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參考文獻格式
參考文獻標准格式是指為了撰寫論文而引用已經發表的文獻的格式,根據參考資料類型可分為專著[M],會議論文集[C],報紙文章[N],期刊文章[J],學位論文[D],報告[R],標准[S],專利[P],論文集中的析出文獻[A],雜志[G]。
1、期刊論文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論文名稱[J].期刊名稱,發表年份(第幾期):頁碼.
注意:一般而言,參考文獻里的標點符號用的是英文狀態下輸入的標點符號。輸完漢字要切換到英文狀態,再輸入相應的標點符號。
示例:沈延生.村政的興衰與重建[J].戰略與管理,1998(6):1-34.
2、學位論文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論文名稱[D].畢業院校所在城市:畢業院校,論文提交年份:頁碼.
示例:
劉楊.同人小說的著作權問題研究[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2:12-15.
3、書籍著作類
一般格式如下:
作者.著作名稱[M].出版社所在城市:出版社名稱,出版年份:頁碼.
示例:金太軍.村治治理與權力結構[M].廣州:廣州人民出版社,2008:50.
(1)農村現代化的參考文獻擴展閱讀
最主要的是根據載體把文獻分為印刷型、縮微型、機讀型和聲像型。
(1)印刷型:是文獻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鉛印、油印、膠印、石印等各種資料。優點查可直接、方便地閱讀。
(2)縮微型:是以感光材料為載體的文獻,又可分為縮微膠卷和縮微平片,優點是體積小、便於保存、轉移和傳遞。但閱讀時須用閱讀器。
(3)計算機閱讀型:是一種最新形式的載體。它主要通過編碼和程序設計,把文獻變成符號和機器語言,輸入計算機,存儲在磁帶或磁碟上,閱讀時,再由計算機輸出,它能存儲大量情報,可按任何形式組織這些情報,並能以極快的速度從中取出所需的情報。出現的電子圖書即屬於這種類型。
(4)聲像型:又稱直感型或視聽型,是以聲音和圖像形式記錄在載體上的文獻,如唱片、錄音帶、錄像帶、科技電影、幻燈片等。
Ⅱ 什麼是農村現代化
一、現代化的涵義
按照經典現代化理論的觀點,現代化是_個歷史過程,它包括從傳統經濟向現代經濟、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傳統政治向現代政治、傳統文明向現代文明的轉變過程。若將其與產業演進結合起來,現代化可以被概括為:從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變的歷史過程。現代化同時也是一種為人們認可的先進的發展狀態.
1998年,中國學者何傳啟發表「知識經濟與第二次現代化」﹁文,全面提出「第二次現代化理論」。該理論認為,從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變過程是第一次現代化。對於主要發達國家,第一次現代化大致經歷210年(1763~1970年)。從工業時代向知識時代、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工業文明向知識文明的轉變過程是第二次現代化。對於主要發達國家而言,第二次現代化將大致經歷130年(1971~2100年)。文明發展具有周期性和加速性,知識時代不是文明進程的終結,而是驛站,將來還會有新的現代化等。第二次現代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對第一次現代化的「淘汰」,甚至是「否定」。如果說,第一次現代化的主要社會經濟目標是加快經濟增長,那麼,第二次現代化的主要社會經濟目標是提高生活質量。與第一次現代化相比,第二次現代化中的某些內容是新出現的,如網路化、智能化等;有些則是對第一次現代化的繼承和發展,如政治民主化、平權化等;也有一些是對第一次現代化的「否定」,如工業比重下降、城市居民向郊區遷移、自然主義等。如果說,第一次現代化是對大自然的掠奪和征服,那麼,第二次現代化則是對大自然的保護和回歸。
農村、農民、農業是關繫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局性問題。全國奔小康,難點在農村。中共中央、國務院對「三農」問題十分重視,並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解決「三農」問題有諸多措施,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提高農村城鎮化質量是其重要措施之一。一套具有很強科學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農村城鎮現代化標准,將會引導農村城鎮沿著良性的發展軌道向更高一級的城市形態發展或過渡,也給我國農村城鎮化發展提出了目標,使我國農村城鎮化少走彎路。
