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醫葯膳學那些內容
1、第一篇,作者以現代及歷史發展的不同視角,詮釋中醫葯膳學的概念、研究范疇、現實意義。並指出中醫葯膳學應包括「食論、食養、食葯、食治、食禁、食譜、食史、食制」8個部分。它的形成與中國歷代葯膳官制的發展及民間飲食習俗緊密相關,對世界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2、第二篇,以翔實的資料,展現自周朝以來的豐富葯膳著作的分布狀態,乃至日本、朝鮮等國早期的葯膳研究情況。這些內容為構建中醫葯膳學提供了重要的社會基礎、理論基礎。
3、第三篇,復輯現已亡佚的葯膳文獻54種,反映了當時葯膳發展風貌。
4、第四篇,精選存世的葯膳文獻14種,以備讀者查閱。
(1)葯膳學論文參考文獻擴展閱讀
現代葯膳發展特點
1、總結應用前人的經驗而不泥於古,以中醫理論為指導,從中醫的陰陽五行、臟腑理論、中葯葯性及配伍等理論為指導來配製用膳,長期以來,已形成了一套較為系統的理論體系。
2、注重中葯與飲食相結合,葯膳除了具有鮮明的中醫特色外,還具有食品的一般特點,強調色、香、味、形,注重營養價值,因此一份好的葯膳,應是既對人體的養生防病具有積極作用,對人體具有良好的營養作用,又要激起人們的食慾,給人以餘味無窮的昧力。
3、現代葯膳的技術操作與特殊應用上,也「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由於葯膳是一種特殊的食品,故在烹制方法上也有其特點,除了一般的食品烹制方法外,還要根據中葯炮製理論來進行原料的處理。
② 急求:中國飲食文化 論文
不斷發展中的中國飲食文化中091-4 苗蘆娜 200901501430摘要:中國文化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她凝結著炎黃子孫改造世界的輝煌業績,是人類文化園中一朵璀璨的奇葩。而作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食文化,也緊跟中國文化的發展大勢,不斷為中國文化注入新鮮的血液。在悠長的歷史中,中國飲食文化不斷發展創新,涌現出了美味佳餚「八珍」、名揚九州的四大菜系、香飄四海的滿漢全席等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飲食……關鍵詞:飲食文化 吃 歷史 發展 說起中國的飲食文化,它是一種特殊而又普通的社會現象 。說它特殊,是因食物、加工方式的不同,或地區、民族的差異,產生不同的飲食風味、文化風格;說它普通,是飲食不分人種、地位、國家和民族,它還涉及政治、經濟、哲學、文化藝術等多個領域。菜餚分南、北風味 ,八大菜系;各個民族因風情各異,各有愛好禁忌。往往我們一提起飲食文化,大家首先就想到了「吃」。雖然「吃」文化只是飲食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可以代表我們的飲食文化。從 古往今來的熟語、俗語中,我們可以看到「吃」文化,也可以說是飲食文化的發展以及對中國乃至世界的重要影響。中國有句古話叫「民以食為天」,這里的「食」就是「吃」。 仔細琢磨一下,生活中所有的事情似乎都與「吃」有關,而且這里的「吃」似乎已經脫離吃飯的本意,引申為另一種寓意。例如說:許多人把「謀生」說成「糊口」,把「工作」稱為「飯碗」。此外,「吃」有時候被用來表揚。一個專業或一個人受歡迎被說成「很吃香」;一個埋頭苦幹被說成「能吃苦」;一人混得好被說成整天「吃香的喝辣的」;能見機行事叫「好漢不吃眼前虧」;能吸取教訓叫「吃一塹長一智」;能理解上級意圖叫「吃透精神」;有份國企或公務員身份被羨慕「吃皇糧」「端鐵飯碗」。相應的,「吃」還有時候被用來批評。懶惰不思進取叫「好吃懶做」;監守自盜叫「吃裡扒外」;貪污受賄叫「吃回扣」;懷疑嫉妒叫「吃醋」;占女人便宜叫「吃豆腐」;喜歡聽恭維話叫「吃軟不吃硬」;被特殊照顧進行單獨輔導叫「吃小灶」;不與別人分享叫「吃獨食」;謊報數據騙取費用叫「吃空餉」;膽大妄為叫「吃豹子膽」;壞人與壞人暗地爭斗叫「黑吃黑」;官員索賄叫「吃拿卡要」;不思進取叫「吃老本」等等。「吃」還有多種用途,不能「吃」也吃。受別人欺負叫「吃虧」;感到意外叫「吃驚」;資金緊張叫「吃緊」;溝通失敗被頂了回去叫「吃別」;下棋叫「吃子」;力不從心叫「吃勁」;全部包攬叫「通吃」。吃還被用來勵志或警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好馬不吃回頭草;吃一塹長一智;好漢不吃眼前虧……中國恐怕是「吃文化」最悠久的國家了。