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正確認識當前大學生的就業形勢 論文
2008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不僅是我國勞動力市場管制逐漸強化的一年,也是雪災、地震、奧運會、全球金融危機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交織發生的一年。這些重大事件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格局,並構成了當前就業面臨的基本形勢。
當前就業面臨怎樣的形勢
首先,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會影響就業的增長空間。今年第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9%,這是中國經濟增速自2006年以來首次降至個位數,並有可能全年的GDP增長不超過10%,這必然會不利於就業需求的增長。盡管如此,由於我國仍然保持著GDP的高增長水平,就業需求增長的基本環境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關鍵問題在於經濟增長的結構變化對就業需求的結構有很大影響。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並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沖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沖擊不可避免,盡管由於資本市場「防火牆」的存在而在程度上有所減緩。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為明顯的沖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增長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勞動力市場管制增加了勞動力成本,短期內會減少勞動力需求。長期以來,我國勞動力權益沒有得到較好的保護,並引發了諸多影響社會穩定的勞動事件。自2008年起,我國頒布的《勞動合同法》、《就業促進法》、《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等勞動法律法規相繼實施,為勞動就業權利保護提供了更好的法律環境。與此同時,作為勞動力市場管制措施的就業保護法規的集中出台,必然會導致勞動力成本在短期內迅速增加。不管增加的是合法的管理成本,還是勞動法專家所說的「主要是違法成本」,其結果都會帶來對勞動力需求的減少。由於我國的就業立法並沒有雇員規模的限定,特別是中小企業與個體經濟組織受到立法的影響最大,導致了國際通行的中小企業「管制豁免」優勢的喪失,不利於創業激勵。
國內重大自然與社會事件對就業的影響是喜憂參半。年初的雪災與年中的地震在短期內對就業是不利的,但是國家與地方對災後重建的投入必然會導致對勞動力需求的增長,特別是基礎設施的建設將會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與此相反,2008年北京奧運會在開幕之前由於場館建設等方面的原因,對就業實際上是利好的。奧運會之後,與奧運相關的領域就業自然會下降。
影響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哪些
毫無疑問,這些事件不僅影響到總體就業狀況,也必然會對大學生就業產生影響。然而,對於大學生就業而言,最關鍵的影響因素還是「結構性的」。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給超量、區域選擇偏好、就業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決就業能力不足問題將是有效解決大學生就業的根本所在。
在時間結構上,大學畢業生供給超量增長在短期內超出了需求的增長,勞動力市場還需要時間逐步調整。近年來,我國經濟一直快速增長,特別是經濟結構的升級速度加快,帶動了對高人力資本存量的高校畢業生的強勁需求,從而促動了高等教育迅速發展。我國從業人口中具有各類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僅佔5%,而工業發達國家則為25%-30%,因此,加快提升國民素質的需要也極大地推動了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問題是,大學畢業生供給增長的速度遠高於經濟增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尋找工作。勞動力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逐步消化大學畢業生在短期內的超量供給。
但是,必須說明的是,不能僅僅以大學生暫時的就業困難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嚴格地說,高等教育招生規模的擴大,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不僅促進了教育公平,改進了個人職業發展潛力,還從整體上促進了我國人力資源開發水平的提升。
在區域結構上,大學畢業生就業區域選擇偏好差異與政府政策激勵上的錯位導致實際有效需求不足。由於我國經濟發展的地區間與城鄉間差異,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很難對大學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較長的時期內,地區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將難以改變,從而對擴大高校畢業生的市場需求是一個不利因素。
雖然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計劃而產生大量需求,但由於欠發達地區所能支付的價格(工資收入、發展機會、流動性等)不足以補償大學生的人力資本投資,因此,按照勞動力市場機制,無法實現供求結合。在我國,由於人才流動的單向性特點導致的流動成本過高進一步惡化了欠發達地區的有效需求不足。盡管國家也採取了「西部志願者計劃」等政策措施,但是無論從需求量擴大還是人力資本補償來說,都難以有效改變這種狀況。
與此相反,由於大城市是中國的經濟中心,對大學生就業的吸引力很大,而且這些中心大都居於高端的產業結構而對大學生有著強勁的需求,但是一些地方性的需求抑制(顯性的指標限制與隱性的行政限制)與對中小企業或非正規部門的需求抑制(戶口、社會保障、流動等),導致大學生就業市場的人為分割,其結果要麼是直接人為地降低了用人單位的有效需求,要麼是「促進」靈活就業,增加了大學生的就業成本與風險。
