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博弈論與產業經濟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博弈論與產業經濟學

發布時間: 2021-03-19 19:47:53

『壹』 博弈論在哪些專業里會學到

大多數的經濟與管理學專業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接觸;經濟學的微觀部分的產業組織理論基本都是博弈論框架下的,比如說寡頭競爭、委託代理、激勵理論以及規制等。
如果要接觸更進一步的博弈論學習,都是在各校的數量經濟學專業下面,屬於數量經濟學的一個分支。

『貳』 經濟學需要學習哪些課程

學經濟是一定要學數學的。但相對理工科來說,其難度不大。像我所在版的學校,數學按難度分為權高數A,高數B,經濟管理類都學高數B。除了高數,還要學線性代數,概率論等數學科目。都有一定的難度。 另外,像西方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統計學等專業課程都要用到很多數學知識。所以,要想把經濟學學深,學好,一個扎實的數學基礎也是必不可少的。

課程代碼 課程名稱 課程學分
0004 毛澤東思想概論 2
0006 哲學 4
0007 中國革命史 4
0009 政治經濟學(財經類) 6
0015 英語(二) 14

0021 高等數學(二) 9
0051 管理系統中計算機應用 3
0138 中國近現代經濟史 4
0139 西方經濟學 6
0140 國際經濟學 6
0141 發展經濟學 6
0142 計量經濟學 6
0143 經濟思想史 5
0043 經濟法概論(財經類) 4
0042 社會經濟統計學原理 7
0048 財政與金融 5
0041 基礎會計學 5
借鑒自考的一下,基本都是這些

『叄』 產業轉移可以運用博弈論與經濟學的思想進行研究么

博弈論的概念博弈論又被稱為對策論(GamesTheory),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它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博弈論的發展博弈論思想古已有之,我國古代的《孫子兵法》就不僅是一部軍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論專著。博弈論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人們對博弈局勢的把握只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向理論化發展,正式發展成一門學科則是在20世紀初。1928年馮·諾意曼證明了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從而宣告了博弈論的正式誕生。1944年,馮·諾意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劃時代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將二人博弈推廣到n人博弈結構並將博弈論系統的應用於經濟領域,從而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系。談到博弈論就不能忽略博弈論天才納什,納什的開創性論文《n人博弈的均衡點》(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給出了納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此外,塞爾頓、哈桑尼的研究也對博弈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今天博弈論已發展成一門較完善的的學科。博弈論的基本概念博弈要素(1)局中人:在一場競賽或博弈中,每一個有決策權的參與者成為一個局中人。只有兩個局中人的博弈現象稱為「兩人博弈」,而多於兩個局中人的博弈稱為「多人博弈」。(2)策略:一局博弈中,每個局中人都有選擇實際可行的完整的行動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階段的行動方案,而是指導整個行動的一個方案,一個局中人的一個可行的自始至終全局籌劃的一個行動方案,稱為這個局中人的一個策略。如果在一個博弈中局中人都總共有有限個策略,則稱為「有限博弈」,否則稱為「無限博弈」。(3)得失:一局博弈結局時的結果稱為得失。每個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結束時的得失,不僅與該局中人自身所選擇的策略有關,而且與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組策略有關。所以,一局博弈結束時每個局中人的「得失」是全體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組策略的函數,通常稱為支付(payoff)函數。(4)對於博弈參與者來說,存在著一博弈結果(5)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經濟學中,均衡意即相關量處於穩定值。在供求關系中,某一商品市場如果在某一價格下,想以此價格買此商品的人均能買到,而想賣的人均能賣出,此時我們就說,該商品的供求達到了均衡。所謂納什均衡,它是一穩定的博弈結果。納什均衡(NashEquilibrium):在一策略組合中,所有的參與者面臨這樣一種情況,當其他人不改變策略時,他此時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說,此時如果他改變策略他的支付將會降低。在納什均衡點上,每一個理性的參與者都不會有單獨改變策略的沖動。納什均衡點存在性證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所謂「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當局中人A採取其最優策略a*,局中人B也採取其最優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採取b*,而局中人A卻採取另一種策略a,那麼局中人A的支付不會超過他採取原來的策略a*的支付。這一結果對局中人B亦是如此。這樣,「均衡偶」的明確定義為:一對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稱之為均衡偶,對任一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總有:偶對(a,b*)≤偶對(a*,b*)≤偶對(a*,b)。對於非零和博弈也有如下定義:一對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稱為非零和博弈的均衡偶,對任一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總有:對局中人A的偶對(a,b*)≤偶對(a*,b*);對局中人B的偶對(a*,b)≤偶對(a*,b*)。有了上述定義,就立即得到納什定理:任何具有有限純策略的二人博弈至少有一個均衡偶。這一均衡偶就稱為納什均衡點。納什定理的嚴格證明要用到不動點理論,不動點理論是經濟均衡研究的主要工具。通俗地說,尋找均衡點的存在性等價於找到博弈的不動點。納什均衡點概念提供了一種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使博弈論研究可以在一個博弈結構里尋找比較有意義的結果。但納什均衡點定義只局限於任何局中人不想單方面變換策略,而忽視了其他局中人改變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情況下,納什均衡點的結論缺乏說服力,研究者們形象地稱之為「天真可愛的納什均衡點」。塞爾頓(R·Selten)在多個均衡中剔除一些按照一定規則不合理的均衡點,從而形成了兩個均衡的精煉概念:子博弈完全均衡和顫抖的手完美均衡。博弈的類型(1)合作博弈——研究人們達成合作時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問題。(2)非合作博弈——研究人們在利益相互影響的局勢中如何選決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選擇問題。(3)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參與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有充了解稱為完全信息;反之,則稱為不完全信息。(4)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靜態博弈:指參與者同時採取行動,或者盡管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者不知道先行動者的策略。動態博弈:指雙方的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並且後行動者可以知道先行動者的策略。財產分配問題和夏普里值(Shapleyvalue)考慮這樣一個合作博弈:a、b、c、投票決定如何分配100萬,他們分別擁有50%、40%、10%的權力,規則規定,當超過50%的票認可了某種方案時才能通過。那麼如何分配才是合理的呢?按票力分配,a50萬、b40萬、c10萬c向a提出:a70萬、b0、c30萬b向a提出:a80萬、b20萬、c0……權力指數:每個決策者在決策時的權力體現在他在形成的獲勝聯盟中的「關鍵加入者」的個數,這個「關鍵加入者」的個數就被稱為權利指數。夏普里值:在各種可能的聯盟次序下,參與者對聯盟的邊際貢獻之和除以各種可能的聯盟組合。次序abcacbbacbcacabcba關鍵加入者acacab由此計算出a,b,c的夏普里值分別為4/6,1/6,1/6所以a,b,c應分別獲得100萬的2/3,1/6,1/6。博弈論的意義弈論的研究方法和其他許多利用數學工具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學科一樣,都是從復雜的現象中抽象出基本的元素,對這些元素構成的數學模型進行分析,而後逐步引入對其形勢產影響的其他因素,從而分析其結果。基於不同抽象水平,形成三種博弈表述方式,標准型、擴展型和特徵函數型利用這三種表述形式,可以研究形形色色的問題。因此,它被稱為「社會科學的數學」從理論上講,博弈論是研究理性的行動者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論,而實際上正深入到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等,被各門社會科學所應用。博弈論是指某個個人或是組織,面對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從各自選擇的行為或是策略進行選擇並加以實施,並從各自取得相應結果或收益的過程,在經濟學上博弈論是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概念。什麼是博弈論?古語有雲,世事如棋。生活中每個人如同棋手,其每一個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制,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論是研究棋手們「出棋」著數中理性化、邏輯化的部分,並將其系統化為一門科學。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相互影響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實上,博弈論正是衍生於古老的游戲或曰博弈如象棋、撲克等。數學家們將具體的問題抽象化,通過建立自完備的邏輯框架、體系研究其規律及變化。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簡單的二人對弈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設雙方都精確地記得自己和對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的棋手,甲出子的時候,為了贏棋,得仔細考慮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時也得考慮甲的想法,所以甲還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當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面對如許重重迷霧,博弈論怎樣著手分析解決問題,怎樣對作為現實歸納的抽象數學問題求出最優解、從而為在理論上指導實踐提供可能性呢?現代博弈理論由匈牙利大數學家馮·諾伊曼於20世紀20年代開始創立,1944年他與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標志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初步形成。對於非合作、純競爭型博弈,諾伊曼所解決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兩個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個人贏一著則另一個人必輸一著,凈獲利為零。在這里抽象化後的博弈問題是,已知參與者集合(兩方),策略集合(所有棋著),和盈利集合(贏子輸子),能否且如何找到一個理論上的「解」或「平衡」,也就是對參與雙方來說都最「合理」、最優的具體策略?怎樣才是「合理」?應用傳統決定論中的「最小最大」准則,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設對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並據此最優化自己的對策,諾伊曼從數學上證明,通過一定的線性運算,對於每一個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夠找到一個「最小最大解」。通過一定的線性運算,競爭雙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隨機使用某套最優策略中的各個步驟,就可以最終達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當。當然,其隱含的意義在於,這套最優策略並不依賴於對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話說,這個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體現的基本「理性」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肆』 博弈論在微觀經濟學運用中有哪點些優點