從本質上看,城市現代化與農村城鎮現代化沒有明顯的區別,二者對物質、文化、環境和社會發展的追求在方向上是類似的。但是,在確定二者的指標和標准上卻有待討論。筆者認為,城市化與農村城鎮化雖然有著類似的過程,但是二者也存在顯而易見的區別。首先,它們實際上是兩個不同的城鎮化過程。前者是自上而下的過程,後者是自下而上的過程。兩個過程所受到的因素也不盡相同。考慮到在確定農村城鎮現代化指標時,要結合我國農村城鎮化的具體實際,將先進性與可行性結合起來,所以要把城市現代化指標進行適應性調整。其次,農村小城鎮的職能和作用與城市的職能與作用有某種「量」的區別。這些在農村城鎮現代化指標選擇過程中必須要體現出來,否則將會縮減農村城鎮現代化指標體系的總體價值,甚至有可能對小城鎮的現代化建設起誤導作用。至於那些與城市現代化一致的指標,針對農村城鎮現代化的標准也應該做出相應調整。
一個規范化的標准形成過程應該是,首先要對對象總體的現實情況有一個總體把握,了解對象個體在某個指標上的具體分布情況;其次要分析指標的動態發展情況,了解其增長速度和發展趨勢;再次,明確標准制定者制定標準的意圖;最後確定標准。制定出的標准要具有可行性、一定的超前性,當然要符合對現代化認知的一般要求。
不過,這種常規的方法對該課題來講似乎有些苛刻。農村城鎮是我國近些年迅速發展起來的地域類型,制定農村城鎮的現代化標準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要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國國情的農村小城鎮現代化標准尚存在著明顯的困難。原因之一是,我們現在尚缺乏我國農村小城鎮發展的全局性資料,國家統計部門關於宏觀城市統計的數據中是不包括農村小城鎮(主要是建制鎮)的。而要制定一個跨區域的、乃至全國性的標准,就必須以全國農村城鎮發展的基本情況為客觀依據,結合我們對未來農村城鎮發展的要求和展望來進行。筆者克服這一矛盾的辦法是,首先,充分研究和借鑒其他不同區域單元類型的現代化標准。目前我國統計部門已具備系統化的以省、地、市(縣)為單元的統計資料,而且城市統計也較為系統、全面。因為農村城鎮與這些不同的地域類型或者存在著所屬關系,或者有著內在的發生上的聯系,所以我們可以採取「以大見小」、「舉一反三」的手段,進行農村城鎮現代化標準的制訂。其次,雖然缺乏全國性系統化的統計資料,但各個地區在不同口徑上和不同層次上仍然存在著較為豐富的有關農村小城鎮的統計資料,對這些資料進行有效的鑒別、篩選、加工,仍能為農村城鎮現代化標準的制定提供寶貴的依據。
(一)經濟現代化標准
1.人均GDP
國家統計局曾經對我國城市小康生活水平人均GDP的基本標准以及整體小康生活水平人均GDP的基本標准進行了制定,把前者定為5000元,後者定為2500元。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有專家認為,全面小康是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的一部分,比之於小康指標,水平更高,發展更加全面也更加均衡。其中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一標準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也是制定我國農村城鎮現代化相應標準的基本依據。2002年我國30個省、市、自治區(不包括西藏)人均GDP的平均值為8184元。撇開三個直轄市(北京、上海、天津),根據其他27個省區統計局的統計,各省區人均GDP分布在3075和16505.27元之間,平均水平為8190元。顯示我國經濟發展較大的地域差異。以上人均GDP的統計包括了廣大的農村地域。若剔除農村地域,這一數據自然要高許多。結合我國目前各地區以及各城市經濟的發展進程,參考已有的其他地域類型的相關指標,我們認為我國農村小城鎮人均GDP的現代化標准宜定為25000元,按現行匯率,大約相當於人均GDP3000美元多一點,基本相當於十六大提出的小康社會人均GDP的目標。
(二)第三產業比重
按照科林?克拉克的觀點,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反映了國民經濟發展的進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三產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由1979年的21.4%提高到2003年的32.3%。城市是第三產業集聚的地方。2000年全國663個城市的第三產業比重從7.3%—84.5%不等。其中有58個城市的第三產業比重超過50%。結合這一狀況,並考慮到第三產業在農村小城鎮中的特殊地位,我們將農村城鎮化的現代化標準定為第三產業比重不低於55%。
(三)科技人員佔有量、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農村城鎮發展也不例外。我國城鎮科技的中心在大中城市,這是廣大小城鎮發展的一個障礙。但是科學技術的類別從大城市到小城市卻有一定的分工。那些與農業生產密切相關的,或與地域條件相關的某些專門技術往往與小城鎮有著良好的共生性。科技力量的對比歸根結底是科技人才的對比。借鑒目前國內對不同地域類型科技力量的對比,將農村城鎮現代化的科技水平標準定為,科技人員佔有量為每萬人30人、科技進步對經濟的貢獻率為50%。
Ⅲ 中國農村如何實現現代化1500的論文我獻上100分。
中國農村如何實現現代
我關鍵技術還是可以了解的
Ⅳ 農村經濟的相關參考文獻,中外均可 最好有國外的 5篇以上 謝謝
看你要關於哪一方面的,土地的,農產品市場的還是什麼?下面列舉了幾個,格式你自己調整吧!