在能力結構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並不是基於職業路徑的需要進行建構與培養,難以滿足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用人單位的需求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用人單位的勞動力需求行為基於「職位分析下的任職資格模型」在勞動力市場上通過價格機制選用合適的人才。例如,IBM中國區對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要求有:第一個方面是服務意識,能不能從客戶的角度去出發,去想問題;第二個方面是創新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個方面是溝通的能力;第四個方面是團隊合作的精神以及職業操守和商業道德。
然而,大學生並不能很好地滿足「任職資格模型」。對個人而言,就業能力取決於他們所擁有的知識、技能與態度等資產,他們使用和配置這些資產的方式與向用人單位展示這些資產的方式以及他們尋找工作的特定環境(個人環境與勞動力市場環境)。由於大學生是作為一個「產品」在一個高等教育系統中被製造出來的,因此就業能力不足主要是與大學聯系在一起的。這既與傳統上相對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有關,也與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聯系。
長期以來,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持續的擴招可能進一步稀釋了大學既有的教育資源。此外,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導致學生或許有專業能力,但是缺乏「市場能力」——獲取職業信息,展示專業能力,適應實際工作以及應對職業轉換,等等。
大學生就業的前景如何
盡管大學生就業當前還面臨著不少困難,有些困難可能還需要較長時間的調整,但是,從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總趨勢來看,大學生就業的前景總體上是非常樂觀的,雖然我們不能指望大學生進入勞動力市場的過程總是一帆風順的。
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升級將為大學生就業創造廣闊的空間。作為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其潛在的經濟需求是極大的。更關鍵的是,通過30年的改革開放,這些需求已經被成功啟動,首先在大中城市,然後是沿海的小城市與農村地區,隨之而來的將是廣闊的中西部地區。中國同時兼具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轉型,工業基礎設施與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最為關鍵的經濟發展平台。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都將是吸引就業需求的一個重要渠道。
特別重要的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調整,經濟發展對大學生的需求將會更大。全球競爭以及中國總體生活水平的提升導致中國不能永遠享受勞動力成本的優勢,產業結構升級是必然趨勢,對受過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員的需求應該有比較大的空間。一個突出的例子是國家創新戰略,這將使得我國21世紀的社會經濟發展在很大的程度上有賴於基於長期人力資本投資而形成的高端勞動力群體。可以說,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初步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的狀態,這為大學生就業需求的增長准備了廣闊的空間。
政府就業政策的持續優化將會為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創造更好的就業環境。政府消除對高校畢業生供給與需求的政策抑制,建立全國統一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實施大學生自由就業制度,在全國范圍內取消對大學畢業生(含高職畢業生)的一切戶口指標限制和人事指標限制以及各種各樣顯性或隱性的行政限制,打破大學生就業市場的行政分割,促進大學畢業生無障礙就業和自由流動,優化我國高素質人才的配置機制,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維護就業市場穩定,促進經濟增長。
此外,為鼓勵大學畢業生到特定的地區就業或從事特定的職業,實施高校畢業生人力資本投資收益的補償機制是國際慣例。美國的補償措施就包括聯邦政府貸款減免政策、各州貸款減免計劃、軍隊貸款償還計劃(激勵畢業生到軍隊服役)、美國護理教育貸款償還計劃(受益的護士在護士短缺地區合格的機構提供服務)等。我國自2003年起開始實施就業激勵政策,並且取得了顯著的成效,這些政策在2004年以後得到進一步完善和強化。國務院規定,政府支持的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等重大項目,要積極吸納高校畢業生。加大實施「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力度,擴大由中央財政支持的西部志願者規模。國家就業激勵政策的實施將會更有效地支持國家整體人力資源發展戰略,支持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要求,最終實現個人、用人單位和國家「三贏」結果。
高等教育的持續改革將會逐步改進大學生更好地滿足勞動力市場需求的就業能力。第一,高等教育改革使得大學更加關注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市場內涵。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知識化與全球化使得就業政策與教育政策正在圍繞「職業路徑」進行重組,整合教育與工作的聯結機制,提升就業能力,實現充分就業與滿意就業的目標。大學已經開始強化對外部市場的反應速度和能力,增強大學的人才培養的質量和競爭能力,增強大學的投入和產出的效率,極大地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以消除大學生勞動力市場上的結構性失業問題。為此,我國的大學可能需要創新教學,創新課程,創新專業乃至於創新大學,創新高等教育。
第二,大學正在將就業能力的市場內涵轉化為教學創新行動。在教學模式創新行動方面,以強化通識教育為目的的通識型教學、以需求驅動的實踐基地建設為標志的實踐型教學、以強調研究方法為內容的研究型教學、以拓寬國際視野為目標的國際型教學、以培養就業能力與學習能力為內容的能力型教學、以強化學生的參與和投入為目標的參與型教學等都在不斷嘗試,試圖通過教學創新,培養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大學畢業生。
