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文學藝術界自殺的有
http://www.811er.com/printpage.asp?BoardID=21&ID=4081
http://post..com/f?kz=32976226
http://www.bora-vw.com/bbs/printpage.asp?BoardID=3&ID=10323
張國榮: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2003年4月1日,在這個戲劇性的節日里,一向十分注重形象並且患有恐高症的張國榮竟以跳樓這種極端的方式上演了這個節日里最大的戲劇,引得眾生無限感慨:「國榮,國榮,奈若何?」
筠子:天生會唱歌
2000年9月10日下午,年僅23歲筠子悄悄地走了,只留下那寂寞的歌聲:「我心裡什麼都沒有,就像沒有痛苦;這個世界什麼都有就像每個人都擁有……」
陳寶蓮:藏著比別人更多的痛苦
一次致命情傷是陳寶蓮墮落的開始,輿論的評說也從此偏頗:某位女星拒絕同她合影、酒店紛紛拒絕陳寶蓮入住、申請日本簽證被拒……連串的打擊更使她自暴自棄。2002年7月31日,剛剛做了母親的她終於選擇了結束。
翁美玲:理想的黃蓉
1985年5月14日,翁美玲在自己居住的公寓里開煤氣自殺身亡。事業上的高峰沒有給她帶來成功的快樂,反而成了令她窒息的壓力;心中的那個「有著都市化的俊朗外形」的男主角沒有給她帶來甜蜜的愛情,反而成了她悲劇中的催化劑。
三毛
1991年1月4日台灣女作家三毛自殺身亡,海內外傳媒紛紛報道,人們對她僅48歲就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扼腕痛惜, 又深深懷念她那些浪漫、傳奇、抒情的作品。 三毛的代表作有《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來》、《稻草人手記》、《萬水千山走遍》、《傾城》、《我的寶貝》、《鬧學記》等。三毛,在讀者心中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
倪敏然
2005年5月1日,藝人倪敏然失蹤兩星期後尋獲屍體,經警方初步證實,在宜蘭頭城山區所發現的上吊身亡男性屍體,刊驗後確定為倪敏然。
李恩珠
2005年2月22日在自己公寓自殺,僅僅25歲。代表作品:《紅字》《太極旗飄揚》《火鳥》《向左愛,向右愛》等。曾獲得了韓國電視劇的最高獎MBC電視劇演技大獎,是韓國一線紅星的代表。
阮玲玉
1935年3月8日,20世紀30年代默片時代最優秀的女演員之一、25歲的阮玲玉自殺了。她自殺的那天晚上穿著旗袍,她的旗袍上寫滿了一句話:人言可畏,人言可畏
Ⅱ 歷史上有哪些真正的殉道者
佛教和基督教比較多
基督教的聖徒幾乎都是殉道者
————————————
西門彼得,十二使徒之一,原是捕魚的,後來跟從了耶穌基督,在耶穌基督升天五旬節降下聖靈後,開始廣傳福音,先是猶太人,然後是外邦人。後被羅馬皇帝尼祿迫害,在羅馬殉道而死,死前彼得自己要求倒釘十字架。
安得烈(Andrew)(西門的兄弟,曾帶希臘人見耶穌,在希臘殉道)
雅各布(Jacob)(西庇太與撒羅米之子,約翰的兄弟,原為漁夫,耶穌為他取名雷子,西元44年在希律安提帕時殉道)
巴多羅買(bartholomew)(可能就是拿但業,傳說在亞美尼亞殉道)
Ⅲ 焦菊隱,中國話劇的殉道者 殉道體現在哪些方面
為紀念中國話劇百年,2007年北京人藝推出了兩本圖文並茂的「經典人物」傳記,一本是《焦菊隱》,一本是《於是之》。《焦菊隱傳記》的撰稿人之一就是他的愛女焦世宏。翻開這本書,就被一段寫得既痛切又深切又真切的文字打動了:「焦菊隱並不是一個完人,時至今日,人們私下裡評論他時,也是毀譽參半。他一生都沒有學會圓滑,學會世故,學會寬容。在他身後,他的剛直為他贏得了眾多人的敬重;而在他生前,他的剛愎卻給他帶來無盡的麻煩。他常常在不適合的時間地點,隨意拋灑自己的真性情,展示自己的桀驁與不馴,或許,正是這種真性情,使他能發出不同於別人的聲音?他從不依附於任何人,也從不仰視某某權威,或許,正是這種獨立精神,令其閃現出思想的亮色?追溯焦菊隱走過的路,似乎可以給我們提供一個耐人尋味的樣本。他一生雖然結過三次婚,也有很多情人,但只有一個是他的最愛,他愛得那麼執著,那麼投入,那麼深沉、狂熱、細致、永恆,直至最後獻出了全部財產和生命。這個最愛就是『戲』。而那個能創造出至真至美的舞台,才是他精神最後的歸宿!」
性格決定命運
面對如此桀驁不馴地保持自己藝術理念的焦菊隱,我能這樣遐想:焦菊隱莫非就是中國戲劇界的陳寅恪?