國內外經濟學的經典教材可以分為入門教材、中級微觀、中級宏觀和高級微觀、高級宏觀等。初級入門教材一般是針對初學者,所以大多舉案例和現象,加以文字解釋,偶爾添加二維圖案。高級教材注重數理邏輯,而二維圖案及文字已難以表達、解決所說明的問題,故多用數學證明或代數方程,夾雜現在數學工具。中級教材則介乎其中,界定甚為模糊。教材難度不同,跨度也相差很大。越是高級,則越多分歧,也越追求數理邏輯隻眼睛,反不如低級實用。下面主要對在考碩、考博中常用的國外和國內教材進行簡要說明。 一、入門教材 1、曼昆《經濟學原理》(第4版中文版為北大版) 曼昆屬於新古典凱恩斯主義學派,研究范圍偏重宏觀經濟分析。 《經濟學原理》為大學低年級學生而寫,主要特點是行文簡單、說理淺顯、語言有趣。文中應用大量的案例和報刊文摘,與生活極其貼近;復雜的數學用的很少,而且自創歸納出「經濟學十大原理」,非常方便幾乎沒有接觸過經濟學的人閱讀。通過此書,讀者可以了解經濟學的基本思維、常用的基本原理,並用於分析生活中的經濟現象,非常值得一讀。 2、薩繆爾森《經濟學》(多家版本) 薩繆爾森是新古典綜合學派的代表人物,研究范圍橫跨經濟學、統計學和數學多個領域,對政治經濟學、部門經濟學和技術經濟學有獨到的見解。目前經濟學各種教科書所使用的分析框架及分析方法,多採用有它1947年的《微觀經濟分析》,發展糅合這凱恩斯主義和傳統微觀經濟學而成的「新古典綜合學派」理論框架。他一直熱衷於把數學工具運用於靜態均衡和動態過程的分析,以物理學和數學論證推理方式研究經濟。 全書結構宏偉,篇幅巨大,可謂博大精深。讀完該書,可了解經濟學所探討問題在經濟學體系中之位置及分析框架,對經濟學有一個玩唄的人是框架。 3、斯蒂格利茨《經濟學》及系列輔助教材(人大版) 斯蒂格利茨在信息經濟學成就甚高,次數可作為前二者的補充,前二者所涉及的經濟學內容主要是以價格理論及邊際分析為基礎,不包括不對稱信息經濟學、不確定性分析部分。斯蒂格利茨之《經濟學》可填充前二者之空白。 盡管上述三位作者政策傾向不同,但教材相當可觀和公允,很適合做入門教材。 4、高鴻業《西方經濟學》(人大版) 眾多院校考研指定參考書,該書通俗易懂,很適合中國人胃口,必讀。 此外,我國宋承先、尹伯成、梁小民等編著的經濟學教材,可以選讀。 二、中級微觀教材 1、平狄克《微觀經濟學》(人大版) 該書是標準的中級微觀教材,在美國多個大學供 MBA採用。此書內容適中,主題廣泛,均是各部分理論之要點,不旁及其他分歧內容,其中定價部分較為詳細。圖形清晰,語言流暢。所採用數學工具甚淺,有函數但不涉及微分,只用差值。曲線只用標准凹形曲線,不涉及擬凹部分、線性仿射內容,成本函數也均為線性。自然的,這本書對於背景迥異的學生來說應該都是適用的。建議想此書應該通讀,可作進階只用。 2、范里安《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三聯版) 此書是及規范的中級微觀教材(美國哈佛、伯克等大學經濟學本科指定教材)。內容易懂而深刻,相當關注技術細節問題,比平狄克要更深一些。要求讀者有一定的數學造詣,但此書刻意避免大量應用數學公式,大部分數學推導放於附錄,微分運用相當少,適宜學完平狄克後重點閱讀。可做平狄克中各部分理論內容之拓展。 3、曼斯菲爾特《微觀經濟學》(人大版) 該書內容、難度與平狄克《微觀經濟學》相仿,惟編排次序不同。體系稍顯龐雜,不如平狄克之明晰,然也為國外通行教材。若修習平狄克有不明之處,則可先參照此教材,或先修學其他國內出版之書籍,如北大系列教材之周慧中《微觀經濟學》,北大版朱善利之《微觀經濟學》等。 三、中級宏觀教材 微觀的特點是精深,宏觀則是駁雜,因為宏觀流派很多,觀點各不相同。 1、曼昆《宏觀經濟學》(人大版) 此書秉承曼昆《經濟學原理》之優點,以簡單、淺顯為特點。雖然只用到很少量的數學知識,但對原理及內容均提煉得甚為簡潔。前半部分寫得相當清晰。可讀完薩繆爾森《經濟學》,並略懂一點微觀後直接學習。是以一個循環學習,即以此書入手,修完《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後,再回頭重修此書,有提綱挈領之用。其缺點是作者似乎限於門戶之見,對真實周期學派、奧地利學派等其他學派提得很少。 2、多恩布希《宏觀經濟學》(人大或其他版) 此書是標準的中級宏觀教材,數正統教材。體系清楚,描述正確,通行於美國各大學多年。此書採用凱恩斯IS-LM體系為框架,對各個流派評價及描述相當公平。推薦必讀。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隆重推出最新的第8版新版,不僅保持了該教材的上述特點,作者還進行了精心的修改、補充。 