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文學求真善美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文學求真善美

發布時間: 2021-03-16 23:24:08

1. 真善美的文學藝術

文學藝術中的真善美
文藝批評中檢驗作品的社會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美學標准。
真,即藝術的真實性,指作品是否正確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質,以及作者對所反映的生活有無正確的感受和認識。
善,即藝術的傾向性,也就是作品所描繪的形象對於社會具有什麼意義和影響。
美,即藝術的完美性,指作品的形式與內容是否和諧統一,是否有藝術個性,是否有創新和發展。
真、善、美的涵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是隨著社會斗爭和藝術實踐的發展變化而發展變化的。抽象的、超脫時代、超社會、超階級的、永恆的真、善、美是不存在的。

2. 文學理論題.1.什麼是文學價值的真善美

  • 文學價值的真善美:真,是衡量一部文學作品價值的最基本方面。「善」是核心。美是手段。 三者缺一不可,構成了文學創造活動中的「三位一體」的價值結構。真善美相互融通,屬於人類三個基本的精神世界:認識、倫理和美學。我們知道,文學創造首先是理解、反映和闡釋對象世界的認識活動。認識活動的價值取向是以「歷史理性」,求「真」。誠然,真的並非都是善的和美的,然而善的和美的卻一定是真的。「真善美」的高度和諧統一,是文學藝術產生強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因而也永遠是一切進步的文學藝術家們爭相攀登的藝術高峰。文學史上名篇佳作得以流傳千古,不僅因為包含著真實的、先進的思想內容,還因為其具有完整的藝術形式,融入了作家全部的藝術精華,而最為重要的是其中以卓越的藝術魅力閃耀著永恆的光芒的「真善美」文藝思想。

  •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 就《穆斯林的葬禮》這篇文章來說,主要是圍繞著韓新月的成長之路,而譜寫了一首動人凄美的愛情故事。以這樣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回腸盪氣,余韻繞梁。

  • 所以說文學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反映了生活有一倫理的態度觀察和評判生活,實現其功能價值。文學內容是否符合人類的價值要求,具有使人愉悅的問題,存在的價值就更需要人類去挖掘。

3. 文學理論 為什麼文學是真善美的統一

作為文學創造的審美追求,「善」(助益社會進步與人生幸福)是其價值結構的核心,不是善的就不可能是「美」的,並且「善」與「美」的存在和呈現都要以「真」為根據和基礎。因此,真善美及其統一便構成了文學創造審美追求的價值結構及內涵。在文學創造的藝術范疇里,「藝術真實」主要與「真」相關,「情感評價」主要與「善」相關,「形式創造」主要與「美」相關。

文學創造追求的是以真善美為內涵的審美價值標准,真善美是文學創造活動中「三位一體」的價值結構,它們相互融通,屬於人類三個根本的精神世界:認識、倫理和美學。「真」是基礎,「美」是手段,「善」是靈魂,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真善美」的高度和諧統一,是文學藝術產生強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因而也永遠是一切進步的文學藝術家們爭相攀登的藝術高峰。文學史上名篇佳作得以流傳千古,不僅因為包含著真實的、先進的思想內容,還因為其具有完整的藝術形式,融入了作家全部的藝術精華,而最為重要的是其中以卓越的藝術魅力閃耀著永恆的光芒的「真善美」文藝思想。
《大淖記事》,作者汪曾祺,該作品在1981年2月4日發表於《北京文學》1981年第4期,因故事新奇、立意新奇、寫法新奇而獲1981年度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從此該作品名聲大噪,好評如潮。小說以清新自然而又韻味悠長的筆調描寫了大淖一個叫巧雲的姑娘和一個叫十一子的小錫匠經歷種種磨難而最終在一起的愛情故事。作品不重情節而重意境的塑造,通過散淡的語言很好地闡釋了人性的和諧、人情的和諧,體現了真善美的完美結合,有較高的藝術鑒賞價值。
我們將結合文學創造關於真善美的價值追求從以下幾個方面對作品進行鑒賞:

一、文學的真實性
文學藝術中的「真」指的是藝術的真實性,它是作家在假定性情景中,以主觀性感知與詩藝性創造,達到對生活的內蘊,特別是那些規律性的東西的把握,體現著作家的認識和感悟。高爾基說:「文學是巨大而又重要的事業,它是建立在真實上面的,而且與它有關的一切方面,要的就是真實!」①所以藝術的真並不是完完整整地反映現實生活,而是作者對社會生活本質的認識和感悟,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是帶有主觀性的。
作品《大淖記事》中,作者以平靜、柔和的語言講訴了一個團圓的愛情故事。最為引人注意的是作者在作品中描繪的生活、風俗、價值觀、倫理道德觀念等判斷標准與現實社會完全不一樣,在作品裡,所有的行為都是可以理解的,在這里,沒有男權主義的壓制,女人沒有被強行加上的妻性,擁有開放的性觀念,「姑娘在家生私孩子;一個媳婦,在丈夫之外,再「靠」一個,不是稀奇事。這里的女人和男人好,還是惱,只有一個標准:情願。」只有與之俱來的母性和女性。生活古樸單純,無拘無束。「和街里人不一樣。」這一故事背景的塑造完全顛覆了整個社會的價值觀,乍一看,覺得是不可理解的。但是,在現實社會中,汪曾祺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思想熏陶的作家,他十分推崇中國的儒家思想,以至於他的作品充滿了地道中國味的審美風格,他的寫作素材主要是從自己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故鄉的民風習俗中發掘的,汪曾祺先生藉此傳達自己對悠久中國文化和自由人生境界的理解。②這樣一來,這一背景的塑造又是可以理解的。這就是藝術作品的真實性,是作家對現實生活獨特的體驗和感悟,是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的。其實,我們可以從作者散漫、隨意點綴的文筆中看出作者對故鄉深深地眷戀之情,以及對率真健康的人性、對真摯愛情的追求,這又具有人類情感追求的共性。

二、關於文學中的善
在善方面,「善」指的是藝術的傾向性,也就是作品所描繪的形象對於社會具有什麼意義和影響。文學本身的善的價值不是它只能表現善的人與事,而是文學作品在描寫善惡的時候所體現出的倫理判斷,以及它所激發的感情符合善良的人性。「在創作上,不能吝惜情感。情感付出越多,收回來的就越大。」③作者關於善的認識會浸透在所敘述的語言中,從而體現出作者本人對善的態度。
在作品中,作者一直保持著以一種淡定優雅的文字記錄發生在大淖,發生在巧雲和十一子身上的故事,看似保持這一種於己無關的態度,比如水上保安隊的劉號長乘某個黑夜玷污了巧雲,「就在這一天夜裡,另外一個人,撥開了巧雲家的門。」十一子被打成重傷,「小錫匠被他們打死了。」帶有悲壯色彩的錫匠大遊行等令人焦心的情節都被作者以淡淡的墨水淡淡地描寫。令我們好像看不清作者的善惡立場了,盡管如此,我們還是看到十一子受傷後巧雲的悉心照料,鄉親們關心十一子和巧雲,錫匠是為正義而遊行,劉號長終於受到懲罰,有情人終成眷屬等美好結局。這樣的情節發展在符合了大眾對善的認知的同時又滿足了人們對完美的渴求。這樣,作者揚善懲惡的立場就鮮明地擺出來了,汪曾祺先生有意將自己的立場在作品中隱藏起來,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處。

