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文學批評指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文學批評指

發布時間: 2021-03-18 21:00:56

A. 文學批評 名詞解釋

文質彬彬 ( wén zhì bī抄n bīn )
解 釋 彬彬:配合諧調。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實,後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出 處 先秦·孔子《論語·雍也》:「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補語;含褒義,用於男性
示 例 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34章:「陳教授~從容不迫地說。」
近義詞 溫文爾雅、彬彬有禮
反義詞 野調無腔、出言不遜

溫柔敦厚發音 wēn róu dūn hòu
釋義 溫柔:溫和柔順;敦厚:厚道。原指態度溫和,朴實厚道。後也泛指待人溫和寬厚。
出處 《禮記·經解》:「溫柔敦厚,《詩》教也。」
示例 依孔子的見解,詩的靈魂是要「~」的。(聞一多《詩人的橫蠻》)
用 法 作謂語、定語;指人態度溫和。
近義詞 溫文爾雅、溫情脈脈
反義詞 尖酸刻薄、出言不遜
詩言志:
【注釋】(1)帝:指舜。(2)夔:人名,相傳是堯舜時掌管音樂的人。(3)女:汝,你。 典光:主管音樂。(4)教胄子:胄,長。這句謂教育子弟,使其成長。一說,胄子指嫡長子。《史記

B. 文學批評的一般性質是什麼

文學批評是以一定的文學觀念、文學理論為指導,以文學欣賞為基礎,以各種具體的文學現象(包括文學創作、文學欣賞以及文學理論批評現象)為對象的評價和研究活動。
文學批評性質:
1、文學批評的學理性 人文科學的學科的定位與性質
① 理論批評 ② 學術批評 ③ 學科批評 ④ 學院派批評
2、文學批評的實用性 審美效用與社會功用的統一性質 ① 實用批評 ② 實踐性品格 ③ 文本批評 ④ 閱讀鑒賞批評 ⑤ 社會功用性批評
3、文學批評的社會性 意識形態的性質 ①理性與感性的統一 ②文學性與社會綜合性的統一 ③形上思辨性與形下實證性的統一 ④宏觀批評與中觀,微觀批評的統一 ⑤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⑥主觀性與客觀性的統一
4、文學批評的文學性 知、情、意的統一的藝術性質 ①文學活動的整體觀 ②批評與文學的關系 ③批評的創造性 ④批評的審美性

C. 文學史 文學理論 文學批評 三者的概念 聯系和區別

概念:
文學批評:
指按照一定的標准對作家作品和文學現象(包括文學運動、文學思潮和文學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認識和評價。
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文學批評屬於文學理論的一個方面。而狹義的文學批評是指對文學文本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學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和評價的科學闡釋活動。
文學史:
研究文學的歷史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根據不同國別、地域、民族及不同時期、不同體裁等分類標准,可分為國別史、世界或地區史、通史或斷代史、民族史、分體史等。
文學理論:
文學理論是指有關文學的本質、特徵、發展規律和社會作用的原理、原則。

聯系:
這三門學科的每一種雖然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內容和任務,但它們之間卻有著極密切的聯系,三者互相包含。搜集文學作品和研究文學發展的文學史家,如果沒有文學理論作為依據,是無法進行工作的;而批評家要對文學作品的社會意義、優點、缺點進行判斷與評價,不運用文學理論和文學史來武裝自己也是不能完成任務的;文學理論家更是離不開文學批評和文學史。

區別:

文學理論是對整個文學現象進行分析的原則與方法的科學;而文學批評是以一定的文藝思潮為指導,對一定性質的文藝實踐起推動作用或阻礙作用的文學研究;文學史是關於文學的歷史發展規律的科學。

D. 文學批評名詞解釋

文學批評是文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狹義的文學批評通常考察一部作品或者一個作家的若干作品,廣義的文學批評——可以與「文學研究」一詞互換——涉及文學話語的所有因素。按照現今的研究範式,這些因素往往劃分為三個部類:作家、作品、讀者。

成熟的文學批評通常包含對作品的闡釋和評判。作為闡釋和評判賴以展開的理論依據,不同的文學批評學派分別擁有各自獨特的軸心概念,例如道德、現實、典型、審美、無意識、形式等。

