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教育規劃課題選題參考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教育規劃課題選題參考

發布時間: 2021-03-31 13:37:38

Ⅰ 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學科分類怎麼分

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學科分類由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做出分類。

根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

第二十一條 課題評審嚴格按照程序進行。

重點課題的會議評審程序為:

1、資格審查和分類。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按本辦法第十四條和申請書的要求進行審查,合格者進入初評。

2、活頁匿名初評。評審專家依據統一制訂的評審指標,對通過資格審查的課題活頁論證部分進行匿名初評,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按初評分值高低選出擬立項課題數2—3倍的課題申請書進入會議綜合評審。

(1)教育規劃課題選題參考擴展閱讀:

根據《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管理辦法》,課題種類如下:

第九條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設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大課題、重點課題、一般課題、青年基金課題;設立教育部重點課題、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教育部規劃課題,以及國防軍事教育學科和其他部委重點課題。

第十條 國家教育決策部門急需研究的重要課題,以教育部特別委託的方式,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負責人審定後單獨立項為教育部重點課題。

Ⅱ 教育科研課題如何選題

一:課題的大小要適度,開始應以小課題研究為主,初搞教育科研的人,易犯的一個通病是,往往把研究課題選得過大,以為大課題就有研究價值。實際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些問題或者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本無法解決,或者無法獲得可信的科學結論。如「中國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研究」這個課題,就太大了,使人難以入手。一者它的研究對象是中國青少年,個人根本無法研究。二者「非智力因素」是一個外延很大的概念,要從哪一方面著手,「研究」並沒有加以限定,很難操作。但若進行較小課題的研究,如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實驗、愉悅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中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習慣調查、學生考試「怯場」心理研究等,就容易獲得成果。因此,在選擇研究課題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選擇范圍大小與實際研究條件相適合的課題。而且,無論是微觀課題研究還是宏觀課題研究,綜合課題研究還是單項(單科)課題研究,都要力求使所研究問題清晰、具體與可操作化,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 二:選擇課題時要揚長避短,緊密結合本職工作 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無論是基礎理論研究還是應用研究,宏觀研究還是微觀研究,都是必要的。但對於工作在教育實踐第一線的廣大教師來說,一方面是實踐經驗豐富並能保持與教育對象的直接聯系,這是優勢,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不利之處,即教育教學任務繁重,難以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從事科研。這就需要揚長避短,選擇那些與實踐聯系較密切的應用性課題、微觀課題進行研究。這樣既可以提高本職工作的質量,又較容易獲得成功。當然,若有條件者,也可以選擇理論研究或宏觀研究方面的課題。 三:選題時應大量參考相關文獻,同時參考的資料要高檔次,開始時應廣泛閱讀,先確定大題目;然後逐漸縮小。最後選定的課題題目應越小越好、越微觀越好。 四:研究的課題(包括學校的總課題和教師的子課題)應來自於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課題從教育教學的問題中來也是中學教育科研貼近、貼緊教育實際的具體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如果你是學校的管理者,可能會發現諸如校本課程如何建設、教師積極性如何調動、德育工作如何提高實效性等問題;如果你是班主任,可能會發現諸如班主任角色如何正確定位、心理偏差學生如何教育、嚴格管理與民主管理的度如何把握等問題;如果你是老師,可能會發現諸如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如何處理、怎樣教學生學會學習、如何避免學生中的抄作業現象等問題……這些大大小小的、司空見慣了的、甚至是熟視無睹的問題都可以成為研究的課題。一句話,就是要把令人最煩惱的問題作為課題。因此,中學老師都要做有心人,要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善於從紛繁蕪雜的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去學習理論,再進行篩選,建立起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展開研究,積累資料與體會,並進行反思總結,形成規律,上升到理論。其思路為「 發現問題—學習理論(論證)—建立課題—開展研究—反思總結(理論) 」。如果我們中學的教育科研能夠真正做到從問題中來,通過研究解決問題,那麼,中學教育科研就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增強教育科研的針對性,提高教育科研的實效性。只有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中學的教育科研才是有生命力的,才可能結出累累碩果。

Ⅲ 教研課題和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有什麼區別

1、教研課題
教研課題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為了對問題進行系統、全面、科學的研究,審批立內項的科容研課題。當前,中央教科所下屬的各省、市、縣教研室、教科所均有教研課題項目。
2、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設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是為了搭建教育科學研究的平台,引領教育科學研究的發展方向,凝聚科研力量,體現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研究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繼承發展,開拓創新,繁榮和發展教育科學,為教育改革和發展實踐服務,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做貢獻。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的選題,要以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突出應用研究,注重基礎理論研究,鼓勵新興、交叉、邊緣學科研究和跨學科的綜合研究,支持成果開發與推廣研究。要力求居於學科前沿,具有原創性或開拓性,避免低水平重復。

希望能夠幫到您!