3、薩克斯《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三聯版) 薩克斯成功處理了南美高通貨膨脹的問題,整本書注意細節而有條理,很適宜讀完多恩布希《宏觀經濟學》後進一步閱讀,以拓展知識。 4、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人大版) 此書是一本討論開放宏觀經濟的經典教材,包括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兩個部分,滲透克魯格曼的經濟思想,所採用框架為AS-AD框架,可作IS-LM框架的補充。推薦閱讀。 此外,還有:羅伯特·霍爾《宏觀經濟學》(人大版),整本書顯得有點凌亂,適宜讀過其他中級宏觀再做印證之用,不屬必讀范圍,巴羅《宏觀經濟學》(清華影印英文版),巴羅的宏觀經濟學造詣很深,主要研究領域在經濟增長理論,不屬必讀范圍。 四、高級微觀經濟學 1、范里安《微觀經濟學(高級教程)》(經濟管理出版社) 這是范里安在《微觀經濟學:現代觀點》的基礎上的標准高級教材。每章均相當簡短但精要,閱讀時需要對中級教材有比較深入的學習。接近研究生一年級水平。推薦閱讀。 2、安德魯·馬斯—科萊爾《微觀經濟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本書是最近十餘年來歐美經濟學接最具影響力的高級微觀經濟學教科書。原著由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以來,受到了經濟學界的廣泛關注和好評。全書系統全面的介紹了高級微觀經濟理論的各個方面,涉及的論題豐富、信息量大,是公認的微觀經濟理論的「聖經」。本書被國外幾乎所有的一流大學採用,是經濟學專業研究生的必讀書籍。本書邏輯脈絡清晰、寫作風格嚴謹、分析方法精湛,以空前的深度和廣度闡述了微觀經濟學所有重要的論題,不僅對經典理論進行了充分論述,而且對最新理論也給予了深入的分析,並展示了一些前沿論題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 3、平新喬的《微觀經濟學十八講》(北大版) 本書包括了消費者選擇、企業行為、市場產業組織、博弈論、信息經濟學與公共經濟學等基本內容,反映了微觀經濟學在世紀之交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作者在大量閱讀近三十年來經濟學文獻,並聯系中國實際後所寫出的一份講稿。其內容涉及微觀領域較多,引入大量的數學運算,除文字內容外,強調邏輯推理。在國內中高級教材中屬中上之作,接近國外大學本科高年級水平。最大的優點是書後附有大量需要運算的習題,均需花時間讀書和思考才能解決,很適宜學習訓練,對從中級到高級過度有幫助。 此外,還有張定勝《高級宏觀經濟學》(武大版)、蔣殿春《高級宏觀經濟學》(經濟管理出版社)等。 五、高級宏觀經濟學 1、羅默《高級宏觀經濟學》(商務版第1版,上財版第2版) 目前通用的研究生宏觀經濟學教材之一,是做經濟理論研究的較好參考書,其特色是大幅增加了對內生增長理論、真實經濟波動理論和後凱恩斯學派的市場微觀調節理論的介紹。嚴格地說,這是一本節余種基於高級之間的教材,技術難度不是很高(只是用到了拉格朗日方法),但結構清晰,敘述簡明清楚,並且和前沿接軌,是一本相當不錯的宏觀經濟學,特別是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教材。全書深入淺出,清楚明了,尤其是基礎方法運用恰當,適合於經濟學、管理學各專業研究生的宏觀經濟學教學。對不同觀點、不同教材能夠做到恰當處理,自成體系,被國內許多院校指定為考博參考書。 2、布蘭查德、費希爾《宏觀經濟學(高級教程)》(經濟科學出版社) 即使在目前的英文是解壓是最優秀的宏觀經濟學教材之一,雖說出版於1989年,但現在讀來仍是相當前沿。此書難度很高,並且引進較早,市面已經難覓蹤跡。有精力可以讀一讀。 此外,薩金特《動態宏觀經濟理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壟六堂《高級宏觀經濟學》(武漢大學出版社)等適合於作為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的宏觀經濟學教材,同時也可以作為專門研究經濟學的專業人員的參考書。

