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白鯨文學評論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白鯨文學評論

發布時間: 2021-03-17 03:00:56

Ⅰ 解讀麥爾維爾的《白鯨》

分也不給點的說,呵呵.

讀的可能不是一個版本,畢竟出的翻譯版本太多了.我讀的這本前言也說譯者翻譯出來之前,另一個人已經譯出了,未拔頭籌。王小波說,最好的作家往往是翻譯家,應該是有道理的,翻譯家應該對文字本身有更多的,醫療般的檢閱。我們國家的醫療改革已經失敗了,語言教育也是不成功的。
忘了具體聽說這本書的時間,應該是在文學評論上或者文學史上知道這本書的,說是文藝青年必讀之作,自然是先前的文藝青年,現在的閱讀習慣已經渙散不堪。這是一本偉大的書,雲雲。
讀了有這么些日子了,還沒有讀完,說起來前言說的不錯,書是好書,只是有時太顯羅嗦。一開始的時候,書就給人一種文獻性質的錯覺,而後的進行,作者也時時表現自己嚴謹的態度,廣博的學識,爭取論證堅實。作者的題材很好,大白鯨,象徵自然界,整個大海象是一件壽衣,人與自然相抗。好的題材自然可以寫出好的東西,再加上作者的真實經歷,有時候我覺得反倒是這些真實經歷耽誤了本篇,那些回憶孜孜不倦的引誘著作者事無巨細的向我們展示,敘述,還不如只是空想一場,減少些真實性。不過作者成功的描述了海上捕鯨生活,這種異域見聞,在什麼時候都是具有吸引力的,作者先前的作品也以此為賣點的。我們呢,我們現代人是這樣的無知
作品進行了一大半多了,白鯨還沒有出現,一開始是很著急的,怎麼還沒有,怎麼還沒有,後來就慢慢習慣了,讓作者忽悠去吧,高潮總會來的,我現在還沒有讀到白鯨的出現,就迫不及待的想要結束閱讀了,但是沒有一口氣讀完的壯烈打算,這種倉促的評點的做法是有失風度的,本來應該讀完後擱置一段時間再評點才好的。作者是很有耐心的,因為他掌握著資料。作者費了不少心思,包括人物的名字,什麼的,讓本篇具有了某種寓言性質,這是提升文章的好方法,往聖經,寓言,上靠,使具有哲學意義。
我個人認為梅爾維爾並不是一個很偉大的作家,也就是對人有劇烈沖擊,在文本認識上,在精神上等等,然而白鯨不失為一個不錯的小說,如果你能忍受作者的羅嗦的話。由於作者的豐富經歷,就很容易在文中炫耀,我覺得那是一種炫耀,從而有很多的排比。他從這個事聯繫到那個事,然後告訴讀者說,你看,這有聯系。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時常想念「老人與海」。讀完它,我確信自己會對捕鯨這個行業有所了解,至於自然與人的對抗,亞哈的那種仇恨,白鯨的那種狡猾,我覺得我們普通人很難有那種面對的機會。而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是有值得稱道的地方的,很鮮明,能給人留下印象。特殊的場景,特殊的對抗,也許是本書的吸引力吧。長篇小說是個累人的工作,我謹對作者時不時的那些羅嗦表示理解,這可能就是他寫作過程中的放鬆方式吧,他也是有那樣的期待的:白鯨快出現吧,讓我好好的痛快的寫一場。淤積起來的激情。
這是一本白鯨式的書……

Ⅱ 赫爾曼 梅爾維爾作品《白鯨》論文

《白鯨》(Moby Dick)是19世紀美國小說家赫爾曼·梅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1891)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長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為了追逐並殺死白鯨(實為白色抹香鯨)莫比·迪克,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
故事營造了一種讓人置身海上航行、隨時遭遇各種危險甚至是死亡的氛圍,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06月27日發行的電影《白鯨記》,就是改編自這篇小說。

