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茶的作文素材
有人喜歡飲茶,看到鵝黃夾碧綠,品出苦澀透著清香,讓人神清氣爽,感慨萬千。立意:一杯茶,品人生沉浮。 平常心,造萬千世界。也可以根據這個來寫。
覺得好的話加分哦!
再給你一篇文章作參考吧
一壺茶水憶江南
很小的時候,我就學會在江南的靈氣中煮茶、品茶。在江南,家家戶戶都是愛茶的。在我眼中,茶是一樣神聖的東西,總感覺它包容著天地萬物,風雪雷雨的一切精華,汲取
的是天地間朝露晨霧的靈氣,會品茶的人應該是個很有涵養的人。而江南的一切總會折射出茶的內涵!也許,只有在江南的一點情調中才能品出最好的茶,我一直這么對自己說,
在江南茶水的風情中,它的每一杯茶水都將一點點的靈氣與蘊味融入我的體內,把天地萬物的每一滴情感都滲透到我的心中,讓我對萬物總是感悟得那般透徹!朋友曾說或許只有
在江南茶水中長大的女子才能有如此細膩的感情。
在閑暇時,我也會守著小爐靜靜煮一壺茶。我總是習慣在茶中添小半勺的蜂蜜。讓它與苦且清香的茶水一起在茶壺內沸騰著,融入彼此。待一壺茶煮好後,輕輕斟上一杯,聞一聞
,有茶的香!輕輕呷上一口,並不急著咽下去,閉上雙眼,含在口中,才可以清晰地感覺到茶水裡有一絲甘甜,還有一絲花的香……有時用七月荷葉上的露水煮茶,可以品出蓮的
脫俗——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有時用深山的泉水煮茶,可以品出自然的博大——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有時用來年的第一場雪煮
茶,可以品出天空的深遠——高處不勝寒!有時用深秋的第一場秋雨煮茶,可以品出望月的思念——醉里偶搖桂樹,人間喚作涼風!有時用江水煮茶,可以品出歷史的感慨——千
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貳』 茶的作文素材有誰知道怎麼寫關於茶的作文
中國人喜愛飲茶,而中國的茶文化更是有了上千年的歷史。唐代的陸羽算是中國深究茶文化的第一人,並且著有世界上第一部與茶有關的著作——《茶經》。《新唐書》中記載:「羽嗜茶,著經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可以說陸羽在當時讓茶文化有了初步的定義。而如今的茶文化便是對上千年茶文化積淀的傳承。七十年代中期的一位作家曾在自己的文章中寫道:「察其色而聞其香,則千載文化便消融於此,實為斯之往也。」
不止文人墨客,民間對茶文化也有一番極為精闢的見解。「茶中天下事」便是將天下之事融於一杯茶中,千古風韻便憑一飲而盡曉。中國自古以來似乎都不乏有茶館存在,茶館也成了文人雅仕追求「身靜」與「心靜」的絕佳場所。「茶館」看似專為飲茶所設,其實不然。逗鳥,下棋,言天下事,研習六藝經傳者皆有。及至老舍的話劇《茶館》,更是將茶館文化推向了高處。《茶館》中,人情,世故,最終都隨著為自己,為歷史送葬的百二十錢,消融在昔日一杯一杯的閑茶中,寫入了歷史的書簡。
直到今天,中國人依舊喜愛飲茶,只是不再局限在茶館里。中國人把昔時的茶館設到了自己的心中,「若心中有茶,則處處為館」。正是基於這種心態,中國人並不在意自己是在何處飲茶消遣——屋檐下,弄堂中,甚至在嘈雜的集市上都能找到淡空周圍一切事物的飲茶者。讀報,養神,或下棋——這便是他們憑借一杯茶遠離塵囂的方式。
千百年的「文化之茶」,而「藝術之茶」也頗有一番韻味。中國茶有春茶,夏茶,秋茶,冬茶之分,同時亦有香花茶和拌花茶之別,可謂品類之極盛。而茶「泡」與「品」的藝術,更是有諸多的方式與考究,這便是今天所說的茶道。中國民間的泡茶藝術在選茶,取水,備具,佐料,烹茶及奉茶方面都極為講究,但在飲茶方面卻多為清飲,即「沖以沸水,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固有之味。」這似乎又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中國人喜「清凈」的傳統思想,中國人骨子裡透出的淡然的精神境界也便在這樣一杯清茶中得以體現。
