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傾城之戀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傾城之戀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29 11:27:10

① 關於傲慢與偏見的論文集

這里是Jane Austen的pridepre&judice介紹站,其中有寫作風格與總結。

http://www.online-literature.com/austen/prideprejudice/

還有:

http://www.pemberley.com/janeinfo/pridprej.html

② 關於張愛玲傾城之戀的論文

內容摘要:白流蘇與曹七巧出身不同,經歷不同,卻都折射出當時男權社會下女性的悲哀,而她們的悲哀表現在:親情的淪喪;愛情的破滅;生存的困境;自私的本性以及女奴意識、原罪意識 關鍵詞:白流蘇 曹七巧 女性悲劇 張愛玲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封建貴族家庭。她的母親雖出身名門,卻是深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熏陶與影響的新式女子,但她仍沒能逃脫包辦婚姻的命運。她的父親則是一個封建遺少的形象,時代的變遷,家庭的沒落,並未將他拉進現代社會的洪流,相反的,卻讓他自甘墮落:納妾、抽鴉片,永遠只活在腐朽的封建遺少的世界裡。「張愛玲從母親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處於新舊時代夾縫的中國女性的無助與悲哀。」 正是因為她看透了生活在封建社會,男權文化重壓下的女性的悲劇命運,才鑄就了她筆下一個個鮮活的女性形象。 張愛玲筆下的女性是可憐的、自私的、可悲的,她以冷峻、肅殺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女性的悲劇。對於她筆下的女性,她不僅僅是給予了悲憫和同情,更多的也有揭露和批判。 《傾城之戀》、《金鎖記》是張愛玲的代表性作品,這兩部作品看似無任何關聯,不同的人演繹著不同的故事。但深層次剖析,我們發現,在這不同的故事裡,相同的是都為我們展現了女性的悲劇。 《傾城之戀》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蘇是一個出身舊式家庭的小姐,她受過西式教育,在受到丈夫的虐待後,甚至同敗家子丈夫離了婚,也可以稱得上是新式女子。 但她離婚回到娘家後,並未感到絲毫家庭的溫暖和安慰,兄嫂搜刮完她的財產,便迫不及待想趕她回婆家。譏諷、謾罵的話語刺激著流蘇,娘家再無她的立足之地。「這屋子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傾城之戀》)但像她這樣的女人想要獨立生存,談何容易。於是徐太太的一句:「找事,都是假的,還是找個人是真的。」(《傾城之戀》)使得流蘇又回到了原來的老路上即找個男人嫁了,這是她唯一的生存之路。機緣巧合下,她結識了范柳原,這個男人是她的新希望,是她逃脫家庭的唯一出路,說到底她最看重的還是他的財富和地位,所以她便不顧一切地想要抓住這個男人,使自己得到經濟上的安全。她想要佔據主動的地位,想要成為她的妻子,而不是像他對待歡場上的女子那樣對待她。但是,她失敗了,范柳原是她無法掌控的男人,她不懂他,她只意識到「他要她,卻不願意取她。」在兩性對決中,她敗下陣來,,但她卻不能放手,只剩下做范柳原情婦這一條出路。不知是幸與不幸,香港爆發了戰爭,意外的戰爭使得這對男女回歸到最平凡的普通人,兩人一剎那的諒解成全了白流蘇的夢想,最終與范柳原結了婚。在這看似圓滿的結局裡,背後卻是無盡的蒼涼與絕望。流蘇的圓滿是以整座城市的毀滅作為代價而換來的。「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也許就因為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傾城之戀》)但「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他轉向平時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 ② 他們的結局仍舊庸俗,而流蘇的婚姻生活,也是可以預見的。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是男權社會下,徹底的悲劇女性形象,在男尊女卑制度的迫害下,曹七巧的靈魂極度扭曲,張愛玲以犀利的筆鋒展現了她的瘋狂、丑惡和變態。 曹七巧原是鄉下麻油店老闆的女兒,雖出身寒微,卻也天真美麗,嚮往純真的愛情,也有了喜歡的人。但父權社會里,她的兄長為了金錢,將她賣給高門大戶的的姜家二少爺做了偏房,從此,她便把心儀的肉店伙計鎖在了心底。嫁給一個從小得了軟骨病的殘廢少爺,就註定了她要壓抑著情慾生活,在這畸形的夫妻關系中,她從未享受過人的權利和快樂。在丈夫那裡得不到情慾的滿足,她便轉向了她的小叔子——三少爺季澤。她渴望正常的情慾生活,然而她的愛卻始終得不到回應。姜家老太太把她「扶正」後,她將所有的情慾都轉化為對金錢的渴望,她固執地認為,金錢就是她的一切。分家後,這種對金錢的依賴愈演愈烈。這是她用一生的幸福換來的,對金錢有著強烈的佔有欲,淪為金錢的奴隸。然而她的愛與欲永久地被壓抑著,造成了她靈魂的扭曲,她開始變得瘋狂、惡毒。她為守住她的財產,不惜破壞兒女的婚姻和愛情。她逼死了兩房兒媳,更斷送了女兒的幸福。「她既是父權社會的受害者,又是父權社會的合謀者,還是人性丑惡的表現者。」 「三十年來她帶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金鎖記》) 白流蘇和曹七巧一個是大家閨秀,一個是淳樸的鄉下妹子;一個受西式教育,可稱得上新式女性,一個是曾嚮往純真愛情的美麗姑娘。兩個形象看似不同,但她們骨子裡都烙刻著很深的女奴意識,都是男權社會下的犧牲品,男人的附屬品。她們始終受奴役、受壓迫,經濟上的無法獨立直接導致了人格的無獨立。這就是她們悲劇的根源。 