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王松奇金融學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王松奇金融學

發布時間: 2021-03-17 18:59:36

1. 求一篇金融學論文 字數要多 內容要新穎 怕雷同了

金融發展理論與我國金融體系改革

一、 金融抑制及其局限性
金融抑制,是指中央銀行或貨幣管理當局對各種金融機構的市場准入、市場經營流程和市場退出按照法律和貨幣政策實施嚴格管理,通過行政手段嚴格控制各金融機構設置和其資金運營的方式、方向、結構及空間布局。金融抑制可以促使銀行等金融企業謹慎運作,控制經營風險,確保銀行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清償力,能促進銀行體系的穩健發展和市場競爭機制良好運作,在銀行業的穩定和效率之間尋求最佳平衡點;當出現金融風波,甚至金融危機時,可盡可能以最小的代價保持銀行業等金融企業的穩定。
但隨著金融國際化,自由化和國際金融電子化技術迅速發展和金融創新,金融抑制難度不斷增大,抑製成本激增,在金融領域造成 「非市場性風險」,其具體表現為:1、扭曲了金融資源的價格,造成虛假供求關系。金融抑制的最主要特徵就是實際利率(存、貸款利率)被壓得過低,不能真實反映資金的稀缺程度和供求狀況。其表現為政府對公營部門強制性低息信貸以及外匯市場的外匯管制等。對銀行體系規定過高的准備金率和流動性比率也是價格扭曲的一種形式2、導致金融市場發育不健全,損傷市場對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金融抑制是以人為的力量替代市場力量,其直接成本是各項管理費用,間接成本是阻斷市場力量的資源配置作用而產生的對銀行等金融企業效率的破壞,同時,金融業務易被少數國有金融機構所壟斷,缺乏競爭,金融效率低下。3、導致市場分割。市場分割首先表現為金融抑制經濟中金融體系的「二元」狀態:一方是遍布全國的國有銀行和擁有現代化管理與技術的外國銀行的分支網路,組成了一個有限的,但卻是有組織的金融市場;另一方則是傳統的、落後的、小規模的非正式金融組織,如錢庄、地下金融市場等。其次表現為與「二元」體系相關或不相關的資金流向的「二元」狀態:有組織的金融機構遵循政府制定的低貸利率,將資金貸給公營部門及少數大企業,而大量小企業及住戶則被排斥在有組織的金融市場之外,只能以較高的利率從非正式金融機構獲得所需的貸款。另外,金融抑制還導致政府不適當的資金投向干預而累積大量的金融風險。
可見,金融抑制是「通過扭曲包括利率和匯率在內的金融資產的價格,再加上其他手段,這種戰略會縮小或壓低相對於非金融部門的金融體系的實際規模或實際增長率。」金融抑制政策主張以金融管制代替金融市場機制,其結果自然難免導致金融體系整體功能的滯後甚至喪失。