『伍』 經濟學的博弈指什麼>

博弈論主要研究公式化了的激勵結構間的相互作用,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質現象的數學理論和方法。 博弈論考慮游戲中的個體的預測行為和實際行為,並研究它們的優化策略。生物學家使用博弈理論來理解和預測進化論的某些結果。

博弈論已經成為經濟學的標准分析工具之一。

博弈論是二人在平等的對局中各自利用對方的策略變換自己的對抗策略,達到取勝的目的。博弈論思想古已有之,中國古代的《孫子兵法》等著作就不僅是一部軍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論著作。

博弈論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人們對博弈局勢的把握只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向理論化發展。

(5)博弈論與產業經濟學擴展閱讀:

要素

1、局中人:在一場競賽或博弈中,每一個有決策權的參與者成為一個局中人。只有兩個局中人的博弈現象稱為「兩人博弈」,而多於兩個局中人的博弈稱為 「多人博弈」。

2、策略:一局博弈中,每個局中人都有選擇實際可行的完整的行動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階段的行動方案,而是指導整個行動的一個方案,一個局中人的一個可行的自始至終全局籌劃的一個行動方案,稱為這個局中人的一個策略。

如果在一個博弈中局中人都總共有有限個策略,則稱為「有限博弈」,否則稱為「無限博弈」。

3、得失:一局博弈結局時的結果稱為得失。每個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結束時的得失,不僅與該局中人自身所選擇的策略有關,而且與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組策略有關。所以,一局博弈結束時每個局中人的「得失」是全體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組策略的函數,通常稱為支付(payoff)函數。

4、對於博弈參與者來說,存在著一博弈結果 。

5、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經濟學中,均衡意即相關量處於穩定值。在供求關系中,某一商品市場如果在某一價格下,想以此價格買此商品的人均能買到,而想賣的人均能賣出,此時我們就說,該商品的供求達到了均衡。所謂納什均衡,它是一穩定的博弈結果。

『陸』 簡答題博弈論如何影響產業組織


博弈論本身誕生於棋牌和桌游世界。大夥圍坐打著一圈兒麻將,我輸了錢,你贏了,回家我睡不著,琢磨著怎麼對付你。Duang,博弈論的萌芽出來了。

但是,真正的高手不會盯著游戲本身,他們看到的是玩游戲的人。把這些人設想為明智的,理性的個體或群體,把他們之間的,既存在互相對抗,又存在合作對抗其他玩家(嗯,相愛相殺)的行為和手段,具體化,理論化,就逐漸形成了博弈論。在博弈論中,理性的個體做出的選擇和行為,往往依託於其他參與者的選擇和行為,進而又反作用於其他參與者。舉個例子,一個淘寶賣家可以惡意降價銷售,使他的店擊敗其他店主,收獲更多親們的青睞。幾個壟斷貨源的淘寶大C也可以在同一個群里秘密協議,同時提升價格,從而攫取更高的利潤。

博弈論與經濟學的結合並非偶然。經濟學本身就是個如履薄冰的玩意,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打腫一票經濟學家的臉。當經濟學看到博弈論這樣的新生兒時,它立刻像沙魯吞下17號那樣消化吸收了它。1944年,聲名顯赫的數學家,馮·諾依曼被經濟學家奧斯卡·羅賓斯坦恩忽悠著,一起發表了《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書中引用了一些早期經濟學家與數學家的觀點,雖然是開山之作,但總顯得有些零敲碎打。這時候,我們的約翰·納什粉墨登場,獻上了他兩篇彪炳千古的非合作博弈論論文。於是博弈論與經濟學被納什這兩錘子重重敲打在了一起,密不可分了。

『柒』 博弈論是什麼說通俗點

【博弈論的概念】
博弈論又被稱為對策論(Games Theory),是研究具有斗爭或競爭性 質現象的理論和方法,它既是現代數學的一個新分支,也是運籌學的一個重要學科。

博弈論是指某個個人或是組織,面對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從各自選擇的行為或是策略進行選擇並加以實施,並從各自取得相應結果或收益的過程,在經濟學上博弈論是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概念。
【以下是博弈論的其他資料!很高興能幫到你!要更詳細的資料請看參考資料!字數太多,無法全復制!抱歉!】
弈論的發展