Ⅳ 如何寫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研究目標,研究內容,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一)研究目標
1.總體目標
通過研究,探討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構建的方法、途徑和模式。
2.具體目標
(1)通過研究,探討學生在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中學習的習慣及方法。
(2)通過研究,探討數學學習共同體在課外學習的具體方案、運用模式和管理策略。
(二)研究內容
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充分利用生生互動作為教學的補充手段加以科學利用,以同學們課外交流討論為主,以教師的教學資源和學生的學習資源為主線,主要包括課本、習題冊、試卷庫、學習指導、學習心得論壇等內容。同時,本課題還探討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運用模式、學習效果和管理策略。具體內容如下:
(1) 從心理上研究學生課外學習習慣、方法,增強學生共同學習的意識;
(2) 研究分組和分配工作的策略,促進共同體的構建及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3) 通過對文,理科的學生的不同特質分析,研製出共同體的學習具體方案;
(4)利用我校的住宿制,研究對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的管理策略。
(三)研究假設和擬創新點
1.研究假設
(1)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的構建,為住宿制學生搭建一個合作、交流的學習平台,從而使學生在課外數學學習效益的最大化。
構建數學學習共同體就是培養學生共同學習的意識,進行科學合理分組,充分開發和利用生生互動的人力資源,激發學生展開辯論,互相交流,再現解題的思維過程。為住宿制學生搭建一個合作、交流的學習平台,從而使學生在課外數學學習效益的最大化。這也是本課題中應解決的關鍵問題。
(2)對構建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的研究,可促使高中數學教師對學生課外學習的重視和管理。
多年來,我們著重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當然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是我們可以把眼光放得更寬,把高中數學學習建立在更加廣闊的交流背景之上,對學生認識知識的本質,具有重要意義。課外學習是教學系統中尚待進一步開發的寶貴的人力資源,是教學活動成功的重要補充,高中數學教師應該對學生課外學習更加重視和加強管理。研製具體方案,保障課外學習順利進行;同時研究存在的問題,構建和諧的課外學習共同體。研製一系列共同學習的具體方案,保障學習共同體不流於形式。這也是課題研究上的重點和難點。
2. 擬創新點
(1)可操作性方面
通過研究,探討數學學習共同體在課外學習的具體方案、運用模式和管理策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讓課外數學學習共同體不流於形式。
(2)可應用性方面
通過實踐,探索數學學習共同體在課外學習的學習資料,共同學習具體例題、習題集,有效學習案例,無效學習案例,學習指導、學習心得,學習方法等,形成一系列可應用的學習資源。

Ⅳ 什麼是教育科學規劃課題

設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是為了搭建教育科學研究的平台,引領教育科學研究的發展方向,凝聚科研力量,體現國家和社會的需求。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的研究必須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綱領,堅持「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繼承發展,開拓創新,繁榮和發展教育科學,為教育改革和發展實踐服務,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提高教育質量服務,為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創新型國家做貢獻。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由教育部組建,領導全國教育科學規劃工作,制訂五年規劃、年度課題指南和課題管理辦法,審批重點課題,審查一般課題和專項課題,領導重大學術交流活動和重要科研成果的宣傳推廣工作,促進教育科研事業的和諧發展。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每五年發布一次,通常在每個五年計劃實施的第一年第一季度向全國公布;規劃執行期間,每年發布年度課題指南並組織課題的申報和評審工作。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設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重大課題、重點課題、一般課題、青年基金課題;設立教育部重點課題、教育部青年專項課題、教育部規劃課題,以及國防軍事教育學科和其他部委重點課題。國家教育決策部門急需研究的重要課題,以教育部特別委託的方式,經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負責人審定後單獨立項為教育部重點課題。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的選題,要以我國教育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突出應用研究,注重基礎理論研究,鼓勵新興、交叉、邊緣學科研究和跨學科的綜合研究,支持成果開發與推廣研究。要力求居於學科前沿,具有原創性或開拓性,避免低水平重復。

希望能夠幫到您!

