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新疆素材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新疆素材

發布時間: 2021-03-30 18:10:47

㈠ 求寫作最新素材,謝謝

新疆莎車恐暴事件

㈡ 以守望為作文題目,寫什麼素材好我是新疆人,有沒有符合實際的建議

我用一隻眼睛仰望藍天,用整個靈魂守望春天。我是一隻骨子裡熱愛光和暖的青鳥。——題記
我頭部的左側有一塊深深的疤恨,我失去了左眼。是人類用一種叫做槍的東西把我打傷的。我清楚地記得,那個上午,陽光明媚,我和姐妹們在開滿花的木棉樹上唱歌,突然,一陣劇響,我的左眼一陣刺痛,右眼看到木棉花被鮮血染得簌簌發抖……
轉眼到了冬季,萬物蕭條。
我看見稻草人的帽子被凜冽的寒風吹掉了,他斜斜地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樣子很好笑。
「嗨,你冷嗎?」我飛到他肩膀上跟他說話,他面無表情,但顯然很吃驚地說:「你不怕我嗎?」我嘲諷道:「你以為我們鳥就這么笨,連一個人類製造的假人都看不出來呀?人類把你當作傻瓜,現在用不著你了,就把你扔在這里了,以後的風霜苦雨有你受的!」我覺得這么貶了人類一通,心裡很快活。
「是他們創造了我,我要守住他們的種子。小鳥,麻煩你把我的帽子撿回來幫我帶上好嗎?等到明年春天……」不等他把話說完,我就憤怒地離開了。這個無可救葯的大傻瓜!
以後,我便經常飛到稻草人的肩膀上對他說他是個大傻瓜、傀儡。他總是重復著那句話——「我在守望春天!」
天氣越來越冷了,幾乎所有的昆蟲都銷聲匿跡了,為了填飽肚子,我冒險覓食,不幸被一隻帽捉住了,我想我死定了。
「讒貓,快放下可憐的小鳥!」一聲蒼老的呵斥宛如天外來音。老人穿著破舊的灰色衣服,她幫我輕輕梳理了一下羽毛,然後,把我放飛了。老人的手很粗糙,卻很溫暖。
我突然覺得,稻草人一點也不傻,我要和他一起守望春天。
凜冽的寒風凄厲地嘶鳴著,空曠的田野幾乎每天都被冰霜覆蓋著。「風要把我吹散了,我也許等不到春天了……可愛的鳥兒,等明年春天來了,你能為我的靈魂唱只歌嗎?」稻草人斷斷續續地說著,他的話被被風卷到高空撕扯著。我的心一陣陣地抽痛,我使勁地點點頭。可我心裡在吶喊:「誰能與我一起守望春天?」
第二天,冬日的第一縷陽光剛剛照在曠野上,我就來到稻草人的居所,然而,卻再也找不到他的影子!夥伴們說,他被一個衣襯襤褸的老人帶走了……
為了尋找他,我決定飛遍每一個角落,那怕化成灰燼,我也要陪他一起感受春天

㈢ 哪裡能找到代表新疆民族特色的花紋及圖案給源文件者加分

二道橋。國際大巴扎。
有很多民族服飾(小花帽、艾德萊斯綢)
二道橋地下有個地毯城,各式各樣的圖案和花紋都有。

㈣ 2015年高考作文新疆怎麼立意

時政熱點:慈善.地震。乾旱食品安全社會熱點:低碳家庭教育
建議你去書店買本《高考作文熱點素材》

㈤ 關於民族團結的真人事跡素材200字左右

在世界的東方,有很多勤勞的人民,這個地方就是我們偉大的祖國
———
中國!
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在這個悠久的人生道路上,中華人民遇到了種種的酸甜苦辣,可是,這些對祖國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兒,因為,在我們個民族之間有一種誰也破壞不掉的團結力量!他們都肩並著肩,心連著心。克服了種種困難,終於創造了現代的新中國!
看吧!如今的祖國,經濟飛速發展,科技碩果累累,教育日新月異,體育突飛猛進。加入wto,申奧成功,已表明我們的綜合實力。此時此刻,我不知怎樣來表達我激動的心情。這些也來自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大團結呀!
媽媽告訴我:「你這么幸福,全來自祖國,祖國哺育每一個人的媽媽」。老師教導我們:「只有祖國富裕和強大,才能保護每一個孩子每一個家。」中華的歷史告誡我們:「沒有祖國就沒有家,國家不強盛,落後就要挨打!我的心告訴了我:」只有我們56個民族團結起來,就會有個平安、幸福、快樂的大家庭。
我很自豪也很驕傲我是一個中國人,因為,這里的人民愛好和平。因為,這里的人民有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團結力量。所以,我相信祖國的今天、明天永遠是強大、繁榮、美麗的!
加強民族團結從我做起。因為,我是一名共青團員!我即將用我的熱忱、才能、忠誠、智慧、勇氣和自豪去擁抱我國名族團結事業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用我的青春和熱血譜寫新世紀大團結的新輝煌!