博弈論思想古已有之,我國古代的《孫子兵法》就不僅是一部軍事著作,而且算是最早的一部博弈論專著。博弈論最初主要研究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人們對博弈局勢的把握只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向理論化發展,正式發展成一門學科則是在20世紀初。1928年馮·諾意曼證明了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從而宣告了博弈論的正式誕生。1944年,馮·諾意曼和摩根斯坦共著的劃時代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將二人博弈推廣到n人博弈結構並將博弈論系統的應用於經濟領域,從而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系。談到博弈論就不能忽略博弈論天才納什,納什的開創性論文《n人博弈的均衡點》(1950),《非合作博弈》(1951)等等,給出了納什均衡的概念和均衡存在定理。 此外,塞爾頓、哈桑尼的研究也對博弈論發展起到推動作用。今天博弈論已發展成一門較完善的的學科。
博弈論的基本概念
博弈要素
(1)局中人:在一場競賽或博弈中,每一個有決策權的參與者成為一個局中人。只有兩個局中人的博弈現象稱為「兩人博弈」,而多於兩個局中人的博弈稱為 「多人博弈」。
(2)策略:一局博弈中,每個局中人都有選擇實際可行的完整的行動方案,即方案不是某階段的行動方案,而是指導整個行動的一個方案,一個局中人的一個可行的自始至終全局籌劃的一個行動方案,稱為這個局中人的一個策略。如果在一個博弈中局中人都總共有有限個策略,則稱為「有限博弈」,否則稱為「無限博弈」。
(3)得失:一局博弈結局時的結果稱為得失。每個局中人在一局博弈結束時的得失,不僅與該局中人自身所選擇的策略有關,而且與全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組策略有關。所以,一局博弈結束時每個局中人的「得失」是全體局中人所取定的一組策略的函數,通常稱為支付(payoff)函數。
(4)對於博弈參與者來說,存在著一博弈結果
(5)博弈涉及到均衡:均衡是平衡的意思,在經濟學中,均衡意即相關量處於穩定值。在供求關系中,某一商品市場如果在某一價格下,想以此價格買此商品的人均能買到,而想賣的人均能賣出,此時我們就說,該商品的供求達到了均衡。所謂納什均衡,它是一穩定的博弈結果。
納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在一策略組合中,所有的參與者面臨這樣一種情況,當其他人不改變策略時,他此時的策略是最好的。也就是說,此時如果他改變策略他的支付將會降低。在納什均衡點上,每一個理性的參與者都不會有單獨改變策略的沖動。納什均衡點存在性證明的前提是「博弈均衡偶」概念的提出。所謂「均衡偶」是在二人零和博弈中,當局中人A採取其最優策略a*,局中人B也採取其最優策略b*,如果局中人仍採取b*,而局中人A卻採取另一種策略a,那麼局中人A的支付不會超過他採取原來的策略a*的支付。這一結果對局中人B亦是如此。
這樣,「均衡偶」的明確定義為:一對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稱之為均衡偶,對任一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總有:偶對(a, b*)≤偶對(a*,b*)≤偶對(a*,b)。
對於非零和博弈也有如下定義:一對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稱為非零和博弈的均衡偶,對任一策略a(屬於策略集A)和策略b(屬於策略集B),總有:對局中人A的偶對(a, b*) ≤偶對(a*,b*);對局中人B的偶對(a*,b)≤偶對(a*,b*)。
有了上述定義,就立即得到納什定理:
任何具有有限純策略的二人博弈至少有一個均衡偶。這一均衡偶就稱為納什均衡點。
納什定理的嚴格證明要用到不動點理論,不動點理論是經濟均衡研究的主要工具。通俗地說,尋找均衡點的存在性等價於找到博弈的不動點。
納什均衡點概念提供了一種非常重要的分析手段,使博弈論研究可以在一個博弈結構里尋找比較有意義的結果。
但納什均衡點定義只局限於任何局中人不想單方面變換策略,而忽視了其他局中人改變策略的可能性,因此,在很多情況下,納什均衡點的結論缺乏說服力,研究者們形象地稱之為「天真可愛的納什均衡點」。
塞爾頓(R·Selten)在多個均衡中剔除一些按照一定規則不合理的均衡點,從而形成了兩個均衡的精煉概念:子博弈完全均衡和顫抖的手完美均衡。
博弈的類型
(1)合作博弈——研究人們達成合作時如何分配合作得到的收益,即收益分配問題。
(2)非合作博弈——研究人們在利益相互影響的局勢中如何選決策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即策略選擇問題。
(3)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參與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策略空間及策略組合下的支付有充了解稱為完全信息;反之,則稱為不完全信息。
(4)靜態博弈和動態博弈
靜態博弈:指參與者同時採取行動,或者盡管有先後順序,但後行動者不知道先行動者的策略。
動態博弈:指雙方的的行動有先後順序並且後行動者可以知道先行動者的策略。
財產分配問題和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
考慮這樣一個合作博弈:a、b、c、投票決定如何分配100萬,他們分別擁有50%、40%、10%的權力,規則規定,當超過50%的票認可了某種方案時才能通過。那麼如何分配才是合理的呢?按票力分配,a50萬、b40萬、c10萬c向a提出:a70萬、b0、c30萬b向a提出:a80萬、b20萬、c0……
權力指數:每個決策者在決策時的權力體現在他在形成的獲勝聯盟中的「關鍵加入者」的個數,這個「關鍵加入者」的個數就被稱為權利指數。
夏普里值:在各種可能的聯盟次序下,參與者對聯盟的邊際貢獻之和除以各種可能的聯盟組合。
次序 abc acb bac bca cab cba
關鍵加入者 a c a c a b
由此計算出a,b,c的夏普里值分別為4/6,1/6,1/6
所以a,b,c應分別獲得100萬的2/3,1/6,1/6。
博弈論的意義
弈論的研究方法和其他許多利用數學工具研究社會經濟現象的學科一樣,都是從復雜的現象中抽象出基本的元素,對這些元素構成的數學模型進行分析,而後逐步引入對其形勢產影響的其他因素,從而分析其結果。
基於不同抽象水平,形成三種博弈表述方式,標准型、擴展型和特徵函數型利用這三種表述形式,可以研究形形色色的問題。因此,它被稱為「社會科學的數學」從理論上講,博弈論是研究理性的行動者相互作用的形式理論,而實際上正深入到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等,被各門社會科學所應用。
博弈論是指某個個人或是組織,面對一定的環境條件,在一定的規則約束下,依靠所掌握的信息,從各自選擇的行為或是策略進行選擇並加以實施,並從各自取得相應結果或收益的過程,在經濟學上博弈論是個非常重要的理論概念。
