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經濟學兩大流派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經濟學兩大流派

發布時間: 2021-03-18 10:06:56

Ⅰ 比較經濟學的流派

從70年代以來,在西方關於比較經濟制度的研究中,盡管已經出現了如 L.G. 雷諾茲(1910~ )的《經濟學的三個世界》(1971)這樣一本比較有影響的著作,但總的說來,比較經濟學這門學科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理論體系。這主要是由於比較經濟學研究中遇到了下述困難:
①比較經濟學的研究要受經濟學一般理論的指導,但資產階級經濟學的各個學派都有自己的一般理論,這樣,一般理論上有分歧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關於比較經濟學的觀點和方法很難綜合到一起,難以形成一種比較完整而又具有綜合性的比較經濟學理論體系。
②比較經濟學是一個十分廣泛的研究領域,各種不同的經濟運行方式和經濟發展道路、各種不同的國民經濟管理和調節手段的比較,屬於宏觀的比較經濟學研究范圍;各種不同的資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方式、各種不同條件下的廠商活動和消費行為的比較,屬於微觀的比較經濟學研究范圍;各種不同的社會文化傳統及其對經濟的影響、各種不同的權力分配形式和價值判斷准則的比較,則又屬於制度-結構的比較經濟學研究范圍。要從理論上把宏觀的、微觀的、制度-結構的比較經濟學研究綜合到一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③比較經濟學是一個跨學科的邊緣性的研究領域,它不僅涉及經濟學各個方面的研究,而且涉及經濟學以外的其他許多學科的研究。只有對有關科學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並在這些研究的基礎之上進行比較經濟學的研究,才能取得較有系統的成果。例如,關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過程的比較研究,就與考古學、歷史學、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研究有關。又如,關於不同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決策形式的比較,除涉及政治、法律、社會學方面的問題而外,還與各國文化史、宗教史、思想史的研究有密切關系。
④比較經濟學的研究方法,目前仍存在較多的困難。其一是在國民經濟核算方面,不同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如何進行比較的問題至今並未解決。即使不同的國家以同一種核算體系(如聯合國頒布的國民核算體系或經互會國家實行的物質產品平衡體系)作為依據,但由於各國經濟的產品結構不同,對外經濟開放程度不同,商品經濟與自給經濟所佔比重不同等原因,以同一種核算體系為依據而計算出來的各國國民收入的比較,仍是有爭議的。在對各國經濟中所遵循的價值判斷准則、各國生活方式和福利水平進行比較時,所遇到的困難就更大了。
上述這些困難,使比較經濟學至今仍然處在需要繼續充實內容和建立理論體系的過程之中。