Ⅵ 教育十一五規劃課題

第一部分: 重大課題

重大課題為全省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的研究而設置,屬重大決策咨詢研究。這些研究課題,既反映我省教育發展的歷史積淀,又體現對全省教育現實狀況的把握,同時,是對未來發展的前瞻構想。

重大課題是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在加快教育強省建設、率先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引領下設置的。要從這一背景和高度,把握課題研究的指導思想、目的和要點。

重點課題名稱即為具體的研究課題名稱,申報時不得更改。

1.江蘇國民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優化研究

國民教育體系的性質、內涵、層次及地位、功能;江蘇國民教育體系構建的現狀分析及兄弟省市的比較;江蘇國民教育體系構建所面臨的新背景、新要求、新問題;江蘇國民教育體系優化的基本理念與核心要素;江蘇國民教育體系的構建目標、任務及實現方式等。

2.長三角教育共同體中江蘇戰略地位和發展的研究

江、浙、滬教育的共性與差異、各自的優勢與特點分析;長三角教育共同體構建可行性分析;教育共同體的特質、內涵;江蘇教育在長三角地區的戰略地位、戰略構想及發展對策等。

3.江蘇義務教育後普及與高位均衡發展研究

義務教育後普及的內涵、特徵;後普及與高位均衡發展的關系;高位均衡發展的目標、層次;江蘇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與規模的規約;地區教育和學校的個性化和特色化的形成;滿足群眾不同教育需求的制度設計與安排;蘇南、蘇中、蘇北義務教育及基礎教育的優勢比較等。

4.社會和諧進程中的素質教育新發展研究

素質教育的歷史、現狀分析與評價;和諧社會對素質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和新任務;社會和諧中素質教育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核心問題、關鍵對策;區域推進素質教育的政策與制度保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等。

5.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生活方式及價值觀教育研究

生活方式、多元文化、價值觀教育的關系;生活方式的內涵及變革的意義;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生活方式面臨的挑戰;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價值觀的變化;多元文化背景下學校德育工作的創新與突破,提高學校德育的針對性與實效性等。

6.江蘇中小學教育優秀傳統及教育流派的發展研究

教育流派的本質特徵及核心內涵;教育流派形成的環境、機制、條件及內在規律;江蘇中小學教育優秀傳統的分析與教育流派的歷史回顧;江蘇當代中小學教育流派的時代審視;江蘇著名中小學的個案研究等。

7.江蘇民辦教育產權制度的研究

江蘇民辦教育產權歸屬的實證分析;中外民辦教育產權制度的比較;江蘇民辦教育的產權制度與管理體制;江蘇民辦教育產權制度完善的對策與建議等。

8.江蘇高等教育教學制度改革與質量提高的研究

中外高等教育教學制度改革與質量保障體系的比較研究;江蘇高等教育教學制度與教學改革的演變;江蘇各級各類高等院校教學質量評價與提高的實證研究;大學教學理論與實踐的創新研究;加強高等院校教學管理與制度建設的研究等。

9.江蘇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模式的研究

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與江蘇高等職業教育供給變化的實證分析;推進江蘇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的思路和政策;江蘇高等職業教育集團化發展的體制;資源共享、整合、開發機制以及模式構建等。

10.江蘇教師教育新體系的構建及教育質量的保障研究

江蘇教師教育體系的現狀分析;教師教育新體系的框架;教師教育生源質量的提高;教師教育的教學制度及教育質量的監控;教師培訓的有效性與創新性等。

第二部分: 研究方向與范圍

研究方向與范圍是「十一五」期間教育科學研究的有關方向和內容,基本上包涵教育理論、教育實踐和教育政策研究中需要研究的問題,覆蓋了基礎教育、中等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整個國民教育體系。

研究方向與范圍不是具體的課題名稱,研究課題的名稱應根據研究者的具體情況確定,尤其要結合本地區和本單位的特點進行選項,明確界定,注重實效,有針對性。

研究方向與范圍供重點課題、立項課題和青年專項課題使用。

1.教育基本理論研究

教育學、心理學、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文化學等學科的基本概念、范疇、原理、規律等的研究;中外教育思想、理論、思潮的研究;教育學體系的建構與完善;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的創新與發展等。

2. 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江蘇建設教育強省的研究;科學發展觀視野下各級各類教育的內涵、特徵、功能、定位、關系及發展的研究;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兩個率先」過程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研究;教育國際化的研究;江蘇產業結構調整與教育體系完善的研究;區域教育發展戰略的研究;長江三角洲教育共同體的發展體制、機制的研究;學校定位與發展戰略研究;江蘇大學城可持續發展的研究等。

3.教育體制、機制與政策研究

教育投資與收費的政策、法規、制度保障的研究;教育投資的途徑、方法、效益的研究;學校辦學體制多元化的研究;現代學校制度的研究;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研究;教學制度改革與創新的研究;教育法制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12年義務教育的研究;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的研究;大學生就業與創業體制與政策的研究等。

4.教育現代化研究

教育現代化的基本理論的研究;教育現代化制度和體系建設的研究;江蘇教育現代化特徵與內涵的研究;推進區域教育現代化的方法、途徑與策略的研究;教育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的研究;蘇南、蘇中、蘇北教育現代化的比較研究;各級各類教育現代化的研究等。