㈥ 新疆的冬天作文

溫度在短短的幾天之內驟然下降,深圳的冬天在我們的期盼中姍姍來遲。冬天在人們的印象中應該是粉裝玉砌的。但對於深圳這樣一個位於北回歸線附近的年輕城市,冬天卻是塊珍貴的翡翠。冬天的底色是綠色的,就如翡翠一樣,只有冬天人們才能與那濕漉漉的空氣告別,盡情地去吹吹涼爽的風。

深圳的冬天有兩幅景色。一幅是晴空下的,一幅是陰雲下的,都美。不過我更欣賞前者。我不喜歡陰雨天,但冬天偏有風、雨、陰雲,而我只好學著去欣賞它,適應它。

冬天是寧靜的季節;冬天是思索的季節;冬天是最接近生命本質的季節。

熟悉的生活,謀生的路人,習習冷風中,卻只能抱緊雙臂,仰望天空,思索冬天帶給我們的美!

冬天的美是需要慢慢去感受和體悟的。春天帶給我們的是遍地繁花,夏日帶給我們的是滿目濃碧,秋季映入我們眼簾的是千里沃野、萬頃金黃,而冬天的景物沒有突目的造型,沒有明艷的色彩,沒有繁復的構建,甚至沒有好聽一些的專用名字。冬天以一種人們司空見慣的、或者說是幾乎感覺不到的色調,淡淡地昭示著自身的特點、自身的風骨,讓人在無所觸目中觸及一些最樸素、最接近生命本質的東西。

我喜歡冬天的感覺,雖然冷,但更能體現出溫暖的價值;就如即將乾涸的水,滴滴珍貴。那些在深圳整天忙碌奔波的人們為的只是更完美的體現和利用自身的價值,所以可以忘我的去爭取,去努力,去奮斗!直到達到自己想要的那種生活。這種人就是所謂的深圳人,永遠是那麼忙碌,永遠不會落伍,永遠走在社會的最前端!

深圳的冬天是短暫的,短暫的來不及感受,它便悄然離去。它雖然短暫,卻能給我們記憶猶新的感覺,讓我們更加去懷念它,期待它的到來。正如物以稀為貴,最美的感覺往往只是在一剎那、一瞬間;一場美麗的邂逅往往也是短暫的相處,卻給我們帶來的是更值得留戀的回憶。記憶深處有些東西是刻苦銘心的,永遠不會遺忘!

靜靜地讀,靜靜地想,冬天恩賜給我們的實在是太多了。時間就在這樣地閱讀和思索中風般流逝。人們都睡了,帶著各自的夢境。冬天不僅是多思和善思的季節,更是多情和多夢的季節。聽老人們說,冬天的夢最真切,所以我經常半夜會被夢驚醒。我想,這或許是冬夜讓人多思的緣故!喜歡經歷風霜的相思,也許想起往事偶爾會心痛,卻依然溫暖心靈的某個角落,思念來臨時,已經慢慢學會讓自己忘卻。

已慢慢習慣了深圳冬天的氣候—風大、無雪;已漸漸喜歡上深圳冬天的氣息—短暫卻記憶猶新;短暫的冬天卻能帶給我們的永恆的瞬間!