而讓人毀譽參半的焦菊隱,我也想到一位革命哲人講過的關於老鷹與雞的比喻:老鷹也許有時飛得比雞還低,但雞永遠飛不到鷹的高度。
焦菊隱這頭雄鷹的最後一次的「一飛沖天」,發生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北京人藝演了一出很「革命」的戲,破例讓早被打入另冊的焦菊隱也去看了,以期他說幾句好話,但焦菊隱不顧及自己的「待罪之身」,毫不客氣地給這戲下了判詞:「政治上剛及格,藝術上只能給20分。」這擲地有聲的十幾個字,是焦菊隱「桀驁不馴」的真性情與「藝術至上」的真追求的最後的也是最耀眼的一次閃光。
焦菊隱桀驁不馴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悲苦多於欣喜的戲劇人生;而他的近乎「藝術至上」的執著,則由於他的劇院總導演的地位,而投影到了北京人藝的藝術品格上。
曹禺院長在總結北京人藝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經驗時,指出了北京人藝的藝術精神:「藝術家們對戲劇藝術的痴迷熱愛,對戲劇藝術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治藝精神。」這豈不是在給這個「藝術家們」群體的代表人物——北京人藝總導演焦菊隱作藝術鑒定嗎?所以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曹禺院長在1995年給《論北京人藝演劇學派》作序時的所言:「對北京人藝演劇學派的創立,焦菊隱總導演是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的。」
「像殉道的教士一樣
走進北京人藝」
翻開「焦菊隱年表」,1943年焦先生在失業之後的貧病交加中手不停揮地翻譯俄國大戲劇家丹欽科的《回憶錄》(即《文藝·戲劇·生活》)最令我感動。這讓我想起了《太史公自序》中所說的:「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而論兵法……」現在再讀焦先生當年寫的譯後記心裡還無法平靜:
「……晨曦之前,瞪著東北方的一顆大星……我那因侮辱、欺凌、狡詐而受到的苦痛,就更加劇烈起來。在這時,太陽召喚著我,藝術召喚著我,丹欽科召喚著我,我唯一的安慰,只有從早晨到黃昏,手不停揮地翻譯這一本《回憶錄》……我從此可以不再偷火,我可以公然地把火搬到偉大的中國的大地上來了!……每次讀到《海鷗》經丹欽科的演出而成功的敘述,欣悅和傷感就必然交迫著我的心酸一次。」
三年之後的1946年,焦菊隱又寫了一篇紀念丹欽科的文章,文章最後說:「紀念丹欽科,我們必須學習丹欽科的精神。他對創造新的戲劇藝術的熱忱,像殉道的教士一樣,他以終身的時間和精力,去實現這個理想。為了實現這個理想,他一生以戰斗的態度,去擊潰一切壓迫、侮辱、困難和危險……然而,我們是否因為這個感召而下了決心,也要以八十年的時間去實現中國的新戲劇藝術的理想呢?」
我為什麼要在這里不厭其煩地引述焦菊隱在1943年寫的翻譯丹欽科《回憶錄》的譯後記,和1946年寫的紀念丹欽科的文稿呢?那是因為我認為這能夠說明焦菊隱為什麼在六十年前的1952年,下決心作出那個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人生抉擇:辭去安逸的北京師范大學的教職,應邀參與分明將遇到極大挑戰的創建北京人藝的工作?為什麼要與曹禺、歐陽山尊、趙啟揚一起效法丹欽科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半個世紀前為了創建莫斯科藝術劇院而長談十八個小時的經驗,而且提出「要把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建設成像莫斯科藝術劇院那樣的劇院」……