二、金融深化及其內在缺陷性
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經濟學教授羅納德•麥金農出版了《經濟發展中的貿易與資本》一書,其同事愛德華•肖也於同年出版了《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一書。兩人都以發展中國家的貨幣金融問題作為研究對象,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金融與經濟進行了開創性研究,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論。他們首次指出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後的症結在於金融抑制,深刻地分析了如何在發展中國家建立一個以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金融體制,即實現金融深化,開創了金融深化理論的先河。金融深化理論主要針對當時發展中國家實行的金融抑制政策,如對利率和信貸實行管制等提出批評,力主推行金融深化戰略,以金融自由化為目標放鬆或解除不必要的管制,開放金融市場,實現金融市場經營主體多元化以及貨幣價格(利率)市場化,使利率真實反映市場上資金的供求變化,由市場機制決定生產資金的供求變化和流向,刺激社會儲蓄總供給水平的提高,從而便利資本的籌集和流動,有效地解決資本的合理配置問題,提高投資效益,促進經濟發展。由此可見,金融深化理論為發展中國家促進資本形成,帶動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和思路。它既彌補一般貨幣理論忽略發展中國家貨幣特徵的缺陷,又克服了傳統發展理論忽略貨幣金融因素的不足,突出強調了金融體制和金融政策在經濟發展中的核心地位,進而為發展中國家制定貨幣金融政策,推行貨幣金融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這一理論及政策建議得到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積極支持和推廣,同時也得到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贊賞,對20世紀70年代以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金融體制改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透過傳統的金融深化理論,我們可以發現金融深化暗含這樣一個假設:金融市場是完全競爭的,市場中的信息是完善和公開的,並存在一個競爭完全不受任何阻礙和干擾的市場結構,且市場中的主體是理性的。但現實經濟使得金融深化理論假設存在著缺陷,主要表現為:1、現實的金融市場存在不完全性和昂貴的信息搜尋成本。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信息不完全問題,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市場面臨兩大約束,一是利率限制導致的利率約束,一是信息不完全導致的信息約束。金融深化理論只重視前者,而忽視後者。由於信息約束,放任金融市場自由化會造成多方面的市場失靈,導致金融體系動盪。2、金融市場發展滯後對金融自由化存在制約。金融市場的落後是政府過度管制的原因,而過度管制又導致金融市場的更加落後。忽視市場落後,取消政府管制,就會帶來市場混亂。金融深化理論主要研究和強調的是後者,忽視前者對放鬆政府管制,即金融深化過程的制約。超越或滯後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自由化都會給金融市場帶來混亂和不穩定。3、金融深化使得國際流動資本對開放資本項目國家貨幣的投機更加容易,使小國經濟或落後經濟容易出現經常性的波動,它不僅沒有起到穩定器的作用,相反任何促使經濟增長的努力都被非正常的波動所侵蝕,這些國家為了經濟的穩定,不得不採取適當的官職措施或非完全的金融深化措施。4、金融深化理論對於發展中國家很不適應。金融深化理論表面上研究的是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問題,提出的政策主張應該適用於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改革,但他們的研究對象是以私有制基礎的完善的市場經濟,實際上適用於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金融深化理論的政策主張和目標對於小國或經濟落後國家而言並非是美好的。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就是明證。
三、 金融約束及其政策取向
進入90年代,信息經濟學的成就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尤其是應用到政府行為的分析中。但很多經濟學家分析了在信息不完全的前提下金融領域的「道德風險」、「逆向選擇」等問題,托馬斯•赫爾曼、凱文•穆爾多克、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等人於1996年在麥金農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論基礎上,提出了金融約束論,認為政府對金融部門選擇性地干預有助於而不是阻礙了金融深化,提出經濟落後、金融程度較低的發展中國家應實行金融約束政策,在一定的前提下(宏觀經濟穩定,通貨膨脹率低並且可以預測的,正的實際利率),通過對存貸款利率加以控制、對市場准入及競爭加以限制以及對資產替代加以限制等措施,來為金融部門和生產部門創造租金,並提高金融體系運行的效率。本人認為它對我國制定金融政策同樣具有參考價值。
金融約束是一種選擇性政策干預政策,政府金融政策制定的目的是在金融部門和生產部門創造租金機會,刺激金融部門和生產部門的發展,並促進金融深化。金融約束是與金融抑制截然不同的政策。金融約束的前提條件是穩定的宏觀環境、較低的通貨膨脹率、正的實際利率。最關鍵的是金融抑制是政府從金融部門攫取租金,而「金融約束的本質是政府通過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在民間部門創造租金機會,而不是直接向民間部門提供補貼。」
租金創造並不一定要靠利率限制來達到,政府也可以採用金融准入政策、定向信貸和政府直接干預等創造租金,只要政府使銀行和企業獲得了超過競爭性市場所能得到的收益而政府並不瓜分利益,這就可以說政府為它們創造了租金。通過創造經濟租金,使銀行和企業股本增加,從而產生激勵作用,增加社會利益。
金融約束的政策取向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 政府應控制存貸款利率。即將存款利率控制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上(但要保證實際存款利率為正值),減低銀行成本,創造增加其「特許權價值」的租金機會,減少銀行的道德風險,激勵其長期經營。只要存款利率控制適度,則金融約束是有好處的;如果控制力度過大,資源配置將受到扭曲,金融約束將會蛻變為金融抑制。只要干預程度較輕,金融約束就會與經濟增長正相關。
2、嚴格的市場准入限制政策。嚴格的市場准入政策並不等於禁止一切的進入,而是指新的進入者不能侵佔市場先入者的租金機會,如果沒有市場准入的限制政策,銀行數目的增加將使資金市場競爭加劇,租金下降,激烈的無序金融競爭會造成社會資源浪費,甚至還可以導致銀行倒閉,危及金融體系的穩定。為保護這種租金不至於消散,一個重要的保護手段就是限制進入者的進入,以維持一個暫時的壟斷性存款市場,對現有存款市場的少數進入者進行專屬保護。嚴格的市場准入政策可提高金融體系的安全性,對整個社會經濟具有重要的外部效應。
