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白鯨象徵主義論文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白鯨象徵主義論文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27 16:46:12

A. 如何評價小說《白鯨》

評價小說《白鯨》:
《白鯨》是一部融戲劇、冒險、哲理、研究於一體的鴻篇巨制。依託美國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工業發達、物質進步的時代背景,作者將藝術視角伸向了艱辛險阻、財源豐厚的捕鯨業,以沉鬱瑰奇的筆觸講述了亞哈船長指揮下的「裴廓德號」捕鯨船遠航追殺白鯨最後與之同歸於盡的海洋歷險故事。在與現實生活的相互映照中,作者寓事於理,寄託深意,或講歷史,談宗教,或贊自然,論哲學,閑聊中透射深刻哲理,平敘中揭示人生真諦,不但為航海、鯨魚、捕鯨業的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而且展現了作家對人類文明和命運的獨特反思。難怪這部表面看似雜亂無章、結構鬆散的皇皇巨著被冠以各種形式的名字:游記、航海故事、寓言、捕鯨傳說、有關鯨魚與捕鯨業的網路全書、美國史詩、莎士比亞式的悲劇、抒情散文長詩、塞萬提斯式的浪漫體小說……它就像一座深邃神奇的藝術迷宮,呈現出異彩紛繁的多維性、開放性和衍生性,具有開掘不盡的恆久藝術價值。
一 、多重象徵意蘊的復合
《白鯨》像一座象徵主義的迷宮。這里大到典型人物、宏觀景物,小到靜止的物體幾乎都具有多層次的象徵意義。作者正是通過多重奇譎的象徵事物來表現他對哲學、社會、宗教等問題的深刻思考。
陸地和海洋是小說中一對相反相成、內蘊豐富的象徵物。一方面,陸地象徵著安閑舒適,海洋象徵著凶險莫測;陸地代表著封閉自足,海洋代表著冒險求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陸地也象徵著使人喪失精神生活的人類文明,而海洋則代表未受人類文明污染的原始文明的保留地。與此相映,航海遠行既可象徵探索與發現的心靈歷程又可象徵返璞歸真的精神之旅。
「煙斗」是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及的另一重要意象,它的基本寓意是現實生活的日常享樂,藉此寓意作者揭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態。當以實瑪利和魁魁格分享同一支煙斗的時候,不僅表明他們是在享受生活,而且象徵他們已結成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友誼;二副斯塔布整天煙斗不離嘴,象徵他是一個注重物質生活享受的樂天派;亞哈船長把煙斗拋入大海,則象徵了他要拋棄享樂、追捕白鯨的決心。
「裴廓德號」捕鯨船的象徵意義更為豐富。它代表人類生活的世界舞台;象徵執著探尋自然界秘密的美國精神;代表原始文化的一葉方舟;象徵基督教對其他「落後」文化的統治之地;又由於「裴廓德」取自被滅絕的印第安部落之名,因而它還可以象徵邪惡的人類世界必遭毀滅的命運。
然而,小說中更為隱秘微妙的復雜象徵仍然主要體現在白鯨莫比•迪克和船長亞哈這兩個形象身上。對於二者象徵意蘊的闡釋,是理解這部小說的關鍵。
「莫比•迪克」是一條頗富傳奇色彩的白色巨鯨,小說從不同人物的視角展現其多重的象徵寓意。在異教徒水手看來,它是一隻時而平靜安詳,時而恐怖暴虐的海怪;瘋子迦百利把它當做震教神的化身;在亞哈眼中,「一切最使人狂怒和痛苦的事情,一切足以攪起事物的殘渣的東西,一切附有惡念的真理,一切使人焦頭爛額的東西,一切有關生命思想的神秘而不可思議的鬼神邪說,一切的邪惡等等,都是莫比•迪克的顯明化身」。它是亞哈心中邪惡與恐怖、難以征服而又必須予以摧毀的仇敵。但對以實瑪利來說,白鯨既代表高潔安寧,也代表恐怖死亡,它是宇宙間一切對立矛盾的結合,象徵宇宙的浩闊與奧秘、上帝的無邊神力、人類的命運與前途,它給以實瑪利的重要啟迪不是簡單的摧毀,而是努力完善認識、不懈地追求真理。
從社會政治的角度來看,白鯨象徵著龐大的資本主義生產力。許多評論家認為這個尚不被人理解而又威力無窮的龐然巨鯨,實際上是作者對資本主義巨大發展的生產力迷惑不解而又惶恐不安的真實心理反映,也表達了作者對處在變動時代的人類命運的憂患意識。
