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代信息技術與人類文明的關系小論文
現代信息技術與人類文明的關系
科學在物質層面給人類帶來進步,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但它也給人類帶來深層的價值喪失,而這種喪失卻不易覺察。人是自然的產物,但人又不是一般的自然物。人類既是物質的,又是精神的,人類是精神與物質的統一體。這是自然界任何其他事物都不具備的,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了物質文明,但精神的文明沒有相伴而來,相反人類的精神文明有倒退的趨勢。《聖經》里講亞當在自己摘取智慧之果後被驅逐出了伊甸園,人類會不會因為摘取科學技術這一個智慧之果而被開除出自然界呢?
一
眾所周知,近代科學源於宗教改變和文藝復興運動在對抗神本主義的斗爭中,人們打出人文主義的大旗,用人性去對抗神性肯定和張揚人的理性和慾望。人們開始重新解讀基督教精神,文藝復興運動進一步使人們認識到,唯有人的幸福才能證明上帝的榮耀。人文主義在與神本主義的斗爭中催生了科學,並且使科學成了與之一同對付宗教神學統治作戰的同盟軍,完全可以說人文主義是科學得以生根、萌發、壯大的土壤。科學成了人文主義得以成立的一種手段,在這一段時間里,科學和人文被看成整個文化的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而且兩者是兼容互補,相互確證的。科學關注人的物質享受以及人和自然的關系,同時帶來人的征服,侵略的慾望和對精神,道德的漠視。這一點無疑切合了那時新興資產階級的要求,從此科學從神學的婢女一躍成為主人,從歷史舞台的幕後走到了前台,並成了歷史的主角。科學是一股神奇的力量,它很快用數學的語言,實驗的方法建立起以經典力學為代表的近代科學體系。天上的行星與地上的物體竟然都嚴格地遵循著同樣的定律,人類第一次窺見到上帝的秘密。人類的「人定勝天」、「人為自然立法」的豪情油然而生。然後這一切跟它所引發的工業革命相比都不值一提。19世紀之後,科學還成了技術的先導,技術無疑放大了科學的力量。科學技術成了人類生活的核心內容,從此科技成了人類文明的重要向度,人類文明被簡化成科技文明,這與傳統的人類文明已大相徑庭。因為科技文明只關注人的物質享受以及人和自然的物質關系科學總是給人這樣一個假象,科學對自然和物質的研究是中立的,它只問是非,不管善惡。它拒絕考慮人的道德,終極關懷問題。這已經表明它帶有一種功利主義的人生價值。自然科學的研究限於我們能夠看見的空間和眼前的情況,而社會科學涉及另外的空間和人類長遠的生存狀態。隨著科學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科學的技術化而使科學上升為一種物質力量,使它有能力蠶食人類的精神空間。信息不對稱原理告訴我們:技術的種子撒向哪裡,哪裡就是一片技術的森林。科學技術具有強烈的滲透性,它迅速擴張到人類生活的一切領域。它所到之處,一切都理性化了,標准化了。人的生存狀態成為一種技術化生存,人性被扭曲了。科學技術無視人依賴自然的基本事實,嚴重破壞人和自然的和諧關系,科學在征服自然中摧毀了人存在的物質基礎。科技對於自然的態度是簡單化的,膚淺和粗暴的,它不能從總體上把握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現代技術展現的是一種強求,這個強求向自然提出苛求,要它提供能量,這種能量本身可以被開采和貯藏。但是,這難道不是也適用於古代的風車嗎?不適用風車雖然在風中轉動,但葉片始終直接聽任風的吹刮,風車並不開發氣流中的能量並加以儲存。現代科技對自然的把握缺少古代詩人所描寫的審美觀照。在許多神話和古老的觀念中,自然是具有人性或神性的一面的,人們把自然看作是自己的母親。這是一種人性的流露,人類生活在自然母親的懷抱中,吸吮著母親的乳汁,就應當對自然母親負起一種道德上的責任。科學憑著對自然自以為精深的膚淺了解,把自然母親變成了征服的對象,肆意破壞自然。從眼前看,科學確實創造了暫時的物質豐富,但是,從長遠看,正是科學在毀滅著我們生存的基礎。恩格斯早就告誡我們:我們不要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的勝利,在第一步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成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也取消了,如今,良田在變成沙漠,江河在斷流,濕地在消失,森林在被砍伐,水源在枯竭,就連水和空氣都貼上了價格的標簽,人類的生存基礎開始坍塌,人類已經走到了困境的邊緣。
二
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最終症結不在於劍,而在於擎劍之手—人的智慧。科學技術所帶來的一切問題歸根到底還是人類自身的問題,歸根到人類對待自然的態度。我們必須明確科學技術解決不了自身的問題,如果我們不能求助於科學,那麼我們又能求助於誰呢?我們只能求助於人類自身。我們必須重新認識科學技術並反省人類自身,科學從來就不是人生意義的來源,它拒絕任何人的因素進入其視野,這是科學的本性,不是科學的錯誤,科學只塑造人們理解世界與自身的基本視界,科學性是判斷一門學術是否夠格稱得上是知識的最終標准,科學是重要的,但不是人類的全部,人類像需要科學技術一樣同樣需要著哲學,歷史學,文學,哲學使人明智,道德使人向善。歷史永遠是當代史。歷史不能淡忘。人們應該重視精神上的修養以及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珍視節制、容忍、真誠和禮讓的美德,決不能把文明只定義為科學技術文明!把文明的進展理解為一種物質豐富,把科技標榜為人類文明的最高成就,把人的解放理解為人從自然中得以解放。在科學充斥這個星球以前,一直在世界各地存在著不同的技術、文化和生活方式。