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论文思路,找论文素材,尽在免费论文网!
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基礎會計學李占國第七章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基礎會計學李占國第七章

發布時間: 2021-03-17 08:46:45

A. 急求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文獻綜述

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學的核心問題之一。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理財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准。它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導向器,它決定著財務管理主體的行為模式。確立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對財務管理目標的研究,一直是國外財務學者關注的焦點內容之一,近些年我國財務學者也盡力探討,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財務活動的內在要求,又能銜接國家財務管理目標,並能滿足企業各經濟當事人經濟利益的要求,實現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對此,回顧財務管理目標的發展,以指出財務管理目標的發展趨勢。
一、財務管理目標發展述評
根據現有資料,對於財務管理目標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利潤最大化。這一目標是從19世紀初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淵源是亞當•斯密的企業利潤最大化理論。有學者明確提出「用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理財總目標是一種客觀的選擇」(何清波、邢建平,1998),「國有企業管理目標的完整表述應該是:在履行足夠的社會責任的基礎上追求利潤最大化」(祁懷錦,1999)。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潤是企業積累的源泉,利潤最大化使企業經營資本有了可靠的來源;另一方面,利潤最大化在滿足業主增加私人財富的同時,也使社會財富達到最大化。然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業主經營逐漸被職工經理經營代替,企業利益主體呈現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下,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就不合適了。這不僅因為利潤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沒有反映出利潤與投入資本的比例關系,還因為即使實現了利潤最大化,如果未考慮到各種利益主體的合理利益,會影響未來企業經營資本的來源。
(二)凈現值最大化。20世紀40年代末,西方財務界開始關注資本在企業內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作用。隨著1951年喬爾•迪安(JoelDean)的《資本預算》的出版,財務界開始討論如何在各類資產間分配財物資源,以提高現金流動的凈現值。如果一個企業所有各投資項目的凈現值最大,企業的凈收益就會最大。資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現值最大化被視為當時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這一目標考慮了時間價值對資本增值效果的影響,顯然優於利潤最大化目標,但並為從根本上克服利潤最大化目標的缺陷。
(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紀60年代,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漸完善,股份制企業的不斷發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漸成為西方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這以目標在科學上更進了一步,因為這里的「收益額」有時間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資本概念,它是一定時間內單位投入資本(每股,不是每元)所獲收益額,充分體現了資本投入與資本增值之間的比例關系,但這一目標一是未能體現資本投入所面臨的風險;二是沒有考慮企業股利方針對股票市價的影響。如果企業的目標只是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業就決不會支付股利。
(四)股東財富最大化。這是近幾年西方財務管理中比較流行的一種觀點。股東財富最大化是用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來計量的,它考慮了風險因素。因為,風險的高低,會對股票價格產生重要影響;也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因為不管是目前利潤還是預期未來的利潤對股票價格都會產生重要影響。然而,這種觀點也有其缺陷。首先,強調股東的利益,而對企業其他關系主體的利益不夠重視,不利於處理好現代企業財務活動中產生的各種財務關系。其次,股票價格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並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財目標是不合理的。再次,它只適合上市公司,對非上市公司很難適應。