亞哈船長同樣是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矛盾體。他違犯了基督教關於「傲慢」的戒律,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背棄捕鯨獲取鯨油的使命,執迷不悟於一己私仇,全然置船員的安危於不顧,在這個意義上,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和邪惡魔王的象徵。然而,就其敢於搏擊邪惡、挑戰命運、反抗神明而言,他又是人類反抗英雄的象徵。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堅毅執著探索宇宙奧秘的勇士,盡管具有頑強無畏和驍勇善戰的勇氣和能力,但終因無視大自然的內在規律,而徒勞地成為與宇宙力量抗爭的犧牲品。可見,在亞哈身上同樣體現了善惡並存、美醜相共、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的多重意義,這一形象所蘊含的象徵意義與白鯨一樣也是復雜深邃、難以把握的。讀者很難從中找到絕對的、唯一正確的結論,小說的意義並不是證明所有這些不同的結論都可能正確,而是要求讀者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思考做出評判,正如評論家 C. K.希勒加斯 (C.k.Hillegass) 所言:「《白鯨》的意思不在書中,而在讀者身上。」
總之,《白鯨》中的象徵不計其數,它們像閃爍著寓意與思想哲理的光鏈,不但映現出作品的題旨與美學價值而且開掘、深化了作品的主題意蘊。
二、 多重主題的變奏
《白鯨》所構築的藝術世界可謂千姿百態。這里既有反映航海捕鯨生活的人類現實世界,也有闡析基督教義的宗教世界,而且潛蘊著充滿隱喻的哲理世界。這里既有對人鯨共斗恢宏場面的藝術描繪,又有對捕鯨科學條分縷析的客觀講述,更有對「變動的時代一切變動的思想和感情」的本真顯現,其深度和廣度很難以一個主題來囊括全篇,因而作品總能在不同時代讀者的心中不斷衍生出種種寬泛的解讀意義,故事的主題也由此具有了多重變幻的復合特徵。恰如美國當代文學批評家昂利•霍德華所言:「有多少深深捲入人生矛盾、並且敏感得足以捲入一件藝術作品所表現的精神矛盾中的讀者,這部書就有多少種含意。要給這本書硬加上一準確的、正統的、權威性的意義,就等於摧毀了本書活生生的持久性,也摧毀了它帶給讀者的激動……」
復仇是世界文學的一個古老母題。《白鯨》正是以復仇主題貫穿故事始末的。從事捕鯨業四十餘年的船長亞哈不幸在出海時被白鯨莫比•迪克咬掉一條腿。此後,他對白鯨就充滿了刻骨的仇恨,復仇的慾望吞噬著他的每一個細胞,他出航乃至整個餘生的唯一目標就是誓死捕殺莫比•迪克。滿腹仇恨使他成為最孤獨自閉的人。為了報復白鯨,他聽不進理智的勸告,完全被自己的「我」所吞沒,他不再為妻子和孩子著想,不再和船員們交流,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使他幾乎完全喪失了理性和人性,為報一己私仇不惜傷害他人。他始終固執地認為,自己的意志就是唯一的法則,世界為他而存在,世人為他而犧牲。「我所敢做的,我就有決心做;而我有決心做的,我就要做!他們當我發瘋了……可是,我是惡魔,我是瘋上加瘋!……我現在預言,我一定要肢解那肢解我的傢伙。」復仇的抉擇一旦作出,滿載禍殃的命運之船便開動了,一場由狂妄和偏執領航的復仇戰斗就在這泯滅了理智的黑暗航行中開始了,最終把「裴廓德號」引向了毀滅的航程。在這個意義上,亞哈的悲劇主要源於由復仇導致的極端自我膨脹,他的靈魂因過於獨立而難以得救,因而成為唯我論的犧牲品。
除人鯨復仇的故事之外,小說在第五十四章「大鯨出來了號」中也穿插了一段人類之間互相報復的插曲。船上大副和一名水手僅因一點小事就互起報復之念,大副憑借權力加害水手,水手則聽任大船漏水沉掉也不願合作,以伺機泄憤。在追捕白鯨的關鍵時刻終因兩人難解的仇怨而未能友好合作,致使白鯨跑掉,大副命喪白鯨之口。這段插曲似乎暗示出,復仇是人類固有的罪惡天性,如果任由這種報復性爭斗肆意膨脹將會把人類引向瘋狂甚至死亡的悲慘境地。
與復仇主題緊密相關的便是更具現實意義的人與自然關系的主題。亞哈船長和白鯨作為一對尖銳的矛盾,代表了人類與自然界的激烈沖突。亞哈船長剿滅白鯨的過程就是人類征服自然過程中的一個濃縮,是雙方無數次殊死搏鬥中的一次。盡管這艘滲透著人類智慧的「裴廓德號」捕鯨船在獵捕大鯨的過程中發揮了巨大的威力,但是人鯨交鋒兩敗俱亡的悲劇卻說明人類與自然同樣都無法戰勝對方,二者的執拗對抗只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小說最後那重歸寧靜的大海或者說是人類和其他物種共同生活其間的世界似乎在提醒人們:與造物主的其他傑作和諧共處才是人類繼續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唯一出路,這一思想甚至在當今高揚環保大旗的現代社會仍具有廣泛的警示意義。
