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課題和課題題目是一回事嗎
課題和課題題目是一回事嗎
課題和課題題目不是一回事。
課題是要組成一般有能耐有學識的人馬,去研究進行的一項科學的論述或創造,是從事著從來沒有人做過的而又不易做成的高科技質量的事物。
課題題目可以說是個題目,一個 有定語的泛指的代名詞。
B. 課題選題應注意哪些問題
一、選題要力求明確具體 課題的選擇是否具體、明確和適度,往往會影響研究的成敗。所以課題的選購則必須目標明確、內容具體、界線清楚、范圍適宜,不能太籠統。那種大而空、籠統、模糊、針對性不強的課題往往科學性較差,主攻目標不清楚,無從下手,使課題研究難以進行。因此不宜把課題選得太寬、太大、太復雜。尤其對廣大一線教師而言,開始應以小課題為主。如「關於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研究」這個題目就太大,如果改為「關於小學生學科興趣的培養研究」就比較容易操作。 二、選題要緊密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 選擇課題應緊密結合自身的工作實際,可將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通過研究解決,以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同時從研究的角度和思考工作步驟,用科學的方法展開工作,不僅可以高質量地做好本職工作,還可促使研究者本人事先從經驗型教師向研究性教師的轉化。一向教師選擇課題,要緊密結合本職工作。學科教師要著重研究學科教學的問題;班主任要著重研究班集體建設、班級教育工作;學校管理人員要著重研究教育教學管理。這樣,熟悉本職工作情況,思考問題就有針對性,易於進入研究角色。 三、要注意提高研究者自身的素質 正確的選擇課題是衡量研究者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因為好的研究課題的確定,意味著研究者善於從理論本身、理論與實際之間、教育教學發展現狀與社會發展需要之間種種矛盾的分析中,發現和形成一個有意義、有創見的問題,它綜合反映了研究者的洞察力、判斷力及膽識。因此,研究者要重視教育理論、教育統計、教育測量、教育科研知識的學習,要有不怕困難和挫折、勇於創新的精神,要鍛煉獨立思考和創造性的工作的能力,善於與他人協同合作,講求研究的職業道德,不剽竊他人成果,正確對待名利。
C. 調查項目與選題有什麼區別
一方面,調查項目是科學研究的最基本單元,調查項目的有機組合形成項目。另一方面,調查項目與選題的劃分標准也是相對而言的。對某一個研究者或研究群體來說,也可以從單個的課題入手,不斷深入,形成系列的課題,從而組成項目。或者承擔一個項目後,分成若干個課題逐一進行研究,最終取得較大的突破。
D. 教育科研課題如何選題
一:課題的大小要適度,開始應以小課題研究為主,初搞教育科研的人,易犯的一個通病是,往往把研究課題選得過大,以為大課題就有研究價值。實際結果往往事與願違,這些問題或者在規定的時間內根本無法解決,或者無法獲得可信的科學結論。如「中國青少年非智力因素研究」這個課題,就太大了,使人難以入手。一者它的研究對象是中國青少年,個人根本無法研究。二者「非智力因素」是一個外延很大的概念,要從哪一方面著手,「研究」並沒有加以限定,很難操作。但若進行較小課題的研究,如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實驗、愉悅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中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習慣調查、學生考試「怯場」心理研究等,就容易獲得成果。因此,在選擇研究課題時,一定要從實際出發,選擇范圍大小與實際研究條件相適合的課題。而且,無論是微觀課題研究還是宏觀課題研究,綜合課題研究還是單項(單科)課題研究,都要力求使所研究問題清晰、具體與可操作化,提高研究成功的可能性。 二:選擇課題時要揚長避短,緊密結合本職工作 在教育科學研究中,無論是基礎理論研究還是應用研究,宏觀研究還是微觀研究,都是必要的。但對於工作在教育實踐第一線的廣大教師來說,一方面是實踐經驗豐富並能保持與教育對象的直接聯系,這是優勢,但另一方面也存在著不利之處,即教育教學任務繁重,難以有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從事科研。這就需要揚長避短,選擇那些與實踐聯系較密切的應用性課題、微觀課題進行研究。這樣既可以提高本職工作的質量,又較容易獲得成功。當然,若有條件者,也可以選擇理論研究或宏觀研究方面的課題。 三:選題時應大量參考相關文獻,同時參考的資料要高檔次,開始時應廣泛閱讀,先確定大題目;然後逐漸縮小。最後選定的課題題目應越小越好、越微觀越好。 四:研究的課題(包括學校的總課題和教師的子課題)應來自於教育教學的實際問題。課題從教育教學的問題中來也是中學教育科研貼近、貼緊教育實際的具體體現。其實,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有許許多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如果你是學校的管理者,可能會發現諸如校本課程如何建設、教師積極性如何調動、德育工作如何提高實效性等問題;如果你是班主任,可能會發現諸如班主任角色如何正確定位、心理偏差學生如何教育、嚴格管理與民主管理的度如何把握等問題;如果你是老師,可能會發現諸如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如何處理、怎樣教學生學會學習、如何避免學生中的抄作業現象等問題……這些大大小小的、司空見慣了的、甚至是熟視無睹的問題都可以成為研究的課題。一句話,就是要把令人最煩惱的問題作為課題。因此,中學老師都要做有心人,要煉就一雙「火眼金睛」,善於從紛繁蕪雜的教育教學中發現問題,然後圍繞問題去學習理論,再進行篩選,建立起有價值的研究課題,展開研究,積累資料與體會,並進行反思總結,形成規律,上升到理論。其思路為「 發現問題—學習理論(論證)—建立課題—開展研究—反思總結(理論) 」。如果我們中學的教育科研能夠真正做到從問題中來,通過研究解決問題,那麼,中學教育科研就能夠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增強教育科研的針對性,提高教育科研的實效性。只有從問題中來,到問題中去中學的教育科研才是有生命力的,才可能結出累累碩果。