(五)企業價值最大化。所謂企業價值就是企業資產的市場價值,取決於企業潛在和未來的獲利能力。企業價值最大化充分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風險價值和通貨膨脹價值對企業資產的影響,克服了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因此,有學者認為該觀點體現了對經濟效益的深層認識,「它是現代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荊新、王化成、劉俊彥,1998)。然而,該觀點仍受到批評:一是概念上的模糊。大部分學者認為,「企業價值最大化就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劉貴生等,1997)。但有學者認為企業價值與股東財富不是同一概念。「企業價值相當於資產負債表左方的資產價值」,而股東財富應「相當於資產負債表右方的所有者權益的價值」(王慶成,1999)。二是測算上的困難。如果用未來企業報酬貼現值計量企業價值,「從理論上看來頗有道理,但是在實踐的可操作上卻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缺陷」。如果用資產評估值來計量,方法上雖然科學,但是「資產評估通常在企業經營方式變更、資產流動、產權變更時採用,在企業日常管理、業績評價中費時費力,事實上也難行得通」
(王慶成,1999)。
(六)所有者財富最大化。該觀點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應表述為所有者財務最大化」(郭復初等,1997)。在我國國有經濟改革中,所有者的概念已為眾人接納,對股份制企業來說,股東即為企業的所有者,對非股份制企業來說,企業的投資者即為企業的所有者。所有者對企業評價的標准主要是自身財富能否得以最大限度增值,因此所有者財富最大化必然成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它不僅符合非所有者之外的企業經濟當事人的利益,而且也符合整個社會的利益。
(七)資金運動合理化。該觀點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是實現企業資金運動合理化。(汪孝德、楊丹,1994)資金運動合理化就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出發點,通過對企業的籌資、投資、耗費、收入、分配等各環節的控制和企業各種資產形態的有效管理,使資金運用達到一個相對適應和合理的狀態。它的基本內容是實現企業資金流動行、安全性和贏利性的科學統一和協調。該觀點的缺陷在於:一是目標本身不能直接量化,例如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目標的表達都是量化的財務管理目標,資金運動最優化目標很難具體量化;二是資金運動是企業籌資、投資、分配等一系列行為過程,資金運動最優化就是企業財務過程的最優化,仍沒有回答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八)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有學者提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李端生、李占國,1998)。該觀點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必須是經濟性目標與超經濟性目標的高度統一,是所有者利益與其它主體利益的最佳兼顧,絕不能只是一項非常具體化、定量化、具有明顯傾向性的財務指標;必須具有綜合性、兼容性,能夠全面反映企業的持續經營和穩定發展能力,而有利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財目標就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筆者認為,該觀點的可取之處在於:第一,能夠在理財目標中充分考慮企業管理的最高目標;第二,使企業的理財思路跳出資金管理的局限。其不足之處是:企業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企業目標,不是企業理財目標所能涵蓋的。「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本質上是企業經營的最高目標,企業理財目標應當充分體現企業的經營目標,但兩者之間不能等同。
(九)EVA最大化。該觀點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是企業經濟附加值EVA最大化(艾志群,2002)。EVA是公司營業利潤與資本成本的差值,它是衡量企業在某個特定年份中盈利抵償資本機會成本後的經濟利潤。EVA最大化的理財目標能將所有者的財務管理目標與經營者的財務管理目標緊密銜接在一條紐帶上,所有者主要基於企業EVA的增長給經營者進行獎勵,妥善地處理了經營者與股東的代理沖突。EVA考慮了企業所有投入資本的成本,有利於經營者千方百計提高資金營運效果,並授予經營者更大的靈活機動權;EVA最大化的實質是企業的經濟利潤最大化,也是權衡了經營者利益下的股東財富最大化。但是,該觀點的不足之處是:過分注重EVA易使企業忽視與其他契約關系的主體利益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除上述九種主要財務管理目標的研究觀點外,理論界還不斷提出新的見解。