而且,也讓我們明白,為什麼在離開北京師范大學時,在寫給音樂戲劇系的同學們的告別信中,焦菊隱會說出這樣的話:「我如果想走一條舒服的路,不如在這里教書,當教授。辦一個劇院,辦一個中國式的自己的劇院,沒有人給我一套現成的東西。這也許是一條痛苦多於快樂的路,但是,我還是要決定走下去,因為那是我多年的夢想,也曾是很多前輩的理想。它只有在今天才能成為現實,至於榮辱成敗,由別人去判斷吧……」
焦菊隱是像丹欽科那樣,懷著「創造新的戲劇藝術的熱忱」「像殉道的教士一樣」走進了北京人藝。F107
台前幕後
於是之練「蘭花指」
梁秉堃
在話劇龍須溝里,於是之扮演的程瘋子在整個戲里,左手不斷出現一種「准蘭花指」手勢,給觀眾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為什麼會這樣呢?這里邊有個小故事:
當年,排練《龍須溝》以前,按照導演焦菊隱的要求,全體演職員都要深入到龍須溝居民區去體驗生活三個月,於是之自然也不例外。在深入生活當中,於是之逐漸接觸一些老的曲藝演員,唱單弦的演員,並且發現他們的左手都有一個習慣手勢就是「准蘭花指」。因為他們在長年的演出當中要用手敲打八角鼓,即左手拿鼓,右手敲鼓,在單弦樂曲的伴奏下邊敲邊唱。久而久之,養成了習慣,在生活中,即使是不用八角鼓的情況下,左手也如同拿著鼓一樣做「准蘭花指」狀。於是之捕捉到這個有職業特點的典型動作,很是興奮,忙向焦先生作了匯報。焦先生聽了以後,首先對這個發現給予肯定,其次問准備怎麼來使用?於是之表示要把「准蘭花指」的手勢,直接用到程瘋子的某一段戲和某一句台詞里。焦先生想了想,搖頭說:「不能這樣使用!你應當把這個典型性的外部動作,孤立地練習,練習,不斷地練習,在反復的模仿中,你會體會到程瘋子當時所以這樣動作的內在動機,也就是他的思想感情。然後在排練場里,你要忘掉這個動作,只要你情緒掌握對了,這個動作就會自然而然地出現了。」於是之聽過以後,覺得茅塞頓開,就完全按照導演的要求去做了,當戲正式演出以後,劇場的效果很好,主要是這個手勢對於刻畫人物十分有利。
舉個例子來說,程瘋子在第三幕龍須溝已經修好以後,有一段異常興奮地向老街坊們述說光明未來的台詞:「您們可別小看我和二嘎子爺兒倆,我們爺兒倆甭坐到一塊兒,坐到一塊兒就討論問題兒!……您們聽著呀,就拿剛才的事說吧!我說:嘎子,你看,現在咱們這兒有新溝、舊溝兩條溝,一前一後夾住了咱們的院子。新溝是暗溝,管子已經都安好了,早已完了工,上面還修好了一條平平正正的馬路。二嘎子說,那舊溝也嘁哩喀嚓填好了,也還修了一條馬路哪。我就說,咱們房前房後,這么一來,就有兩條馬路啦。我問二嘎子,馬路已然修好了,該怎麼辦吧?四嫂子,二嘎子可真聰明啊。他說:該種樹!他問我:瘋大爺,種什麼樹?我說:種柳樹——垂楊柳——美呀!二嘎子說:呸!他說:得種桃樹,趕明兒好吃大蜜桃啊!您們瞧二嘎子夠多聰明!」在這段台詞里,於是之多次使用了「准蘭花指」的手勢,幾乎是等到了喜悅情緒一來就出現,程瘋子笑,其他人物笑,觀眾也都跟著笑,因而讓台詞得到了很好的烘托和渲染,讓一個得到新生的、興高采烈的人物,生動又鮮明地展現在觀眾的面前。
作者簡介
童道明 戲劇評論家,江蘇張家港人。1960年肄業於莫斯科大學文學系語言文學專業。1963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現任研究員。1962年開始發表作品。198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論文集《他山集》,專著《戲劇筆記》,隨筆、散文集《惜別櫻桃園》等,並另有多種譯著。