E. 畢業論文選題報告中的課題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意思
目的和意義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目的重在闡述論文要解決的問題。即為什麼選這樣一個題目進行論述,要論述出什麼東西;意義重在表明論文選題對理論研究有哪些貢獻,或對實踐具有哪些幫助和指導。
在經濟建設中,作為領導人員和機關的辦事人員,要寫指示、通知、總結、調查報告等應用文;要寫說明書、廣告、解說詞等說明文;還要寫科學論文、經濟評論等議論文。
在當今信息社會中,信息對於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寫作是以語言文字為信號,是傳達信息的方式;信息的來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儲存、整理、傳播等等都離不開寫作。
F. 課題研究如何選題
研究的主題往往有三個來源:一是自己的教育實踐中遇到了某些問題,需要通過研究來解決這些問題;二是在閱讀他人的研究成果或聽課時發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三是研究者本人的學術興趣,這種興趣不僅影響研究者的研究主題,而且影響研究者選擇具體的研究途徑。 第一節 從他人的研究成果中尋找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研究的課題可能來源於自己的教育實踐,這是比較理想的研究課題,但是,從選擇課題的「捷徑」來看,可以先從他人的研究成果那裡獲得啟示。當研究者不知道研究什麼主題時,可以參閱相關的教育著作,看別人在做什麼研究,這種研究有什麼進展,是否留出了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一、閱讀期刊與專著他人的專著包括教育經典名著和現當代教育著作。對中小學老師來說,閱讀大量的經典名著幾乎不太可能,但至少應該選擇兩到三本教育經典名著比如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羅素的《論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學會生存》等作為重點閱讀的文本。當然,也可以閱讀時下流行的比較有影響的某個當代研究者的著作。除了閱讀教育著作之外,教師需要重點閱讀幾本專業學術期刊。與專著相比,專業學術期刊對選題具有更重要的意義。有質量的專業學術期刊總是大量地發表相關的課題研究報告。這些課題研究報告不見得都能夠引起某個具體的研究者的共鳴,但是,一般而言,研究者總能在這些課題研究報告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主題。 二、向他人請教除了考慮他人的研究成果之外,還可以「打聽」他人的建議,包括直接向相關的研究者請教和間接地查看他人的建議。他人的研究成果既可能顯示為相關的專著和專業雜志中,也可能隱含在研究者的專業講座中。這需要研究者在「聽講座」的過程中形成「傾聽」與「提問」的習慣。傾聽意味著聽講者欣賞、領會講座者的主題和意義;提問意味著聽講者從講座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很可能會形成自己的選題或成為自己論文研究的一個重要觀點。對那些尚未形成閱讀習慣的人來說,聽「講座」比「讀書」可能更有利於發現問題和選擇課題。他人的建議也可能顯示為「課題指南」。研究者可以從不同部門的「課題指南」中獲得啟示:哪些問題是當下值得研究的?哪些問題是「過期」的、「過氣」的課題?各個地方都有教育科學研究管理機構或教育科研規劃領導小組,這些研究管理機構或部門會定期或不定期地發布一些教育科研「課題指南」,比如《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2006年度課題指南》。研究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和實際條件從這些「課題指南」中選擇某個「課題意向」,然後逐步將這個「課題意向」化為具體的研究課題。 三、留意有爭議的問題歷史常常有驚人的重復現象。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很可能在歷史中已經出現。當代學者研究的課題很可能在歷史中曾經發生過激烈的爭論。真實的教育道理總是隱含在教育沖突之中,教育實踐不過是教育沖突的某種妥協或變形。教育歷史實際上是一個充滿有教育爭議的地方。整個教育史,不過就是一個意見紛爭、眾說紛紜的展覽館。凡是有教育爭議的地方,就隱含了相關的教育道理和值得研究的主題。這需要閱讀教育史的人能夠從大量的教育事件中發現、領會其中看得見的和看不見的紛爭和訴訟。在這些不同的意見中,某個意見很可能成為研究的主題。教育學已經分化為多種學科,有一個學科永遠是重要的,這就是教育史學以及與之相關的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和比較教育學。