㈦ 關於新疆文化的論文一篇

~~~~~~
新疆是我國一個多民族的邊疆省份,總面積166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國土面積的六分之一,是全國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在這片廣裹的大地上,生活著47個民族,其中世居的民族有維吾爾、漢、哈薩克、回、蒙古、柯爾克孜等13個。眾多的民族、悠久的歷史,為新疆帶來了豐富多彩而又底蘊厚重的特色民族文化,而且隨著文化產業的不斷繁榮和發展,文化作為一種「軟實力」在構建新疆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影響。因此,要了解現今社會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全貌,就必須對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形成與發展進行過程分析,其中既有對多元文化奠定基礎的古代元素,也可以將這一時期稱之為「青銅時期」;又有多元文化繁榮和發展的現代元素,也可以將這一時期稱之為「黃金時期」。尤其後者是現今研究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及其構成元素的基本依據。

一、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過程分析
(一)新疆文化多元性的古代元素———多民族文化的演進
新疆古稱西域,自進入有史的時期以來,就是一個多種部落、部族、民族共存,多種語言、文字同在,多種宗教並列的多元文化的區域。從先秦開始至清代,在西域生活和活動的有過眾多部落、部族和民族。它們主要是:古代的塞人、漢人、匈奴人、羌人、烏孫人、大月氏人、吐火羅人、鮮卑人、柔然人、突厥人、回鶻人、吐蕃人、蒙古人以及清代以來形成的維吾爾、漢、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古代的游牧部落、部族進入天山以南綠洲農耕區後,轉變成了農耕定居居民,其生產生活方式及習俗都發生了根本變化。

新疆自古代就有綠洲農耕民和草原游牧民,他們操著不同的語言,使用不同的文字。從出土文獻可知,自西漢時期始,於闐國使用塞語塞文,龜茲國使用吐火羅語文,鄯善國使用漢語文和佉盧文。自魏晉以後,高昌國先是使用漢語文,後又使用回鶻語文。6世紀中葉以後,由於西突厥勢力進入西域。突厥語文開始流行起來。成吉思汗西征後,蒙古語也成為西域的語種之一。自清乾隆年間起,奠定了西域諸多民族分屬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滿-通古斯語族、蒙古語族和印歐語系的語言文化格局。兩千多年間,語言的融合現象時時在發生,同時某一個民族的人們通曉數種語言的情形也十分普遍,說明很早的時候人們就有了族際間的交流和交往。新疆是東西方文化交匯處的富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中國地域文化之一,由於它的多民族性、多語種性、多宗教性和多元文化形態性,它是一種多源發生、多維發展的多元文化。
以新疆宗教文化為例,它的多元性有兩重含義:一是指自史前的原生性宗教到文明時代的創生性宗教都曾存在過;二是指某一民族歷史上的宗教信仰也並非單一,如回鶻人就曾信奉過薩滿教、佛教、摩尼教、景教等。歷史上,新疆諸多部族宗教信仰改宗的事情不斷在發生,改宗本身就表明,新疆諸多部落、部族、民族的宗教信仰是多元而非一元。新疆多元民族文化格局的正式確立是在漢代[1]。因為凡是影響以後新疆地區民族文化發展面貌的古代因素皆肇始於此。第一,我國史籍對新疆文化主體的族屬有明確記載是在漢代。

第二,張騫「鑿空」,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條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通道,從而為東西文化大規模的交流提供了基礎條件和保障。第三,印度佛教傳入西域,並逐漸發展成為前伊斯蘭時期(公元10世紀以前)在西域佔主導地位的宗教。在佛教文化的侵蝕下,當時的西域民族文化帶有濃厚的佛教文化色彩。