至於中國的茶葉,任何一個中國人都能信口拈來。碧螺春,鐵觀音,毛尖,龍井……這些東西早已經深入中國人的心底,中國人認為這便是千百年來中國茶文化的積淀,於是當一盞青煙徐起色正醇香的茶擺在自己面前時,任何人都會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但中國人似乎並不願意將茶提升到品味的高度,而更願意將茶看做是民族文化的沿襲,更願意將茶看做是清凈與淡然的象徵。正是基於這種思想,茶才有了最原始最平實的品茗藝術。
茶自唐時興起,製作工藝,流程,以及泡茶的藝術,品茗的技巧都不斷進行著改進和完善,但茶所代表的人生態度以及個人的精神寄託卻浩浩盪盪地延續了千餘年。昔日茶館中文人雅仕托盞吟月的場景,以及茶所代表的優雅與自然,都襯出了茶作為思想與精神寄託的人生藝術。而茶之文化屹立千百年而不倒的原因便是在此了——
為茶之品,為身止行,思有惴,為盞余香。
『叄』 關於茶葉的作文提材
立意不宜太艱深道理上講,作文主題越深刻越好,但有時立意過艱深難理解會影響高考得分。故高考作文主題,不宜太深沉、太復雜、太超前、太逆向。把普普通通主題通過高明的手段予以點化,才是獲取高分的最佳選擇。作文網home.sanwen8.cn所謂高明的點化手段,主要在於對主題的巧解、巧喻、巧托、巧揭。如論述「相信自己與聽取別人意見」的滿分作文《相對論》,作者先寫愛因斯坦「相信自己」創建了「相對論」,繼寫達坦因「聽取別人意見」放棄了自己;最後寫道,「事物本來就沒有絕對,有時需要相信自己,有時又要相信他人。但有一條是不變的??我們要相信『對』的。『相對論』,『相對論』??相信『對』的,這就是結論。」如此,就是一個漂亮的「巧解」。又如滿分作文《抓住別人垂下的藤索》,以「抓住別人垂下的藤索」闡述「聽取別人意見」,也是一個漂亮的「巧喻」。如此,主題了無新意卻點化出別樣格調和情致,再輔以生動的材料,或許更易贏得高分。形式奇絕勿出格作文高考作文樣式獨到,形式奇絕,確實會更引人注目,不少考生也每每為之絞盡了腦汁。寫詩、作文言文、編劇本乃至病理報告、問卷調查、鬼神對話等都有。有人確實據此佔到便宜,弄到了高分。如兩年前那篇被多家媒體登載的滿分作文《用雙眼看世界》,本是很一般的議論文,只因作者加了一個「網路個人主頁設計」的副標題,又在每段前加了「相關主題」、「時事挖掘」、「相關鏈接」、「壓軸發表」這樣幾個所謂網路術語,就被打扮成一張別致的電腦「網頁」。再如描寫女兒與父母關系的滿分作文《琵琶行之父母情》,內容本來平常,但卻從白居易《琵琶行》中選出適當詩句不斷穿插其間,最後以「座中泣下誰最多,掌上明珠雙眸濕」表示對父母的感恩。這些,就容易博得評卷老師的偏愛。但是必須看到,如果過分標新立異,花里胡哨,搞得不倫不類。說不定反而會引起反感,弄巧成拙。所以,形式上固然可以奇絕,卻最好不要太出格、太出軌。作文注意突出亮麗點有效地提升品級,是高考作文贏得青睞的一個重要環節。這方面手段固然很多,而如果努力設計一些亮麗點,竭力烘托和凸顯亮麗點,往往可以事半功倍,錦上添花,得到意想不到的好處。一個亮麗點的設計,可以是一段絕妙的引文、漂亮的論述,或者是一個反復烘染的核心詞句,啟人頓悟的警語和哲思,以及出人意料的行動細節、精彩的標題、題記等等。方法可能人人不同,臨場時具備這種意識卻非常必要。如論述「遭遇挫折與放大痛苦」的滿分作文《那時花開》,作者寫人們遭遇挫折時總是擺脫不了痛苦,總是說「那時我被氣昏了」,「那時我生不如死」,「那時」、「那時」,「那時」真的如此可怕?接著,經少許過渡,就寫道「那時」李白怎麼怎麼,「那時」陶潛怎麼怎麼、居里夫人怎麼怎麼,他們都是戰勝了「那時」的人物。所以「讓我們在挫折面前高歌???那時花開!」這個「那時」,就是作者著力突出的亮麗點。再如關於曾國藩的話題的滿分作文《倚天照海》,最後一句「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同樣形成了一個亮麗點,這些,無疑是作文獲得滿分的主要原因。闡述載體細選擇高考時情緒緊張,心情急迫,許多考生往往匆忙下手,就不免落入俗套,陷入平庸。而如能多動幾番腦筋,仔細選擇一個精妙的闡述載體,似乎更容易使作文成為美文。