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學經濟 » 三國文學大家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三國文學大家

發布時間: 2021-03-13 23:00:49

Ⅰ 三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學家 文藝復興的起源是什麼

蔡邕---蔡文姬的父親
鄭玄---漢代最著名的經學大家
盧植---劉備的老師
黃承彥---諸葛亮的岳丈,黃月英的老爹
司馬徽---諸葛亮老師
龐德公---鳳雛龐統的叔叔
漢末名士錄》雲:劉表與汝南陳翔字仲麟、范滂字孟博、魯國孔昱字世元、勃海苑康字仲真、山陽檀敷字文友、張儉字元節、南陽岑晊字公孝為八友
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體上代表了建安時期除曹氏父子外的優秀作者,
曹操、曹丕、曹植
文藝復興是指13世紀末在義大利各城市興起,以後擴展到西歐各國,於16世紀在歐洲盛行的一場思想文化運動,帶來一段科學與藝術革命時期,揭開了近代歐洲歷史的序幕,被認為是中古時代和近代的分界。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認為是封建主義時代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分界。13世紀末期,在義大利商業發達的城市,新興的資產階級中的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藉助研究古希臘、古羅馬藝術文化,通過文藝創作,宣傳人文精神。

Ⅱ 三國時期最著名的文學家是誰

蔡邕(yong),(公元132一192)東漢文學家、書法家。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權臣董卓當政時拜左中郎將,故後人也稱他「蔡中郎」

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其中代表作品為《述行賦》。全賦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辭俱佳,是漢末抒情小賦的力作。他小賦的題材多樣,他甚至用以表現男女情愛,風格大膽而直率。《青衣賦》就是相當感人的作品。在這篇言情小賦中,他真實地坦露了對一位出身微賤的美女的愛情,以真摯的感情,表現了人情與封建禮法的矛盾撞擊。蔡邕的散文長於碑記,工整黃雅,多用排偶,舊時頗受推重。
蔡邕收集漢朝歷史,沒有看見寫下來作後史。只有所作《靈紀》及十意,又補諸列傳四十二篇,因李傕作亂散失,大多沒有保存下來。所著詩、賦、碑、誄、銘、贊,連珠、箴、吊、論議、《獨斷》、《勸學》、《釋誨》、《敘樂》、《女訓》、《篆執》,祝文、章表、書記,共104篇傳於世。
蔡邕生平喜藏書,多至萬余卷,晚年將所藏之書載數車悉數贈給王粲,家存藏書還有四千多卷。《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其文集20卷,早佚。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二卷。丁紹儀《全漢詩·卷七》亦載其作品。嚴可均《全後漢文》卷69~卷80對其奏疏詞賦等作品多有收錄。
蔡邕詩歌現流傳有400多首。但由於當時戰亂連年,沒有保存原稿流傳下來,均由其女蔡琰,在曹操的救助下,憑借驚人的記憶力默寫而來。

Ⅲ 三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文學家是誰

四言詩的水平最高的是曹操,五言詩是曹植,文學理論成就最高的是曹丕,而且曹丕的詩作也不錯,他還是當時來說是新詩體的基本上不用「兮」字的七言詩的開創者,所以綜合來看,三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文學家是曹丕.

Ⅳ 三國中哪個人物的文學造詣最高

在這三個國家中,“三曹”的文學造詣最高。我想對此沒有異議。“三曹”中誰的文學造詣最高,差別很大。


我是老白。我來回

婊子嬪妃住的是空房子,擔心你就怕忘了。他們不會流著淚摸自己的衣服。


援秦明弦發尚青,短歌不能長。


明月照我床,星辰西流夜尚幼。


牽牛花織女隔空相對,只能限制河梁。


三國時期的詩歌都是由四言、五言、六言組成。曹丕之前,沒有這樣完整的七言律詩。這首 《燕歌行》 為後世七言詩的流行打開了局面。


曹丕的詩句多變,尤其擅長五言七語。他的文字淺顯易懂,有民謠的風格,但又能精煉精煉,達到很高的藝術水平。


這首代表曹丕詩歌最高成就的 《燕歌行》 ,據考證完成於建安12年曹操北征烏桓期間。曹丕採用漢樂府詩體裁,開創性地以句句用韻的七言詩形式完成此作,是現存於世最早的、最完整的七言古詩。


