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會計發展史上的三個里程碑到底是什麼誰能給個簡答啊
1、第一個里程碑:
1494年復式簿記的出現是會計發展史上的重要的里程碑,從此,會計開始以一門真正的完整的系統的科學而載入史冊。
2、第二個里程碑:
因「股份有限公司」出現的「特許」或「注冊」會計師協會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
3、第三個里程碑:
管理會計的誕生可以說是會計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里程碑。
發展階段
會計的發展階段:
1、古代會計:
人類原始計量記錄行為的發生是以人類生產行為的發生,發展作為根本前提的,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古代會計,從時間上說,就是從舊石器時代的中晚期至封建社會末期的這段漫長的時期。
從會計所運用的主要技術方法方面看,主要涉及原始計量記錄法,單式賬簿法和初創時期的復式記賬法等。這個期間的會計所進行的計量,記錄,分析等工作一開始是同其他計算工作混合在一起,經過漫長的發展過程後,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徵的方法體系,成為一種獨立的管理工作。
2、近代會計:
一般認為,從單式記賬法過渡到復式記賬法,是近代會計形成的標志。
近代會計的時間跨度標志一般認為應從1494年義大利數學家,會計學家盧卡·帕喬利所著《算術,幾何,比及比例概要》一書公開出版開始,直至20世紀40年代末。此間在會計的方法技術與內容上有兩點重大發展,其一是復式記賬法的不斷完善和推廣,其二是成本會計的產生和迅速發展,繼而成為會計學中管理會計分支的重要基礎。
在近代會計階段,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稱為近代會計發展史上的兩個里程碑:一是復式賬簿的產生,二是世界上成立第一個會計師協會--愛丁堡會計師公會。
3、現代會計:
現代會計是商品經濟的產物。14、15世紀,由於歐洲資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會計的發展。
其主要標志:一是利用貨幣計量進行價值核算;二是廣泛採用復式記賬法,從而形成現代會計的基本特徵和發展基石。20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化程度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現代科學技術與經濟管理科學的發展突飛猛進,受社會政治、經濟和技術環境的影響,傳統的財務會計不斷充實和完善,財務會計核算工作更加標准化、通用化和規范化。
Ⅱ 求清華大學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管理會計學》的課後習題答案。主編是趙健梅。
第五章練習題參考答案
1.略。
2.由於該公司是利用現有的生產能力開發新產品,不增加專用設備,故固定成本在決策分析種屬於無關成本,無需優先考慮。可根據給定的資料編制貢獻毛利分析表:
摘要 老產品甲 新產品A 新產品B
生產量 6000件 2000件 2500件
銷售單價 60元 80元 73元
單位變動成本 40元 56元 51元
單位貢獻毛益 20元 24元 22元
貢獻毛益總額 120000元 48000元 55000元
從以上計算結果來看,似乎開發新產品B比開發新產品A可多獲得貢獻毛益7000元(55000-48000)。但是開發新產品是以老產品減產為條件的,如果結合這個因素,其情況則如下表所示:
摘要 新產品A 新產品B
貢獻毛益總額 48000元 55000元
減老產品甲減產損失 (120000× )=40000元
(120000× )=48000元
剩餘貢獻毛益總額 8000元 7000元
結論:根據以上分析可見,開發新產品A比開發新產品B可獲得較多的經濟效益(8000-7000=1000元),故該公司應開發新產品A。
3. (1)家用型的單位貢獻毛益=58-16-10-8=24,豪華型的單位貢獻毛益=65-20-15-12=18,先進型的單位貢獻毛益=80-19-20-16=25。故在機器生產能力和勞動力都無約束的條件下,多餘的生產能力應當用於生產先進型產品。
(2)
家用型 豪華型 先進型
直接人工(¥10/小時) 10 15 20
耗費的人工小時(小時) 1 1.5 2
家用型的單位資源貢獻毛益=24/1=24,豪華型的單位資源貢獻毛益=18/1.5=12,先進型的單位資源貢獻毛益=25/2=12.5。故在機器生產能力無約束但勞動力時間受限的條件下,多餘的生產能力應當用於製造家用型產品。
