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自我批判文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自我批判文學

發布時間: 2021-03-17 23:10:32

Ⅰ 讀一部外國文學作品,談談對自我的認識

論「浮士德」精神與自我的生命歷程
十九世紀德國的文化精神一般又稱之為"浮士德精神",這首先應該歸功於偉大的歌德,他的巨著《浮士德》把十九世紀德國文化的精神,乃至整個人類文化的精神形象化地描繪出來,可以說《浮士德》是人類精神的史詩性寫照。因此,浮士德精神作為人類精神的象徵,它就遠遠超出了詩劇《浮士德》特殊的文學性,特別是超出了其主人公浮士德的個別意義,而獲得了一種絕對超越的意義。當然,浮士德精神不能脫離《浮士德》,但它並不單純是其主人公浮士德的精神,所謂浮士德精神不但超出了《浮士德》,而且超出了十九世紀的德國文化,而提升為一種絕對的精神,它是人類精神在特定歷史時代中的絕妙寫真。本文的分析不拘泥於這部耗費歌德六十年心血之作的具體細節,而從總體上把握《浮士德》的精神。
生命是一無限的生命,生命的無限性也就是精神,這種無限性曾在基督精神中得到表達,近代人文主義在批判基督教的同時卻把無限性拋棄了,因此,十九世紀德國文化的首要任務便是重建生命的無限性。但是,由於近代的有限精神是從基督精神的分裂中涌現出來的,因此,無限精神的重建不可能簡單地回復到基督精神,如果這樣,就會重蹈覆轍,再次分裂為彼岸和此岸兩個世界。顯然,德國精神要重建生命的無限性,不能走這條重復的老路,那麼,無限性又在哪?顯然,當盲目尋找無限性時,我們的立腳點是錯誤的,現在,如果我們換一種思維方式,重新設定一個立足點,問題也就解決了,為什麼自我要採取非此即彼的方式去尋找生命的無限性呢?為什麼不能在彼岸世界與此岸世界的統一中尋找生命的無限性呢?其實,問題的關鍵即在此,基督教和近代人文主義之所以沒能達到精神的內在統一性,即因為它們總是處在分裂的境況並採取非此即彼的方式去克服分裂,一個站在彼岸世界,一個站在此岸世界,相互沖突、相互博斗,其結果是它們沒能真正克服自身的內在分裂,沒能尋找和創造生命的無限性。其實,自我在其創造性的活動中,無論是在彼岸世界還是在此岸世界,已經把生命內在的無限性樹立起來了,現在,自我所要做的,便是把自己從二元分裂的基督精神或近代人文精神中抽取出來,直接在現實世界確定其生命的精神性和內在的無限性。因此,當自我這樣做時,它就必須打破舊的二元分離的起點,打破彼岸世界與此岸世界、理想與現實的二元分裂,而尋求一個統一的起點,即在這個起點上,既包含著彼岸世界,又包含著此岸世界,既包含著神性的理想性,又包含著有限的現實性。
顯然,浮士德精神的首要任務既不是外在地追尋那個飄緲的絕對而失去自我,也不是沉溺於感性的享樂而不能自拔,而是在現實的人類生活中,在自我的活生生的追求和創造中,在生命歷程的展開和發展中,展現一個無限的精神本質和一個絕對的神性意識。因此,自我之為生命的起點,現實生活之為生命世界的起點,就獲得了另外一種意義,現實的、有限的自我並不單純是一些個別的、微不足道的自我,現實生活也並不單純是一種營營苟苟的生活,在這些有限的自我和有限的生活中,一個無限的、絕對的精神本質存在著,絕對的東西並不是自我之外的一個什麼彼岸的東西,它其實就在現實的自我和現實的生活之中。此岸世界與彼岸世界、有限與無限、人性與神性在此就獲得了內在的統一,它既是有限世界、有限生命,又是無限世界、無限生命,這個集有限與無限、個別與絕對於一身的起點,就是德國精神的起點,也是浮士德精神的起點。
由此可見,浮士德精神的起點雖然從表面上看也是一個現實的自我,它與近代人文主義的自我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其實兩者有重大的差異。浮士德精神中的自我早已不再是那個單純沉浸在一己之私的有限自我,而是一個無限的、具有絕對不安靈魂的自我,一個一直在尋求超越、尋求終極歸宿的自我,一個永不滿足的自我。所謂不滿足,就是不受限制、無所限制,就是無限,因為這里的不滿足,不是數量上的不滿足,而是本質上的不滿足,是人類固有的本性上的無限渴求。此外,浮士德精神起點上的那個永不滿足的自我,雖然具有生命的無限性,但是,這個無限性又與基督精神的那個無限性有所區別,浮士德不同於中世紀的聖徒,他是一個現實的個人,他的世界不在緲茫不可企及的天國,而是現實的人類社會和人類歷史,浮士德精神中的無限性不是純然彼岸世界的無限性,而是此岸世界的無限性,就在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自我之中。我們看到,浮士德精神的無限性在《浮士德》開篇通過兩個意味深長的賭賽展示出來,這兩個賭賽(上帝與魔鬼、魔鬼與浮士德)在此早已不再是一個游戲,而具有了形而上的意義,通過它們,人類生命的無限性得以揭示。