1.關於貿易自由化影響發展中國家貧困的研究——理論與實證 陳怡1,王洪亮 《經濟問題探索》2008年第12期
2.貿易開放度與我國農村貧困的聯系的實證研究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 胡海軍 張衛東 向錦 《國際貿易問題》2007年第8期
3.貿易自由化與中國農村貧困的減少
作者: 李石新, 鄒新月, 郭新華, LI Shi-xin, ZOU Xin-yue, GUO Xin-hua
作者單位: 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湖北,武漢,430072
刊名: 中國軟科學
英文刊名: CHINA SOFT SCIENCE
年,卷(期): 2005,(10)
4. Banker, D, Perry, J. (1999), "More farmers contracting to manage risk", Agricultural Outlook,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pp.6-7.
5. Fearne, A (1998), "The evolution of partnerships in the meat supply chain: insights from the British Beef Instry",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Vol. 3 No.4, pp.214-31.
6. Bonus H (1986) The Cooperative Association as a Business Enterprise: a Study in the Economics of Transactions.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142: 310-339
Ⅳ 如何建設現代化的新農村 畢業論文2015
如何建設現代化的新農村 畢業?
他哈嘸了解情
Ⅵ 急需一篇現代農業新技術論文,字數3000字以上,題目新穎,條理清晰。有參考文獻地址有借鑒。將非常感謝你
***蘋果產業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
***位於甘肅東部,子午嶺西麓。東接陝西黃陵,南臨彬縣、旬邑,西連長武,北壤本省寧縣。全縣共轄10鄉鎮、111個行政村、695個村民小組,5.19萬戶,23.37萬人,總面積197.9萬畝,耕地43萬畝。全縣平均海拔1460米,平均氣溫8.3℃,年均降雨量630毫米,無霜期180天左右。晝夜溫差大,自然條件優越,是一個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旱塬農業縣,是蘋果栽植的最佳適宜區域,蘋果栽培歷史悠久。
一、蘋果生產現狀
近年來,***立足縣情,因地制宜,緊緊圍繞「興果、富民、強縣」的總體目標,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狠抓栽植上規模,強化管理增效益,使蘋果生產成為本縣新的經濟增長點。全縣果園面積達到15萬畝,其中蘋果11.8萬畝,占總面積的78.6%。由於管理水平和蘋果質量的逐年提高,果品優質率和戶銷率也大大提高,分別達到了60%和75%。所產紅富士蘋果1996、1997連續兩年在全省林果產品交易會上榮獲金獎,秦冠蘋果1998年又獲得全國蘋果鑒評「葫蘆島杯」金獎,長富2號2000年又在國家優質產品博覽會上獲得第一名。以「隴蜜」牌商標命名的正寧蘋果,在全省乃止全國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2005年全縣蘋果產量達到2400萬公斤,產值21萬元,果品總產值佔全縣農業總產值的18%。全縣已建成集體、個體私營加工企業15家,年加工各類果品150噸,加工增值250萬元,實現利稅75萬元,建成50噸以上果庫20座,30噸果庫30座,10噸果庫86座,小果窖1460孔,年貯藏能力達到400萬公斤,增值70多萬元。組建果行21個,果品運銷隊39個,年運銷果品600萬公斤,創稅210多萬元。
二、蘋果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1、管理水平相對較低。正寧經濟落後,農民生活水平較低,部分果農收入有限,對果園投入明顯不足,經營管理不到位,大部分果園果樹生長緩慢,結果少或不結果,商品果數量較少,直接影響了果園效益。如經過調查,部分未結果果園粗放的果園戶,至今溫飽問題還未解決,更談不上對果園的投入和管理了。永和鎮果農李歲虎,1999年建園6畝,至今未見1分錢的收入,生活十分困難。