4. (1)基礎版的單位貢獻毛益=250-28-15-24-250*10%=158,升級版的單位貢獻毛益=330-45-20-32-330*10%=200。
(2)在產品引進的決策制定過程中,表中「固定製造費用」、「銷售人員工資」應該被忽略。
(3)引進基礎版的相關損益=40 000*25%*158-130 000-121 000=1 329 000,引進升級版的相關損益=40 000*20%*200-200 000-175 000=1 225 000,故應該引進基礎版模型的產品。
(4)在做出最後的決策之前,公司還應該考慮生產能力、固定資產更新等因素。
5. (1)由於大名機器廠是利用剩餘生產能力接受100台訂貨,固定成本一般不變,在決策分析中屬於無關成本,故只需對方出價略高於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即可接受。現根據給定的資料,編制貢獻毛益分析表如下:
摘要 龍門刨床
定貨量(x) 100台
對方開價(p) 15800元
單位變動成本(b) 15000元
單位貢獻毛益(cm) 800元
貢獻毛益總額(Tcm) 80000元
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可知大名機器廠接受外地客戶100台訂貨,可獲得貢獻毛益80000元,因此這筆訂貨是可以接受的。
(2)若外地客戶訂貨11台,就需要減少正常銷售量的10台,因而能否接受該項訂貨,需視訂貨的銷售收入能否補償減少的正常的銷售量10台所損失的貢獻毛益總額,現另編貢獻毛益分析表如下:
摘要 龍門刨床
定貨量(x) 110台
對方開價(p) 15800元
單位變動成本(b) 15000元
單位貢獻毛益(cm) 800元
貢獻毛益總額(Tcm) 88000元
減:補償正常銷售10台所喪失的Tcm=(24000-15000)×10 90000元
凈損失 (2000元)。
根據以上計算結果可見,大名機器廠如接受110台的訂貨業務,會使該廠虧損2000元,因而該訂貨是不能接受的。
這筆訂貨是可以接受的;該訂貨是不能接受的。
6. (1)每台送紙驅動器的單位成本=280+180+40+2 800 000/110 000=525.45
(2)生產一台額外的送紙驅動器的增量單位成本=280+180+40=500
(3)令訂單的稅前營業收益=(p-500)*20 000=450 000,解得p=522.5。谷應當為這份訂單提出522.5元的銷售價格。
7. 根據給定的資料,對A、B、C三種聯產品分別進行差量分析如下:
(1)A聯產品:
差量收入=加工(48×800)-不加工(26×800)=17,600元
差量成本=加工(13,600)-不加工(0) =13,600元
差量利潤=17,600-13,600 =4,000元
(2)B聯產品:
差量收入=加工(490×400)-不加工(380×400)=44,000元
差量成本=加工(36,000)-不加工(0) =36,000元
差量利潤=44,000-36,000 =8,000元
(3)C聯產品:
差量收入=加工(25×200)-不加工(18×200)=1,400元
差量成本=加工(2,000)-不加工(0) =2,000元
差量利潤=1,400-2,000 =(600)元
結論:根據以上差量分析的結果可知,A、B兩種聯產品加工後出售有利;C聯產品則以分離後立即出售有利。
8. (1)先求零件在800件以內的成本平衡點:
設為x零件在800件以內的成本平衡點
因為:自製的預期成本(y1)=a1+b1x1=1000+8x1
的預期成本(y2)=a2+b2x1=0+10x1=10x1
△y=y1-y2=1000+8x1-10x1=1000-2x1
令 △y=0,求成本平衡點x1的值:
1000-2x1=0
2x1=1000 ∴ x1=500件
若x1<500件,則△y>0,∴y1>y2(外購較優)
若x1>500件,則△y<0,∴y1<y2(自製較優)
若x1=500件,則△y=0,∴y1=y2(自製、外購均可)
(2)再求800件以上的成本平衡點:
設x2為零件在800件以上的成本平衡點
∵ 自製的預期成本(y1)=a1+b1x2=1000+8x2
外購的預期成本(y2)=a2+b2x2=0+9x2=9x2
△y=y1-y2=1000+8x2-9x2=1000-x2
令△y=0,求成本平衡點x2的值:
1000-x2=0
∴ x2=1000
若x2<500件,則△y>0,∴y1>y2(外購較優)
若x2>500件,則△y<0,∴y1<y2(自製較優)
若x2=500件,則△y=0,∴y1=y2(自製、外購均可)
(3)結論:綜上所述可見,當零件的全年需要量在500件以內時,以外購方案較優;500~800件之間,以自製方案為宜;800件以上、1000件以內時又以外購方案為佳;超過1000件時,則應該自製。若零件需要量正好是500或1000件整數時,自製與外購的預期成本相同,故兩方案均屬可行。
9.