這眾多的熟語、俗語可以說是淋漓盡致的反映出了「吃」文化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不滲透著「吃」這個主題。「吃」文化能產生這么大的影響,當然與它跟我們生活的密切聯系是分不開的,但更重要的是它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與時俱進,不斷發展創新。當然,「吃」文化並還不能等於飲食文化,而只能是從屬於飲食文化。接下來,就讓我們談一下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軌跡,品味一下這飽含歷史風味的美味佳餚。首先是石磨的普及和肉類的加工。從新石器時代直到殷商時期,對穀物的加工一直比較原始簡單。周代石豈的出現,是穀物初加工方法的一次飛躍。隨著石磨的普及,周人的飲食狀有了很大的改善。與穀物加工相比,周代的肉類加工更為考究。周人已完全懂得選擇無病、無特殊腥臊異味而又健壯的畜禽,並辨別畜禽各部位,然後施行宰割。在進食時,各式各樣的菜餚都有固定的位置,取食也按一定程序進行,這些都是由肉類所切割成不同形狀所決定的。 然後是八珍的出現。周代「八珍」的出現,標志著烹飪形成為一門重要的藝術,顯示了周人的精湛技藝和食飲的科學性。以炮豚為例,首先將小豬洗剝干凈,腹中實棗,包以濕泥,烤乾,剝泥取出小豬,再以米粉糊遍塗豬身,用油炸透,切成片狀,配好作料,然後再置於小鼎內,把小鼎又放在大鑊鼎中,用文火連續燉三天三夜,起鍋後用醬醋調味食用。這一道菜先後採用了烤、炸、燉等三種烹飪方法,而工序竟多達十餘道。「八珍」開創了用多種烹飪方法製作菜餚的先例,後世令人眼花撩亂的各種菜餚,均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甚至在菜名上也襲用「八珍」,至今還有「八珍糕」、「八珍面」、「八寶粥」之類。 四大菜系誕生在春秋戰國時期,這時期在飲食文化上逐漸形成了南北兩大風味。在北方,古齊魯飲食文化歷史悠久,烹飪技術比較發達,形成了中國最早的地方風味菜——魯菜的雛形。在南方,楚人統一了東南半壁江山,佔有今天的「魚米之鄉」。一年四季,水產畜禽菜蔬聯蹁上市,為烹飪技術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物質條件,又融匯了南方很多民族的民風、民俗和飲食習慣,逐漸形成了今天蘇菜的雛形。在西邊,秦國佔領了古代的巴國、蜀國,將水患之鄉改造成「天府之國」,加之大批漢中移民的到來,結合當地的氣候、風俗以及古代巴國、蜀國的傳統飲食,產生了至今影響巨大的川菜的前身。秦末發兵兼並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越國。利用廣州地處東南沿海,珠江三角洲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可供食用的動植物品種繁多,水陸交通四通八達的優勢,建立了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使「飛、潛、動、植」皆為佳餚,並流傳至今,形成兼收並蓄的飲食風尚,產生了粵菜。 至此,後稱「四大菜系」的魯菜、蘇菜、粵菜、川菜雛形已經初成。 此後,隨著中國統一局面的完全誕生,漢朝皇帝擁有了當時全國最為完備的食物管理系統。此時期中國飲食文化的對外傳播加劇了。張騫等人除了從西域引進了胡瓜、胡桃、胡荽、胡麻、胡蘿卜、石榴等物產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葉等物產以及飲食文化傳到了西域。我國傳統燒烤技術中有一種啖炙法,也很早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中亞和西亞,最終在當地形成了人們喜歡吃的烤羊肉串。唐代的長安是當時世界文化的中心,為各民族飲食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供了便利。胡族和漢族傳統的飲食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食肉飲酪」開始成為漢唐時期整個北方和西北地區胡漢各族的共同飲食特色。今天在比較常見的百餘種蔬菜中,漢地原產和從域外引入的大約各佔一半。這一時期,中原內地通過與西北少數民族交流,引入了許多蔬菜和水果品種,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調味品有胡椒、沙糖等。與此同時,西域的烹飪方法也傳入中原。 接下來,隨著茶葉的交易,茶食也深入到遼金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金人在人生重大的婚姻典禮中,都以擺上茶食為正規。