教育史是一個沒完沒了的研究領域,這導致教育史的著作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新的版本。對中小學教師來說,完整地閱讀中外教育史也不太可能,但中小學教師至少可以就某個主題試探性地考察中外教育史中的相關意見。嚴格地說,一個研究者在研究某個主題時,如果沒有到中外教育史中尋找相關的研究和相關的意見,這個研究就是不完整的、殘缺的研究。一般而言,所研究的主題應該是一個具體的問題,盡量避免研究「宏大」的課題。研究者需要不斷提醒自己:所選擇的主題是否過於龐大,顯示「蟒蛇吞象」的氣魄。並不是說,宏大課題就不值得研究。長期的、「規劃」的課題研究尚可以選擇一些宏大的課題,比如《中國教育理論研究的世紀走向》、《知識與教化:課程知識觀的重建》,而實踐研究應該研究具體的現實的教育問題,比如《應用電子檔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行動研究》。某些長期的、「規劃」的課題研究者發表《中國教育理論研究的世紀走向》、《知識與教化:課程知識觀的重建》尚可以理解,可是,如果某個教育碩士研究如此宏大的主題,會成為笑柄。在閱讀他人的研究成果時,研究者除了可能有某種追逐「宏大課題」的沖動之外,還可能有「追尋熱點」或「追逐時髦」、「追趕時尚」的激情。殊不知,真正有學術精神的研究恰恰不是追逐新奇或時尚,而是在日常教育生活中選擇一個陌生化的主題。即便追逐宏大理論和熱點問題,也需要考慮所追逐的宏大理論和熱點問題對改進自己的實踐工作是否有真實的幫助。否則,選題的意義就會貶值。一旦確定了某個研究主題,在主題的表述上盡量避免一些「細節錯誤」:一是使用宣傳口號式的祈使句。比如《關注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大力提倡以人為本的教育觀》、《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發展》等等。學位論文的主題在表述上一般為陳述句或疑問句,應避免使用宣傳口號式的祈使句。但是,這並不是說所有的教育論文都不能使用祈使句作為標題。教育口號以及相關的教育宣傳當然是重要的,但學位論文的主要目的只是為了解決、研究某個問題,這個研究是否規范或有價值尚待答辯委員會作出評審,所以不宜以教育口號的方式表述自己的研究主題。一般而言,比較嚴肅的學位論文的主題不宜採用「祈使句」的形態,應該盡可能採用陳述句。常用的形式是「論……」或「……研究」。二是在主題中看不到論文的關鍵詞。一般而言,論文的主題由論文的主要觀點中的關鍵詞加上研究方法構成,比如《小學三年級學生誠信教育的行動研究》,《廣州市海珠區初中任務型外語教學的調查研究》、《高中二年級學生閱讀治療的實驗研究》,等等。三是文不對題或題不對文,即主題的范圍與正文的實際內容和方法不對稱。比如論文的正文主要討論「小學三年級學生誠信教育」問題,但標題卻表述為《小學德育的行動研究》。或者,論文主要採用的是調查研究,應該表述為《廣州市海珠區初中任務型外語教學的調查研究》,但由於研究者誤以為自己所採用的研究方法是行動研究,實際地呈現為《廣州市海珠區初中任務型外語教學的行動研究》。
G. 如何做好課題選題工作的心得體會
首先要選好課題 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的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1、課題從哪裡來?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之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書中告訴我們要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小學生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小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等。2、選題的基本原則(1)前瞻性原則:新意 對象新、視角新:如,小學生抄寫題目與解決題目正確率關系的研究。這個課題視角就比較新奇。(2)科學性原則:如,利用氣功提高學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乏科學性。(3)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如,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可行嗎?對於一線教師顯然不適宜研究。(4)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一是理論價值(學述價值):指課題對檢驗、修證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教育理論體系的作用二是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5)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准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准確。(6)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3、選題注意事項(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2)不要貪大求全。