將浮士德的生命展現為一個歷程,這並不單純是由於詩劇文學情節的需要,在此,生命歷程也不單純具有文學性的意義,文學的情節性只是它的外在形式,從根本上講,浮士德之生命歷程,乃是精神的必然,當精神把絕對本質把握在胸時,歷史也就必須從中流溢出來了。因此,生命之魔性的深度,必然決定了詩劇歷程的長度,精神自身分裂的愈深愈烈,那麼,生命歷程的展現也就愈深遠,愈艱巨。當浮士德作為一個積極的生命投身於現實世界時,他就勢必要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態度去承擔自己的歷史重負。浮士德一旦從書齋里走出來,就進入了生命時間之流,所謂生命的超越,並不是如佛陀所言的那樣從生命時間超拔出來,相反,超越就是進入時間之流,在生命時間的洪流中體驗和創造,正象浮士德所唱的:

"我要投入時間的激流!
我要追逐事變的旋轉!
讓苦痛與歡樂,
失敗與成功,
盡量互相輪換;
只有自強不息,才算得個堂堂男子漢。"

但是,問題在於生命還不能單純停止在時間形式上,或者說,生命要成為精神,它就必須使時間上升到歷史。為什麼這樣說呢?正如生命就其自身來說還是抽象的一樣,時間之為生命之流溢,它也是抽象的。生命如果不上升為精神,這個生命就僅僅是一個抽象的、個體的生命,還不具有絕對無限的意義。同樣,時間不上升為歷史,那麼,它也只是一種抽象的、個體的時間。當我們拋開一切背景來考察一個自我實現的個體時,生命和時間相應來說是可以作為尺度和形式來衡量的。我們由此可以看出這個自我,他一生從事了多少生命的追求和創造,展現了多少光輝性的事業,當我們這樣做時,一切都是封閉的,就像在修道院中去考察一個苦行僧的生命歷程一樣。但是,時間之所以為時間,在於它是敞開的。因此,一個自身封閉的、與世無爭的苦行僧的生命如果說有一個歷程,那最多也只是一個孤苦寂寞心靈的歷程,而一個沒有滲透了時代與社會的心靈,如果說還是一個心靈的話,那也只能是極其抽象的和干癟的。浮士德顯然不是這樣一個孤苦寂寞的心靈,他的生命是新鮮活潑,威武雄壯的,他不但不逃脫現實,不逃脫社會,不排斥群體,相反,他的生命就在於他的現實活動和社會改造之中,他的歡樂就在於他的豐富多彩的人生旅途當中,正象他所唱的:
"我要委身於最痛苦的享受,委身於陶醉沉迷,
委身於戀愛的憎恨,委身於爽心的厭棄。
我胸中已解脫了對知識的渴望,
將來再不把任何苦痛斥出門牆,
凡是賦予整個人類的一切,
我都要在我內心中體味參詳,
我的精神抓著至高和至深的東西不放,
將全人類的苦樂堆積在我心上,
於是小我便擴展成全人類的大我,
最後我也和全人類一起消亡。"