近年來,用「紅太陽?綠太陽」、「菊花?古劍?酒」、「魚?水」、「繩子?鎖鏈」、「小城?荒園」,還有「月亮的臉」、「有色眼鏡」、「七巧板」、「古城牆」以及「秤桿」、「樹葉」、「蘆葦」等等載體,獲得高分的作文相當不少。好的闡述載體,可以使構思有一個清晰依託,立意有一個形象支撐,通篇有一個漂亮的文眼,話題就有了騰飛的翅膀。如論述「水的靈動,山的沉穩」的滿分作文《西安和南京???山與水的對話》。在中國,確實再沒有用黃土漢子般的西安和水鄉女兒似的南京象徵「山的沉穩,水的靈動」更合適、更有強烈的歷史文化韻味了。所以,這樣的載體一被鎖定,作文的過人之處已躍然紙上。再如滿分作文《風,可以穿過荊棘》,用風作為遭遇挫折、用荊棘作為超越痛苦的闡述載體,也極為精妙,此類作文,都是極易脫穎而出的。模式套路先記取作文結構,也是決定成敗不可忽視的因素。結構意識模糊,極易心中茫然,寫得雜亂無章。因此,事先熟練掌握並牢記幾個現成的模式套路,高考臨場時根據當時實際情況,迅速選出一個,組織材料,布設內容,往往可以盡快步入捷徑、少走彎路,由此獲得高分者也大有人在。如滿分作文《不能忘記的過去》,作者先寫了「六十年前」的「諾曼底海灘」、「斯大林格勒」、「中國東北某村莊」發生的戰爭往事,然後寫「六十年後」同樣三個地方「老兵」的紀念,在一一照應的清晰對比中表達了「戰爭留下了慘痛的記憶,也留下了英雄」的主題。再如滿分作文《菊花飄香的時節》,以「菊之淡」、「菊之傲」、「菊之殤」三個小標題引領三大板塊,分別寫了嵇康、莊子、項羽三個人物。用菊花象徵此三人,嚴格講並不完全妥當,但規范布局中體現的整齊勻稱美,飄逸的菊花勾起的清高聯想,使評卷老師終於忽略了不足而給出高分。事例素材避淺薄記敘文中,事例素材就是人的所做所為,細節行動;在議論性作文中即引用的具體的形象性材料。這部分內容,最忌平庸、羸弱、俗套,最需要超強度的追求。超強度的事例素材,首先往往是逆情理的、反常態的,其次往往是極端化的、過了頭的。如滿分作文《父親的布底鞋》,寫父親當年以第一名成績考上縣重點高中,家裡卻窮得什麼也沒有了,「爺爺愁了一晚上沒愁出個結果」。但就在第二天父親准備輟學跟爺爺下地時,一出院門全村老小男女都已站在了外面,有的「拎著半截米袋」,有的「提著一隻瘦雞」,有的「捏著幾張沾滿汗漬的鈔票」。這時,爺爺流著淚大吼一聲「給大夥跪下!」父親「嗵」地「雙膝落在泥土地上」。這,就是極端化的、過了頭的行動。再如滿分作文《送一輪明月》,作者舉台灣作家林青玄的故事,講小偷到廟中行竊一無所獲,臨走時老僧卻追了出來,將一件僧袍披到小偷身上,那一夜清冷的天空明月皎潔。這,就是逆情理的、反常態的行動。有了如此超強度追求的事例素材,作文自然與眾不同,過人一籌。偏題跑題巧補救高考作文是極快速度完成的急就章,出現偏題、跑題常常難免。推倒重寫來不及,怎麼?萬不得已時,就得用「點化式收攏」的法進行補救。也就是,盡量將能夠體現命題意思的詞句,不斷地反復穿插到作文的適當部分,通過這樣多次的語言「點化」,把偏了跑了的題意盡量往回扭,往回套,往回拉,從而盡量淡化和弱化偏題、跑題感,強化和深化扣題、切題感,大大減少失分可能。當然,這只是一種亡羊補牢的應急方法。但從發表的滿分作文看,這種情況並不罕見。有篇論述「感情親疏和認知差異」的作文《民族感情與世界》,寫的是著名模特兒呂燕長得很醜,在中國得不到承認,到了法國卻一舉成名。作文雖然材料不錯,可呂燕的遭遇實際是個審美差異問題,論述感情親疏顯然欠妥,有「偏跑」之嫌。作者就在作文中不斷用「超越親疏」這樣的詞語予以強調「點化」。說得多了,彷彿呂燕被國外接受真就是老外「超越」感情親疏的結果,於是不僅沒定為偏題、跑題,反而獲得了滿分。冤枉分數少丟失最容易丟的冤枉分還是跑題、偏題,本來寫作能力不錯,一「跑」一「偏」就可能失去十幾分。所以,考試時擬好提綱或打好腹稿後,最好再回頭審審題,看看立意是否真正緊扣命題,准備寫的東西是否真正在題意之內,以免鑄成大錯。段落不分也容易丟冤枉分。本來好好的作文,卻從頭到尾一大塊,失去了清晰度和層次感,就會吃虧。標點符號一「逗」或一「句」到底,漏寫標題、字跡潦草、異體字和不規范的杜撰、生造字充斥文章,字數不足等也會丟冤枉分。平時作文較發愁的考生,更應靜下心來,避免慌亂,認真把握。題旨明確,說理清楚,語言通順,卷面整潔,在標點、字數、錯別字方面較少失誤,就可能獲取滿意的分數。即使作文極差,只要不放棄、不抄襲,能以干凈的卷面、清晰的書寫基本完成,保證及格乃至更高分數也並非沒有可能。總之,以良好的心態走進考場,具備一顆冷靜平穩的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寫好,或許更容易旗開得勝、馬到成功。
