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用經濟學來評估字畫的價格
自古以來,字畫收藏價格都是頗受爭議的話題。從畫家手裡以8萬元的價格買到的畫,在市場上立刻出售會縮水一半甚至60%~70﹪;畫廊要求畫家私下的賣價與自己的定價持平,但部分畫家卻以低於畫廊的定價自己賣畫,或者按市場價供貨給畫廊;盡管市場並不完全認可拍賣成交價,卻依然將其視為收藏和投資的參考標准……
一、字畫收藏價值多少錢?誰說的算?
畫作最基本的價值是其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包括藝術價值、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並由其所體現的藝術傳承、歷史變遷和審美體驗。這是藝術的本體價值, 它是通過對藝術創作的研習、對自然美的發現、對藝術理念的鑽研、對傳統文化的汲取以及對表達語言的探索、對相關技藝的磨練而創造出來的。
但是,書畫作品往 往還具有多種附加值,由於它是特殊的、非標准化的商品,所以很難用經濟學原理上的「勞動價值論」來衡量其價格,更由於書畫價值主要體現在虛幻的精神層面, 而非材質的物質層面,因此也很難用成本加利潤的方式來簡單加以判定。
工作的時經常會遇到書畫名家前來咨詢,希望能給自己的作品定價。分析起來,畫家定價大致依據兩點:一是自我評價,因為書畫創作多為個體勞動,只有自己 最了解投入的勞動量;二是比價類推,如同行、同事及同類水準作品在市場中的價格,但這一點往往使藝術家備受打擊,因為在現實中很難實現「同工同酬」,以至很多人要麼堅決不賣畫,不與市場打交道,要麼緊盯目標畫家的畫價,不肯降低,以免傷害自尊。
二、字畫收藏:書畫價格規律
書畫作品的市場價格遵循「物以稀為貴」的原則。眾所周知,在書畫收藏市場上,古代書畫的價格相對最高,其原因就在於古代書畫具有不可再生性,在數百年乃至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能夠保存下來的作品已十分稀少。
字畫價格變化往往因人因時而異。總的情況是書畫家去世以後,其作品要比在世價格要高,尤其是愈是名家作品,升值率就愈高。很多名家在世時,雖然作品也很值錢,但畢竟還能再創作,而去世之後,其作品存世量已不能再增加,因而價格上揚是正常現象。
畫價格的變化還與季節性有關。從拍賣市場上書畫作品的成交價來看,一般是春秋兩季價格相對較高,而夏季價格平穩,冬季價格偏低。原因是春秋兩季大型藝術品拍賣會較多,書畫作品的價格往往在投資者的追捧之下達到年內高點。而冬季價格偏低,主要原因是冬季正值年末,客戶少,成交率低。
⑵ 什麼是藝術品
很多人對藝術品都有狹隘的看法。因此,這一觀念是需要重新得到澄清的。
而現在看,在深刻理解事物運行規律的時候,對事物表面運行感受的一剎那,也必然能覺察到充滿了一種美。這便是在另外一個層次上對美的補充,同時也回映了以前所感受到的世界上無處不充滿了數學、數學真是一種神奇偉大事物的那種深刻而震撼的體驗。
⑶ 用微觀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為什麼藝術品的價格持續走高
別聽上面瞎說,吉芬品說的是低檔商品中的一個特殊種類。低檔商品是說你收入降低後對這種商品的需求反而增加(比如公共汽車),而吉芬品的定義是:隨著該商品價格(不是收入哦)的降低,對它的需求反而減少。吉芬品的本質是人的需求是有限的並且偏向於多樣化的,比如你原先收入是10元,可以買10個土豆剛好吃飽。現在土豆從1元/個降低到0.8元一個,你發現你可以買10個土豆加一塊肉(2元),但是你吃不下啊。所以你會選擇買7.5個土豆+2塊肉。土豆價格降低反而使得你消費減少,這和一般商品相反,所以是吉芬品!!!上面那個扯淡呢。藝術品可不是低檔商品的一種,論文要這么寫就壞事了。
中國藝術品(奢侈品的一種)價格走高跟社會經濟結構有關系。比如美國10個人,每人收入一萬美元,人均一萬。生活必需品1000元,奢侈品9000元(成本5000),那麼每個人消費一個必需品和一個奢侈品。奢侈品市場賺多少呢?賺40000
而中國的經濟結構是,假設人均和美國一樣都是人均一萬,但是一個人的收入是90000,另外9個人的收入是1111.那麼剩下的9個人只買得起必需品和超便宜的消遣品(肯定不是奢侈品)。
而只有收入90000的那個人買得起奢侈品。他的必需品花費同樣是1000,剩下的89000怎麼花?買奢侈品。而且奢侈品價格可能是45000(奢侈品公司賺40000)甚至更高,因為只有他一個人買那麼一件,奢侈品公司必須高價賣給他才能維持運營,才能保持跟在美國的同樣的盈利水平。
⑷ 藝術品和非藝術品有什麼區別急!!!!