3、 限制資產替代性政策。即限制居民將正式金融部門中的存款化為其他資產,如證券、國外資產、非銀行部門存款和實物資產等。金融約束論認為發展中國家證券市場尚不規范,非正式銀行部門的制度結構薄弱,存款若從正式銀行競爭流向非正式銀行部門會減低資金使用效率,也不利於正式銀行部門的發展。而資金若由居民部門移向國外,則會減少國內資金的供應,擴大國內資金的缺口,對國內經濟尤為不利。
金融約束是發展中國家從金融壓抑狀態走向金融自由化過程中的一個過渡性政策,它針對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轉軌過程中存在的信息不暢、金融監管不力的狀態,發揮政府在市場「失靈」下的作用,因此並不是與金融深化完全對立的政策,相反是金融深化理論的豐富與發展。
四、 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的思考
目前,金融體系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徵是金融體系的混合性,即政府限制行為與市場行為並存,管制價格與市場價格並存。隨著中國經濟市場化改革的進程,政府管制逐漸放鬆,相對獨立的貨幣金融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顯著,成為影響中國經濟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從上面對有關金融理論的初步分析,我們至少可以考慮:
1、確定金融深化是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的終極目標。
前面分析到,金融深化理論與實際金融有著明顯的差異,傳統的金融深化理論亦存在其內在缺陷性,但這並不構成金融深化的客觀需要,盡管自亞洲金融危機後,亞洲各國及歐美的一部分學者對金融深化產生了懷疑,認為全球金融體系的不完善和各國金融發展的明顯差異使得金融深化在實施過程中必然會帶來全球性的金融混亂和不和諧。但我們應該認識到:(1)從自由化的進程來看,在政府對貿易和金融的管制放鬆後,世界經濟和各國的經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總體上保持了經濟的增長,金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加大,表明自由化的收益是大於其所付出的代價。(2)東南亞金融危機重要原因是危機各國不可持續的宏觀經濟政策和不適當的金融深化措施導致的。實施金融深化的國家常常把放鬆金融管制等同於放鬆金融監管或放開不管,過分地追求金融深化是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而忽視了經濟可持續增長所必須的協調的金融因素,忽視完全金融深化所必須具備的內在制度剛性要求。比如,要進行利率市場化改革就必須先有或者同步進行金融體系市場化或完善化,這是金融深化論一個很重要的前提。
因而,我們應客觀的對待金融深化理論與實踐,絕不能因一些發展中國家在推行金融深化進程中發生了金融危機,就認為金融深化與金融危機二者之間有某種必然的因果關系。實踐證明,有效、合理的金融深化實踐會提高經濟發展的績效,還可以提高一個國家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一些發展中國家之所以在金融深化的進程中發生了金融危機,其根本原因在於選擇了過於激進、超前的金融深化戰略。我國在實施金融體制改革時,不能把麥金農和肖的「金融深化」理論,簡單的理解為完全取消政府幹預的金融自由化,應在放鬆管制的同時關注市場的落後對放鬆管制的制約作用,注重金融深化的漸進性、層次性和持續性,「金融深化是伴隨著整體經濟改革發展的一個漸進過程,金融深化的政策措施應根據經濟發展的成熟程度和經濟運行的內在邏輯做出合理的時序選擇和安排,分階段和有計劃地進行。」在推進金融深化的過程中,要結合本國金融改革的現實條件和制度風險,加強對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監管,逐步建立與經濟可持續發展相協調的金融體系。
2、金融約束成為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的必要手段。
考慮到我國目前金融體系中累積了大量的金融風險,因此在改革進程中,我們應客觀的評價和估計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所可能帶來的長期性風險,本著市場配置資源的原則,結合我國金融體系的實際情況,在經濟轉軌時期採取必要的金融管制與金融深化相結合的改革方略是顯示可行的。
除了解決政府需不需干預經濟和金融活動的問題,我國還需要解決如何把握干預力度,避免信息不對稱的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問題。美國經濟學家克魯格曼1997年就曾指出,政府的不當干預才是造成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本質原因:在危機中資產價值的猛跌使很多金融中介機構破產,從而暴露出金融機構在金融活動中的破壞作用;而金融中介機構的借貸活動與資產價值之間存在著一種政治經濟動力關系,政府對金融中介機構或明或暗提供的債務擔保,是造成金融中介機構進行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的根本原因。金融約束論從信息和激勵的角度,抓住了解決經濟金融問題的兩個基本點,一方面政府應創造條件使決策者掌握信息,或讓有信息能力的行為人成為決策者;另一方面政府可利用自身掌握和擁有的信息能力,為金融中介機構創造持久有效經營的激勵機制。當然政府的職責不是直接提供擔保和保護,而是促進金融體系市場約束機制發揮作用,積極促進信息的傳播,增加市場上可供信息的公開化,並充分發揮掌握內部信息的金融機構和民間組織的優勢,而非越俎代庖,過多干預,避免金融約束政策蛻變為純粹的金融干預政策,嚴格的金融約束政策與金融抑制可能只相差須臾。「金融約束應該是一種動態的政策制度,應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向更具競爭性的金融市場這一大方向的邁進而進行調整。它不是自由放任和政府幹預之間靜態的政策權衡,與此相關的問題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合理順序。」
在金融約束政策框架下,政府的作用既不是「親善市場論」強調的政府只能促進市場建設,不應干預金融經濟;也不是「國家推動發展論」所要求的政府為了彌補市場失靈,必須始終強力干預金融經濟;而應是「市場增進論」的觀點,即政府的職能是促進民間部門的協調功能,發揮政府進行選擇性控制的補充性功能,避免產生不利於社會大眾的道德危害,使我國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穩步實現真正的金融深化。
另外,我國進行金融體系改革的過程中,也必須要協調貨幣金融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目前,我國「經濟貨幣化」趨勢有所增強,貨幣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強度與日增強,廣義貨幣(M2)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上升到130%左右,都充分說明貨幣金融在經濟中的廣度和深度都有質的變化。貨幣金融在經濟中的地位和影響逐步加大。隨著我國開放程度的深化,外部的沖擊已經開始影響本國貨幣金融政策的有效性,影響本國經濟的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這說明開放經濟中,貨幣金融政策一經濟發展有相當強的關聯。因此,在充分考慮世界經濟發展的趨勢的基礎上,制定與我國經濟發展目標相協調的貨幣金融政策,避免金融業脫離經濟發展的需要而獨自繁衍。