『肆』 做茶譜 素材
茶 譜
(明)朱權
序
挺然而秀,郁然而茂,森然而列者,北園之茶也。泠然而清、鏘然而聲,涓然而流者,南澗之水也。塊然而立,[日卒]然而溫,鏗然而鳴者,東山之石也。癯然而酸,兀然而傲, 擴然而狂者,渠也。以東山之石,擊灼然之火。以南澗之水,烹北園之茶,自非吃茶漢,則當握拳布袖,莫敢伸也!本是林下一家生活,傲物玩世之事,豈白丁可共語哉?予法舉白眼而 望青天,汲清泉而烹活火,自謂與天語以擴心志之大,符水以副內練之功,得非游心於茶灶,又將有裨於修養之道矣,豈惟清哉?涵虛子[月瞿]仙書。
茶之為物,可以助詩興而雲山頓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談而萬象驚寒,茶之功大矣!其名有五:日茶、日[木賈]、日[艹設]、日茗、日[艹舛]。一雲早取為茶,晚 取為茗。食之能利大腸,去積熱,化痰下氣,醒睡,解酒,消食,除煩去膩,助興爽神。得春陽之首,占萬木之魁。始於晉,興於宋。惟陸羽得品茶之妙,著《茶經》三篇。蔡襄著《 茶錄》二篇。蓋羽多尚奇古,制之為末。以膏為餅,至仁宗時,而立龍團、鳳團、月團之名,雜以諸香,飾以金彩,不無奪其真味。然無地生物,各遂其性,莫若茶葉,烹而啜之,以 遂其自然之性也。予故取烹茶之法,末茶之具。崇新改易,自成一家。為雲海餐霞服日之士,共樂斯事也。雖然會茶而立器具,不過延客款話而已。棲神物外,不伍於世流,不污於時 俗。或會於泉石之間,工處於松竹之下,或對皓月清風,或坐明窗靜牖,乃與客清談款話,探虛玄而參造化,清心神而出塵表。命一童子設香案攜茶爐於前,一童子出茶具,以飄汲清 泉注於瓶而炊之。然後碾茶為末,置於磨令細,以羅羅之,候將如蟹眼,量客眾寡,投數紀匕於巨甌,置之竹架,童子捧獻於前。主起,舉甌奉客日:「為君以瀉清臆。」客起接,舉 甌日:「非此不足以破孤悶。」乃復坐。飲畢。童子接甌而退。話久情長,禮陳再三,遂出琴棋。故山穀日:「金谷看花莫謾煎」是也。盧[人工]吃七碗、老蘇不禁三碗,予以一甌, 足可通仙靈矣。使二老有知,亦為之大笑。其他聞之,莫不謂之迂闊。
品茶
於穀雨前,采一槍一旗者制之為末,無得膏為餅。雜以諸香,失其自然之性,奪其真味。大抵味清甘而香,久面回味,能爽神者為上。獨山東蒙山石蘚茶,味入仙品,不入凡卉。 雖世固不可無茶,然茶性涼,不疾者不宜多飲。
收茶
茶宜[艹弱]葉而收。喜溫燥而忌濕冷。入於焙中。焙用木為之,上隔盛茶,下隔置火,仍用[艹弱]葉蓋其上,以收火器。兩三日一次,常如人體溫溫,則御濕潤以養茶。若火多則 茶焦。不入焙者。宜以[艹弱]籠密封之,盛置高處。或經年香、味皆陳,宜以沸湯漬之,而香味愈佳。凡收天香茶,於桂花盛開時,天色晴明,日午取收,不奪茶味。然收有法,非法 則不宜。
點茶
凡欲點茶、先須供烤盞。盞冷則茶沉,茶少則雲腳散,湯多則粥面聚。以一匕投盞內,先注湯少許調勻,旋添入,環回擊拂,湯上盞可七分則止。著盞無水痕為妙。今人以果品為 換茶,莫若梅、桂、茉莉三花最佳。可將蓓蕾數枚投於甌內罨之。少傾,其花自開。甌未至唇,香氣盈鼻矣。 熏香茶法 百花有香者皆可。當花盛開時,以紙糊竹籠兩隔,上層置茶,下層置花,宜密封固,經宿開換舊花。如此數日,其茶自有香氣可愛。有不用花,用龍腦熏者亦可。
茶爐
與練丹神鼎同制。通高七寸,徑四寸,腳高三寸,風穴高一寸。上用鐵隔。腹深三寸五分,瀉銅為之,近世罕得。予以瀉銀坩鍋瓷為之,尤妙。襻高一尺七寸半。把手用藤扎,兩傍用鉤,掛以茶帚、茶筅、炊筒、水濾於上。
茶灶
古無此制,予於林下置之。燒成的瓦器如灶樣,下層高尺五為灶台,上層高九寸,長尺五,寬一尺,傍刊以詩詞詠茶之語。前開二火門,灶面開二穴以置瓶。頑石置前,便炊者之 坐。予得一翁,年八十猶童,疾憨奇古,不知其姓名,亦不知何許人也。衣以鶴氅,系以麻絛,履以草履,背駝而頸蜷,有雙髻於頂。其形類一「菊」字,遂以菊翁名之。每令炊灶以 供茶,其清致倍宜。
