能夠與斯彼爾伯格的《辛德勤名單》,波蘭斯基的《鋼琴師》,還有《拉貝日記》等等世界大名片站位同等一線。不管別人怎麼講,出於對陸川導演以前電影的敬視,比如電影《可可西里》《尋槍》等。我自已還是從頭看了電影《南京!南京!》。雖然電影《南京!南京!》確實可以分為幾個短紀錄片拆開觀看而且互不影響。與此同時不能同意陸川講的一句話,他說:「戰爭是由那些大多數有良知的人去執行一場沒有良知的事情。」電影《南京!南京!》當中的日本人侵略者形象在開始進南京城的時候小心翼翼,後來成為惡魔般殺人,居然也畫面上還有著人性一面?尤其是電影里那兩位主要的日本軍官角川和伊田的角色。
還是丘吉爾講得地道:「戰爭都是邪惡的」。據此以為,電影《南京!南京!》中的敵寇都是邪惡的。可是現在電影《南京!南京!》當中的一些鬼子兵,居然成為義士仁人了?直面整個電影《南京!南京!》當中的敵人殺戳,角度與光照,用景和言語,導演的基本立場尤其後來的立意一望而知,差不是同情或者至少是正面書寫幾位敵方主人公的。比如范偉主演的漢奸形象唐先生之死前夕,彷彿都是大義凜然的偉岸志士。畫面上對於電影《南京!南京!》後半程中戰入南京的敵寇狂歌擊鼓場景,本應對其一招一式鬼域如人吧?可是本片導演偏偏對於那一些擊鼓之中的殺人之魔,予以大氣之氛。也顯然是懷有敬仰之心。只要重復看一看畫段上的眾寇擊鼓推搖俯視大全景,便可獲知這一情境的主觀態度。眾所周知,電影鏡頭取景,都是有其用心的。也是有其學科講究的。電影的前半部分在內容方面基本沒有超越對於從前有關表現南京大屠殺的套路模式。導演嘗試打通日本士兵與中國民眾之間的那一絕對鴻溝顯然是徒勞的。尤其從電影敘事看出去,斷裂線索與散氣人物,讓電影的這些努力更加成為嚴重的虛妄企圖。
我們可以看見並且知道,電影《南京!南京!》當中的俯瞰視角與仰探角度,對於畫影中的反派人物的基本用情是什麼樣的。這還是一部沒故事中軸和主要主人公的流水片子。有一點不大欣賞電影《南京!南京!》62分一處血肉殺場的歡歌之曲。那是在一個淌血流肉的殺場之上,畫影之間敵我同肩,婦女兒童側對著日寇鋼刃盡興演唱國民崑腔《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場子戲。真的是有一點商女未知亡國痛的切膚感受。因為緊接著這上一個卿卿我我畫面,下頭又是堂堂開槍,卧血殺人的哭嚎影慟。其實心頭覺得,對這樣題材的編文演戲,真的就非常有必要讓我們同胞血淋淋的在敵人屠刀之下跳舞歡歌嗎?為什麼非要站在成千上萬手足同胞的未寒屍首上面投歌舞氣呢?即便是在畫面上,我們的中國人也沒有必要這么沒心沒肺的吧?電影來到114分鍾時刻,一名自願投日慰安婦披著日軍大衣,還跳仍唱,戲弄崑曲。結果一個日人軍曹上去就是一槍。敵八潛台詞應當是:再叫儂唱?電影到此,畫面金陵女子學校姜老師以及受到凌辱中國女性還有滯留在南京的無辜難民,成為電影當中與日軍暴行對峙的完全核心總點。但是電影因為創意的偏狹與曖昧,造成了嚴重缺失。
電影《南京!南京!》甚至沒有一個可以表達與體現中國人民當時心情的普通家庭。其實這才是影片最大的一處敗筆。相比之下,畫面上的日人鬼子到是在於情感上面彷彿擁有了一些寓意。愛的缺失的首先造成,是電影當中的男主角之一,劉燁扮演的主人公陸劍雄的短命。他只在影片當中只活了四十分左右。陸劍雄是一個正規軍人,但是他確被日本軍人斃殺的無聲無息。全片當中,劉燁扮演的角色根本也沒講過幾句話,他太是一名可有可無的軟弱人物。電影畫面上的那一些批量血殺中國軍人之前兩三秒,劉燁他們只是以戰俘的軍人身份大聲喊了幾句:「中國不能亡」之類渲式口號。對於一部「實錄」性質的電影而言,這一喊是瀉了元氣的。接著影片當中,日本軍人開始對於畫面上的中國人進行火燒,刀捅,活埋,槍擊,等等手段。一組平行蒙太奇運用,有條不紊隨心殺戳。成片成片的中國生命幾乎聲都不吭,就倒在了日本人的刺刀,槍口,狂笑和神經質的暴虐之下。可能是由於編劇的力氣不足,劉燁扮演的主人公不能夠成為傳統故事當中的一位卓有實力的貫穿中線人物。可是導演號稱劉燁屬於巨星的味道。