而所謂茶食,只不過是先進一種像漢民族常食用的「寒具」,即炸麻花之類的大軟脂、小軟脂的食物,次進一盤蜜糕。只有待整個宴會結束,對待來參加婚禮的上客,才端上「建茗」。茶葉成了只有富者才能啜之的飲料,而粗者只能喝乳酪。 到了元朝,帝國的疆域發展到前所未有的廣大,也帶來了飲食文化的廣闊發展。這一時期,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誕生;月餅,已經成為中秋不可少的一道點心;元大都成為有史可考的第一家烤鴨店的發源地;產生了至今眾人都願意品嘗的名菜——烤全羊。與此同時,各族穆斯林與當地民族融合成為了元朝的一個新的民族——回族,並創造和發展了中國的清真飲食文化。 到了明代,宮廷飲食奢靡無度。宮中的菜蔬有滇南的雞樅,五台山的天花羊肚菜,東海的石花海白菜、龍須、海帶、鹿角、紫菜等海中植物;江南的蒿筍、糟筍等,遼東的松子,薊北的黃花、金針,中都的山葯、土豆,南都的苔菜,武當的鶯嘴筍、黃精、黑精。北山的核桃、棗、木蘭菜、蔓青、蕨菜等,其他各種菜蔬和干鮮果品,土特產等,應有盡有。清朝的宮廷菜因吸收全國各地許多風味菜,和蒙、回、滿等族的風味膳食而享譽海內外,有天下第一味之美譽。其中,宮廷菜中一種——北京烤鴨,風味獨特,名揚四海。 官府菜是北京菜的特味之一。過去北京官府多,府中多講求美食,並各有千秋,至今流傳的潘魚、宮保肉丁、李鴻章雜燴、組庵魚翅、左公雞、宋嫂魚羹、北京白肉等,都出自官府。北京譚家菜頗有代表性,出自清末翰林譚宗浚家,後由其家廚傳入餐館,稱為「譚家菜」。近年出現紅樓菜,也是官府菜。京菜融合八方風味,因此烹調手法極其豐富,諸如烤涮爆炒,炸烙煎火靠,扒熘燒燎,蒸煮汆燴,煨燜煸熬,塌燜腌熏,鹵拌熗泡,以及烘焙拔絲等等。 滿漢全席是滿漢兩族風味餚饌兼用的盛大筵席。是清代皇室貴族,官府才能舉辦的宴席,一般民間少見。規模盛大高貴,程式復雜,滿漢食珍,南北風味兼用,菜餚達三百多種,有中國古代宴席之最的美譽。北京御膳飯店曾將滿漢全席分為六種:蒙古親潘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白宴、節令宴。滿漢全席聚天下之精華,用材不分東西南北,飛禽走獸,山珍海味,盡是口中之物,清代的滿漢全席,有所謂山、海、禽、草「四八珍」。「山八珍」指駝峰、熊掌、猩唇、猴腦、猩唇、象鼻、豹胎、犀尾、鹿筋;「海八珍」指燕窩、魚翅、大烏參、魚肚、魚骨、鮑魚、海豹、狗魚;「禽八珍」指紅燕、飛龍、鵪鶉、天鵝、鷓鴣、彩雀、斑鳩、紅頭鷹;「草八珍」指猴頭、銀耳、竹蓀、驢窩蕈、羊肚蕈、花菇、黃花菜、雲香信。滿漢全席可謂是中國極權主義引導下的飲食文化在幾千年的演練中結成的碩果,達到了人類在口福方面所能享用的高峰。
③ 中醫葯與養生保健的案例,要有參考文獻那種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群眾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家對飲食方
面的要求也
愈來愈高,因此,我國傳統的中醫葯膳近年來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並有了很大的發
展。但是我認為,在葯膳的真正含義及如何更好地達到對人身的養生保健作用等方面,
尚需提高人們對葯膳的理性認識。
葯膳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根據人體健康狀況和葯食同源之理,將適當的有葯用功
效的食品和適當的中葯相配伍,運用各種烹調技術製成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
功效的食品。
同時葯膳是中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是中華民族歷經數千年不斷探索、
積累而逐漸形成的獨具特色的一門臨床實用學科,
是中華民族祖先遺留下來寶貴的文化
遺產。幾千年來,中國傳統醫學就十分重視飲食調養與健康長壽的辨證關系,它包括食
療,即用飲食調理達到養生防病治病作用,以及葯膳,即用食物與葯物配伍製成膳食達
到養生防治疾病的作用。葯膳對於人體的健康和和諧確實起到不可磨滅的作用,我們要
使用葯膳來保養自己的身體,同時發揚我們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葯膳文化。
④ 有關心臟的中醫食療論文1500字