作為廢品處理 修理後出售
相關收入 4.2*20 000=84 000 9.8*20 000=196 000
相關成本 0 118 000
相關損益 84 000 78 000
由上表可知,公司應當採取將這批有缺陷產品作為廢品處理的方法,因為這種方法較修理後再出售的相關損益大。
10. (1)根據給定的傳統式收益表,編制貢獻式收益表如下:
項目 甲產品 乙產品 丙產品 合計
銷售收入 4000 6000 8000 18000
變動成本
變動生產成本 2400 2100 2800 7300
變動推銷及管理成本 600 900 1200 2700
變動成本小計 3000 3000 4000 10000
貢獻毛益總額 1000 3000 4000 8000
減:期間成本 1500 1600 2400 5500
稅前凈利 (500) 1400 1600 2500
從以上貢獻式收益表的資料可見,麗新公司的甲產品按照傳統方式計算是虧損的,但是根據貢獻方式計算,還能為公司創造貢獻毛益1000元,能為公司抵補固定成本作出一定的貢獻,若甲產品停止生產,則將失去貢獻毛益1000元,而固定成本總額5500元則不能減少,可以預見麗新公司的稅前凈利將從原來的2500元降至1500元。因此,甲產品不應停產。
(2)若甲產品停產後,把騰出來的生產設備租給他廠,使麗新公司每年獲得租金凈收入1800元,此金額比甲產品原來提供的貢獻毛益1000元多800元,在這種情況下,該公司應選擇停產出租的方案。甲產品不應停產;公司應選擇停產出租
11. (1)目前的總經營損益=96 000+63 000-17 000=142 000,取消牆紙生產線後的總經營損益=(460 000+120 000)[(460 000-322000)/460 000+5%]+(380 000-228 000)*(1-20%)-[56 000+75 000+45 000*(1-40%)]-13 000-24 000=129 600,故公司不應該取消牆紙經營。
(2)假定在取消牆紙生產線時牆紙存貨總計為23 600元,在制定決策時還需將處理這批存貨的可能損失納入總經營損益。
(3)因為購買牆紙的顧客通常也會購買油漆和顏料用品,所以網路公司和基於雜志宣傳的公司的低價政策給博雅公司帶來的可能的好處就是招徠了更多油漆和顏料用品的消費者。
Ⅲ 管理會計與成本會計 和 中級財務管理 哪些章節章掛鉤
本人也是財務專業的學生,有一點比較疑惑的就是中級財務管理(下簡稱中財管)貌似並沒有過多的涉及到分錄的問題,所以認為應該是中級財務會計(下簡稱中財會)吧?成本會計與管理會計這門課中「管理會計」與中財管和中財會都沒有太大關系,只要學都能學會;成本會計與中財管無關,但與中財會有較大關聯。用個形象的比喻就是中財會是樹干,成本會計是樹枝和樹葉,也就是說中財會是成本會計的基礎,成本會計是對中財會的部分知識的深入研究。比如說存貨的計價方式,在中財會的課上只是簡單種類的介紹,在成本會計中,這里將是具體方法的運用。
Ⅳ 求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主編趙健梅的《管理會計學》第六章到第八章的課後習題答案.
