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經濟類的雜志上象經濟研究,中國工業經濟、經濟學動態等有不少管理類的文章,而管理類的雜志象管理世界、會計研究等上有不少經濟類的雜志。所以許多人誤以為經濟學和管理學大同小異。事實上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區別是有很大區別的兩門學科。那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的主要差別是什麼呢?個人有些想法,就貼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 1、經濟學和管理學的人性假設不一樣。人在經濟學和管理學中都是行為主體,但作為獨立學科的經濟學和管理學並不研究每一個具體的、各不相同的人;而是根據各自的學科目的和研究對象,基於人們的一般的普遍的行為特點,對人作抽象化、概念化的假定,以便於分析。這樣得出的對人的認識就是行為主體的基本假定,這種基本假定是進一步分析的基本前提。因此對行為主體的不同認為或假定導致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的根本區別。經濟學的人性假設源於斯密老先生,在《國富論》中,斯密提出的自由競爭和經濟人假設一直是西方經濟學的兩大標尺,如果說自由競爭在20世紀由於張伯倫關於壟斷的專著出版,特別是由於凱恩斯的通論的問世,以及後來的信息經濟學的發展,而使得西方經濟學做了局部的調整,那麼經濟人假設實際上一直是西方經濟學的根基。盡管後來的哈耶克、西蒙等人對於經濟人的改進,但實際上整個西方經濟學還是建立在經濟人假設的基礎上來研究人類財富的增加問題的。而完全市場競爭理論也是衡量經濟效率的一把標尺。 經濟學以增加整個社會的財富為目標考慮規則的合理性,只能從大多數的一般行為出發進行分析,開始以節約成本、擴大產出、優化資源配置作為實現這個目標的主要手段,後來注重了政府的干預(對於政府在經濟運行過程中的作用,經濟學家之間還是有分歧的。比如凱恩斯主義者認為當出現有效需求不足的時候,政府需要有所作為,而貨幣主義者認為政府的干預短期是有效果的,長期是沒有必要甚至是災難性的)。所以假定人是經濟人、理性人,或者是具有機會主義傾向的人。那為什麼經濟學上要把人假設為經濟人呢?或者說經濟人假設對於經濟學學科的發展有什麼作用?經濟人假設基礎上是說,人的行為決策從自己的經濟利益了出發,通過收益與成本的比較使其凈收益最大化。這種最大化要從三個方面去理解,1是這種最大化是相對的最大化,只能是自己和自己比較,是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的最大化,也就是說個人是理性的。2是要實現這個最大化的目標,所採取的途徑也應該是理性的,是通過個人理性選擇和市場交換來實現的。要做到利己不損人。也就是說人是自利的,而不是自私的。在博弈論中比較經典的5個歹徒分金幣的故事就說明了這個問題。3是這里的利益最大化我們一般把它量化成物質財富的形式,主要是便於度量。實際上人在追求最大化的時候,每個個體的判斷標準是不一樣的。比如一個富翁給一個乞丐100塊錢,從經濟利益的角度上講,它不是一個理性的行為,但是從更廣義的角度來看,它是一種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最優化行為。實際上,經濟人假設在一般情況下是能成立的。在商品經濟條件下,貨幣是一般等價物,而且具有可測性、可比性和客觀性,因而是衡量交易對象的價值和人(勞動力商品)的價值的難以替代的尺度。所以綜合利益的基礎當然是經濟利益,其衡量尺度也多用市場交易價值。經濟人假設藉助於可計量的貨幣作尺度,特別有利於定量化分析或模型化,但經濟人的假定的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學的目標,而不是為了計量和模型化。後來的經濟學各個學派實際上都是遵循了經濟人假設的。 在管理學科上,管理學以實現組織目標作為自己的目標,把激勵人的積極性、提高組織效率作為一種手段。必須兼顧多數人的一般行為和少數人的特殊行為,因為少數的特殊行為以對提高組織效率非常重要。正因為如此,經濟學堅守著經濟人(機會主義)假設,而管理學卻認為追求經濟利益雖然是人的基本需要,但在人的多種需要中屬於低級需要,因而管理學對人性的假設早已超越了經濟人假設,而有了復雜人、社會人、管理人等新理論,沿著這一方向,管理學從經濟學中分離出來並獨立發展起來。較早的管理思想中把人當作會說話的工具,認為人總是好吃懶做、好逸惡勞,毫無責任心,麥格雷戈把這種傳統稱為人性假設的X理論。以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理論強調人追求經濟利益的本性,使管理學與經濟學的人性假設一度取得了共識。