論文常被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專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屬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
論文格式封面論文常指用來進行科學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討問題進行科學研究的一種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它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總稱為論文[1]。論文格式就是指進行論文寫作時的樣式要求,以及寫作標准。直觀的說,論文格式就是論文達到可公之於眾的標准樣式和內容要求。
結構
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論文各組成的排序為: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英文題名、英文摘要、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附錄和致謝。
⑤ 關於疾病的飲食治療的論文
科學飲食與疾病防治
摘要】 身體永遠透著你的飲食秘密,把科學飲食與疾病防治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保健意識,真正做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傳統醫學通過望、聞、問、切四種診察方法,把觀察到的各種臨床生理、病理現象作為客觀指標來分析、研究、探討和判斷人體內各臟腑、 經絡的生理狀況及病理變化,從而對疾病做出診斷,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使人體得到康復。通過「吃」來治病救人,聽起來不太可能,實則其中蘊涵著豐富而准確的科學知識。
【關鍵詞】科學飲食 營養學 疾病防治
身體永遠透著你的飲食秘密,科學飲食與疾病防治有什麼關系呢?科學飲食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也可以使已患的疾病得以康復或延緩其發展。反之,人患病也是因飲食不科學所獲營養素不均衡所造成的。用辨證的觀點,把科學飲食與疾病防治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保健意識,真正做到預防為主,治療為輔。
1 科學飲食與營養學
科學飲食即通過飲食獲取全面而均衡營養的飲食,即營養學所研究的范疇,營養學是研究吃下的食物,對人體所產生功能的學問。營養學認為:人是由細胞構成的,人生病也就是細胞生病了,細胞是由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和水等營養素按不同的比例構成的。
有的人認為營養學是研究該吃什麼食物的食療學。營養學是與每個人都有關系、又有趣味的學問,然而卻常被人所忽略,因它是一門新興的學科,常受到輕視,被人們踢來踢去的自身難保。對食物沒主見的人,就把營養學殘忍的一腳踢開,這些人毫無科學訓練,觀念偏激,他們不但否定了專家的建議,而且還常影響他人。
有的人把美味列為飲食的第一條件,不喜歡的食物就不吃,對健康有無益處,則不加考慮。可是一位不健康的人,再美味的食物也是吃不下的。身體健康的人,吃什麼食物都會覺得美味可口。有些食物味道雖不好,但對身體健康極有益,我們就應由少許而漸漸多吃,就會養成好習慣了,如咖啡和酒,任何人第一次喝時,都會覺得苦澀難咽,但習慣後,則非盡興不可。假定你缺乏了某種營養,也認為吃些好的食物會有用,有人建議你吃些不喜歡的食物,但因為很難吃,於是你又改吃你喜歡的食物,終因營養缺乏,致使生命受到威脅,這是誰之過呢?我認為如果那個人給你吃可口而又營養的食物,就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了。因此我認為選擇食物的標准:一是有益健康,二是可口美味。
2 用哲學的觀點看待科學飲食與疾病防治
傳統醫學是以陰陽五行學說為理論基礎,通過望、聞、問、切四種診察方法,把觀察到的各種臨床生理、病理現象作為客觀指標來分析、研究、探討和判斷人體內各臟腑、 經絡的生理狀況及病理變化,從而對疾病做出診斷,並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使人體得到康復。我國傳統醫學具有自己獨特的完整理論體系,其主要特點:
2.1 人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由陰陽兩大類物質構成,陰陽二氣相互對立而又相互依存,並時刻都在運動與變化之中。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兩者處於一種動態的平衡之中,一旦這種動態平衡受到破壞,即呈現為病理狀態。而在治療疾病,糾正陰陽失衡時並非採取孤立靜止的看問題方法,多從動態的角度出發,即強調恆動觀念。
2.2 人與自然界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人的生命活動規律以及疾病的發生等都與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季節氣候、地區方域、晝夜晨昏等)息息相關,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及人對自然環境的適應程度不同,其體質特徵和發病規律亦有所區別。因此在診斷治療同一種疾病時,多注重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非千篇一律。
2.3 人體各個組織器官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不論在生理上還是在病理上都是互相聯系、互相影響的。因而從不孤立地看待某一生理或病理現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多從整體的角度來對待疾病的防治,特別強調整體觀念。
2.4 在診斷治療疾病時,採取「辨證施治」的方法,即將望、聞、問、切四診收集到的資料、症狀和體征,通過分析、綜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邪正之間的關系,概括、判定為某種性質的「證」,以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得出結論,並在此基礎上確定治療原則與具體治法。這種方法既不同於簡單的局部對症治療,又有別於不分主次、不分階段、不分性質、一方一葯治一病的辨病施治方法。
2.5 治療手段和方法豐富多采,既有一般內服葯物的內治法,又有葯物外敷、熱熨、熏洗等外治法,以及獨特的針灸、拔罐、刮痧、推拿、按摩、氣功等非葯物療法,還有以葯膳為代表的日常食品療法。由於絕大多數葯物均為天然動、植、礦物,非人工合成之化學品,並多為復方制劑,配方時可採用相應的拮抗措施,因而毒副作用較少,而價格又相對低廉,因此,適用范圍較為廣泛。經過幾千年臨床實踐的檢驗,確有明顯療效, 因而廣受歡迎和高度重視。 3 科學的飲食讓你遠離疾病
作為一種社會進步的象徵,國人也已經把目光從關注溫飽轉向關注健康。我們希望遠離各種疾病, 也希望在病魔襲來時,能盡快擺脫。建立合理的飲食習慣、正確的生活方式正是能讓我們踏上健康快車的捷徑之一。專家對現代社會高發的疾病:乳腺癌、糖尿病、結腸癌等,以及女性在絕經期內的疾病防治,如何通過改善飲食來達到控制疾病,提出了科學的見解,方法簡單、實用,可操作性強,令人耳目一新。
營養學專家和「食譜醫生」,告訴我們無需深奧的專業知識,只要在食譜上加以改進,嚴格按照要求去做,預防和控制乳腺癌、糖尿病等,人人都可以達到目的。通過「吃」來治病救人,聽起來不太可能,實則其中蘊涵著豐富而准確的科學知識。在我國早已有「醫食同源、以食養生、以食治病」的防病保健之實踐。我們常說的「食療」乃「飲食治療」之簡稱,就是指以食代葯治病的一種方法;用食物來調養體質、強身健體的,稱為「食養」。這是是眾所熟知的。一般家庭常常會配煮一些飲食來進行食養或食療。可是,每一個病人應該選擇哪種食療方案,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弄不好會適得其反,影響疾病的康復。因此,施行食療必須十分謹慎。古人說「能吃就是福」,現代人則是「吃得健康才有福」。
身體永遠透著你的飲食秘密,太胖,那是因為吃太多熱量;太瘦,是因為吸收不良,小病纏身,是因為吃得不夠清爽;身體勞累,是因為吃得超過計量。每種年齡與身體狀況,都有最合適的飲食方法,從每日飯菜中,我們永遠有機會「從口開始」調整體質、培養健康因子、吃出一身好健康。今天,想要「吃得 好」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但想要吃出健康、吃出好身體可就是很有學問的。吃得咸,血壓就得高;吃得油,膽固醇就跑不掉。身體永遠誠實地反映著你的飲食品質,吃了什麼,身體就會以不同的健康情形回報你,想掌握自己未來的健康運勢,與其發病時求助醫生給葯方,不如早早從調整飲食著手,你會發現,健康,用「吃」的就可以辦到!