Ⅲ 英文電影白鯨的評論

《白鯨》與福克納的《熊》、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一起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的三大動物史詩。
2010翻拍的經典故事《白鯨》,共2集。
因為是經典之作,所以多次翻拍,現在有三個版本,1956、1988、2010年三個版本。
《白鯨》(英文名《Moby Dick》,又譯《莫比敵》)的作者赫爾曼·麥爾維爾(Herman. Mllville),是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1839年,麥爾維爾到海上謀生,先後在商船、捕鯨船和海軍軍艦上當過海員和水手,從此與大海結下了不解之緣。
白鯨的故事由「我」——伊什梅爾講述,他受雇於捕鯨船「裴廓德號」出海獵鯨。
船長亞哈是個狡猾而老練的水手,在一次航行中,一條白色的抹香鯨咬掉了他的一條腿,他從此不顧一切,要找到這頭名叫莫比·迪克的抹香鯨復仇。
在尋找莫比·迪克的過程中,他們捕到幾條鯨魚,並與幾條捕鯨船相撞,經歷了種種只能發...《白鯨》與福克納的《熊》、海明威的《老人與海》一起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的三大動物史詩。
2010翻拍的經典故事《白鯨》,共2集。
因為是經典之作,所以多次翻拍,現在有三個版本,1956、1988、2010年三個版本。
《白鯨》(英文名《Moby Dick》,又譯《莫比敵》)的作者赫爾曼·麥爾維爾(Herman. Mllville),是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1839年,麥爾維爾到海上謀生,先後在商船、捕鯨船和海軍軍艦上當過海員和水手,從此與大海結下了不解之緣。
白鯨的故事由「我」——伊什梅爾講述,他受雇於捕鯨船「裴廓德號」出海獵鯨。
船長亞哈是個狡猾而老練的水手,在一次航行中,一條白色的抹香鯨咬掉了他的一條腿,他從此不顧一切,要找到這頭名叫莫比·迪克的抹香鯨復仇。
在尋找莫比·迪克的過程中,他們捕到幾條鯨魚,並與幾條捕鯨船相撞,經歷了種種只能發生在大海上的奇事。後來,他們發現了莫比·迪克,亞哈用魚叉刺中了它。被激怒的抹香鯨將「裴廓德號」撞沉,所有水手中伊什梅爾倖存下來。
《白鯨》不僅是一個驚險刺激的故事,作者立志要把它寫成一部網路全書式的巨著,而他也確實做到了。書中收集了當時幾乎所有的鯨知識(在他所處的時代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當時人們甚至認為鯨是一種魚!),還有對捕鯨這一職業的細致入微的描寫。宏偉而庄嚴的大鯨形象貫穿小說始終,讓人相信即使《聖經》里的大洪水再次降臨,所有人類都像老鼠般被淹死之後,它們也會安然地暢游大海。
註:不是2010同名的那個粗糙的電影。

Ⅳ 求美國名著《白鯨》的英文讀後感或書評

《白鯨》是美國最古怪、最富於創新、最激動人心的小說作品之一。本書中的論述是20年來第一次嘗試重新將霍曼·梅爾維爾的偉大作品與當代讀者所關注的問題,以及文學批評研究最新進展相聯系。理查德·H·布羅德海德(Richeard H.Brodhead)撰寫導論,討論了該小說在美國文學中的獨特地位。作者還描述了小說從19世紀中葉出版遭到冷遇直到目前作為一部經典的曲折歷程。五篇論述分別側重小說的不同方面:自然觀、社會異化的戲劇性變化、對宗教的挑戰以及語言上的精彩多樣。

Ⅳ 如何評價赫爾曼梅爾維爾的小說《白鯨》

前段時間剛看完這部小說,幾乎一口氣看完。個人認為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和閱讀的小說。

Ⅵ 《白鯨》的簡介

.《白鯨》是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赫爾曼·麥爾維爾(1819~1891)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小說,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為了追逐並殺死白鯨莫比·迪克的經歷,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故事營造了一種讓人置身海上航行、隨時遭遇各種危險甚至是死亡的氛圍,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06月27日發行的電影《白鯨記》(英文名稱:Moby Dick),就是改編自這篇小說,由著名導演約翰·休斯頓導演,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將高傲倔強的亞哈船長塑造得入木三分。

3.《白鯨》(青少版)
前言

人類自從來到這個世界,與自然的斗爭就一直未曾停息。人在這種斗爭中所表現出來的頑強毅力與無上勇氣,成了歷代文人作家創作的永恆主題。《白鯨》便是反映這一主題的名篇。

本書敘述的是一艘捕鯨船在亞哈船長的指揮下,與海上惡魔——白鯨莫比.迪克作殊死搏鬥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團結協作、英勇無畏、敢於犧牲的水手形象。情節驚險、曲折、扣人心弦。《白鯨》是世界海洋文學的經典之作,它決定了作者麥爾維爾在美國文壇上的崇高地位。

赫爾曼.麥爾維爾,1819年出生於美國紐約。他的父親從事進出口貿易,經常飄洋過海;母親很有見識,善於講故事。家庭的影響和熏陶,為作者奠定了一定的文學基礎。

麥爾維爾一生從事過多種工作,先後當過商店伙計,做過銀行職員、代課教師,後來成為貨輪船員,21歲時又轉到捕鯨船上工作。

他航遍太平洋,並在南洋群島被土著人所擄,幸好遇到一隻澳洲捕鯨船,才得以死裡逃生。但是,這艘船上的船長粗暴蠻橫,麥爾維爾非常憤慨,便暗中唆使水手把他打倒。不料事情敗露,麥爾維爾因此遭到船長的囚禁,最終被美國軍艦救回祖國。