我們看到的這個浮士德,儼然不是中世紀的僧侶,而是一位勇於投身於社會並在其中創造和自我實現的資產階級的鬥士。近代資產階級以改造世界為已任,浮士德作為其代言人決不可能囿於自己一己的自我,他必然投身於時代的洪流,從事於社會的改造,把小我擴展為大我,把小世界擴展為大世界。因此,浮士德抱著如此的信心投身於生命之流中時,他的歷程也就從時間擴展為歷史,也就是說,浮士德的生命歷程不單具有時間的意義,而且具有歷史的意義。所謂歷史的意義,指在歷史中展開的生命不再是一個抽象的個體自我,而是一個不斷在對象化自己,不斷在創造和實現的自我,這個自我雖然具有個體的形式,雖然也是一個有生有死的自我,但這個自我早已溶匯於人類社會的洪流之中,早已統一於人類整體的歷史進程之中,而這樣,一個歷史的生命也就提升為精神。

Ⅱ 文學批評中的34種文學批評方法

1、 文學批評的五種形態
1) 倫理批評:倫理道德為標准;「美善相樂」或「寓教於樂」
2) 社會歷史批評:社會根源與社會意義;「知人論世」「種族、環境、時代」
3) 審美批評:情感體驗與美感價值;印象主義
4) 心理批評:作家心理,人物心理,形式心理的論析
5) 語言批評:語言本體論,語言本文結構論,語言藝術技巧論
2、 文學活動與批評途徑(方法、範式)
1)文學與世界——社會文化批評——倫理批評、社會歷史批評 本質論
2)文學與作家——創造主體批評——心理批評、女性批評 創造論
3)文學作品 ——藝術本體論 ——語言批評、結構主義 作品論
4)文學與讀者——接受反應批評——審美批評、結束美學 接受論
文學活動 基本範式 具體方法
說明:
其一,批評形態或批評途徑範式與作為批評對象的文學活動是相對應的。
其二,一部文學理論就是一部系統的文學批評方法論,它實質上闡明了四大批評途徑及相應的批評方法的基本理論。
(三)社會文化批評
1、社會—歷史批評
社會—歷史批評是當今批評類型中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大的方法體系,也是人們最熟悉的、慣用或濫用的批評方法。同時,它又是一個在不斷發展中、仍有其生命力的方法體系。
司各特:「據埃德蒙·威爾遜考察,嚴格意義上的社會—歷史批評源於18世紀維柯對荷馬史詩的研究,他的研究揭示了希臘詩人所生活的社會環境。……但使之完全確立的則是一位叫丹納的法國人,他的名言是:文學是時代、種族和社會環境的產物。」真正使社會—歷史批評獲得廣泛而有成效的運用的是19世紀俄國革命民主主義批評家。
1)社會—歷史批評的文學觀
認為文學離不開社會歷史,文學本質上是人們社會生活的再現。
2)社會—歷史批評的評判尺度
評判尺度主要是真實性、傾向性和社會效果。如魯迅:「說到《紅樓夢》的價值,可是在中國底小說中實在是不可多得的。其要點在敢於如實描寫,並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3)社會—歷史批評的基本操作
其一,對文學作品社會歷史內容的闡釋
其二,聯系文學作品的社會歷史內容說明其藝術形式
其三,考察文學作品的社會歷史內容和作家的關系
2、道德批評