十九世紀中期文學作品的一個普遍主題是「擯棄與尋求」,這一主題在《白鯨》中同樣得到了深刻的反映。船長亞哈甘願拋棄安逸的陸地生活去隔絕危險的海上,其表層動機源自追殺白鯨的復仇計劃,實則是想重新找回自我,尋求精神的安寧與自由;船員以實瑪利自稱出海的目的是驅除肝火、調劑血液循環,實際上是為了擺脫百無聊賴的生活狀態和自殺的念頭,重獲生命的真意;其他的船員,或為生計所迫,或為逃避無情的命運,或為更換環境,總之,是為逃離那個不能帶給他們歡樂和幸福的陸地世界去尋求心馳神往的理想天地。在他們眼中,陸地上到處是現代工業文明的機器和煙囪,到處是生存壓力下的困惑與無助,禁錮在物質主義高牆之內的人們正在失去追求絕對真理的銳氣,也日益喪失了精神生活的深度;而在無邊無際的海上,不管風平浪靜,還是狂風暴雨,大海總會激起人類的無限遐想和體內聚集的原始生命力,「唯有汪洋大海才富有最高的真理」,更為重要的是,它能帶領船員們暫時擺脫陸地的生存困境,盡管不能改變這個世界的不合理境況。
然而,水手們真的在海上尋到了一如他們所憧憬的理想之地嗎?從「裴廓德號」船員的工作生活中讀者不難找到其中的答案。「裴廓德號」在小說中被刻畫成一個眾人入股的公司,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工廠,具有所有十九世紀資本主義企業的典型特徵。這里金錢、權力高於一切,捕鯨工人不得不完全聽命於船上高級管理層的擺布和欺壓,僅靠一點可憐的分賬作為出生入死的收獲。為了金錢,二副甚至扔下在海中掙扎的船員,去追捕一條到手的巨鯨,並且心安理得、毫無悔意,「我們不能為了像你這樣的傢伙丟了鯨,我們可丟不起。在阿拉巴馬,賣一條鯨的錢可是賣你的錢的三十倍……」 可見,海上世界也遠非純凈的理想樂土,而只不過是與陸地同流合污的人類宰割自然、屠戮萬物的流動工廠或戰場。船員們原本要到海上去躲避現代文明,卻不幸成為它的犧牲品。
當然,《白鯨》所描繪的世界也並非只是瘋狂殘酷的仇恨與殺戮,小說通過故事敘述者以實瑪利的視角也揭示了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主題——博愛與友誼。不同於亞哈船長自我封閉的極端個人主義價值觀,以實瑪利卻深感人類的相互依存是不可逃脫的客觀現實。他渴望理解與友誼,相信人類靈魂中的美與善,主動從欣賞他人優點的角度與人們真誠交誼,這也是他和黑人異教徒魁魁格成為親密知己的根本原因。他看到魁魁格野蠻可怖的外貌下所覆蓋的質朴崇高的心靈,也從他身上認識到「普天之下就是一個共同、合股的世界」這一道理。在第七十二章「猴索」中,甲板上的以實瑪利與站在被捕獲的鯨魚背上的魁魁格由一條繩索聯結在一起,一人落海將兩人同死的危險境遇使他們成為相依為命的患難兄弟。由此使他參悟到更加深刻的人生哲理:「我看到我的這種處境,正是一切活著的人的處境;不同的是,在大多數的場合上,一切活著的人,都有一根縛住一大串人的暹羅索子。」在第九十四章「手的揉捏」中以實瑪利則更加充滿激情的熱切呼喚人與人間素樸真摯的友情:「讓我們彼此都捏在一起吧;讓我們把我們自己一起融化在這乳油交融的友情里吧。」 在此作者藉以實瑪利之口大力闡揚了人類博愛與友誼的重要性。
宗教主題是《白鯨》所要揭示的又一深刻主題。在《白鯨》中讀者可以看到一幅幅略作改寫的《聖經》畫面,小說中半數以上人物的名字直接取自《聖經》,且相當一部分人物的性格特徵及所體現的宗教寓意都與《聖經》原型極為相近。如船長亞哈的名字來自《舊約•列王紀》,他與十惡不赦的以色列第七代王亞哈的性格和命運如出一轍;敘述者以實瑪利與《舊約•創世紀》中無家可歸而後又被上帝拯救的同名人物有著相似的經歷;小說中名叫約拿的干癟、忙碌的老頭是根據《舊約•約拿書》中一個希伯萊預言家的名字命名的……整部小說與《聖經》相關的內容多達上千處,使得它同基督教有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系,更增添了文章的宗教氣息。
對於基督教的重要作用,小說第八章「講壇」這樣寫道:「(教堂)講壇從來就是人間的為首的部分,其餘的一切都是跟著它走的。講壇領導整個塵世,特別叫人討厭的暴風雨就正是從這里被首先發現的……上帝的清風或逆風就正是從這里被首先變成順風的……世界就是一隻向前駛出的大船,而且這只講壇就是它的船頭。」在此作者告訴讀者:世間的一切皆歸於上帝掌握,人的一切活動都只是在執行上帝的旨意,上帝的意志不可違抗,個人的意志應該遵從上帝的意志。然而作者並沒有囿於這一基本的宗教要旨,而是借梅普爾神甫講述的約拿的故事對其作了進一步闡發:「如果我們遵從上帝,我們就得違反我們自己;正是在這種違反我們自己中,包含有遵從上帝的困難。」這一源自作者心靈深處的宗教體悟似乎說明,人們對自己慾望或意願的滿足即是對上帝意志的違背或反叛,那麼違背上帝的結果又將如何呢?妄圖征服一切的亞哈不相信上帝的宿命,不屈服於神力的安排,在狂風暴雨中倔強地航行,其結果不但是首先付出了失去一條腿的慘重代價,最後甚至使整條捕鯨船陷入滅頂之災。可見,固執己見、違逆上帝的人最終要受到嚴厲的懲罰。只有肯於放棄個人慾望接受神的意志,潛心改悔,才能得到上帝的拯救。
