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貪婪作文素材
貪婪是人的本性,可以說沒幾個人是不貪婪的,但是有些人卻貪婪的有些過分,比如房裡有蜜漏流出來,許多蒼蠅便飛去飽餐起來。蜂蜜太甜美了,他們捨不得走。然而,就在這時他們的腳被蜜粘住,再也飛不起來了。他們後悔不已,嗡嗡亂叫:「我們真不幸,因貪圖一時的享受而喪了命。」.
基本上沒個人好似不貪婪的,如果有一筆錢就這樣放在你面前,你會不由所動嗎?或許你能不拿這筆錢,但你能保證你心裡沒想過一絲想拿這筆錢嗎?答案基本是否定的,只有少數人才能有這份毅力.
過於貪婪的人往往都是沒有好結果的,像古代的和砷,他就是一個例子,他貪贓枉法,經常把國家用於賑災的前私吞,然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他最後還不是死了.在看看現代那些官員,也大多都是行過賄的,這寫的原因就是由於貪婪.
你的渴望升為慾望有由此更升至一級貪婪。它好比猛獸,發狂時無限止的吸取自己所渴望,卻又得不到的東西。甚至為了滿足貪念,你會不擇手段。但也決定了你的人生,畫上了應有的符號……
有些人就利用貪婪這個人的本性,而騙取他人財物,比如有寫人告訴一個人他中大獎了,然後叫那人辦點手續肺,那人照做了……或許你會覺得這個人怎麼那麼苯,但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換做是你,你難道就一定抑制的住?
讓我們一起讓貪婪離開這個世界吧!
❷ 關於貪婪 的作文素材
語文
❸ 急求一篇以貪婪為話題的議論文
問:「何為善,何為惡?」
答:「善是天使的代言,惡是魔鬼的化身!」
上面的答案正確嗎?如果正確那麼人是天使還是魔鬼,人性到底是善還是惡?
古人雲:「人之初性本善」可回顧歷史從秦王當政到華北的毒氣戰,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野心與貪婪一體,暴力與殘忍齊飛」在歷史里我從未感覺到人性的善良相反我漸漸感覺到人性的醜陋。
三國時期曹操曾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路易十四也說過:「我死後哪怕洪水滔天」一個又一個史時證明了人性的惡。如果人性是善的為什麼人們虛構出來的會是地獄而不是天堂,死後要彌補自己身前所犯的罪惡而不是升進天堂快樂的享受呢?也許是為了提醒自己盡量的少犯錯。早在2000多年前荀子的性惡論和猶太教的原惡學說就已經揭示了這一道理,偉大的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人類在說人性本善的時候自以為說出了一個偉大的思想,但他並沒有注意在說人性本惡的時候揭示了一個更大的道理。
很想說人性本善可如果人性本善那為什麼還要將思想教育看的尤為重要,常聽大人們說:「學壞三天,學壞三年」不是更能揭示這一更偉大的哲理嗎!賭博、吸毒、看違禁片屢禁不止,曾經看到我的同桌在課上偷看不健康電影,更讓我想不到的是竟然下課有許多人爭著看,這些老師沒教過,是他們與身俱來的「天賦」如果不是人性本惡怎麼會這樣呢?
我並不是說這樣人類的前途就是一片黑暗,沒有任何指望,我只是想人們可以從現在起正視自己,改善自己。因為先天的惡並不能阻止你後天的善的發展,不是嗎?