《燕歌行》從“女子相思病”這個小角度,從小到大,深刻地反映了東漢末年戰爭中人們迷失、流離的殘酷現實。他用委婉、優美、優美的文字表達了被命運隔開的愛人的辛酸、怨恨和惆悵。


全詩用詞自然流出,無需雕琢,音節優美,情感流轉,寓意悠長,美輪美奐。“傾情,傾度,傾色,傾聲,古今無兩”受到明朝王夫之的稱贊。




二、曹丕完成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文學理論與批評著作,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曹丕的《典論論文》被公認為中國最早的文學批評專著,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曹丕在王維之子時寫的一部綜合性散文集。

《典論》中的文章大部分已經失傳,《論文》被南朝蕭統選為《昭明文選》,至今保存完好。


根據倖存的《典論》和《論文》竹簡,可以窺見曹丕的絕世才華。有許多亮點一直流傳至今:


例如,“文人相輕”這個詞來自曹丕的《論文》。


曹丕以班固和傅毅做例證,批評了文學家們“家有弊帚,享之千金”只看到別人的不足,卻看不到自身缺點的通病。對文學大家們揪著別人的小缺點不放,刻意忽視別人優點的行為發出了尖銳的詰問。


曹丕在文章中還詳細評價了孔融、陳林、王燦、徐幹、阮瑀、楊穎、劉震、的風格及得失


他既肯定了建安七子的作用,又分析了建安文學的弊端。


曹丕在文章中提出“作品的風格和高度是由作家的修養和氣質決定的,主要是以齊為主,鮮明生動,但不強”。


曹丕在文章中肯定了文學的歷史價值,說“封面文章是國家的偉大事業,是不朽的大事。”


魯迅認為,曹丕的《典論論文》是中國文學的自覺覺醒,是一部劃時代的作品。因為在此之前,中國歷史上還沒有類似的著作,如此嚴謹系統。




三、曹丕的 詩體賦 風貌獨特,有其標准性的特點,對後世賦文的寫法影響巨大。

曹丕一生作品眾多,詩文、雜文、賦、詔書不亞於曹植的高產作家。


我們這里只談他的傅。

Ⅳ 三國時期的書法大家都有哪些

三國時代的書法成就是頗為可觀的,既有中國書法史上的大名家,也有玩票性質的業余愛好者,更為驚訝的,有些我們所熟悉的大名人,竟然也是精於此道的。

1、張飛

說張飛擅長書法,主要是有以下幾個依據:

一、明代卓爾昌的《畫髓元詮》載:「張飛……畫美人,擅草書。」

二、 明代的《丹鉛總錄》載:「涪陵有張飛刁斗銘,其方案甚工,飛所書也。張士環詩雲:'天下英雄只豫州,阿瞞不共載天仇。山河割據三分國,宇廟威名丈八矛。江山祠堂嚴劍佩,人間刁斗見銀鉤。空餘諸葛秦川表,左袒何人復為劉!'」

三、《八蒙摩崖》張飛的《立馬銘》,是張飛打敗張頜後在馬上用長矛鑿崖而成。其字如行雲流水,雋永秀麗,其文如下:「漢將張飛,率精卒萬人,大破賊首張頜於八蒙,立馬勒銘。」

四、《涿州續志》中載元朝人寫的詩:「........車騎更工書,......橫矛思腕力,繇象恐難如。」這里的車騎就是指曾為車騎將軍的張飛

吳大導的《赤壁》盡管在很多方面離史實很遠,在這一點上,還是蠻忠於歷史的。

2、吳王趙夫人

吳王趙夫人是吳丞相趙遠之妹,善於書法繪畫,相傳其成就頗高。

3、荀勖

雖稱不上是大書法家,其成就並不低,鍾會就曾經模仿他的筆跡,騙取了他家的寶劍,看來,這兩人在筆法上還是有些相似之處。

4、鍾會

這可是三國後期的名人了,在很小的時候就很聰明,平定的蜀國大軍是他所率的,政治上有成就,軍事才能也有些,可是偏生了一根反骨,也不審時度勢下,就想著稱王稱帝,結果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身為鍾繇的兒子,自己老子是當世著名的書法家,耳孺目染下,家學淵源下,字還是練得不錯的,他對書法很有獨到成的見解,書法造詣頗高,為後人所稱頌。

