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一個微觀經濟學稅費的問題!望解答。
當然不是的。稅收有個轉嫁的問題,企業如果有足夠能力,或者是消費者(也可能是企業)對其產品需求彈性為零,那麼企業可以把其價格抬高而不減少需求,供給自然也提高,是20(p+2)。
微觀經濟學中稅負分擔總是要結合供給和需求一起分析,看彈性大小決定稅負承擔。
B. 微觀經濟學:對企業免稅或征稅對社會福利的影響
一、如果企業的經濟活動不具有外部性,對企業的生產或銷售征稅會引起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的減少,兩個減少量之和大於政府的征稅額,即引起社會福利的凈損失。
二、如果企業的經濟活動具有外部經濟性,為鼓勵企業生產而給予免稅,可以增加消費者剩餘和生產者剩餘,兩個增加量之和大於政府免稅額,即引起社會福利的凈增加。
三、如果企業的經濟活動具有外部不經濟性,為限制企業生產而征稅,可以使企業的邊際私人成本等於邊際社會成本,實現社會福利最大化。
C. 微觀經濟學:論述無論補貼還是收稅都會降低社會福利總水平(畫圖並說明)。
賦稅無謂損失的含義
一種物品的稅收使該物品買者與賣者的福利減少了,而版且,消費者剩餘和權生產者剩餘的減少常常超過了政府籌集到的收入。無謂損失指稅收(或其他某種政策)扭曲了市場結果時所引起的總剩餘的減少。如圖5所示:征稅後,征稅減少了消費者剩餘(用面積B+C代表)和生產者剩餘(用面積D+E代表)。由於生產者剩餘和消費者剩餘的減少量大於稅收收入(面積B+D),所以,稅收引起了無謂損失(面積C+E)。
D. 微觀經濟學稅收問題,求詳細解答
第二題供給曲線是平的
E. 微觀經濟學 稅收 稅負
對生產者者出售的商品每單位征稅t美元,在彈性隨價格變化的情況下,生產商分擔稅收為Ed/(Es+Ed)消費者分擔稅收為Es/(Es+Ed)。
F. 微觀經濟學:稅收分擔
負稅人在一定時期內由於國家征稅而形成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負擔。
稅負的主體是納內稅人,如果是指容一個國家的全部納稅人,稅負是指該國的全部稅負;如果是指一個國家的某一經濟組成部分、某一產業、某一階層、某一企業或者個人,那麼稅負是指國家。經濟成分、產業、階級、企業或個人的稅負。
(6)微觀經濟學稅收補貼擴展閱讀
稅負的輕重與國家財政收入的多少、經濟調控的力度、政權的興衰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一直是稅收理論研究和稅制設計的重要課題。
國企繳納的稅款,實質上是國企創造的社會凈收入,與國企繳納的利潤一樣。社會主義國家國有企業的社會純收入是通過稅收在同一所有者內部分配的,不存在所有權的轉移。這與社會主義國家通過征稅轉移集體企業社會凈收入的一部分所有權,即集體企業失去一部分經濟利益的性質不同。
G. 微觀經濟學政府增加稅收問題求解
征稅前,由需求曲線抄Q=260-60P和供給曲線為Q=100+40P,得均衡價格P=1.6,均衡數量Q=164
征稅後,供給曲線為Q=100+40(P-0.5),即Q=80+40P,與需求曲線Q=260-60P解得,均衡價格P『=1.8,均衡數量Q』=152
政府稅收收入=0.5×152=76
社會福利凈損失=0.5×(164-152)×1/2=3,即哈伯格三角的面積。
H. 請教高手微觀經濟學問題:稅收分擔
營業稅只能是從價計征,征從價稅的話要平移,但不影響分析結果,是類似於從量稅的
I. 大學 微觀經濟學。請問這種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計算社會福利。請問補貼之後的生產者剩餘是哪一塊為什麼
是征稅後
征稅後生產者剩餘是F
征稅前是D+E+F
征稅後的價格和專產量是根據S+T和D曲線的交點確定屬的,價格是P1,產量是Q1
消費者支付的P1中,(P1-P2)實際上是稅收政府拿走了,剩下的P2 才是生產者的。
生產者產量是Q1,價格是P2,生產者剩餘就是F了
J. 微觀經濟學的稅收問題
你抄錯了
應該是:p1-p3=t-(p2-p1)
圖上p2-p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