第三,在職業指導服務方面,大學充分利用學校就業中心的信息網路,充分利用校友的人脈資源,能夠及時有效地將社會招聘信息傳遞給畢業生,幫助大學生了解就業環境;藉助講座、座談、模擬、案例、演示等手段幫助學生了解職業市場要求,改進他們展示專業水平的能力;大學正在尋求建立與用人單位之間的夥伴關系,理解社會需求,並將其轉換傳遞給各個具體的教學和研究部門,然後這些部門再基於社會的需求創新課程,創新專業甚至於創新大學。通過全方位的職業指導與服務,增強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市場能力」。
㈡ 求一篇2000字大學生形勢與政策論文
你的這個要求是絕對不可能有人滿足的。要想真正完成一篇高質量的、令人滿意的論文,是需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的。不是僅靠東拼西湊就能夠完成的。因為任何人現在自己都很忙,連自己的事情還忙不過來呢,更不可能有那麼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為了給別人撰寫論文,他還必須要親自去圖書館給別人查參考文獻等等。來滿足你的這個最終撰寫一篇高質量的論文的要求的。
㈢ 形勢與政策的論文怎麼寫急!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以士兵失蹤為借口,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從此,中國人民走上了艱難的抗戰征程;中國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一個又一個不平等的條約,使中國從一個泱泱大國變成了一隻任人宰割的肥羊。中國人民不會忘記,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讓這座世界上最輝煌壯麗的建築頃刻間變成一片焦土和瓦礫。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輩拋頭顱,撒熱血,以鋼鐵般的意志和無所畏懼的氣概,以頑強不屈的精神和眾志成城的力量戰勝了帝國主義。
滄海桑田,風雨坎坷,偉大的祖國歷盡磨難。我們肩負著跨世紀的歷史使命,我們不甘心落後於前人,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先行者留給我們不怕困難,開括前進的大無畏精神。
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與未來,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祖國的領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佔。
歷史的書面仍在不倦地翻動,復興中華民族的歷史呼籲在古老版圖上回盪不息,那雄渾的聲音使每顆灼熱的心為之震撼。用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揚起理想的風帆!用我們的青春和熱血譜寫出前不負於古人,後無愧於千秋萬代的歷史新篇章!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就有拚命硬乾的人,就有捨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樑。一切探索救國救民的先輩們是中國的脊樑,偉大的抗戰英雄是中國的脊樑,而我們,必將成為新世紀復興中華民族的脊樑,就是因為有這么多的脊樑,中國才會有振興的一日!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回看歷史 振我中華》。 歷史的風,吹翻起六十八年前的那一頁。在我的眼前,歷歷浮現出,那冰雪覆蓋的1935年,那悲痛歲月里的冷嗖嗖的日子。日本帝國主義大肆張開它的魔爪,伸向了我中華的心臟:華北大地;而此時,卑怯可笑的國民黨政府,卻居然畏於帝國主義的淫威,准備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來滿足一時的苟且偷安。 我感到了賣國者的卑鄙與可恥。 中華民族,你,陷於內憂外困之中,你的尊嚴倍受挑畔,你的軀體將被蹂躪。 在這樣的時刻,我們總是默默企盼:企盼奇跡誕生;在這樣的時刻,我們總是默默祈禱:祈禱我們的民族,能夠轉危為安,能夠走出泥濘與困境,驅散開這漫漫的黑雲。而讓我,讓我們所有中國人最感驕傲的事情是:我們從來沒有失望過一次。在倍受屈辱的民族的背後,總有我們中華的優秀兒女挺身而起。1935年12月9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6000憤怒的北平人們走上街頭,高舉著正義的旗幟,奔走呼告,勇敢地向卑鄙的暴虐宣戰,向怯弱的賣國宣戰。 我為你們感到驕傲,我們優秀的中華兒女,你是我們民族的靈魂,我們民族的脊樑;如果,如果我們的民族,沒有你,它的生命將是如何的暗淡,它將會走向何等可怕的深淵啊!你以你堅毅不撓的行動,告訴所有的居心可怕的人們:中國人是不可辱的,中華民族是不可辱的。中國人將為國而聲、為國而戰、甚至為國而死。 我也知道了,中國因你而精彩。你使我想起了,志在維新、視死如歸的譚嗣同;你使我想起了,拋妻別子、不憚前驅的林覺民;你使我想起了,東渡扶桑、救國救民的秋瑾;你使我想起了,棄醫從文、療救民心的魯迅;你使我想起了所有為我們中華的獨立崛起,探索著、痛苦著並奉獻著的人們。使我想起了,陳毅元帥如是說,「南國烽煙正十年,此頭須向國門懸,後死諸君多努力,捷報飛來當紙錢。」從鴉片戰爭、中法戰爭到中俄戰爭,從《南京條約》、《北京條約》到《馬關條約》,重若苦海的苦難,漫漫修遠的長路,並沒有使東方巨人從此消亡的緣故,正是因為在你們啊,我們民族最可愛的人,正是你們這些以天下事為已任的仁人志士,所組成浴血奮戰洪流,攬起狂瀾,吹響起我們民族的歷史的新的紀元。. 雖然,我們古老的中國像一艘擱淺的大船,盡管沉重,盡管緩慢,但依然還堅挺著前進的風帆。 同學們,為國而聲、為國而戰、甚至為國而死,才是一個人最大的驕傲;誰如果在心裡沒有自己的祖國,誰就不屬於人類。 同學們,當你佇足於雄偉蜿蜒的萬里長城之上,當你止步於滾滾東去的黃河之邊,當你靜立在煙波浩渺的渤海之濱,當你注視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之時,你的心中是否感慨難平,是否熱情奔涌?同學們,切莫以為只有生在亂世才好為國分憂。欲報國何須生於亂世,又何止在沙場上拼殺?同學們,我們是初開的鮮花,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我們的戰場便是這足下的土地,用我們百倍的努力,學得知識、學得能力,然後用自己強健的雙手開創一片輝煌的事業。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如此,都能把自己事業與理想,和我們的民族相融,那麼我們的中華民族將不再是可辱的,將會成為能以昂然身姿挺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員。 讓我們為振興我們的中華拼搏吧。要知道振興中華是我們每位同學義不容辭的職責,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神聖使命。告訴自己吧,我們的心屬於祖國。
