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東籍古代文學家
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濟南章丘人,婉約派代表詞人。父李格非,為元佑後四學士之一,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李清照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蘇軾的學生,官至禮部員外郎,藏書甚富,善屬文,工於詞章。母親是狀元王拱宸的孫女,很有文學修養。由於家庭的影響,特別是父親李格非的影響,她少年時代便工詩善詞。
十八歲時,李清照與趙明誠結婚。婚後,清照與丈夫情投意合,如膠似漆,「夫婦擅朋友之勝」。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趙父是當時有名的政治家,官右丞相。婚後,她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她同趙明誠互相砥礪,進行詞的創作,技法日臻成熟。一年重陽節,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問是哪三句,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然而好景不長,朝中新舊黨爭愈演愈烈,一對鴛鴦被活活拆散,趙李隔河相望,飽嘗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了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婦也隨難民流落江南。飄流異地,多年搜集來的金石字畫喪失殆盡,給她帶來沉痛的打擊和極大的痛苦。第二年趙明誠病死於建康(今南京),更給她增添了難以忍受的悲痛。在李清照孤寂之時,張汝州為騙取李清照錢財,趁虛而入,對李清照百般示好。李清照當時無依無靠,便頂世俗之風嫁給張汝州,婚後,二人發現自己都受到了欺騙,張汝州發現李清照並沒有自己預想中的家財萬貫,而李清照也發現了張汝州的虛情假意,甚至到後來的拳腳相加。之後,李清照發現張汝州的官職來源於行賄,便狀告張汝州,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妻子告發丈夫,即使印證丈夫有罪,妻子也要同受牢獄之苦。李清照入獄後,由於家人收買了獄卒,入獄九天便被釋放,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就此結束。後來金人鐵蹄南下,南宋王朝腐敗無能,自毀長城。 趙明誠胸懷滿腔熱血,可卻出師未捷身先死。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無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諷徽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痛快淋漓,表達對宋王朝的憤恨。多年的背井離鄉,她那顆已經殘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問題遭到士大夫階層的污詬渲染,受到了更嚴重的戕害。她無依無靠,呼告無門,貧困憂苦,流徙飄泊,最後寂寞地死在江南。
[編輯本段]三、代表作品
詞:《武陵春》、《醉花陰》、《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小重山·春到長門草青青》、《憶秦娥·臨高閣》、《多麗·小樓寒》、《好事近·風定落花深》、《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聲聲慢·尋尋覓覓》、《念奴嬌·蕭條庭院》、《轉調滿庭芳·芳草池塘》、《清平樂·年年雪裡》、《菩薩蠻·風柔日薄春尤早》、《減字木蘭花·浪淘沙簾外五更風》等。
詩:《浯溪中興碑詩》、《烏江》、《皇帝閣春帖子》、《釣台》、《上樞密韓肖胄詩》等。
文:《金石錄序》、《詞論》、《打馬圖序》、《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等。
B. 中國文學史上成就最大的狀元是誰
若論狀元的話唐代的王維成就是比較高的。如果撇開狀元不談的話,我國古代文學成就最高的是蘇軾和曹雪芹。因為他們是全才,另外王勃,白居易,杜甫,李白,辛棄疾。
C. 古代文學作品裡出現過哪些女神
1.被譽為「紅顏禍水」的女性
褒姒
褒姒(bāo sì),史記作襃姒,周幽王姬宮湦的王後,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收養,在褒國(今陝西省漢中西北)長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後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後,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因為過不慣宮中生活,加之養父被太子宜臼所殺,心中憂恨,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後並駕游驪山,燃起烽火,擂鼓報警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姒看見一隊隊兵馬,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啟唇而笑,幽王大喜,終於因此失信於諸侯,公元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說被殺),司馬遷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史記·周本紀》)意思是說,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西周遂亡。
夏姬
夏姬(生卒年不詳),春秋時代鄭穆公的女兒,母親為少妃姚子。她是春秋時代有名的美女,因為嫁給陳國的夏御叔為妻,因而稱為夏姬。御叔早死,留下夏姬與一子夏征舒。征舒成人之後承襲其父之爵位和職務,成為陳國的司馬。夏姬由於貌美非常,並與多位諸侯、大夫通姦,引出一連串的歷史事件,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夏姬被後世稱為最為美麗妖嬈的「性感女神」。她的名氣不在中國四大美人之下。按照歷史的記載和後人的演繹,夏姬曾與三個國君有染,故被稱為「三代王後」;她引發了三場規模宏大的戰爭,令一個國家滅亡,另一個國家因她而崛起。她因先後嫁了七次,被稱為「七為夫人」;而「九為寡婦」則是據說有九個男人死於她的采補術下。
息媯
息媯,是春秋時陳國(今淮陽)的公主,先為息國君夫人,後為楚國王後.她出生在深秋,卻滿園桃花盛開;一出生就引來了百鳥朝鳳,額上帶著桃花胎記,仿如桃花女神轉世.可是陳國智者卻預言她的到來會引來生靈塗炭.她貴為公主卻從小就遠離王宮,伴著乳娘長大,因為面若桃花,又稱「桃花夫人」。 命運多舛的女人
息媯是春秋時期陳國(今河南淮陽縣)的公主,春日綻放的桃花有多美,她就有多美。公元前684年,她嫁給了息侯,就被稱為息夫人。就在出嫁的路上,她途經蔡國,受到了姐夫蔡哀侯的接待。
蔡哀侯很不老實,見息夫人貌美如花,就上前輕薄調戲,被拒斥了。
息侯知道後,當然很生氣,但他不便直接對蔡國發難,便想了個鬼點子,向當時的超級大國君主楚文王獻計說:「請楚國先發兵假裝進攻息國,我就向蔡國求救。蔡國一出兵,您就可以幫我教訓一下蔡哀侯。」 楚文王當然樂得順水推舟,借機在諸侯中立威,於是依計而行,大敗蔡軍,還活捉了蔡哀侯。9月,楚兵於莘地(今汝南縣境)戰勝蔡國,俘虜蔡侯。
當了俘虜的蔡哀侯知道自己被俘是拜息侯所賜,十分憤恨,就在楚文王面前猛誇息媯的絕世姿容。楚文王一聽,心動不已,連忙命令他的大軍將息國滅了,把息夫人搶到手,俘虜了息侯。