❹ 貪婪為話題的議論文應該怎麼寫
經典素材
貪婪
眼裡只有銀子的後果
猶太人是一個非常有錢的民族,他們的金錢觀念也很值得人們借鑒。在猶太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一天,一個腰纏萬貫的吝嗇鬼去拉比那兒乞求祈求祝福。拉比將他領到窗前,問他:「你看到了什麼?」他回答說看到了很多人。拉比將他領到一面鏡子面前,又問他看到了什麼,他說:「我自己。」拉比說:「窗戶和鏡子都是玻璃做成的,單純的玻璃讓我們能看到別人,而鍍上銀子的玻璃卻只能讓我們看到自己。你得不到祝福的原因就在於你的眼裡只有銀子。」
貪婪的後果
央視法治頻道「天網」欄目播出了《女人心》,說到女人心,人們會想到細膩、溫柔,但是這個25歲的漂亮女人唐嬌君,卻讓人不寒而慄,她的內心充滿了貪婪、狡詐和殘忍。她以幫助自己外出打工為誘餌,騙出開金店的朋友,將他殺害後,盜走了金店的財產。這顆心背後,是一種似乎不太過分的慾望。她說:「我就是想過那樣的生活,每天就是吃阿、玩阿」。她有不低的智商,心理素質也非一般水平,如果運用有方一定會有很好的出路。可惜,她把自己的所有的心智都用於犯罪,害人害己,最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❺ 學會摒棄貪婪(議論文)
經典素材
貪婪
眼裡只有銀子的後果
猶太人是一個非常有錢的民族,他們的金錢觀念也很值得人們借鑒。在猶太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一天,一個腰纏萬貫的吝嗇鬼去拉比那兒乞求祈求祝福。拉比將他領到窗前,問他:「你看到了什麼?」他回答說看到了很多人。拉比將他領到一面鏡子面前,又問他看到了什麼,他說:「我自己。」拉比說:「窗戶和鏡子都是玻璃做成的,單純的玻璃讓我們能看到別人,而鍍上銀子的玻璃卻只能讓我們看到自己。你得不到祝福的原因就在於你的眼裡只有銀子。」
貪婪的後果
央視法治頻道「天網」欄目播出了《女人心》,說到女人心,人們會想到細膩、溫柔,但是這個25歲的漂亮女人唐嬌君,卻讓人不寒而慄,她的內心充滿了貪婪、狡詐和殘忍。她以幫助自己外出打工為誘餌,騙出開金店的朋友,將他殺害後,盜走了金店的財產。這顆心背後,是一種似乎不太過分的慾望。她說:「我就是想過那樣的生活,每天就是吃阿、玩阿」。她有不低的智商,心理素質也非一般水平,如果運用有方一定會有很好的出路。可惜,她把自己的所有的心智都用於犯罪,害人害己,最後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開門見山,就是直截了當的落筆扣題,總領全篇,綱舉目張。
❻ 古人因貪婪卻一無所有的作文素材
貪婪者,一無所有
前幾天,我學習了《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這篇課文。不管是善良的金魚,沒有主見的漁夫,還是永不滿足的老婆婆,都清晰的閃現在我的腦海里。我想,老太婆的貪婪導致最後一無所有,是對我們最好的警戒。
故事講述了一位老漁夫打到了一條不平常的金魚,金魚苦苦哀求老頭兒把她放回大海,並許諾要用貴重的報酬酬謝老人。老婆婆知道了這件事,就像金魚提出要新木盆、要木房子、要當一位世襲的貴婦人的要求,金魚都一一答應。誰知老婆婆仍不滿足,還想當海上的女霸王,讓金魚侍奉自己。這激怒了金魚,收回了給她的一切,老婆婆最後變得一無所有。