三、關於文學中的美
「美」即藝術的完美性,既指作品的形式與內容是否和諧統一,是否有藝術個性,是否有創新和發展的問題,也指作品內容是否符合人類的價值要求,具有使人愉悅的問題。同時,美不僅僅是指對美的確證,還應包括對丑的否定、摒棄。「我認為審美是在具體的作品中就表現為一種生動的氣韻」④美是由個人審美經驗和人格境界所肯定的,融合了特定歷史文化傳統的關於美的觀念或范型。關於美的審視會因個人意識的不同而存在差異,但總體上應該是一個社會群體最悠久、最深厚額審美情趣。
作品《大淖記事》給我們帶來了十分唯美的感受,大大地滿足了我們對美的追求。
這一觀點首先體現在該作品的語言文字上。只是靜靜地看著《大淖記事》中如行雲流水的文字,不必急著對其內容多做思考,我們就已經是在享受一種渾然天成的美了。那言語那文字,一個個拆開來看並不覺得有什麼特別,但好像只有他才能把這些文字連串得如此流暢自然唯美。評論家凌宇十分推崇地說:「讀作者的小說,你會為他的文字的魔力所傾倒。句子短峭,很朴實,像在水裡洗過,新鮮、純凈,『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每句拆開來,實在很平常,沒有華麗詞藻的堆砌,也沒有格言的鍛煉。但合起來,卻神氣全出。一句句向前推移,意象一層層盪漾開去,構成形象鮮明神氣凸現的意境。」散漫、隨意、清新脫俗,任何優美的字眼用在該作品上都不為過。「我寫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麼時候都需要的。」在散漫之中、揮筆之間輕松地為我們創造了空徹澄清的意境,而我們沉浸在這樣的美里卻仍渾然不知。他,汪曾祺就有這樣的本事。
在內容方面,他筆下的一切都是美的。
首先景色是優美的。「沙洲上長滿茅草和蘆荻。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紅色的蘆芽和灰綠色的蔞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綠了。夏天,茅草、蘆荻都吐出雪白的絲穗,在微風中不住地點頭。」這些詩意化了的文字就像給我們描繪一幅世外桃源的美景。令人心向之。
其次,人物是優美的:「挑夫一二十人走成一串,步子走得很勻,很快,一路不停地打著號子。換肩時打頭的一個,手往扁擔上一搭,一二十幅擔子就同時由右肩轉到左肩上來了;一二十個頭戴花草裝飾的姑娘媳婦,挑著一擔擔紫紅的荸薺、碧綠的菱角、雪白的連枝藕,走成一長串,風擺柳似的嚓嚓地走過……」就連小孩子站在碼頭上一齊撒尿,人家牆上貼著的黑黃色的牛屎粑粑,也都可以構成審美的對象、美的景觀。這樣的畫面是讓人心情趨於平靜、心靈得到安慰的。那可是美啊!它就是美啊!
再次,人情也是美的。「因為是在客邊,對人很和氣,凡事忍讓,所以這一帶平常總是安安靜靜的,很少有吵嘴打架的事情發生。」生活在大淖的人們,自給自足,保持著至真至純的人際交往關系,這樣美妙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實在讓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羨慕不已。這也許也是我們每次在夢回酒醒之際的渴望吧!