男人做了俘虜,大不了缺胳膊少腿做苦工;女人做了俘虜,卻會屈辱地和你最討厭的男人生下你最愛的孩子。息媯雖然成了楚王夫人,後來又生下堵敖及楚成王兩個兒子,卻始終不和楚文王說話。楚文王憋得受不了,逼問其緣故,息夫人垂淚答道:「身為婦人而事二夫,不能守節而死,又有何面目與人談話呢?」對男人寡淡又自尊、美艷的女人都會成為男人心頭的硃砂。楚文王認為息媯傷心都是蔡哀侯惹的,再說那廝還曾斗膽調戲過息媯,這個癩蛤蟆,扁他!為討好息媯,楚文王大舉興兵伐蔡,攻佔了蔡都,幫息媯出了一口惡氣。
李夫人
佳人傾國,妙麗善舞
李夫人出身於倡家,即從事音樂歌舞的樂人,李延年是李夫人的哥哥,因犯法而被處腐刑,在宮中從事養狗的工作。後因善歌受到皇帝喜愛。漢書記載:李延年有一次在武帝酒宴前獻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漢武帝聽了後嘆息說:「好歌!但世上真有這樣的絕色佳人嗎?」平陽公主告訴他說,李延年的妹妹就是這樣一位佳人。於是武帝便召見延年的妹妹,果真「妙麗善舞」,李氏被武帝立為夫人。 李夫人入宮只短短幾年,卻不幸染病在身,不久病入膏肓,直至卧床不起。武帝難過不已,親自去看她。李夫人一見武帝到來,急忙以被覆面,口中說:「妾長久卧病,容貌已毀,不可復見陛下,願以昌邑王及兄弟相托。」武帝說:「夫人病勢已危,非葯可以醫治,何不讓朕再見一面?」李夫人推辭說:「婦人貌不修飾,不見君父,妾實不敢與陛下相見。」武帝說:「夫人不妨見我,我將加賜千金,並封拜你兄弟為官。」李夫人說:「封不封在帝,不在一見。」武帝又說一定要看她,並用手揭被子,李夫人轉面向內,掩泣,任憑武帝再三呼喚,李夫人只是獨自啜泣。武帝心裡不悅,一怒之下拂袖而去。 《漢武大帝》李夫人
這時李夫人的姊妹也入宮問病,見此情形,都很詫異。待武帝走後,她們責備李夫人:「你想託付兄弟,見一見陛下是很輕易的事,何苦違忤至於如此?」李夫人嘆氣說:「你們不知,我不見帝的原因,正是為了深托兄弟。我本出身微賤,他之所以眷戀我,只因平時容貌而已。大凡以色事人,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今天我病已將死,他若見我顏色與以前大不相同,必然心生嫌惡,惟恐棄置不及,怎麼會在我死去後照顧我的兄弟?」
幾天後李夫人去世。事情的結局果然不出李夫人所料。李夫人拒見武帝,非但沒有激怒他,反而激起他無限的懷念,於是命畫師將她生前的形象畫下來掛在甘泉宮。
2.元雜劇中的女性
崔鶯鶯
書生張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對她一見傾心,苦於無法接近。此時恰有孫飛虎聽說鶯鶯美貌,率兵圍住普救寺,要強娶鶯鶯為妻。崔老夫人情急之下聽從鶯鶯主意,允諾如有人能夠退兵,便將鶯鶯嫁他。張生喜出望外,修書請得故人白馬將軍杜確率兵前來解圍,但事後崔老夫人絕口不提婚事,只讓二人以兄妹相稱。張生失望之極,幸有鶯鶯的丫環紅娘從中幫忙,扶鶯鶯月夜燒香,聽見張生彈琴訴說衷腸。後來鶯鶯聽說張生病倒,讓紅娘去書房探望。張生相思難解,央求紅娘替他從中傳遞消息。鶯鶯憐惜張生,終於鼓起勇氣,也寫詩回贈,後在紅娘幫助下,二人瞞過崔老夫人,私下幽會並訂了終身。老夫人知情後怒責紅娘,但已無可挽回,便催張生進京應考。張生與鶯鶯依依而別,半年後得中狀元。崔老夫人的侄兒鄭恆本與鶯鶯有婚約,便趁張生還未返回之時謊報張生已被衛尚書招贅為婿,老夫人一氣之下要將鶯鶯嫁給鄭恆,幸好張生及時歸來,有情人終成眷屬。
杜麗娘
貧寒書生柳夢梅夢見在一座花園的梅樹下立著一位佳人,說同他有姻緣之分,從此經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寶之女名麗娘,才貌端妍,從師陳最良讀書。她由《詩經·關雎》章而傷春尋春,從花園回來後在昏昏睡夢中見一書生持半枝垂柳前來求愛,兩人在牡丹亭畔幽會。杜麗娘從此愁悶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彌留之際要求母親把她葬在花園的梅樹下,囑咐丫環春香將其自畫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陽安撫使,委託陳最良葬女並修建「梅花庵觀」。三年後,柳夢梅赴京應試,借宿梅花庵觀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麗娘畫像,發現杜麗娘就是他夢中見到的佳人。杜麗娘魂游後園,和柳夢梅再度幽會。柳夢梅掘墓開棺,杜麗娘起死回生,兩人結為夫妻,前往臨安。杜麗娘的老師陳最良看到杜麗娘的墳墓被發掘,就告發柳夢梅盜墓之罪。柳夢梅在臨安應試後,受杜麗娘之託,送家信傳報還魂喜訊,結果被杜寶囚禁。發榜後,柳夢梅由階下囚一變而為狀元,但杜寶拒不承認女兒的婚事,強迫她離異,糾紛鬧到皇帝面前,杜麗娘和柳夢梅二人終成眷屬。 趙盼兒
趙盼兒是一個妓女,作為一個年輕貌美、熱愛生活的女性,她曾盼望過能與一個理想的男性結合,過上自由、幸福的生活。但是,多年的風塵生涯,使她深知這很可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多半兌不了現的:「待嫁一個老實的,又怕盡世兒難成對;待嫁一個聰俊的,又怕半路里輕拋棄」。因此,她對「從良嫁人」一事,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並在結拜妹妹宋引章(另一個妓女)要嫁給花花公子周舍時,極力勸阻。果然,宋引章一進周舍家門便先吃了五十殺威棒,以後又受盡各種虐待。趙盼兒為了救出宋引章,便利用周舍酷好女色又喜新厭舊的特點,假意答應嫁給周舍,讓周舍寫下一紙休書給宋引章,自己再宣布與周舍「拜拜」。當周舍責問她說:「曾說過誓」要嫁自己時,趙盼兒回答說,你不是老逛妓院的嗎?咱們這些妓女,誰不是逢場作戲,對著明香寶燭,指著皇天後土,賭著鬼戮神誅!「若信這咒盟言,早死得絕戶。」終於以其人之道還冶其人之身,用自己對周舍的欺騙,回敬了周舍對宋引章的欺騙,不但大快人心,而且充分展示了她的機智和勇敢。 李香君
李香君是秦淮河畔媚香樓里的紅姑娘,這媚香樓建得精巧別致,臨水而立,站在樓上憑欄而望,煙水澄碧、畫舫織彩的秦淮河盡收眼底。媚香樓的主人是李大娘,她年輕時也是秦淮河邊的紅妓女,年長後用自己的積蓄建了這座媚香樓,收養了幾個乾女兒,以詩酒歌舞待客,在南京城裡頗有些名氣。最給媚香樓撐臉面的就是李香君了。這姑娘自小在李大娘身邊長大,詩書琴畫歌舞,被李大娘調教得樣樣精通,性情上也學了李大娘的豪爽俠氣,著實逗人喜愛。要說李香君的長相,別有她的特點,她身材嬌小玲瓏,眉眼兒俏麗生輝,小嘴唇微微上翹,顯出幾分俏皮,整個一個可人兒的模樣,因她嬌小而香艷,名字里又帶個香字,所以客人們都戲稱她是「香扇墜」,還真合她的那種韻味呢。
3.「三言二拍」中的女性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平氏本是陳商的妻子,陳商在外經商時與王三巧私通,回來後還保留著王三巧所送的珍珠衫,平氏得知丈夫身邊的珍珠衫來歷大有蹊蹺,開始懷疑丈夫在外對自己不忠,於是將珍珠衫藏起來,質問丈夫珍珠衫的來歷,並與丈夫爭吵了兩三日。在此我們不難看出平氏敢於維護自己作妻子的權利,對待丈夫的不忠她大膽斥責,可見她是把自己放在與丈夫平起平坐的地位上的。她對丈夫有外遇一事表達強烈的不滿,與他吵了兩三日,這是因為在平氏心裡夫妻是要平起平坐、相敬如賓的,他對待丈夫忠貞,丈夫也理所當然地要對自己一心一意。可見在自我意識的覺醒下女性在婚姻中夫妻平等的意識有所提高。
《賣油郎獨占花魁》
莘瑤琴原本想找個富家子弟從良的,而後來卻嫁給了無錢無勢的秦重,也是出於對被尊重的渴望。他們的婚姻讓當時很多人覺得不可思議,畢竟瑤琴是個名躁一時的花魁,而秦重只不過是個無名之輩。「花魁娘子」等於是下嫁了小賣油郎。這是因為秦重雖是市井小民,但他有一顆王孫公子所沒有的真摯的心,他從第一次見到瑤琴便對她產生了愛慕之情,辛苦了一整年就為積攢十兩銀子,能見上她一面。更令人感動的是,他自始至終從未嫌棄莘瑤琴是煙花女子,在他眼裡沒有什麼良賤之分,也沒有封建的貞節觀念,他不是把她當作花錢擺弄的玩物,而是把她當作一個普通人,一個需要關心、需要呵護、需要照顧的人,他尊重她,愛惜她,理解她,這在當時是那些把她當作手中玩物尋歡作樂的王孫公子們所無法給予的,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
《蘇小妹三難新郎》