Ⅳ 基督徒中的第一位殉道者是誰
耶穌升天後,門徒廣傳福音,但是收到猶太傳統教會的阻力,第一位為主殉道的叫司提凡
Ⅳ 當代文學 「中間人物」的提出是
【中間人物】 文學作品人物類型之一。政治思想處於中間狀態的人物。這種人物身上既有著好的品質的一面,又沾染著舊時代的惡習,徘徊在新舊思想、先進與落後的對立間隙里。邵荃麟1962年於作協在大連召開的「農村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上提出了這一概念。
中間人物大量存在於生活之中,他們身上往往集結各種矛盾,對中間人物的描寫是生活決定的。寫好這類人物的行為和內心矛盾沖突,以及他們擺脫中間狀態,積極向進步方面轉化,就能反映生活的復雜性與豐富性,使作品內蘊深刻,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和教育意義。
中間人物能否成為主人公,取決於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及其所處的地位。浩然的《艷陽天》,塑造了馬大炮、彎彎繞等中間人物。
這些勤勞而富有豐富生產經驗的富裕中農,具有濃厚的自私保守思想,在農業合作化的運動中,受到隱藏的蛻化變質分子馬之悅的煽動,進行了許多不合時宜的表演:鬧分社,鬧分糧,一直發展到搶倉庫…·
「在事實面前,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逐步走上了正確的道路。作者對這些人物的描寫,恰到好處地反映了當時復雜的客觀現實。
(5)文學的殉道者擴展閱讀
20世紀40年代之前,邵荃麟主要受到了魯迅以及莫泊桑、契訶夫等的影響,奠定了現實主義的理論底色。這一理論底色決定了邵荃麟一生文藝思想的總體走向,無論他的思想如何改變,最終都不可能完全脫離現實主義。延安文藝座談會之後,邵荃麟的文藝思想開始向文藝為政治服務的方向轉化。
但是自身的理論基礎,再加上不容樂觀的文學現實使得邵荃麟對社會主義現實主義以及革命「兩結合」的接受陷入了迷惑之中。文藝領導者以及文藝理論家的雙重身份使得他掙扎在文藝寫真實與文藝為政治服務的漩渦之中無法自拔。
隨著人民公社化以及大躍進造成的嚴重後果充分顯露,黨和國家領導人開始從各個方面調整路線方針政策。文藝界也迎來了短暫的春天。
1962年大連農村題材短篇小說座談會上,邵荃麟提出了寫「中間人物」論和「現實主義深化」論。但是,緊接著全國的政治形勢又進入了階級斗爭擴大化的新階段,邵荃麟的文藝思想被加以反革命的罪名遭到了嚴厲的批判。邵荃麟也因此身陷囹圄,成為了寫「中間人物」論的殉道者。
第二部分著力於對邵荃麟提倡的寫「中間人物」論進行再認識。該部分首先分析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主要內涵,真實性與傾向性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所在。這些都要通過典型人物而表現出來:通過人物的內心矛盾,反映出真實的歷史面貌。
邵荃麟提倡寫「中間人物」論具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論文以梁三老漢、亭麵糊、趙滿囤為例,通過對他們所具有的真實可信、鮮明的性格特徵以及內心激烈的矛盾斗爭等方面的的分析,證明邵荃麟所提倡的「中間人物」,在根本上其實是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實際運用。
由此指出,寫「中間人物」論在當時受到批判,實質上是一種誤把文藝創作規律當作政治路線斗爭的嚴重錯位。