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對於「美學」與「史學」的強調具有重大啟示意義。

文學批評樂於接受歷史的基本觀念,包括語言風格。對於那些秉持「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批評家來說,「彩麗競繁」的誇飾幾乎無法擺脫巧言令色的嫌疑。

(4)文學批評指擴展閱讀:

1、文學批評對作家的影響:

文學批評對作傢具有規范、引導的重要作用,是社會對文學作品的主要反饋形式之一。

批評家對作家藝術潛力的確認、創作道路的總結、發展方向的建議能夠起一定的規范與指導作用。接受者大眾對作品的理解與評價難以反饋給作者,對他產生影響與壓力。

2、文學批評對接受者的影響:

文學批評可以幫助接受者深入理解作品,對接受者的文學價值觀念具有重要的影響與塑造作用。是一種審美的精神產品,它本身具有的價值只有在消費、接受過程中才能得以實現。

3、文學批評對社會的影響:

文學批評通過作品的分析、評價表達出某種價值觀念與理想,從而對社會發生實際影響。

E. 關於文學批評的說法

文藝學的組成部分。指按照一定的標准對作家作品和文學現象(包括文學運動、文學思潮和文學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認識和評價。文學批評以文學鑒賞為基礎,同時又是文學鑒賞的深化和提高。在文藝學的諸種研究形態中,文學批評是最活躍、最經常、最普遍的一種。文學批評從文學實踐出發,又反作用於文學實踐。它能影響作家認識和理解文學的性質、特點、規律,從而影響創作的發展;它還通過對作品的分析、評論,影響讀者對文學的鑒賞和理解,從而直接關繫到文學的社會作用的發揮。達到時代先進水平的文學批評,不僅對同時代個別作家作品起到支持、鼓勵和指導作用,而且對同時代作家的創作思想、創作傾向產生很大影響,甚至能改變一代的文學風尚和創作風格;不僅能提高讀者的接受能力和藝術趣味,而且能幫助、促進一定時代審美理想的建立和形成。文學批評又是進行文學論爭較為常見的方式。
文學批評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文學批評屬於文學理論研究的一個方面,涵蓋非常寬泛,從新書的評介到系統的理論研究都包含其中,在西方幾乎成了文學研究的同義語。而狹義的文學批評屬於文藝學的一個分支,是一種在鑒賞的基礎上,以文學理論為指導,對文學文本以及與之相關的文學現象進行分析、研究和評價的科學闡釋活動。