蘇小妹自幼才思敏捷,十歲便能「不待思索依韻續完父親的詩,且所續詞義俱美。」長大後更加才華出眾。她除了在學識上的高人一等外,還是個個性鮮明、行為獨特的女子。新婚之夜,她並未像大多數女子一樣低頭含羞的等待丈夫前來揭開自己的紅蓋頭,甚至三難新郎,由於自己的學識和機智差點讓新郎無法洞房,這無疑說明女子的智慧也可以和男子一樣,甚至超過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蘇小妹也一改過往女子的溫文爾雅,嫻靜嬌羞的形象。她相貌醜陋,但卻自信直爽,落落大方地與男子交友,而且同觥交錯,吟詩唱和,不帶半點小女兒姿態。那種從容自若、灑脫直爽的個性連男子都遜她三分。蘇小妹大膽自信,似乎從未受到封建思想的禁錮,也沒有受到傳統女性觀念的毒害,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開出的自然之花。她無視禮教,真實的展現自己,不懼世俗,追求個性的解放,實在是個大膽又有個性的女子。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名妓杜十娘久有從良之志,她深知沉迷煙花的公子哥們,由於傾家盪產,很難歸見父母,便處心積慮地積攢一個百寶箱,收藏在院中的姐妹那裡,希望將來潤色郎裝,翁姑能夠體諒一片苦心,成就自己的姻嫁。經過長期考驗和尋覓,她選擇了李甲,並且慾望終身託付於他,因而讓李甲四處借高利貸,又拿出自己私蓄的銀兩,完成自己從良的心願。投奔他人從良是杜十娘重新做人的必由之路,因此姐妹們聽說她顧從李甲離開妓院,大家都是紛紛相送,並以資相助為盤纏將百寶箱還給於杜十娘。其實,前部分的經歷是杜十娘與李甲素不相識,李甲擔心歸家不為嚴文所容,杜十娘便與李甲泛舟吳越,徐徐圖之。在途中,一富家公子偶然相遇,目睹杜十娘美貌,心生貪慕,就乘與李甲飲酒之機,巧言離開,誘惑並使李甲以千金銀兩之價把杜十娘賣給了他,杜十娘明知自己被賣弄,萬念俱灰。她假裝同意他們的交易,卻在正式交易之際當眾打開白寶箱,怒斥奸人和負心汗,抱箱投江而死
4.聊齋中的女鬼 聶小倩
聶小倩就是本文中塑造得比較豐滿的具有人性的鬼。由於她的魂魄墮落於苦海,被妖魔而脅迫、攝血害人,但她又與我們通常所認為的鬼的形象有所區別。她具有人性最初的良知,是一個有幾分善良的女鬼,由於她自身得不到自由,被迫去害人,她的本性就不可能表現出來,她不甘受邪惡勢力的控制,想擺脫痛
苦的生涯,她頑強反抗、力求爭取做人的執著、遠離黑暗、逃離墮落險境,尋找機會進行頑強反抗,最終得到了應得的自由、求得了解放。 畫皮
太原有個叫王生的書生,偶然在路上遇見一無家可歸的姑娘,這女子生得年輕漂亮,王生見色起意,便把女子帶回家藏進密室每日雲雨。豈料這女子是一個專門吃人心的惡鬼所變,實際上「面翠色,齒巉巉如鋸,鋪人皮於榻上,執彩筆而繪。已而擲筆,舉皮如振衣狀,披於身,遂化為女子。」後來,這妖精被一道士識破,但道士好心腸,覺得「此物亦良苦,甫能覓代者,予亦不忍傷其生。」就讓王生在家門口掛個拂塵,想把她嚇跑就得了。不料這妖精比較好面子,惱羞成怒之下挖了王生的心臟後逃走。道士大怒,「我固憐之,鬼子乃敢爾!」於是運用法術輕而易舉地將其幹掉。最終王生也在他妻子陳氏的努力下死而復生。 狐女阿綉
狐女阿綉是愛情的締造者、是家庭的保護神。她能夠放下怨恨,幫助真阿綉和劉子固建立家庭,體現出高尚的人格魅力。愛一個人不意味著強行佔有,而是要讓他跟所愛的人走到一起,要他得到自己的幸福。這是狐女的人生哲學,也是美的哲學。狐女在追求和修煉形態美同時,獲得了內心美。她的人生哲學不管是在蒲松齡所處的時代,還是我們生活的今天,都是令人嘆服的。 有智謀、敢反抗悲劇命運的雲翠仙
貧窮無賴的梁有才登泰山時,幾次非禮少女雲翠仙,雲翠仙的母親卻被其甜言蜜語哄騙,輕率地以女相許。梁有才騙娶雲翠仙後,狐狸尾巴立即露了出來。整天賭錢喝酒,偷雲翠仙的首飾去賣,他的狐朋狗友見到雲翠仙後,讓他把雲翠仙賣了。翠仙對梁有才的種種丑態產生懷疑,知他必有所圖,於是設計引梁有才開口。在試探中,雲翠仙明白了梁有才的野心,徹底清醒。事實上,雲翠仙娘家很有錢,自己也存有私房錢,可她並不讓梁有才知道,也不回娘家。她覺得像梁有才那樣無恥的人,一旦知道必然會榨取岳家財富,雲翠仙要讓梁有才早日露出廬山真面目。一位深閨少女能在不公平命運面前忍辱負重,審時度勢,實在難得。利令智昏的梁有才隨雲翠仙歸寧,在華嚴樓閣的岳家受妻子斥罵,為眾人銳簪刺身,然後,雲家的瓊樓玉閣全部消失,梁有才被吊在削壁之上,面向萬丈深淵„„一直以民間普通弱女出現的雲翠仙,原來是個女仙。蒲松齡讓無數受害弱女的不幸,在仙女幻想中得到了補償。雲翠仙的故事警告了當今的女性,要獨立,才能在愛情、婚姻、家庭生活中立於不敗之地,面對不公時不頹廢,敢於抗爭,幸福把握在自己手中。 恆娘
寫朱雪娘嫁給洪大業,起初夫妻相親相愛,後來大業迷上丫環寶帶,於是以「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作借口,將寶帶收為偏房,百般寵愛。從此,家庭中夫妻失和,上下不寧,朱雪娘自嘆命苦,錯配姻緣。鄰居有一婦人,名叫恆娘,工於心計,御夫有術,她教雪娘巧加打扮,平時避開大業,數日後一天,大業去廟中燒香,見一婦人流光溢彩,眼睛為之一亮,怦然心動,後來才發現正是雪娘。從此與雪娘重歸於好,一家妻妾相安無事,和睦相處。
D. 古代文學常識
一、文化常識
1、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三國:魏、蜀、吳。
3、四大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西遊記》。
4、四大民間傳說:《牛郎織女》、《梁山伯與祝英台》、《孟姜女》、《白蛇傳》。
5、世界四大短篇小說巨匠:契訶夫、莫泊桑、馬克吐溫、歐亨利。
6、蘇軾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
7、馬致遠的散曲代表作《天凈沙秋思》,被譽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閱十載,增刪五次創作了我國古典小說中最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品《紅樓夢》(又稱《石頭記》),它問世後就廣為流傳,深受人們喜愛,還出現了專門研究該書的一門學問紅學,紅學現已成為世界文學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9、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陳毅被稱為元帥詩人;
臧克家因詩作多為農村題材,有泥土詩人之稱;
田間被聞一多譽為時代的鼓手(擂鼓詩人)。
10、歲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書、畫。
13、文房四寶:筆、墨、紙、硯。
14、四庫全書:經、史、子、集。
15、《詩經》六義指:風、雅、頌(分類)、賦、比、興(表現手法)。
16、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
17、桂冠、鰲頭、榜首、問鼎、奪魁:第一。
18、三綱五常:三綱:父為子綱、君為臣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
19、四書五經是儒家的主要經典:四書即《論語》《孟子》《中庸》《大學》;五經指《詩》《書》《禮》《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媧、神農;
五帝: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
21、五金:金、銀、銅、鐵、錫。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說永字具有:點、橫、豎、撇、捺、折、鉤、提八種筆畫。
25、古代的學校有庠、序、太學等名稱,明清時最高學府為國子監。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
27、古代科舉考試(從隋代至明清):
①童生試,也叫童試,應試者不分年齡大小都稱童生,合格後取得生員(秀才、相公)資格,這樣才能參加科舉考試。