傳奇式的捕鯨經歷,為麥爾維爾的文學創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圍繞這些素材,他寫了不少小說,《白鯨》只是其中一篇。然而,這部傑作起初並未得到讀者的賞識,銷路很不景氣。為了生計,麥爾維爾只好到紐約的稅捐處另謀出路。直到他死後,《白鯨》才被人們所喜愛,麥爾維爾在美國文壇上的聲望也與日俱增。也許,這就是對他在天之靈的最好慰藉!

Ⅶ 求《白鯨》故事梗概,及書評

白鯨》是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小說家之一赫爾曼·麥爾維爾(1819~1891)於1851年發表的一篇海洋題材的小說,小說描寫了亞哈船長為了追逐並殺死白鯨莫比·迪克的經歷,最終與白鯨同歸於盡的故事。故事營造了一種讓人置身海上航行、隨時遭遇各種危險甚至是死亡的氛圍,是作者的代表作。1956年06月27日發行的電影《白鯨記》(英文名稱:Moby Dick),就是改編自這篇小說,由著名導演約翰·休斯頓導演,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將高傲倔強的亞哈船長塑造得入木三分。

Ⅷ 《白鯨》這部著作的相關評論

《白鯨》中各種文體雜陳,作者還多次打斷故事的進程,給讀者上鯨類學等等的大課,令人感到大煞風景。簡言之,《白鯨》大異小說的常規。對此,我們不妨再引托克維爾的一段話來解釋。那是對早期蓬勃興起的美國文學的一個精闢的預言:

「大體來說,一個民主國家的文學從不會表現出貴族文學工整有序,循規蹈矩以及講究技巧和藝術的特點。它往往忽視以至鄙視形式的完美。它的風格往往是奇特的。不正確的,累贅不堪,鬆散無度,而且幾乎總是強勁有力。狂放大膽。作家們會力求很快寫成,而不太計較細節的盡善盡美。篇幅短的作品較長篇巨制更為常見,將會出現粗魯的未受教化的思想的勃勃生機,其品類眾多,且有異常的繁殖力。作家所致力的將是驚世駭俗多於取悅逢迎,用於引發激情之處多,用於滿足高雅品位之力少。

————引自《美國的民主》英譯本,1994,倫敦版。474頁。

這是托氏於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寫的,《白鯨》問世在其後十餘年。然而除了篇幅這一點外,可以說句句都在《白鯨》身上應驗了。預言的精髓在於它道出了民主精神與作家的創作態度,文體與風格之間聲氣相通的關系。我們不妨從這一角度來看待《白鯨》的種種常規,易遭人詬病之處。因此,缺陷未必不與長處有關,有的簡直同時也是長處,是一個硬幣的另一面。人品與作品,此理相同。

Ⅸ 英美文學論文:白鯨的象徵意義

被時代冷落而後又重現異彩的偉大作品在文學史上並非鮮見。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赫爾曼·麥爾維爾 (1819-1891) 的代表作《白鯨》(Moby Dick) 就曾一度被十九世紀美國文學的大潮所淹沒,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沉寂後,當新時代的人們以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它時,這部史詩般的文學巨著就像深埋於古墓中的珠寶重見天日,放射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如今它已成為世界文壇公認的偉大傑作,被譽為「時代的鏡子」和「美國想像力最輝煌的表達」①。
《白鯨》是一部融戲劇、冒險、哲理、研究於一體的鴻篇巨制。依託美國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工業發達、物質進步的時代背景,作者將藝術視角伸向了艱辛險阻、財源豐厚的捕鯨業,以沉鬱瑰奇的筆觸講述了亞哈船長指揮下的「裴廓德號」捕鯨船遠航追殺白鯨最後與之同歸於盡的海洋歷險故事。在與現實生活的相互映照中,作者寓事於理,寄託深意,或講歷史,談宗教,或贊自然,論哲學,閑聊中透射深刻哲理,平敘中揭示人生真諦,不但為航海、鯨魚、捕鯨業的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而且展現了作家對人類文明和命運的獨特反思。難怪這部表面看似雜亂無章、結構鬆散的皇皇巨著被冠以各種形式的名字:游記、航海故事、寓言、捕鯨傳說、有關鯨魚與捕鯨業的網路全書、美國史詩、莎士比亞式的悲劇、抒情散文長詩、塞萬提斯式的浪漫體小說……它就像一座深邃神奇的藝術迷宮,呈現出異彩紛繁的多維性、開放性和衍生性,具有開掘不盡的恆久藝術價值。