第六章習題參考答案:
1.解:
(1)預期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應等於流出的現值:1045822元
(2)收回的流動資金現值=145822×(p,10%,5)
=145822×0.6209=90541(元)
(3)每年需要的現金流量(固定資產投資攤銷額)
=(1045822-90541)/(p/a,10%,5)=955281/3.7908=252000(元)
(4)每年稅後利潤=252000-(900000/5)=252000-180000=72000(元)
(5)每年稅前利潤=72000/(1-0.4)=120000(元)
(6)銷售量=(500000+180000+120000)/(20-12)=100000(件)
2. (1)NPV=[500×(1-33%)+3000×(1-10%)÷5] ×(P/A,10%,4)+300×(P/S,10%,4)+3000×(1-10%)÷5×33%×(P/S,10%,4)-3000=100.36(萬元)
NPV=875×(P/A,10%,3)+300×(P/S,10%,3)+540×2×0.33×(P/S,10%,3)-3000 =-330.92(萬元)
n=3+ (年)
(2)他們的爭論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現金流入持續時間達到3.77年方案即為可行。
3、因新舊設備使用年限不同,應運用考慮貨幣時間價值的平均所成本比較二者的優劣。
(1) 繼續使用舊設備的平均年成本
每年付現操作成本的現值
= (元)
年折舊額=(14950-1495)/6=2242.5(元)
每年折舊抵稅的現值
(元)
殘值收益的現值=
舊設備變現收益=
繼續使用舊設備的現金流出總現值=5425.22+8416.75-1615.81-949.54=11276.62
繼續使用舊設備的平均年成本=11276.62/(P/A,12%,5)=3128.22
(2) 更換新設備的平均年成本
購置成本=13750(元)
每年付現操作成本現值=
年折舊額=(13750-1375)/6=2062.5
每年折舊抵稅的現值=2062.5*30%*(P/A,12%,6)=2543.93(元)
殘值收益的現值=
更換新設備的現金流出總現值=13750+2446.28-2543.93-1095.52=12556.83
更換新設備的平均年成本=12556.83/(P/A,12%,6)=3054.15(元)
因為更換新設備的平均年成本低於繼續使用舊設備的平均年成本,故應更新設備
4、(1)設內含報酬率為i,則10=14.4×(P/S,i,5)
(P/S,i,5)=0.6944
(P/S,7%,5)=0.713;(P/S,8%,5)=0.6806
用插值法求得i=7.57%
(2)年現金凈流量=(6.5-1)×(1-33%)+10/5×33%=4.345萬元
未來的NCF現值=4.345×(P/A,7%,5)×(P/S,7%,2)=15.56萬元
現值指數=15.56/10=1.556
年稅後利潤=4.345-10/5=2.345萬元
會計收益率=2.345/10=23.45%
(3)設年復利率為i,則15.56=1.945×(P/A,i/2,10)
故(P/A,i/2,10)=15.56/1.945=8
由於(P/A,4%,10)=8.1109
(P/A,5%,10)=7.7217
按內插法計算求得:i/2=4.2849%
i=8.57%
實際利率=(1+4.2849%) -1=8.75%
(4)設每次從銀行收回現金A萬元,則15.56=A(P/A,5%,10)
故A=2.02萬元
5、(1)計算稅後現金流量
表1 稅後現金流量表
時間 0 1 2 3
稅前現金流量 (6000) 2000 3000 5000 600
折舊增加 1800 1800 1800
利潤增加 200 1200 3200
稅後利潤增加 120 720 1920
稅後現金流量 (6000) 1920 2520 3720 600
(2)計算凈現值
凈現值=1920×0.909+2520×0.826+(3720+600)×0.751-6000
=1745.28+2081.52+3244.32-6000
=1071.12元
(3)計算回收期
回收期=2+(6000-1920-2520)/4320
=2.36年
(4)由於凈現值大於0,應該接受該項目。
第七章習題參考答案
1. (1)當年直接材料采購=85 000+240 000-60 000=265 000
(2)當年對原材料供應商的現金支付=265 000-80 000+55 000=24 000
2.(1)為滿足季末目標存貨和預計銷售量要求,生產量=100+1 200-150=1150,預計銷售額=1 200*2 400=288 000
(2)每箱預算變動製造成本=、2*10+8+6=34(3)預計製造成本=34*1 150+220 000=259 100
(4)存貨賬戶的預算期末價值=259 100/1 150*100=22530.43
3. 烘乾成本=8.40*0.025*(1+6%)*200 000;包裝成本=7.50*0.012*(1-4%)*200 000預計11月的直接人工成本=烘乾成本+包裝成本=8.40*0.025*(1+6%)*200 000+7.50*0.012*(1-4%)*200 000=61 800
4.3 250 000-3 000 000-200 000=50 000