②鄉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舉行的一次考試,由秀才參加,考取的叫舉人,第一名叫解(jie)員。
③會試,明清兩代每三年在京城舉行的一次考試,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皆可應考,錄取三百名為貢士,第一名叫會元。
④殿試,是科舉制最高級別的考試,皇帝在殿廷上,對會試錄取的貢士親自策問,以定甲第。錄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賜進士及第的稱號,第一名稱狀元(鼎元),第二名稱榜眼,第三名稱探花,合稱三甲鼎;二甲若干名,賜進士出身的稱號;三甲若干名,賜同進士出身的稱號。
二、中國文學之最
1、最早的詩歌總集是《詩經》;
2、最早的愛國詩人是屈原;
3、最早的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
4、最早的也是最傑出的邊塞詩人是盛唐的高適和岑參;
5、古代最傑出的豪放派詞人是北宋的蘇軾;
6、古代最傑出的女詞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7、古代最著名的愛國詞人是南宋的辛棄疾;
8、古代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李白;
9、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是唐代的杜甫;
10、古代寫詩最多的愛國詩人是南宋的陸游;
11、古代最著名的長篇神話小說是明代吳承恩的《西遊記》;
12、古代最著名的長篇歷史小說是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
13、古代最早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滸傳》;
14、古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長篇小說是清代曹雪芹的《紅樓夢》;
15、古代最傑出的長篇諷刺小說是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
16、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是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
17、古代最早的語錄體散文是《論語》;
18、古代最早的記事詳備的編年體史書是《左傳》;
19、古代最早的紀傳體通史是《史記》;
20、古代最傑出的銘文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
21、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是魯迅;
22、現代最傑出的長篇小說是茅盾的《子夜》;
23、現代最有影響的短篇小說集是魯迅的《吶喊》。
三、常見借代詞語
1、桑梓:家鄉
2、桃李:學生
3、社稷、軒轅:國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學
6、烽煙:戰爭
7、巾幗:婦女
8、絲竹:音樂
9、須眉:男子
10、嬋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冊
13、伉儷: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傴僂,黃發:老人
16、桑麻:農事
17、提攜,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華蓋:運氣
21、函、簡、箋、鴻雁、札:書信
22、廟堂:朝廷
四、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
2、並稱韓柳的是韓愈和柳宗元,他們是唐朝古文運動的倡導者。
3、一門父子三詞客:蘇洵(老蘇)、蘇軾(大蘇)、蘇轍(小蘇)。
4、豪放派詞人:蘇軾、辛棄疾,並稱蘇辛;婉約派詞人:李清照(女詞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隱、杜牧。
6、屈原:我國最早的偉大詩人,他創造了楚辭這一新詩體,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風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稱為孔聖人,孟子被稱為亞聖,兩人並稱為孔孟。
8、蘇軾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9、杜甫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廣泛深刻的反映社會現實,被稱為詩史,杜甫也因此被尊為詩聖,有著名的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
10、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史記》(又稱《太史公書》),作者是漢朝的司馬遷,魯迅稱《史記》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12本紀、30世家、70列傳、10表、8書,共130篇。
11、四史:《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
12、元曲四大家:關漢卿、鄭光祖、白樸、馬致遠。
13、《聊齋志異》是我國第一部優秀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敘,異是奇怪的事情。
14、書法四大家: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趙孟(fǔ)
15、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主要流派及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
法家:韓非子;
道家:莊子、列子;
墨家:墨子。
16、南宋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
17、邊塞詩人:高適、岑參、王昌齡。
18、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趙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漢武:漢武帝劉徹。
19、我國第一位田園詩人是東晉的陶淵明(陶潛),他不為五斗米折腰。
20、世界文學作品中四大吝嗇鬼:葛朗台、夏洛克、潑溜希金、阿巴貢。
21、中國吝嗇鬼的典型:嚴監生。
五、詩句與人
1、三顧頻頻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諸葛亮
2、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諸葛亮
3、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
4、已知天下三分鼎,猶竭人謀就出師。諸葛亮
5、剛正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寰。司馬遷
6、酌酒花間磨針石上,倚劍天外掛弓扶桑。李白
7、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謫仙人。李白
8、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歐陽修
9、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辛棄疾