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西域經歷了分裂與統一的曲折發展過程。在今新疆境內,民族遷徙異常頻繁,民族融合不斷發生,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面貌在發展中出現了變異,其表現就是民族文化開始了突厥化、回鶻化與伊斯蘭化的過程,這一進程導致西域人文景觀開始發生根本性變化。歷史步入隋唐以後,西域在隋朝時期主要處於西突厥的控制之下。唐朝建立後,突厥政權衰落,西域進入以唐朝為主,各種勢力爭奪的歷史時期。唐朝時期,大批中原內地的漢人西遷定居西域,漢人在西域的數量驟增,分布區域遍及天山南北,尤以三州(伊州、西州、庭州)四鎮(龜茲、於闐、疏勒、焉耆(後改為碎葉))為多,漢文化又一次以強勁之勢傳播到西域,而且以漢文典籍、邊塞詩、漢族習俗禮儀等在西域著稱。蒙元時期。西域逐漸形成操突厥語和漢語的成分為主體民族的格局。佛教、聶思脫里派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在西域通行,不論在草原地區還是在綠洲地區,伊斯蘭教都呈現出從西向東擴展的趨勢。在語言文字上,畏兀兒以西、天山以南地區和蔥嶺以西地區的回回知識分子將阿拉伯文或波斯文作為書面語,並逐漸創制出波斯文字母拼寫突厥語東部方言的察合台文;畏兀兒人使用畏兀兒文。

明清時期。在民族融合的基礎上,新疆一些近代意義上的民族形成。而且,在東察合台汗國統治者的強力推行下,伊斯蘭教成為西域占統治地位的宗教。在塔里木盆地周圍地區,政治、經濟、語言、文化和宗教方面的統一,使一種新的合成式的文化產生,並因此促成了近代意義上的維吾爾族最終形成。截止到清末,維吾爾人主要分布在南疆地區,哈密、吐魯番及伊犁地區,並且隨著北疆地區農業開發和社會發展,不斷定居北疆地區,逐漸發展成為新疆的主體民族。正是由於兩千多年來新疆多民族的政治經濟交往與思想文化交流,使其在封建社會逐步成為中華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且從一開始新疆民族文化在古代元素的演進中就帶有多元氣息,為形象地加以表述特將這一時期稱之為「青銅時期」。

(二)新疆文化多元性的現代元素———多民族文化的定型
解放後,國家積極支援邊疆經濟社會文化建設,並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現實容貌基本確定。1949年底,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新疆,隨後很多解放軍官兵(絕大多數是漢族)就地轉業,分布於新疆各地,組建為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的10餘個師和100多個農牧團場(這也是現在的兵團雛形),這是解放後首次大批漢族人遷入新疆。1952年,兵團從上海、湖南、湖北、山東等地招調女兵並派有幹部及其家屬進疆,1958年到1959年,山東、安徽、江蘇支邊青年來新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內地大批漢族人自發來疆,1964年至1965年又有大批上海、天津、四川支邊青年來疆,1966年有大批河南人來疆,這些內地群眾的進入基本上改變了新疆「少漢族」的局面,直接影響到新疆多民族文化的變遷和演進,為現今新疆形成各民族的雜居文化和多樣文化奠定了基礎。從上世紀80年代以後,新疆漢族一度躍居人口數量的第二位,人口數量僅次於維吾爾族。截止2004年,漢族的人口有780餘萬人,佔全疆總人數的39.75%[2]。而且根據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統計局向全社會正式公布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兵團總人口為248.05萬人,比1954年兵團成立時的人口總數增加了230多萬人,目前,兵團漢族人口佔到了新疆漢族人口的近三分之一[3]。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漢民族群眾在新疆地位的穩固,不僅有力地支援了邊疆經濟建設,而且隨著漢族與其他民族的雜居和頻繁往來,又豐富著新疆文化民族文化多元性和多樣性的內容。這些就是推動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現代元素,由於這一時期多元文化的發展成績斐然,因此也將這一時期稱之為「黃金時期」。

二、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文化元素構成分析
現今,新疆多元民族文化已經在各個方面有所展現,而本文所談到的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不僅包括以維吾爾族為主導的伊斯蘭傳統文化,還包括以漢文化、其他少數民族的文化等,這些文化的交流、並存,融為一體但又不喪失民族傳統和民族特色,才是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真實內涵,當然這一文化內涵也在不斷地發展和變遷,要論證和研究這些問題,就必須對影響文化多元的幾個元素———民族意識、宗教信仰、語言文字、族際交往、民族節日和民族風俗等進行分析,進而才能得出在當代新疆民族文化是多元民族文化這一結論。