四、真善美的和諧統一
真善美的統一的每一部作品都企圖達到的最高目標。「崇真、揚善、贊美是所有藝術創造哲學義理指向的最高審美原則的概括。」 ⑤
該作品在極力表現作品充滿人性美的時候使真善美的和諧統一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當巧雲喂著十一子尿鹼湯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她自己也嘗了一口"。為了愛人而挨打,十一子自認為"我值";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細節描寫由作者以淡淡的語調娓娓地敘來,從而籠罩上了一種素樸清雅的優美,卻是那麼的讓人感動!這兩個年輕人對愛情的執著和忠貞是那樣的美好,那樣的讓人想要掉眼淚。這份真摯的美裡面,包含了作者對真摯愛情的追求,這是作品對真的追求;同時也包含了作者對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期待,這便是對美的追求。
小說《大淖記事》講訴的是一個扣人心弦的愛情故事,但作者並不急著推動情節的發展,而是在對周圍風土人情的不斷解說和對人物性格的繼續塑造中完成了推動情節發展的使命。「然而這些平淡的情節,普通的景物卻能吸引住讀者。吸引住讀者的是在平淡的情節下表現出人物性格和人物命運的美,是通過普通的景物反映出的人物的心理和感情。」人物形象的美在於他所表現的反映社會生活的真、善、美。
「作家的透視力是作家的思想與直接的一種結合。」⑥汪曾祺是一個睿智的老者,以散淡的文風契合日常生活的平淡、偶然、細碎、零亂。汪曾祺更是一個執著「詩人」,將詩的意識引入小說創作,顯示出超越庸常生活,走向藝術化境的不懈追求。他在自己的小說世界中,抒發了自由的藝術精神,平等對話的人生態度,博愛式的世俗關懷。他關注世俗的本真和趣味,批判世俗的市儈和庸俗;他贊美民間的勞作和真愛,鞭撻禮教的壓抑與罪惡;以詩意之「美」言說生活之「真」與道德至「善」,形成了獨樹一幟的個人創作風格。

4. 求中國文學中有關「真善美」的作品、文章、段落、詩詞等等都可以,從古至今都要。分數不是問題,要全!謝

1、真正的真善美隱含於藝術的表象下面,外界的一切只是隱性真善美的外在藝術表現而已。同理,人的真善美隱含在人性之中,外表展示的只是內在真善美的藝術表現而已。

2、在街道旁,遇見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女孩時,你會情不自禁地欣賞她:「她真美!」 可是,這些美僅僅只是人或事物的外在美,真正的內在美通常在細小的一件事中無聲地表現出來。自古以來,梅花被無數的詩人所歌頌,正是因為她的美,渲染著周邊的人。每當萬木凋零,風欺雪壓時,她總是在白雪皚皚之時,傲立雪中,把清香灑滿人間。真正的美是內在美!

3、一天又一天,日月如期地更迭,鮮花在秋日中逝去,化為無形的氣息,散漫在風里……正如愛,溫暖了人間千百年,卻從來無聲無息,只是寧靜地躲在風里,盪在心底。

4、我們一生會離不開很多東西。我們離不開水源,人體離不開血液,在這個紛繁的世界,有種人還會說:「我們離不開金錢。」 而我想說的是:「生命離不開愛。」離開了金錢,我們會擁有坎坷的生活;離開了水源,我們會無法生活。離開了愛呢?每一天都在陽光中呼吸,每一瞬間都因愛而充盈。

5、善意而敏銳地捕捉人性美的光輝並將之藝術化,是王斌小小說的一大特色,作為一名交通作者,王斌在交通行業題材和藝術審美題材兩大創作維度里,踐行著政治意識形態與審美意識形態的多元對話。在某種程度上,他的作品建構大於批判,除少量諷刺、揶揄的作品外,大部分作品都傾注了作者對人性美的自覺呼喚。

6、你看見了嗎?那一個個單薄的身軀在寒風中顫抖,人生之風無情地將他們擁在懷里,可他們從未抗拒,只是默默地承受了一切。因為愛的霞光已經照亮了他們的漫漫前途。

7、或許在眾叛親離之前,人類很少會感受到無愛的溫度,可其實那種感覺就叫做寒冷。當這個世界宣布愛的離開時,陽光便無法到達每個心靈,世間萬物都會帶著冰冷的觸感。人生之風必然會將生靈席捲。

8、「讓心窩熾熱未來,人生中總有愛,以雙手驅走黑暗,有願望有星光。」在這個世界裡,黑暗永遠與黎明相伴,溫暖永遠都因嚴寒而存在。因此當人生的嚴寒向你襲來,你不必感到慌亂,因為愛的聲音會永遠在胸中彌漫。
1).勸人珍惜光陰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一寸光陰一寸金,存金難買存光陰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2).告戒人要誠信