從另一角度來看,小說在大力宣揚服從神意觀點的同時,也熱情歌頌了反叛神明的精神。小說中最大的反叛者非亞哈莫屬。這位偉大的、不敬神卻像神一樣的好漢有著「敢於戳穿太陽」的英勇氣概,面對著作為上帝化身的兇狠巨鯨,始終保持著人的尊嚴,凜然不可侵犯。盡管他沒有贏得斗爭的勝利,但他執著的反抗精神卻永遠不會被擊敗,他的自尊永遠不可征服。「這就是亞哈——他身體給分裂了,可是亞哈的精神卻是靠一百隻腳活動的蜈蚣。」他就像違抗上帝為人類盜取天火而甘受折磨的普羅米修斯,像拜倫筆下背叛天意、鋌而走險的該隱,像彌爾頓筆下具有領袖號召力敢於造上帝之反的魔鬼撒旦和義無反顧與敵人同歸於盡的力士參孫,更像海明威《老人與海》中盡可以消滅掉,可就是打不敗的硬漢聖第亞哥。在這個意義上,他就是人類真正的英雄。
總之,無論是社會現實層面上的批判,還是宗教、文化哲學層面上的感悟,《白鯨》都堪稱是一部意蘊深邃之作。但從總體來看,作品中對人在冷漠,甚至敵視性的宇宙中掙扎乃至毀滅過程的描刻卻是這部小說最為深刻的地方。這種深刻性恰是從多重題旨的互補作用中透射出來的,這無疑也對小說敘事藝術的表現形式提出了新的挑戰。
三、多維藝術形式的融合
不同於麥爾維爾同時代的多數浪漫主義小說家經常採用的單一散文體敘事手段,麥爾維爾廣泛吸取了多種藝術表現技巧,將其融會貫通地應用在《白鯨》中,體現出一種多元化的藝術效果。在這部氣勢磅礴的巨著中,既有莎士比亞戲劇的格調,又有史詩般的氣勢,既有詩情畫意的抒情描寫,也有平鋪直敘的白描。對於這樣一部形式奇特的小說,威爾遜•F•恩格爾(Wilson F. Engle)做了一個很好的形容:「它是一部長篇的散文體的虛構作品,但不是一部傳統的小說。雖然它借用了史詩和悲劇的傳統,它又不能被確切地稱為一部史詩或悲劇。它近於一種特別的網路全書,叫做解剖圖,或者說是對捕鯨業這一領域人類生活的詳細剖析,但盡管它借用了多種文學形式,《白鯨》並不真正屬於任何單一的文學類型。就像任何天才的作品一樣,它遵循自己的原則來探索生活的奧秘。」
就整體而言,《白鯨》的敘事結構可分為正文前的「語源」與「選錄」、由一百三十五章構成的正文以及「尾聲」三部分。「語源」與「選錄」是作者從西方各種文化典籍中摘錄的關於鯨魚的記述與描寫,初看起來,這種別出心裁之舉似為閑筆,但其實,麥爾維爾是在架構一座復雜的迷宮,等待著讀者去探索。仔細分析不難發現,它們與小說正文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它們有助於我們了解這部作品的來龍去脈,有助於深入挖掘小說的主題和境界,它們同故事、人物互相映照,耐人尋味,不但是小說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且是作者用以發展他這本別具一格的小說的主要手段之一。
正文部分在整體結構上呈現出「喜劇—鬧劇—悲劇」這一明晰易見的發展脈絡,大體可以第二十三章分為前後兩部分。前一部分基本上是傳統的小說模式,以喜劇式的現實主義筆觸描寫當時的社會生活。而其餘的一百一十二章,特別從亞哈出場後第二十八章開始,小說在表現手法上做了重大變化。不但將前半部分明快風趣的筆調轉變為詞藻華麗的文體,而且將敘議結合的描述、新聞報道性的描寫、戲劇化的宏大場景以並列或遞進的方式交替展開。敘述者在故事講述中角色的頻頻轉型,敘事視點的時時變更,以及敘事文體的不斷變換,使得這部分的敘事結構看似顯得雜亂無章、復雜難辨。其實,這正是麥爾維爾對多元藝術手段的創新應用,這種對傳統敘事手法的突破恰好是當今現代主義文學慣常採用的藝術手段,體現了麥爾維爾高超而頗具現代性的表現藝術。正如美國評論家約翰•布萊恩特在《〈白鯨〉:一場革命》中所言:「充滿節奏的長句、散文體詩歌、文學種類的混雜及各種人物的聲音、視點上的實驗、象徵手法、心理學、以實瑪利與亞哈內心生活的戲劇化,甚至是小說的悲喜劇性,都預示著詹姆斯•喬依斯和福克納的文學意味。」
小說第三十六章至四十章的描寫是這一全新藝術手法的突出典範。第三十六章「後甲板」是小說出現的第一個高潮。亞哈首次向船員宣布「裴廓德號」航行捕殺白鯨的目標,並以一枚金幣為獎品激勵船員們的熱情。為了渲染氣氛,突出人物形象,本章採用了一系列戲劇手法,如舞台說明、開場白、主人公的大段台詞、群眾角色的合聲呼應、兩個主要角色針鋒相對的對白等。本章最後則以歡慶的群眾場面結束。在其後的三十七章、三十八章、三十九三章中作者又採用戲劇人物獨白的形式分別揭示了三位主要角色的內心活動,而故事的敘述者則完全退到舞台之後。接下來,作者又將整個四十章寫成一幕舞劇,以群眾舞蹈的形式繪聲繪色地刻畫出深夜前甲板上水手們飲酒作樂的情景。可見,作者在第三十七章之後的四章里徹底脫離了傳統小說的寫作形式,建構了具有超越時代性的小說多維表現藝術。
《白鯨》是一幅描寫大海而自身又像大海一樣波瀾壯闊的小說長卷。這部以捕鯨生活為題材的小說,在充滿了大海咸濕味的深邃文字中,所思想的是比海洋更復雜的人類歷史、社會文化及人性的奧秘,激活了現代人對自我意識和人性意識的深刻反省,帶給了讀者無比清新的藝術感受,其超越時空的藝術之光將永遠閃爍在讀者心頭,成為後世寶貴的文學財富和文化積蓄。