2、高新技術推廣滯後。由於資金技術等因素的影響,致使一些名優新品種及高新技術不能及時引進,科研項目的試驗、示範、推廣工作受到限制,嚴重製約了正寧蘋果生產向高層次、高水平邁進。如果實套瓶、生物防蟲等高新技術,仍未全面推廣到所有果園中去。
3、產業化步伐亟待加快。正寧蘋果內在品質在國內屬上乘水平,與國際市場差距也不大,但外觀、包裝質量與山東、遼寧主產區及國外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優質商品率偏低,不到國外的三分之一,尤其是產後處理和加工貯藏環節薄弱,果品產後消毒、清潔、分級、打蠟、包裝、冷藏到銷售等一系列產後處理技術還處於空白,嚴重影響著果品的貯藏壽命、貨架期和增值效率。如***至今還未建成一家大型現代化的果品加工廠和果品保鮮貯藏庫,果品產後處理尚處於起步階段。
4、品種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正寧以晚熟紅富士為主要品種,其它早、中熟品種較少,鮮果和加工品種比例失調,不適應市場四季需要和多品種發展的要求,更新換代品種少,優良品種覆蓋率低。如經過調查,全縣70%的果園品種以長富2、秋富1為主,秦冠、新紅星也佔有一定比例。早熟品種皇家嘎拉,加工品種澳洲青蘋占的比例很少,不足5%。
5、***財力較弱,資金到位困難。對蘋果產業的投入嚴重不足,特別是科研經費缺乏,物資投入不足,影響和制約全縣果業的快速發展。經調查,縣鄉財政對蘋果產業的投入很少,每年不足10萬元,基本發揮不了作用。
三、 發展蘋果生產的主要對策和措施
(一)發展思路
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突出黃土高原蘋果種植區域優勢,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依靠科技,調整布局,優化結構,突出特色,培育品牌,主抓果園科學管理,推行無公害和綠色果品生產技術標准,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品種,運用多種經營模式,建立基地,培育龍頭企業,扶持加工、貯藏、運銷大戶,加快蘋果生產的產業化進程,最終實現「種苗無毒化,品種優良化,布局合理化,技術標准化,果品安全化,經營一體化,服務便利化」。
(二)發展目標
全縣蘋果在現有10萬畝的基礎上,從2006年開始,每年新發展2萬畝,力爭5年內蘋果面積再新增10萬畝,累計全縣蘋果面積達到20萬畝,總產量達到9000萬公斤,總產值達到1.5億元。
(三)發展措施
***蘋果生產要按照產業化發展新要求,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根據市場需求和資源條件,及時調整布局,加快發展速度,致力於提高商品市場佔有率和經濟增長率,努力建成以市場為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產、加、供、銷一條龍的蘋果產業建設新格局。為此,我們認為應抓好以下幾點:
1、強化組織領導,形成建設合力。各級政府都要加強對蘋果產業化的領導,蘋果作為***的主要支柱產業,從栽、管、銷、加各個環節,必須加強領導力量,由政府牽頭,加強蘋果產業的戰略研究,在發展上要長遠規劃,加快產業化進程。要廣開渠道、多設窗口,開拓市場,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知名度改坐等客為招商引客,互惠互利,講求信譽,全縣上下同唱興果、富民、強縣「一台戲」的建設新格局。
2、合理產業布局,調整品種結構。要根據正寧自然條件,選擇適宜品種,繼續按照「三帶一片一區」的發展格局,北塬以重點村、規模片建設為重點,南塬果帶要不斷擴大規模,力爭在「十五」期末迅速建成具有區域規模優勢的10萬畝優質蘋果基地。與此同時,要瞄準市場搞調整,要穩定現有紅富士面積,發展其它名優特新品種基地。品種的適宜與否,對蘋果以後的產量、質量、效益都起著長遠的、決定性的作用。從目前和今後市場行情分析,早、中、晚熟品種以1:5:14為理想的搭配比例。這個比例有利於蘋果授粉完全,能保證優質蘋果的多樣性,又可延長上市時間,充分保證市場需求。對缺乏競爭力、病蟲害嚴重、經濟效益差的老品種蘋果園,下大決心改劣換優,首選品種應為皇家嘎拉、煙富1、煙富2、新世界等。其特點是樹勢強健、易成花、早結果、座果率高、豐產、穩產、果實色澤鮮艷,味香、成熟期正是瓜果淡季,且售價高於紅富士,在市場上有較強的競爭力。***要以市場為導向,千方百計引進推廣優質蘋果新品種,在時間上要爭取主動,在品種上要領先,在意識上要超前,堅持引、選、育並重的方針,不斷增加新品種資源,做到生產一代,貯備一代,選育一代,更新一代,確保所產蘋果能以優取勝,以優擴大銷路,以優佔領市場,提高產品知名度。