10、世上蒼痍,詩中聖哲;人間疾苦,筆底波瀾。杜甫
11、猶留正氣參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舉潔白清忠,汩羅江上萬古悲風。屈原
13、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范仲淹
14、譯著尚未成書,驚聞隕星,中國何人領吶喊?先生已經作古,痛憶舊雨,文壇從此感彷徨。魯迅
15、列寧贊高爾基:無產階級藝術的最傑出的代表。
16、芭蕾舞的化身:烏蘭諾娃。
17、關漢卿被稱為:東方的莎士比亞。
六、一句話評書
①《三國演義》: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紅樓夢》: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曹雪芹語)
③《夢溪筆談》:中國科技史上的坐標。(英李約瑟)
④龍爭虎鬥:《三國演義》
⑤帝王的鏡子:《資治通鑒》
⑥雋永的說辭:《戰國策》
⑦不朽的戰爭藝術:《孫子兵法》
⑧舊時代的葬歌:《駱駝祥子》
七、人的稱謂
(一)稱字:幼時命名由父親長輩命名,成年(男20,女15)取字沈德鴻字雁冰,魯迅字豫才。
(二)稱號:一般只用於自稱,以顯示某種志趣或抒發某種情感,年齡不限,如李白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號香山居士,李清照號易安居士。
(三)稱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後被追加的稱號,如范仲淹稱文正,歐陽修稱文忠。
(四)稱籍貫:以人的出身地命名,如孟浩然稱孟襄陽,柳宗元又稱柳河東。
(五)稱官名:以人的官名來命名,如杜甫稱杜工部。
(六)稱官地:以人做官的地方來命名。如岑參:岑嘉州柳宗元稱柳柳州。
(七)古代帝王對貴族功臣的封賜爵號(位):公、侯、伯、子、男(五等)。
八、謙稱
1、自稱:愚、敝、卑、臣、仆
2、帝王自稱:孤、寡、朕
3、古代官吏自稱:下官、末官、小吏
4、讀書人自稱:小生、晚生、晚學、不才、不肖
5、古人稱自己一方的親屬朋友用家或舍:如家父、家母、家兄、舍弟、舍妹、舍侄
6、其他自謙詞:
尊長者自稱:在上;
晚輩自稱:在下;
老人自稱:老朽、老夫;
女子自謙:妾。
九、敬稱
1、對帝王:萬歲、聖上、天子、聖駕、陛下、大王
2、對將軍:麾下
3、對於對方或對方親屬的敬稱用令、尊、賢
令:令尊(對方父親)令堂(對方母親)令兄(對方哥哥)令郎(對方兒子)令愛(對方女兒)
尊:用來稱與對方有關的人和物。
尊上(對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對方父親)
尊堂(對方母親)尊親(對方的親戚)尊命(對方的吩咐)尊意(對方的意思)
賢:稱平輩或晚輩。
賢家(指對方)賢郎(對方兒子)賢弟(對方弟弟)
仁:稱同輩友人中長於自己的人為仁兄。稱地位高的人為仁公。
4、稱年老的人為丈,丈人。唐以後稱岳父為丈人,又稱泰山。妻母為丈母,又稱泰水。
5、稱謂前加先表已死,用於敬稱地位高的人或年長的人。
稱死去的父親:先考、先父。
稱死去的母親:先妣、先慈。
已死的有才德的人:先賢。
死去的帝王:先帝。
6、君對臣敬稱:卿、愛卿。
7、對品格高尚、智慧超**的人用聖表敬稱,孔子為聖人,孟子為亞聖杜甫為詩聖,後來聖多用於帝王,如聖上、聖駕。
十、特殊稱謂
1、百姓的稱謂:布衣、黎民、庶民、蒼生、氓。
2、伯(孟)仲叔季:兄弟行輩中長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3、不同的朋友關系之間的稱謂:
貧賤之交:賤而地位低下的時結交的朋友。
金蘭之交:情誼契合,親如兄弟的朋友。
刎頸之交: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忘年之交:輩份不同,年齡相差較大的朋友。
竹馬之交:從小一塊長大的異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難之交:在遇到磨難時結成的朋友。
4、年齡的稱謂:
垂髫:三四歲八九歲。
總角:八九歲十三四歲。
豆蔻:十三四歲十五六歲(比喻人還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稱為豆蔻年華。)
弱冠:20歲。
而立:30歲。
不惑:40歲。
知天命:50歲。
花甲:60歲。
古稀:70歲。
耄耋:80歲、90歲。
期頤:100歲。
十一、古代官職任免升降
1、遷:調職、調動,一般指陞官;左遷則為降職調動。
2、謫:降職並遠調。
3、拜:授給官職。
4、授:授予官職。
5、擢:選拔,提拔。
6、除:免去舊職而任新職。
7、罷:罷免、停職。
8、免:免除官職。
9、黜:廢黜,貶退,也用於剝奪王位或太子的繼承權。
十二、地理部分
1、陰:山北水南陽:山南水北。
2、左:東為左右:西為右。
3、河:黃河。江:長江。
4、五嶽:泰山(東)、衡山(南)、華山(西)、恆山(北)、嵩山(中)。
5、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九華山、峨眉山、普陀山。
6、六合:天、地、東、南、西、北六個方位。
7、八荒: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個方向。
8、中國的古稱:九州、神州、赤縣、華夏、九土、中華、華夏。
9、重要城鎮名,古今對照。
蘇州:姑蘇;
成都:錦官城;
南京:金陵、建業、建康、丹陽、江寧、白下、石頭城;
揚州:維揚、揚城、淮上、江都、廣陵;
北京:大都、燕京、神京;
開封:大梁、汴梁、東京;
鎮江:京口;
杭州:臨安、武林、錢塘。
10、我國部分城市別稱
昆明春城
蘇州中國的威尼斯
重慶山城、霧城
拉薩日光城
廣州花城、羊城、五羊城
徐州彭城
11、長江上的三個火爐:重慶、武漢、南京。
十三、天文部分
1、北斗,又稱北斗七星,批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勺形)的七顆亮星,北極星,北方天空的標志。
2、閏年,以陰歷年除以4或100(年號00除以100),能整除的那年,就是閏年。
3、二十四節氣:(見字典節氣歌)
4、傳統節日。
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
寒食,清明前2、3天。
重陽,九月初九。
端午,五月初五,是為了紀念屈原。
中秋,八月十五。
5、紀年法
(1)公元紀年法。
(2)皇帝、年號紀年法,慶歷四年春。
(3)天乾地支紀年法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除10)4,5,6,7,8,9.,0,1,2,3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除12)4,5,6,7,8,9.,10,11,0,1,2,3
計算方法:用公歷年代除以10,余數為天干順序。
用公歷年代除以12,余數為地支順序。
例如:1919年,農歷年號,天干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0,余數為1,對表1為辛;地支計算時,用1919年除以12,余數為3,對表3為亥,那麼1919年為辛亥年,故辛亥革命發生在1919年。
6、紀月法(不常見,略)。
7、紀日法
初一朔十五或十六(小月十五,大月十六)望。
8、紀時法
日出5-7;食時7-9;隅中9-11;日中11-13;日昃13-15;晡時15-17;日入17-19;黃昏19-21;人定21-23;夜半23-1;雞鳴1-3;平旦3-5。
E. 我國古代文學成就最高的女詞人是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南宋女詞人,李格非之女。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夫婦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考證鑒別。金兵入踞中原後,流落江南,夫病死,李遠走金華依弟,晚景凄涼,有材料證明其曾改嫁,不確。清照多才多藝,工詩文,善丹青,詞的成就尤高,被譽為「婉約」之宗,在文學史上地位極高
