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唐代詩歌概況
「雨巷詩人」戴望舒
戴望舒(1905.3.5-1950.2.28)筆名有戴夢鷗、江恩、艾昂甫等。生於浙江抗州。是中國現代著名的詩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學文學系。1925年,轉入震旦大學法文班。1926年同施蟄存、杜衡創辦《瓔珞》旬刊,在創刊號上發表處女詩作《凝淚出門》和譯魏爾倫的詩。1928年與施蟄存、杜衡、馮雪蜂一起創辦《文學工場》。1929年4月,第一本詩集《我的記憶》出版,其中《雨巷》成為傳誦一時的名作,他因此被稱為「雨巷詩人」。
1932年參加施蟄存主編的《現代》雜志的編輯工作。11月初赴法留學,入里昂中法大學。1935年春回國。1936年10月,與卞之琳、孫大雨、梁宗岱、馮至等創辦《新詩》月刊。
抗戰爆發後,在香港主編《大公報》文藝副刊,發起出版《耕耘》雜志。1938年春在香港主編《星島日報.星島》副刊。1939年和艾青主編《頂點》。1941年底被捕入獄。在獄中寫下了《獄中題壁》、《我用殘損的手掌》、《心願》、《等待》等詩篇。
1949年6月,在北平出席了中華文學藝術工作代表大會。建國後,在新聞總署從事編譯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
雨 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樣的顏色,
丁香一樣的芬芳,
丁香一樣的憂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這寂寥的雨巷,
撐著油紙傘
像我一樣,
像我一樣地
默默踟躇著
冷漠、凄清,又惆悵。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嘆息一般的眼光
她飄過
像夢一般地,
像夢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夢中飄過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飄過這個女郎;
她默默地遠了,遠了,
到了頹圮的籬牆,
走盡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顏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嘆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悵。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飄過
一個丁香一樣地
結著愁怨的姑娘。
艾青,徐志摩,戴望舒 巴金 魯迅、郁達夫、邵洵美、穆旦、戴望舒,當然還有金庸。
❷ 唐代文學
唐代文學主體是詩歌,其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特徵斗不同。初唐詩壇歌功頌德的宮廷詩勢力很大,詩歌創作處在陳隋餘光返照之下,。「初唐四傑」踏上詩壇,才初步擺脫了齊梁詩風的影響,擴大了題材的內容,由宮廷走向市井,開啟了一代新風,促使詩歌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陳子昂是唐代詩歌的卓越革新者,他在唐代詩壇上首先豎起了詩歌革新的大旗,主張繼承建安、正始時期詩歌的現實內容和雄健風格,
盛唐時期眾多著名詩人同時出現使詩歌創作大放異彩,形成唐詩的鼎盛時期。盛唐詩歌的內容異常豐富,其中邊塞戰爭和田園山水題材,佔有相當大的比重。有李白和杜甫兩大高峰。盛唐詩主體格調高昂,氣勢恢宏,波瀾壯闊,有泱泱大國的自信與豪邁,乃所謂盛唐風氣,另後人嚮往不已
中唐和晚唐詩人出現了很多現實主義作品,不過他們已經有日暮西山的感覺,詩歌已不復盛唐的大氣慷慨,而露頹廢之相
❸ 1 簡述歷史散文的發展概況 2我國諸子散文的發展概況 3簡述唐代文學繁榮的原因和表現
1、簡述歷史散文的發展概況
先秦散文,散文萌芽和發展,初步形成時期,和輝煌的成就,及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先秦散文大致可分為兩部分:第一,歷史散文,主要作品「易經」,「書,」左傳「,」國語「,」戰國策「,主要用於記錄歷史事實,語言簡明摘要。哲學家的哲學論文,包括」論語「,」墨子「,」孟子「,」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主要是為了說明各種思想,各具風格。
散文發展的早期和成熟的更早。無論是在西方還是東方,古代的散文,這個定義過於寬泛的措詞太不拘一格的,當然,創作者的要求是不是太高,甚至可以說,只要人說會寫會寫散文。