老師們、同學們:
我演講的題目叫《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同學們,想必你們都知道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闖入北京圓明園的事件吧!他們把圓明園內凡是能拿走的,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牲口搬運;是在運不走的,的就任意破壞。最可惡的是在10月18日和19日他們為了銷毀證據,竟放火燒了圓明園。這一藝術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化成一片灰燼。現在給我們留下的只是幾根孤零零的柱子和無盡的遺憾與憤怒。
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也就是九·一八事變。讓全國人民陷入了深深的苦難。1931年9月18日至25日一周內,關東軍佔領遼寧、吉林兩省的30座城市,並完全控制了12條鐵路線。
日軍控制的鐵路除南滿、安奉兩路外,對北(平)寧(沈陽)、中東(由哈爾濱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長春)、沈(陽)海(龍)、四(平)洮(安)、吉(林)長(春)、吉(林)敦(化)、大(虎山)通(遼)、洮(安)昂(昂溪)、吉(林)海(龍)、營(口)溝(幫子)各線也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控制。
沈陽是我國的軍事基地,就在半天不到的時間就佔領了。不是他們攻打佔領的,而是我們自己拱手相讓給他們的。在這里我們就看出了當時我們中華是多麼的懦弱呀,手無扶雞之力。
在1840年6月英國發動鴉片戰爭,1841年1月英軍就侵佔了香港島。
看過《南京大屠殺》這本書和電影的同學,一定難以忘記日本人的兇殘。他們殺害了將近30多萬人,老人、婦女、兒童一個都不放過。日本人還舉行殺人比賽,看誰殺的多。在電影裡面說他們是禽獸,這些事是只有禽獸才能幹出來的。
外國侵略者給我們留下的痛苦,深深的刻在我們的心裡。日本人到現在都沒有死心,一直都還想著侵略中國。原來的日本首相小泉,去參見敬過神社後,多個國家表示不滿。我感覺他根本看不起我們中國人,遲早有一天我們會讓他刮目相看。現在中國的科技是愈來愈發達,「神州五號」、「神州六號」等都相繼飛上了太空,我相信以後的中國肯定會更發達。同學們,我們是21世紀新的棟梁,祖國新的花朵,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讓祖國更加美好。「勿忘國恥,振興中華!」讓這句話記在我們的心裡,永不忘記,激勵我們奮發圖強。
我的演講完畢。
㈣ 形勢與政策論文
這是我寫的,剛寫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讓你分享一下
內容摘要:現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巨大,出現迴流中小城市的現象。我們應該認清它產生的原因,分清它的利弊,然後制定相應的政策以使國家和個人在這種社會現象中實現雙贏!。
關鍵字:高校畢業生 就業 無奈 迴流 自願 發展 鼓勵措施。
正文:正如我們知道的,隨著大學擴招,每年高校畢業生數目巨大,而社會每年能提供的職位有限,使這些即將畢業或已經畢業的人面臨著工作崗位的殘酷競爭。這一現象在大城市尤為突出。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在2010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直言: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如果說今年是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一年,明年可能是最復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就很嚴峻。那麼,明年的畢業生人數630萬,再加上往屆100多萬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之大可想而知1。再加上大城市生活成本過高,因此,與往年大學生千軍萬馬擠向大城市的現象不同,近來大學生就業出現了一股「迴流」潮,中小城市受到了大學生的青睞。不同的統計資料都表明,「京、滬、穗、深」曾一度是大學生就業的首選之地,大連、廈門等二線沿海發達城市次之。如今,在大城市生活持續增長的各種壓力卻使「事情正在起變化」:一部分大學生開始理性地反思這種「唯大城市是從」的就業觀念,並且反其道而行之——迴流中小城市。2009年,中國青年報社調中心通過網路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7761名應屆畢業生的調查顯示,34.2%的人就業首選省會城市或發達的地級市,其次是普通地級市(26.4%),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則降到了第三位,約為24.7%2。 針對這種現象,社會上有很多評價,就我個人而言,認為這是一種進步。當然這種進步一定程度上來自於對現實的無奈,但這種現象卻對我們的社會、國家有著正面的影響。
首先, 我們先具體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高校畢業生迴流中小城市這一社會現象。 不妨舉一個事例:在青島理工大學讀書期間,和所有同齡人一樣,李洪濤也一直有個大城市夢,他早早就規劃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北上去首都。「我學的是計算機專業,北京作為國家級軟體產業基地,IT行業人才需求大,肯定有我的用武之地。」當時的李洪濤躊躇滿志。2007年畢業前夕,在經歷了幾十場人山人海的招聘會無果,海投數百份的簡歷最終石沉大海後,李洪濤發現,曾經的就業觀念多麼地不符合實際。嚴峻的就業現實讓李洪濤毅然放棄了當初北上的夢想,選擇了回山東老家文登市發展。在老家縣城,李洪濤輕易地拿到了某公司的offer。「基本工資1700元,管吃住」。李洪濤對現狀還是比較滿意的。除了偶爾跟同事和朋友下下館子、購置些衣物,幾乎沒有什麼別的花銷,每個月能省下1200元左右上交父母。工作兩年後,在親朋的資助下,他在縣城中心買了85平方米的大房子,正式成為有房一族。「現在『80後』不都講究有房有車嗎?接下來就是車子了。」李洪濤說,他看中了整體性能比較符合家庭標準的比亞迪F3。當被問及當年的大城市夢想,李洪濤說,「所謂的大城市情結不過是學生時代一個美麗的夢吧。