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金融學論述題:試分析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工具有哪些。
一般來說是三大傳統政策工具,這三種工具也各有不同,首先,調整存款准備金政策的效應比較巨大,產生的影響往往超過預計,所以輕易不應調整這個指標,其次,再貼現率的調整會在貨幣投放上產生乘數效應,而不是直接減少貨幣量的調整金額,最後,公開市場操作往往是發行央行票據,或是贖回央行票據,對市場產生的影響最為溫和,更因為屬於市場行為,所以適合較為頻繁的使用而不至產生大的震動或超調現象
⑵ 考研金融學的簡答題和論述題應該怎麼回答
直接回答吧。參考一下
決定經濟增長的直接因素:
一是投資量。一般情況下,投資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二是勞動量。在勞動者同生產資料數量、結構相適應的條件下,勞動者數量與經濟增長成正比。
三是生產率。生產率是指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利用的效率。提高生產率也對經濟增長直接作出貢獻。
三個因素對經濟增長貢獻的大小,在經濟發展程度不同的國家或不同的階段,是有差別的。一般來說,在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或階段,生產率提高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在經濟比較落後的國家或階段,資本投入和勞動投入增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大。
⑶ 金融專業論述題
貨幣政策四個最終目標要同時實現是非常困難的。它們之間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專。(總)
1物價穩定和屬充分就業之間的矛盾:
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存在此消彼長關系:菲利普斯曲線
因此,要維持實現充分就業目標,就要犧牲一定的物價穩定;而要維持物價穩定,又必須以提高若干程度的失業率為代價。
2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
兩者根本上是統一的,但如果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不正確,比如以通貨膨脹政策刺激經濟,暫時可能會導致經濟增長,但最終會使經濟增長受到嚴重影響。
3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之間的矛盾
如果經濟迅速增長,就業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加快進口貿易增長,導致國際收支狀況惡化,而要消除逆差必須壓縮國內需求,而緊縮貨幣政策又同時會引起經濟增長緩慢乃至衰退。
4物價穩定與國際收支平衡之間的矛盾
為了平抑國內物價,增加國內供給,就必須增加進口,減少出口,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反之,略,一樣。
總之,實際經濟運行中,要同時實現四個目標非常困難,因此,在制定貨幣政策目標是,要根據國情,在一定時間內選擇一個或兩個目標為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
⑷ 金融學-貨幣銀行學(論述題)
從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變為積極的貨幣政策,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利於促進投資,減少企業的資金壓力,能過促進經濟增長避免經濟陷入衰退。由於明年的經濟形勢依然嚴峻,因此2009年將仍然執行十分寬松的貨幣政策以促進經濟增長。
⑸ 金融學論述題(500字):談一談中央銀行與政府部門之間關系的演變。
500字給5分? are you kidding me
⑹ 金融學問答題一道
這是個博弈論的題目,應該是西方經濟學的哈,金融學貌似沒有吧,呵呵,說題目了
------------------------
(1)如果兩個同時作決策且採用極大化極小(低風險)策略,一個公司為其任何決策測定最差的結果,然後在這些最差的結果中選擇使其利潤最大化的決策。如果A公司選擇開發高速、高質量的系統(H),如果B也選擇開發高速、高質量的系統(H),則最差的收益就會出現:A的收益將是30。如果A公司選擇開發低速、低質量的系統(L),如果B也選擇開發低速、低質量的系統(L),則最差的收益就會出現:A的收益將是20。如果採用極大化極小策略,A就會選擇開發高速、高質量的系統(H)。如果B公司選擇開發高速、高質量的系統(H),如果A也選擇開發高速、高質量的系統(H),則最差的收益就會出現:B的收益將是30。如果B公司選擇開發低速、低質量的系統(L),如果A也選擇開發低速、低質量的系統(L),則最差的收益就會出現:B的收益將是20。如果採用極大化極小策略,B就會選擇開發高速、高質量的系統(H)。所以,A和B都會選擇開發高速、高質量的系統(H),即(30,30)。