什麼是博弈論?古語有雲,世事如棋。生活中每個人如同棋手,其每一個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制,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博弈論是研究棋手們 「出棋」 著數中理性化、邏輯化的部分,並將其系統化為一門科學。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相互影響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事實上,博弈論正是衍生於古老的游戲或曰博弈如象棋、撲克等。數學家們將具體的問題抽象化,通過建立自完備的邏輯框架、體系研究其規律及變化。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以最簡單的二人對弈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設雙方都精確地記得自己和對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 的棋手,甲出子的時候,為了贏棋,得仔細考慮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時也得考慮甲的想法,所以甲還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當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
面對如許重重迷霧,博弈論怎樣著手分析解決問題,怎樣對作為現實歸納的抽象數學問題求出最優解、從而為在理論上指導實踐提供可能性呢?現代博弈理論由匈牙利大數學家馮·諾伊曼於20世紀20年代開始創立,1944年他與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標志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初步形成。對於非合作、純競爭型博弈,諾伊曼所解決的只有二人零和博弈--好比兩個人下棋、或是打乒乓球,一個人贏一著則另一個人必輸一著,凈獲利為零。在這里抽象化後的博弈問題是,已知參與者集合(兩方) ,策略集合(所有棋著) ,和盈利集合(贏子輸子) ,能否且如何找到一個理論上的「解」 或「平衡」 ,也就是對參與雙方來說都最「合理」 、最優的具體策略?怎樣才是「合理」 ?應用傳統決定論中的「最小最大」 准則,即博弈的每一方都假設對方的所有功略的根本目的是使自己最大程度地失利,並據此最優化自己的對策,諾伊曼從數學上證明,通過一定的線性運算,對於每一個二人零和博弈,都能夠找到一個「最小最大解」 。通過一定的線性運算,競爭雙方以概率分布的形式隨機使用某套最優策略中的各個步驟,就可以最終達到彼此盈利最大且相當。當然,其隱含的意義在於,這套最優策略並不依賴於對手在博弈中的操作。用通俗的話說,這個著名的最小最大定理所體現的基本「理性」 思想是「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打算」 。
博弈論--這是一個熱得燙手的概念。它不僅僅存在於數學的運籌學中,也正在經濟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近幾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就頻頻授予博弈論研究者),但如果你認為博弈論的應用領域僅限於此的話,那你就大錯了。實際上,博弈論甚至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無處不在!在工作中,你在和上司博弈,也在和下屬博弈,你也同樣會跟其他相關部門人員博弈;而要開展業務,你更是在和你的客戶以及競爭對手博弈。在生活中,博弈仍然無處不在。博弈論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分析方法和全新的思想。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包羅·薩繆爾遜如是說:
要想在現代社會做個有價值的人,你就必須對博弈論有個大致的了解。
也可以這樣說,要相贏得生意,不可不學博弈論;要想贏得生活,同樣不可不學博弈論。
博弈論很深奧嗎?通過本教材你將發現深奧的博弈論原來也可以這么生動、通俗和易懂。大量的案例、平實的語言,將幫助你輕松掌握博弈論這個今天最時髦的工具。
經濟學中的「智豬博弈」(Pigs』payoffs)
這個例子講的是:豬圈裡有兩頭豬,一頭大豬,一頭小豬。豬圈的一邊有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邊的投食口就會落下少量的食物。如果有一隻豬去踩踏板,另一隻豬就有機會搶先吃到另一邊落下的食物。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剛好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豬踩動了踏板,則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落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吃到另一半殘羹。
那麼,兩只豬各會採取什麼策略?答案是:小豬將選擇「搭便車」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邊;而大豬則為一點殘羹不知疲倦地奔忙於踏板和食槽之間。
原因何在?因為,小豬踩踏板將一無所獲,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物。對小豬而言,無論大豬是否踩動踏板,不踩踏板總是好的選擇。反觀大豬,已明知小豬是不會去踩動踏板的,自己親自去踩踏板總比不踩強吧,所以只好親力親為了。
「小豬躺著大豬跑」的現象是由於故事中的游戲規則所導致的。規則的核心指標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數量和踏板與投食口之間的距離。
如果改變一下核心指標,豬圈裡還會出現同樣的「小豬躺著大豬跑」的景象嗎?試試看。
改變方案一:減量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不去踩踏板了。小豬去踩,大豬將會把食物吃完;大豬去踩,小豬將也會把食物吃完。誰去踩踏板,就意味著為對方貢獻食物,所以誰也不會有踩踏板的動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這個游戲規則的設計顯然是失敗的。
改變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為原來的一倍分量。結果是小豬、大豬都會去踩踏板。誰想吃,誰就會去踩踏板。反正對方不會一次把食物吃完。小豬和大豬相當於生活在物質相對豐富的「共產主義」社會,所以競爭意識卻不會很強。