的小說的創作難度要大得多,和小說的起源經歷了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成熟非常早期的文章,類似這種形式的小說很早就出現了,中國的春秋時多,姬,傳記,旅遊,所以這種敘事為主要形式,雖然不是正式的新的格式,但是這是小說的起源。
無論是西方或東方的小說這種風格的成熟大約是500至600年前,這是必然的發展。因為文學這東西在一定程度上,以而得的歷史遺產,積累到一定程度,以獲取成熟的文學作品,只收錄了各種元素的基礎上。
2、我國諸子散文的發展概況
散文的古今概況:
1.古代散文:我國古代,為區別於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
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歷程:
(1)先秦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2)兩漢散文: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後,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
唐宋散文: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後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說、箴銘、頌贊、辭賦、哀奠。
3、簡述唐代文學繁榮的原因和表現
唐代文學的繁榮,與唐代社會的發展有密切的關系。唐太宗打敗突厥,大敗吐谷渾,打敗西突厥。唐朝勢力之強大,延續一百餘年。唐朝建立不久,經濟就從隋末的大破壞中恢復過來,並迅速得到發展,至天寶中上升達於頂點。國力的強大,為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環境。
唐朝的立國者,對外來文化採取兼容的政策。去華夷之防,容納外來的思想與文化。
唐代建立者一視華夷的心態,中唐以後的整個社會生活,卻並無實際的影響。中外文化的交融並未稍衰。整個唐代,廣泛接受外來文化的影響,從文學藝術到生活趣味、風俗習慣,都可以看到這種影響。唐代婦女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男女較為平等。婦女在行為上也較不受約束。的這種較為開放的風氣,對於文學題材的拓廣,文學趣味、文學風格的多樣化,
都有重要的意義。
唐代士人對人生普遍持一種積極的、進取的態度。國力日漸強大,為士人展開了一條寬闊的人生道路。唐人入仕,較之前代有更多途徑。開科取士,唐沿隋舊,而更加發展成熟。唐代開科,分常選與制舉。常選有秀才、明經等12科,其中明經又分為七;制舉的確切數目已難了解,但據唐宋人的記載,當有八九十種之多。科舉之外,尚有多種入仕途徑,如入地方節鎮幕府等。入仕的多途徑,為寒門士人提供了更多的機會。一批較接近廣闊社會生活的寒門士人進入文壇,使文學離開宮廷的狹窄圈子,走向市井,走向關山與塞漠,這對文學的發展也是意義重大的。由於國力強大,唐代士人有著更為恢宏的胸懷、氣度、抱負與強烈的進取精神。 唐人恢宏的胸懷氣度與對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態,創造了有利於文化繁榮的環境。史學、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都有很大的發展。
唐初設立史館,出於以史為鑒的目的,修《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五史。後又以太宗御撰的名義修《晉書》和以私修官審的形式修《南史》和《北史》。八史的修撰,提供了豐富的修史經驗,不久便有劉知幾的《史通》出來,廣泛地論述史學問題,反映了一種求實的思想傾向。這種思想傾向,與文學潮流的發展同步。初唐的文學潮流,逐步的向著反偽飾、求真情的方向發展,與初唐詩風朝著合南北文學之兩長,旨深、調遠、辭巧,聲律風骨兼備的方向發展不無關系。
音樂和舞蹈的繁榮,與文學發展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在唐代,燕樂的發展產生了一種詩歌的新形式:詞。燕樂用詩於歌唱,從絕句開始,後來才因調填詞。其實,古體當時也可用於歌唱。
1、唐朝有力地鞏固了隋朝達成的尚未穩固的國家統一,使民族文化的融合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對外文化交流也異常活躍。這種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背景成為唐代文學大繁榮的文化基礎。
2、唐代延續了隋朝開創的詩文取士政策,並予以發揚光大。這也就成為唐代文學繁榮的制度原因。