例如:在19世紀之前,中國人生病了,用中醫治療;西方人病了,採用西醫治療,中醫學的理論與西醫學理論是完全不一樣的;中醫學上講的「氣」,如果用解剖學的理論來分析的話,那麼「氣」是不存在的。中醫是一種整體性的治療方式,它同樣可以把病治好。沒有必要討論中西醫孰好孰壞。不管中醫西醫,能治好病就是良醫。如果把這一問題進行放大,那麼中醫和西醫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人類文明模式,我們可以說,以科學技術為先導的現代化也根本不是唯一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進步模式,科學發展的道路是唯一的嗎,這個唯一之路就是西方科學的發展道路嗎?中國科學的發展只能學步於西方,按照西方的老路亦步亦趨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盡管西方文明最早實現了現代化,其知識系統也明顯比其他文明發達,但這不意味著它在總體上是一個比其他文明更高級的文明,世界本來就孕含著無限的潛在的知識和價值,也正因其無限,所以人類永遠也不可能窮盡它,那麼什麼文明可以彌補科學技術現代化的不足呢?夢里尋她千網路,驀然回首,非中華文明莫屬。當然同樣的道理,西方文明同樣也彌補中國文化的不足,從文化的深層底蘊來看,中西文化有著本質的差異,中國傳統文化是綜合,而不是分析。盡管東西方的思維方式迥異,但思維方式是不存在好壞之分的。因此,不能簡單地說綜合與分析孰好孰劣,在人類文明的初期,那種具有猜測性的不連續的綜合方法可能更容易切入事物的本質,但隨著科學進一步的發展,從綜合的角度切入事物的本質就變得困難了,這時分析的方法便展現出它的蓬勃生命力。這也正是近代科學發軔於西方的原因所在。這種蓬勃的生命力至今仍然沒有顯示出衰減的跡象,但它的加速度在減小,肯定會有這樣的一天,中國傳統哲學將以嶄新的姿態重返人類文明的歷史舞台,當然我們也不能帶有狹隘民族主義情緒,不加分析地一味幼稚地宣稱下世紀是東方文化或者儒家文化的世紀,要建設民主、富強、可持續發展的新中國,必須加強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同時有意識地探索新的文化流派,構建一種具有時代特色、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新文化,應該努力探求一條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科學技術道路。
三
中國的文化理想只要經過正確的詮解,可以提供現代人類需要的自然觀,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思想,中國文化觀念!既有主客二分,主體意識的思想!亦有天人和諧兼有人可制天的理念。中國人既把天視為可宰制可利用的對象,又視為自身的生命沃原。懷特海說「事情越來越明顯!西方給予東方影響最大的是它的科學和科學觀點」。這一點是最值得借鑒的,但同時又要注意克服西方科學及其工業化在達到勝利的頂峰時又使整體沉淪於局部之中而不能自拔的毛病「智慧是平衡發展的結果」。如何平衡中西方的智慧,必須要有一個理論的指引。這個指引就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我們必須善於把我國傳統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結合起來,建立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並用這種自然觀去指導當今中國的科學技術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它不僅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理論指南,同時也是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指針。
筆者認為,對此,重要的是認清生產力是不是只有自然屬性的問題,大力發展生產力是這個時代最響亮的口號,生產力成了現代社會的高頻詞、主題詞。但這絕不意味著人們已經正確的理解了生產力的內涵,人們總是以為,生產力是人們改造自然,影響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力量,生產力只具有自然屬性,生產關系是人與人在生產中結成的社會關系,生產關系是社會屬性。因此,長期以來形成這樣一個觀念,自然科學是研究生產力的,社會科學是研究生產關系的,按照這種理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中的科學技術便只是指自然科學技術,其實這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學說的曲解與誤讀。生產力不僅具有自然屬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社會屬性。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里就已經把共產主義理論與自然觀念結合起來,指出共產主義是人和自然之間,人和人之間矛盾的真正解決,馬克思稱這種完成了的自然主義,等於人道主義,而作為完成了的人道主義等於自然主義,明確主張人的自然主義與自然的人道主義的統一,並將這種統一視為人與自然的完成了的本質的統一和自然界真正的復活。總之,我們要像西方人文藝復興時期大力弘揚古希臘理性主義精神一樣去弘揚中國傳統哲學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觀,它是科學技術發展的航標!無疑也是醫治現代科學技術弊病的一劑猛葯。
❷ 論述現代戰爭中,信息技術的重要影響和發展趨勢。大學軍事理論論文2500字
呵呵,何時的戰爭算是現代戰爭? 你總得給現代戰爭的劃個時間段吧
現代戰爭的定義或者是特點倒底是什麼?