B. 《白鯨》中的象徵主義

看過這本書後總是很沉重,船長對莫比·迪克的情感已經不是簡單的恨了。那是

一種折磨,一種精神上的恥辱感,使得船長近乎執拗的想要去殺死它,不管代價

多麼慘重。

本人也只能寫點感想,至於象徵主義,恕我概括不能...

C. 《白鯨》關於象徵方面的資料~~

發消息加我QQ 我打包發給你 這里粘不上 是期刊的PDF文件

D. 想尋求一篇《白鯨》中的象徵主義

摘 要:《白鯨》是美國作家赫爾曼·麥爾雛爾的代表作,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有象徵意義的小說之一。本文將對小說中的象徵主義進行探索性的分析。象徵主義在小說中無所不在:襞考德號全體船員的最終滅亡,象徵著人類在社會、自然及至字宙的命運;這艘船的名字本身就象徵著滅亡;而它的船長亞哈伯是人類本質中邪惡的一面的象徵;這次航海本身象徵著對人類生活最終真理的追求;白鯨既象徵著那龐大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又象徵著自然,而它的白色象徵著純潔和無辜。

E. 英美文學論文:白鯨的象徵意義

《白鯨》的象徵意義探析摘要:麥爾維爾是19世紀美國著名作家,《白鯨》是他的代表作。這部小說最顯著的藝術特色是象徵
手法的運用。本文通過分析小說中的白鯨莫比·迪克、捕鯨船裴考德號、船長亞哈等形象來探討其象徵意義。
關鍵詞:莫比·迪克;裴考德號;亞哈;象徵意義
《白鯨———莫比·迪克》(Moby—Dick)是赫爾曼·麥爾維
爾最傑出的作品,是美國文學中的一部經典性著作。小說敘
述了一位名叫亞哈的捕鯨船船長率全體船員與捕鯨水手,
追捕一條叫作莫比·迪克的白鯨的故事。莫比·迪克是一個
令人心驚膽戰、兇殘狡猾的海中怪物,凡是捕鯨的漁民莫不
聞風喪膽,談鯨色變。亞哈的一條腿就是被它吞噬掉的。因
此他決心捕殺白鯨,報仇雪恨。捕鯨船在大海中日夜搜捕,
終於和白鯨遭遇。經過三天的追蹤,白鯨終於被魚叉標槍所
擊中。發狂的白鯨撞翻了漁船,船長亞哈被魚叉標槍上的繩
索纏住,一起捲入海中,最後兩敗俱傷,船沉人亡,只有船員
伊什梅爾生還,向我們講述這個悲壯的故事。
《白鯨》這部小說大量地運用了象徵主義手法,其中的
許多人物景觀幾乎都具有多層次的象徵意義。作者正是通
過多重奇譎的象徵事物來表現他對哲學、社會、宗教等問題
的深刻思考。陸地和海洋是小說中一對相反相成、內蘊豐富
的象徵物。一方面,陸地象徵著安閑舒適,海洋象徵著凶險
莫測;陸地代表著封閉自足,海洋則代表著冒險求知。從另
一個角度來看,陸地也象徵著使人喪失精神生活的人類文
明,而海洋則代表未受人類文明污染的原始文明的保留地。
與此相映,航海遠行既可象徵探索與發現的心靈歷程,又可
象徵返璞歸真的精神之旅。「煙斗」是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及
的另一重要意象,它的基本寓意是現實生活的日常享樂。借
此寓意,作者揭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態。當以實瑪利和
魁魁格分享同一支煙斗的時候,不僅表明他們是在享受生
活,而且象徵他們已結成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友誼;
二副斯塔布整天煙斗不離嘴,象徵他是一個注重物質生活
享受的人;亞哈船長把煙斗扔進大海,則象徵著他要放棄享
受,下定決心去追捕白鯨。
「裴考德號」捕鯨船的象徵意義更為豐富。它代表人類
生活的世界舞台,象徵執著探尋自然界秘密的美國精神;代
表原始文化的一葉方舟,象徵基督教對其他「落後」文化的
統治之地;又由於「裴考德」取自被滅絕的印第安部落之名,
所以它還可以象徵邪惡的人類世界必遭毀滅的命運。這部
小說的象徵意義無處不在,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具體地
加以探析。
一、白鯨莫比·迪克的象徵意義
莫比·迪克是一條帶有傳奇色彩的白色巨鯨,小說就以
這條巨鯨的名字命名。「異教徒水手」把它當成海怪,瘋子迦
百列把它當成鎮教神的化身,亞哈把它當作自己的仇敵,以
實瑪利則認為它代表著殘酷的空虛和宇宙的浩闊。白鯨莫
比·迪克有著「雪山一樣的背峰」,它天生使人畏懼「,它突擊
的時候,一再表現那種無以倫比的充滿機智的陰險」。它常
常在大海里翻騰,施展出可怕的暴力,它曾使無數的捕鯨者
葬身大海。它無處不在,並且會在同一時間里出現在不同的
地方「,連魔鬼本人也領悟不了它的真相」。它是不朽的,人
們的鐵叉對它毫無傷害,它身上插遍了鐵槍頭,卻還能安然
無恙地游來游去。「白鯨」在這里成了一種超然的對人懷有
敵意而又難以征服的神秘力量,進而它又被人們理解為世
間一切「惡」的化身———凡是一切最使人狂怒和痛苦的事
情,一切附有惡念的真理,一切使人焦頭爛額的東西,一切
有關生命思想的神秘而又不可思議的鬼神邪說,一切的邪
惡等等,都是莫比·迪克的明顯化身。若從社會政治的角度
去理解和闡釋白鯨的象徵意義,這白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
說是象徵著那龐大的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與生產者相對立
的那種力量。正如批評家安妮特·魯賓斯坦所指出的那樣:
「由於要在船上提取並儲存油脂,捕鯨船實際上就成為一座
流動的工廠。它是一種將現代企業與極權的君主制相結合
的組織形式。」白鯨這個尚不被理解而又威力無窮的怪物,
實際上是作者對資本主義強大的生產力既感到不可理解又
感到恐懼不安的心理的真實反映。也表現出他對處在這一
變動時代的人類命運的憂患意識以及他們處境的深切同
情。白鯨同時又是上帝神力的象徵「,在它那碩大柔和的頭
頂,由於它那無法言傳的沉思默想而掛著一頂霧氣重重的
華蓋,而這種霧氣……你有時看得到又被……彩虹耀得光
輝燦爛,彷彿上天已經批准了它的思想似的」。白鯨還是大
自然的化身。這樣,小說的象徵意義在於表明:人類如果一
無止境地瘋狂掠奪大自然,必將被大自然所埋葬。
我們今天看到寫於一百五十多年前的《白鯨》,不禁為其中的英雄感到遺憾,但是我們要從中得到啟示和教訓。其
實白鯨對亞哈及「裴考德號」的報復,就是由於人類不加節
制地濫砍亂伐山林、濫殺動物、污染環境等行為,使得人類