如有學者提出用權益資本利潤率最大化目標具體衡量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王慶成,1999);有的學者提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表述為: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主要目標,由社會責任、增值額、效用最佳等一系列輔助目標組成(張濤,1999);有的學者提出了「財務決策只有以長期資本增值最大化為目標,才可能克服財務活動的短期化行為,從而才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陸正飛,1996);有的學者提出「投資者、經營者和社會利益最大化」(朱海芳,1996);有的學者提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該分層次,其根本目標是資本增值;直接目標是利潤;核心目標是經濟效益(張先治,1997);還有學者提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應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前提下,追求有效增值最大化和相關利益協調化(張卓、程凱、鄧明然,2002)等。
二、研究財務管理目標應注意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目標研究的出發點問題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對財務管理目標的出發點可以歸結為兩種。第一種觀點認為,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所有者的目標。因此,財務管理目標應為「所有者財富最大化」、「EVA最大化」、「資金運動合理化」、「長期資本增值」等。第二種觀點認為,企業的剩餘索取權應由包括股東、債權人、經營者、職工、政府、社會公眾等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持有。因此,財務管理目標應為「企業價值最大化」、「相關者利益最大化」、「投資者、經營者和社會利益最大化」等。這種分歧實質上是兩種企業觀的分歧。其一是「所有者觀念」,認為企業是所有者的企業;其二是「實體觀念」,認為企業具有獨立於所有者之外的人格。從財務環境和經濟理論來看,「實體觀念」更加符合現代社會實際情況。首先,發達資本市場具有投資主體分散化、投資目的多元化的特徵。其次,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要明晰產權關系,即區分出資者所有權和法人財產權,並促使其分離,這就要求確認企業的主體地位。再次,現代經濟學認為,企業是一系列生產要素之間的契約。有的論者指出,資本所有權不應與企業所有權混為一談,重要的是應消除企業是由證券持有者擁有的這一根深蒂固的觀念。這可以說是「實體觀念」的經濟學基矗最後,未來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企業的資本除了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外,還有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等其他形式的資本,在有的企業,這些已經成為會計核算體系的一部分。因此,「實體觀念」更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
(二)財務管理目標的結構問題
有些論者提出,財務管理目標是單一的。即便認為財務管理目標具有層次性、多元性,其具體提法也存在種種差異。比如:①財務管理目標按范圍不同可分為總目標和分目標兩類,後者包括籌資管理目標、投資管理目標和營運管理目標等。②財務管理目標分為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前者又分為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③財務管理目標應分為所有者財務管理目標和經營者財務管理目標,後者是「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④根本目標是資本增值,直接目標是利潤,核心目標是經濟效益等等觀點。
筆者認為,第一,財務管理目標通常就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因而不必按財務主體來劃分財務管理目標。第二,財務管理目標具有層次性的特點,分目標或具體目標是實現財務總目標或基本目標的手段。第三,財務總目標應當從「實體觀念」出發,考慮各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第四,在經濟體制、資本市嘗企業所屬產業、企業組織形式等財務環境因素不同時,真正能夠影響財務管理目標的利益主體是不同的。如
: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利益優先;資本市場不發達時,企業主要靠借款籌資,債權人很有「發言權」;在高科技、知識型產業中,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更具有重要性;在獨資、合夥企業中,經營者與所有者往往是同一的,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要單純得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財務管理目標的多元性特徵。
(三)財務管理目標的評價指標問題
有的論者並不討論財務管理目標評價指標的問題。這可能是他們認為財務管理目標並非指標計算,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認為財務管理目標就是「某一指標」的「最大化」,因而沒有必要再討論財務管理目標評價指標問題。在財務管理目標評價指標問題上的第二個分歧是,有的論者認為這種指標只有一個,而大多數強調財務管理目標結構的論者則設計了多個指標。第三個分歧是在指標的具體設計上,究竟用哪一個(些)指標。