Ⅱ 現代西方經濟學流派兩大流派會走向融合嗎

(1)貨幣主義學派(Monetarism)又稱「芝加哥學派」(Chicagoschool),反對凱恩斯主義的急先鋒,其創始人及主要代表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2006)1950年代就開始反對凱恩斯主義。認為長期內存在「自然失業率」(Naturalrateofunemployment),即在沒有貨幣因素干擾的情況下,當勞動市場在競爭中達到均衡時,由技術水平、風俗習慣、資源數量等實際因素決定的固有的失業率,包括自願失業(Voluntaryunemployment)、摩擦性失業(frictionalunemployment)和結構性失業(Structuralunemployment)等。自然失業率是保持零通貨膨脹率的最低失業率,當政府採取擴張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時,短期內由於貨幣幻覺,實際工資(Realwages)暫時下降,廠商擴大生產,增加就業,但長期內,由於「適應性預期」(Adaptiveexpectation),工人會要求提高名義工資(Nominalwage),引起實際工資和失業率回升,結果僅僅是通貨膨脹(Inflation)。弗里德曼還提出「恆常收入假說」(),認為消費者不是根據現期收入而是根據「恆常收入」來安排消費,因此短期內擴張性政策不可能刺激消費,再次否定了干預政策的有效性。弗里德曼認為「唯有貨幣最要緊」,主張「單一規則的貨幣政策」(Single-rulepolicyofmoney),即每年根據實際國民收入的增長按某一固定比例增加貨幣供給,以穩定貨幣,穩定經濟,根除滯脹。而要穩定貨幣,就必須放棄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實行經濟自由主義。1968年美國經濟學家布朗納(K.Brunner)在《貨幣和貨幣政策的作用》一文中首次袋子使用「貨幣主義」一詞。(2)理性預期學派(Rational-expectationsschool)又稱新古典宏觀經濟學派。最早由美國經濟學家穆思(JohnF.Muth)1961年發表《理性預期與價格變動理論》(')一文提出「理性預期」概念,1970-1973年美國芝加哥大學盧卡斯(RobertLucas,1937-2001)進一步闡述,受到薩金特(ThomasJ.Sargent,1943-)、華萊士(NeilWallace)、巴羅(RobertJ.Barro,1944-)等人重視。認為:人是有理性的,能夠根據相關信息對經濟發展作出正確預測,即所謂「理性預期」。在存在理性預期並且工資與價格具有彈性的前提下,人們將會預料到政府的經濟政策並採取相應對策,使之無法影響實際國民收入和失業,即所謂「政策無效性定理」(Policyineffectivenesstheorem)。主張政府放棄干預經濟,或實行公開的永久不變的政策。該學派還提出自然率假說和實際經濟周期理論。自然率假說(Naturalratehypothesis)認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存在一種內在的動態平衡,外力可以暫時打破這一平衡,但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平衡。「實際經濟周期理論」(Realbusinesscyclestheory)由普雷斯科特(EdwardPrescott)、朗恩(JohnLong)、普洛塞爾(CharlesPlosser)等人提出,認為經濟周期是一種隨機波動現象,由技術、戰爭、人口、自然等實際因素對供給發生沖擊引發,市場能夠自動調整適應,無需政府幹預。(3)供給學派(Supply-sideschool)又稱「里根經濟學」,認為:凱恩斯主義擴張性財政政策,一方面刺激總需求,使人們過度依賴政府,另一方面導致高稅收,抑制企業家的積極性,影響供給,結果導致經濟滯脹。該學派重新肯定薩伊定律(Say'slaw),主張減稅節支,減少干預,實行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企業家精神,促進供給。但實際執行時,「減稅容易節支難」,造成高赤字、高利率、高匯率、高外債等一系列惡果。供給學派又分「極端供給學派」和「溫和供給學派」,前者以美國南加利福尼亞大學商學院教授拉弗(Arthur.B.Laffer,1940-,又譯「拉弗爾」、「拉菲爾」等)為主要代表,用「拉弗曲線」(Laffercurve)描述稅收與稅率之間的關系,為減稅提供理論依據。後者以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爾德斯坦(MartinStuartFeldstein,1939-)為代表,提出「費爾德斯坦曲線」(Feldsteincurve),認為:在通貨膨脹率不變的條件下,財政赤字的增加會引起資本形成率下降,即財政赤字與資本形成存在替換關系;在保證資本形成率不變的前提下,財政赤字的增加將導致通貨膨脹,財政赤字與通貨膨脹率呈正相關關系。強調要靠資本積累和市場刺激而不是利用政府幹預來減輕社會弊病,代表作《美國稅收刺激、國民儲蓄與資本積累》。(4)新自由主義學派(Neo-liberalism)廣義的「新自由主義學派」包括貨幣主義、理性預期學派、供給學派等,狹義的「新自由主義學派」,僅指以英籍奧地利經濟學家哈耶克(FriedrichAugustvonHayek,1899-1992)為主要代表的新自由主義學派,主要陣地在奧地利維也納大學、英國倫敦經濟學院、美國芝加哥大學、德國弗萊堡大學等,故又稱「新奧國學派」、「新維也納學派」、「倫敦-芝加哥學派」和「弗萊堡學派」等。