3、積極推廣實用技術,實施優果戰略。我縣是旱作農業區,乾旱是制約果品產量和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通過抗旱耕作措施,調節並滿足蘋果樹對水分的需求。一般可採取三種措施:(1)園土保墒。通過初春耙磨、夏季中耕、秋末冬初深翻等措施保住土壤墒情。也可採取覆蓋地膜、雜草、秸桿、綠草等方式保墒。(2)通過合理施肥、調整樹體結構、調整果樹負載量等途徑提高樹體自身吸水力和抗旱性。(3)針對果樹不同生長季節對水分需求量的大小及自然降水量的多少,進行合理灌溉,滿足果樹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實施優果戰略,必須採取五方面措施:(1)合理負載。根據果樹樹齡、生長勢、品種特性等相關因素,合理調整結果量,以達到穩產、豐產、優質的目的。(2)疏花疏果。按照「人工先疏蕾、後疏花、再定果」的原則落實疏花疏果措施,經克服「大小年」,提高座果率和果實品質。(3)摘葉轉果。在9月上旬,通過適度摘除果實周圍遮光葉片,轉動果實方向來促進果實全面著色,增進果實品質,提高商品價值。(4)果實套袋。在疏花疏果工作結束之後,及時實施果實套袋,可預防病蟲、鳥害,減少農葯殘留,促進果實著色,增加含糖量,提高商品價值。(5)噴施微量元素。通過葉面噴布鈣、鐵、硼、鋅、銅等微量元素,促進果樹正常生長發育,全面提高果實品質。
4、加強隊伍建設,完善服務體系。要加大科技推廣力度。盡快健全縣、鄉、村三級服務網路,要優化提高縣一級,重點健全鄉一級,普及村一級,興辦各種形式的果農協會,構建一個上下聯動和左右貫通的服務體系。同時,要加強各級技術隊伍的培訓工作,特別是要狠抓農民技術培訓工作,全面推廣專業化、程序化、標准化的果園管理制度,落實配方施肥,節水灌溉,果園生草、疏花疏果,單果管理、限產增質,摘葉轉果,分期採收,化學調節,生物防蟲等先進技術。
5、培育龍頭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鏈。構造龍型經濟是產業化的關鍵,但龍型經濟必須通過龍頭企業來牽引。為此,要著眼於市場,把培育龍頭企業作為產業化建設的突破口來抓,形成由龍頭企業帶動果品產業化經濟鏈。一是建立以果品銷售為龍頭的流通企業。組建***蘋果開發集團公司,做到上聯市場,下聯農戶,以公司+基地+農戶的形式,與果農簽訂產銷合同,及時將果農生產的果品打入市場,適時組織供給果農急需的生產資料,使企業與果農組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緊密聯合體,徹底解決果品銷售問題。二是建立以果品貯藏加工為龍頭的開發企業。要著力建立以千噸氣調庫為主體,簡易窖、小土窖為補充的果品貯藏體系,貯果能力達到1500萬公斤,實現旺季貯存,淡季銷售,調劑餘缺,保鮮增值。同時,要考察論證果品清洗、分級、上蠟生產線和果汁、果酒、果茶、果脯等加工生產線,做到多條腿走路,緩解市場供需矛盾,全方位增收創收。
6、培育市場體系,促進果品流通。構造龍型經濟必須把產品帶入市場經濟的大循環,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體系。一是開辟有形市場。要隨著果品產業的大開發,在***永和鄉、湫頭鄉、周家鄉等主要果品生產區,建立一批批發銷售市場,為外地客商提供交易場所,擴大產品銷路;二是開拓無形市場。主要是要求企業或聯合體努力提供優質服務,強化產品質量監督管理,講求信譽,以產品和服務質量佔領市場。三是擴大經營網路。在充分發揮業務部門經營主渠道的同進,正確引導果農進入流通領域,興辦各種購銷組織,發動有能力、有特長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購銷聯合體,千軍萬馬搞運銷,推動果業商品經濟的發展。
7、借鑒先進經驗,制定激勵政策。一要用足用活用好關於西部大開發、老區建設、扶貧開發等優惠政策,特別是今年中央1號文件關於鼓勵農民增收的有關政策,切實制定***果業開發的優惠政策,為蘋果產業的開發提供政策保障。二是要充分抓住國家關於取消農林特產稅的有利時機,加大對果農的扶持力度,千方百計增加果園的經濟效益,調動農民栽果的積極性。三要解決果樹科研經費短缺問題,縣財政每年要拿出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用於引種、育苗、試驗、推廣、培育、獎勵等,以促進蘋果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Ⅶ 農村現代化
1、是將大部分農民從農村轉移到城市,還是將農民固定在農村,改善農村的各項生存條件?