對於游戲規則的設計者來說,這個規則的成本相當高(每次提供雙份的食物);而且因為競爭不強烈,想讓豬們去多踩踏板的效果並不好。
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方案。投食僅原來的一半分量,但同時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結果呢,小豬和大豬都在拚命地搶著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勞者多得。每次的收獲剛好消費完。
對於游戲設計者,這是一個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獲最大。
原版的「智豬博弈」故事給了競爭中的弱者(小豬)以等待為最佳策略的啟發。但是對於社會而言,因為小豬未能參與競爭,小豬搭便車時的社會資源配置的並不是最佳狀態。為使資源最有效配置,規則的設計者是不願看見有人搭便車的,政府如此,公司的老闆也是如此。而能否完全杜絕「搭便車」現象,就要看游戲規則的核心指標設置是否合適了。
比如,公司的激勵制度設計,獎勵力度太大,又是持股,又是期權,公司職員個個都成了百萬富翁,成本高不說,員工的積極性並不一定很高。這相當於「智豬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的情形。但是如果獎勵力度不大,而且見者有份(不勞動的「小豬」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豬也不會有動力了----就象「智豬博弈」減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最好的激勵機制設計就象改變方案三----減量加移位的辦法,獎勵並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針對個人(如業務按比例提成),既節約了成本(對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車」現象,能實現有效的激勵。
許多人並未讀過「智豬博弈」的故事,但是卻在自覺地使用小豬的策略。股市上等待莊家抬轎的散戶;等待產業市場中出現具有贏利能力新產品、繼而大舉仿製牟取暴利的游資;公司里不創造效益但分享成果的人,等等。因此,對於制訂各種經濟管理的游戲規則的人,必須深諳「智豬博弈」指標改變的個中道理。
編輯本段納什博弈論的原理與應用
1950年和1951年納什的兩篇關於非合作博弈論的重要論文,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競爭和市場的看法。他證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並證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納什均衡。從而揭示了博弈均衡與經濟均衡的內在聯系。納什的研究奠定了現代非合作博弈論的基石,後來的博弈論研究基本上都沿著這條主線展開的。然而,納什天才的發現卻遭到馮·諾依曼的斷然否定,在此之前他還受到愛因斯坦的冷遇。但是骨子裡挑戰權威、藐視權威的本性,使納什堅持了自己的觀點,終成一代大師。要不是30多年的嚴重精神病折磨,恐怕他早已站在諾貝爾獎的領獎台上了,而且也絕不會與其他人分享這一殊榮。
納什是一個非常天才的數學家,他的主要貢獻是1950至1951年在普林斯頓讀博士學位時做出的。然而,他的天才發現———非合作博弈的均衡,即「納什均衡」並不是一帆風順的。
1948年納什到普林斯頓大學讀數學系的博士。那一年他還不到20歲。當時普林斯頓可謂人傑地靈,大師如雲。愛因斯坦、馮·諾依曼、列夫謝茨(數學系主任)、阿爾伯特·塔克、阿倫佐·切奇、哈羅德·庫恩、諾爾曼·斯蒂恩羅德、埃爾夫·福克斯……等全都在這里。博弈論主要是由馮·諾依曼(1903—1957)創所立的。他是一位出生於匈牙利的天才的數學家。他不僅創立了經濟博弈論,而且發明了計算機。早在20世紀初,塞梅魯(Zermelo)、鮑羅(Borel)和馮·諾伊曼已經開始研究博弈的准確的數學表達,直到1939年,馮·諾依曼遇到經濟學家奧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 Morgenstern),並與其合作才使博弈論進入經濟學的廣闊領域。
1944年他與奧斯卡·摩根斯特恩合著的巨作《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出版,標志著現代系統博弈理論的的初步形成。盡管對具有博弈性質的問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紀甚至更早。例如,1838年古諾(Cournot)簡單雙寡頭壟斷博弈;1883年伯特蘭和1925年艾奇沃奇思研究了兩個寡頭的產量與價格壟斷;2000多年前中國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後代孫臏利用博弈論方法幫助田忌賽馬取勝等等都屬於早期博弈論的萌芽,其特點是零星的,片斷的研究,帶有很大的偶然性,很不系統。馮·諾依曼和摩根斯特恩的《博弈論與經濟行為》一書中提出的標准型、擴展型和合作型博弈模型解的概念和分析方法,奠定了這門學科的理論基礎。合作型博弈在20世紀50年代達到了巔峰期。然而,諾依曼的博弈論的局限性也日益暴露出來,由於它過於抽象,使應用范圍受到很大限制,在很長時間里,人們對博弈論的研究知之甚少,只是少數數學家的專利,所以,影響力很有限。正是在這個時候,非合作博弈———「納什均衡」應運而生了,它標志著博弈論的新時代的開始!納什不是一個按部就班的學生,他經常曠課。據他的同學們回憶,他們根本想不起來曾經什麼時候和納什一起完完整整地上過一門必修課,但納什爭辯說,至少上過斯蒂恩羅德的代數拓撲學。斯蒂恩羅德恰恰是這門學科的創立者,可是,沒上幾次課,納什就認定這門課不符合他的口味。於是,又走人了。然而,納什畢竟是一位英才天縱的非凡人物,他廣泛涉獵數學王國的每一個分支,如拓撲學、代數幾何學、邏輯學、博弈論等等,深深地為之著迷。納什經常顯示出他與眾不同的自信和自負,充滿咄咄逼人的學術野心。1950年整個夏天納什都忙於應付緊張的考試,他的博弈論研究工作被迫中斷,他感到這是莫大的浪費。殊不知這種暫時的「放棄」,使原來模糊、雜亂和無緒的若干念頭,在潛意識的持續思考下,逐步形成一條清晰的脈絡,突然來了靈感!這一年的10月,他驟感才思潮湧,夢筆生花。其中一個最耀眼的亮點就是日後被稱之為「納什均衡」的非合作博弈均衡的概念。納什的主要學術貢獻體現在1950年和1951年的兩篇論文之中(包括一篇博士論文)。1950年他才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寫成題為「非合作博弈」的長篇博士論文,1950年11月刊登在美國全國科學院每月公報上,立即引起轟動。說起來這全靠師兄戴維·蓋爾之功,就在遭到馮·諾依曼貶低幾天之後,他遇到蓋爾,告訴他自己已經將馮·諾依曼的「最小最大原理」(minimax solution)推到非合作博弈領域,找到了普遍化的方法和均衡點。蓋爾聽得很認真,他終於意識到納什的思路比馮·諾伊曼的合作博弈的理論更能反映現實的情況,而對其嚴密優美的數學證明極為贊嘆。蓋爾建議他馬上整理出來發表,以免被別人捷足先登。納什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子,根本不知道競爭的險惡,從未想過要這么做。結果還是蓋爾充當了他的「經紀人」,代為起草致科學院的簡訊,系主任列夫謝茨則親自將文稿遞交給科學院。納什寫的文章不多,就那麼幾篇,但已經足夠了,因為都是精品中的精品。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國內提一個教授,要求在「核心的刊物」上發表多少篇文章。按照這個標准可能納什還不一定夠資格。