「有十二意,意多奇妙。」——《古今書人優劣評》梁武帝蕭衍

「書有父風,稍備筋骨,兼美行、草,尤工隸書。遂逸致飄然,有凌雲之志。」——唐代張懷瓘《書斷》

《書斷》還記載了這么一則有關鍾會的小故事:「會嘗詐為荀勖書,就勖母鍾夫人取寶劍。兄弟以千萬造宅,未移居。勖乃潛畫元常形象,會兄弟入見,便大感慟。勖書亦會之類也,會隸行草章草並入妙。」

這個荀勖是深得了江南蘇州慕容家的「斗轉星移」的精髓:「以彼之道還施彼道。」

從這里也可看出荀勖的書法造詣並不低,對繪畫也頗有研究,畫得如此傳神。

5、蔡文姬

蔡邕,是大文學家,大書法家,做為他的女兒蔡文姬生在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及書法就是十分自然的事。

據傳書法史上與「書聖」王羲之並稱的鍾繇的書法便來自於她。

6、韋熊

也許有一個太光彩照人的父親,韋熊在書法史上的聲名並不是那麼響亮,但人們對他的評價並不低。

「仲將八分、隸書、章草、飛白入妙,小篆入能。兄康,字元將,工書。子熊,字少季,亦善書。時人雲:「名父之子。」克有二事,世所美焉。」——唐代張懷瓘《書斷》

「京兆韋誕、誕子熊、穎川鍾繇、繇子會,並善隸書。」——西晉文學家、《博物志》張華

7、曹操

歷史上對曹操書法的評價,主要是以下幾個字:「金花細落,遍地玲瓏;荊玉分輝,瑤若璀粲。」、「筆墨雄渾,雄逸絕論。」

看來是那種「力透紙背,遒勁華美」的筆法。

在漢朝末年,經權威書法評論家評出的章草大家有五個人,即:崔瑗、崔實、張芝、張昶、曹操。

梁瘐肩在其《書品》中,把曹操的書法作品列入中中之品;

張玉灌《書斷》,稱曹操的書法作品為妙品;

晉代陸雲給陸機的信中說:「曹公藏石墨數十萬斤」。

曹操雖善書法,可能是因為忙於戰事、政事,沒有機會寫吧,所以他流傳於世的墨跡很少。

現在發現曹操的唯一墨跡為「袞雪」二字,這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西征張魯到漢中,經過棧道咽喉石門(今陝西褒城)時,看到河中景象所書,字刻於河水礁石上。

「袞雪」二字表現了河水洶涌澎湃的流勢,河水沖擊石塊水花四散濺出,水大石眾,猶如滾動之雪浪,故雲「袞」(滾)雪」

清代有詩贊:「滾滾飛濤雪作窩,勢如天上瀉銀河。浪花並作筆花舞,魏武精神萬傾波。」

8、梁鵠

梁鵠是八分書的大家,他的這一成就,來自於一次「偷竊。」

當時,有一個書法大家師宜官,其書法被人譽為「大則一字徑丈,小則方寸千言,」,因而很自傲,「或時不持錢詣酒家飲,因書其壁,顧觀者以酬灑直,計錢足而滅之。每書輒削而焚其粄,梁鵠乃益為粄,而飲之酒,候其醉而竊其粄。」

梁鵠就是用這些「偷」來的「粄」,從中臨摹,勤學苦練,終成了一代八分書大家,時人以為其成就超過了他所師的師宜官。

曹操身邊雖然聚集天下書法英才,但他卻獨愛梁鵠書,常將梁鵠的書跡懸掛帳中,或是訂在壁間,慢慢觀賞,就連曹操宮中的題署多是出自梁鵠之手,可以說是「三千寵愛於一身。」

他的書法歷來廣受好評:

梁瘐肩《書品論》將梁鵠、皇象、鍾繇、索靖等九人的八分書列為上品之下;

唐李嗣真《後書品》又將是梁鵠書列為上中品;

韋續《墨藪·九品書》將梁鵠書列入上上品;