在校期間可能不會考慮到一些現實因素,比如人才競爭和生活成本等」3。其實,像李洪濤這樣放棄大城市夢想,迴流中小城市發展的大學生不在少數。從這一典型事例不難看出導致高校畢業生出現類似「逆城市化」的現象的原因主要是:一 、大城市職位提供能力有限,大學生尤其是高水平大學生數量眾多。造成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巨大,大學生難以實現自身原有的抱負。二、大城市生活消費水平太高,房價上漲過快,即使對於已經就業的學生而言也不堪重負。最近的電視劇《蝸居》就是這種社會現實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對於那些沒就業的高校畢業生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三、中小城市現在發展良好,國家給予了大力扶持,能提供現代化的生活和實現自我價值的舞台。四、在大城市智力過剩的同時中小城市面臨著人才短缺問題,高校畢業生在擇業方面有更多的選擇。五、在中小城市物價較低,高校大學生的生活壓力不是十分大,競爭相對小,等等。綜合以上原因,最近出現了高校畢業生迴流中小城市的社會現象。
然後,我們可以看看高校畢業生迴流中小城市的社會影響。對國家而言:一、它直接緩解了大城市巨大的就業壓力,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社會的和諧和穩定。因為大城市人才已經趨於飽和,能夠接納的待業人員有限,勢必產生很多失業人員,如果過多的人沒有工作尤其是那些有一定知識的人員失業,會給社會安定帶來一定的安全隱患,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二、它給經濟正在急速發展而人力資源短缺的中小城市帶來了急需的知識分子,有利於人才分布均衡問題的解決,有利於國家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據報道:清華大學首場2010年畢業生招聘會20日舉辦。來自重慶地區的近50餘家重點單位攜1200餘個招聘崗位,另有141個博士後崗位以及133 個實習生崗位到清華引才。清華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介紹,去京外就業已經成為清華學子的就業選擇新趨勢。2009年,清華就業的畢業生40%選擇京外就業。一滴水見太陽,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高校畢業生迴流中小城市現象對當地引進人才,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巨大幫助。
三、它有利於改變社會對中小城市甚至是農村的偏見,有利於全國各地區的經濟均衡發展。有利於國家民族的團結統一和長治久安。人們過去是「唯大城市是從」,看不上中小城市。地區與地區,民族與民族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歧視或盲目崇拜,任其發展,對國家安定勢必有不良影響。對個人而言:一、它有利於高校畢業生避免過於殘酷的競爭,在一個相對舒適的環境下生活。二、它有利於高校畢業生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實現自身的理想和抱負。正如一份數據顯示:麥可思發布的《2009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藍皮書)》顯示,在2008年「211」院校的畢業生中,在地級及以下城市的實際就業率高達44%。這是在有巨大的「蟻族」(待業的高校畢業生群體)的社會中多麼難得的就業率。
最後,我們看看應該怎樣做才能保證高校畢業生迴流中小城市這一現象朝著健康的趨勢發展並對社會產生更有益的影響。說到這,不得不強調一下在開頭提到的一個觀點:這種進步一定程度上來自於對現實的無奈。即「迴流」是否是大學生的本意?可能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他們的回答是:不是。解決這些問題自然需要一些制度的制定和落實,唯有破除「迴流」障礙才能讓更多大學生願意「迴流」。只有讓他們打心底里願意迴流,才能真正意義上的保證高校畢業生迴流中小城市這一現象朝著健康的趨勢發展並對社會產生更有益的影響。而怎樣才能讓他們做到真心實意的「歸順」中小城市呢?這有幾點我們應該做到:一、建立相對完善的生活設施和工作環境。二、保證就業公平性。在早些年為什麼更多大學生在面對選擇大城市還是家鄉的中小城市之時,他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大城市就是因為在中小城市就業公平性得不到保障。其實,這樣的就業潛規則問題不要說中小城市,就算是大城市也一樣時時處處都存在。當然,這個就業公平問題,也不是沒有引起一些地方政府的重視,比如「國考」的公開性透明度在逐步提高,我們應該進一步完善相關措施,給高校畢業生提供一個公平透明的競爭環境。三、國家還應該提供一些優惠和扶持政策鼓勵高校畢業生迴流中小城市。在戶籍、人才流動、社會保障等政策上,給他們保留充分「想像」的空間——如果在基層的發展不如預期,還是可以選擇重新回到大城市的。概而言之,整個社會的人才流動機制應該更透明,更潤滑,無論第一步選擇在哪裡工作,未來的發展空間都是一樣的。此外,還要出台一些針對這些人群的福利政策和就業幫助政策。同時注意引入一定的競爭機制以發揮 「鯰魚效應」,鼓勵大學生回到中小城市發展,形成創業氛圍,促進更多的大學生「迴流」的同時,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四、其次就是勞動力價值不被尊重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突出表現就是加班現象的異常嚴峻性。除了政府機關,大學生「迴流」其實更多的出路還在於進企業、進工廠。不管是東部地區還是中西部地區,隨著經濟的發展,更多的企業工廠都紛紛進駐到了中小城市。對於那些「沒辦法」進政府機關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更多的選擇還是在這些企業工廠里頭。然而,加班現象異常嚴重已經不是一個兩個地方的事實,當地監管部門礙於地方經濟發展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兩千塊錢就買了個全勞動力——這自然很難吸引大學生「迴流」,所以,要真正意義上讓更多大學生「迴流」就得解決中小城市加班嚴重的問題,還中小城市勞動力一個正常的生活空間。等等。做到以上幾點,便能使高校畢業生更多的變成主動自願的迴流,最終保證高校畢業生迴流中小城市這一現象朝著健康的趨勢發展並對社會產生更有益的影響。
綜上,高校畢業生迴流中小城市對國家對民族對個人都有顯而易見好的影響,只要我們認清它產生的原因,分清它的利弊,然後制定相應的政策便能使國家和個人在這種社會現象中實現雙贏!。
參考文獻:1.《中新社》
2《中國青年報社》
3 《騰訊網》
㈤ 求關於「中國應界大學生就業政策分析」的論文,2000字以上~~~好的話有財富值哦!