第三部分對邵荃麟文藝思想進行再評價。時代的局限性決定了邵荃麟文藝思想的局限性。他只能極力調和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與傳統現實主義之間的矛盾沖突,只能在有限的范圍之內對當時概念化的文藝創作路線提出有限的調整意見,是不徹底的。
同時,由於過多地強調了文藝的政治功用,邵荃麟心目中現實真實的范圍只凝聚成了一點,那就是緊緊圍繞政治的相關斗爭與生活,而將更為豐富的生活內容狹窄化了。通觀邵荃麟的文藝思想,聯系當下文學現實,指出邵荃麟文藝思想的現實針對性及意義。
由此得出結論,在今天被商業大潮沖擊的文學中,現實主義仍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反映現實仍然是文學義不容辭的歷史任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間人物
Ⅵ 聖經中基督徒中的第一位殉道者是誰
他們正用石頭打的時候,司提反呼籲主說,求耶穌接收我的靈魂。(徒 7:59)
Ⅶ 馬克思所贊譽的「哲學日歷中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指的是( )
普羅米修斯
Ⅷ 剛才看一部電影《殉道者》 有些看不懂 有沒有人能解釋下電影想要表達的是什麼
殉道者我認為講述的是善良的無助。安娜是善良的,她接受孤獨的露西,試著營救未死的露西仇人,試著營救被虐待的女人,等待她的是什麼呢?成為殉道者的試煉。而為何那麼多人,只有安娜成為了完美的殉道者?因為她有信念,她的信念就是好基友露西,所以她能忍受肉體的折磨而達到精神的虛無。其他的試練者是沒有堅定信念的,所以只會崩潰,而成不了殉道者。至於殉道者這個詞的含義,大家可以網路的,沒有信念,殉個啥道?當然,其實深挖起來,安娜的善良使她遭受了苦難。小時候,她作為正常人,完全可以不理露西。知道露西殺人之後,完全可以直接報警。發現密室之後,也可以報警而不是先救助。
再分析露西,其實她也是善良的,看完電影,應該知道,其實一直糾纏露西的赤裸女就是露西小時候逃跑的路上遇到的被折磨的女孩,露西為了逃跑,沒有救她,於是一直生活在愧疚中。露西還是太善良了,折磨女孩的兇手都不愧疚,你愧疚個啥子?還愧疚出心魔了,以至於最後自殺。而且小時候虐待自己的兇手,就一槍就算報仇了?還是太善良
然後分析下惡人,那個密室門那麼隨意,那一家的小孩會不知道密室?也就是說,那一家的小孩也是知道他們家密室里有「玩物」的,但是他們生活得其樂融融,根本沒心魔的困擾(對比下心魔困擾致死的露西)。風乾的小白鼠出現在餐桌上,還能談笑,說明他們一家都經歷慣了虐待和殘殺,也就是說他們都已經沒人性了。最後他們一家什麼下場?3個都是一槍斃命,人固一死,有時候死了比活著痛快的多,想想那些被虐待的試練者。還有,為什麼推薦那個男孩學法律?因為惡魔總是能拿起法律武器
至於教主老太太,她最後可能是真的知道了「那個世界」的秘密,善良的安娜,以為告訴她「那個世界」的秘密就不會有人再成為試練者了?可惜人性貪婪,就像那個男的擔心的「她會告訴我們嗎?」一樣,最後教主帶著秘密去天國了,也是一槍上路哦。
總之這部電影,我看到的是惡人活得好,死的快,善良的人,活在痛苦中,死的很凄慘。善良的成本太高了
Ⅸ 哥白尼「日心說」的第一個真理的殉道者是誰
哥白尼「日心說」的第一個真理的殉道者是布魯諾。布魯諾是義大利的科學家,同時也是哲學家和文學家,他認真研究並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Ⅹ 求死亡空間官方小說,殉道者什麼的
應該還木有呢 親 等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