故事中,老婆婆貪得無厭,永不滿足,最後失去了所有。這正應證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句話。同時我想到了一個故事。一個乞丐身背一個破舊的褡褳帶,挨家挨戶乞討。突然,命運女神出現在乞丐面前,和藹進言:「其實我早就想幫助你,我搜集了一大堆金幣。請你把袋子打開,我要用金幣把它裝滿。不過有一個條件:落入袋子的將全是金幣,如果金幣從袋子里掉在地上,那就會立刻化成塵埃。請當心,我已經警告了你,我要嚴格遵守這個條件。你的袋子已經破舊不堪,可別裝得太多,以免被撐破。」乞丐聽罷,高興得幾乎無法呼吸,他覺得自己似乎飄了起來,一時間竟有些忘乎所以!他連忙把袋子奮力撐開,於是閃閃發光的金子,就像黃金雨似的流進褡褳袋,袋子越來越沉。「夠了嗎?」「不夠。」「可不要把袋子撐破!」「無需顧慮。」「瞧,你現在已經十分有錢,要成為大財主了。」「請再給一點,哪怕是一小攢金幣!」「喂,滿了!看,袋子要破了!」「再給一點點吧!」袋子突然被撐破,金幣全部撒在地上,變成了一堆破爛貨。命運女神不見了,眼前只剩下褡褳袋,乞丐一貧如洗,一如往昔,只好繼續沿街乞討。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遠離貪心這座深淵,學會知足。千萬別掉進「貪」的深淵,別讓「貪婪」為自己的心戴上枷鎖,懂得知足,你會常常喜樂幸福。
記得那是暑假的一天上午,爸爸給了我20元錢買書,誰知營業員在忙亂中多找了5元錢給我,我剛想把錢還回去,可轉念一想:做好事又沒人知道,不要白不要,這錢就歸我了。於是我又將錢塞進口袋裡,得意地揚長而去。花錢本是心安理得,可誰知這錢我卻怎麼也用不出去。我的心中像是闖進了一隻兔子,咚咚的跳個不停,剛伸出的手又縮了回來。我要是沒有貪婪的心就不會發生這樣的問題,一心只想著不勞而獲。哎,現在想後悔也沒用了。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我決定把錢還回去。我來到那家書店,走進書店時我臉紅得像蘋果一樣,最終我把這錢的來龍去脈告訴了營業員,把錢還了回去,營業員表揚了我。我覺得心裡舒暢多了,渾身像鬆了綁似的,一下子輕鬆了許多。
俗話說:人心不足蛇吞象。一個「貪」字就是一座無底的深淵,不管是誰只要掉進「貪」這個深淵,既害人又害己。人們為了那貪婪的慾望,會不擇手段達到目的。可是,他們最後的結局會一無所有。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我們要靠自己的努力去創造美好的生活。
❼ 我需要貪婪為題材的作文素材!
嚴監生作為吝嗇鬼形象,與世界文學名著中的葛朗台、阿巴公相比,他的性格更具獨特性。首先,他的吝嗇已不再是共性的寓言式的特徵,而是從人物的特定的生活經歷、社會關系中形成的活生生的個性。嚴監生守著祖業,每晚算賬到三更,精打細算地盤剝農民,剋扣家用,一個子兒一個子兒地往裡摳,居然摳下了十萬多銀子。這種極端落後的封建性十足的剝削方式,養成了一種膽小的吝嗇。他捨不得銀錢去結交官府,在小縣城裡,十萬財富反而使他成了「有頭發可抓」的冤大頭。他的哥哥嚴貢生虎視眈眈,窺伺著他的財產,幾個侄子「就像生狼一般」。偏偏嚴監生只有趙妾生了一個兒子,又太年幼,迫使他不得不把趙妾扶正,好讓兒子繼承財產。為此,就要大把地把銀子送給妻子王氏的兄弟,偏偏兩位舅爺又是敲詐的能手。於是,這個守財奴便陷於腹背受敵、杯弓蛇影的境地,他的吝嗇越來越染上了憂心如焚的色彩。然而,嚴監生並不是「吝嗇」這個概念的化身,他不同於《吝嗇鬼》中的阿巴公,……赤裸裸的金錢關系表現得如此直接和純凈,不受父子之情的任何干擾。而嚴監生的「吝嗇」就不同,它是和別的感情交融在一起的。他雖然慳吝成性,貪婪成癖,但又有「禮」有「節」,不失人性,既要處處維護自己的利益,又要時時保護住自己的面子。所以,當他哥哥嚴貢生被人告發時,他能拿出十幾兩銀子來平息官司;在夫人王氏去世時,修齋、修七、開喪、出殯等竟花費了五千兩銀子,並常懷念王氏而潸然淚下。一毛不拔與揮銀如土,貪婪之欲與人間之情,就是這樣既矛盾又統一地表現出人物性格的特性與豐富性。
(摘自齊裕、陳惠琴《中國諷刺小說史》)
2.吳敬梓諷刺的矛頭雖然總是直接落在某一個人的身上,但體現在人身上的罪惡歸根到底是社會的產物。魯迅說得好:「非傾向於對社會的諷刺,即墮入傳統的『說笑話』和『討便宜』。」如寫嚴監生臨死時,因為多點了一根燈草,便伸著指頭遲遲不肯瞑目。這就不僅僅是嚴監生個人特殊性格,而且反映了地主階級極端慳吝的本質,是具有普遍性的。