茶磨
磨以青礞口為之。取其化談去故也。其他石則無益於茶。
茶碾
茶碾,古以金、銀、銅、鐵為之,皆能生[釒生]。今以青礞石最佳。
茶羅
茶羅,徑五寸,以紗為之。細則茶浮,粗則水浮。
茶架
茶架,今人多用木,雕鏤藻飾,尚於華麗。予制以斑竹、紫竹,最清。
茶匙
茶匙要用擊拂有力,古人以黃金為上,今人以銀、銅為之。竹者輕,予嘗以椰殼為之,最佳。後得一瞽者,無雙目,善能以竹為匙,凡數百枚,其大小則一,可以為奇。特取其異 於凡匙,雖黃金亦不為貴也。
茶筅
茶筅,截竹為之,廣、贛製作最佳。長五寸許,匙茶入甌,注湯筅之,候浪花浮成雲頭、雨腳乃止。
茶甌
茶甌,古人多用建安所出者,取其松紋兔毫為奇。今淦窯所出者與建盞同,但注茶,色不清亮,莫若饒瓷為上,注茶則清白可愛。
茶瓶
瓶要小者易候湯,又點茶湯有準。古人多用鐵,謂之罌。罌,宋人惡其生[釒生],以黃 金為上,以銀次之。今予以瓷石為之。通高五寸,腹高三寸,項長二寸,嘴長七寸。凡候湯 不可太過,未熟則沫浮,過熟則茶沉。
煎湯法
用炭之有焰者謂之活火。當使湯無妄沸。初如魚眼散布,中如泉涌連珠,終則騰波鼓浪,水氣全消。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
品水
[月瞿]仙日:青城山老人村杞泉水第一,鍾山八功德第二,洪崖丹潭水第三,竹根泉水第四。或雲:山水上,江水次,井水下。伯芻以揚子江心水第一,惠山石泉第二,虎丘石泉 第三,丹陽井第四,大明井第五,松江第六,淮江第七。又日:廬山康王洞簾水第一,常州無錫惠山石泉第二,蘄州蘭溪石下水第三,硤州扇子硤下石窟泄水第四,蘇州虎丘山下水第 五,廬山石橋潭水第六,揚子江中泠水第七,洪州西山瀑布第八,唐州桐柏山淮水源第九,廬山頂天地之水第十,潤州丹陽井第十一,揚州大明井第十二,漢江金州上流中泠水第十三 ,歸州玉虛洞香溪第十四,商州武關西谷水第十五,蘇州吳松江第十六,天台西南峰瀑布第十七,郴州圓泉第十作,嚴州桐廬江嚴陵灘水第十九,雪水第二十。
『伍』 求關於茶葉的高清視頻素材!願意加高分! 急
要什麼茶的視頻呢!不同的茶,泡法可是有區別的。
『陸』 麻煩大家幫偶找找關於茶文化的素材~3Q~~
http://www.51ding.com/Article_Print.asp?ArticleI
中國茶文化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茶的原產地,在我國,茶被譽為"國飲"。中國人對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將相,文人墨客,諸子百家,下至挑夫販竹,平民百姓,無不以茶為好。"文人七件寶,琴棋書畫詩酒茶",茶通六藝,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載體。
茶文化產生之初是由儒家積極入世的思想開始的。兩晉北朝時,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養廉",以對抗當時的奢侈之風。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淡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後來清淡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而茶則可長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淡家們就轉向好茶。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