1999年科索沃戰爭,是改變了傳統機械化戰爭的作戰樣式,美國人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戰爭的模式改變了
我個人認為,科索沃戰爭是現代戰爭的起點, 你可以根據這場戰爭寫一篇論文 如果你對軍事和政治不感興趣,沒有必要勉強自己
❸ 現代信息科技與人類文明之間的關系論文怎麼寫1000個字
實在抓不準的話,去找國淘論文寫作
通過撰寫畢業論文,提高寫作水平是幹部隊伍「四化」建設的需要。黨中央要求,為了適應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領導班子成員應當逐步實現「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這個「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對幹部寫作能力和寫作水平的要求。
提高大學生的寫作水平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在新的歷史時期,無論是提高全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和科學管理方法,還是培養社會主義新人,都要求我們的幹部具有較高的寫作能力。在經濟建設中,作為領導人員和機關的辦事人員,要寫指示、通知、總結、調查報告等應用文;要寫說明書、廣告、解說詞等說明文;還要寫科學論文、經濟評論等議論文。在當今信息社會中,信息對於加快經濟發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發揮著愈來愈大的作用。寫作是以語言文字為信號,是傳達信息的方式。信息的來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儲存、整理、傳播等等都離不開寫作。
❹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畢業論文怎麼寫
論文的主要目的是借鑒國內外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經驗,在認知學習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以及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指導下,採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和實踐研究法,藉助開放源代碼網路平台Moodle進行信息技術與高等師范院校教育技術學專業《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研究。論文深入剖析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通過在Moodle網路平台上進行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索,總結設計出基於Moodle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過程模式,然後闡述了應用過程模式進行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一般過程,並提供了整合案例。最後對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效果進行了分析,指出研究存在的問題並為後續研究提出了建議。作者期望通過本研究能夠解決當前《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為高等院校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提供一些借鑒和啟示,並且推動Moodle網路平台在國內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中的應用。論文第一章首先介紹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然後介紹了國內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現狀,最後說明了本文的研究目標和採用的研究方法。論文第二章闡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理論。首先闡述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目標、原則和支持理論,然後介紹了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階段及現有的模式,最後分析了網路輔助教學、混合學習和網路課程三個概念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概念的區別。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教學的一種雙向、互動的有機融合,即不僅要將信息技術作為一種工具促進課程的學習和教學,而且要培養學習者的信息素養。其實質是利用信息技術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實現一種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徵的教與學方式,改革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從而培養學習者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論文第三章主要通過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調查問卷的統計分析驗證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整合教學前,作者分別向2005級本科生和2006級本科生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其學習《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的情況,為整合研究開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參考依據。論文第四章根據在Moodle網路平台上進行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實踐探索,總結設計出基於Moodle的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過程模式,並闡述了應用過程模式進行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整合的一般過程,然後提供了具體應用過程模式的典型案例。要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必須落實到具體的學習活動上。在Moodle網路平台上,作者主要通過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和協作學習活動來實施信息技術與《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的整合。因此,本章依次探討了通過開展自主探究學習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模式和通過開展協作學習進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模式。論文第五章首先通過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前後測調查問卷的對比研究進行整合效果分析,具體分析了整合教學前後學生「學習《教育技術學導論》課程的興趣」、「信息素養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協作學習能力」以及整體能力的變化情況。然後分析了整合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問題進行了反思並提出若干建議。論文第六章對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研究成果進行了總結性闡述。
[1] 王曉波,魏寧,何克抗. 構建數字化教學環境——何克抗教授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核心內涵[J]. 信息技術教育. 2006(02)
[2] 陳仕品.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 中小學電教. 2006(01)
[3] 韓駿,劉菁. 開源的網路教學平台Moodle系統[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6(01)
[4] 趙穎.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遼寧師范大學學報. 2005(05)
[5] 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試驗總課題組. 「基礎教育跨越式發展創新試驗」項目介紹[J]. 基礎教育參考. 2005(05)
[6] 何克抗. 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 電化教育研究. 2005(01)