筆者認為,首先,財務管理目標並不直接就是財務管理目標的評價指標。比如,營銷管理以「顧客滿意」為目標,其評價指標可以是質量投訴次數、「回頭客」的多少等。其次,財務管理目標評價指標是財務管理目標的量化表現形式,既然財務管理目標有內在結構,其評價指標也應該是一個體系,至於具體如何設計、計算和運用這些指標,需要進一步研究。
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研究的發展趨勢
我們可以看到,我國財務管理目標的提法經歷了一個不斷反復、變化的過程。從利潤最大化到財富最大化再到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主線發展過程,中間還有資金流動合理化、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權益資本利潤率最大化等觀點。現在又有人提出相關者利益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觀點。究竟哪個更適合我國企業,還有待時間的檢驗。在該問題中出現的諸多觀點,說明財務管理目標引起了理論和實踐界的普遍關注,同時也說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理論研究還不成熟。立足現狀,展望未來,筆者認為,我國學者對企業理財目標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大趨勢:
(一)「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是當前呈主流性的學術觀點,其他的一些新見解有不少是圍繞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中心觀點的修補和完善。
(二)注重協調企業多邊財務關系主體的相關利益,是確立企業理財目標的一個重要依據。這里的相關利益主體包括所有者和經營者、企業內部的員工、企業的債權人以及其他合作夥伴,理財目標只有充分考慮這些相關主體的利益才是合理的。
(三)關注社會責任已經引入企業理財目標的內容。盡管對企業理財目標如何具體體現社會責任還未進行明確的探討,但是,眾多學者開始關注企業理財目標中的社會責任問題。有的認為承擔社會責任是實現企業理財目標的基本約束條件;有的認為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理財的目標之一等等。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未來的企業理財目標必須考慮社會責任與社會利益。
(四)確立企業的理財目標更應看重企業的長期利益。學者們對利潤最大化等理財目標的批評,反映出學者們的一種期望:容易導致企業經營行為短期化的理財目標不是好目標。因此,學者們的研究成果試圖確立一個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的理財目標,在這樣的理財目標中,體現資金的時間價值、經營的風險價值和長期效益。
(五)區分不同類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將成為該領域研究的趨勢之一。在我國現行的研究中,有的學者開始探討中小企業的理財目標、虧損企業的理財目標、高科技企業的理財目標、上市公司的理財目標和非上市企業的理財目標等。揭示了課題研究的一個趨勢: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正逐步走向深入,向具體化發展。應當說,這種研究思路是正確的,它將有力推動企業理財目標研究的實證化和針對性。與此同時,企業理財目標也可能在企業內部進一步分解,將總體財務目標具體落實到各級管理者的理財目標。

參考資料: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文獻綜述

B. 急求文獻綜述(會計或財務管理方向)

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學的核心問題之一。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理財活動所希望實現的結果,是評價企業理財活動是否合理的基本標准。它是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導向器,它決定著財務管理主體的行為模式。確立合理的財務管理目標、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都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對財務管理目標的研究,一直是國外財務學者關注的焦點內容之一,近些年我國財務學者也盡力探討,力求找到既能符合財務活動的內在要求,又能銜接國家財務管理目標,並能滿足企業各經濟當事人經濟利益的要求,實現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對此,回顧財務管理目標的發展,以指出財務管理目標的發展趨勢。sO100
一、財務管理目標發展述評