(2)如果廠商A開始計劃並能先實施,它將會選擇開發高速、高質量的系統(H),因為它知道廠商B 將會理性地選擇開發低速、低質量的系統(L),因為B選擇開發低速、低質量的系統(L)的收益將是35,大於它選擇開發高速、高質量的系統(H)所得收益30,而A將得到50的收益。如果廠商B開始計劃並能先實施,它將會選擇開發高速、高質量的系統(H),因為它知道廠商A 將會理性地選擇開發低速、低質量的系統(L),因為A選擇開發低速、低質量的系統(L)的收益將是40,大於它選擇開發高速、高質量的系統(H)所得收益30,而B將得到60的收益。
納什均衡是仍何一個參與者都不會改變自己的最優策略,但是通過上面我們看懂啊,隨著順序不同,2個廠商都會改變自己的策略(都是首選的時候就高端,次選的時候就低端了),所以這不是一個納什均衡了~~
⑺ 金融學論述題:試比較央行三大貨幣政策工具。
傳統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就屬於一般性政策工具的范疇,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三大法寶」:再貼現政策、存款准備金政策和公開市場政策。
1、再貼現政策。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向中央銀行以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被稱為再貼現(Rediscount);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以及貨幣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貨幣政策。它有以下特點:(1) 一種短期利率。因為中央銀行提供的貸款以短期為主,申請再貼現合格票據,其期限一般不超過3個月,最長期限也在1年之內。(2) 一種官定利率。它是根據國家信貨政策規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央銀行的政策意向(3) 一種標准利率或最低利率。如英格蘭銀行貼現及放款有多種差別利率,而其公布的再現貼現利率為最低標准。優點:一是能通過影響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向央行借款的成本來達到調整信貸規模和貨幣供應量的目的,再貼現率上升,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借款的成本上升,從而社會對借款的需求減少,達到了收縮信貸規模的目的;二是能產生一種「告示效應」,即貼現率的變動,可以作為向銀行和公眾宣布中央銀行政策意向的有效辦法,可以表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信號與它的方向,從而達到心理宣傳效果。再貼現政策的局限表現在中央銀行處於被動地位,往往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因為再貼現政策只能影響來貼現的銀行,對其他銀行只是間接地發生作用,政策的效果完全取決於商業銀行的行為。另外,再貼現政策工具的靈活性比較小,缺乏彈性,若央行經常調整再貼現率,會使市場利率經常波動而使和商業銀行無所適從。
2、存款准備金政策。存款准備金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在法律所賦予的權力范圍內,通過調整存款准備金比率,來改變貨幣乘數、控制商業銀行的信用創造能力,間接地控制社會貨幣供應量的活動。優點:一是有較強的告示效應;二是法定存款准備金政策具有法律效力,這種調整有強制性;三是准備金調整對貨幣供應量有顯著的影響效果,准備金率的微小調整會使貨幣供應量產生很大變化,主要通過對貨幣乘數的影響和對超額准備金的影響。缺點也主要是缺乏應有的靈活性,正因為該政策工具有較強的通知效應和影響效果,所以其有強大的沖擊力。這一政策工具只能在少數場合下使用,它只能作為調節信用的武器庫中一件威力巨大而不能經常使用的武器。