該學派崇尚個人自由,認為自由是創造一切價值的源泉。強調個人無需服從任何人,只需服從法律,法治的關鍵在於保證個人自由。反對人治,認為人治導致權力被濫用,即使權力被思想高尚的人掌握,也會給社會帶來禍患。主張思想自由,認為思想國家化是「真理的末日」。主張經濟自由和私有制。對於1930年代的大蕭條,認為是由於貨幣供給不足或投資過度造成的,市場能夠自行調節,無需國家干預。對於1960-1970年代發生的失業和通貨膨脹,認為是由於國家壟斷貨幣發行權,使市場機制受到干擾,以及政府擴大財政赤字造成的。因此,主張「貨幣非國家化」,由私營銀行提供競爭性貨幣。(5)新劍橋凱恩斯學派(Neo-Cambridgeschool)又稱「凱恩斯左派」、「李嘉圖學派」,代表人物是英國經濟學家羅賓遜夫人(JoanRobinson,1903-1983)。從收入分配角度著手,認為經濟增長率取決於投資率,而投資率取決於儲蓄率,在資本主義經濟條件下,國民收入分為工資和利潤兩部分,儲蓄率也分解為工資收入者的儲蓄率與利潤收入者的儲蓄率兩部分,當利潤占的比重提高時,整個儲蓄率上升,促進經濟增長,因此經濟增長必然伴隨收入不平等的加劇。既反對新古典綜合派的財政干預政策,也反對自由放任政策,認為前者只強調充分就業,不問就業的具體內容,導致「繁榮中的貧困」;至於後者,則認為市場機制是個效率極差的調節器,1930年代的大危機就證明了它的失敗。對於貨幣主義者推崇備至的貨幣嗤之以鼻,認為貨幣與產量之間僅存在微弱的聯系。最後,該學派主張通過稅收和補助來消除社會收入不均等和階級差別等改良主義措施。(6)市場非均衡學派(Unequilibriumschool)以法國經濟學家貝納西(Jean-PascalBenassy)等人為代表,認為均衡是偶然的,非均衡才是經常的。在非均衡條件下,經濟運行遵循「短邊法則」,即由最短缺的一邊來決定經濟變數的取值。現代宏觀經濟既可能由於總供給不足,導致「新古典失業」,也可能由於總需求不足,導致「凱恩斯失業」,新古典政策和凱恩斯政策都有用。(7)新制度學派(Neo-systemschool)該學派主張研究整個社會制度,實際上囊括了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法學等,沒有明確的研究對象,也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該派主要有兩個分支,一支以美國經濟學家加爾布雷斯(JohnKennethGalbraith,1908-)和瑞典經濟學家繆爾達爾(GunnarMyrdal,1898-1987)為代表,主張政府幹預;另一支以美籍英國經濟學家科斯(RonaldHarryCoase,1910-)為代表,主張自由放任。加爾布雷斯1973年出版《經濟學和公共目標》一書提出「二元體系理論」(Dualeconomysystemtheory),認為:現代資本主義經濟是由少數大企業組成的計劃體系(Planningsystem)和大量小企業組成的市場體系(Marketingsystem)組成,計劃體系實力雄厚,能支配環境,市場體系則只能受制於環境,政府通常偏袒計劃體系,導致市場原則讓位於計劃原則,企業不再追求最大利潤,而代之以穩定和增長。因此,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統統失靈。主張扶持小企業,抑制大企業,實現收入均等化。希望科技教育界培養一批有新觀念的人進入國會,通過立法施行改革。繆爾達爾1944年發表《美國的困境:黑人問題與現代民主》一文提出「循環累積因果原理」(),認為:社會經濟諸要素之間不是均衡關系,也並非趨於均衡,而是一種循環累積運動,「富者越富,窮者越窮」。據此解釋美國白人對黑人的歧視和黑人的生活水平低下,認為二者互為因果,累積循環。後又用來解釋發展中國家貧困落後的原因,提出改良主義政策主張,包括權力結構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教育的改革等。科斯1937年發表《企業的性質》一文解釋企業形成的原因,1960年發表《社會成本問題》,提出著名的「科斯定理」(Coasetheorem):認為一旦假定交易成本為零,則只要產權明晰,無論產權歸誰,都可以通過市場自由交易來消除外在性現象,實現資源最佳配置。(8)公共選擇學派(Publicchoiceschool)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經濟學家布坎南(JamesMcgillBuchanan,1919-),1962年他與圖洛克(GordonTullock,1922-)合著《同意的計算》一書,從經濟學角度研究政府行為,認為:政治家是理性經濟人,旨在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政治活動就是許多不同利益集團出於自利動機進行的交易。政治交易通常通過一定的投票規則進行決策,在民主前提下,政府的決策會反映「中間投票人」(Medianvoter)的利益,但現實生活中,由於人與人之間不平等,政府的決策往往傾向於某些特殊利益集團,而特殊利益集團則會有意識地影響政府決策,從中謀取好處,即所謂「尋租」(Rentseeking)。政府的職責本來是代表公共利益,彌補市場機制不足,提供公共物品,但由於種種原因,常常導致「政府失靈」(Governmentfailure)或「公共失靈」(Publicfailure)。因此,對現行民主制度表示懷疑,主張按市場機制思路,完善政府規則,防止濫用權力。經濟方面,主張有規則的經濟政策,反對凱恩斯主義相機抉擇的政策干預。業,不需要政府幹預。