但不久後,梅奧從「霍桑實驗」中認識到除了對經濟利益的要求外,人們對社會和心理方面的要求也很重要,因而否定了經濟人假設,提出了社會人假設。其他行為科學理論的代表人物從不同側面強化社會人假設。其中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把社會人假設發展為一個經典又精緻需要模型。當代管理學學派猶如叢林,對對人性的假設也猶如叢林,其中有代表性的是1978年諾貝爾獎得主西蒙在他的決策理論中闡述的人性假設。他認為管理就是決策,並且組織中不同層級的員工都在做決策,所以都是管理人。從這個意義上,管理學的科學性是不如經濟學的。 2、管理學和經濟學他們的學術分工不一樣。經濟學的目標是在資源一定的情況下,為了實現整個人類或者說整個社會的利益,以及實現目標有的手段。象微觀宏觀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區域經濟學等,都是以地域或者行業的不同在實現財富最大化目標的。而象計量經濟學、博弈論則是經濟學分析工具的改進。而制度經濟學,家庭經濟學和公共選擇學派的出現,則是經濟學分析方法的延伸和改進,是從另一個角度去解釋經濟現象,把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延伸到社會學、政治學等其它學科。在斯密的理念中,通過社會分工,通過交換,通過市場競爭,就能依靠人的主觀為自己,客觀為他人的行為,實現整個社會的財富的增加。在經濟學的世界裡,行為主體之間是自由的、平等的。社會中的人是分層次的,但是在經濟活動中,則是平等的。當然經濟學發展到今天,實際上更多的是進行局部的改進,有些是涉及到根源問題,有些是對原來的理論作局部的完善。象今年的3個研究機制設計的學者,他們研究的實際上是如何在一個實現的組織中提高效率的問題了,不是那種傳統意義純粹的經濟學。 在管理學里,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強調實用的學科,旨在探索組織的管理活動、過程及其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用於解決組織的管理問題、指導組織的管理實踐,實現組織的目標。為了對組織進行科學有效的管理,必須考慮組織內外的多種錯綜復雜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科學技術、心理等方面因素,針對組織中的各類管理問題,運用經濟學、數學、運籌學、工程技術、心理學、社會學、系統工程、控制論、資訊理論的等多種學科的方法和研究成果,對管理活動進行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這就決定了管理學的研究方法的多學科移植交叉性。它研究的對象是組織,是在一個組織內的活動。經濟學是不研究中具體組織內的活動的。在新制度經濟學出現之前,企業就是一個很抽象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它不是現實的企業,也不對企業內的行為進行討論。它只討論社會如何分工和交易,具體怎麼去實踐,經濟學是不考慮的。管理學上,研究的是組織的活動,內部的和外部的。內部的象組織結構的設計,戰略事實,人員管理,資源配置,研究開發,產品生產,制度規則,日常運行等;外部的市場營銷,競爭戰略,資源獲取,消費者分析,危機公關等等。管理學討論的對象都是很具體很實際的。象人力資源管理涉及到工作分析、職業規劃,人員培訓、招聘選拔、績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等,而在經濟學上從來不討論這些具體問題。在生產管理上,車間分配、工藝選擇、流程安排、質量控制等等,經濟學上不會具體考慮這些,而不是以一個成本最小來取代,經濟學不會考慮如何去降低成本,如何在具體的資源上去配置,是選擇A工藝還是B工藝。比如戰略管理、質量管理等等,這些都是實現一個具體組織目標的手段,是怎麼去做的問題。經濟學的魅力在於它的解釋力和一定的預見力。而管理學則具有很強的現實性和工作的指導性。根本原因在於經濟學是研究整個社會的,是宏觀的,就算是研究微觀層面的分支,也是抽象的。而管理學是研究實實在在的企業如何去做的問題。為什麼大家喜歡去念MBA,不喜歡去苦讀西方經濟學呢?就是這個道理。管理學對於個人而言,能很快的產生實實在在的收益,而這些,顯然不是經濟學能幫忙做到的。 3、經濟學為管理學提供理論指導,管理學為經濟學提供研究素材,兩大學科相互促進發展。這個在微觀層面很明顯。從學科發展看,經濟學和管理學是相互借鑒、互為促進的,一方面,經濟學微觀經濟學作為更一般意義上揭示經濟運行規律的科學,會給企業管理學提供基礎經濟理論支持,管理經濟學就是以此為己任的經濟學分支;另一方面,對管理學提出的實際問題的研究,有助於經濟理論的修正和發展,如西蒙通過對管理性組織的決策過程的研究,提出「有限理性」和「令人滿意准則」兩個決策理論的基本命題,對微觀經濟學的基本命題提出挑戰,促進了經濟理論發展。