張玉灌《書斷》又將其列入妙品。

9、邯鄲淳

邯鄲淳,是三國時期魏國著名書法家、文學家。

作為一名文學家,他傳世的名著就是《笑林》(原書現在已不見),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目前所知的最早的記載笑話的書,史學價值相當高。

他博學而多才,篆書的師承於當時的著名書法家扶曹,善寫「蟲篆」(古文大篆),楷書取法王次仲,善作小字,八分隸書也寫得很不錯。(《四體書勢》)據說是「工書,諸體皆能。」

主要評價為:

「應規入矩,方圓乃成。」——袁昂《書評》

「自秦用篆書,焚燒先典,而古文絕矣。漢武帝時,魯恭王壞孔子宅,得《尚書》、《春秋》、《論語》、《孝經》,時人已不復知有古文,謂之科斗書,漢世秘藏,希得見之。魏初傳古文者,出於邯鄲淳。」——衛恆《四體書勢》古文序

「善《蒼》、《雅》、蟲、篆、許氏字指。」——《魏略》

邯鄲淳還為曹娥寫過一篇碑文,蔡邕避難路過會稽,贊碑文為「絕妙好辭」,《三國演義》里講到過這個故事,說蔡邕寫下的是「黃絹幼婦,外孫齏臼」,聰明過頭的楊修趕在阿瞞之前,揭曉了答案,從而給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

10、 韋誕

三國時代魏國著名書法家、制墨家,與當時的書法大家邯鄲淳、衛覬齊名。據說,他曾經師學於邯鄲淳。

史上對其評價為:「諸書並善,題署尤精。」不僅精通草書、楷書、八分書,篆書更是絕,魏宮的皇家寶器上的銘文,基本上都是出自他的手筆。(《四體書勢》)

有關他的有一個「韋誕題詞須發白」的故事,比起伍子胥過昭關及華英雄戰扶桑浪人的一夜白頭絕不遜色。

當時,凌雲台剛建成,魏明帝曹睿命韋誕題匾額,由於工匠的失誤(也許是明帝有意整人),那匾早已嵌入在祭台上,只能是用一個籠子裝著韋誕,徐徐而上,對著匾額書寫。

據載當時那匾額離地有二十五多丈,而風又很大,驚惶危恐之中,等到書寫完後,韋涎的頭發都白了。受了這一嚇後,他立下了家令,從此之後,子孫再也不作「大字楷法」。

韋誕製作的墨被稱為「韋誕墨」,是古代的珍貴之墨,被贊譽為;「百年如石,一點如漆。」

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曾記載著韋誕制墨的方法:「參以真珠、麝香,搗細合煙下鐵臼,搗三萬杵。」

還有一種韋涎筆,相傳就是用韋誕法制筆,能達到四德齊備。其法以強毫為柱,柔毫為被。他為此著有《筆經》。

人們對他書法的評價:

「如龍孥虎據,劍拔弩張。」 ——袁昂《書評》「京兆韋誕、誕子熊、穎川鍾繇、繇子會,並善隸書。」——西晉文學家、《博物志》張華

11、胡昭

胡昭,這個人,很有才華,有人認為,僅從散見於一些史料、典籍中零星的文字記載來看,胡昭的才華智慧絕不在諸葛亮之下。

胡昭在書法上取得了較大成就,當時與邯郭淳、衛覬、韋誕並有聲名。

胡昭在書法上,師承劉德升並推陳出新,將行書書法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他又與三國時的另一書法家鍾繇齊名,「鍾氏小巧,胡氏豪放」,世人並稱「鍾胡」。

胡昭的行書書法廣為當時的士人學習推崇,以至於「尺牘之跡,動見模楷」,成為人們學習和臨摹的榜樣。

後人的主要評價為:

「昭與鍾繇並師於劉德升,俱善草行,而胡肥鍾瘦。」——衛恆

「胡昭善隸書。」——張華

「胡昭得張芝骨,索靖得其肉,韋誕得其筋。」——羊欣

12、衛覬

衛覬,很早就以才學著稱,是三國時期有名的文學家,也是曹魏政權中頗有見識的政治人物。(《三國志·衛覬傳》:「衛覬以多識典故,相時王之式。」)