一、來源不同:
1、藝術品:
藝術品是人工製品而不是自然物。
2、非藝術品:
非藝術品可以是自然物也可以是人工製品。
二、需求不同:
1、藝術品:
藝術品是精神產品而不是物質產品。
2、非藝術品
非藝術品大多數是物質產品,用於實際生活。
(4)經濟學藝術品擴展閱讀
藝術品作為一種特殊商品流通於藝術市場,與其他商品相同的是,它也具備普通商品的基本屬性:使用價值和價值;不同的是,藝術品的使用價值體現在精神層面而不是物質層面上,它是以滿足人們的某種審美需要和精神需要為目的的。因此,藝術品的使用價值受到主觀因素的影響極大。
藝術性美國經濟學家哥德哈伯指出:「如果你用美元數量測量一個藝術家的生產力,你會發現,最引人注意的藝術家最賺錢。」他認為,藝術的目的就是吸引注意力。成功地吸引注意力是藝術存在的全部意義。
從某種意義上講,影響藝術品價格的決定性因素,實際上並不僅僅是藝術品本身所具有的藝術價值以及藝術品的存世數量,而是藝術品所能吸引的注意力。
⑸ 用經濟學的知識來討論為什麼有錢人都喜歡投資藝術品
1.體現有錢人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價值
2.藝術品是一種稀缺資源,供給有限,需求無限
⑹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名畫賣出天價的原因
名畫賣出天價,從經濟學角度看,根本上還是因為供求關系決定的。在現實世界裡,買賣名畫作品並不像買賣福特和寶馬車、洗衣機、湯盒、巡洋艦游覽或劇院的座位,這些藝術品的價格和生產成本無關,而只和市場對它們的慾望有多迫切有關。但從另一個角度,名畫天價也是反勞動價值論的。
與工業股票和金融服務不同,藝術市場是一個小市場,容易被合法操縱,而且這個市場可以隨意定價,因為畫作沒有與生產成本相關聯的『自然』價格。
同時,名畫替代品很少,也造成其受替代效應影響小,需求大。當名畫成為投資品後,與股票、房地產等投資比,波動很小。從某種程度上,拍賣場上那些最貴的名畫等藝術品早就脫離了消費品的領域,它們更像是一種硬通貨,一種幾乎從不貶值的投資品。
除了市場需求,」第三隻手「即媒介「炒作」程度也影響著名畫價格。藝術品本身的價值只是影響其價格的因素之一,藝術品價格還受各種非價值因素影響,其交易通俗地可歸結為買家「想不想買、想出多少錢買」以及賣家願以什麼價錢出手,「隨行就幣」便成了藝術品交易的最顯著特徵之一,其價格就是買賣雙方在市場機制下協調統一的結果。
⑺ 古董藝術品捐贈為什麼在發達國家盛行,在國內卻很少見
旨為各位收藏者提供優質的藝術品交流平台
公立博物館(含美術館,下同)的藏品來源,除了購買,更重要的是接受捐贈。博物館接受的捐贈分為有償捐贈和無償捐贈兩種:有償捐贈者能從博物館那裡得到微薄的物質獎勵,無償捐贈者沒有絲毫的物質利益可得。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文物藝術品的價格極便宜,它們的最好歸宿是捐給國家,一些博物館因此得到了藝術家和收藏家的不少捐贈。
配圖1
在大多數西方發達國家,無償捐贈者們卻有利可圖。
最直接的是稅賦優待。比如在美國,《1969年稅務改革法案》規定:收藏家捐贈藝術品,可以在聯邦稅款中扣除捐贈品的全額市場價。美國國稅局每年處理的藝術品捐贈退稅達10萬宗以上,金額近10億美元。捐贈抵稅政策使美國公共博物館收獲了海量的藝術收藏,造就了美國博物館業的繁榮。正是利用該項政策的便利,一些捐贈者故意誇大藝術品價值,以騙取退稅,有些古董的價值竟被抬高了5倍之多。
配圖2
除了看得見的實惠,捐贈者還能從免費捐贈中謀取到另外的好處。
利用免費贏利的經典案例,是100年前的「吉列刀片模式」。1903年,美國推銷員金吉列發明了可更換刀片的剃須刀,當年,他只賣出51副刀架和168枚刀片。接下來,吉列將刀架以極低的折扣賣給美國陸軍,用作士兵的必需品;他也將刀架賣給銀行,用作送給新客戶的禮物。一年後,他成功地售出了刀架9萬副、刀片1240萬枚。這種先提供免費(或近乎免費)產品,然後通過出售耗材或服務獲利的營銷模式,在經濟學上稱作「交叉補貼」。
配圖3
西方的企業捐贈,與此異曲同工。