道德批評主張將文學和人生結合起來,堅持用道德的觀點看待文學現象,主要採用道德的尺度評價文學作品。
道德批評的基本特徵如下:
1)強調文學的道德作用
《毛詩序》:詩可以「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新人文主義」白璧德:「需要盡可能地澄清那種以為內心生活所最終賴以存在的剋制原則只不過是教條和傳統的想法,而肯定克制原則是一個心理上的事實,並且還是一個既不『冷冰冰』,又不『粘糊糊』的事實」,從而批評浪漫主義強調情感,否定克制,造成精神混亂。他認為文學批評的意義就是「作出最終為世間良知所認可的判斷」。
2)注重文學作品道德內容的闡釋和評價
蔣大器評《三國演義》(《三國志通俗演義序》):「惟昭烈漢室之胄,結義桃園,三顧草廬,君臣契合,輔成大業,亦理所當然,彰彰可考。遺芳遺臭,在人賢與不賢;君子小人,義與利之間而已。」
3)考察作家道德和創作的關系
孔子《論語·憲問》:「有德者必有言」
徐幹《中論》:「藝者,德之枝葉也;德者,人之枝幹也。盛德之士沒,文藝必眾。」
元好問《論詩絕句三十首》:「心聲心畫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
約翰遜:「一個作家的職責歷來是使世界變得更美好,而公正則是一種不依附於時間和地點的美德。」
勞倫斯:「一部長篇小說,如果揭示了真正的鮮明生動的關系,它就是一部有道德的作品,不管它裡麵包含一些什麼。」
(四)創作主體批評
主要有精神分析批評。精神分析批評的運作如下:
1)探討作家的創作心理
司各特《西方文藝批評的五種模式》:「用D·H·勞倫斯的話來說,作家在作品中『掩藏了他的病態』,批評家於是成了分析家,以作品為症狀,通過分析這種症狀,發現作家的無意識趨向和受到的壓抑。」
2)分析人物的心理結構
拉甫涅列夫《第四十一個》中紅軍女戰士馬柳特卡看到白匪中尉那雙碧藍的眼睛時,莫可名狀的沖動突破了她意識和理性的堤壩,而最後開槍打死了情人兼敵人。在自我的調節下,本我終於被壓抑,以責任、榮譽的名義出現的超我控制了意識。
3)闡釋作品的潛在意義
精神分析批評認為,作品中我們看到的都是一些顯在的情節,而這些情節下面隱藏著的內容則是關於性慾的。水池、山洞、門戶等凹陷的形象被認為是女性生殖器的象徵;山峰、塔、旗桿、劍等帶尖端的東西被認為是男性生殖器的象徵;舞蹈、騎馬、飛翔、鋸木頭等被認為是性快感的象徵;截肢、傷殘、失明等象徵著閹割,等等。
4)探究藝術創作中的集體無意識
榮格分析小詩《逐日的飛蛾》:
在太陽和飛蛾的象徵下,我們經過深深的挖掘,一直向下接觸到人類精神的歷史斷層。在這種挖掘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深深埋藏著的偶像——太陽英雄。「他年青英俊,頭戴金光燦爛的王冠,長著明亮耀眼的頭發」,對一個人短促有限的一生來說,他是永遠不可企及的;他圍繞大地旋轉,給人類帶來白晝與黑夜、春夏與秋冬、生命與死亡;他帶著再生的、返老還童的輝煌,一次又一次地從大地上升起,把它的光芒灑向新的生命、新的世紀。