1.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戰國思想家
2.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屈原,戰國詩人
4.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周,戰國哲學家
5.人背信則名不達。
--劉向,漢朝經學家
6.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韓嬰,漢朝詩論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暢泉,晉朝隱士
8.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
--程頤,宋朝哲學家
9.多虛不如少實。
--陳甫,宋朝哲學家
10.以實待人,非唯益人,益己尤大。
--楊簡,宋朝學者
11.誠實是人生的命脈,是一切價值的根基。
--德萊賽,英國作家
12.言忠信,行篤敬。
--論語
13.欺人只能一時,而誠實卻是長久之策。
--約翰雷,英國學者
14.生命不能從謊言之中開出燦爛的鮮花。
--海涅,德國詩人
15.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
16.對己能真,對人就能去偽,就像黑夜接著白天,影子隨著身形。
--莎士比亞,英國戲劇家
17.沒有誠實何來尊嚴?
--西賽羅,古羅馬政治家
18.人如失去了誠實,也就失去了一切。
--黎里,英國散文家
19.誠實最好的政策。
--弗蘭克林
20.人若能摒棄虛偽則會獲得極大的心靈平靜。
--馬克吐溫

(3).勸人寬容,凡事要看得開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
後悔是一種耗費精神的情緒.後悔是比損失更大的損失,比錯誤更大的錯誤.所以不要後悔

(4)堅強的意志\堅定的決心

我成功是因為我有決心,從不躊躇。拿破崙一世 名言警句

人格成熟的重要標志:寬容、忍讓、和善。-《人性的弱點》 名言警句

使你疲倦的不是前面的高山,而是你鞋裡的一粒沙子。-佚名 名言警句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名言警句
(5)關於愛情

真正的愛就要把瘋狂的或是近於淫盪的東西趕得遠遠的。柏拉圖 名言警句

(6)關於修身
君子之修身,內正其心,外正其容。-(宋)歐陽修 名言警句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 名言警句

品德,應該是高尚些;處世,應該坦率些;舉止,應該禮貌些。-(法)孟德斯鳩 名言警句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名言警句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5. 急求 以《邊城》為例,闡述文學概論中的真善美



即藝術的完美性,
既指作品的形式與內容是否和諧統一,
是否有藝術個
性,
是否有創新和發展的問題,
也指作品內容是否符合人類的價值要求,
具有使
人愉悅的問題。

細讀沈從文的《邊城》,我們可以從記得方面來感受她的美。

首先,風景是美的。茶峒,小溪,溪邊白色小塔,塔下一戶人家,家裡一個
老人,一個女孩,一隻黃狗。太陽升起,溪邊小船開渡,夕陽西沉,小船收渡。
這生活無形中就夠成了一幅圖畫,有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這意象與味道,作為圖景,平靜,古老而祥和,自然朴實,有永不退色的鑒賞價值,濃厚的鄉土氣息。沈文沈描繪的湘西世界展現給讀者的是一片和諧的生命形態。那裡的生活是活動的,圖畫是靜止的。生活供以人生命,圖畫供以人欣賞。 農村山城是一幅靜止的圖畫。千年萬年不變。生活裡面的人叫畫中人。他們在社會上地位可以忽略不計。然而畫中一切於畫外的人永遠充滿嚮往。 「審美是在具體的作品中就表現為一種生動的氣韻。」【5】沈從文無論從哪些生活場景的描寫和展現都體現出了湘西那種充滿朝氣的和諧的美,一種恬靜的詩意般的韻味。
其次,人是美的。「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為人天真活潑」「那麼乖」「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兩個年青人皆結實如小公牛,能駕船,能泅水,能走長」一個豪放豁達,不拘常套小節。一個眉清目秀,富於感情智慧。他們都學得做人的勇氣與義氣。從寥寥無幾的筆墨刻畫中,讓我們深切體會到那種健康有活力的人物形象。
再次,人性是美的。《邊城》是通過抒寫青年男女之間的純純情愛、祖孫之
間的真摯親愛、鄰里之間的善良互愛來表現人性之美的。作者通過翠翠、儺送的愛情悲劇,去淡化現實的黑暗與痛苦,去謳歌一種古樸的象徵著「愛」與「美」的人性與生活方式。翠翠與儺送這對互相深愛著對方的年輕人既沒有海誓山盟、卿卿我我,也沒有離經叛道的驚世駭俗之舉,更沒有充滿銅臭味的金錢和權勢交易,有的只是原始鄉村孕育下的自然的男女之情,這種情感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清新而健康。作者不僅對兩個年輕人對待「愛」的方式給予熱切的贊揚,而且也熱情地謳歌了他們所體現出的湘西人民行為的高尚和靈魂的美。<<邊城>>的人性美還表現在邊城人民的鄰里之愛上。這里的人民質朴,不存在爾虞我詐的奸險用心,鄰里之間和睦相處,患難與共。他們朴實無華:像老船夫拒收過渡人塞來的錢;到集市買肉時賣肉的老闆給他多稱一些;還有船總順順也總是盡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在老船夫過世時,面對無依無靠、孤苦伶仃的翠翠,順順盡釋前嫌,忙前忙後……這就是湘西的風土人情,這就是質朴的邊城人民之間濃濃的一份真情。