的生活環境受到了極大威脅。人雖然可以征服自然,但人類
必須遵循自然的規律,否則人類就會像亞哈一樣,也要付出
沉痛的代價。人類不可能離開自然獨立地生活,沒有自然就
沒有人類,人類必須要和自然和諧共處。就是說,人類不能
單獨復興,一定要有自然的繁榮才能生存。一百五十年前的
麥爾維爾已經預見了常人之未見。亞哈的「報復」行為的確
值得今天的我們去深思。在科技經濟愈發發達的今天,我們
更要學會保護自然,保護環境,要和自然和諧共處,這樣人
類才能夠繼續在這個地球上生存下去。
二、裴考德號及全體船員的象徵意義
《白鯨》描寫的是一艘名叫裴考德號的捕鯨船在船長亞
哈的帶領下追擊白鯨的故事。從表面上看,全書的焦點似乎
集中在船長亞哈和白鯨莫比·迪克之間不共戴天的仇恨上,
但實際上它不僅僅是一部曲折離奇的探險小說。小說中裴
考德號全體船員向白鯨一步步的逼近以及他們的最終滅亡,
象徵著人類在社會、自然以至宇宙中的命運。而作者正是通
過象徵主義來表達他對人類命運的憂患意識。
顯然,裴考德號及全體船員的悲慘下場是從一開始就
已經註定了的。首先,這艘船的名字本身就象徵著滅亡。裴
考德是美國印第安人一個種族的名字,在美國被白人殖民
者佔領以後,許多本土的印第安人部落和種族在和白人殖
民者的沖突中被消滅了。裴考德就是一個已經被白人消滅
了的種族。赫爾曼·麥爾維爾用這個名字來命名捕鯨船,象
征著它必定滅亡的悲慘下場。其次,因為全書的敘述者伊什
梅爾是這艘遇難船上的唯一生還者,他的敘述只是將業已
釀成的災難復述一遍而已。正如伊什梅爾所說的,船員們做
著一切努力,千辛萬苦地穿過那無垠的大海,只是為了奔赴
他們的死期。他們天涯海角地跟蹤、追逐,只是在搜索那條
最終會毀滅他們的東西。作者安排唯一的倖存者來講述這
個故事,預示了裴考德號及全體船員的悲慘下場。
三、船長亞哈的象徵意義
船長亞哈是白鯨的對手,那他又象徵著什麼?他是企圖
摧毀美和善的邪惡的代表,還是人類反抗的英雄?是為了使
自己成為主宰而徒勞地與宇宙力量抗爭的狂徒,還是敢於
搏擊邪惡、探索宇宙秘密的勇士?亞哈為了報私仇,一意孤
行,無視船東們的利益,置船員的生死於不顧,並且,他對水
手們進行威逼利誘,最後使所有的船員除了伊什梅爾生還
外,其餘全都葬身大海。亞哈在這里成了比白鯨還要邪惡的
魔王;他代表了人類意識中邪惡和黑暗的部分。他的所作所
為不是以理性和道德為原則,而是被本能沖動所左右,這就
必然要釀成悲劇。船長亞哈與《舊約全書》中那個刻毒的復
仇國王同名,而那位告誡船員們提防亞哈的老水手則被人
叫做伊萊賈。亞哈從他的狹隘心理出發,認為白鯨咬掉他的
大腿是出於一種險惡用心,是蓄意與他為敵。因此,他必須
與這條孽鯨決一高低,來求得自己心理上的平衡。為了復
仇,他可以違背船主的利益私自追殺白鯨;為了復仇,他不
惜重金懸賞,花言巧語蠱惑人心;為了復仇,它採用威脅逼
迫的手段讓全船水手絕對服從他的意志;為了復仇,他甚至
置全體船員的性命於不顧,孤注一擲,死不回頭。他就像一
頭發瘋的野獸,一步步走向了悲劇的結局。
但是,亞哈又是一個敢於反抗神明、反對舊規習俗、英
勇無畏、百折不撓、經驗豐富的船長。他「跟可怕的大海斗爭
了四十年」,他有著「高尚的靈魂、偉大而古樸的心胸」。他操
魚槍敏捷而又准確,他曾刺中過無數條大鯨。他遭受過挫
折,但他永遠不會被擊敗。這時,他又是一個普羅米修斯式
的人物,他像拜倫筆下的該隱那樣背叛天意、鋌而走險;他
又似歌德筆下的浮士德那樣永不滿足、探索不止;他還像彌
爾頓筆下的力士參孫那樣義無反顧地與敵人同歸於盡。因
此,亞哈的性格是多重的、矛盾的。這一形象的象徵意義也
是復雜的、朦朧的、難以把握的。在他身上,善與惡並存,美
與丑相共。
四、亞哈追擊白鯨的象徵意義
船長亞哈對白鯨莫比·迪克著迷似的追擊也具有深刻
的象徵意義。這種象徵意義要看我們對於白鯨和亞哈的理
解而定。如果說白鯨是邪惡的象徵,那麼此時,亞哈就是人
類的英雄,他追擊白鯨的過程就是人類對於邪惡的挑戰,對
於厄運的不屈服。而亞哈的永不放棄也正是人類面對邪惡
時所具有的不屈的斗爭精神的體現。如果說白鯨是大自然
的象徵,而亞哈則代表著黑暗的資本主義,那麼此時亞哈對
於白鯨的追擊就是人類無節制掠奪大自然的過程,他及其
船員最後的死亡命運就是大自然的復仇。但是無論怎樣分
析,我們都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即:亞哈與白鯨之間的矛
盾正是人類與自然、善良與邪惡、美好與醜陋之間的矛盾,
而這一矛盾也正是促使人們不斷覺醒以促進社會進步的重
要因素。
《白鯨》是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的認識的全面總結,它描
寫了捕鯨工人的辛勤勞動和智慧,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殘酷
剝削。實際上,對於「白鯨」的象徵意義眾說紛紜:有人把它
看作「善」的象徵,有人認為它是「惡」的體現,還有人說它是
不善不惡的永恆的大自然的代表。在作者的筆下「,白鯨」頗
有神秘主義色彩。小說中所使用的象徵手法還有很多,這種
寫作手法的使用使這篇小說意義深遠,令人回味無窮。所以
它被稱為是一部「可以讓讀者任意理解的」巨著,深受讀者
和現代評論家的贊美。
———————————————————
參考文獻:
〔1〕程愛民.美國文學閱讀教程[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
社,2003.
〔2〕李宜燮,常耀信.美國文學選讀[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
社,1991.
〔3〕楊起深.美國文學選讀[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5.
〔4〕馬曉穎.復仇的代價———赫爾曼·麥爾維爾的《白鯨》評介
[J].中國電力教育,2006.
〔5〕孫建民《.白鯨》:一座深邃神奇的藝術迷宮[J].域外視野,
2006,(10).
〔6〕盧潔瓊.試論《白鯨》的象徵意義[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
2007,(9).
〔7〕劉傑.論《白鯨》中的象徵意義[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
報.2005,(3).
(