(五)藝術本體批評
1、俄國形式主義
2、英美新批評
3、法國結構主義
(六)接受反映批評
接受反映批評的理論特徵:
1、對讀者性質的重新認識
意義是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讀者對文學作品意義的實現具有決定性的作用,文本的社會意義、審美價值乃至潛在的意義都需要在讀者的創造性閱讀中才得以實現。
2、突出文學文本的未定性
伊瑟爾的「空白」理論:空白是交流的基礎,沒有空白就沒有交流的必要;同時空白又是閱讀中不可或缺的積極動力,它作為讀者想像的催化劑,將促使讀者補充被隱藏的內容,干預或調整已建立起來的聯系。
文本的未定性不僅存在於文本結構之中,也存在於歷史之中。文本的全部潛在效能決不會在一次或幾次閱讀過程中完全被實現,每一次具體的閱讀只能發掘文本的部分潛能。
3、強調文學史的接受因素

Ⅲ 什麼是文學批判,什麼是自我批判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評
作者:吳秀明,李杭春 主編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8-1
ISBN:7308042901
字數:847000
印次:1
版次:1
紙張:膠版紙
定價:38 元
內容提要
隨著「中國現代文學」發展成為漢語言文學下一個獨立的二級學科,各類帶著特定時代烙印和編選者對於文學史的理解和品味的作品集或作品選層出不窮。我們這一次的編選同樣以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為對象,原則上則基於我們對整個中國現代文學理念的理解,並結合21世紀中國現代文學教學的實際,在總體上把握和體現出:1、體系性。2、經典性。3、當下性。
在上述「體系性」、「經典性」、「當下性」的總體原則之下,我們這部作品選評的編選體現了以下特色:
一、分類。跟大多數文學選本一樣,我們也按文體分類。
二、評注。為作品作評實在有些冒險——誰都清楚文學作品的閱讀本來就是一項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個人行為,何況一時代還有一時代的讀法,今天的評議明天作古,在文學批評中亦是讓人無可奈保的事實;作注就更危險——如果注錯了呢。
三、短篇為主。作為一個選本,篇幅之有限不言而喻。
目錄
敘事篇
包天笑 一縷麻
魯 迅 狂人日記
風波
孤獨者
奔月
郁達夫 沉淪
蔦蘿行
丁西林 一隻馬蜂
廢 名 竹林的故事
葉聖陶 潘先生在難中
倪煥之中(存目)
凌叔華 酒後
蔣光慈 鴨綠江上
王魯彥 菊英的出嫁
歐陽予倩 潘金蓮
沈從文 蕭蕭
施蟄存 梅雨之夕
柔 石 為奴隸的母親
巴 金 啞了的三角琴
家(存目)
寒夜(存目)
張恨水 啼笑因緣(存目)
穆時英 上海的狐步舞(一個斷片)
茅 盾 春蠶
子夜(存目)
曹 禺 雷雨(序幕、第一幕)
李劼人 死水微瀾(存目)
夏 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
徐 訏 鬼 戀
蕭 紅 後花園
呼蘭河傳(存目)
丁 玲 我在霞村的時候
錢鍾書 魔鬼夜訪錢鍾書先生
圍城(存目)
蘇 青 蛾
趙樹理 小二黑結婚
張愛玲 花凋
路 翎 王家老太婆和她的小豬
財主底兒女們(存目)
馮 至 伍子胥
抒情篇
批評篇
後記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學習指導 2008/01/25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選》的考試內容按考試大綱規定,分為課文閱讀分析和課外作,品閱讀分析兩部分。關於課文閱讀分析的總體考核分為識記與理解分析兩大類。下面我們就識記類問題的主要考核內容來做一下指導。

大綱規定,識記的主要任務有:(一)每篇課文的作者及其所屬文學社團、流派;(二)識記每篇課文所屬文件類別;(三)識記下述兩類作品的發表年代、創作背景:一類是在文學史或作家創作道路上有重要意義的作品,另一類是內容與創作背景密切相關的作品。其中「發表年代」是指時期或年代,如「五四」時期、左聯時期、抗戰時期或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不要求識記哪一年。(四)識記課文中敘事性作品所列造的主要人物。

小說部分應當識記的內容詳列如下:

一、描寫農民形象和農村生活的小說。

(一)精讀1.《阿Q 正傳》: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屬於中篇小說,是作者發表於二十年代初「五四」時期的作品。創作背景:五四時期,在救國救民的強大思潮沖擊下,文化界出現的一股啟蒙主義文化思潮逐漸成為主流,他們提出很多振興民族的文化思想,其中之一就是要進行「民族自我批判」。文學創作在實踐這種思想上的表現就是揭露「愚弱」國民性;魯迅自己也說,他之所以要寫《阿Q 正傳》,是因為要「畫出這樣沉默的國民的魂靈來」,並且說,「我還怕我所看見的(阿Q )並非現代的前身,而是其後,或者競是二三十年之後」。文中主要人物:阿Q 、趙太爺、王胡、假洋鬼子、吳媽、小D 等。