在我國的唐朝時期,疆域廣闊,注重對外交往。長安是當時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國茶文化正是在這種大氣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還與當時佛教的發展,科舉制度,詩風大盛,貢茶的興起,禁酒有關。唐朝陸羽自成一套的茶學、茶藝、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經》,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茶經》非僅述茶,而是把諸家精華及詩人的氣質和藝術思想滲透其中,奠定了中國茶文化的理論基礎。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則進一步向上向下拓展。宋朝人拓寬了茶文化的社會層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興旺,但茶藝走向繁復、瑣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時,北方民族雖嗜茶,但對宋人繁瑣的茶藝不耐煩。文人也無心以茶事表現自己的風流倜儻,而希望在茶中表現自己的清節,磨練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這兩種思潮卻暗暗契合,即茶藝簡約,返樸歸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藝簡約化;二是茶文化精神與自然契合,以茶表現自己的苦節。晚明到清初,精細的茶文化再次出現,制茶、烹飲雖未回到宋人的繁瑣,但茶風趨向纖弱,不少茶人甚至終身生泡在茶里,出現了玩物喪志的傾向。
如今,茶已發展成為風靡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飲茶嗜好遍及全球。在英國,茶被視為美容、養顏的飲料,從宮廷傳到民間後形成了喝早茶、午後茶的時尚習俗,博學的勃萊迪牧師稱茶為:"健康之液,靈魂之飲"。在法國人眼裡,茶是"最溫柔、最浪漫、最富有詩意的飲品"。在日本,茶不僅被視為是"萬病之葯",是"原子時代的飲料",而且在日本人在長期的飲茶實踐中,使飲茶脫離了日常物質生活需要的范圍,發展升華為一種優雅的文化藝能--茶道。
一、茶文化的定義茶葉是勞動生產物,是一種飲料。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並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是茶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這包含和體現一定時期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二、茶文化的內涵 茶文化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豐富,涉及科技 教育、文化藝術、醫學保健、歷史考古、經濟貿易、餐飲旅遊和新聞 出版等學科與行業,包含茶葉專著、茶葉期刊、茶與詩詞、茶與歌舞 、茶與小說、茶與美術、茶與婚禮、茶與祭祀、茶與禪教、茶與楹聯 、茶與諺語、茶事掌故、茶與故事、飲茶習俗、茶藝表演、陶瓷茶具 、茶館茶樓、沖泡技藝、茶食茶療、茶事博覽和茶事旅遊等廿一個方面。
三、茶文化體系茶史學:茶的起源,發現和利用,茶文化形成、 發展、演變、特點及表現形式;
茶文化社會學:茶文化對社會各方面的影響,社會發展與進步對茶文化的作用和社會各階層與茶文化關系 ;
飲茶民俗學:歷史和現代,各個地區和民族,城市和農村飲茶習俗 ;
茶的美學:成品茶外形設計、名茶取名、茶包裝設計及宣傳廣告等 ;
茶文化交流學:國際國內研討、茶文化展示、茶藝表演、少兒茶藝 、茶葉歷史文化博覽及茶事旅遊;茶文化功能學:茶文化資源、特性 、歷史茶文化和新時期茶文化、茶文化功能、茶文化對現代社會及精 神文明建設作用等。
四、茶文化特性歷史性: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其歷史非常悠久。 武王伐紂,茶葉已作為貢品。原始公社後期,茶葉成為貨物交換的物品。戰國,茶葉已有一定規模。先秦《詩經》總集有茶的記載。