參考文獻
[1] 愛德華•肖:《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深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年版。
[2] 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M],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 談儒勇:《金融發展理論與中國金融發展》[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
[4] 鄭澤華等:《金融抑制、金融自由化與中國的金融改革》[J],《西南金融》,2000年第4期。
[5] 王松奇: 《金融學》[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6] 陳柳欽:《風險之門—我國金融體系改革的啟示》[J],《科學決策》,2001年第9期。
[7] 帥勇:《金融深化的第三條道路:金融約束》[J],《經濟評論》,2001年第5期。

2. 西南財經大學的"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和"金融學院"的金融學有什麼不同

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是一個研究結構,裡面的成員基本上都不是學生了。
金融學院是學校的一個院系,在裡面的都是學生了。
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是個高大上的組織,金融學院是一個學生團體。

西南財經大學(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簡稱西南財大,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211工程」大學之一,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西南財經大學以金融學科為優勢,在金融行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力。西南財經大學的前身是1925年在上海創辦的光華大學,1985年正式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2000年由中國人民銀行劃轉教育部主管。學校由光華和柳林兩個校區組成,其中光華校區位於成都市青羊區光華村,柳林校區位於成都市溫江區。

院系設置
截止至2014年,學校共計有27個二級學院(中心、部),其中包括了32個本科專業。主要院系有: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西南財經大學經濟數學學院,西南財經大學保險學院,西南財經大學通識教育學院,西南財經大學證券與期貨學院,西南財經大學人文學院,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國際教育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出國留學預備學院,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西南財經大學繼續(網路)教育學院,西南財經大學財稅學院,西南財經大學西部商學院,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西南財經大學體育教學研究部,西南財經大學經濟信息工程學院,西南財經大學經濟與管理研究院,西南財經大學法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北京研究院,西南財經大學經貿外語學院,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西南財經大學社會工作發展研究中心,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學科建設
截止至2014年,西南財經大學有56個博士學位培養專業、79個碩士學位培養專業(含16個碩士專業學位),32個本科專業;有4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涵蓋31個二級學科)和4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有5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及1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3. 《金融學》 中國金融出版社 王松奇著作

不建議買,寫了不怎麼樣。《金融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金融學譯叢 博迪,莫頓和著的,寫的比較好。

4. 青島哪裡可以買到《金融學》(第二版),王松奇編著(中國金融出版社)