根據現有資料,對於財務管理目標的表述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利潤最大化。這一目標是從19世紀初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其淵源是亞當•斯密的企業利潤最大化理論。有學者明確提出「用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理財總目標是一種客觀的選擇」(何清波、邢建平,1998),「國有企業管理目標的完整表述應該是:在履行足夠的社會責任的基礎上追求利潤最大化」(祁懷錦,1999)。以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目標有其合理性。一方面,利潤是企業積累的源泉,利潤最大化使企業經營資本有了可靠的來源;另一方面,利潤最大化在滿足業主增加私人財富的同時,也使社會財富達到最大化。然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企業的組織形式和經營管理方式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業主經營逐漸被職工經理經營代替,企業利益主體呈現多元化,在這種情況下,利潤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就不合適了。這不僅因為利潤最大化概念含糊不清,沒有反映出利潤與投入資本的比例關系,還因為即使實現了利潤最大化,如果未考慮到各種利益主體的合理利益,會影響未來企業經營資本的來源。
(二)凈現值最大化。20世紀40年代末,西方財務界開始關注資本在企業內部的有效分配,以及企業在資本市場中的作用。隨著1951年喬爾•迪安(JoelDean)的《資本預算》的出版,財務界開始討論如何在各類資產間分配財物資源,以提高現金流動的凈現值。如果一個企業所有各投資項目的凈現值最大,企業的凈收益就會最大。資本才能真正得以最大化增值。因此現值最大化被視為當時的企業財務管理目標,這一目標考慮了時間價值對資本增值效果的影響,顯然優於利潤最大化目標,但並為從根本上克服利潤最大化目標的缺陷。
(三)每股收益最大化。20世紀60年代,隨著資本市場的逐漸完善,股份制企業的不斷發展,每股收益最大化逐漸成為西方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這以目標在科學上更進了一步,因為這里的「收益額」有時間概念,且「每股」又有投入資本概念,它是一定時間內單位投入資本(每股,不是每元)所獲收益額,充分體現了資本投入與資本增值之間的比例關系,但這一目標一是未能體現資本投入所面臨的風險;二是沒有考慮企業股利方針對股票市價的影響。如果企業的目標只是為了每股收益最大,企業就決不會支付股利。
(四)股東財富最大化。這是近幾年西方財務管理中比較流行的一種觀點。股東財富最大化是用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來計量的,它考慮了風險因素。因為,風險的高低,會對股票價格產生重要影響;也考慮了貨幣時間價值,一定程度上能夠克服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因為不管是目前利潤還是預期未來的利潤對股票價格都會產生重要影響。然而,這種觀點也有其缺陷。首先,強調股東的利益,而對企業其他關系主體的利益不夠重視,不利於處理好現代企業財務活動中產生的各種財務關系。其次,股票價格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結果,並非都是公司所能控制的,把不可控因素引入理財目標是不合理的。再次,它只適合上市公司,對非上市公司很難適應。
(五)企業價值最大化。所謂企業價值就是企業資產的市場價值,取決於企業潛在和未來的獲利能力。企業價值最大化充分考慮了資金的時間價值、風險價值和通貨膨脹價值對企業資產的影響,克服了企業在追求利潤上的短期行為,因此,有學者認為該觀點體現了對經濟效益的深層認識,「它是現代財務管理的最優目標」(荊新、王化成、劉俊彥,1998)。然而,該觀點仍受到批評:一是概念上的模糊。大部分學者認為,「企業價值最大化就是股東財富最大化」(劉貴生等,1997)。但有學者認為企業價值與股東財富不是同一概念。「企業價值相當於資產負債表左方的資產價值」,而股東財富應「相當於資產負債表右方的所有者權益的價值」(王慶成,1999)。二是測算上的困難。如果用未來企業報酬貼現值計量企業價值,「從理論上看來頗有道理,但是在實踐的可操作上卻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缺陷」。如果用資產評估值來計量,方法上雖然科學,但是「資產評估通常在企業經營方式變更、資產流動、產權變更時採用,在企業日常管理、業績評價中費時費力,事實上也難行得通」
(王慶成,1999)。
(六)所有者財富最大化。該觀點認為「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應表述為所有者財務最大化」(郭復初等,1997)。在我國國有經濟改革中,所有者的概念已為眾人接納,對股份制企業來說,股東即為企業的所有者,對非股份制企業來說,企業的投資者即為企業的所有者。所有者對企業評價的標准主要是自身財富能否得以最大限度增值,因此所有者財富最大化必然成為財務管理的目標。它不僅符合非所有者之外的企業經濟當事人的利益,而且也符合整個社會的利益。
(七)資金運動合理化。該觀點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是實現企業資金運動合理化。(汪孝德、楊丹,1994)資金運動合理化就是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出發點,通過對企業的籌資、投資、耗費、收入、分配等各環節的控制和企業各種資產形態的有效管理,使資金運用達到一個相對適應和合理的狀態。它的基本內容是實現企業資金流動行、安全性和贏利性的科學統一和協調。該觀點的缺陷在於:一是目標本身不能直接量化,例如利潤最大化、股東財富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等目標的表達都是量化的財務管理目標,資金運動最優化目標很難具體量化;二是資金運動是企業籌資、投資、分配等一系列行為過程,資金運動最優化就是企業財務過程的最優化,仍沒有回答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是什麼。