形勢與政策作業:
【摘要】:近幾年,中西部應屆畢業生洪流,正在以越來越龐大的規模湧向北京和東南沿海大城市。這一涌流與大學擴招直接相關。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114萬,2003年,第一批擴招本科生進入就業市場後畢業生成倍增長,逾212萬。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畢業生各增長到330萬與413萬,分別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今年就業形勢依然嚴峻,630萬應屆生創新高,而去年大學生就業率87%。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現狀;壓力與機遇;對策思考
【正文】:
如果說以前我們對就業情況只有一點模糊的概念,那麼,聽了講座後我們應該意識到如今想要找到一個好工作是多麼困難了。回到寢室後瀏覽下網頁,發現近年來,在中國就業形勢較為嚴峻的大背景之下,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中國社會問題中排序在前幾位的重要問題,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因此,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也就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當前就業面臨著嚴峻的形勢
1、目前大學生就業現狀的總體形勢相當嚴峻。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就業的不利影響還沒有消除,今年是最復雜的一年,整個宏觀層面就業形勢就很嚴峻。畢業生人數630萬,再加上往屆沒有實現就業的,需要就業的畢業生數量之大可想而知。
2、就業的供求不平衡。雖然2010屆大學生所面臨的就業形勢不如2009屆大學生那麼嚴峻,但是他們的境況也不好過。雖然招聘大學生的企業的數量有所增多,質量也提高了,但是他們的要求也相應提高。盡管畢業在即,仍有不少企業要求通過面試的學生先實習後簽約,而且實習的人數遠比最終簽約的名額多。
3、高校畢業生就業意願過於集中。調查數據顯示,有64.9%的被調查者就業意願集中到政府機關和外資企業,其中把外企當作理想工作單位的佔33.8%,把政府機關當作理想工作單位的佔31.1%;以下依次是合資企業12.2%,國企9.5%,科研機構6.8%,自主創業4.0%,學校和軍隊各為1.3%,而民營企業為零。就業意願集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高校畢業生擇業意願集中在北京市,畢業後願意到外地工作的比例較低。調查中發現,無論其生源地是哪裡,高校畢業生都不願離開北京就業,如前所述,甚至有高達62.2%的被調查對象即便在本市找不到工作也不願意到基層、偏遠地區及中小城市去就業。(2)對職業發展前景和薪水的注重,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意願主要集中在政府機關和外資企業。當前北京市提供就業崗位的主體——中小企業,盡管人才缺口比較大,但大學生只有在迫不得已時才會將其作為就業對象。
4、政府引導學生到基層和偏遠地區就業力度不夠,未能有效分流城市就業。盡管中央於2005年印發了《關於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就業的意見》,相關部門也出台了引導學生就業的政策方針,但總體來說政府引導眾多大學生到最需要人才的基層、西部偏遠地區就業的效果並不理想。據有關部門反映,從2004年以來,盡管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西部就業的學生逐年增加,但總體來說,其所佔比例依然偏低。2004年北京地區高校畢業生僅有2.3%的人員到西部地區就業,有3.8%的人員到基層就業,2005年分別為3.1%和3.7%,2006年分別為3.1%和5.0%。
二、我國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的特點是:壓力與機遇共存
1、中國經濟繼續快速增長將會導致對就業的有力拉動。20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約為7.5%,其中一半以上的增長將來自政府主導性支出。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9.9%。按照目前的就業彈性系數計算,經濟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可以提供70—80萬個就業崗位,換言之,至2010年可以新增加700—800萬個就業崗位。就是說,盡管面臨種種不利因素,但如果中國經濟總體發展態勢良好,就會為新增就業崗位、吸納勞動力奠定堅實的基礎。比較而言,高學歷求職者的就業形勢將會更為有利一些。
2、中國加入WTO之後的積極效應正在逐漸顯現出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與世界經濟接軌的進程進一步加快,而國外的資本、技術的介入無疑將會加大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其結果將會是有利於吸納一大批訓練有素的專業人才就業。
3、政府和全社會正在努力增加就業機會和控制失業率。為了增加就業機會和控制失業率,政府有關部門和社會有關方面正在採取多種措施:比如增加就業的可能性;完善就業服務,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發揮市場在勞動力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發展面向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職業教育和培訓;落實和完善再就業優惠政策等。