一、多重象徵意蘊的復合

《白鯨》像一座象徵主義的迷宮。這里大到典型人物、宏觀景物,小到靜止的物體幾乎都具有多層次的象徵意義。作者正是通過多重奇譎的象徵事物來表現他對哲學、社會、宗教等問題的深刻思考。
陸地和海洋是小說中一對相反相成、內蘊豐富的象徵物。一方面,陸地象徵著安閑舒適,海洋象徵著凶險莫測;陸地代表著封閉自足,海洋代表著冒險求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陸地也象徵著使人喪失精神生活的人類文明,而海洋則代表未受人類文明污染的原始文明的保留地。與此相映,航海遠行既可象徵探索與發現的心靈歷程又可象徵返璞歸真的精神之旅。
「煙斗」是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及的另一重要意象,它的基本寓意是現實生活的日常享樂,藉此寓意作者揭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態。當以實瑪利和魁魁格分享同一支煙斗的時候,不僅表明他們是在享受生活,而且象徵他們已結成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友誼;二副斯塔布整天煙斗不離嘴,象徵他是一個注重物質生活享受的樂天派;亞哈船長把煙斗拋入大海,則象徵了他要拋棄享樂、追捕白鯨的決心。
「裴廓德號」捕鯨船的象徵意義更為豐富。它代表人類生活的世界舞台;象徵執著探尋自然界秘密的美國精神;代表原始文化的一葉方舟;象徵基督教對其他「落後」文化的統治之地;又由於「裴廓德」取自被滅絕的印第安部落之名,因而它還可以象徵邪惡的人類世界必遭毀滅的命運。
然而,小說中更為隱秘微妙的復雜象徵仍然主要體現在白鯨莫比·迪克和船長亞哈這兩個形象身上。對於二者象徵意蘊的闡釋,是理解這部小說的關鍵。
「莫比·迪克」是一條頗富傳奇色彩的白色巨鯨,小說從不同人物的視角展現其多重的象徵寓意。在異教徒水手看來,它是一隻時而平靜安詳,時而恐怖暴虐的海怪;瘋子迦百利把它當做震教神的化身;在亞哈眼中,「一切最使人狂怒和痛苦的事情,一切足以攪起事物的殘渣的東西,一切附有惡念的真理,一切使人焦頭爛額的東西,一切有關生命思想的神秘而不可思議的鬼神邪說,一切的邪惡等等,都是莫比·迪克的顯明化身」。它是亞哈心中邪惡與恐怖、難以征服而又必須予以摧毀的仇敵。但對以實瑪利來說,白鯨既代表高潔安寧,也代表恐怖死亡,它是宇宙間一切對立矛盾的結合,象徵宇宙的浩闊與奧秘、上帝的無邊神力、人類的命運與前途,它給以實瑪利的重要啟迪不是簡單的摧毀,而是努力完善認識、不懈地追求真理。
從社會政治的角度來看,白鯨象徵著龐大的資本主義生產力。許多評論家認為這個尚不被人理解而又威力無窮的龐然巨鯨,實際上是作者對資本主義巨大發展的生產力迷惑不解而又惶恐不安的真實心理反映,也表達了作者對處在變動時代的人類命運的憂患意識。
亞哈船長同樣是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矛盾體。他違犯了基督教關於「傲慢」的戒律,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背棄捕鯨獲取鯨油的使命,執迷不悟於一己私仇,全然置船員的安危於不顧,在這個意義上,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和邪惡魔王的象徵。然而,就其敢於搏擊邪惡、挑戰命運、反抗神明而言,他又是人類反抗英雄的象徵。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堅毅執著探索宇宙奧秘的勇士,盡管具有頑強無畏和驍勇善戰的勇氣和能力,但終因無視大自然的內在規律,而徒勞地成為與宇宙力量抗爭的犧牲品。可見,在亞哈身上同樣體現了善惡並存、美醜相共、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的多重意義,這一形象所蘊含的象徵意義與白鯨一樣也是復雜深邃、難以把握的。讀者很難從中找到參考資料:http://ckrd.cnki.net/grid20/detail.aspx?

Ⅹ 白鯨的作品評價

美國著名的浪漫主義作家霍桑曾盛贊《白鯨》是「一部何等偉大的作品」。美國作家海明威和法國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加繆都十分推崇此書。許多評論家認為《白鯨》是「美國想像力最輝煌的表達」,而這部書也被認為「部分是戲劇,部分是歷險故事,部分是哲學探討,部分是科學研究,部分是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