他同時也是當時有名的書法家,凡古文、鳥篆、隸草,沒有不擅長的,當時的不少碑文都出自他的手筆。

很多專家認為,當時能與鍾繇並駕齊驅的書法大家,就只有衛覬。

《書小史》說他擅於古文、篆、隸及草書;

《四體書勢》中傳說他所寫的古文《尚書》,竟與大書家邯鄲淳毫無區別,連邯鄲淳自己也難以識別;

《書斷》將其小篆、隸書、章草列入能品;

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專設《傳衛第八》章,認為「衛覬草體微瘦」,「然此宗之書,自當以筋骨為上」,是此宗的「祖師」,甚至認為「鍾派盛於南,衛派盛於北」,「後世之書,皆此二派,只可稱為鍾、衛」,對衛覬書法的地位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主要評價:

「善草及古文,略盡其妙。草體微瘦,而筆跡精熟。」——羊欣《采古來能書人名》

「或奇材見拔,或絕世難求,並庶幾右軍草書之價。」——張懷瓘《書斷》

13、鍾繇

鍾繇,出身於東漢名門望族,為人頗有才學,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人的重用。

鍾繇不僅僅在政治上,軍事上春風得意,在書法上的成就更是令人稱頌不已,就是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據說,鍾繇書法來自於蔡文姬,蔡文姬又得自於其父蔡邕的真傳,蔡邕的書法則是得自神授,雖說有「神話」的成份,但可見其書非一般。

有個很好的例子是,鍾繇後來將這傳給了衛夫人,而這衛夫人又是誰呢,我們所尊崇的「書聖」王羲之便是他的傳人。

同時的,鍾繇也曾與當時有名幾位書法家學習過,可以說一個集眾家之所長,創自己之新的書法家,其筆法古樸、典雅,字體大小相間,整體布局嚴謹、縝密,愛後世歷代書法大家的追捧。

鍾繇最擅長的書體有三種,據《采古來能書人名》載「鍾有三體,一曰銘石之書(楷書),最妙者也;二曰章程書(隸書),傳秘書教小學者也;三曰行押書(行書),相聞者也。」

其代表作為:「五表」、「六帖」、「三碑」。(真跡已佚,多為臨摹本。)

他將楷書中簡單易成分集中起來,又打破了隸書中的常規,變隸書平扁成楷書的方正。所以,鍾繇成了楷書之祖。並與略後的王羲之,合稱「鍾王」。

14、蔡邕

鍾繇是蔡邕書法的第二代傳人,其書法得自蔡邕之女蔡文姬,從此可知,蔡邕的書法已經是名動當世。

蔡邕,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嚴格意義上講,他是東漢人,歷史學家們往往以184年爆發黃巾起義為三國上限,以280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也可算是三國人。

蔡邕是個全才,喜愛辭章、數術、天文,還精於音律。在書法上,精篆、隸。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靈帝命人修理鴻部門(東漢時稱皇家藏書之所為鴻都),工匠用掃白粉的帚在牆上寫字,蔡邕從中受到啟發而創造了「飛白書」。這種書體,筆畫中絲絲露白,似用枯筆寫成,為一種獨特的書體。

漢靈帝時,,由於俗儒的穿鑿附會,經籍文字多有謬誤,於是,五官中郎將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等人奏請正定《六經》文字,得到了靈帝允許。

蔡邕寫經於碑,使工匠鐫刻,立於太學門外,碑共是46塊,這些碑稱《鴻都石經》,世稱"熹平石經"。碑剛立好時,觀瞻者、模寫者每日車乘1000餘輛,堵塞街巷。

唐張懷瓘《書斷》評論蔡邕飛白書時說「飛白妙有絕倫,動合神功」。

Ⅵ 三國演義什麼代的文學家『是誰寫的

你好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著,為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的小說,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Ⅶ 三國時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學家

1、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謚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後,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制」,從而使中原社會漸趨穩定、經濟出現轉機。

黃河流域在曹操統治下,政治漸見清明,經濟逐步恢復,階級壓迫稍有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曹操在漢朝的名義下所採取的一些措施具有積極作用。

2、魏文帝曹丕,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與正室卞夫人的嫡長子 。

曹丕自幼文武雙全,博覽經傳,通曉諸子百家學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擊敗了其弟曹植,被立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了魏國。