任何藝術作品沒有主人公的持力一氣於全境,都是不好看的。畫面上的人物是零亂無序的。黑白電影《南京!南京!》的113分二十四格畫頁上面,導演慘烈的讓一名中國年輕女人高高舉手,投以敵懷,她同意自身以十五鍾一次獻身頻率,以每一次獸性投來只花兩元錢的血肉身價,充當敵人的慰安,這樣主動做敵冠的玩具女人,是不是有一點太過「南京!南京!」了?不太知道,電影《南京!南京!》是想表達什麼樣的中國人?如果導演稍微明白一點點藝術作品的典型性刻畫在於她的普遍性的話,那麼,那些,屠城南京之下自願當日本人慰安的中國女性足夠典型的嗎?不知陸川導演有沒有自家家室親人?能在畫面上把自國同胞姐妹的熱血肉軀貢獻給敵人過癮,是不是有一點太過份?要知道,一部電影的所謂「暴虐」可以有許多抵達手段。電影對於拉貝描述,顯得低調而且也許負面。拉貝作為外國人生活在當時南京的國際安全區里,日本鬼子要他交出100名婦女承擔慰安婦時候,他一一照做了。歷史上的《拉貝日記》或者魏特林日記裡面確實寫道:日本人到難民營要妓 女。拉貝的日記裡面說我們讓他們帶走了。而魏特林日記里寫道有一些妓女自己站出來,我就讓他們走了……
血腥的歷史盡管如此,但是我們的藝術家在回顧與講述它們的時候,真的就應該站在那些外國人的立場上面再一遍侮辱我們的姐妹么?她們雖然是那樣的女人,但是她們是流著中國鮮血的軟弱逝者。雖然拉貝作為外國人也保護了一部分中國人,但是不大應該把這部電影故事講成一個德國人拯救中國難民的英勇事跡。比較一下電影《辛德勤名單》當中的那個紅衣小女孩的沉靜與象徵畫面,覺得電影《南京!南京!》裡面小男孩小豆子在片尾的傻笑喝喝。身為一名國人,小豆子是死是活,都是因為日本鬼子的厭戰或者善行,而不是奮起反抗。電影大部全程也沒有什麼中國人的反抗。頂多喊喊口號。喊口號能打敗侵略者嗎?電影《南京!南京!》裡面的日寇顯待慈祥,幾乎殺了一城的人,又是他們殺人殺到手軟,暈乎乎的讓小豆子活下了。反過來講,日本鬼子如果不厭戰呢,小豆子必死無疑。也就是說,畫面上的小豆子之流國人的僥幸活命,都是建立在日本鬼子的是死是活一路心態之上的。再追加一句說,中國人民抗戰革命的艱苦八年取勝,依現在電影《南京!南京!》的故事構建而言,竟是取決於日本侵寇的悲慈與行善所為了。
電影《南京!南京!》裡面,對於前來宰殺中國人民鬼子兵身上所謂人性化和慈悲善行的大量描寫,其實是屬近一時期以來視聽節目中間,對於正面角色丑態化和反面角色正面化的一記時髦流行的痕印。可是畢竟,日本鬼子殺了太多的中國人,此恨未消之期,一部電影《南京!南京!》又來探討鬼子人性?這里的《南京!南京!》真的有必需反諷人民人正常血親,有必要攻擊好人終將人性良的主流主題嗎?一個作品,一但失去了正常規范藝術當中的主流善向的人性,畫面上的所有環節與觀念,都將必會失衡重心。所以實在不懂了,這部電影《南京!南京!》正面堅歌殺人如麻的鬼子的首因,是一個啥?局部畫面上頭,看見那一車一車拉走的被鬼子奸迫至死的中國慰安裸女屍首,導演不是為同胞申冤,反爾歌頌如此禽獸不如的鬼子。《南京!南京!》此番心儀,又從何來呢?所以許多今天的南京觀眾不得不對畫面上的鬼子的所謂人性良知提出了美化侵略軍的質疑。