到青島文化街書城,裡面很多書店,應該能買到你要的書。地點就在台東。你如果現在在卓越網上訂書的話,5天一定也能到的。

5. 我想考金融學的研究生,參考書目列了好多,請問在一月的初試前具體該看哪本專業課本謝謝

你要說什麼學校、什麼學院的金融,才能給你參考
補充:怪不得你會問這種問題,當我看到它給的參考書目時候也嚇了一跳。
我的理解是這樣的:初試參考書目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劉詩白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劉詩白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
《政治經濟學》 逢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版
《西方經濟學》第三版(上、下冊) 高鴻業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有第四版了)
《微觀經濟學》 吳開超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宏觀經濟學》 曾志遠、劉書祥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而復試參考書根據報考方向的不同不一樣,一共10個方向,分成四類:
1、01-05方向考貨幣金融學,參考書應該是《貨幣金融學》殷孟波主編 中國金融出版社
2、06方向考金融學 + 計量經濟學,參考書是
《金融學》 羅伯特.莫頓茲維.博迪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投資學》陳永生編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國際金融原理》何澤榮主編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現代商業銀行經營管理》 張橋雲編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3、07-09方向考金融學基礎(和2中的金融學不一樣,是「基礎」),參考書
《金融學》(第二版) 王松奇著 金融出版社
《金融學》 羅伯特.莫頓茲維.博迪著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10方向考資料庫,參考書《資料庫系統概論》 薩師煊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06方向是「金融學實驗班」,肯定要求最高,看的書也最多,應該是本科金融專業學生才會考,其他方向就比較簡單。

如有疑問參考「考研論壇」http://bbs.kaoyan.com/thread-2253751-1-1.html

初試參考書應該就是這些,沒有什麼問題。
而復試參考書就沒有什麼依據可參考了,主要是根據我考金融聯考的經驗「推測」出來的,僅供參考,建議你打個電話咨詢一下金融學院的招生老師,這樣比較權威!

6. 西財2019年金融專業802西方經濟學是考第幾版

可以跨專業考,是全國統考。統考考試科目思想政治理論 英語一 數學三 經濟學二復式科目回:金融學答70%(貨幣金融學) +程序設計基礎30%(c/c++或JAVA選其一) 初試參考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劉詩白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劉詩白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政治經濟學》逢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西方經濟學》第三版上下 高鴻業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微觀經濟學》吳開超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宏觀經濟學》曾志遠,劉書祥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復式參考書:《金融學》王松奇 中國金融出版社《金融學》茲維;博迪;羅伯特;莫頓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7. 吉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的發展歷史

金融學科從1946年7月起步以來,經歷了六十餘年的辦學歷史,是學校歷史最悠久的內主力學科之一,在社會上容樹立了良好的品牌。經過幾代金融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為國家培養了五千餘名高級金融管理人才和金融業務骨幹,為我國金融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金融學科是我國培養金融家的搖籃之一,前任中國證監會主席陳耀先,現任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行長鄭暉、中國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以及著名金融學家王松奇、武捷思等一大批金融界精英、學者均出自金融學科。

8. 王松奇的介紹

王松奇,男,1952年3月出生。吉林省前郭縣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北京市創業投資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第四屆中國金融學會理事全國中青年金融研究會會長,第六屆中國金融學會常務理事,《銀行家》雜志主編,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博士研究生兼職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吉林銀行獨立董事。

9. (9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松奇認為,王安石變法的方案折

(1)

(2)國家干預經濟或國家壟斷經濟(2分)
(3)要遵循客觀經濟規律;變法要循序漸進;選拔人才要德才兼備等(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點即可)。(3分)

10. 長春稅務學院和湖南大學的金融學哪個更好

首先湖南大學是一本招生,雖然不了解這個學校,但是如果能考上的話,應該還不錯。

長稅是2本招生,但錄取成績在很多省份都是重點線以上的,至於金融專業,是長稅的立校之本,60年前長稅成立時叫東北銀行學校,隸屬於中國人民銀行,是全國最早的金融院校,專門培養銀行幹部的,後來學校在80年代開始大力發展會計,90年代初歸屬於國家稅務總局,大力發展稅務專業, 現在形成會計金融稅務三大系,是學校最好的三個專業。至於畢業生,出過各大銀行的總行行長,證監會銀監會的主席,幾個副省長,現在人民銀行總行的副行長馬德倫,中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松奇,海爾的副總裁,中國人壽的總裁

樓上那個長稅的校友回答有些錯誤,我是金融系畢業的,國際金融不是系,是金融系下面的一個專業,其實學習內容跟金融學一樣的,只是國際金融這么課程是採用雙語教學,至於就業更不是天差地別,就說我們班,2個去銀監局的,吉林省商務廳駐京辦事處,各大銀行證券,還有幾個公務員,考研的幾個去了山東大學,東北財大,西南財經,除此之外還有2個留學的。金融的錄取分不如會計和稅務,但不至於到中等水平,除了會計稅務就是金融了

話說遠了,總而言之,長稅是2本,第二批報長稅絕不吃虧,明年很可能升重本,改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