四、研究
從宋代開始,人們已重視對李清照的研究,1984年舉辦了「全國李清照研究學術討論會」,後又成立了「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在各地成立了李清照研究會或李清照學會。李清照研究會即位於山東濟南李清照紀念堂內。
研究專家舊有毛晉、王鵬運、況周頤、胡雲翼、李文裿、張壽林、傅東華、魏堯西等,今有唐圭璋、王仲聞(學初)、王延梯、黃墨谷、黃盛璋、平善慧、劉乃昌、陳祖美、劉瑜、徐北文、孫崇恩、徐培均、王璠、周桂峰、劉瑞蓮、朱德才、於中航、佘雪曼、諸葛憶兵等等。
據我現在掌握的資料,中國大陸及港台,現在至少已經有近二百部關於李清照的研究論文集、專著、小說、詞評等出版。
李清照的詩詞作品被世界各主要國家翻譯,各國出版的網路全書,在文學成就的部分中,都對李清照有評介。出了專著的至少就有英、德、日、俄四種文字,尤以美國人肯尼思•雷克斯羅思(王紅公)著書,台灣人鍾鈴翻譯,紐約新聞書局1979年出版的《李清照詩詞選》,獲得世界的公認。
作者: 溪亭獨孤雁 2005-8-28 22:00 回復此發言
--------------------------------------------------------------------------------
6 回復:關於李清照的資料大觀及新人問答
五、爭論焦點
1、改嫁辯
最早提出易安曾改嫁張汝舟之事見於她生前所出的宋人著作,始自明、清有人為其「辯誣」,迄今難有定論,但自黃盛璋《李清照事跡考辯》後,今人多傾向於改嫁說。
據李清照所著《投翰林學士綦崇禮啟》及南宋人所著《建炎以來系年要錄》等資料記載,李清照孤獨無依之中,紹興二年夏(1132),曾再嫁張汝舟,秋八月離。張早就覬覦她的珍貴收藏。當婚後發現李清照家中並無多少財物時,便大失所望,直至拳腳相加。張的野蠻行徑,使李清照難以容忍。後發現張還有營私舞弊、虛報舉數騙取官職的罪行。李清照便報官告發了張汝舟,並要求離婚。經查屬實,張汝舟被除名編管廣西柳州。李清照雖被獲准離婚,但宋代法律規定,妻告夫要判處三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後經翰林學士綦崇禮等親友的大力營救,關押九日之後獲釋。此段婚姻前後不滿百日。
對於此事,明、清始有人著文反駁「辯誣」,至今對此還頗有爭議。其實,婦女改嫁在宋代前期並不少見,不管她是否真的改嫁都不影響李清照的人品,追求自己幸福的人是勇敢的,我們應該尊敬,只是所選非人罷了。
近年又有一新說,言其是被逼婚,既非自願,談何改嫁?此說挺有意思,改嫁就改嫁嘛,難道不是心甘情願,就不是婚姻了嗎:)
2、金石情緣論
一直以來人們認為李、趙的婚姻是金石良緣,夫妻情深,但自20世紀的60年代,王汝弼先生的《論李清照》開始提出疑議,認為兩人感情上有矛盾,特別是李對趙不滿, 由於六十、七十年代特殊的政治環境,王先生提出的這一新鮮的話題便久被擱置。直到1989年,朱淡文在《論李清照〈漱玉詞〉中的愛與憂郁》一文才重申王先生的看法,認為「趙明誠有不止一個侍妾」,而「余性不耐」、「侯素性急」(《金石錄後序》)諸語,顯示了兩人的性格差異。同在1989年,陳祖美先生發表《對李清照內心隱秘的破譯———兼釋其青州時期的兩首詞》,在王汝弼先生的基礎上,著重論述了趙的「納妾」問題及其對李內心世界的影響,並由此對《鳳凰台上憶吹簫》與《聲聲慢》二詞進行了新的詮釋,此後,陳在一系列相關論著中,重申了她對趙明誠納妾問題的堅定看法,並對李清照內心隱秘進行了開掘,對其許多詞作做了新的闡釋。提出趙有「天台之遇」,出現過第三者插於其間,李也因此發出「婕妤之嘆」,兩人關系曾出現裂痕。
陳的觀點日漸引起關注,特別是其《李清照評傳》出版後,反響更熱烈,或支持,或反對。其中1998年到2001年,討論的論文更多,形成了一個爭鳴的小高潮。有的反對者基本認同趙明誠納妾之說,但不同意納妾給趙、李感情造成傷害,有的則堅決否定趙明誠納妾之說。
就宋人納妾的普遍習俗和趙明誠無嗣的特殊情況而言,趙明誠納妾與不納妾都有可能,但現在既無直接史料「證真」,也無確鑿的史料「證偽」,既不能肯定趙納了妾,也不能咬定趙沒有納妾。這個問題只能存疑,最終的結論還有待堅確史料的發現。
從宋代開始,人們已重視對李清照的研究,1984年舉辦了「全國李清照研究學術討論會」,後又成立了「中國李清照辛棄疾學會」,在各地成立了李清照研究會或李清照學會。李清照研究會即位於山東濟南李清照紀念堂內。
研究專家舊有毛晉、王鵬運、況周頤、胡雲翼、李文裿、張壽林、傅東華、魏堯西等,今有唐圭璋、王仲聞(學初)、王延梯、黃墨谷、黃盛璋、平善慧、劉乃昌、陳祖美、劉瑜、徐北文、孫崇恩、徐培均、王璠、周桂峰、劉瑞蓮、朱德才、於中航、佘雪曼、諸葛憶兵等等。
據我現在掌握的資料,中國大陸及港台,現在至少已經有近二百部關於李清照的研究論文集、專著、小說、詞評等出版。
李清照的詩詞作品被世界各主要國家翻譯,各國出版的網路全書,在文學成就的部分中,都對李清照有評介。出了專著的至少就有英、德、日、俄四種文字,尤以美國人肯尼思•雷克斯羅思(王紅公)著書,台灣人鍾鈴翻譯,紐約新聞書局1979年出版的《李清照詩詞選》,獲得世界的公認。 三、作品
李清照工詩,能文,更擅長詞。從風格上看,主要是詩慨言志,詞婉道情。從藝術成就上看,她的詞超過了詩和文。從總的情況看,她的創作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時期生活的變化而呈現出前後期不同的特點。
「自少年便有詩名,才力華贍,逼近前輩」,曾受到當時的文壇名家晁補之的大力稱贊。元符三年(1100)左右,寫有《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長詩,受到當時人們的好評。
十餘歲時作《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 ,轟動京師,「當時文士莫不擊節」。
詞的成就最大,被稱為「易安體」,從南宋起就不斷有人學習和效仿。風格婉約,但偶有《漁家傲》(天接雲濤連曉霧)這樣的豪放之作。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
詩、文雖留存不多,講歷史,談世事,論文藝,題材范圍比較寬廣。南宋時期,李清照的作品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變化,表現出密切關懷國家命運的高度愛國精神。
部分詩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夏日絕句》(生當做人傑)廣為傳誦。
也有如《偶成》、《春殘》這樣的思人懷鄉的清深之作。晚年有五首寫給皇帝、後妃的節日帖子詩,皆美化阿諛之語,俗甚。
其文存數篇,早年寫過一篇《詞論》,提出詞「別是一家」的說法,是宋代的重要詞論。《金石錄後序》一文追憶一生,情深意切,更是研究李清照的珍貴資料。晚年有《打馬圖經》並《序》,又作《打馬賦》,雖為游戲文字,卻語涉時事。借談論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關戰馬的典故和歷史上抗惡殺敵的威武雄壯之舉,熱情地贊揚了像桓溫、謝安等忠臣良將的智勇,暗諷南宋統治者不識良才、不思抗金的庸碌無能,寄寓對收復失地的願望,抒發了個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趙明誠所撰《金石錄》,李清照「亦筆削其間」。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現存作品不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等。
有文6篇,殘句2則,詩18首,殘句15則,詞88首,殘句13則,佚詞1傳世,包括存疑詞14首,殘句1則,誤題詞29首,殘句2則。
李清照工書,能文、畫,兼通音律。
北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南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六年(1155/6?)