2、現在所提倡的各種農業專業合作社在促進農村現代化中的可行性,,為什麼國家禁止發展農村的農協之類的專業合作社,,,
3、現代化進程中,,代表中國傳統文化根基的農村的傳統文化如何保存,,,如何揚棄???
4、大多數人將現代化直接理解為工業化,,如何在農村現代化過程中避免環境的污染,,尤其是小的鄉鎮企業在能耗大,污染重等方面的問題。。。
Ⅷ 求《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對策》的參考文獻 以國內為主,國外為輔
看看阿爾法互動教育查詢的一篇論文:
關於美國的農村社會學理論:
農村社會學最先起源於美國。美國在南北戰爭以後,經過近30年的時間實現了 工業化。在這期間,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致使農村經濟衰退,農民生活貧困,農村社會 發生了嚴重的危機。美國的農村社會學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為解決農村發展和農民 問題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1894年,C.R.亨德森教授在芝加哥大學開設「美國鄉村生活 的社會環境」課程,一般認為這是農村社會學成為專門研究領域的開端。1908年,第26 屆美國總統T.羅斯福成立農村生活委員會,該會的調查研究報告是農村社會學早期的重 要文獻。1915年,威斯康星大學C.J.加爾平教授發表了《一個農業社區的解剖》報告, 第一次劃定了具體的農村社區。他以一個村鎮為中心,將中心周圍農戶交易行為所能達 到的最遠點連成不規則圓圈,圈內就是一個社區。這一研究被認為是首創的合乎科學的 、有系統有分析的農村社會學研究。20世紀20年代,為了應付農業危機,美國農業部批 准各州建立農業實驗站,為農業經濟學和社會學的研究提供政府資助,農村社會學便很 快發展成社會學的一個重要研究領域。1935年創立了專門刊物《農村社會學》。1937年 ,美國社會學會宣布成立農村社會學學會。此後,農村社會學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50 年代以後,美國農村人口減少,農村社會生活性質發生變化,農村的獨特性逐漸消失,農 村社會學的專門研究領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了擺脫農村社會學的危機,美國農村社 會學家在80年代開拓了新的研究領域——農業社會學。它力圖從社會勞動的全面空間分 工中研究農村,並對農村在總的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作出解釋。農業社會學的產生代表著 美國農村社會學發展的一個新方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農村社會學在西歐有了很大的發展。大戰期間,西歐的農村受 到戰爭的嚴重破壞,戰後亟待重建,客觀上需要農村社會學指導鄉村重建工作;同時, 美國的農村社會學者開始到西歐開展農村社會調查,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幫助西歐開展 農村社會學的教學研究活動等,促進了西歐農村社會學的發展。1957年,歐洲農村社會 學工作協會成立,不久更名為歐洲農村社會學會。1964年該會與美國農村社會學會聯合 在法國舉行第一屆農村社會學世界大會,1968年又在荷蘭舉行第二屆世界大會,農村社 會學這門學科在世界許多國家得以廣泛傳播。 20世紀初,農村社會學傳入中國。早期的中國農村社會學主要是引進和移植,當時 ,一些留美學生回國從事農村社會學的教學和著譯工作,並在外國教授指導下進行農村 社會調查。最早的農村社會調查是1918~1919年由上海滬江大學社會學教授D.H.庫爾普 指導的廣東潮州鳳凰村調查。其內容涉及地勢、人、衛生、種族、經濟、治理、風俗、 社團、教育、美術、娛樂、宗教等方面,是一次較完整、系統的農村社會調查,調查結 果於1925年用英文在美國發表,書名為《華南農村生活》(Country Life inSouthChina )。1924年顧復的《農村社會學》出版,是中國的第一部農村社會學著作。隨後,相繼出 版了楊開道的《農村社會學》(1929),馮和法的《農村社會學大綱》(1929),言心哲 的《農村社會學概論》(1934)等,農村社會學逐漸成為中國社會學研究的重要領域。 20年代以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對中國農村進行了 一系列社會調查,著名的有《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6)、《興國調查》(1930)、《 長崗鄉調查》(1933)、《才溪鄉調查》(1933)。