飲食本身就是維持生命、養心健身的一種持續不斷的行為,從中我們也可以培養對生命最基本的尊重與愛護。一般人走出診療室之後,手上拿著的必定是醫生開處的葯方,而不是食物的采購單,然而在疾病和失調症的預防及治療上,食物和葯物的角色往住是相同的重要。
提高全民族的保健意識,從醫護人員做起。 把科學飲食與疾病防治有機地結合起來,給醫生和護士先補上這一課,轉變觀念,使病人及家屬在就診及住院期間有所收獲,而不是單純的看病、治療,最起碼應做到對自己所患疾病的病因、病理、治療、護理、愈後、保健、預防要有所了解,把醫院作為健康和保健知識的傳播窗口, 走出治病只能用葯的怪圈,把營養學特別是臨床營養學作為處方留給患者,並使之傳播開來。真正做到預防保健為主,治療為輔,從而真正提高全民族的健康保健意識,把健康保健知識拿到我們每個人的家庭的餐桌上。從而真正做到科學的飲食,預防疾病的發生、發展,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
畢業論文搜集整理:畢業論文網
⑥ 急求食品營養學論文有參考文獻的
記錄16條 上頁 下頁
序號 文獻標題 文獻來源 年期 來源資料庫
1 在我院開設《食品營養學》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華夏醫學 2007/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2 淺談《食品營養學》教學的體會 食品工程 2007/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3 在師范院校開展《食品營養學》教育研究 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 2006/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4 餐飲管理專業(獨立本科)《食品營養學》課程命題說明 河北自學考試 2005/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5 魔芋葡甘聚糖園二色性與食品營養學性能相關性初探 食品科學 2004/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6 轉基因植物食品的營養學評價 國外醫學.衛生學分冊 2003/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7 轉基因食品的營養學評價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02/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8 轉基因食品的營養學評價——我們需要知道什麼? 營養健康新觀察 2001/04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9 用現代食品營養學研究中國葯膳學的精粹──21世紀新興的邊緣學科「中華食療營養學」 食品科技 1995/02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10 我國某些市售嬰兒斷乳食品的營養學評價 中國公共衛生學報 1991/03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
⑦ 嘉興學院中葯居家保健選修課論文寫作。 求2500字。 內容主要是食療養
論文寫作,先不說內容,首先格式要正確,一篇完整的論文,題目專,摘要(中英文屬),目錄,正文(引言,正文,結語),致謝,參考文獻。規定的格式,字體,段落,頁眉頁腳,開始寫之前,都得清楚的,你的論文算是寫好了五分之一。然後,選題,你的題目時間寬裕,那就好好考慮,選一個你思考最成熟的,可以比較多的閱讀相關的參考文獻,從裡面獲得思路,確定一個模板性質的東西,照著來,寫出自己的東西。如果時間緊急,那就隨便找一個參考文獻,然後用和這個參考文獻相關的文獻,拼出一篇,再改改。正文,語言必須是學術的語言。一定先列好提綱,這就是框定每一部分些什麼,保證內容不亂,將內容放進去,寫好了就。參考文獻去中國知網搜索,校園網免費下載。不懂可追問合適請採納給你一份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