3、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一個跨度近三百年,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社會長期相對安定,經濟繁榮。如此長的歷史,如此龐大的人才礦床,如此穩定的文化建設環境;文學沒有理由不繁榮。
4、唐文學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魏晉南北朝已經開創的文學自覺局面。如果說魏晉南北朝已經開創以來《詩品》、《文賦》、《文心雕龍》等著作標志了這一時期文學在理論上的自覺的話,那麼,唐代文學的繁榮則充分實現了文學自覺由理論到實踐的成功跨越。
4、魏晉南北朝的文化創作概論
魏晉南北朝時期傳統上界定的起止點是漢獻帝建安元年(196)至隋文帝開皇九年(589),這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長期分裂、戰亂頻繁的的時代,也是封建王朝不斷更迭、各民族大融合的時代。在文化方面,這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人口的大流動和民族關系的大變動帶來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大交流。玄學、佛學、道教、儒學以及法家、名家相互爭勝又相互吸收,導致文化上的繁榮;人們處在不斷變化的開放的大環境中,思想活躍,視野開闊,感情奔放,富於創新,勇於探索。科學技術、宗教哲學、歷史地理、文學藝術、音樂舞蹈、書法繪畫、雕刻建築等諸多方面均有空前的發展,為即將到來的大唐盛世積蓄了力量和智慧。
從文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一個文學自覺的時代,也是中國文人最具風採的時代——這是因為門閥制度使得文章做得好壞與能否做官沒有了關系,文人們對封建統治者的人身依附降到了史上最低水平,文學在很大程度上擺脫了功利性,不僅是自覺發展而且是自主發展,文人也因之有了自主的個性;因此文學本身在這一時代有了長足的進步,文學門類更加豐富,文學風格更為多樣,文學流派異彩紛呈,文藝理論蓬勃發展。
從文體方面看,這一時期文學上成就最高的是詩歌:五言詩更加純熟,七言詩逐漸繁榮,由於音韻學的發展,出現了「永明體」詩歌以及新體詩,中國古典格律詩的框架至此基本完成。文藝理論、駢文和小說在這一時期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散文則被認為進入了中國古代散文的「中衰期」,沒有太大的發展。
按年代來說,魏晉南北朝文學始於「建安文學」,「三曹」父子為文壇領袖,「七子」、蔡琰也是重要的作家,建安詩歌慷慨悲涼,文章清峻通脫,有「風骨」之譽。之後出現了「正始文學」,阮籍、嵇康為代表人物,正始文學基本繼承了「建安風骨」的精神,又雜糅以玄遠脫俗的老莊哲學,自有「魏之遺直」之氣。
到了西晉時期,文人紛出,尤其太康、元康年間,有「三張二陸兩潘一左」並稱於世,但此時作家多注重形式華美,失掉了建安以來的「風骨」傳統,只有左思以「風力」為一時之傑。到西晉末年,玄言詩開始興起,東晉一代蔚為大宗,「理過其辭,淡乎寡味」,幸尚有陶潛詩,蘊幽深意境於沖淡平和之中,樸素自然,淳厚有味,開「田園詩」之先聲。
及至南朝,文學更加繁榮,文人詩中,謝靈運以山水詩扭轉玄言詩的單調局面,鮑照的樂府詩對七言詩的發展起了很大作用,周顒發現四聲,沈約提出「八病」,「永明體」新詩形成,謝朓是新體詩的代表作家;梁陳時期也出現了輕靡空虛的「宮體詩」,代表作家是蕭綱兄弟,可以說,這是文學的社會作用被忽視所必然產生的產物。樂府民歌有西曲、吳歌、神弦曲之分,以《西洲曲》為代表。這一時期駢文得到很大發展,出現了鮑照、江淹、孔稚圭等優秀的駢文作家;南朝還出現了「志怪」和「志人」小說的代表作品——干寶的《搜神記》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以及文藝理論巨著《文心雕龍》和《詩品》,在文學整理方面,也有《昭明文選》和《玉台新詠》,可說是各方面全面發展;只有散文,除了范曄的《後漢書》之外乏善可陳。同期的北朝,文人詩普遍不好,只有庾信由南入北之後,才改變了北朝文人詩的荒涼局面,但北朝民歌清新剛健,質朴豪放,放出超越文人詩的異彩,「樂府雙璧」之一的《木蘭辭》是北朝民歌的代表。北朝出現了兩部優秀的地理著作和一部哲理著作——酈道元的《水經注》和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以及顏之推的《顏氏家訓》,為散文保留了一隅之地。
總體來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有以下特點:
一,由於這一時代戰亂頻繁,多災多難,這一時期的時代精神是悲劇的、幻滅的、懷疑的,人們抱有強烈的對痛苦之生的懷疑和對死亡的恐懼,反映到文學上就是強烈的戀生意識和叛逆精神。無論是文人詩文里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修緣隨化,終期於盡,古人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或是民歌里的「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復落,人死一去何時歸?」,都是對死亡的恐懼與思索;無論是田園詩還是山水詩,甚或「傷於輕靡」的宮體詩,都反映出這種「人生苦短」、「及時行樂」的情緒,而志人小說中那種種「名士風流」,更是「片言驚天下」的社會價值觀的反映;鮑敬言的「無君論」、嵇康的「非湯武薄周孔」、范縝的「神滅論」則進一步反映了文人的懷疑與叛逆精神——既然生和死是可以懷疑的,那麼一切生的事物和綱常理論都是可以懷疑的。這一時期的文學,歸根結底是對生的懷疑和對死的恐懼,中國文人正因為這種亂世之中的獨立思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獨立人格。
二,這一時代是個開放型的時代,各種思潮的交匯融合,促進了文藝理論的自覺發展,文學也隨之產生了新的面貌。魏晉南北朝時期,儒家失去了傳統的權威地位,與道家進行了第一次融合,產生了玄學,大大影響了文學發展。這時期比較有名的思想上的論爭還有「有無之爭」與「言意之爭」,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藝理論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這一時期的文學呈現出「上層文學」、「精英文學」的面貌。由於門閥制度,士族階層壟斷著文化教育,只有少數的庶族地主能夠接受教育,更遑論平民百姓。因此,魏晉南北朝的文學就是一種「精英文學」,雖然南北朝時期民歌興盛,但是,從南朝民歌經過文人刪定之後留下的大多是情歌這一點來看,這近四百年間,「話語權」掌握在那些「精英」手裡。文學創作出現了前所未有(後世也罕見)的上層性和家傳性——身為統治者的「三曹」父子比較著名,同樣身為統治者的「三蕭」兄弟又何嘗不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三張」是兄弟,「二陸」也是兄弟,「兩潘」是叔侄,阮瑀、阮籍、阮咸父子叔侄分列「七子」、「七賢」……這一時期的「精英文學」給我們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但是,由於文學只在這個上層的圈子裡風靡,一旦這個圈子崩潰,必然導致文學的短期衰微——北朝時期沒有好的文人詩就說明了這一問題。
——總之,這是一個災難深重的悲慘時代,這又是一個文學大踏步發展的偉大時代。從「建安風骨」到「左思風力」,從「魏晉風度」到「南朝風流」,一個「風」字成為了這一時期的關鍵詞。如果我們把「風」理解為「風雅頌」的風,「風」也就可以理解為是詩,那麼,所謂「風度」,其實就是「像詩一樣的態度」——這確實是一個詩一樣的時代,只不過這詩是一曲充滿了「變徵之音」的慷慨悲歌。
❹ 唐代文學有哪些特點
國家空前規模的統一,對文學繁榮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過去由於南北對立,文化發展殊途,在學術上是「南人約簡,得其英華;北學深蕪,窮其枝葉」。在文學上是「江左宮商發越,貴於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
但自隋代統一,雙方就開始互相吸收。唐初文人更明確地提出南北文學應「各去所短,合其所長」(《隋書·文學傳敘》)的要求。這種願望終於在統一局面下實現了。盛唐的詩歌,中唐的古文,正體現出南北文化匯流的汪洋浩瀚的局面。同時國家的統一,水陸交通的發達,也使作家生活視野擴大了。唐代作家如李、杜、高、岑、元、白、韓、柳等都走過很多地方,都有許多出身地位、思想性格不同的朋友,這是六朝文人,乃至許多兩漢文人所不及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國內各民族關系比過去更為融洽,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比過去更為活躍。中國傳統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塑乃至日常生活的飲食、服飾,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而有重要的發展。唐代在中國各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吸收外來音樂,建立了燕樂、清樂、西涼、高昌等十部樂曲。舞蹈方面,劍器舞、胡旋舞等也來自西域。繪畫方面也吸收外國色彩、暈染的技巧,出現了敦煌許多壯麗的壁畫,也出現了閻立本、吳道子、李思訓、王維等繪畫大師。各種藝術的發展,大大地促進了文學的發展。王維的山水詩,號稱「詩中有畫」,顯然受到山水畫的積極影響。音樂的發展,不僅有助於詩歌的入樂傳唱,還直接促成了詞的誕生。更值得注意的是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精華,使唐人精神生活大大地豐富了。