[7] 胡俊. 網路環境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及其教學模式研究[J]. 電化教育研究. 2005(01)
[8] 呂森林. 混合式學習對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啟示[J]. 中國遠程教育. 2004(19)
[9] 金利波,楊青,馬學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三種模式[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4(08)
[10] 王曉素,師書恩.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研究[J].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2004(07)
❺ 如何運用信息技術打造高效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信息技術的發展對數學教育的價值、目標、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的整合,注重實效。」數學學科具有邏輯性強、抽象思維要求高的特點。傳統教學手段由於以靜態為主,有時很難在課堂上利用黑板將這種復雜的思維過程展示出來,而有效運用信息技術能使復雜問題轉化為直觀、形象、生動的感性情景,有利於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和實質,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為學生學習數學增加了新的途徑,大大降低了學生理解和教師教學的難度,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新技術的使用,使數學課堂教學實現高效。
關鍵詞:信息技術;學生;高效
一、 研究的背景
(一) 新課程與時代發展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一些教師雖然在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上做了一些嘗試,但是日常教學中傳授式教學仍然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方式,「滿堂灌」現象還是很嚴重,普遍存在著教師「無效」工作和「低效」勞動的悲哀。學生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在網路信息時代的今天,我們的傳統課堂缺乏現代氣息,從而使孩子們不能「鍾愛」我們的課堂,導致學生學習的興趣缺失,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為此有效運用信息技術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當務之急。
(二)信息技術是高效課堂 「減負」的需要
當前,推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嚴重阻礙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只有解放學生,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實踐、去體驗自然和社會,才能形成他們「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素質。因此,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不失為「減負」的一個有效途徑。
二、什麼是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就是要求課堂教學要有明確的目標指向,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堂上的有效時間,通過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恰當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及適當的學習活動,高質量地完成任務,使學生做到當堂學、當堂練、當堂會,從而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使學生的全面發展得到時間和空間的保證。高效的課堂,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師生互動;教師適時點撥,精講多練,學生不僅掌握了知識,更發展了智力,增長了能力。
三、 信息技術打造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策略
(一)有效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依據建構主義的理論基礎,結合新課程標准和理念,針對教學目標,創設教學情境,有利於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有效性,全面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在導入新課時,合理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新穎有趣的問題情境,使學習能在和現實情況基本一致或相類似的情景中發生,能激發學生的認識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積極情緒,使學生樂學、愛學。例如:在學習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一課時,我用多媒體播放「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都開心的唱起來,這樣的課堂開始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學習興趣濃厚。用課件設計喜羊羊與美羊羊田地糾紛問題,喜羊羊的田地是長方形的,美羊羊的是平行四邊形的,它們在比田地大小的動畫演示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猜測誰的田地大?要先求什麼?從而引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這一知識點。這樣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可以為學生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可見,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智能化的多媒體課件能夠通過聲音、動畫等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激發學生參與到教學當中。
❻ 為什麼說現代信息科技的核心是計算機技術論文
計算機在信息技術中的作用和地位 1、通過計算機網路,可以及時獲取各種需要的信息。 2、計算機具有卓越的存儲能力。 3、計算機具有非常高速的計算能力。 4、計算機能夠綜合處理文字、圖片、聲音和活動畫面等信息,使人們在表達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時可以更豐富的選擇形式。 5、計算機在模擬人類智能方面也正顯示出巨大的潛力。 所以,信息和信息技術與人息息相關,計算機在現代信息技術中居於核心的地位,發揮重要的作用。
❼ 現代信息技術的參考文獻
1 謝文蕙、鄧衛《城市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2 張正德《美國信內息技術的發展容及其經濟影響》,武漢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3 傅勁松、寧紅濤《家園城市.生態城市.網路城市〈雅典憲章〉、〈馬丘比丘憲章〉與未來城市規劃構思》,載《城市問題》1998年第3期
4 詹運洲《信息化進程中的城市發展》,載《城市問題》1998年第2期
5 王穎《信息化城市的負面效應探析》,載《城市規劃匯刊》1998年第3期
6戴逢等《城市規劃與信息技術中國廣州市的發展與實踐》,載《城市規劃匯刊》1998年第3期
李芝明: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系陳峻俊:華中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系
責任編輯張黎夫
❽ 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畢業論文寫什麼好
基於計算思維的中抄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研究,我的題目。探討了基於計算思維的中學信息技術教育的設計,針對普通高中對計算機相關知識的需求更新了教學內容,並將教學內容根據計算思維的角度劃分為幾種思維模式,詳細闡述了這幾種思維模式,並對各思維模式之間的聯系作了簡要的說明,同時編制了教學案例。
當時也是不會弄,用了好久時間,還是學長給的莫文網,專業的就是不一樣,沒幾天就全部給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