曹丕在位期間,採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於黃初元年 (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對外平定邊患,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在西域的建置。

3、曹植,字子建,沛國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於東武陽(今山東莘縣,一說鄄城),是曹操與武宣卞皇後所生第三子,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後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

曹植是三國時期著名文學家,作為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之一與集大成者,他在兩晉南北朝時期,被推尊到文章典範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賦》《白馬篇》《七哀詩》等。

4、孔融,字文舉。魯國(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太山都尉孔宙之子。

孔融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並稱。漢獻帝即位後,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後兼領青州刺史。

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後因觸怒曹操而被殺。

5、陳琳,字孔璋,廣陵射陽人 。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無確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較年長,約與孔融相當。

漢靈帝末年,陳琳任大將軍何進主簿。何進為誅宦官而召四方邊將入京城洛陽,陳琳曾諫阻,但何進不納,終於事敗被殺。董卓肆惡洛陽,陳琳避難至冀州,入袁紹幕府。

袁紹失敗後,陳琳為曹軍俘獲。曹操愛其才而不咎,署為司空軍師祭酒,使與阮瑀同管記室。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與劉楨、應瑒、徐乾等同染疫疾而亡。

Ⅷ 請問三國時期中國主要的文學家和思想家有哪些

三國事情的文學家:建安三子
嵇康:三國時期魏末琴家、文學家、思想家。他學識淵博,善寫詩賦文論,熱
愛音樂,擅長彈琴,以彈奏《廣陵散》著稱。他的代表作品有《聲無哀樂論》和《
琴賦》,對音樂和琴的奏法及表現力,作了細致而生動的描寫。
劉劭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Ⅸ 三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文學家是誰

四言詩的水平最高的是曹操,五言詩是曹植,文學理論成就最高的是曹丕,而且曹丕的詩作也不錯,他還是當時來說是新詩體的基本上不用「兮」字的七言詩的開創者,所以綜合來看,三國時期文學成就最高的文學家是曹丕。

Ⅹ 三國時期有哪些著名文學家

三曹蔡邕蔡文姬。三國時期始於公元220年,嚴格說來,建安七子不算在這個時期。

漢魏間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的合稱。因他們父子兄弟間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都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是建安文學的代表,所以後人合稱之為「三曹」。

曹操代表作:《短歌行》《龜雖壽》《觀滄海》
曹丕代表作:《燕歌行》《雜詩》
曹植代表作:《白馬篇》《美女篇》《名都篇》《贈白馬王彪》

蔡邕:

蔡邕是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其所作賦絕大多數為小賦,取材多樣,切近生活,語言清新,往往直抒胸臆,富於世態人情,很有藝術的感染力。其中代表作品為《述行賦》。全賦短小精悍,感情沉痛,批判深刻,情辭俱佳,是漢末抒情小賦的力作。他小賦的題材多樣,他甚至用以表現男女情愛,風格大膽而直率。《青衣賦》就是相當感人的作品。在這篇言情小賦中,他真實地坦露了對一位出身微賤的美女的愛情,以真摯的感情,表現了人情與封建禮法的矛盾撞擊。蔡邕的散文長於碑記,工整黃雅,多用排偶,舊時頗受推重。
蔡邕收集漢朝歷史,沒有看見寫下來作後史。只有所作《靈紀》及十意,又補諸列傳四十二篇,因李傕作亂散失,大多沒有保存下來。所著詩、賦、碑、誄、銘、贊,連珠、箴、吊、論議、《獨斷》、《勸學》、《釋誨》、《敘樂》、《女訓》、《篆執》,祝文、章表、書記,共104篇傳於世。
蔡邕生平喜藏書,多至萬余卷,晚年將所藏之書載數車悉數贈給王粲,家存藏書還有四千多卷。《隋書·經籍志》著錄有其文集20卷,早佚。明人張溥輯有《蔡中郎集》二卷。丁紹儀《全漢詩·卷七》亦載其作品。嚴可均《全後漢文》卷69~卷80對其奏疏詞賦等作品多有收錄。
蔡邕詩歌現流傳有400多首。但由於當時戰亂連年,沒有保存原稿流傳下來,均由其女蔡琰,在曹操的救助下,憑借驚人的記憶力默寫而來。

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圉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兒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