(八)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有學者提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李端生、李占國,1998)。該觀點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必須是經濟性目標與超經濟性目標的高度統一,是所有者利益與其它主體利益的最佳兼顧,絕不能只是一項非常具體化、定量化、具有明顯傾向性的財務指標;必須具有綜合性、兼容性,能夠全面反映企業的持續經營和穩定發展能力,而有利於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理財目標就是「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筆者認為,該觀點的可取之處在於:第一,能夠在理財目標中充分考慮企業管理的最高目標;第二,使企業的理財思路跳出資金管理的局限。其不足之處是:企業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是一種高度綜合性的企業目標,不是企業理財目標所能涵蓋的。「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本質上是企業經營的最高目標,企業理財目標應當充分體現企業的經營目標,但兩者之間不能等同。
(九)EVA最大化。該觀點認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是企業經濟附加值EVA最大化(艾志群,2002)。EVA是公司營業利潤與資本成本的差值,它是衡量企業在某個特定年份中盈利抵償資本機會成本後的經濟利潤。EVA最大化的理財目標能將所有者的財務管理目標與經營者的財務管理目標緊密銜接在一條紐帶上,所有者主要基於企業EVA的增長給經營者進行獎勵,妥善地處理了經營者與股東的代理沖突。EVA考慮了企業所有投入資本的成本,有利於經營者千方百計提高資金營運效果,並授予經營者更大的靈活機動權;EVA最大化的實質是企業的經濟利潤最大化,也是權衡了經營者利益下的股東財富最大化。但是,該觀點的不足之處是:過分注重EVA易使企業忽視與其他契約關系的主體利益以及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除上述九種主要財務管理目標的研究觀點外,理論界還不斷提出新的見解。如有學者提出用權益資本利潤率最大化目標具體衡量股東財富最大化的目標(王慶成,1999);有的學者提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表述為:以企業價值最大化為主要目標,由社會責任、增值額、效用最佳等一系列輔助目標組成(張濤,1999);有的學者提出了「財務決策只有以長期資本增值最大化為目標,才可能克服財務活動的短期化行為,從而才有利於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陸正飛,1996);有的學者提出「投資者、經營者和社會利益最大化」(朱海芳,1996);有的學者提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應該分層次,其根本目標是資本增值;直接目標是利潤;核心目標是經濟效益(張先治,1997);還有學者提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應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前提下,追求有效增值最大化和相關利益協調化(張卓、程凱、鄧明然,2002)等。
二、研究財務管理目標應注意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目標研究的出發點問題
從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對財務管理目標的出發點可以歸結為兩種。第一種觀點認為,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所有者的目標。因此,財務管理目標應為「所有者財富最大化」、「EVA最大化」、「資金運動合理化」、「長期資本增值」等。第二種觀點認為,企業的剩餘索取權應由包括股東、債權人、經營者、職工、政府、社會公眾等在內的所有利益相關者持有。因此,財務管理目標應為「企業價值最大化」、「相關者利益最大化」、「投資者、經營者和社會利益最大化」等。這種分歧實質上是兩種企業觀的分歧。其一是「所有者觀念」,認為企業是所有者的企業;其二是「實體觀念」,認為企業具有獨立於所有者之外的人格。從財務環境和經濟理論來看,「實體觀念」更加符合現代社會實際情況。首先,發達資本市場具有投資主體分散化、投資目的多元化的特徵。其次,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核心是要明晰產權關系,即區分出資者所有權和法人財產權,並促使其分離,這就要求確認企業的主體地位。再次,現代經濟學認為,企業是一系列生產要素之間的契約。有的論者指出,資本所有權不應與企業所有權混為一談,重要的是應消除企業是由證券持有者擁有的這一根深蒂固的觀念。這可以說是「實體觀念」的經濟學基矗最後,未來社會是知識經濟社會,企業的資本除了債務資本和股權資本外,還有人力資本、知識資本等其他形式的資本,在有的企業,這些已經成為會計核算體系的一部分。因此,「實體觀念」更符合當今時代的發展趨勢。
(二)財務管理目標的結構問題
有些論者提出,財務管理目標是單一的。即便認為財務管理目標具有層次性、多元性,其具體提法也存在種種差異。比如:①財務管理目標按范圍不同可分為總目標和分目標兩類,後者包括籌資管理目標、投資管理目標和營運管理目標等。②財務管理目標分為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前者又分為經濟目標和社會目標。③財務管理目標應分為所有者財務管理目標和經營者財務管理目標,後者是「追求個人效用最大化」。④根本目標是資本增值,直接目標是利潤,核心目標是經濟效益等等觀點。