漢朝 ,茶葉成為佛教「坐禪」的專用滋補品。魏晉南北朝,已有飲茶之風 。隋朝,全民普遍飲茶。 唐代,茶業昌盛,茶葉成為「人家不可一日 無」,出現茶館、茶宴、茶會,提倡客來敬茶。宋朝、流行鬥茶,貢茶和賜茶。
清朝,曲藝進入茶館,茶葉對外貿易發展。茶文化是伴隨 商品經濟的出現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而孕育誕生的。歷史上的茶文化注重文化意識形態,以雅為主,著重於表現詩詞書畫、品茗歌舞。茶文化在形成和發展中,融化了儒家思想,道家和釋家的哲學色澤,並演變為各民族的禮俗,成為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和獨具特色的一種文化模式。
時代性: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給茶文化注入 了新的內涵和活力,在這一新時期,茶文化內涵及表現形式正在不斷擴大、延伸、創新和發展。新時期茶文化溶進現代科學技術、現代新聞媒體和市場經濟精髓,使茶文化價值功能更加顯著、對現代化社會 的作用進一步增強。茶的價值是茶文化核心的意識進一步確立,國際交往日益頻繁。新時期茶文化傳播方式形式,呈大型化、現代化、社 會化和國際化趨勢。其內涵迅速膨脹,影響擴大,為世人矚目。
民族性:各民族酷愛飲茶,茶與民族文化生活相結合,形成各自 民族特色的茶禮、茶藝、飲茶習俗及喜慶婚禮,以民族茶飲方式為基礎,經藝術加工和錘煉而形成的各民族茶藝,更富有生活性和文化性 ,表現出飲茶的多樣性和豐富多採的生活情趣。藏族、土家族、佤族 、拉祜族、納西族、哈薩克族、錫伯族、保安族、阿昌族、布朗族、 德昂族、基諾族、撒拉族、白族、肯米族和裕固族等茶與喜慶婚禮, 也充分展示茶文化的民族性。
地區性:名茶、名山、名水、名人、名勝、孕育出各具特色的地 區茶文化。我國地區廣闊,茶類花色繁多,飲茶習俗各異,加之各地 歷史、文化、生活及經濟差異,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茶文化。在經濟 、文化中心的大城市,以其獨特的自身優勢和豐富的內涵,也形成獨 具特色的都市茶文化。上海自1994年起,已連續舉辦四屆國際茶文化 節,顯示出都市茶文化的特點與魅力。
國際性:古老的中國傳統茶文化同各國的歷史、文化、經濟及人 文相結合,演變成英國茶文化、日本茶文化、韓國茶文化、俄羅斯茶 文化及摩洛哥茶文化等。在英國,飲茶成為生活一部分,是英國人表 現紳士風格的一種禮儀,也是英國女王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程序和重大 社會活動中必需的儀程。日本茶道源於中國。日本茶道具有濃郁的日 本民族風情,並形成獨特的茶道體系、流派和禮儀。韓國人認為茶文化是韓國民族文化的根,每年5月24日為全國茶日。中國茶文化是各國 茶文化的搖籃。茶人不分國界、種族和信仰,茶文化可以把全世界茶 人聯合起來,切磋茶藝,學術交流和經貿洽談。
五、茶文化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發揚傳統美德、展示文化藝術 、修身養性、陶冶情操、促進民族團結、表現社會進步和發展經濟貿 易等。傳統美德是經過幾千年積淀下來的被歷代人們所推崇的美好道德 ,是民族精神和社會風尚的體現。茶文化具有的傳統主要有熱愛祖國 、無私奉獻、堅韌不拔、謙虛禮貌、勤奮節儉和相敬互讓等。吳覺農先生和湖南劉先和,為茶葉事業鞠躬盡瘁,既是愛國主義者,又是當代茶人傑出代表。