《儒林外史》還有一個藝術特色,就是善於在復雜的生活現象中挑選典型性的情節來表現性格,而這些情節正是日常發生、普遍存在著的。如嚴貢生吹噓自己「為人直率,在鄉里之間,從不曉得占人寸絲半粟的便宜」,話正說著,一個「蓬頭赤足的小廝走了進來,對他說:『早上關的那口豬,那人來討了,在家裡吵哩。』嚴貢生道:『他要豬,拿錢來!』小廝道:『他說豬是他的。』」豬羊雞鴨走進人家宅舍是經常發生的事情,嚴貢生關了別人的豬,向人勒索錢,就典型地表現了地主階級的貪婪橫霸的性格。關於嚴貢生賴船錢的描寫也是同樣精彩的例子。由此可以看出,吳敬梓善於運用現實主義的手法進行諷刺描寫。雖然《儒林外史》中也用誇張的手法,但更多的是白描。作者所描繪的事物總是「常見的,平時誰都不以為奇的」,而一經指出便覺「可笑、可鄙、甚而至於可惡」。
(摘自社科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史》)
3.《儒林外史》語言的特點是准確、洗煉而富於形象性。作者經常能三言兩語,使人物「窮形盡相」。……有時由於一個字用得很恰當,使人物「情偽畢露」。如嚴監生妾趙氏在正室王氏生病期間侍奉湯葯,極其殷勤,在王氏病重時,甚至祈求菩薩寧願替她死。但當王氏死前對趙氏說了「何不向你老爺說明白,我若死了,就把你扶正做個填房」之後,作者緊接著就寫「趙氏忙叫請爺進來,把奶奶的話說了」。這一個「忙」字,就把趙氏的虛偽面目暴露無遺。(同上)
4.文學是語言的藝術。《儒林外史》的作者,就是運用了准確、鮮明、帶有個性化的語言,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性格特徵的,並在這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如嚴貢生說話刁鑽凶惡:「嚴貢生發怒道:……罵畢,揚長上了橋,行李和小廝跟著,一哄去了。」在這里,嚴貢生是硬把雲片糕說成價值幾百兩銀子的珍貴葯品,緊接著是省里「張老爺」、四川「周老爺」、縣里「湯老爺」,一口一個「官」,一聲一個「打」,胡賴中緊跟著威嚇,而且著重在威嚇,因為這個謊扯得太離奇,不如此訛不住人家。一個刁鑽、凶頑、卑劣、無恥的惡棍形象,躍然紙上。幾個上船勸解的腳夫所說的一番話也很有意思,它表面上是句句責備船家不是,骨子裡卻字字揭穿嚴貢生的無賴行徑,像一把鋒利的鋼刀,直插進他卑污的心靈,以至使色厲內荏的嚴貢生聽了不得不趕忙「轉彎」溜走。在這里,被壓迫者雪亮的眼睛、正義的行動、機智的斗爭藝術和對嚴貢生、官府的敵視鄙視的心情,都從那聲口語里表現了出來。
(摘自王俊年《吳敬梓和儒林外史》)
5.另外兩個醜陋的封建文人典型形象是嚴監生的兩位舅爺——王德和王仁。這兩個人,既不同於嚴貢生之惡,也不同於嚴監生之吝,而另具一番「貪」的神貌。
作品對這兩個丑類的揭露是不動聲色地悄然展開的。他兩人,王德是府學廩膳生員,王仁是縣學廩膳生員,都按月在官府領取膳米,而且「都做著極興頭的館,錚錚有名」。照常理,這已是很有身份名聲的了,但我們全不見其「道德文章」,能看到的卻是「文人無行」。
嚴監生因為哥哥嚴貢生逃訟而去,只得出面了結官司,請兩位舅爺——王德、王仁來商議。事過之後,嚴監生又治辦酒席款待這兩人,他倆先是「拿班做勢」,不肯來;來了以後吃酒時要行「狀元令」,中一回「狀元」吃一杯酒,他倆中了幾回「狀元」,卻「吃了幾十杯」,見嚴監生一回也沒中,「二人拍手大笑」,最後「吃到四更盡鼓,跌跌撞撞,扶了回去」。整個一副饕餮貪杯的醜陋嘴臉,哪有一點溫文爾雅的模樣。
除了一些細節之外,這兩個秀才的骯臟貪心和下作面目更集中地體現在替妹夫把妾「扶正」的前前後後。
嚴監生之妻王氏病危,妾趙氏假意殷勤,實際上逼迫王氏答應把她「扶正」,頂替王氏死後的夫人座位。嚴監生巴不得如此,忙請兩位舅爺相商,那王氏二兄弟聽了,「把臉木喪著,不則一聲」;待到嚴監生喚小廝取來銀子送與他們每人一百兩,「二位雙手來接」,旋即變了面孔,屁股整個移到對方一邊,把個親姊妹全然撇在一邊,來為嚴監生著想了。王德道:「你不知道,你這一位如夫人關系你家三代」,好像他比嚴監生還清楚扶妾為正的重要性;而那王仁索性拍起桌子嚷道:「我們念書的人,全在綱常上做工夫,就是做文章,代孔子說話,也不過是這個理。」在他看來,置姊妹病危於不顧,反替妹夫扶小妾填房乃是儒生至高無上的「理」,孔子也就不過如此。其後,王仁又道:「你若不依,我們就不上門了!」這點兒銀子的效力真是無比,弄得兩位舅爺立場大變,親自操持為妹夫之妾行填房大禮。