❺ 唐宋文學概述
唐代詩歌——李杜為代表(也可以由初唐四傑開始說,大李杜,晚唐小李杜版)
散文——柳宗元韓權愈(唐宋八大家的)
小說文學——傳奇類
宋代詞賦——婉約派、豪放派
散文 ——三蘇等(唐宋八大家除了唐代剩下的幾個)
小說文學——話本。
❻ 概述唐宋時期文學成就
一、唐代文學概況
唐代文學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輝煌、最富有創造力的時期之一。唐代文學的繁榮,表現在詩歌、散文、小說、詞的全面發展上。
(一)唐代詩歌
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是詩歌,有一代文學之稱譽。詩歌的創作不僅古體、近體等各種形式及藝術技巧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而且作家和作品眾多。《全唐詩》所收詩歌近5萬首,作者2200餘人,而且傑出詩人和優秀作品的數量和質量都是其它時代無法比擬的。唐代詩歌一般分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時期,這也是整個唐代文學的一般劃分。
初唐詩歌是唐代詩歌走向興盛的准備階段。初唐大致是指從唐初到唐玄宗先天時期(618-712)。初唐前期詩歌受南朝齊梁詩風的影響較大。貞觀時期聚集在唐太宗周圍的宮廷詩人虞世南、李百葯等,他們的創作日趨宮廷化、貴族化,多是奉和應制之作,琢磨技巧,雕飾辭藻,齊梁積習猶存。以上官儀為代表的「上官體」,成為當時宮廷詩人創作的典範。初唐後期詩歌雖沒有完全擺脫齊梁詩風的影響,但出現了新的轉機。「四傑」的創作開創了不同於宮廷詩人的新詩風,在內容題材、審美追求和風格上都發生了關鍵性的轉變。「文章四友」、「沈宋」雖也都是宮廷詩人,但對律詩的定型和成熟作出了貢獻。陳子昂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是轉變唐代詩風的重要人物,他力反齊梁詩風,主張恢復漢魏風骨和風雅的興寄傳統,並且實踐了這個主張。總而言之,初唐詩歌顯示了過渡和創新的特點。
盛唐詩歌是唐代詩歌的極度繁榮時期。盛唐大致從唐玄宗開元元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13-765)。這一時期涌現出了一大批風格獨具的詩人。出現了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山水田園詩派,比較有名的田園詩人還有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等人。出現了以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寫作邊塞詩的著名詩人還有王昌齡、王之渙、李頎、崔顥等。成就最卓著的兩位詩人就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他們達到了浪漫與現實詩歌創作的頂峰。
中唐詩歌是唐代詩歌的繼續繁榮時期。中唐大致從代宗大歷元年到文宗太和九年(766-835)。這一時期作家眾多,流派林立。大歷至貞元年間出現了韋應物、劉長卿以山水詩為主的詩歌創作、元結、顧況等新樂府先驅的詩歌創作,以及以錢起、盧綸等「大歷十才子」和李益的邊塞詩創作。貞元以後出現了以元稹、白居易為代表,張籍、王建、李紳等人參加的新樂府運動,出現了以韓愈、孟郊為代表追求奇崛險怪的韓孟詩派,還有風格奇譎怪誕的詩人李賀。此外,劉禹錫、柳宗元的詩歌創作也都獨具獨具一格。
晚唐詩歌是唐代詩歌的衰落時期。晚唐大致從文宗開成元年到唐滅亡(836-907年)。晚唐詩歌影響較大的詩人是李商隱和杜牧,二人有「小李杜」之稱。陸龜蒙、皮日休繼承了新樂府運動的傳統,但多具閑適淡泊的情調。此外,溫庭筠、杜荀鶴、韋庄等都有一定的成就。
(二)唐代散文
唐代散文主要有駢文和「古文」兩大類,並且在不同階段中各自占據著優勢,在相互斗爭中消長,相互交融。此外,古文創作走向低潮後的晚唐小品文也顯示了它的奇光異彩。《全唐文》所錄的作家有3千餘人,作品有2萬余篇。
初唐時期沿著南北朝駢文創作的道路,駢文仍然占據著文壇的統治地位。奏疏、章表、論說等等的寫作仍使用駢文,而且一直延續到盛唐。初唐駢文創作的優秀作家是「初唐四傑」,如王勃的《滕王閣序》、駱賓王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此時古文運動的先驅陳子昂提出復古的主張,其文章也在向單行散體方向發展。駢文創作總體上是向著散文化的方向發展。
盛唐時期駢文的創作仍很興旺,但也顯示了新的變化。玄宗開元時號稱「燕許大手筆」的張說、蘇頲主張「崇雅黜浮」,駢文能夠運散入駢。
