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文學表現論強調什麼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文學表現論強調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3-15 18:30:42

① 簡述表現論的基本特徵

表現主義文學是一種反傳統的現代主義流派,其特徵表現為:
1)在思想上不滿社會現狀,要求改革,要求「革命」。
2)在創作上不滿足於對客觀事物的摹寫,要求表現事物的內在實質;要求突破對人的行為和人所處的環境的描繪,揭示人的靈魂;要求不再停留在對暫時現象和偶然現象的記敘而展示其永恆的品質。3)在具體表現手法上,強調主觀想像,強調對世界的虛擬和變形的誇張與抽象,強調幻象在文學想像力中的作用。

② 古代文論強調文學是情感表現的觀點有何含義

強調文學情感的作用主要是有利於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

③ 如何理解表現論文學觀念

文學語言的藝術特點,就在於創造性地解決語言與表象表象之間的矛盾。文學藝術語言表現的擴展,主要手段有:一、化外指語為內指語言,不強調生活邏輯的絕對真實而追求思想情感的溝通效果。二、藝術地運用本初語言,擴展文學語言的思想容量;三、運用超常化的藝術選擇,打亂時序,造成陌生效應。文學語言的表現為潛藏在語言的應用過程,中。作者不是在創造語言,而是在運用語言。

④ 「表現論」強調文學的客體是人的心靈,情感是正確的嗎

文學創造的客體
客體即「自然」說
這一學說認為,文學的客體是獨立於人之外的自然。這里的「自然」最初指的是客觀存在的自然界,後來泛指社會生活。
客體即「情感」說
與客體即「自然」的文學觀相對立的一種理論認為,文學是人的內心世界的表現,文學客體即人的心靈。lyh80接12續06喂我

⑤ 文學表現論優點

把書上第一章(可能是童慶炳)的有關章節抄錄。
然後根據抄錄內容找到書上後面的具體章節再進行抄錄。
根據其他相關課程(現文史,古文史,外國文學史……)搜集材料。
圖書館里找相關文論。

比如世界,作者,文本,讀者生發出了再現說,表現說,實用說,客觀說等,就某一種學說進行闡述,再結合於中國的詩言志,詩緣情,詩樂舞的一體,「三人操牛尾……足之舞之蹈之……」那就是一種表現說的樣式。
再如,文以載道,就是實用說的一種表現。其實可以摘抄的東西很多,就看怎麼串起來組織一下了。言之有理,言之有據即可。想寫多少字都有得寫。

⑥ 表現文學

再現是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社會現實,而表現則在現實的基礎上進行藝術加工再創造。
單是純粹的再現,則文學流於紀實,只有再現與表現二而為一,文學才有感染力。

⑦ 中國古代文論中強調文學是情感表現的觀點有何含義

我認為文學與情感的關系為:情感是文學創作的來源,同時文學作品又是情感的宣洩與寄託,之間有著直接聯系。先以《詩經》為例,從《詩經》中流露的關於詩與情感關系的看法可以看出,這是當時人們最質朴、最自然的看法。聽詩人的歌吟:心之憂矣,我歌且謠。君子作歌,維以告哀。嘯歌傷懷,念彼碩人。維是褊心,是以為刺。夫也不良,歌以之。是用作歌,將母來念。顯然,詩歌是古代詩人歌手們表達真摯情感的重要方式,同時,也表現了詩與情感的最直接、最樸素的聯系。

⑧ 圍繞文學活動四要素生成的理論學說有什麼其內涵是什麼

文學活動包含了若干要素,按照艾布拉姆斯的觀點,文學活動應由四個要素構成:世界、作者、作品和讀者。這四個要素在文學活動中形成相互滲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體關系。
一、世界和作者
世界是文學活動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這里主要是指文學活動所反映的客觀世界、主觀世界。客觀世界包括自然萬物與社會的歷史與現實。主觀世界包括人的思想情感, 也包括宗教信仰意義上的超驗世界。不論主觀世界還是客觀世界, 人是文學所反映的「 世界」 的中心。在文學活動中, 由於時代、民族的不同, 對於文學活動的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強調各有側重, 形成了對文學活動的不同理解。因此, 文學活動也是一種作者的感情表現活動。在文學活動中, 「世界」 與「作者」 是分不開的。
在西方, 強調文學與作者的聯系, 進而強調作品表現功能的表現論文學思想卻是產生較晚的。其正式出台應歸因於18、19 世紀之交的浪漫主義思潮。表現論與模仿論有三點突出的區別。首先, 是在文學本質論上突出作者的決定作用。模仿論認定文學是世界的反映, 表現論則認定文學是作者心靈的表現,英國浪漫派詩人華茲華斯曾說: 「詩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其次, 表現論強調作者對作品意義的生成作用。模仿論雖不否認這一點, 但更強調了解作品所描寫的世界和寫作背景, 因而看重考據式的批評。其三, 表現論不強調文學創作應遵循的客觀規律, 而是將文學創作同科學研究等活動對立起來, 高揚「文學天才」 的作用。
二、作品
文學反映的世界並不等於世界本身, 同時, 文學表達的情感也多不同於作者內心的實際感受, 這兩種不同終究要在作品中顯現出來。因此, 作品是文學活動的又一基本要素。
作品涉及了一個重要的文論問題,即作品與形式的關系問題。這個問題在20 世紀西方文論中受到突出的強調。俄國形式主義認為, 文學的本質在於文學的形式, 文學研究的真正對象應是作品的形式價值, 是「 文學性」,就是使一部作品成為文學作品的東西, 主要包括文學的語言、結構和形式。形式不是表現內容而是決定和創造內容。由此, 俄國形式主義還提出了著名的「 陌生化」 概念, 強調作品語言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認為文學創作的過程就是通過「 扭曲」 的語言使現實生活變得陌生化的過程。英美新批評同樣也強調文學作品的本體地位, 其代表人物蘭塞姆( J. C.Ransom)還創造了一個術語: 文學本體論。文學本體論認為, 文學活動的本體在於文學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或作者。20 世紀60 年代盛極一時的結構主義思潮同樣是一種形式主義文論, 所不同的是, 它強調對作品進行整體的模式研究, 追蹤作品的「 深層結構」, 認為深層結構是潛藏在作品中的模式, 必須用抽象的手段把模式從作品中挖掘出來。
三、讀者
文學活動不只是作者創作的活動, 它還應包括文學讀者進行閱讀鑒賞的活動。只有經過讀者閱讀鑒賞, 作者創作的文本才能實現其價值。因此, 讀者是文學活動的又一基本要素。
在文學閱讀活動的重要性得到正視的背景下, 20 世紀60 年代興起了接受美學和讀者反應批評, 它們將文學接受活動作為自己研究的焦點, 並對接受活動中讀者的自主性加以積極認可和強調, 推動了文學研究由重視作者和作品向重視讀者的範式轉型。伊瑟爾(Wolfgang Iser )在姚斯的基礎上另闢蹊徑, 提出了所謂「隱含的讀者」 的概念, 開啟了接受美學由接受研究向效應研究的內在轉變。無論是姚斯的接受研究還是伊瑟爾的效應研究, 都突出強調了讀者在文學活動結構中的地位, 將讀者接受活動看作是文本含義的具體化和再創造過程,這樣就推動了文學研究由重視作者和作品向重視讀者的範式轉型, 也推動了文學理論由獨斷性的話語系統向對話性的話語系統的範式轉變。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答案啦~基本上總結了文學活動四要素涉及到的理論,關於其內涵和意義也都有簡單的闡述。滿意的話就麻煩採納啦,如有其它補充請追問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