F. 文學批評是什麼

文學批評是在一定的文學理論指導下,以文學欣賞為基礎,對文學現象進行分析、評價的科學活動。
1、「在一定的文學理論指導下」,就是對一定的文學理論的運用和具體實踐。
這一方面是指出了文學批評跟文學理論的不同,文學理論是探討和總結文學的一般原理和一般規律,而文學批評則對文學現象進行分析評價,但二者又有關系,即對作家作品的分析評價,不是一般的就事論事的泛泛而談,而是要從理論的高度來進行,因而文學批評活動必然離不開理論的指導和運用。那麼理論總結文學原理和一般規律,以何為依據呢,那就離不開文學批評研究作家作品的具體成果和經驗。
另一方面,又說明了,雖然文學批評要運用一定的文學理論,但不同時代、不同民族各有自己的文學理論,因此各個時代各個民族進行文學批評的所用的文學理論也是各不相同的(沒有一個古今通用,世界通用的文學理論)。這里的在「一定的」理論指導下,就是這個意思。
2、「以文學欣賞為基礎」說明了文學批評與文學欣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
(1)批評與欣賞的聯系在於,文學批評一般來說離不開文學欣賞,文學批評必須以對作品、對形象的具體欣賞和感受為出發點,從觀念出發而不從具體的作品和形象出發的批評不是正常的或正當的批評。高度的藝術感受能力和審美判斷力是批評家從事批評活動的基本條件。深刻地、獨具創見的批評,很重要的程度上取決於批評家欣賞和把握作品的深度和獲得與眾不同的獨特感受的程度。
2)文學批評與文學欣賞的區別在於,二者有以下幾方面的不同。
首先是目的不同。文學欣賞是為了在作品中獲得審美感受,文學批評則是在此基礎上還要分析自己的感受,也就是說,它的目的是為了客觀的分析和評價作品中的各方面的價值,如社會價值、藝術價值等等。
程度不同,文學批評對作品的把握,對形象的感受和理解比在欣賞活動中要更為深刻和深化,它是對欣賞活動的超越,因此,它能夠幫助和引導欣賞者提高鑒賞能力。
特點不同,文學欣賞中允許個人偏愛的存在,而文學批評則不允許主觀偏愛的介入,它要求盡可能客觀地分析和評價文學現象。這不是說文學批評中不存在主觀性,而是說批評中的主觀性不象在欣賞中那樣表現為個人偏愛,而主要是表現為批評的深淺程度和正確與錯誤。
范圍不同,文學欣賞的對象只是文學作品,文學批評的對象主要是作家和作品,此外還包括文藝運動,文學思潮、文學流派,以及文學批評本身等等所有的文學現象。
思維方式不同,文學欣賞是形象思維或叫藝術思維,文學批評是抽象思維,邏輯思維或科學思維,了解了這一點,我們就了解了為什麼文學批評是一種「科學活動」。
3、「對文學現象進行分析評價。
文學現象雖包括很多方面,但主要內容應是文學作品。這就涉及到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的關系。
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的關系在於,二者存在著一種伴生性,或者說是「伴生關系」,即文學批評是伴隨文學創作而產生的。先有創作,後有批評,有了創作,才有對它的欣賞和批評,甚至可以說文學批評本身就是為了文學創作產生和存在的,沒有文學創作,包括文學批評在內的一切文學現象都是不存在的,沒有意義的。因此,文學批評就必然要以創作的主體,創作的活動,創作的成果作為主要對象,必然是與創作有著密切的聯系。
但另一方面,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又不是一種簡單的或者說是庸俗的依附關系,文學批評不是文學創作的婢女和奴才,而是有著自身的相對獨立性的一門學科,這主要是因為二者的性質不同,各有自己存在和發展的內在規律,文學創作的規律與文學批評所遵循的規律是不同的。此外,還因為創作的發展和批評的發展並非都能保持同步和平衡,如唐代是我國古代創作最繁榮的時期,然而這一時期文學批評並沒有獲得相應的發展和繁榮;而魏晉時期的文學也比較發達,但比起後來的唐朝畢競相差很遠,然而這一時期的文學批評和理論是唐朝所遠遠不及的。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我們說文學批評不是創作的依附和奴才,但它更不是創作的主子,更不能把文學批評凌駕在文學創作之上指手劃腳,操搶弄棒。有很多人說,文學批評的作用是指導創作,這樣的認識如果不是錯誤的,至少也是不恰當的。如果說是批評家教作家怎麼創作,則是胡說八道,說批評家是作家的良師益友,常能提出一些真知灼見,倒是說得過去。
那麼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究竟是一種什麼關系呢?是一種互相影響、互相促進的關系,二者的目的都是為了文學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G. 文學批評的標準是什麼

文學一詞 很廣泛。對於批評的標准 確實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觀點 你硬是要把圈定了 那麼這個文學就不是文學了。人家說 文學是蒙著一縷薄紗。一種朦朧之氣渲染而起

H. 文化批評和文學批評的區別是什麼

文化批評和文學批評的區別:

(1)狹義的文化批評:版即嚴格意義的文化批 評,主要指在第二次權世界大戰之後興起 的一種文學研究方式。

(2)廣義的文化批評 :廣義來說,如通常所謂的「用文化學方法來研究文學」,或「藉助文本來研究文化」等。

事實上,今天漢語大陸的文化批評取向,更像是傑姆遜就文化研究而說的「是一種願望」,這一願望的真實含義起碼有三點:

(1)是把文化研究看作「探討普遍社會問題的特殊途徑」;

(2)是通過文化研究凸現和回應「當下社會的精神和文化問題」;

(3)是把文化研究當成一項「學術改革方案」,以維護「交叉學科」的優越性。更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既有學科、學術體制本身就是文化研究的反省對象 。