F. 英美文學論文:白鯨的象徵意義

被時代冷落而後又重現異彩的偉大作品在文學史上並非鮮見。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赫爾曼·麥爾維爾 (1819-1891) 的代表作《白鯨》(Moby Dick) 就曾一度被十九世紀美國文學的大潮所淹沒,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沉寂後,當新時代的人們以新的視角重新審視它時,這部史詩般的文學巨著就像深埋於古墓中的珠寶重見天日,放射出前所未有的璀璨光芒。如今它已成為世界文壇公認的偉大傑作,被譽為「時代的鏡子」和「美國想像力最輝煌的表達」①。
《白鯨》是一部融戲劇、冒險、哲理、研究於一體的鴻篇巨制。依託美國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工業發達、物質進步的時代背景,作者將藝術視角伸向了艱辛險阻、財源豐厚的捕鯨業,以沉鬱瑰奇的筆觸講述了亞哈船長指揮下的「裴廓德號」捕鯨船遠航追殺白鯨最後與之同歸於盡的海洋歷險故事。在與現實生活的相互映照中,作者寓事於理,寄託深意,或講歷史,談宗教,或贊自然,論哲學,閑聊中透射深刻哲理,平敘中揭示人生真諦,不但為航海、鯨魚、捕鯨業的科學研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而且展現了作家對人類文明和命運的獨特反思。難怪這部表面看似雜亂無章、結構鬆散的皇皇巨著被冠以各種形式的名字:游記、航海故事、寓言、捕鯨傳說、有關鯨魚與捕鯨業的網路全書、美國史詩、莎士比亞式的悲劇、抒情散文長詩、塞萬提斯式的浪漫體小說……它就像一座深邃神奇的藝術迷宮,呈現出異彩紛繁的多維性、開放性和衍生性,具有開掘不盡的恆久藝術價值。