5.終身教育研究

終身教育的基本理論研究;終身教育理念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的內涵、特徵、功能、定位及關系的研究;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關系的研究;構建江蘇終身教育體系的政策、法規與制度保障研究;江蘇學習型社會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社區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城鄉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研究等。

6.農村教育研究

中外農村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比較研究;農村教育評價與督導的研究;農村教育資源整合的研究;城鄉教育互動協作的研究;農村學校布局結構的研究;農村學校教師生存狀況的研究;有效控制農村初中學生輟學的研究;農村學校現代教育技術使用情況的研究;鄉鎮中心小學地位與作用的研究等。

7.民辦教育研究

中外民辦教育發展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法規與制度保障的研究;民辦教育的產權、投資、運行、收費等問題的研究;民辦教育發展面臨的困難與對策研究;民辦學校發展模式的研究;民辦學校的師資、課程、教學、評價、就業等問題的研究;江蘇公有民辦二級學院及獨立學院改革與發展的研究等。

8.素質教育研究

素質教育基本理論的研究;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政策、法規與制度保障的研究;創新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環境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學校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勞技教育的研究;特長生學習狀況的調查研究;江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調查研究等。

9.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研究;學校德育模式創新的研究;提高學校德育的針對性、有效性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網路時代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江蘇青少年道德與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研究;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班級、團隊工作的研究;學校社會實踐教育的研究;學生心理障礙的歸因與對策的研究等。

10.課程與教學改革研究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理論研究;學科課程與教學法的研究;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新課程理念下的師生關系的研究;教學模式創新與學習方式轉變的研究;教學質量保障(評價標准、監控體系等)的研究;主流教材使用情況及改革的研究;精品課程共建共享的研究;課程改革與課程銜接的研究;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課程的研究;學歷、學位與職業資格證書銜接的研究等。

11.教育信息技術研究

信息技術條件下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變革的研究;學習科學與信息技術的研究;現代遠程教育的研究;網路課程開發的研究;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研究等。

12.學校管理研究

現代學校管理思想、管理制度與管理模式的研究;現代學校分層次、分類型管理的研究;教育行政權力制衡的策略研究;學校行政管理、教學管理、人事管理和財務管理的研究;學校管理隊伍專業化建設的研究;選修制、學分制、學分互認制的研究;寄宿制學校管理的研究等。

13.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教師教育體系的研究;教師培養模式的研究;教師道德水平與心理狀況的研究;教師權利的研究;教師專業發展與創新能力培養研究;教師資格認證制度的研究;名、特、優教師學術思想、教學藝術和成長規律的研究等。

14.教育評價與督導研究

教育評價與督導理論的研究;教育評價與督導體系的研究;區域教育發展水平評價的研究;學校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的研究;教師評價的研究;學生評價的研究;教育督導隊伍專業化建設的研究等。

15.幼兒教育與特殊教育研究

幼兒教育的基本理論研究;「家園共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幼兒教育特有問題的研究等;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論研究;差異教學和全納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超常兒童教育的研究;特殊教育特有問題的研究等。

16.職業教育與社會教育研究

職業教育的基本理論研究;職業教育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基地的研究;職業教育特有問題的研究;社會教育的基本理論研究;社會教育與學校教育互動、協作的研究;社會教育特有問題的研究等。

17.高等教育研究

高等教育的基本理論研究;江蘇人才分布、結構、特點及其成長規律的研究;教育市場(家教市場、勞動力培訓市場、人才就業市場、科技成果市場等)的研究;產學研結合體制的研究;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的研究;留學生教育的研究;高等教育特有問題的研究等。

18.教育的開放與合作研究

教育開放與合作的內涵、目標、途徑及運作機制的研究;教育區域合作與交流的研究;中外聯合辦學的研究;江蘇海外教育培訓基地建設的研究等。

19.教育歷史與人物研究

江蘇教育通史、斷代史研究;江蘇百年老校辦學經驗和特色的研究;古今中外教育家學術思想及教育實踐的研究;江蘇籍院士成長規律的研究;區域教育史編撰工作的研究等。

20.教研科研的研究

現代學校教研科研的研究;區域教研科研的研究;教研科研地區、校際協作互動的研究;教研科研學術規范與評估體系的研究;優秀教研科研成果推廣的研究;「校本研究」的研究;科研型、學術型教師成長規律的研究等。

第三部分:自選課題

凡不在上述「重大課題」和「研究方向與范圍」內明確表述的研究選題,即為自選課題。研究者可根據教育改革與發展不斷變化的形勢和需要,根據自身研究基礎和研究力量,提出具有研究價值和意義、具有特色和優勢、創新程度較高的選題,並在申報評審書的「所屬領域」中填寫「自選課題」。在評審過程中,各類課題將提供15%-30%的指標,作為自選課題的通過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