趙氏「扶正」之日,即王氏「歸天」之時。這是場道地的鬧劇。按情理王氏兄弟應照應自家姊妹,但他們不,他們反倒為嚴監生撐腰,聲稱有他二人在,「誰人再敢放屁!」整個是為虎作倀的幫兇相!果然,當時他們又是各自得了五十兩銀子,現金交易。那王仁又親為嚴監生「做了一篇告祖先的文,甚是懇切」,真是卑下無有過於此者。待到王氏死了,趙氏欲披麻戴孝,「兩位舅爺斷然不肯」道:「名不正則言不順」。在銀子的作用下,這兩位「錚錚有名」的秀才要錢不要臉,要錢不要親姊妹,分明是下三爛的市儈,哪見一點「儒雅」的影子?
令人瞠目的兩位秀才「播種」必有「收獲」,先是「趙氏感激兩位舅爺入於骨髓,田上收了新米,每家兩石;腌冬菜,每家也是兩石;火腿,每家四隻;雞、鴨、小菜無算。」之後又每人二百兩銀子,做盤費趕考去了。
這一回目中人物的性格塑造最為成功,情節也很集中。四個無恥文人既有卑庸腐俗的共性,又都各有獨到個性,惡、吝、貪、卑,各具情態。在全部《儒林外史》中,這些形象都是極富典型意義的。另外,作者這里的筆觸也極細極工,就連人物的名字也設計得頗見匠心。譬如嚴家兄弟,老大名「大位」字「致中」,老二名「大育」字「致和」,合起來正是曲阜孔廟大成殿匾額上的四個字「中和位育」,是儒家的核心口號,「中和」是目的,不偏不倚,諧調適度;「位育」是手段,各守其分,適應處境。單就這四個字來說,自有很深的哲學內涵,遠非一兩句能說清,但它是極嚴肅的儒家口號是不錯的。但我們看看用了這幾個字作名字的兩位儒生——小說家的深刻尖銳的諷刺不也在這里么?另如王家兄弟名字亦取自儒典《論語》中「據於德、依於仁」的句子,一個名「德」字「於據」,一名「仁」字「於依」,可我們看看他們那嘴臉,可配得上這幾個字么?
❽ 關於貪婪最終走向毀滅的作文素材
有一個人想擁有一塊自己的土地,上帝就對他說,清早,你從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個旗桿,只要你在太陽落山前趕回來,插上旗桿的地都歸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陽偏西了還不知足。太陽落山前他是跑回來了,但已精疲力竭,摔個跟頭就再沒起來。於是有人挖了個坑,就地埋了他。牧師在給這個人做祈禱的時候說:「一個人要多少土地呢?就這么大。」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所擁有的財物,無論是房子、車、錢……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沒有一樣是屬於你自己的。那些東西不過是暫時寄託於你,有的讓你暫時使用,有的讓你暫時保管而已,到了最後,物歸何主,都未可知。所以智者把這些財富統統視為身外之物。
許多身處逆境的人,磕磕絆絆,但靠自己的努力最終還是走向了成功,而另一些人往往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迷失了前進的方向,終身與成功無緣。
即使我們擁有整個世界,我們一天也只能吃三餐,一次也只能睡一張床。本來是一個好人,但是如果不能剋制自己的慾望,讓貪婪之心變強大,好人也可以變成壞人。
世界上美好的東西實在數不過來,我們總是希望得到盡可能多的東西,其實慾望太多,反而會成為累贅,還有什麼比擁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讓自己充實滿足的呢?
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