6. 文學理論題。 1. 什麼是文學價值的真善美。 2.什麼是文學,請結合具體事例談談你的認為。

  1. 文學價值的真善美:真,是衡量一部文學作品價值的最基本方面。「善」是核心。美是手段。 三者缺一不可,構成了文學創造活動中的「三位一體」的價值結構。真善美相互融通,屬於人類三個基本的精神世界:認識、倫理和美學。我們知道,文學創造首先是理解、反映和闡釋對象世界的認識活動。認識活動的價值取向是以「歷史理性」,求「真」。誠然,真的並非都是善的和美的,然而善的和美的卻一定是真的。「真善美」的高度和諧統一,是文學藝術產生強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因而也永遠是一切進步的文學藝術家們爭相攀登的藝術高峰。文學史上名篇佳作得以流傳千古,不僅因為包含著真實的、先進的思想內容,還因為其具有完整的藝術形式,融入了作家全部的藝術精華,而最為重要的是其中以卓越的藝術魅力閃耀著永恆的光芒的「真善美」文藝思想。

  2. 文學:是指以語言文字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小說、劇本、寓言、童話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和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 就《穆斯林的葬禮》這篇文章來說,主要是圍繞著韓新月的成長之路,而譜寫了一首動人凄美的愛情故事。以這樣獨特的視角,真摯的情感,豐厚的容量,深刻的內涵,冷峻的文筆,宏觀地回顧了中國穆斯林漫長而艱難的足跡,揭示了他們在華夏文化與穆斯林文化的撞擊和融合中獨特的心理結構,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圍中對人生真諦的困惑和追求,作品含蓄蘊藉,如泣如訴,以細膩的筆觸撥動讀者的心靈,曲終掩卷,回腸盪氣,余韻繞梁。

  • 所以說文學來源於生活,且高於生活。反映了生活有一倫理的態度觀察和評判生活,實現其功能價值。文學內容是否符合人類的價值要求,具有使人愉悅的問題,存在的價值就更需要人類去挖掘。

7. 文學的真善美是什麼

「真」是能夠真實的反映社會民生事實。
「善」是可以引起人們善的一面,從而達到善的目的。
「美」是形式的美,文學的表是美的。

8. 文學的真善美如何體現和理解

這個文學他總是要向人傳達某種思想,有種情感的吧?那大部分好的文學都是向人傳達正面的那張樸素的純真的那種美,那種思想,這個就是所謂的真善美,而就算要表現一些醜陋的現象,他也是要藉此來批判,從反面來表現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