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生活中經濟學的例子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生活中經濟學的例子

發布時間: 2021-03-17 20:23:52

① 將經濟學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邊際效用遞減 規律,不如買東西、吃東西越多效用越低,當然買東西的話針對的是正常品,談戀愛也一樣的,所謂的審美疲勞也符合這一原理。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自己多加思考就是

② 請至少舉3個例子分析說明生活中的經濟學與我們的關系

1、汽油價格上漲前,人們會增加對汽油的購買。價格變動會影響消費。
2、經濟條件高的家庭生活水平高。表明收入對消費的影響是基礎性的。
3、蘋果收成好時,供應量增加,但價格會下跌。因為供求關系影響價格。

③ 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3個例子

  • 為什麼尺碼不同的服裝有一樣的售價?尺碼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為什麼沒有在價格上體現出來?

    解釋:原材料成本相對設計、加工、流通等其他費用比起來,只佔較小的部分,不同尺碼造成的成本差異不大;沒有正規的包裝袋,價格不同,不易於銷售、存儲時的管理。

  • 背雙肩包時,我們都知道同時背兩邊要舒服,為什麼很多時候還是只背一邊。

    解釋:兩邊輪流換著背,流換著休息。

  • 電視上的大頭菜和白菜等菜農一分錢一斤都沒人要,而在市場上的零售價並不便宜,這是為什麼?

    解釋:這個用經濟學解釋就是成本和收益問題,菜農生產出農產品,到消費者手裡要經過批發商和零售商等流通環節,中間的運輸成本,進店成本,市場管製成本,尤其是運輸成本,在中國物流運輸成本占商品成本很大一部分,這些都由消費者買單,成本上升市場供給減少,供給曲線上移,而農產品消費價格彈性小,價格上漲消費量變動小,需求曲線基本不變,所以造成價格上升,老百姓想用不到質優價廉的農產品。

④ 經濟學中的搭便車現象,舉出生活中的例子

經濟學抄中的搭便車現象,舉出襲生活中的例子如下:

例如許多輪船公司不肯興建燈塔,他們可以獲得同樣的服務,此種搭便車問題會影響公共政策的順利制定及有效執行。歐洲國家的高福利政策也是搭便車問題的例子,高收入者支付的高額稅收對同樣享用高福利的低稅收貢獻者來說是被後者「搭了順風車」。

(4)生活中經濟學的例子擴展閱讀

克服搭便車問題的制度:

首先,由於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導致市場在公共物品供給上是無效率的,因此,公共物品的供給主要是由政府來提供的,但也有私人提供的。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並不等於政府生產全部公共產品,單純由政府生產和經營公共產品,

由於多種原因往往缺乏效率。因此,政府的職能應該是提供公共產品,而不是生產公共產品。特別是對准公共產品,政府常常通過預算或政策安排給企業甚至私人企業進行生產。還有政府也可能通過對生產公共產品的企業進行補貼的方式來鼓勵公共產品的生產。

⑤ 生活中經濟學例子十個,不用太詳細

物價上復漲,通貨膨脹,房價制高,收入低,賦稅高,次貸危機造成企業崩潰,就業率猛降,大學食堂飯菜漲價,於是國家補貼巨款,又造成缺乏建設資金。計劃生育造成未來幾十年勞動力不足,各種生產力下滑,可能再次引發危機。

⑥ 請為這幾個經濟學結論舉出生活中的例子

舉例子么~~
首先要搞清楚概念。邊際產量MP是指,其他生產要素投入不變的情況下,增加一個單位一種生產要素投入所帶來的總產量的增加量。
再來回答第一題:
如果有2個人生產一種商品,每人每天生產10件。平均產量是10.
現在增加一個工人,這個工人每天可以生產20件。(這個就是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
那麼可以算一下,現在平均產量40/3,大於之前的20/2,那麼平均產量上升了。
這就是你說的若邊際產量大於平均產量,則平均產量上升。

第二題:假設工人操作機器進行生產,最合理的是3名工人操作1台機器。
1,當工人是1名的時候,每天產量是A,此時增加一名工人兩人配合,產量增加B。此時B大於A(邊際產量增加)。
2,再增加一名工人,產量比兩名工人時增加了C。此時達到平衡,平均產量是(A+B+C)/3
3,如果繼續增加工人,總產量會繼續上升,但是邊際產量會下降,因為工人配備已經不合理了,勞動力已經剩餘了,而機器生產能力是有限的。此時工人的平均產量下降了(與第一題的情況相反)
4,自始至終,我們的總產量都在增加,所以,對於機器來講(就是另一種要素拉),他的邊際產量是上升的

不知道對不對,學過去很久了~

⑦ 求日常生活中的經濟學3個例子 並對例子分析

生活中的宏觀經濟學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業經濟學解釋的分析

作為大學的一分子,學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總有些學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這是為什麼呢?

不到食堂就餐現象從表面上看是學生對食堂提供的服務不滿所造成的。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問題,我們使用失業的經濟學解釋來加以分析。見圖(參考資料)。

圖中,橫軸為學生期望指數(對食堂的要求),縱軸為食堂指數(包括飯菜質量、價格和服務質量,並假設現時的食堂指數為1)。曲線D為學生到食堂就餐人數曲線,曲線S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數曲線。

從圖中可見,學生到食堂就餐人數的均衡點在E點,均衡時,食堂指數為1.2,學生期望指數為3,可見現時學校食堂就餐人數還有一點的上升空間,但只是一點點而已。a區域所標示的是學生期望指數低於3時的情況。此時食堂指數很低,但是學生的期望指數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數多於食堂所期望的人數。通常這一類學生是零花錢較少或者對飲食要求較低,安於接受現狀的人。b區域中,隨著食堂指數的升高,就餐人數卻進一步下降,這是因為學生的期望指數遠大於食堂指數。通常這類學生比較有錢,或者說品位高,不喜歡食堂的環境,或者比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氣因素:天氣冷或者下雨時,叫外賣人數大幅上升,影響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學生比較懶,或者不喜歡出現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賣

運動因素:運動之後吃不下飯,叫外賣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爾請女朋友吃飯的話最好還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氣因素作為不可避免因素,佔了主要份額,其餘因素所佔比例相對較少

⑧ 經濟學在生活中經典例子

例子有送茶葉的故事、坐飛機現象、名牌效應、奪取先機、保齡球效應。

1、送茶葉的故事

張三一直就喜歡20塊錢的茶葉,新開茶店裡張三每次去買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半兩好茶葉。張三把好茶就攢著待客,一天,閑來無事,張三就泡了壺好茶,此後,張三就不願再喝20元的茶了。不管張三去買多貴的茶葉,老闆都會送他半兩更好的,半年下來,張三花的錢是原來的十倍。

2、坐飛機現象

去觀察30-40這個年紀的旅客,頭等艙的他們大多是看書,公務艙的他們多半是看雜志和用筆記本辦公,經濟艙的則大多是看報紙電影打游戲和聊天等。在機場,貴賓廳里的人大多在閱讀,而普通候機區全部在玩手機。那麼到底是人的地位影響了行為,還是行為影響了地位呢。

5、保齡球效應

保齡球投擲對象是10個瓶子,如果你每次打倒9個,最終得分90分,而如果你每次打倒10個,最終得分240分,社會積分規則就是這樣,只要你比別人多優秀一點,再堅持一會,就贏得更多的機會,這種疊加就是人生效應的逐漸放大,最終造成人與人的巨大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