向屠城裡面的逝者默默祈福吧。《南京!南京!》不要在亡靈們的血肉之軀上面逍遙舞蹈了 ……
備註:這個春天在北京街頭街頭巷尾的光碟鋪和地攤上,DVD制的黑白故事電影《南京!南京!》並不怎麼被人注目。至少沒有間諜戰電視劇片《潛伏》那麼肆意暢銷。
看《南京南京》有感
《南京南京》是一部好片子,一部值得一看的上乘之作。關於這部的片子的新聞這幾天網路上可謂鋪天蓋地,甚囂塵上。片子的思想性藝術性如何,作為一個電影門外漢,我不敢妄評,而且有很多人已經說過了。
我要說的是,作為一個地道的中國人,看過影片之後我的幾點感觸。
一、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無數生命換來的(包括國民黨軍人的血),所以,要珍惜生活,珍惜生命。這是《南京南京》告訴我的,不是學校里的語文教科書告訴我的。
二、如果有一天我真的不想活了,找死的話,一定遵從太史公的教誨「死得其所」。具體的說就是:1、到台灣去幹掉幾個頑固的「台獨」份子後,再死;2、到日本去,幹掉幾個對歷史死不悔改死不認錯的頑固份子後,再死;3、決不因為被女朋友甩了,想不開就去自殺;4、決不因為欠別人的幾萬塊錢就去跳樓;5、決不因為老闆拖欠我的工資,我要不到錢就去跳河;6、決不進了派出所被人「躲貓貓」了;如果那樣,我將死不瞑目。
三、從此不再高喊如何如何愛國,把愛國放在心裡和行動上而不是嘴上。具體的做法是:1、每天准時上班下班,決不遲到早退;2、勤奮工作,為公司發展多做貢獻;3、不抽煙少喝酒不熬夜,經常鍛煉身體,注意身體健康;4、勤儉節約,不亂花錢,不亂買東西;5、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6、不和人打架;7、不說臟話;8、注意環保,節約用水、用電、用氣,出門多做公汽,少坐私車;9、如果有一天自己當老闆決不不偷稅漏稅、決不生產和販賣假冒偽劣產品;10、如果結了婚,決不搞婚外情,決不包二奶、養小蜜;11、有空多看書,充實自己,做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12、如果日本隊贏了中國隊的話,決不喝倒彩,決不朝日本隊扔易拉罐、塑料瓶。限於篇幅,只能寫這么多,如果能做到的話,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十分愛國的人。
四、遺忘意味著背叛;但同時也不能夠讓自己陷入到仇恨與痛苦中去。
五、陸川是一個有高度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的導演。從他身上,我隱約看新的電影大師誕生了,或許他還需要一部電影來更加堅實的奠定他的這種位置。他和寧浩將成為新一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相信陸川導演的「下一部會更好」。
以上,是看《南京南京》後的一點感想。
㈡ 求南京題材的小說
《沉香街》《白門柳》,《秦淮夜話》,《秦淮志》,《板橋雜記》,《金陵歲時雜憶》,《白下瑣言》,《金陵五記》,《金陵野史》,《南京的性格》,《民國老公館》,《南京1937》,《明孝陵志》,《民國南京1927-1949》,《消逝的南京風景》,《家住六朝煙水間》,《山水城 南京歷史文化之旅》,《中國七大古都》,《白門秋柳》,《葉兆言散文集》,《帶一本書去南京》,《南京方言詞典》
㈢ 文學南京。。。。
問什麼、、?