著名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山東章丘明水鎮)人。
一、家人•弟子
父:李格非,字文叔,為當時著名學者,官至禮部員外郎、京東路提點刑獄。出自韓琦門下,曾以文章受知於蘇軾,名列「蘇門後四學士」之首。學識淵博,尤用意於經學,在齊、魯一帶頗負盛名。後因列於黨籍而被罷官。平生著述較多,現僅存《洛陽名園記》一卷。生卒年無考,《宋史•李格非傳》僅載:「卒,年六十一。」有一子一女。
母:王氏,一說是狀元王拱辰孫女,一說為漢國公王准孫女,知書善文,有的學者推測是後者,在生下李清照後不久亡故,而前者是李格非續娶之妻,李迒生母,李清照繼母。
弟:李迒(hang),任勅(chi)局刪定官。
夫:趙明誠,生於宋神宗元豐四年(1081年),卒於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 八月十八日,年四十九歲。趙挺之幼子,字德父(夫、甫),性急,為金石考據家,官至江寧(今南京)知府兼江南東路經制使。
公:趙挺之,字正夫,謚號清憲,官至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右丞相),密州諸城(今山東諸城)人,移居青州,有三子一女。
婆:郭氏,東平(今山東東平)人,濮州知府、提點夔州刑獄郭概的女兒。
叔外公:王珪,李清照幼年時封岐國公,不久因病逝世。
表姐:王氏,宋奸臣秦檜之妻,但李清照一直恥其夫婦為人,無往來。
女弟子:韓玉真(玉父),小時曾向李清照學詩,身世也很坎坷,曾全力資助夫婿林自建赴京趕考,考中後卻被拋棄,韓四方奔波萬里尋夫,留有感懷詩《題漠口鋪並序》一首傳世。
據陸游文中所記,她晚年欲將所學傳孫氏女,孫氏以文非女子所應學予以拒絕。
作者: 溪亭獨孤雁 2005-8-28 21:57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關於李清照的資料大觀及新人問答
二、生平
一生經歷可以宋室南遷為界,分作前後兩個時期。
建中靖國元年(1101)18歲時,與趙明誠結婚。明誠當時21歲,在太學當學生。
崇寧元年(1102)婚後不久,新黨蔡京當政,趙挺之升任尚書右丞,他們極力打擊以蘇軾為首的舊黨(元佑黨),李格非因在黨籍而被罷官。
大觀元年(1107),趙挺之死,蔡京由於忌恨趙挺之而對趙家進行誣陷。趙家弟兄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趙明誠回到了青州趙氏的舊居。因仰慕陶淵明,取其文《歸去來兮辭》之題名書房為「歸來堂「,取文中的「審容膝之易安」而自號易安居士。
大約在宣和三年(1121),趙明誠又重新出仕。先後出守萊州(今山東掖縣)、淄州(今山東淄博市),又授直秘閣。
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開始編寫《金石錄》。
靖康元年(1126),金人圍攻汴京,次年三月,趙明誠母死於南京,明誠南下奔喪。隨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後,明誠起知江寧府(今南京)。十二月,青州兵變,歸來堂十餘屋的書冊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攜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車隨人群逃難,從此開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難生活。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至南京夫妻重聚。次年,趙明誠移知湖州(今屬浙江),他駐家池陽(今安徽貴池),隻身馳赴建康(江寧府改名,今南京)受命,不幸病倒。當清照乘舟趕到建康時,明誠已經病危,八月十八日卒,年四十九歲。
這時金兵又大舉南侵,朝廷已開始疏散、逃亡。建炎三年(1129),李清照派人先將大部分書冊、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備去那裡投奔趙明誠的妹丈以避亂,但洪州兵亂,盡散失,身邊僅余數箱。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紹興),居鍾氏之家,被鄰家鍾復皓盜去五箱,至此,所有圖書文物大部散失。
在趙明誠病重期間,他的朋友張飛卿曾攜一玉壺來看望他,張後來投了金。這件事被人傳成是他們夫妻以玉壺頒金,並聽說有人已向朝廷告發。這樣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為驚恐,她決定將家中所有的銅器等物品進獻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脫。於是,她便追隨著高宗逃難的路線輾轉避亂,從越州到明州,經奉化、台州入海,又經溫州返回越州。 最後,在紹興二年(1132),又從越州移居杭州,1134年避亂金華,次年才返回臨安。她孤獨一身,各地漂泊,境況極其悲慘。
紹興十三年(1143年)前後,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校勘整理,表進於朝。開禧元年(1205)刻書。
越十餘年,大約在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後,李清照懷著對死去親人的綿綿思念和對故土難歸的無限失望,在極度孤苦、凄涼中,悄然辭世,享年至少73歲。
李清照(公元1084-1151?),號易安居士,濟南章丘人,宋代傑出的女詞人。
李清照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李格非精通經史,長於散文,母親王氏也知書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小小年紀便文采出眾。李清照對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無不通曉,而以詞的成就為最高。
李清照的詞委婉、清新,感情真摯。前期的詞,主要描寫少女、少婦的生活,多寫閨情,流露了她對愛情生活的嚮往和別離相思的痛苦。她後期的詞,多悲嘆身世,有時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以表達她的愛國思想。李清照的文學創作具有鮮明獨特的藝術風格,居婉約派之首,對後世影響較大,在詞壇中獨樹一幟,稱為"易安體"。
她曾作《如夢令》,描述她少女時代在濟南的歡樂生活:"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宋時,濟南城西確有"溪亭」。
李清照十八歲時,在汴京與太學生、丞相趙挺之之子趙明誠結婚。婚後,夫妻感情篤深,常投詩報詞。一年重陽,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陰》,寄給在外作官的丈夫:"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秋閨的寂寞與閨人的惆悵躍然紙上。據《嫏環記》載,趙明誠接到後,嘆賞不已,又不甘下風,就閉門謝客,廢寢忘食三日三夜,寫出五十闕詞。他把李清照的這首詞也雜入其間,請友人陸德夫品評,陸德夫把玩再三,說:"只三句絕佳。"趙明誠問是哪三句,陸德夫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公元1127年,北方金族攻破汴京,徽宗、欽宗父子被俘,高宗倉皇南逃。李清照夫婦也先後渡江南去,第二年,趙明誠死於建康(南京)。
李清照獨身漂泊江南,在孤苦凄涼中度過了晚年。詞人連遭國破、家亡、夫死之痛,所作詞章更為深沉感人。比如那首著名的《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摻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兩盞三杯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者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李清照在南渡之初,還寫過一首雄渾奔放的《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借項羽的寧死不屈反刺徽宗高宗父子的喪權辱國,意思表達得淋漓盡致。
現在趵突泉公園內漱玉泉畔及章丘百脈泉邊都建立了李清照紀念堂。
F. 古代狀元有娶公主的嗎
有啊,但是只有一位。在古代文學、戲曲作品中,人們經常把駙馬與狀元聯系在一起,彷彿中了狀元就可以做駙馬。比如,陳世美、女駙馬等。但這些都是虛構的,歷史上真正有據可查的狀元駙馬只有一位,就是唐朝的鄭顥。
G. 中國古代四大才女
國古代四大才女是指蔡文姬、李清照、上官婉兒、卓文君。
她們是中國赫赫有名的女子,才華橫溢、德才兼備,令多少後人無比嚮往、敬仰這些女子,真正揭示了一句話——誰說女子不如男!