Ⅲ 我國放經濟學有幾大流派

經濟學——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基礎、熟悉現代西方經濟學理論,掌握現代經濟分析方法和有關經濟部門業務知識及技能,知識面較寬,具有向經濟學相關領域擴展滲透的能力,具有知識創新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能熟練運用外語和計算機,在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從事經濟分析、預測、規劃和經濟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主要課程:中級宏觀經濟學、中級微觀經濟學、計量經濟學、發展經濟學、外國經濟思想史、產業經濟學、高級政治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會計學原理、財政學、西方經濟學流派、當代中國經濟等。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適合到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政策研究部門、金融機構、企業和事業等單位工作國際經濟與貿易——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較系統的國際經濟與國際貿易基本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基本原理和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了解當代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現狀,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了解主要國家與地區的社會經濟情況,能在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及政府機構,從事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主要課程: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概論、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務談判、國際服務貿易、國際市場營銷、國際貿易規則與慣例、國際貿易業務案例分析、國際貿易單證、國際經濟合作等。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適合到涉外經濟貿易部門、外資企業、金融及政府機構等部門工作。以上在我們學校屬於經濟貿易系的,我們學校是金融類院校哦市場營銷——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寬厚、扎實的營銷及相關理論基礎,有較完善的知識體系,具有「營銷+金融」復合型知識結構,具有營銷實務工作能力,具備較強的市場經濟意識、社會適應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勝任營銷或其他相關領域工作,有較強的外語與計算機應用水平並具有創新及創業精神的應用型專門人才。主要課程:市場調查與預測、市場營銷學、管理信息系統、消費者行為學、廣告學(雙語)、推銷學、公共關系學、分銷管理、商務談判、國際市場營銷(雙語)、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會計學原理、管理學原理、經濟法、統計學原理等。就業方向:本專業畢業生能在各類工商企業和金融機構的營銷部門從事實際營銷工作。它是屬於工商管理系的。在我們學校經濟貿易系是挺好的專業來的,工商管理的話就很貼近市場的需要,但到你畢業的時候可能就飽和了!!

Ⅳ 西方經濟學領域共有哪些流派

當代西方經濟學主要流派:

  1. 新古典綜合派

  2. 新劍橋學派

  3. 貨幣主義

  4. 供給學派

  5. 新凱恩斯主義

  6.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理性預期學派)


主流經濟學派:

主要研究市場是如何運行的、商品和生產要素的價值是如何決定的、如何有效率地在各種用途中配置既定的資源。

西方經濟學主流派代表有:

古典經濟學、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理性預期學派)、新凱恩斯主義。


非主流經濟學派:

主要研究市場是如何產生的、非市場選擇是如何運行的、市場是否是組織經濟活動的唯一途徑、不同於市場的選擇是什麼、非市場決策是如何進行的。

西方經濟學非主流派代表有:

制度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演進經濟學、公共選擇理論、奧地利學派、新奧地利學派、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英國新劍橋學派)、激進政治經濟學(新馬克思主義)、倫敦學派、弗萊堡學派、斯德哥爾摩學派(瑞典學派)。

Ⅳ 經濟學各個流派的主要觀點

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一般是兩種思想交替指導:自由主義和凱恩斯主義
以美國為例,前者主張市場調節為主,鼎盛期如美國柯立芝時期的「柯立芝繁榮」;但1929年爆發世界性經濟危機,胡佛下台,羅斯福開始實踐凱恩斯主義——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70年代美國又一次出現經濟危機,並出現「滯脹」,里根上台後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自由主義大旗重新樹立,現在奧巴馬又開始著手改革,兩種指導思想始終交替~

Ⅵ 經濟學里有哪些派別

經濟學的發展來曾經分為源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
經濟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希臘色諾芬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中國經濟學家等經濟學家的發展,
經濟學逐步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實際應用不斷完善。

Ⅶ 法律經濟學的兩種思想流派是什麼

我國經濟法學說流派漆多俊教授的「國家調節說」、李昌麒教授的「需要國家干預說版」
【拓展資料】權:法律經濟學主張將經濟學的理論、觀點和方法引入法學研究,把「效益」作為法律的首要價值目標和評價標准,其相關理論是我國法治建設的重要依據.文章首先分析法律經濟學基本內涵,及其理論發展與創新,並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實際情況,探討法律經濟學對我國立法、法學研究和法學教育等領域有益啟示.

Ⅷ 經濟學的主要流派有哪些

經濟學抄是研究人類經濟襲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政治經濟學根據所代表的階級的利益為了突出某個階級在經濟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自發從某個側面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自覺從整體上研究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
經濟學的發展曾經分為兩大主要分支,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經濟學起源於古代中國經濟思想、希臘色諾芬與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經濟學,經過亞當·斯密、馬克思、凱恩斯、中國經濟學家等經濟學家的發展,經濟學逐步由政治經濟學向科學經濟學發展,經濟學理論體系和實際應用不斷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