筆者認為,第一,財務管理目標通常就是指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因而不必按財務主體來劃分財務管理目標。第二,財務管理目標具有層次性的特點,分目標或具體目標是實現財務總目標或基本目標的手段。第三,財務總目標應當從「實體觀念」出發,考慮各種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第四,在經濟體制、資本市嘗企業所屬產業、企業組織形式等財務環境因素不同時,真正能夠影響財務管理目標的利益主體是不同的。如
: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利益優先;資本市場不發達時,企業主要靠借款籌資,債權人很有「發言權」;在高科技、知識型產業中,人力資本和知識資本更具有重要性;在獨資、合夥企業中,經營者與所有者往往是同一的,財務管理目標的確定要單純得多。因此,有必要深入研究財務管理目標的多元性特徵。
(三)財務管理目標的評價指標問題
有的論者並不討論財務管理目標評價指標的問題。這可能是他們認為財務管理目標並非指標計算,不具有可操作性,或認為財務管理目標就是「某一指標」的「最大化」,因而沒有必要再討論財務管理目標評價指標問題。在財務管理目標評價指標問題上的第二個分歧是,有的論者認為這種指標只有一個,而大多數強調財務管理目標結構的論者則設計了多個指標。第三個分歧是在指標的具體設計上,究竟用哪一個(些)指標。
筆者認為,首先,財務管理目標並不直接就是財務管理目標的評價指標。比如,營銷管理以「顧客滿意」為目標,其評價指標可以是質量投訴次數、「回頭客」的多少等。其次,財務管理目標評價指標是財務管理目標的量化表現形式,既然財務管理目標有內在結構,其評價指標也應該是一個體系,至於具體如何設計、計算和運用這些指標,需要進一步研究。
三、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研究的發展趨勢
我們可以看到,我國財務管理目標的提法經歷了一個不斷反復、變化的過程。從利潤最大化到財富最大化再到企業價值最大化是主線發展過程,中間還有資金流動合理化、持續發展能力最大化、權益資本利潤率最大化等觀點。現在又有人提出相關者利益最大化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觀點。究竟哪個更適合我國企業,還有待時間的檢驗。在該問題中出現的諸多觀點,說明財務管理目標引起了理論和實踐界的普遍關注,同時也說明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理論研究還不成熟。立足現狀,展望未來,筆者認為,我國學者對企業理財目標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大趨勢:
(一)「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是當前呈主流性的學術觀點,其他的一些新見解有不少是圍繞企業價值最大化這一中心觀點的修補和完善。
(二)注重協調企業多邊財務關系主體的相關利益,是確立企業理財目標的一個重要依據。這里的相關利益主體包括所有者和經營者、企業內部的員工、企業的債權人以及其他合作夥伴,理財目標只有充分考慮這些相關主體的利益才是合理的。
(三)關注社會責任已經引入企業理財目標的內容。盡管對企業理財目標如何具體體現社會責任還未進行明確的探討,但是,眾多學者開始關注企業理財目標中的社會責任問題。有的認為承擔社會責任是實現企業理財目標的基本約束條件;有的認為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理財的目標之一等等。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未來的企業理財目標必須考慮社會責任與社會利益。
(四)確立企業的理財目標更應看重企業的長期利益。學者們對利潤最大化等理財目標的批評,反映出學者們的一種期望:容易導致企業經營行為短期化的理財目標不是好目標。因此,學者們的研究成果試圖確立一個有利於企業長遠發展的理財目標,在這樣的理財目標中,體現資金的時間價值、經營的風險價值和長期效益。
(五)區分不同類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將成為該領域研究的趨勢之一。在我國現行的研究中,有的學者開始探討中小企業的理財目標、虧損企業的理財目標、高科技企業的理財目標、上市公司的理財目標和非上市企業的理財目標等。揭示了課題研究的一個趨勢: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正逐步走向深入,向具體化發展。應當說,這種研究思路是正確的,它將有力推動企業理財目標研究的實證化和針對性。與此同時,企業理財目標也可能在企業內部進一步分解,將總體財務目標具體落實到各級管理者的理財目標。

C. 上海電機學院專升本考試,考經管的話要考哪幾門,買哪幾本參考書,現在開始看的話來得及嗎

能啊,我去年就是這時候才開始認真的,2門課,兩本書就夠
《西方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部分)(第四版) 高鴻業主編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
《經濟學基礎》(微觀經濟學部分)吳志清主編,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年
以上兩本二選一就行,以及:
《基礎會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主編:李占國

考試時是兩門課和在一起出一張200分卷子的

D. 李占國主編《基礎會計學專項實訓與習題集》(第二版)的答案在哪能找到

李占國主編《基礎會計學專項實訓與習題集》(第二版)的答案在哪能找到版
怎麼說呢,作權業嘛,如果是為了應付,抄抄也無所謂啦,當然這是不好的習慣,最好還是自己做,如果有不會的請教一下人,既豐富了自己,也幫助了同學。如果為了成績,還是自己做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