199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爾里斯當牛津大學艾奇沃思經濟學講座教授時也沒有發表過什麼文章,特殊的人才,必須有特殊的選拔辦法。
納什在上大學時就開始從事純數學的博弈論研究,1948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後更是如魚得水。20歲出頭已成為聞名世界的數學家。特別是在經濟博弈論領域,他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是繼馮·諾依曼之後最偉大的博弈論大師之一。他提出的著名的納什均衡的概念在非合作博弈理論中起著核心的作用。後續的研究者對博弈論的貢獻,都是建立在這一概念之上的。由於納什均衡的提出和不斷完善為博弈論廣泛應用於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政治學、軍事科學等領域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編輯本段囚徒困境博弈
在博弈論中,含有占優戰略均衡的一個著名例子是由塔克給出的「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博弈模型。該模型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為我們講述了一個警察與小偷的故事。假設有兩個小偷A和B聯合犯事、私入民宅被警察抓住。警方將兩人分別置於不同的兩個房間內進行審訊,對每一個犯罪嫌疑人,警方給出的政策是:如果一個犯罪嫌疑人坦白了罪行,交出了贓物,於是證據確鑿,兩人都被判有罪。如果另一個犯罪嫌疑人也作了坦白,則兩人各被判刑8年;如果另一個犯罪嫌人沒有坦白而是抵賴,則以妨礙公務罪(因已有證據表明其有罪)再加刑2年,而坦白者有功被減刑8年,立即釋放。如果兩人都抵賴,則警方因證據不足不能判兩人的偷竊罪,但可以私入民宅的罪名將兩人各判入獄1年。表2.2給出了這個博弈的支付矩陣。
表2.2 囚徒困境博弈 [Prisoner's dilemma]
——————————————————————————
┃ B ┃ B ┃
————————┃————————┃————————┃
┃ 坦白 ┃ 抵賴 ┃
————————┃————————┃————————┃
A 坦白 ┃ –8, –8 ┃ 0, –10 ┃
————————┃————————┃————————┃
A 抵賴 ┃ –10, 0 ┃ –1, –1 ┃
————————┃————————┃————————┃
我們來看看這個博弈可預測的均衡是什麼。對A來說,盡管他不知道B作何選擇,但他知道無論B選擇什麼,他選擇「坦白」總是最優的。顯然,根據對稱性,B也會選擇「坦白」,結果是兩人都被判刑8年。但是,倘若他們都選擇「抵賴」,每人只被判刑1年。在表2.2中的四種行動選擇組合中,(抵賴、抵賴)是帕累托最優的,因為偏離這個行動選擇組合的任何其他行動選擇組合都至少會使一個人的境況變差。不難看出,「坦白」是任一犯罪嫌疑人的占優戰略,而(坦白,坦白)是一個占優戰略均衡。
要了解納什的貢獻,首先要知道什麼是非合作博弈問題。現在幾乎所有的博弈論教科書上都會講「囚犯的兩難處境」的例子,每本書上的例子都大同小異。
博弈論畢竟是數學,更確切地說是運籌學的一個分支,談經論道自然少不了數學語言,外行人看來只是一大堆數學公式。好在博弈論關心的是日常經濟生活問題,所以不能不食人間煙火。其實這一理論是從棋弈、撲克和戰爭等帶有競賽、對抗和決策性質的問題中借用的術語,聽上去有點玄奧,實際上卻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博弈論大師看經濟社會問題猶如棋局,常常寓深刻道理於游戲之中。所以,多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凡人小事入手,以我們身邊的故事做例子,娓娓道來,並不乏味。話說有一天,一位富翁在家中被殺,財物被盜。警方在此案的偵破過程中,抓到兩個犯罪嫌疑人,斯卡爾菲絲和那庫爾斯,並從他們的住處搜出被害人家中丟失的財物。但是,他們矢口否認曾殺過人,辯稱是先發現富翁被殺,然後只是順手牽羊偷了點兒東西。於是警方將兩人隔離,分別關在不同的房間進行審訊。由地方檢察官分別和每個人單獨談話。檢察官說,「由於你們的偷盜罪已有確鑿的證據,所以可以判你們一年刑期。但是,我可以和你做個交易。如果你單獨坦白殺人的罪行,我只判你三個月的監禁,但你的同夥要被判十年刑。如果你拒不坦白,而被同夥檢舉,那麼你就將被判十年刑,他只判三個月的監禁。但是,如果你們兩人都坦白交代,那麼,你們都要被判5年刑。」斯卡爾菲絲和那庫爾斯該怎麼辦呢?他們面臨著兩難的選擇——坦白或抵賴。顯然最好的策略是雙方都抵賴,結果是大家都只被判一年。但是由於兩人處於隔離的情況下無法串供。所以,按照亞當·斯密的理論,每一個人都是從利己的目的出發,他們選擇坦白交代是最佳策略。因為坦白交代可以期望得到很短的監禁———3個月,但前提是同夥抵賴,顯然要比自己抵賴要坐10年牢好。這種策略是損人利己的策略。不僅如此,坦白還有更多的好處。如果對方坦白了而自己抵賴了,那自己就得坐10年牢。太不劃算了!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應該選擇坦白交代,即使兩人同時坦白,至多也只判5年,總比被判10年好吧。所以,兩人合理的選擇是坦白,原本對雙方都有利的策略(抵賴)和結局(被判1年刑)就不會出現。這樣兩人都選擇坦白的策略以及因此被判5年的結局被稱為「納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因為,每一方在選擇策略時都沒有「共謀」(串供),他們只是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而不考慮社會福利或任何其他對手的利益。也就是說,這種策略組合由所有局中人(也稱當事人、參與者)的最佳策略組合構成。沒有人會主動改變自己的策略以便使自己獲得更大利益。「囚徒的兩難選擇」有著廣泛而深刻的意義。個人理性與集體理性的沖突,各人追求利己行為而導致的最終結局是一個「納什均衡」,也是對所有人都不利的結局。他們兩人都是在坦白與抵賴策略上首先想到自己,這樣他們必然要服長的刑期。只有當他們都首先替對方著想時,或者相互合謀(串供)時,才可以得到最短時間的監禁的結果。「納什均衡」首先對亞當·斯密的「看不見的手」的原理提出挑戰。按照斯密的理論,在市場經濟中,每一個人都從利己的目的出發,而最終全社會達到利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