㈣ 南京有哪些文學類雜志社
網路一下,很多,包括一下小、中雜志社。
㈤ 《南京文學》雜志,有出版嗎是正規文學雜志
是南京師范大學柯青主編的報刊,2014年成立,致力於推廣優秀詩歌,傳承國學文化等。
㈥ 有哪些文學作品提到了南京女性
如果需要補充的話,那就是南京中年女子春天必看櫻花,秋天必須賞銀杏。熟知北京西路,隨園,清涼山,金陵圖書館等地,一拍就是一天。
㈦ 有什麼關於南京的著名作家的文學作品
現代著名作家葉靈鳳,是南京人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y/09-ye_lf/index.html
這里有很多的他的作品
作者簡介 葉靈鳳(1905~1975),原名葉蘊璞,筆名葉林豐、L·F、臨風、亞靈、霜崖、秦靜聞、佐木華、雨品巫、柿堂、南村、任訶、任柯、風軒、燕樓等。江蘇南京人。青少年時代在九江、鎮江居住。畢業於上海美專。1925年加入創造社,主編過《洪水》半月刊。1926年與潘漢年合辦過《幻洲》。1928年《幻洲》被禁後改出《戈壁》,年底又被禁又改出《現代小說》,1929年創造社被封,一度被捕。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參加《救亡日報》工作,後隨《救亡日報》到廣州。1938年廣州失守後到香港。從此在香港定居,直到1975年病逝。三十多年中,太平洋戰爭前編過《立報》副刊《言林》、《星島日報》副刊《星座》,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活動。日軍佔領香港期間,一度被捕。其後編過雜志,寫過甲申三百年祭和蘇武吞旃之類的文章,更配合國民黨的地下工作人員,做過搜集抗戰所需的敵情材料的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後,仍編《星島日報》的《星座》副刊,直到晚年退休。長期為《大公報》、《新晚報》、《文藝世紀》、《海洋文藝》等報刊寫稿。其間應邀回北京觀禮、參加招待會及到各地旅行訪問數次。遺言以所弦善本清嘉慶《新安縣志》獻與國家(生前曾拒外人收購)。死後家屬按照他的意願,送廣州中山圖書館,其餘藏書盡獻香港中文大學(他藏書甚豐,是香港有名的藏書家之一)。作品有:小說《菊子夫人》、《女媧氏的遺孽》、《鳩綠媚》、《處女的夢》、《紅的天使》、《我的生活》、《窮愁的自傳》、《時代的姑娘》、《永久的女性》、《未完成的懺悔錄》、《美的講座》等;散文、隨筆《天竹》、《白葉什記》、《忘憂草》、《讀書隨筆》、《文藝隨筆》、《晚晴什記》、《北窗讀書錄》、《花木蟲魚叢談》、《世界性俗什談》等;有關香港的著述《香港方物志》、《張保仔的傳說和真相》、《香港的失落》、《香島滄桑錄》、《香海浮現錄》等;翻譯《新俄羅斯小說集》、羅曼·羅蘭《白利與露西》、顯克·微支《蒙地加羅》以及《故事的花束》、《九月的玫瑰》和紀伯倫的散文等。
著名紐西蘭華裔作家:鄧榮進博士
1944年生於南京市,是一位生在南京長在台灣的中國人,先後曾在「空中大學」、「實踐大學」、「崇右技術學院」、「明新技術學院」等所學校擔任過講師及副教授。旅居紐西蘭之後,先後出版了「輕描淡寫紐西蘭」、「紐西蘭奇異奇案錄」、「奇異紐西蘭」、「千禧年的紐西蘭」、「紐西蘭社會傳真」上集與下集、「南京人寫紐西蘭」、及「印象之旅」「藍天白雲下的小故事」第一集、第二集、第三集、「紐西蘭時論」「紐西蘭扎記」「大選年的紐西蘭」等書。
僑居紐西蘭之後,曾任紐西蘭「中文一族」的專欄作家;「進報」及「紐西蘭周報」的社務顧問及專欄作家、「東方時報」的社長兼總編輯等職。
現任「中文先驅報」「紐西蘭鏡報」專欄作家,每日為紐西蘭各大媒體及網路撰寫「鄧博士談時事」、「鷸鴕新聞」、「白雲故鄉的歲月」等專欄。
2003年、2004年均被紐西蘭的網路媒體評為:「紐西蘭十大風雲人物」之一,是「紐西蘭最有名望的的時事評論家及作家」。
鄧榮進博士熱衷宣揚中華文化,樂於助人,經常協助許多僑胞了解及適應紐西蘭的生存環境,並代為解決許多難題,亦參與大量的社區工作,極獲大眾及社區的推崇。
㈧ 南京文化的文學