男權社會下,她們的悲劇性主要表現在: 一 、親情的淪喪 白流蘇的兄嫂搜刮完她的錢財,便迫不及待趕她出門。「四奶奶站在三爺背後,笑了一聲道:『自己骨肉,照說不該提錢的話,提起錢來,這話可長了!我早跟我們老四說過——我說:老四,你去勸勸三爺,你們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奶奶的錢哪,沒的沾上了晦氣!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變成了敗家子。回到娘家來,眼見得娘家就要敗光了——天生的掃把星!』三爺到:『四奶奶這話有理。我們那時候,如果沒讓她入股子,決不至於弄得一敗塗地!』」(《傾城之戀》)可見,白流蘇的錢花盡時,她的兄嫂已不待見她。他們之間,手足之情早已淡化,聯系他們的只有金錢。 曹七巧的兄長為了金錢,將她嫁給了姜家殘廢的二公子,絲毫不考慮自己妹妹是否會幸福。親手將妹子推入火坑後,還要借著關心、探望的名義去姜家搜斂錢財。「曹大年道:『妹妹你聽我一句話。別說你現在心裡不舒坦,有個娘家人走動著,多少好些,就是你有了出頭之日了,姜家是個大家族,長輩動不動就拿大帽子壓人,平輩小輩一個個如狼似虎的,哪一個是好惹的?替你打算,也得要個幫手。將來你用得著你哥哥你侄兒的時候多著呢。』七巧啐了一口道:『我靠你幫忙,我也倒了霉了!我早把你看得透里透——斗得過他們,你到我跟前來邀功要錢,斗不過他們,你往那邊一倒。本來見了官的就魂都沒有了,頭一縮,死不遲。』」(《金鎖記》)他們之間,已不再是單純的兄妹關系,還有金錢、利益。 二、 愛情的破滅 范柳原對白流蘇,或許是有一點出於真心喜歡的,但他知道白流蘇並不真正愛他,她看重的是他的金錢和地位,而且她並不真正懂他。所以「他要她,卻不願意娶她。」如果不是那場戰爭,白流蘇最終的結局也只不過是范柳原的情婦。 不正常的夫妻生活,使曹七巧正常的人性本能始終處於被壓抑狀態。因此她愛上了健康、風流的小叔子——姜季澤。她與他糾纏十幾年,她知道是不可能得到他的真心的。可當她聽到姜季澤那類似示愛的告白時,她的心顫抖了。「七巧低著頭,沐浴在光輝里,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金鎖記》)是的,她愛他,正是因為愛他,當知道他是為了錢而誆騙他時,她更加憤怒。可趕他走後,她又開始後悔。「今天完全是她的錯,他不是個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裝糊塗,就得容忍他的壞。」(《金鎖記》)她的戳穿使她的「愛情」破滅了。 三、 生存的困境 在這個社會里,女人毫無社會地位,更沒有獨立的人格。她們或許僅僅想要過安穩的日子,卻很難實現。為了生存,她們只能依靠男人。白流蘇認為:「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傾城之戀》)而曹七巧,即使嫁了個殘廢的少爺,有不甘,有苦悶,卻也仍然堅持呆在姜家,她要依靠他給她的名分、地位爭奪家產。「女人……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 這足以說明,男人,是她們唯一的活路。她們離不開,更不願離開。七巧很看重她的家當,但她卻依然抓著她的兒子長白,因為他是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不能放開他,更不容許別的女人搶走他。 四 、 自私的本性 白流蘇為了自己的私慾,為了得到一個男人,她一手摧殘了她與七妹間的姐妹之情,為了她的生存之路,她不顧姐妹情誼投身於范柳原。「寶絡心裡一定在罵她,同時也對她刮目相看,肅然起敬。」(《傾城之戀》)流蘇把男人看得比姐妹重。 而曹七巧為了自己貪婪的本性,更是可以不顧母子之情,拆散兒子、兒媳,破壞女兒的愛情,只為了守住她的財產和她的「男人」。分財產後,曹七巧化身為惡毒的巫女、陰暗的母親。「在她獲得了家長的權利之後,她的變態心理便不可遏制的與她的『報復』結合起來,『她需要別人為她的犧牲也付出點什麼,不管這別人是否是她的親骨肉,只要能夠補償她的變態心理』」 長白之於她,不單是兒子,還是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可當兒子結婚後,便不只屬於她一個人,她需要和另一個女人來分享她的兒子,她不允許這樣。她拼盡全力挑撥他們的夫妻生活,說盡兒媳的壞話,致使兒媳在痛苦的煎熬中死去。對於女兒長安,她處心積慮地破壞她的愛情,還給她吃鴉片,生怕外人騙走她的家當。 五、女奴意識和原罪意識 她們的悲劇命運一半來自於外界——遭受著男權主義的欺辱和壓迫,而另一半原因則在於她們自身,她們骨子裡烙刻著很深的女奴意識和原罪意識,這是受幾千年來封建男權制度的影響。這種意識使她們自己陷入困境,無法走出來。她們自身就認為無論任何方面,都比男人低一等,所以想生存,只能依靠男人。 曹七巧最終結局是眾叛親離,她知道她身邊所有的人都怨恨她;而白流蘇與范柳原最終結了婚,但范柳原終不會變為聖人,不能放棄往日的生活與作風,誰又知道白流蘇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曹七巧。「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注釋: 張愛玲,《張愛玲作品集色,戒》 張愛玲,《張愛玲典藏全集自己的文章》 陳閑,《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張愛玲,《張愛玲典藏全集有女同車》 劉玉芳,羅玉成,《無愛的世界,人性的荒原》 參考文獻: [1]陽嬌麗.蒼涼的生命之歌論張愛玲筆下女性的安穩人生路[J]名作欣賞.2008年02期 [2]王寶才.蒼涼無愛淺論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J]成功(教育).2009年12期 [3]黃曼青.論悲劇美學之妙用兼談張愛玲小說作品中的悲劇人物[J]作家.2008年02期 [4]高娟.張愛玲傾城之戀解讀[J]山東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5]趙紅.婚姻的言說張愛玲對女性生存狀態的解讀[J]理論導刊.2008年02期