3、公開市場政策。所謂公開市場政策是指中央銀行在證券市場上公開買賣各種證券以控制貨幣供應量及影響利率水平的行為。優點:通過公開市場業務可以左右整個銀行體系的基礎貨幣量,使它符合政策目標的需要;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政策具有「主動權」,即政策的效果並非取決於其他個體的行為,央行是「主動出擊」而非「被動等待」;公開市場政策可以適時適量地按任何規模進行調節,具有其他兩項政策所無法比擬的靈活性,中央銀行賣出和買進證券的動作可大可小;公開市場業務有一種連續性的效果,央行能根據金融市場的信息不斷調整其業務,萬一發生經濟形勢改變,可以迅速作反方向操作,以改正在貨幣政策執行過程中可能發生的錯誤以適應經濟情形的變化,這相較於其他兩種政策工具的一次性效果是優越的。缺點:一是對經濟金融的環境要求高。公開市場業務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是有一個高度發達完善的證券市場,其中完善包括有相當的深度、廣度和彈性;二是證券操作的直接影響標的是准備金,對商業銀行的信貸擴張和收縮還只是起間接的作用。貨幣政策工具里的三大法寶是調節貨幣供應量的原理:1、再貼現。中央銀行提高再貼現率,會提高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融資的成本,降低商業銀行向中央銀行的借款意願,減少向中央銀行的借款或貼現。如果准備金不足,商業銀行只能收縮對客戶的貸款和規模,進而也就縮減了市場貨幣供應量。2、存款准備金。當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時,商業銀行需要上繳中央銀行的法定存款准備金增加,可直接運用的超額准備金減少,商業銀行的可用資金減少,在其他情況不變的條件下,商業銀行的貸款或下降,引起存款的數量收縮,導致貨幣供應量減少。3、公開市場業務。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在金融市場上賣出或買進有價證券。當中央銀行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可利用公開市場操作買入證券,增加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通過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的創造功能,最終導致貨幣供應量的多倍增加。相反,當中央銀行需要減少貨幣供應量時,可進行反響操作,在公開市場上賣出證券,減少商業銀行的超額准備金,引起信用規模的收縮、貨幣供應量的減少。
⑻ 【金融學基礎】4個論述題,請高手進來解答~
1.促進經濟增長;通貨膨脹是一種有利於富裕階層的收入再分配,富裕階層的邊際儲蓄傾向比較高,因此,通貨膨脹會通過提高儲蓄率促進經濟增長。
較長期的通貨膨脹會增加生產性投資的風險和經營成本,導致生產性投資下降。
通貨膨脹會降低投資成本,誘發過度的投資需求,從而迫使金融機構加強信貸配額,降低金融體系的效率。
持續的通貨膨脹最終可能迫使政府採用全面的價格管制措施,降低競爭性和經濟活力。
通貨膨脹和失業在短期內存在交替關系,而在長期中,通貨膨脹對失業基本沒有影響。
菲利普斯曲線就是反映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此消彼長的關系的一種曲線。
治理通貨膨脹的對策
(一)緊縮性財政政策
通過緊縮財政支出、增加稅收,謀求預算平衡,減少財政赤字來減少總需求,降低物價水平。
(二)緊縮性貨幣政策
通過減少流通中的貨幣供應量來減少總需求,降低物價水平。可以通過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來實施。
出售政府債券
提高貼現率和再貼現率
提高商業銀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三)緊縮性收入政策
通過控制工資的增長來控制收入和產品成本的增加,進而控制物價水平。
(四)價格政策
通過一定的手段限制價格壟斷,來避免抬高物價。
(五)供給政策
通過降低稅率,刺激儲蓄和投資,從而增加商品和服務,消除總需求與總供給的缺口。
2.金融市場是現代市場體系中最活躍、最有滲透力的因素。它是商品交易和生產要素交換的媒介,使資金在部門間、地區間、經濟單位間流動,因而也是打破封閉、分割,促進全國統一市場形成和發展的有力工具。
3.三大法寶
1. 存款准備金政策
2. 再貼現政策
3. 公開市場業務
(1)中央銀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權,它是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實施的手段;
(2)存款准備率的變動對貨幣供應量的作用迅速
(3)准備金制度對所有的商業銀行一視同仁,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同樣受到影響。存款准備金政策的不足之處在於:一是作用過於巨大,其調整對整個經濟和社會心理預期的影響都太大,不宜作為中央銀行日常調控貨幣供給的工具,中央銀行因此有將准備率固定化的傾向;二是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業銀行超額存款准備的影響。在商業銀行有大量超額准備的情況下,中央銀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會將超額准備的一部分充作法定準備,而不收縮信貸規模,這就難以實現中央銀行減少貨幣供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