如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假如改成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 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假如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上課不舉手發言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課堂上不想問?在課堂上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 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參與意識的研究(4)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大家知道,近兩年來,不少學校開展了教育敘事的研究,將回歸經驗總結法的問題提出來。教師將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激發出的新思考、新創意記錄下來,通過講自己的課程故事和案例來闡述新的思想理念。實時的反思就是是經驗總結,往上升華就是課題研究 。觀察中小學相關研究,真正引起共叫的是那些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專家型教師的案例,而且課題研究越深入越是這樣!因為這是教師真正能夠模仿,真正能夠受益的。前蘇聯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這樣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學,不在高校。這句話的確意味深長。 (二)選題從哪些方面入手1、選教育科研的前沿課題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達到特色創新的統一。把教學需要做為第一選擇,在學科間尋找交叉點與結合部,圍繞熱門問題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關系的研究2、選擇應用研究型課題與應用研究相對的基礎研究。基礎研究以抽象、一般為特徵,主要是增加科學知識的組織體系,並不一定會產生直接的實際價值的結果。應用性研究以具體、特殊為特徵,主要是解決直接的實際問題,增加科學知識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選擇帶有典型性教育實踐經驗為題,在司空見慣的教育現象中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法。如,《開放教育與普通教育實踐性環節比較研究》、《現代漢語網路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理研究》。一線教師應當以應用研究為主。這是因為學校是教育實踐的核心,它時刻產生著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應用性研究的成果實用性、操縱性強,可以推廣開來,並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師運用這些成果。3、選擇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課題實事求是。從專業特長、愛好愛好、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如,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和諧氛圍的研究4、選客觀條件比較具備的課題理論條件資料信息設備工具氛圍環境5、選擇大小較適宜的中觀、微觀課題通常情況下,題域越窄,題目越小,越輕易把問題講透徹;題域越寬,例證說不清楚,道理講不明白,面面具到,點到為止,沒有深度難成佳作,題目小一點、格調新一點、討論透一點。 食品噴碼機對教材、教法、教學對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培養的實驗與研究等。 (三)做好方案一個詳盡的課題方案,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 曾不止一次地聽搞科研的專家說:課題方案制定好了,課題也就做好了一半。設計方案的基本框架(1)課題名稱(2)問題的提出(3)研究的依據和研究假設(4)研究的內容(5)研究的方法(6)研究對象(7)研究步驟(8)研究保障(9)成果預測(10)課題組的組成及分工(11)經費預算(12)資料附錄總之,要想做好課題研究,選好課題非常重要。做好設計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課題研究成功的保障。
H. 如何選擇研究課題之研究課題來源與選題
研究課題的選擇是科學研究的起點,善於從科學發展中所呈現出來的已知和未知的矛盾中揭示和提出有創見性的問題,從各種問題中選擇和形成有價值的研究課題,是每一個科學研究工作者早走向成功的開始。
I. 如何進行課題研究的選題
觀察你周圍的世界,尤其要留意構成本社區特色的東西
• 對平時非常熟悉的事務多問幾個為什麼
• 比較相互有關聯的事務,尋找其中的差異
• 想想平時和同學討論最多的是什麼
• 從最喜歡的書籍文章或教科書中找一些關鍵詞
• 最常用的方法是找一個「問題關鍵詞」
找出一個最感興趣的關鍵詞,圍繞這個詞,給自己提很多問題,然後,你會發現每一個問題都是可以研究的內容。如:
污染——種類——空氣、水、光、雜訊、海洋、土壤
范圍——某單位、某條河、某縣、某地市、某省、不同地域之間
原因——工業、戰爭、核武器、污水、浪費、人為破壞
如何把問題變成你的研究課題?