設季初預付費用余額為X,由題意有X+80 000-50 000=2X,解得2X=60 000
故公司第三季度末的預算預付費用余額是60 000
5. (1)11月份的銷售總額=4 000/10%=40 000,12月份的銷售總額=18 000/(1-60%)=45 000
(2)把計劃期初應收帳款余額 元加以分解:
根據上述有關資料編制計劃期(2001年度)的銷售預算如下:
長紅公司銷售預算
2001年第1季度
摘要 1月份 2月份 3月份 全季
預計銷售量(件)
銷售單價 1,000件
50元/件 1,500件
50元/件 1,800件
50元/件 4,300件
50元/件
預計銷售金額 50,000元 75,000元 90,000元 215,000元
預計現金收入計算表 期初應帳款
1月份銷售收入
2月份銷售收入
3月份銷售收入 17,500元
30,000元 4,500元
15,000元
30,000元
5,000元
22,500元
45,000元 22,000元
50,000元
67,500元
54,000元
現金收入合計 47,500元 64,500元 81,500元 193,500元
6. 3月預算現金余額=5 000 000+6 000 000*50%+4 000 000*25%+3 000 000*20%-4 000 000=5 600 000
4月預算現金余額=5 600 000+7 000 000*50%+6 000 000*25%+4 000 000*20%-4 000 000=7 400 000
5月預算現金余額=7 400 000+8 000 000*50%+7 000 000*25%+6 000 000*20%-4 000 000=10 350 000
7. (1)2005年2月份預算的現金期末余額=40 000+120 000*60%-140 000*70%-20 000=-6 000(2)2005年2月28日應收賬款的計劃凈額=80 000+120 000*40%-400-150 000*0.2%=127 360
8
70 000件 80 000件 90 000件
銷售額 ¥1 400 000 ¥1 600 000 ¥1 800 000
銷售商品成本 840 000 960 000 1 080 000
銷售毛利潤 ¥ 560 000 ¥ 640 000 ¥ 720 000
經營費用(固定費用90 000元) 370 000 410 000 450 000
經營利潤 ¥ 190 000 ¥ 230 000 ¥ 270 000
所得稅(經營利潤的30%) 57 000 69 000 81 000
凈利潤 ¥ 133 000 ¥ 161 000 ¥ 189 000
9. 2005年度 單位:元
摘要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全年
期初現金余額
加:現金收入:
應收賬款收回及銷售收入
可動用現金合計 8 000 5 000 5 000 5 000 8 000
60 000
70 000
96 000
95 000
321 000
68 000 75 000 101 000 100 000 329 000
減:現金支出:
采購材料
營業費用
購置設備
支付股利
現金支出合計
35 000
25 000
8 000
2 000
45 000
30 000
8 000
2 000
48 000
30 000
10 000
2 000
35 000
28 000
10 000
2 000
163 000
113 000
36 000
8 000
70 000 85 000 90 000 75 000 320 000
現金結余或(不足) (2 000) 10 000 11 000 25 000 9 000
融通資金:
向銀行借款
歸還本息
融通資金合計
7 000
—
15 000
—
—
(6000)
—
(17 000)
22 000
(23 000)
7 000 15 000 (6000) (17 000) (1 000)
期末現金余額 5 000 5 000 5 000 8 000 8 000
第八章習題參考答案
1. (1)原材料價格成本差異=(3 920/2 800-1.25)*2 800=420
(2)原材料數量成本差異=1.25*(2 800-520*4)=900
2. 1月標準直接人工小時=165.5*4=662
1月直接人工效率差異=15.08*(374-662)= -4 343
(2)
標準直接
人工小時 直接人工
標准成本 直接人工
標准成本*20% 直接人工
效率差異
1月 662 9982.96 1996.59 4 343
2月 401.2 6050.10 1210.02 2 823
3月 2 208.00 33296.64 6659.33 17 191
4月 2 855.20 43056.42 8611.28 20 501
5月 640 9651.20 1930.24 4 162
6月 928 13994.24 2798.85 5 904
7月 416 6273.28 1254.66 2 006
8月 384 5790.72 1158.14 1 003
9月 384 5790.72 1158.14 837
10月 288 4343.04 868.61 1 960
(3)按照管理部門規定,要調查超過標准成本20%的所有差異,那麼應對1-7月以及10月的差異進行調查。