這種學科間的相互借鑒、互為促進無疑有利於各自的完善和發展。以幾個例子做一些說明。(1)產業組織理論和戰略管理的發展。我們都知道,現代經濟學發展已突破了適用完全競爭條件的阿羅和德布羅的競爭——均衡範式,開始著重研究不完全競爭市場的運行機制,增加了經濟學理論對現實經濟的解釋力。產業組織理論是在20世紀30年代在壟斷競爭基礎上提出來的,70年代產業組織理論引入非合作博弈方法以後發展迅速,其研究企業間博弈行為方面的成果對企業戰略分析極富指導意義。產業組織理論研究不完全競爭市場下的市場結構、企業間博弈行為和經濟績效,雖然其成果對企業戰略分析極富指導意義,其目的卻在於為政府制定與企業有關的政策服務,重點是反壟斷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促進有效競爭,提高社會資源配置效率。同時,由於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為了生存和發展,更加關注企業外部環境和企業競爭戰略問題,企業戰略管理也成為企業管理學的重要分支。管理學對戰略的研究則是把企業戰略作為管理對象,以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為目標,探討企業戰略的分析、決策、計劃、組織和實施過程。在企業戰略問題上,經濟學和管理學的研究目光交織在一起。哈拂大學經濟學博士波特完成了這一偉大的工作。很多人知道波特的一個重要貢獻是把以降低進入門檻、保護自由競爭為目標的產業組織理論反過來為力圖建立進入障礙、維護超額利潤的戰略管理服務,但卻未意識到這兩者並非可以直接互相借用。(2)新制度經濟學(企業理論)與管理學中的組織理論的新發展。1930年代,科斯以及伯利和米恩斯等人的開拓性的貢獻表明經濟學家開始試圖打開企業這個「黑箱」,也標志著不同於傳統的新古典微觀經濟學的廠商理論的企業理論的產生。1970年代以來以嚴格數學模型為基礎的「信息經濟學」、「激勵理論」、「契約理論」、「委託——代理理論」等都可以歸屬於企業理論領域。企業理論旨研究企業的本質和界線、企業的資本結構、企業的所有權與控制權的分離和企業的層級組織的內部結構等問題。由於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加深了人們對現代公司或現代企業的認識,以至於人們以為這是管理學的進展,把一些在這方面稍有研究的人看作是企業管理專家。」復旦大學的芮明傑教授認為管理學的一大研究內容組織理論完全可以吸納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從而推出管理學在組織研究方面的新進步。則進行了傳統的非契約分析與新制度經濟學的契約分析結合起來,做了綜合形成新的組織理論的嘗試。
『貳』 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區別和聯系
1、研究復方向不同
經濟學制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管理學是一門綜合性的交叉學科,是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學。
2、作用不同
科學經濟學用科學方法自覺從整體上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價值規律或經濟規律。科學經濟學的核心是經濟規律。在科學經濟學看來,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只是經濟規律的展開和具體表現,經濟學的對象應該是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後面的經濟規律與經濟本質。
管理學是研究在現有的條件下,如何通過合理的組織和配置人、財、物等因素,提高生產力的水平;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的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調。
3、研究方法不同
一般均衡理論用價格來衡量的使一切商品都處於供求相等狀態的均衡即一般均衡狀態的理論,是西方經濟學的基礎理論,也是西方經濟學包括剩餘價值理論與帕累托改進理論的理論基礎。
管理學注重研究客觀事實和社會產物,將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作為研究起點,重視對社會規律進行科學概括,試圖尋求社會現象間的相關關系或因果關系。
『叄』 管理學和經濟學有什麼區別