陸羽《茶經》,是古代茶人勤奮讀書、刻苦學習、 潛心求索、百折不撓精神的結晶。以茶待客、以茶代酒,「清茶一杯 也醉人」就是中華民族珍惜勞動成果、勤奮節險的真實反映。以茶字當頭排列茶文化的社會功能有「以茶思源、以茶待客、以茶會友、以茶聯誼、以茶廉政、以茶育人、以茶代酒、以茶健身、以茶入詩、以茶入藝、以茶入畫、以茶起舞、以茶歌呤、以茶興文、以茶作禮、以茶興農、以茶促貿和以茶致富。茶是中國的驕傲、民族的自尊、自信和自豪。飲茶可以思源。世界著名科技史家李約瑟博士,將中國茶葉作為中國四大發明(火葯、 造紙、指南針和印刷術)之後,對人類的第五個重大貢獻。唐代陸羽 《茶經》是世界第一部茶書。中國茶文化對世界影響功能顯著。以茶會友是茶文化最廣泛的社會功能之一。今天所處的市場經濟 ,競爭激烈,優勝劣汰,講利益、講效益。但人情較為冷漠,人際關 系趨於淡漠。通過茶樓、茶藝館品茗或茶藝,朋友聚在一起,互通信息,交流感情,增進了解,溝通友誼。朋友相聚在舊式茶館里,隨意 說笑,回憶人生,重新享受到生命的樂趣。古代就有「寒夜客來茶當酒」之說,以茶代酒體現傳統美德,符合今天中央倡導的厲行節約制止奢侈浪費行為的規定要求。以茶育人是新時期茶文化孕育出來的新的社會功能。上海少兒茶藝通過自己動手,學習茶科學,弘揚傳統優秀文化,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在敬茶中,展現出對老人、長輩的尊敬,對父母的孝敬,對同學的敬意。
六、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現代社會依靠高科技和信息,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物質財富將越來越多,生活也將更加富裕。東亞一些國家在推行工業化過程中,在吸收西方的優秀科技和工藝技術的同 時,西方頹廢的文化價值觀、風俗習慣也侵蝕到社會,隨之產生道德 危機、拜金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等傾向。社會發展的經驗表明,現代化不是唯一目標,現代化社會需要與之相適應的精神文明,需要發掘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資源。茶文化所具有的歷史性,時代性的文化因素及合理因素,在現代社會中已經和正在發揮其自身的積極作用。茶文化是高雅文化,社會名流和知名人士樂意參加。茶文化也是大眾文化,民眾廣為參與。茶文化復蓋全民,影響到整個社會。
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作用主要有五個方面:
一是茶文化以德為中心,重視人的群體價值,倡導無私奉獻,反對見利忘義和唯利是圖。主張義重於利,注重協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提倡對人尊敬,重視修生養德,有利於人的心態平衡,解決現代人的精神困惑,提高人的文化素質;
二是茶文化是應付人生挑戰的益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市場競爭下,緊張的工作、應酬、復雜的人際關系,以及各類依附在人們身上的壓力不輕。參與茶文化,可以使精神和身心放鬆一番,以應付人生的挑戰,香港茶樓的這個作用十分顯著;
三是有利於社區文明建設 。經濟上去了,但文化不能落後,社會風氣不能污濁,道德不能淪喪 和丑惡。改革開放後茶文化的傳播表明,茶文化是有改變社會不正當 消費活動、創建精神文明、促進社會進步的作用;
四是對提高人們生活質量,豐富文化生活的作用明顯。茶文化具有知識性、趣味性和康樂性,品嘗名茶、茶具、茶點,觀看茶俗茶藝 ,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五是促進開放,推進國際文化交流。上海市閘北區連續四屆舉辦 國際茶文化節,擴大了閘北區對內對外的知名度,閘北區四套班子一 致決定茶文化節要一直辦下去,並投資在閘北公園興建茶文化景點, 以期建成茶文化大觀園。
國際茶文化的頻繁交流,使茶文化跨越國界 ,廣交天下成為人類文明的共同精神財富。
來源:亞洲茶網
『柒』 關於中國茶文化的素材。。。
不懂茶,卻要做關於茶文化的PPT,建議直接在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下載現內成的容PPT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