❼ 唐代文學特點
唐代文化基本有三個基本特點。一是文化體系龐大完整,發展程度高;二是唐代文化極具開放性;三是唐文化有著明顯得向民眾靠近、重現實世界、不僵守古制的特徵。
唐文化以漢族文化為主體,漢族文化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至唐初已近成熟的階段。成熟階段的文化有保持自己特性的信心和吸收消化他類文化內容的能力,因而有容納異己的胸懷。
部分由於這個原因,佛教、伊斯蘭教、祆教、摩尼教、景教等異域宗教才能一步一步進入中國。傳入中國的影響極大的天竺佛教文化最終也確被中國本文化融合而中國化。
漢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家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訓誡,作為理念形態的儒家文化以「和為貴」,有相當大的包容性,這也是唐文化具有開放性的一個內在原因。佛教文化也是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唐文化之具有開放性也受到佛教文化的影響。
(7)唐代文學概況擴展閱讀
唐朝文學成就以詩歌最為發達。清人所編《全唐詩》共收錄兩千兩百多位詩人的四萬八千九百多首詩,這還不是全部。唐初詩人以「初唐四傑」最為著名(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盛唐時期詩人可分為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派和岑參、王昌齡為代表的邊塞派。
其中集大成者為「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最為出名。李白的詩,飄逸灑脫,充滿浪漫主義的色彩。而杜甫的詩則更多體現現實主義之情懷。
中唐時期最卓越的詩人是白居易,他的詩通俗易懂。此外還有元稹、韓愈、柳宗元、劉禹錫、李賀等。晚唐詩人以李商隱和杜牧最為出眾,被稱為「小李杜」。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在散文方面。六朝以來,文壇盛行駢文這種文體形式,駢文講究聲韻、對偶、典故,辭藻華麗,以四字句和六字句組成。在唐初乃十分盛行,以初唐四傑最為著名,但這種文體到唐朝時顯得形式僵化,內容空洞,故到了天寶年間,古文逐漸興起。
❽ 簡述唐代文學成就
主要是唐詩,中國詩歌在唐代發展到最高點,伺候就衰落了.另外是唐傳奇,給後來的長篇小說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❾ 唐代文學史概況
唐代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輝煌的屬於文學的時代,尤其以詩的成就最為後世所嘆服。
唐代結束了由東漢末年到隋代幾百年的分裂,人民生活開始穩定,士人不再因身世浮沉而迷惘,而是試圖在新的盛世之中有所作為。由於李唐統治者並非漢族宗裔,他們對於眾家文化廣為接納,因此在唐代出現了詩人作品大量出現的文學圖景,他們暢所欲言,展示才幹,也試圖用自己文學上的造詣引起朝廷和幕府的關注,以求仕進之路,李白就是最好的例子。
說說唐詩,唐詩的出現固然與當時自由的文學環境有關,事實上,更重要的是繼承了千百年來中國文人探索創造的結果。尤其是魏晉南北朝這個時期,文學從儒學中分離成為獨立學科,人們開始關注詩文的審美特質,也大量開拓了文學體裁,如謝靈運的山水詩,陶淵明的田園詩,都是後世唐詩的肇始,沈約謝脁等創立「永明體」,使得詩的音律美被人們所認同,才造就了唐代極為輝煌的律詩和絕句。簡單來說,綜合各種原因,有唐一代,詩人的個性在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詩境的開拓前所未有,詩語的凝練爐火純青,大量有特點的詩人競相登上歷史舞台,沒哪一段時間是詩的空白。另外,詩的另一種形式「詞」也登上歷史舞台,從街頭小技變成一些詩人的創作,可以說開創了另一種偉大的詩體。
說說散文,魏晉以後,由於當時的政治環境,散文的創作開始駢化,繁縟的文風和過多的藻飾成為寫文的主流,而這樣的文風也對唐代文風影響很大。直到韓愈柳宗元散文的出現,使人眼前一亮,韓愈主張「文以載道」,仿效古體,使得文辭相稱,鄙視浮華而毫無內容的文風。韓柳的文風對後世影響很大,到了宋朝,文以載道這一寫作要求已然滲透到文學創作的各個方面,成為宋代嚴謹文風的嚆矢。
另外,唐代小說也有著相當了歷史地位,魯迅說唐代文人「始有益為小說」,像元稹的《鶯鶯傳》就是最好的代表(其他的例子我忘了...該復習一下)。總之,劇情的開展,人物的塑造比起前朝志怪小說有著很大的進步。
還有很多事情,一時想不起來了,需要的話我會補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