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區別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運行本來應該是什麼樣的,即研究的專是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屬律。管理學研究的是在現有經濟運行條件下,如何實現效率的最大化。對於企業來說就是企業利益的最大化。管理學也可以叫商學。經濟學往往從政府層面來研究政府如何克制企業壟斷、提升市場競爭、優化資源配置,主要是解釋問題的因果邏輯,為政府提供製定政策改善社會福利提供依據。管理學是研究企業如何提升自身戰略壟斷力即核心競爭力,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藝術,提供打擊競爭對手贏得顧客的手段。經濟學與管理學的關系就像企業與政府的關系。對企業來說,政府的政策和制度是企業經營的環境,在此環境下企業能做什麼。就像外面的氣溫,我們可能抱怨,希望外面的氣溫降下來,這是經濟學家要研究的。而對企業而言,就應當認為氣溫是給定的,並看在這種條件下能夠做什麼,比如去開發空調等。管理學專業主要有:工商管理、會計學、市場營銷學、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經濟學專業主要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經濟學、財政學(含稅務)。
『肆』 請問:經濟學、管理學和金融學之間有什麼關系
經濟、抄管理各是一個大類專業,金融學是經濟類得二級專業。有的學校經濟管理作為一個大類招生(比如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有的學校作為兩個大類招生(如北大經濟學院、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在北大招在光華里)。相對來說,經濟管理類專業在各校招生分數都比較熱門,分數也高很多(比如人大得經濟類專業分數每年在北京都幾乎與清華北大錄取線持平)。這絕對是一種入口過熱現象,現在這兩類專業(尤其是管理類)就業都大不如前。因此若想報這個這方面得專業,本人強烈建議順利考慮。因為一方面家長和孩子在進入大學之前未必真正了解這一專業,另一方面就是門檻高過高,可能選擇這一類專業如果孩子成績不是特理想,學校就要掉一個檔次,還有就是就業收入決不如大家想的那麼理想。
『伍』 管理學與經濟學的區別和聯系
經濟學與管理學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研究的目的上,研究目的不同導致研究視角、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假設前提、研究發展路徑的不同,從這六個方面的差異可以理解為什麼經濟學理論有科學性強的優勢而缺乏實用主義的精神,也可理解為什麼管理學有實用性強的優勢而理論體系缺乏科學性和嚴密性。 下新版反饋
『陸』 管理學和經濟學有什麼差別
管理學和經濟學在獨立發展的過程中,互為補充,依存度非常高,所以很多時候內經濟管理一詞的使用頻率非常容高。在國內的學校如果經濟學院和管理學院沒有分開的話,那麼就叫做經濟管理學院。實際上,經濟學和管理學的區別是有很大區別的兩門學科:一是研究內容不同,經濟學研究的是經濟運行的基本規律;管理學則研究的是在現有經濟運行條件下,如何實現效率的最大化。二是研究對象不同。管理學研究的對象是組織,是在一個組織內的活動;經濟學是不研究中具體組織內的活動的。三是研究層面不同。經濟學往往從政府層面來研究政府如何優化資源配置,管理學則是側重研究企業如何提升自身戰略壟斷力即核心競爭力。四是研究目標不同。經濟學以增加整個社會的財富為目標,而管理學一般以增加一個組織的利益為目標等。
『柒』 管理學與經濟學的關系!
經濟、管理各是一個大類專業,金融學是經濟類得二級專業。有的學校經濟管理回作為一個大類招答生(比如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有的學校作為兩個大類招生(如北大經濟學院、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在北大招在光華里)。相對來說,經濟管理類專業在各校招生分數都比較熱門,分數也高很多(比如人大得經濟類專業分數每年在北京都幾乎與清華北大錄取線持平)。這絕對是一種入口過熱現象,現在這兩類專業(尤其是管理類)就業都大不如前。因此若想報這個這方面得專業,本人強烈建議順利考慮。因為一方面家長和孩子在進入大學之前未必真正了解這一專業,另一方面就是門檻高過高,可能選擇這一類專業如果孩子成績不是特理想,學校就要掉一個檔次,還有就是就業收入決不如大家想的那麼理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