一、多重象徵意蘊的復合

《白鯨》像一座象徵主義的迷宮。這里大到典型人物、宏觀景物,小到靜止的物體幾乎都具有多層次的象徵意義。作者正是通過多重奇譎的象徵事物來表現他對哲學、社會、宗教等問題的深刻思考。
陸地和海洋是小說中一對相反相成、內蘊豐富的象徵物。一方面,陸地象徵著安閑舒適,海洋象徵著凶險莫測;陸地代表著封閉自足,海洋代表著冒險求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陸地也象徵著使人喪失精神生活的人類文明,而海洋則代表未受人類文明污染的原始文明的保留地。與此相映,航海遠行既可象徵探索與發現的心靈歷程又可象徵返璞歸真的精神之旅。
「煙斗」是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及的另一重要意象,它的基本寓意是現實生活的日常享樂,藉此寓意作者揭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和心態。當以實瑪利和魁魁格分享同一支煙斗的時候,不僅表明他們是在享受生活,而且象徵他們已結成了「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友誼;二副斯塔布整天煙斗不離嘴,象徵他是一個注重物質生活享受的樂天派;亞哈船長把煙斗拋入大海,則象徵了他要拋棄享樂、追捕白鯨的決心。
「裴廓德號」捕鯨船的象徵意義更為豐富。它代表人類生活的世界舞台;象徵執著探尋自然界秘密的美國精神;代表原始文化的一葉方舟;象徵基督教對其他「落後」文化的統治之地;又由於「裴廓德」取自被滅絕的印第安部落之名,因而它還可以象徵邪惡的人類世界必遭毀滅的命運。
然而,小說中更為隱秘微妙的復雜象徵仍然主要體現在白鯨莫比·迪克和船長亞哈這兩個形象身上。對於二者象徵意蘊的闡釋,是理解這部小說的關鍵。
「莫比·迪克」是一條頗富傳奇色彩的白色巨鯨,小說從不同人物的視角展現其多重的象徵寓意。在異教徒水手看來,它是一隻時而平靜安詳,時而恐怖暴虐的海怪;瘋子迦百利把它當做震教神的化身;在亞哈眼中,「一切最使人狂怒和痛苦的事情,一切足以攪起事物的殘渣的東西,一切附有惡念的真理,一切使人焦頭爛額的東西,一切有關生命思想的神秘而不可思議的鬼神邪說,一切的邪惡等等,都是莫比·迪克的顯明化身」。它是亞哈心中邪惡與恐怖、難以征服而又必須予以摧毀的仇敵。但對以實瑪利來說,白鯨既代表高潔安寧,也代表恐怖死亡,它是宇宙間一切對立矛盾的結合,象徵宇宙的浩闊與奧秘、上帝的無邊神力、人類的命運與前途,它給以實瑪利的重要啟迪不是簡單的摧毀,而是努力完善認識、不懈地追求真理。
從社會政治的角度來看,白鯨象徵著龐大的資本主義生產力。許多評論家認為這個尚不被人理解而又威力無窮的龐然巨鯨,實際上是作者對資本主義巨大發展的生產力迷惑不解而又惶恐不安的真實心理反映,也表達了作者對處在變動時代的人類命運的憂患意識。
亞哈船長同樣是一個具有多重性格的矛盾體。他違犯了基督教關於「傲慢」的戒律,一切以「自我」為中心,背棄捕鯨獲取鯨油的使命,執迷不悟於一己私仇,全然置船員的安危於不顧,在這個意義上,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暴君和邪惡魔王的象徵。然而,就其敢於搏擊邪惡、挑戰命運、反抗神明而言,他又是人類反抗英雄的象徵。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堅毅執著探索宇宙奧秘的勇士,盡管具有頑強無畏和驍勇善戰的勇氣和能力,但終因無視大自然的內在規律,而徒勞地成為與宇宙力量抗爭的犧牲品。可見,在亞哈身上同樣體現了善惡並存、美醜相共、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的多重意義,這一形象所蘊含的象徵意義與白鯨一樣也是復雜深邃、難以把握的。讀者很難從中找到參考資料:http://ckrd.cnki.net/grid20/detail.aspx?

G. 象徵主義在大白鯨中的作用

鯨魚象徵子宮、重生。提到鯨魚,西方人最熟悉的故事便是,在《聖經·舊約》中,先知約拿被鯨魚吞噬,三天後被完好無損地吐出的故事。這個巨獸象徵海洋的威力。毛利人傳統認為鯨魚象徵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