• 不妨就下列疑問詞,自己對自己進行一次訪談,列出要問的問題:
• 誰--誰做的?誰提出的?誰負責的?對誰說……
• 什麼--它是什麼?發生了什麼?什麼形狀、性質……
• 為什麼--為什麼會發生?為什麼出現?為什麼這樣?
• 什麼時候--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間發現?……
• 哪裡--在哪裡發生?哪兒能找到?……
• 怎樣--它是怎麼演變的?它是怎麼工作的?……
在上述這么多問號中,選擇你最感興趣的,與你學過的知識有聯系的、研究條件比較充分的問題,然後把它轉化為你的研究課題。
• 我想研究:
• 誰--我想告訴人們有關環境污染的問題
• 哪裡--本地區
• 什麼--確定研究水、空氣、光還是雜訊,其污染達到什麼程度
• 為什麼--導致這些污染的原因
• 什麼時候--酸雨、反常氣候、工業污染等最早從何時開始出現
• 怎樣--現在應怎樣來解決這些問題
找到你的關鍵詞和你的研究方向
你清楚自己想研究什麼問題嗎?
一個問題確定後,可供研究的內容非常寬泛,研究者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層次
去研究這個問題。因此,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從不同的角度拆分你想研究的問題。如有關污染這一問題,你可以這樣拆分:
• 從時間:過去、現在、將來、或進行不同歷史時期的比較
• 從種類:水、空氣、土壤、雜訊、光
• 從地點:地區、省市、國家、不同地域比較(橫向、縱向)
• 從不同方面:社會、政治、環境、文化、軍事、經濟
現在,你可以問自己:我到底想研究么?你可以不斷縮小范圍,一步步將自己想研究的問題凸現出來——
• 問題--污染
• 地域--本地區污染
• 種類--本地區水污染
• 目標--本地區某條河河水污染情況
• 具體地點--本地區某條河某段河水污染情況
• 時間--本地區某條河某段河水近五年污染情況
• 要點--本地區某條河某段河水近五年污染情況及對策
• 題目:《近五年來我市某某河某段水質狀況分析及對策研究》
怎樣表述你的研究課題?
• 通常有兩種表述方式:陳述式和問題式。
• 陳述式是用敘述或描寫的方式對問題進行表述。如:
• 回族歷史與發展問題研究
• 銀川市水資源狀況調查
• 水火箭的研製
• 問題式是採用提問、反問、設問的方式來表述問題。如:
• 我校學生喜歡哪些課外讀物?
• 減肥葯品真的適合中學生嗎?
J. 個人課題如何選題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每天都要投身教育教學實踐中去,因此,我們擁有最
鮮活、最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教師專業化的成長需要課題研究。雖然,我們
擁有最鮮活、最寶貴的資源,但璞玉雖好,尚須雕琢。對於一個從不思考、不
研究的老師來說,教幾十年書只不過將他第一年的做法重復了幾十遍,有句話
說的很好:"重復的地方沒有風景"。充其量他只能做一個地道的"教書匠"。
新時代呼喚我們做一個研究型的教師,同時,從功利的角度講,快速的成
為為骨幹教師,參與並最終能獨立承擔課題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教育科研是以課題的形式來研究和探討某方面的具體問題的。於是,課題
的確定就成了首要的問題。要確定一個科研課題,首先是要能提出問題。提出
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可以說,提出一個新穎的、有創造性
的、可行性的、好的問題並形成課題,課題研究就已經完成了一半。所以我們
選擇課題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盲目上馬,否則會造成"爛尾樓"工程。
1.別人未曾研究過的問題。
2.雖然別人已經研究過,但結論不完全或者欠妥當的問題,從新的角度進行再研究。
3.平常教學實踐中發現的問題
對於一般的人來說,天天完成的教學工作和所看到的現象好象沒有任何特
別的感覺,甚至也不願意多考慮它一下。但是敏銳的思維則往往可以看出其中
的問題,而這些問題也多是我們可以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
其次要選擇有可行性的課題。換句話說,就是對選擇的課題你有沒有條件
去做,有沒有能力做。有沒有條件做。既包括硬條件,也包
括軟條件。比如:你選定網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方面的課題,如果學校
即便你有網路,如果你沒有一批具有較高教學業務素質和計算機水平的老師,
課題研究也無法深入展開。
有沒有能力做。課題涉及的范圍不宜太大、太空。如素質教育的策略,這
樣的課題讓教育部去組織,小學數學教師還應"知難而退"。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讓我們好好選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