三、促進並完善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對策思考
1、加大力度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和偏遠地區就業。目前基層和偏遠地區經濟落後,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匱乏,亟需吸納大量大學畢業生就業。因此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面向基層和偏遠地區就業,是解決畢業生就業結構性矛盾的有效途徑。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和偏遠地區工作的政策力度,擴大大學生輸送人數,從而既支援基層和偏遠地區的發展,又減輕北京就業壓力。基層或偏遠地區也應在國家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頒布一些有利於吸引大學生就業的政策,為大學生就業和發展創造更多的機會和條件,吸引更多的人才到本地支援經濟建設。
2、發展現代服務業,增加社會就業崗位。服務業是吸引專業人才、吸納勞動者就業的主要渠道。「十五」期間,服務業從業人員持續增加,應該合理升級服務業結構,快速發展科技服務、金融服務、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在擴大吸收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同時,優化經濟結構,豐富和完善城市綜合服務功能,使各城市進入穩定增長的內涵式發展階段。
3、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大學生就業薪資期望偏高,就業意願過於集中,不願意離開大城市就業,既有客觀原因,也有大學生就業心態沒有調整好的主觀原因。
【參考文獻】:
①袁貴仁:《2010年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河南日報農村版,2009年12月7日。
②北京市統計局網站:《北京市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工作圓滿結束》,首都之窗網,2006年12月21日。③《82:7錄取·8招提高成功率下》,世紀考試網。
④《南方周末》,新浪新聞網,2006年。
㈥ 有關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1、俞曉勤等在《當前畢業大學生就業情況的調查分析》在調查了當前畢業大學生就業情況的基礎上,分析了影響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最後從國家,高校及畢業生自身三個方面提出了對解決畢業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與建議。
2、王娜在《高校就業預測模型的初探》中採用多種預測模型,結合北京林業大學的實際就業數據,構建了一個就業預測系統,從就業的若干方面對我校的就業情況進行預測。
3、董世傑在《大學生成功就業研究》中採用實證調查與文獻資料分析的方法,在對當前我國大學生的就業現狀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大學生成功就業率下降的現狀及發展趨勢,從就業准備、就業觀念、就業指導、專業設置和就業市場方面,分析了大學生就業不成功的原因。
4、趙明君在《淺析當前大學生就業狀況分析及教育對策》中從社會原因、學校原因、家庭原因、學生自身的原因這四個方面闡明了影響當前大學生就業現狀的因素多層次的。
5、慕麗娜在《金融危機下大學生就業現狀和對策》中從金融危機的影響為背景,提出了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途徑是: 國家政策的扶持、高校自救措施、加大就業指導、提供優惠傾斜政策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等。
6、吳宜在《大學生就業情況分析及對策研究》中明確指出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要發揮輔導員的基礎性作用,實現宏觀就業指導與微觀就業指導的有機結合,進一步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6)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就業問題論文參考文獻擴展閱讀:
隨著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大學生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不少大學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開始進行職業規劃。調查顯示,大學生最想得到的就業方面的輔導為職業規劃輔導,比例達到了34.9%。
祝紅艷指出,大學生在低年級時比較難以制定出系統的職業規劃,但在進入大學以後,應該逐漸形成一個大致的目標。就業、考研或是出國,無論是哪一種,制定最基本的目標後,就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略有側重。
「如果選擇就業,則應該開始有計劃地考慮自己未來想從事哪個行業或者哪個職業的工作,逐漸摸索自己感興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時調整,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實習工作。」該專家稱。
㈦ 2010形勢與政策論文!!!