許多西方大型博物館的運營,都依賴企業支持,以應付日常的免費展覽。比如大英博物館的日本廳,便長期陳列著贊助者三菱、松下等的名單。大企業對博物館的捐贈,自然會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同與尊重,樹立起良好的公益形象。作為回報,公眾往往樂於通過積極的消費行為,去主動強化該企業的市場地位,使其獲得更多的商機。相比巨額的廣告費用,企業捐贈所用的成本不是很大,但贏得的客戶忠誠度卻極高。
配圖4
相對而言,美國對藝術家顯得極為吝嗇。
在美國,藝術家捐贈作品從政府的收益,要比收藏家少得多。他們的《1969年稅務改革法案》規定:藝術家捐贈個人作品,納稅時只能扣除作品的材料費。如果是繪畫,材料費僅僅包括畫布和顏料等費用,大約只是成品市場價的數百、甚至數萬分之一。盡管藝術家的辯護者為此在國會上斗爭多年,但該條法律至今沒有更改。美國政府之所以不願鼓勵藝術家捐贈,是考慮到該行為涉嫌操縱作品市場價格。
藝術家操縱作品市場價格,類似於媒體的「免費模式」。
許多大眾媒體(比如報刊、電視,尤其是網路)的生意日益紅火,但其信息的售價,卻遠遠抵不上製作和發行成本。真正買單的是廣告投放者。這是一個多贏局面:受眾幾乎免費地享受媒體提供的多種信息,廣告主把媒體吸引來的部分受眾轉化為自己的顧客,媒體從中也得利不菲。其間,媒體擁有的關注度最被廣告主看重,因為「眼球」的積累會轉化成它們的實際收益。
配圖5
事實上,博物館已成為與媒體相似的中介平台。
藝術家向博物館捐獻作品的最大願望,是讓作品得到妥善的保管和展示。西方博物館對藝術捐贈品有整套的收藏、保存和研究機制,它們會設置專人負責管理,經常舉辦專題展覽和講座,出版圖冊或研究成果。藝術家雖然僅僅免費捐獻了有限的作品,卻從博物館得到無限多的受眾。博物館的聲望越高,藝術家所受的關注就越大,提升他們作品市場的價格越有效。
配圖6
遺憾的是,國內在藝術品市場興起之後,藝術品捐贈卻並不踴躍。
究其原因,是中國缺乏藝術品捐贈的「免費經濟學」土壤。對於收藏家而言,由於沒有相關法規的支持,捐贈者無法享受國際通行的免稅鼓勵,也難以獲取公益形象帶來的商機。對於藝術家而言,由於目前博物館管理機制的欠缺,對捐贈品或保存不善、或疏於展示,與藝術家的捐贈初衷相去甚遠。當藝術品能在市場熱賣,而捐贈的「免費經濟學」難於在博物館奏效時,人們當然不願意選擇捐贈。
文章選自/信昶銀藝術品鑒定資料庫
⑻ 藝術經濟學論文
媽媽說就算你的問題再難網路都能告訴你答案!
⑼ 藝術經紀人與藝術品經紀人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藝術經紀人是在藝術市場上為藝術品交易雙方充當中介而收取傭金的人,而藝術品經紀人是連通藝術家和收藏家的重要紐帶、影響藝術品市場走向的重要因素。
2、行業領域不同
藝術經紀人是為藝術創作人或藝術表演人充當經紀人,而藝術品經紀人是為藝術品(書畫、雕塑等)充當經紀人。
3、工作模式不同
藝術經紀人主要是代理經紀為藝術機構或藝術個人服務,而藝術品經紀人是直接參與藝術品的買賣。
(9)經濟學藝術品擴展閱讀:
藝術經紀人基本素質:
1、必要的書畫藝術品鑒賞知識
藝術品經紀人應熱愛藝術,具有豐富的鑒賞知識、即鑒別真偽、欣賞高雅藝術的能力,具有淵博的藝術史、文物考古、文學、哲學以及歷史知識。
並擁有一定的藝術批評能力,並能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操作結合起來。
2、優秀的道德信譽和自覺的法制觀念
善言談而不吹噓,促成交而不乞求,講法律而不徇情等。
3、靈活的經濟頭腦與強烈的市場意識
藝術經紀人要具有市場學和經濟學的相關知識,迅速及時地把握市場脈搏,掌握現代通訊工具,去捕捉信息、傳遞信息。
具有發現和預測市場變化、發掘藝術新人的敏銳眼光,抓住時機和及時應變的能力,商戰策略的制定和運用能力,具有豐富的市場操作經驗和商務經驗。
⑽ 有什麼專業是藝術與經濟結合的嗎
你好,當您提出這個問題是,我想您是對您的專業糾結, 我和您一樣, 也很喜歡這兩個專業, 但我大學時讀的專業是經濟學專業, 如果講藝術和經濟相結合, 那麼有藝術品投資是很時髦也很有前景的專業,其次就是做藝術品市場經紀人, 染後還有就是博物館學,美國長春藤學校都有此專業. 還有就是商業藝術品, 藝術品印刷等等都可以做.
考慮下藝術品投資和做藝術品市場這兩個專業, 既然您喜愛藝術, 又有經濟頭腦, 何不兩者兼顧呢?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