(一)民族意識
民族意識也稱「民族性格」、「民族統統心理素質」,是把一個民族的成員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巨大的精神凝聚力。一般來說,人口眾多,經濟發達民族的民族意識較弱,人口較少,經濟水平落後民族的民族意識較強;單一民族聚居地區民族意識比較弱,民族雜居地區民族地區比較強。在新疆,這種民族意識的存在表現非常明顯,尤其是維吾爾族的民族意識要遠遠強於其他民族包括漢族。以維吾爾族的民居文化為例,伊斯蘭教自唐宋傳入中國以後,至明清兩代在中國逐漸成為10個民族的共同信仰。這些民族為了適應各地豐富的社會生活和建築文化,在與其他民族的交融過程中,既吸收了漢族和其他民族傳統建築文化的特色,又融入了阿拉伯民居文化的色彩,逐漸形成了本民族的民居文化意識。他們的民居在地域和空間分布上的布局多是圍繞清真寺而分布居,其形態具有群落性,構成了顯明的特點與個性(如喀什的高台民居)。這主要因為,一是由於他們在其民族內部普遍具有較強的民族意識、宗教內涵及較為強烈的民族凝聚力;二是利於加強穆斯林內部的團結和聯系,抵禦外部的壓迫和歧視。此外,由於伊斯蘭教在色彩上是尚綠和尚白的,許多後世的建築中都有綠色(如喀什的香妃墓)。那富有生機的綠意和純潔無染的白色,呈現著伊斯蘭教的聖俗,綠色是人類生命源泉的象徵,是大自然勃勃生機的展現,看見了綠色,就聯想到伊斯蘭。因此,喜歡綠色是維吾爾民族傳統之一,而且這一傳統的民族意識一直延續至今。

(二)宗教信仰
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而宗教信仰和民族語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差異性一起構成了風格各異的民族文化。我國各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如目前新疆主要的少數民族都信仰伊斯蘭教。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各民族宗教都經歷一個世俗化的過程,這主要表現在:第一,信教人數逐漸減少。第二,宗教儀式簡化。但是,新疆自古以來都是一個多民族地區,且多數群眾都信仰某一種宗教,信教群眾數量基數較大,宗教的影響甚至滲透到生活習慣、思想意識、民族心理之中,因此,新疆的宗教發展及其帶來的影響具有與其他地區不同的特殊性。

目前,伊斯蘭教是新疆信奉人數最多的宗教,共有10個少數民族,信教群眾佔新疆總人口的58.3%[4]。在南疆地區,宗教對當地的人文、社會文化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以喀什地區為例,該地區伊斯蘭教已經有一千年的歷史,是中國伊斯蘭教存在時間長,影響大,信教人數多,宗教與民族結合最緊密的地區之一,伊斯蘭教在這里非常典型:第一,清真寺多。喀什地區清真寺約佔全新疆清真寺總數的42%,喀什巿就有六百多座。第二,穆斯林人口多。喀什地區信教群眾近300萬人。第三,宗教職業者多。按照伊斯蘭教規定,每個清真寺至少要有一名宗教職業者管理清真寺,在禮拜時領拜,以及處理和婚喪有關的事情。第四,學經人員多。喀什地區學經人員較多,學經一般幾個月或在經文學校是三年,畢業以後,能夠在清真寺工作。第五,朝覲人員多。朝覲是伊斯蘭教的天命,伊斯蘭教義規定凡是身體健康、經濟條件許可的穆斯林一生中都應該去麥加朝覲一次,對穆斯林來說朝覲的吸引力很大。在新疆,若要研究和探討民族文化,就不可迴避這里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的特殊性,因此,我們就既要以一種積極的方式關注宗教,認識到宗教對於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特殊意義,又要尊重其作為新疆民族文化特殊性的現實影響力。

(三)民族語言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一種符號系統,它又是文化信息的載體,在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進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現今社會,任何國家、任何地區、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與周圍的國家、地區和民族交往,只要交往語言就成為第一需要。在我國,科技文化經濟等主要信息載體是漢語,在獲取傳播信息方面具有絕對優勢,因此,在經濟飛速發展、科技知識日新月異的當今時代,不學漢語就無法面向全國,這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新疆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邊疆省區,2006年全區總人口2010萬人,少數民族人口佔全區總人口的61%。