形勢與政策論文——論大學生自主創業
經過對《形勢與政策》課的學習,我對國內外的形勢與政策有了更深刻、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雖然只是短暫的三節課,但卻使我受益匪淺,感觸良多,寫下此篇論文。
論文摘要:大學生自主創業,是緩解甚至解決大學生就業的一條可行之路。但當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是參與者少、旁觀者多;從事的大多是規模小的個體經營的行業,成功率較低,存在的問題較多。,大學生自主創業環境還不是很成熟,尚需採取各種措施,完善創業環境,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
關鍵詞:自主創業; 創業;問題;對策;前景;
「十年寒窗,終磨一劍」畢業即將失業,眼下隨著各地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競爭也日益激烈,我們10屆大學生該如何面對激烈殘酷的就業壓力?又該如何選擇自己的職業生涯呢?自主創業將成為畢業生們另一種全新的選擇。而國家最近新出台政策也對創業給與了很大的支持,這更給創業一族增強了自謀生路的信心。因此,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成為了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緩解就業壓力新的重要的途徑。
一、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
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是大學生通過個人及組織的努力,利用所學到的知識、才能、技術和所形成的各種能力,以自籌資金、技術入股、尋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環境中,努力創新、尋求機會,不斷成長創造價值的過程。大學生創業已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國家不斷推出針對大學生就業的各種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
(1)自主創業參與者少,旁觀者多
盡管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機關、稅務部門以及各個高校都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給予了這樣或那樣的優惠條件,但是大學生參與的熱情仍不是很高。據華南某高校於2004年對5所重點高校1 400名大學生做的一份調查顯示,有74.57%的學生表示有創業意向,可是最終創業的卻不足1%,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大部分人都處於觀望的狀態。
(2)自主創業多是從事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傳統行業,成功率低。
大學生在校參加的自主創業計劃大賽中,大多數項目都是關於高新技術的。一旦學生畢業脫離學校後,要憑個人之力創辦高企業,卻往往顯得勢單力薄。所以,大多數畢業生在創業時選擇了啟動資金少,容易開業且風險相對較小較容易操作的傳統行業,人們對於大學生創業無疑是寄予厚望的,盡管國家出台了優惠政策,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但目前選擇自主創業的大學生並不多,自主創業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
(3)高校健康發展之必然
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也是高校擴招繼續健康發展的要求。因為如果擴招後培養出來的大量畢業生不能順利地就業,將反過來制約擴招的發展,從而阻礙中國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階段向大眾化教育階段邁進的步伐,要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改變就業教育思維模式,樹立創業教育新理念,使高校畢業生不僅是求職者,而且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也就可以解決了。
二、大學生自主創業面臨的問題
但在大學生創業取得成效的同時,還存在一些來自大學生自身、相關外部環境等多方面的問題,使得大學生創業的整體效果並不令人滿意。而就大學生而言,由於其年齡、閱歷與知識等方面的原因,使其在創業過程中面臨較多的心態、知識、經驗、技術與資金等方面的問題。
首先,心態問題。擁有良好的心態,尤其是對創業風險具有清醒的認識,並 充分擁有應對風險的心理准備,是創業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但是由於大學生受年齡及閱歷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對創業風險具有清醒的認識,缺乏對可能遭遇到風險的必要准備。在缺乏良好心態的情況下,創業前景也會受到相應不利影響。
其次,知識限制。創業需要企業注冊、管理、市場營銷與資金融通等多方面的豐富知識,在缺乏相應知識儲備的情況下,倉促創業不僅難以融到必需的資金,而且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也將處於劣勢。
再次,經驗限制。受年齡及相應學識的限制,大學生很難擁有關於創業的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創業知識一般也限於「紙上談兵」,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創業及在公司運營中肯定會遇到各種不可預見的問題,以致創業困難。
三、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對策分析
1、提高大學生的自身素質。首先,要培養大學生自主創業意識。在大學階段樹立創業理想,堅信創業理想能夠實現,從而為這個理想的實現而不斷地奮斗。其次,要塑造良好的創業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進行創業的一個必要條件。最後,要培養創業所必需的綜合素質能力。
2.要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目前大學生創業所必需的配套措施、規章制度還沒有健全或者落實,這就要求國家制定長期戰略和政策。各級黨委和政府需改善創業環境,通過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法規來優化創業環境,指導和支持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方便之門,積極有效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
3.要轉變社會觀念。大學生創業是一項開拓性的事業,需要來自各個方面的支持,尤其是來自家庭、社會等方面的幫助。因此我們要打破那些認為「學而優則仕」、去大公司、政府機關才是找了一份好工作的觀念,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在創業者遇到暫時的挫折時,要以寬容的心態對待他們,不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
四、大學生自主創業前景
「創業也是一種就業,創業還可以為他人創造就業崗位」。自主創業,不僅是大學生成才的重要模式,更是就業的重要途徑。很多專家提出,為了幫助學生以創業實現就業,高等教育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與主動精神,要使高校畢業生「不僅成為求職者,而且成為工作崗位的創造者」。
從擇業到創業,這是就業觀念的重大轉變。走自主創業的道路,從長遠看是大學畢業生的一種重要選擇和就業途徑。在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加大的形勢下,大學生自主創業,對緩解當前的就業矛盾和壓力,對促進就業再就業工作,無疑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漫漫的創業之路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總有崇山要翻越、艱難要克服, 這需要我們更多的理智而不是沖動、需要冷靜而不是狂熱。在國家給予相關政策的扶持之下,有了好項目的應屆大學生創業之路上除了要有好的技術,更要有好的心態,敢於面對創業中即將到來的挫折和失敗。同時也要堅定信心,相信自己能夠成就美好的未來,有了這些保證,應屆大學生的創業之路不僅僅是「看上去很美」的一個夢。而且經得起考驗,相信我們的創業之路都能美夢成真!
參考文獻:
[1]葉育旺. 對大學生自主創業的反思[J]. 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1(3)
[2]歐清華. 大學生畢業生自主創業的障礙與對策探微[J].教育與化, 2004(3)
[3]趙志生. 對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內蒙古社科, 2004(6)
只能提供這些,應該沒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