2.《邊城》:沈從文,原名沈岳煥,主要作品有《從文小說習作選》、中篇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等。作品發表於三十年代。寫作背景:三十年代的中國,由於軍閥混戰,資本主義勢力的入侵,農村破產,以及所謂「新生活運動」的推行,那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便盪然無存了。用作者的話來說,就是:現代二字已到了湘西,試仔細注意注意,便見出在變化中墮落趨勢。最明顯的事,即農村社會所特有的那點正直素樸人情美,幾乎快要消失無余,代替而來的卻是近二十年實際社會培養成功的一種唯實唯利庸俗人生觀「。作者的著眼點並不在於對現實的逼真再現,而是通過構築一個理想世界,來表達他對人性墮落的憂心仲仲和對創造這種民族品德的熱情。作者主要人物有:老船夫、翠翠、船總順順、天保等。

3.《小二黑結婚》:作者趙樹理,原名趙樹禮,主要作用有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長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三里灣》等……《小二黑結婚》是趙樹理的成名之作,也是體現他在實際工作中發現問題、形成主題的創作思想的代表作品。作品發表於四十年代。創作背景: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以後,解放區文學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新的重大變化,出現了嶄新的美學風貌。與國統區作家不同,解放區作家與人民群眾的關系極為緊密,在這里,階級斗爭、民統斗爭的新題材和新主題在作品中佔主導地位,作品的語言形式越來越民族化、大眾化。趙樹理是一個傑出代表。他從農民的精神、心理狀態以及人與人的關系這個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放區的人民生活、來反映時代變遷過程中,人民在思想層面上的變化——農民精神,心理狀態的變化、人的地位、家庭內部關系(長幼關系、婚姻關系、婆媳關系)的變化,並且通過這個變化過程,來顯示農民改造的長期性與艱巨性。作品主要人物:「二諸葛」劉修德、「三仙姑」、區長、二黑、小芹、村長、金旺、興旺等。

4.《荷花澱》:作者孫犁,原名孫樹勛,主要作用有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長篇小說《風雲初記》、中篇小說《鐵木前傳》等。《荷花澱》是孫犁發表於四十年代的優秀短篇小說。創作背景: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冀中平原的白洋淀地區。在白洋淀這個方圓幾百里的湖泊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軍民充分利用地理上的自然條件,英勇機智地抗擊了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荷花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描寫了水生嫂等幾個青年婦女的故事,表現了抗日根據地人民崇高的愛國情懷和英勇殺敵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作品中主要人物:水生、水生嫂等。

(二)泛讀以上四篇都是精讀課文,在泛讀課文中,描寫了農民與農村生活的課文主要有《祝福》、《拜堂》、《丈夫》、《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暴風驟雨》等。

1.《祝福》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二心集》、《偽自由書》、《且介亭雜文》等。『《祝福》是短篇小說,發表於二十年代「五四」時期。創作背景:魯迅在論及中國文學的變革時,首先提到的是文學題材,主要表現對象的變化。他說:「說到為什麼做小說吧,我仍抱著十多年前的啟蒙主義,以為必須是』為人生『,而且要改良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祝福》真實地描繪了勞動婦女祥林嫂在舊社會的悲慘遭遇。譴責了舊的社會,也批判了周圍群眾的冷漠,歧視和嘲弄。作品中主要人物:「我」、祥林嫂、魯四老爺、柳媽、四嬸等。

2.《拜堂》:作者台靜農,未名社成員,以寫鄉土小說見長,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地之子》、《建塔背》等。《拜堂》是一篇短篇,小說,發表於二十年代「五四」時期。作者屬於文學研究會的鄉土小說作家群。創作背景:到二十年代中期,「鄉土文學」的興起成為「為人生」而藝術的文學向前發展的必然結果,中國當時鄉村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要關注入生表現人生,自然就不能忽視廣大的鄉村人民的人生。於是,一大批遠離自己的故鄉來到大城市的農村或鄉鎮的青年知識分子,以自己的回憶為題材創作了很多鄉土題材的作品。寫出了閉塞、落後、愚昧、日趨衰敗的中國鄉村現狀,寄寓了急切改變落後狀況的強烈感情。作品中主要人物:汪二、汪大嫂、四大娘、趙二嫂、汪二的爹等。