截止2005年底,全區各級各類在校學生441. 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佔58%[5]。依據民族平等的原則,保障各民族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力,在新疆各地無論民族大小,使用母語人數多少,國家和自治區都予以提供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學習的基礎條件。這就意味著大多數少數民族群眾從小接受的主要是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教育,以至於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知識信息的創新,不懂得漢語成為掌握和知曉新技術、新信息的一大障礙。在這一形勢下,2004年自治區黨委、人民政府在總結原有「雙語」教學工作經驗的基礎上頒布了《關於大力推進「雙語」教學工作的決定》,提出「民漢兼通」的目標,旨在逐步推進雙語教學工作,不斷擴大「雙語」教學的范圍和規模,提高少數民族教育教學質量。這一決定的實施,全疆的少數民族群眾送子女學漢語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在南北疆各地包括到鄉鎮一級的不少漢語學校,民族學生的比例普遍超過了20%,許多學校達到了50%以上。在漢語教學基礎薄弱的農村地區,也出現了一些像莎車縣佰什坎特鎮「雙語」實驗小學和烏什縣阿合雅鄉中心小學那樣創造條件實施「雙語」教學的學校。這對於和諧新疆建設、實現新疆與全國同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在新疆范圍內普及漢語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但同時,新疆在少數民族教育中大力推進「雙語」教學,這勢必又將會對民族文化和民族語言的發展造成一定程度影響。這種以「少數民族語言與漢語言並行」的雙語模式,就是既要尊重和維護民族文化的差異性或多元性,又要堅持民族文化的一體性或統一性。因此,這種特色鮮明的「雙語」模式,正體現了新疆多元民族文化的發展和變遷。

(四)族際交往
族際交往的前提是居住格局,它是某一區域內人口構成及其居住區域的空間組合方式。一個區域內各民族的居住格局是民族關系和民族文化在空間上的表現形式。新疆自解放以來形成了各民族雜居的居住格局,只有維吾爾族還有相對集中的居住區。有了各民族的雜居,族際交往成為可能和必需,通過族際交往方式使得原有文化得以變遷和改造,這是各種不同文化相互傳播、相互采借、相互交流的過程。比如在新疆一直有族際通婚的事實,這種「混合家庭」其實就是一種「混合型的多元文化」,而這種族際通婚的狀況和程度也可以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新疆民族文化多元性的變遷軌跡。

據中國新疆網的報道,在伊寧市,漢族與其他民族通婚的現象增多。伊寧市民政局的一份統計顯示,不同民族通婚數量自2001年突破100對達到115對後,不同民族通婚的數量開始逐年增長。2003年有135對, 2004年增加到149對。而2006年,通婚的數量則達到了243對[6]。但同時,根據新疆社會科學院關於族際通婚的調查分析顯示,各民族間均有通婚發生,但數量多少有所差別。主要表現為:(1)以漢族為通婚對象的民族群體最多,漢族的族際婚姻數量最大。
(2)散居民族的族際婚姻發生率較高,如散居在烏魯木齊市、伊寧市、塔城市的錫伯、達斡爾、蒙古等民族。(3)文化相近的民族之間更容易通婚,如維吾爾與烏孜別克、塔塔爾間,哈薩克與塔塔爾、烏孜別克間,漢與滿、蒙、回等民族間的通婚較多[7]。而且還分析說,族際通婚難度最大的是維吾爾族與漢族的通婚。
通過上述事實可以看出,以不同民族間通婚為表現的族際交往,就是新疆各地區各民族文化交融和碰撞的過程,漢族群眾由於民族風俗意識的轉變較快,而且不受宗教信仰因素的制約,使他們更容易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直接體現就是同其他民族通婚的比例要高於其他民族;相反,其他民族尤其在維吾爾族集中的地區,由於強烈的民族傳統意識,再加之有宗教信仰,使他們一時很難完全接受另一種文化。這種在同一問題上的不同思維和行為方式,就是文化的差異性和多元性。

(五)民族節日