(4)3月、4月和6月的差異要比其他月份的差異大得多,這種現象可能是由這三個月顯著大於其他月份的生產量造成的。
3. (1) 甲工廠的損益表:銷售收入 2 000 000
—變動成本 720 000
貢獻毛益 1280 000
可控固定成本 750 000
可控貢獻毛益 530 000
乙工廠的損益表:銷售收入 2 000 000
—變動成本 880 000
貢獻毛益 1120 000
可控固定成本 550 000
可控貢獻毛益 570 000
公司的營業收益=530 000+570 000-500 000=600 000
(2)乙工廠銷售額增長200 000元對公司的利潤增長貢獻最大,因為同樣的銷售收入下乙工廠的可控貢獻毛益較大。
(3)公司的500 000元共同固定成本可能包括總公司的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
4. (1)
商用產品部門 家用產品部門
銷售收入 1500000 900000
貢獻毛益率 34% 50%
貢獻毛益 510000 450000
可控固定成本 180000 180000
可控貢獻毛益 330000 270000
公司的營業收益=330 000+270 000- 120 000=480 000
(2)家用產品部門要達到每月500 000元的可控貢獻毛益,需要達到銷售額=(500 000+180 000)/50%=1 360 000。
(3)廣告費用每月增加15 000元後,該部門的可控貢獻毛益=900 000*(1+5%)*50%-180 000-15 000=277 500﹥部門目前的可控貢獻毛益270 000。可見這項廣告費用的投資是值得的。
5. (1)部門A的盈利性更高,因其具有較高的ROI。
(2)EVAA=96 000-(560 000-80 000)*15%=24 000,EVAB=144 000-(920 000-120 000)*15%=24 000。EVA指標由於考慮了股東資金的機會成本,所以該指標應能清楚地顯示兩個部門對公司股東價值的絕對貢獻大小,再結合部門佔用總資產的規模,指標才能清楚地顯示兩個部門對公司股東價值的相對貢獻大小。
(3)新投資ROI=1700/10000=17%,顯然低於A部門接受投資前的水平,因而接受本投資將會使本部門的ROI降低。而該公司是以ROI衡量其業績,並根據該指標對其進行獎勵,所以該部門經理不可能接受此項投資。
6. (1)ROI=90/600*100%=15%,RI=90-600*8%=42萬
(2)香水部門經理所獲獎金=42 000*2%=8400元
7.有關資料分析:
半導體部門:
S.C.-1 O.C.
售價
材料
人工(小時)
邊際貢獻
每小時邊際貢獻 60
2
28(2小時) 30
30
15 12
1
7(0.5小時) 8
4
8
生產S.C.-1後的剩餘生產能力=50000-15000×2=20000(小時)
微機部門:
S.C.-1 O.C.
售價
材料
人工——半
——微
邊際貢獻 140
68
50 118
22 140
10(2+8)
28
60(50+10) 98
42
b.方案一: 不轉讓
S.C.-1 15000×30=450000(元)
0.C. 40000×4=160000(元)
微機 5000× 22=110000(元)
合計 720000(元)
c.方案二:轉讓5000件S.C.-1需10000小時,則O.C.要減產100000/0.5=20000(只)。
S.C.-1 15000×30=450000(元)
0.C. 20000×4=80000(元)
微機 5000×42=210000(元)
合計 740000(元)
所以應將 5000 件 S.C.-1 轉讓給微機部門 o
2. 採用 S.C.-1 的相關成本為:
30+4×4=46(元)
電路板的相關成本為:
60-10=50(元)
所以轉讓價格應是在46~50元之間。
3. 半導體部門生產外銷S.C-1後剩餘生產能力為20000小時,能生產10000件S.C.-1供給微機部門。微機部門生產 12000台,其中2000台要外購電路板。
如果外購 2000 件電路板也改用S.C.-1代替,則S.C.-1的外銷要減少2000件,外銷一件S.C.-1有30元邊際貢獻,代替外購電路板只能增加20元邊際貢獻,反而不合算。
Ⅳ 管理會計學模擬題3
方案一:
年0 1-4 5
初始投資-100000
經營性現金流45000 45000
現金流量的現金流-100000 45000 45000
上述現金流量報表
凈現值=現金流入現值 - 初始投資= 45000 *(P / A,8%,5)-100000 = 45000 * 3.993-100000
> B計劃
0年1 2 3 4 5
結束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100000
經營性現金流33000 38000 43000 48000 63000
現金流為10,000流量
現金流 - 100000 33000 38000 43000 48000 73000
凈現值= 33000 * 0.926 38000 0.857 43000 * 0.794 48000 * 0.735 73000 * 0.681-100000
凈現值> 0表示,投資回報率總之,小幅度的回報預訂折扣率越大越值得投資。
Ⅵ 首都經貿大學出版的成本管理會計第三章習題答案
建議你發個圖來看看。
畢竟各個高校學習的教材差異很大,雖然思路相通,但寫作的是不同的。
好吧?