此外,一些馬克思主義學者在中國共產黨 領導下,由陳翰笙主持創立了中國農村經濟研究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對中國農村社 會進行研究,並於1934年創辦了具有重要影響的刊物——《中國農村》。40年代後,中 國農村社會學強調社區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有吳景超、吳文藻、費孝通等人。其中,費 孝通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相繼出版了《江村經濟》(英文版,1939)和《鄉土中國》(1 948)。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農村社會學曾一度中斷了在學科意義上的研究。1979年 社會學研究恢復之後,農村社會學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費孝通倡導的小城鎮 研究,是農村社會學研究的新發展。1986年,華中農業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社會 學專業;1988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組建農村社會學研究室。同時,相繼出版了 有關農村社會學 的論著和教材。
編輯本段研究對象
農村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尚無定論。早期的農村社會學主要研究農村社會 問題,涉及農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20世紀20年代以後,以美國學者H.B.霍桑和D.桑 德森為代表的農村社會學家,主張給農村社會學劃定專門的研究領域,以區別於其他學 科。霍桑認為農村社會學應限於社會化問題的社會學分析;桑德森則認為農村社會學主 要是研究農村社會組織。他們把農村社會學的研究對象限於某一專門領域,擺脫了初期 該學科包羅萬象的狀況,在理論和方法上更富有科學性。在同一時期,美國社會學家P. A.索羅金和D.齊默爾曼提出,農村社會學要從整體上研究農村社會各部分之間、農村和 城市之間、農村社會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這種觀點對後來農村社會學的發展產生了 深遠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系統論的形成和普通社會學由經驗實證研究向辯 證綜合研究過渡,農村社會學也注重對農村社會進行綜合性的研究,即在自然、社會、 文化、政治、經濟、心理諸因素的相互關聯之中,對農村社會的一切社會關系和社會現 象進行綜合的研究。它把農村看作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復雜的社會系統,通過各要 素的聯系來揭示農村社會的局部現象,又在各局部現象相互作用的基礎上探討農村社會 整體的性質和規律。
編輯本段研究內容
農村社會學研究的內容十分廣泛。概括起來主要有 :①農村區位結構研究。包括研究各種自然環境因素在農村社區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中 心地區對農村區位布局的影響。②農村社會結構研究。這是農村社會學研究的基本課題 。農村經濟結構、階級與階層結構、人口結構、職業結構、群體結構、家庭結構等是構 成農村社會結構的基本要素。家庭經營是許多農村的主要生產經營方式,對家庭和以家 庭為核心的農村群體結構的研究,在農村社會學中佔有重要的地位。③農村社區體系研 究。農村社會的基本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范圍內形成不同的農村社區,各社區之 間相互聯系構成了農村社區體系。農村社區體系研究主要包括村莊、村鎮和集鎮的特點 和作用,村際聯系和社區格局等方面。④從農村的角度研究城鄉關系,包括城鄉文化傳遞 的條件與方式。⑤農村社會生活方式和水平的研究。旨在改善農村的生活環境和提高農 村生活質量。⑥對農村社會問題的研究。諸如環境、人口、教育、貧困、犯罪、衛生問 題等,探討這些問題產生的社會根源及提出改革方案。⑦對農村社會變遷的研究。包括變 遷過程和發展趨勢,導致和制約變遷的各種社會、心理因素,農村發展的目標模式和農 村現代化等。 農村社會調查在農村社會學研究方法中佔有重要位置。為了保證研究工作的科學性 ,建立了一系列農村社會調查指標體系,其中最重要的有農業生產調查、農村人口調查 、農村家計調查和農村教育與衛生調查等。
Ⅸ 改革開放對農村的影響的論文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改革開放對農村的影響的論文我擅長 交給我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