③ 急求有關張愛玲小說的論文

歷史意義~有些難啊

張愛玲小說人物分析或某部作品的賞析較簡單

④ 關於張愛玲傾城之戀的論文

內容摘要:白流蘇與曹七巧出身不同,經歷不同,卻都折射出當時男權社會下專女性的悲哀,而她們屬的悲哀表現在:親情的淪喪;愛情的破滅;生存的困境;自私的本性以及女奴意識、原罪意識關鍵詞:白流蘇 曹七巧 女性悲劇張愛玲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封建貴族家庭。她的母親雖出身名門,卻是深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熏陶與影響的新式女子,但她仍沒能逃脫包辦婚姻的命運。她的父親則是一個封建遺少的形象,時代的變遷,家庭的沒落,並未將他拉進現代社會的洪流,相反的,卻讓他自甘墮落:納妾、抽鴉片,永遠只活在腐朽的封建遺少的世界裡。「張愛玲從母親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處於新舊時代夾縫的中國女性的無助與悲哀。」

⑤ 喜歡張愛玲小說,有研究的同志進 急

可以參考傅雷的<論張愛玲的小說>

⑥ 急求關於寫張愛玲"缺失的情愛」論文的參考文獻.

周芳芸,《曹七巧論》,四川師范大學學報,1990年第3期
周芳芸,《中國現代文學悲劇女性形象研究》,天地出版社,1999
魯建平,《母性的隕落——張愛玲筆下的母親形象與母女關系探析》
陳慧茹,《母性的淪喪與異化——張愛玲小說中的母親形象及母女關系探析》,太原大學學報

缺失的情愛,一要從當時十里洋場的特殊社會背景去分析,封建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雙重壓迫,使得女性不得不以出賣青春、愛情、肉體等方式獲得生存,有人心甘情願做了金絲雀,如《沉香屑》里的葛薇龍,《傾城之戀》里的白流蘇;二是要從性壓抑問題上去探討女性所受的屈辱,《金鎖記》里曹七巧是一個從被人食、到食人,再到自食的典型。還可以講張愛玲塑造的女性形象與現代文學其他的形象作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