它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直接表象,在新疆這更能說明各民族文化之間的差異性和多元性。比如新疆各少數民族民族的節日,就有20個之多,本文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節日———古爾邦節,來說明其民族傳統和民族文化的差異。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是新疆信仰伊斯蘭教各民族的傳統盛大節日。時間為肉孜節後的第70天,即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按照習俗,穆斯林人家在節日中都要宰殺活畜慶祝。過節前,家家戶戶都把房舍打掃得乾乾凈凈,忙著精製節日糕點。節日清晨,穆斯林要沐浴馨香,嚴整衣冠,到清真寺去參加會禮。新疆的維吾爾族在古爾邦節時,無論是城市或農村的廣場上都要舉行

盛大的麥西來甫歌舞集會。廣場四周另有一番景象:色彩繽紛的傘棚、布棚、布賬、夾板房內,鋪設著各式各樣的木桌、板車、地毯、毛毯、方巾,上面備有花式繁多的食品小吃。解放後,為了照顧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過節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於1950年月12日頒布了《關於伊斯蘭教的人民在其三大節日屠宰自己食用的牛羊應免徵屠宰稅並放寬檢驗標準的通令》,允許免稅屠宰自己的牛羊。新疆各地區在傳統的「古爾邦」民族節日來臨前夕,牛羊活畜市場人聲鼎沸,買賣雙方交易火爆,洋溢著熱烈的節日氣氛。

而新疆的漢族群眾仍同全國其他省份的漢族民眾一道過著自己的傳統佳節,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和中秋佳節。從2008年起,端午節和清明節、中秋節被列入國家法定節日,這樣使得在全國范圍內的各個民族都可以享受這些節日,對於其他民族而言這些法定節日的推廣就意味著他們要尊重和接受漢民族文化。正如少數民族在節日上有一些慶賀和飲食禁忌一樣,在新疆法定的肉孜節和古爾邦節日期間,漢族群眾也通常在少數民族節日期間給予形式各異的祝福,以此表達對其他民族風俗文化的尊重,無形之中這種禮節上的相互尊重本身已經上升為一種文化,試想若是在單一民族或者主要是單一民族為主的地區,沒有文化上的差別,這種「尊重文化」的心理和行為就無從發生和出現。所以,通過民族節日祝福表現出來的漢族與其他民族的尊重習俗,又印證了新疆多元民族文化不斷豐富和發展的深刻內涵。

(六)民族風俗
民族風俗,是指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在服飾、飲食、婚嫁、喪葬、禮儀等方面的習慣做法。新疆的多數少數民族不僅在外貌、語言、宗教方面特色鮮明,而且其豐富多彩、習慣獨特的民俗民風,更展現了新疆多民族文化是一個色彩斑斕、紛繁絢麗的多元文化。這里選取比較突出的幾個方面來說明。

民俗民風。最為大家熟悉的就是關於飲食的禁忌習俗。新疆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以麵粉、大米為主食,主要吃牛、羊肉,禁食豬肉、驢肉、食肉動物及凶禽猛獸,禁食豬肉和一切動物的血。在待人接物方面,少數民族很重禮節。親友見面,一般都要握手問候。其中,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民族的群眾在遇到長輩或朋友時,習慣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後把身體向前傾斜30°,並連聲地說:「撒拉買里孔木(意為'祝您平安')!」此外,在喪葬方面,信仰伊斯蘭教的民族,人死後一般都實行土葬。出葬時不許婦女和不信仰伊斯蘭教的人到墓地去。死後的第7天、第40天和1周年,家屬均要舉行悼念活動,此項儀式叫「乃孜爾」。民族服飾。新疆少數民族的服飾色澤艷麗、五彩繽紛,華麗堂皇,種類繁多。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等少數民族婦女愛著彩色連衣裙,戴鮮艷或潔白的頭巾,喜愛耳環、耳墜、項鏈、手鐲、戒指等裝飾物,顯得雍容華貴、儀態萬方。男性愛穿綉花襯衫或袷袢等,維吾爾族男子還多喜歡在腰間系一條腰帶。戴綉花帽幾乎是大多數少數民族的共同愛好,但又隨民族與地區不同而互有差異。如維吾爾族男女都喜歡戴綉工精緻的小花帽;哈薩克族姑娘喜戴貓頭鷹羽花帽;柯爾克孜族青年婦女則喜歡戴紅色絲絨圓頂花帽;塔塔爾族婦女尤其喜歡戴鑲有彩珠的花帽等。蒙古族男子愛戴呢料大檐禮帽,顯得瀟灑大方;回族男性則為黑白小圓帽,顯得整潔莊重。每逢喜慶節日,各民族都穿上民族盛裝,色彩斑斕,令人目不暇接。民族歌舞。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鄉」的美稱。