4.《太陽照在桑乾河上》:作者丁玲,原名蔣冰之,主要作品有小說,《莎菲女士的日記》、《水》,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等。作品發表於四十年代,創作背景:解放區特定的斗爭內容決定了作家們的描寫筆觸主要集中於描寫民族斗爭、反映土改運動這兩個方面。其中以描寫土地改革題材的小說所取得的成就尤為顯著1947年前後,中國共產黨領導解放區農民進行了大規模的土改運動,這場急風暴雨式的農村革命摧毀了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經濟基礎——封建土地制度,使廣大農民從根本上擺脫了封建剝削和壓迫、成為中國農村的主人。丁玲的《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是這一時期描繪農民翻身斗爭的代表作,它表現了河北北部農村在黨中央發布《「五四」指示》(1946)到《中國土地法大綱》(1947)公布這一段時間里土改運動的發展。作品以華北一個叫暖水屯的村子為背景,真實而生動地描繪了農村土改運動中各個階層人們不同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況。作品中主要人物有李子俊、江世榮、侯殿魁、錢文貴、區農會主席老董、婦女主任董桂花、村長趙得祿、農會主任程仁、黑妮、黨支書張裕民。

5.《暴風驟雨》:作者周立波,原名周紹儀,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山鄉巨變》,短篇小說集《禾場上》等。作品發表於四十年代。創作時代背景同《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是一部反映四十年代解放區農民進行土地改革的力作,小說描寫了東北地區一個叫元茂屯的村子從1946年至1947年土地改革的全過程。小說的深刻性不僅在於如實地再現了大變革時期整個農村社會的社會概貌,更在於揭示了當時的土地改革不僅改變了農村的社會面貌,而且改變了農民的精神面貌。作品主要人物有:郭全海、趙玉林、老田頭、老孫頭、劉德山、白玉山等

Ⅳ 對當下文學藝術批評中存在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1500字以上的論文!比較急~~

杭電的學長吧,當代審美課吧,今年還是這題目

Ⅳ 對當下文學藝術批評中存在的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

我也是杭電的,怎麼年年題目一樣的啊,今年也是這個

Ⅵ 魯迅在俄國文學中審視自我和剔除鬼氣,他是怎麼做的

閱讀魯迅作品以及知曉他人生軌跡的人會發現,魯迅的一生非常孤獨。他與同時期很多人產生過沖突,也導致了能夠與他交流的人並不多。

這也沖突既給他帶來了傷害,也有著爽快之處,之所以爽快,是因為他能夠將對方置於尷尬處境,與對方的爭論能夠帶走自己的孤獨。

Ⅶ 怎麼寫一篇文學批評

文學批評並不是日常生活中所謂的批評,而是對文學作品的優點的褒獎和缺點的指出,主要側重在褒獎文學作品好在哪裡,褒獎指的是一個大致的方向,具體來說要想解剖一樣對作品分析。

寫文學批評最忌雜糅太多作者個人的主觀感受,因為批評最重要的是講究客觀細致的分析評價;換句話來說,就是不能寫的和讀後感一樣,字里行間不能有諸如」我覺得「、」我認為「之類的字眼。

寫文學批評要有明確的切入點,作品主題、人物形象、藝術手法、思想等都可以作為批評的內容。一個大的切入點下面再細分成小的觀點便於分析講述。
作為初學者,我個人建議其實不用太拘泥於所謂書上各種的文學批評方法,還是應該以對作品的感覺為主,但不能直接把主觀感覺寫在紙上,要把它客觀化。怎麼做到客觀化呢,首先提出一個觀點,再引用名家話語、其他批評著作里的話,如《文心雕龍》、歷史故事、作家自己的話等等來支撐自己的觀點。
批評方法的學習運用並非一朝一夕
這是網上的批評方法,具體方法中西方還有很多。
1) 倫理批評:倫理道德為標准;「美善相樂」或「寓教於樂」
2) 社會歷史批評:社會根源與社會意義;「知人論世」「種族、環境、時代」
3) 審美批評:情感體驗與美感價值;印象主義
4) 心理批評:作家心理,人物心理,形式心理的論析
5) 語言批評:語言本體論,語言本文結構論,語言藝術技巧論
2、 文學活動與批評途徑(方法、範式)
1)文學與世界——社會文化批評——倫理批評、社會歷史批評 本質論
2)文學與作家——創造主體批評——心理批評、女性批評 創造論
3)文學作品 ——藝術本體論 ——語言批評、結構主義 作品論
4)文學與讀者——接受反應批評——審美批評、結束美學 接受論
文學活動 基本範式 具體方法