1、卓文君: 漢代才女, 善鼓琴。家中富貴的卓文君卻看中了窮書生司馬相如,並且夫唱婦隨,當壚賣酒,而司馬相如在得卓文君幫助後也終得成名天下。
2、蔡文姬:大文學家、大書法家蔡邕之女,字昭姬(因避諱司馬昭改為文姬),自幼博學能文。蔡文姬一生三嫁,先嫁河東衛家,被擄至南匈奴後再嫁給匈奴左賢王。後被曹操贖回,在"回歸故土"與"母子團聚"不能兩全的痛苦中終成千古名曲"胡笳十八拍"。自朔漠歸來後蔡文姬嫁給了董祀。
3、李清照:南宋傑出女文學家,以詞著名,兼工詩文。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後來趙明誠病死,她獨自漂流在杭州、越州、金華一帶,在凄苦孤寂中度過了晚年。李清照文詞絕妙,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被尊為婉約宗主。
4、上官婉兒,復姓上官,小字婉兒,又稱上官昭容,陝州陝縣(今河南三門峽陝州區)人, 唐代女詩人、政治家,有巾幗宰相之名,因祖父上官儀獲罪被殺後隨母鄭氏配入內庭為婢。
十四歲時因聰慧善文為武則天重用,掌管宮中制誥多年,在政壇、文壇有著顯要地位,《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李隆基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後同時被殺。
(7)古代文學狀元擴展閱讀
關於古代四大才女的人選與順序,流行三種說法:一是蔡文姬為首,依次是李清照、卓文君、上官婉兒或者班昭;二是卓文君為首,依次是蔡文姬、上官婉兒、李清照;三是還是卓文君為首,依次是班昭、蔡文姬、李清照。
既然是評選才女,那就應著眼於「才氣」。傳統文化意象里,說一個人有才,無非詩詞歌賦(文)、琴棋書畫(藝),如果考慮到班昭的情況,那就再加一個標准----歷史。
關於李清照,大致是才華最全面的一位,幾乎無所不通。宋以後歷代均有學者高度評價其絕倫,如宋代王灼說她「若本朝婦人,當推文采第一」;元代楊維禎說她「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師表六宮,一時文學而光父兄者,不得並議矣」;明代楊慎說她「當與秦七、黃九爭雄,不獨雄子閨閣也」。
班昭的成就,凸顯在治史上,曾獨立完成《漢書》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與第六志《天文志》,作為女性,這個成就堪為震古爍今。另外,她也善於賦頌,有《東征賦》、《女誡》等作品傳世。
蔡文姬似乎也是個熱門人選,傳世之作有《胡笳十八拍》以及《悲憤詩》等,宋代所刻的《淳化閣帖》收錄有她的書法作品,另外,史料里還說她「通音律」,也會治史。然說到對後世之影響深遠,則不及上面兩位。
卓文君那句最著名的「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堪稱經典佳句,且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為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上官婉兒以一介女流,影響一代文風,這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是很少見的。她不僅以其詩歌創作實績,而且通過選用人才、品評詩文等文學活動倡導並轉移了一代文風, 成為中宗文壇的標志者和引領者。對於當時文壇的繁榮和詩歌藝術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H. 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唐宋八大家,誰才能排在第一的位置
韓愈
韓愈——以尊儒反佛為主的有《原道》、《論佛骨表》、《原性》、《師說》、《馬說》等,有嘲諷社會現狀的雜文《雜說》、《獲麟解》以及著名的《祭十二郎文》;
韓愈韓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河陽(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漢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文」,又稱韓文公。他與柳宗元同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主張學習先秦兩漢的散文語言,破駢為散,擴大文言文的表達功能。宋代蘇軾稱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韓愈還是一個語言巨匠。他善於使用前人詞語,又注重當代口語的提煉,得以創造出許多新的語句,其中有不少已成為成語流傳至今,如「落井下石」、「動輒得咎」、「雜亂無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國「道統」觀念的確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韓愈三歲而孤,受兄嫂撫育,早年流離困頓,有讀書經世之志,雖孤貧卻刻苦好學。二十歲赴長安考進士,三試不第。二十五歲後,他先中進士,三試博學鴻詞科不成,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回京任四門博士。三十六歲後,任監察御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飢狀,請減免賦稅,貶陽山令。憲宗時北歸,為國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但不得志。五十歲後,先從裴度征吳元濟,後遷刑部侍郎。因諫迎佛骨,貶潮州刺史。移袁州。不久回朝,歷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職,五十七歲終。政治上較有作為。詩力求險怪新奇,雄渾而重氣勢。
他與柳宗元、蘇軾、蘇轍、蘇洵、曾鞏、歐陽修、王安石合稱為唐宋八大家.韓愈(七六八-八二四),貞元八年(七九二)進士。唐憲宗時,曾隨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鎮之亂。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諫迎佛骨,觸怒了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後於穆宗時,召為國子監祭酒,歷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
他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和重要詩人。他和柳宗元政見不和,但並未影響他們共同攜手倡導古文運動。他們反對過分追求形式的駢文,提倡散文,強調文章內容的重要性。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曾經因為進言佛骨一事,被貶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職袁州期間,韓愈政績卓越,並且培養了當時江西省的第一個狀元。現宜春秀江中有以沙洲,名為狀元洲,傳說就是當年學子讀書之處。宜春城中最高山頭建有狀元樓,宜春市區有昌黎路,都是為了紀念韓愈的特別功績。
韓愈在政治上主張天下統一,反對藩鎮割據。
韓愈時代的詩壇,已開始突破了大歷詩人的狹小天地。韓愈更是別開生面,也創建了一個新的詩歌流派。他善於用強健而有力的筆觸,驅使縱橫磅礴的氣勢,夾雜著恢奇詭譎的情趣,給詩思渲染上一層濃郁瑰麗的色彩,造成奔雷摯電的壯觀。
另外韓詩在藝術上有「以文為詩」的特點,對後世亦有不小的影響。當然韓詩中也有追求怪誕詭譎的游戲文字,是不足取的。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