歌舞藝術歷史悠久,維吾爾族民歌《新疆是個好地方》《阿拉木汗》《達坂城的姑娘》《青春舞曲》《半個月亮爬上來》;哈薩克族民歌《瑪依拉》《在那遙遠的地方》;塔吉克族民歌《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烏茲別克族民歌《掀起你的蓋頭來》等一批世代流傳的民族歌曲,已伴隨著絲路駝鈴,蜚聲中外,名揚天下。新疆歌舞以動聽優美的音樂,絢麗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邊陲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被譽為音樂之母的維吾爾族古典樂曲《十二木卡姆》集音樂、舞蹈、演唱、文學、生活為一體,規模宏大、思想深邃,集中體現了維吾爾族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音樂創作的非凡才能,2005年11月25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任何一個事物都有兩面性,即都是通過內外兩個方面來顯現。民族文化也不例外,若用內在性和外在性來描述民族文化的幾個元素,除民族意識、宗教信仰、族際交往外,那麼民族風俗元素就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外在展現。總而言之,在新疆的民族大家庭中,各個成員都有自己的「拿手絕活」,可謂「十八般武藝」,個個精彩、個個絕妙,可以確定地說這就是新疆民族文化多元的現代元素,這必將對今後新疆的文化策略產生巨大影響

㈧ 新疆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的

新疆的秋日絕對要比內地的秋天美麗得多,溫柔得多,高遠得多。「夜來秋雨後,秋氣颯然新」,夏天一過,秋日楚楚動人的身姿就開始展露出來。久盼的秋雨迅速地光顧之後,那橫征暴斂的太陽突然變得十分和善,笑逐顏開地向每一個行人打招呼,人們也就很快忘記了剛才那一副凶神惡煞的面孔,和它親近起來。特別那些退休的老人,整日沐浴在暖暖的秋陽之中,興致勃勃地交流著各自的趣事。天空碧藍碧藍的,整個兒是一塊巨大的水晶剛剛從天池裡洗過的,一塵不染,高潔而深遠,一群群白鴿打著鴿哨在透明的天空中閃電般地勾畫出一條條弧線,突然不見了身影,只留下了一串串清脆的鈴聲。遠處的天山,是一位頭戴銀冠的維吾爾族少女,舞動著華美的身姿,在藍天白雲映襯之下,顯得晶瑩剔透,英姿颯爽。陣陣涼風吹來,莫不是少女舞動的裙幅生成的煦暖的溫馨?

無邊的田野,是雪濤洶涌的大海。海面上白帆點點。嘿!那可不是點點白帆,是正在收摘棉花的勞動大軍點布其間。收花站點,座座棉山拔地而起,你可不要誤認為塔里木盆地周圍一夜之間又隆起了座座天山,那是農民用智慧、快樂和汗水,經過一年的辛勤勞作聚集起來幸福之山,希望之山。大路上售棉車隊的隆隆聲響和陣陣歡歌融匯在一起,是農民從心底演繹出來的時代交響樂曲。農民笑了,笑得那麼舒心、那麼燦爛。號稱魚米之鄉的西域古城,數十萬畝的水稻也由青變黃,那是仙女用巧手剛剛織成的一幅多彩的錦綉。微風過處,金浪滾滾,由近而遠。聽,遠處是什麼聲響?「隆隆」,「突突」。翹首遠眺,原來是聯合收割機已開鐮收割,金燦燦的稻穀如瀑布流淌。那帶著泥土氣息的稻香彌散在空氣中,淡淡的,淳淳的、醉醉的;據說,南疆溫宿是香稻的故鄉,清代曾用馬、駝、驢拉運京城作為貢品,「庶民不得嘗」。今天香稻已走進尋常百姓家,如果有機會來新疆做客,你一定不要錯過要品味「一鍋揭開滿城香」的香米飯。雖然中秋已過,潺潺的小溪,仍在幽幽地流淌,田埂、渠邊的野花,紫的、黃的、白的,五顏六色,迎著秋風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地為豐收的景象添色加彩。夕陽斜照,披著一身霞光的漁民,把一桶桶飼料撒向魚塘,剎時魚塘濺起一片金色的水花。假如你是從遙遠的東北海南來到這里,一定會誤認為這決不是印象中的遙遠的邊疆,而是江浙一帶的夢中水鄉。

如果想來新疆旅遊,你一定要選在瓜果飄香的秋季。能夠品嘗到種類繁多的新疆瓜果,是人生的一大美事。新疆人歷來以熱情好客著稱,無論你走到哪裡,無論是誰家的果園,無論你是好朋友,還是陌生人,都可以安心的或細心地品嘗,或飽餐一頓,且不要你掏一分錢的腰包,主人絕對不會有絲毫怒色。即使是住在城裡的人家,瓜果也是應有盡有。你看,在我家的陽台、茶幾上,就擺滿了西瓜、甜瓜、葡萄、紅棗、石榴,單說梨,就有香梨、碭山梨、水梨,還有薄皮核桃、紅富士蘋果、晚熟桃子,等等。怎麼樣,夠多的了吧。這決不是吹牛、說大話,不信,你就來新疆走一遭,親自感受一回,新疆一定會歡迎你,如果你想來我家做客,我也一定會熱情地招待你,保證讓你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新疆好,新疆的秋日更好。

㈨ 一篇關於新疆穩定,民族團結的論文1500字

好像在 愛在飄揚的小博客 里搜到了 民族團結的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