南京是六朝文學的中心。東晉永明八年(公元409年),詩人謝眺的《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反映六朝時期金陵帝都的富麗繁華和心繫功名的進取精神。昭明太子在此編選《文選》,劉勰在此寫《文心雕龍》……一些學者認為,六朝時期的文學傳統為南京留下了「古典的金粉,魅惑的色澤,散淡而瀟灑,風流而靡弱」的氣息,使南京成為今日研究六朝文學的首選之地。
唐代,南京作為一座荒廢的前朝都城,仍舊吸引了眾多的詩人墨客流連此地,感嘆世間的變化。眾多文人騷客之中,李白對南京感情尤甚。李白曾寓居各地,在金陵停留的時間最長,其所作詩歌關於南京的近200首,題目包含「金陵」的就不下20首,其中著名的詩歌有《長干行》、《登金陵鳳凰台》、《金陵酒肆留別》。安史之亂後,李白還建議遷都金陵,寫下了《為宋中丞請都金陵表》。此時,金陵懷古詩成為唐代詩作的一大體裁,如詩人劉禹錫懷古組詩《金陵五題》中的第二首詩 《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以及《西塞山懷古》:「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杜牧的《泊秦淮》中則有「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之著名詩句。詩人王昌齡也曾在南京擔任江寧丞,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
生於南京的南唐後主李煜是一位著名的詞人,被王國維譽為「一代詞宗」,寫下了諸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許多名句。宋代,王安石也曾經長期居留南京,視南京為其故鄉,最後埋葬在鍾山腳下的半山園。
明朝時期的南京國子監(南監)作為全國兩大官方文化出版機構,主要在前人遺留下的宋、元兩代版片的基礎上進行整理、修補、刷印圖書,數量和影響上遠遠超過同期的北京國子監(北監),史稱留存下來的這些圖書為「南監本」,北京國子監則以翻刻南監本為主,且北監本錯謬多。當時世界上最浩大的網路全書——《永樂大典》,在南京國子監編抄成書。中國古代最大的醫學巨著——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在南京編輯出版。
清朝初年,吳敬梓定居南京秦淮河畔,又稱「秦淮寓客」,在南京寫下了《儒林外史》,書中對南京的景物和文人的活動有大量細致入微的描寫,如:「城裡一道河,東水關到西水關足有十里,便是秦淮河。水滿的時候,畫船簫鼓,晝夜不絕。那秦淮到了有月色的時候,越是夜色已深,更有那細吹細唱的船來,凄清委婉,動人心魄。兩邊河房裡住家的女郎,穿了輕紗衣服,頭上簪了茉莉花,一齊捲起湘簾,憑欄靜聽。所以燈船鼓聲一響,兩邊簾卷窗開,河房裡焚的龍涎、沉香一齊噴出來,和河裡的月色煙光合成一片,望著如閬苑仙人,瑤官仙女。」甚至感嘆南京街頭的販夫走卒都散發出不可理喻的文化氣息(「六朝煙水氣」),忙完活,還要「到永寧泉吃一壺水,回來再到雨花台看看日照」。
《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出生在南京,直到雍正六年曹家抄沒後才全家遷回北京,而《紅樓夢》中的12個主要女性角色也命名為「金陵十二釵」。清朝初年孔尚任的著名戲劇《桃花扇》則是以明末清初朝代交替時期的南京為背景,描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八艷之一、名妓李香君的愛情故事。清代著名文人袁枚也選擇定居南京,在城西構築隨園。
民國初年的1923年8月22日,朱自清和俞平伯都以南京秦淮河為題,寫作了同名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1930年代,賽珍珠也是在南京住所中完成了讓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大地》。現代南京仍是一個文學創作較為活躍的城市之一,擁有葉兆言、蘇童等一批知名作家。
㈨ 請問關於南京的文學作品有哪些越詳細越多越好,最好是古代的,謝謝了~~~
小倉山文集
隨園詩話
紅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