Ⅶ 管理會計師考試費用是多少
中國管理會計師MAT初級費用1860元,包含教材、培訓課程和首次考試費用。不能單獨購買教材或單獨報名,協會要求學員學習並掌握一定的知識點之後再參加考試。培訓課程中也包括了章節練習和模擬練習題,可以幫助學員掌握考點知識。
中級管理會計師費用9870元,包含教材270元、培訓課程(在線+面授)和首次考試費用。
初級2020年2次考試。時間分別為8月22日和12月26日,考試時間是150分鍾,採用閉卷機考的形式。單選和多選題兩種。考點覆蓋全國主要省會城市。
中級2020年2次考試。時間分別為6月20日和12月5日。管理會計師MAT教育網了解更多管理會計師MAT報名問題
Ⅷ 管理會計這個學科該怎麼學
我國財政部指導下,中國總會計師協會推出了中國版的管理會計師MAT。
一、項目背景
中國總會計師協會(以下稱「中總協」)根據財政部《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財會〔2010〕19號)及《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等文件要求,積極發揮中總協在推動管理會計應用推廣方面的作用,自2015年11月試點開展「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培訓」工作,為來自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提供了系統規范的管理會計專業能力培訓,幫助企業、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了解和掌握管理會計最新理論和工具方法,為促進企業轉型升級,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部管理,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履職能力做出了有力貢獻。
為進一步推動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工作,滿足行業發展需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在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培訓項目試點工作成功開展的基礎上,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層級的企業、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以及各高等院校財經類相關專業在校生的不同需求,經中總協研究決定,開展「管理會計師(初級)專業能力認證項目」(以下稱初級項目)試點工作,進而為《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的「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於理財、善於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的總體目標貢獻力量。
二、項目特點
1、行業權威性
中總協是我國總會計師隊伍唯一的、具有一定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全國性行業組織。民政部批準的《中國總會計師協會章程》明確中總協「組織開展總會計師任職資格認證和總會計師後備人員的職業資質培訓認證工作」。中總協以《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以及《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等文件為依據,將總會計師行業建設與中央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緊密結合,主動融入管理會計改革,加強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推出「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培訓項目」以促進管理會計師履行其工作職責具備必要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水平,推動會計工作由核算向理財、管理和決策轉變,從而為推動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
2、品牌唯一性
中總協推出的《管理會計師專業能力認證項目》課程和培訓內容等,是專為管理會計隊伍建設、培養管理人才後備隊伍設計的工程,具有專有性和獨特性,中總協將努力培植、精心組織和不斷完善,使其成為協會獨有的、具有中國特色、有一定知名度和社會效應的品牌項目。
3、課程嚴謹性
課程體系以《財政部關於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為依據,以當前國家會計學院和國內權威財會大學、科研院所關於管理會計的研究成果為基礎,結合管理會計在我國企業的成功實踐案例,借鑒美、英等西方國家在管理會計領域上的成果進行設置,理論與實踐並重。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初級項目的課程以管理會計職業道德、管理會計概論、預算管理、成本控制為重點。
以上內容來自中總協官網。在財政部官網上也可以找到中總協的相關信息,和中注協是一樣的。提到CMA,是美國的證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中國總會計師協會與國家外專局相繼終止和IMA的合作,IMA就是CMA的發證單位,這其實也是必然的,中國作為目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第一大經濟體,是完全有能力打造自己的管理會計師體系,如果管理會計師體系有外來證書進行補充,那中國財務體系是不完整的。
考試報名一年有3次,具體可以關注中總協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