文學批評是文藝學的組成部分。指按照一定的標准對作家作品和文學現象(包括文學運動、文學思潮和文學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認識和評價。文學批評以文學鑒賞為基礎,同時又是文學鑒賞的深化和提高。在文藝學的諸種研究形態中,文學批評是最活躍、最經常、最普遍的一種。

I. 文學批評的方式有哪些

(一)審美體驗 欣賞與體驗,即批評家首先要成為接受者,要對作品產生審美體驗。文學批評的主要對象是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是以情感與藝術形象來表現人對現實的審美關系的。因此,進行以文學作品為對象的文學批評時,必須充分注意到對象的這一特徵。也就是說,批評家應該以文學的方式閱讀文學作品,以審美的態度觀照與體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這是一個合格的文學接受者都能夠做到的,批評家首先應該做到。當批評家象普通讀者那樣進入閱讀、欣賞的角龜,在作品的形象世界中產生由衷、真切的審美體驗之後,他才擁有了批評作品的權利。脂硯齋是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的第一位批評家。他的批評富有真知灼見,卻又處處與作者感同身受,與作品中人物息息相通,在閱讀中產生強烈的情感和審美體驗。批評家應該有較高的藝術修養與審美感受能力。一個藝術感受力遲鈍的人是不可能成為好的批評家的,因為他對作品審美價值的判斷是大可懷疑的。普列漢諾夫說:「只有那種兼備極為發達的思想能力跟同樣極為發達的美學感覺的人,才有可能做藝術作品的好的批評家。」那些雖具有一定的審美欣賞能力卻又跳過審美體驗階段、脫離作品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分析而對作品價值亂加評判的人,是談不上真正的文學批評的。
(二)理性分析 理性分析,即批評家要跳出一般的接受過程而以冷靜的審視目光對待作品。文學欣賞與審美體驗的主要特徵是感受性。它以個人主觀感受的結果為依據。即使含蘊著理性認識,也帶著個人體驗與情感的印記。因此欣賞與體驗允許個人偏愛的存在。文學批評雖然也必須首先感知藝術形象,對藝術形象進行審美的把握,但它的主要特徵是一種理性的分析、認知活動。批評的目的是要對作家、作品和其他文學現象作出較為客觀的認識與評價,這就需要它從偏於感性的欣賞與體驗上升到理性的分析與評判,要考慮和關注作品在讀者中喚起的普遍的接受效果與社會反應,要限制個人偏愛與情感傾向在批評中的干擾或支配作用。俄國著名詩人普希金說:「批評是科學。批評是揭示文學藝術作品的美和缺點的科學。它是以充分理解藝術家或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所遵循的規則、深刻研究典範的作用和積極觀察當代突出的現象為基礎的。」人們通常把文學批評歸人文藝學或文學理論的范疇,其深刻的意義就在於強調文學批評是一種客觀的、理性的分析與認知活動。 如果說欣賞和體驗是對作品「人乎其內」,那麼理性分析就是「出乎其外」。批評家既要像一般讀者那樣人乎其內,還要從專業的角度出乎其外,以冷靜的理性眼光分析作品。《紅樓夢》第48回有香菱談詩的情節,她說:「我看他《塞上》一首,內一聯雲:『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字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要說再找兩個字換這兩個,章再找不出兩個宇來。」香菱基本上還停留在欣賞與體驗的層次,『未進入理性分析,具體表現在講不出「直」字的好處。對王維的這一首《使至塞上》,批評家葉維廉卻能從理性高度加以闡釋:「文字向內凝縮,意義向外延展。舉王維的另一種表現的例子:大漠孤煙直。雖然我們看見的只是一個景的描摹,但我們無法將之視為表面的景,它伸人煙以外的事物,和歷史的聯想里。首先,漠大,但是空的,除了煙以外,別無其他形態的生命,而『煙』因『直』字而具軀體之實。『孤』不只是『獨一』的意思,因為連風都停止了,亦是說,沒有任何活動,所以又是『孤寂』與『死寂』。但在『孤寂』、『死寂』中我們因為『煙』的活動而引向我們雖然看不見聽不到,但卻感得到眼前的景物之外的活動:邊地的戰伐、戍卒的怨聲、風沙的翻騰……」這段話包含著詞與詞、景與景外、文字與意義等多重關系的理性分析,體現了對作品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