Ⅷ 自我表揚自我批評的作文500字

現實生活中,某些人似乎有這樣的毛病,總是喜歡批評別人,而不喜歡被人批評,更不喜歡自我批評.其實,自我批評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好處,既能取得別人的監督和幫助,能夠得到別人的諒解,最終贏得別人的認同和信任.
有一個部門經理,因工作上的失誤,使整個部門受累.在一次會議上,他主動自我批評,指出自己的缺點和欠妥之處,並希望得到同事們的支持等.
原先那些對他有成見的下屬聽了他的自我批評後,覺得他誠實可信,在他手下工作值得,並且竭盡全力幫他.
公開進行自我批評,人皆仰之,不是失面子的事,而是掙面子的事.
有些人不是謙虛地自我批評,而是處處自我表揚,不是說自己某事沒做好,沒做完善,而是逢人就說自己如何如何好,自己如何如何能乾等.喜歡自我吹噓,自我表揚的人,自然無法贏得別人的信任,相反,還會令人討厭.
日常工作中,不難發現這種愛自我表揚的同事,他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有能力,處處想顯示自己的優越感,並想借自我表揚來獲得他人的敬佩和認可,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失去了同事的信賴.
有一位在工廠從事統計工作的女性,調到某機關的第一天,就與陌生的同事大談自己的過去,說自己如何如何行,並無意間冒出一句"像我這類人在工廠都屬上上人."結果,同事大為反感:你是上上人,還調到我們這里干什麼?
自我表揚,非但不能獲得別人對自己的好感,而且是不正確看待自己、自高自大的一種表現.這種人常常不作自我批評,將別人的優點視而不見,而只是高高地昂起頭,好像誰也不如自己.這樣的做法是為大多數人所不屑和討厭的.
自我表揚的結果就是,只向別人證明了你,其實沒有什麼可炫耀的.同時給人一種感覺:"這個人所說的話一點也不可信,別聽他瞎吹."這種人往往費盡力氣白忙活了半天,只得到別人討厭的結局.
有一個小夥子,頭腦靈活,思路敏捷,看起來確實有點兒聰明.一次,他去一家大賓館應聘.
主持面試的客戶部經理,在同小夥子談完一般情況後,便問道:"我們經常接待外賓,是需要外語的,你學過哪門外語,水平如何?"
"我學過英語,在學校總是名列前茅,有時我提出的問題,英語教師都支支吾吾地答不上來!"他自我表揚地說.
經理笑了一下又問:"做一個合格的招待員,還要有多方面的知識和能力,你……"經理的話還沒說完,他便搶著說:
"我想是不成問題的,我在校各門學習成績都不錯,我的接受能力和反應能力都很快,做招待員工作絕不會比別人差."
"那麼說,就你的的學識來說,當一名招待員是綽綽有餘了?"
"我想,是這樣."
"好吧,就談到這里,你回去聽消息吧."
他沾沾自喜地回去等消息,可等到的消息卻是不錄用.
小夥子本來想自我表揚一番,以便獲得經理的信賴,沒想到結果是抬高自己,反而沒給人留下好印象,失去了別人的信任.
常言道:"面子是別人給的,臉是自己丟的."一個人若真正有某種本領或才智,自然會得到別人的公正的贊許的,這贊美的話若是出於別人之口,才是真正有價值的.你何必"王婆賣瓜,自賣自誇"呢?!
凡是有修養的人,都不隨便誇耀和自我表現自己.他們很明白,個人的事業行為,旁人看來是清清楚楚的,好壞別人自有公道,不必自吹自擂,與其過分誇耀自己,不如表現謙遜.如果有成績自己不必吹擂,別人也會稱贊;如果自己說過了頭,別人自然就不相信你,從而瞧不起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