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想找一個關於張愛玲小說的論文
(《沉香屑—第一爐香》)
1、華美的語言和繽紛的意象——天才之翼
(1)、紛繁的意象和出色的描寫技巧
「卷著雲頭的花梨炕,冰涼的黃藤心子,柚子的寒香……姨奶奶添了孩子了。這是他所懷念的古中國……
院子正中生了一棵樹,一樹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紋。長安靜靜的跟在他後面送了出來。她的藏青長袖旗袍上有著淺黃色的雛菊。」 ( 《金鎖記》)
時至今日,我們應當承認,從五·四新文學誕生以來,就描寫城市生活、人生情感的當代小說作家,很少有人像張愛玲那樣能夠以其完美圓熟的技術、文字的功力、深刻的人生觀、犀利的觀察與豐富的想像力,即是以熾烈迸發的才情成就於文壇。在那個墾荒與洪流的時代,許多作家的文學語言尚處在胡適之、郭沫若自五四時期創造的直抒胸臆的白話詩體,對創作技巧抱著鄙夷的態度,而象張愛玲這樣優美暢達、厚積薄發的文字是很少見的。應當說,張愛玲是避於我們文學發展的潮流之下,向我們展示了文學的另外一些層面的。上述特點可以說是張愛玲作品呈現的最主要特徵,在四十年代即被評論家所承認。
文字表達中,對意象的撲捉,精當的描寫,用比喻通感來寫情狀物以推進情節和烘託人物心理是張愛玲作品最突出的方面。這其中,包融了她對生活細致的觀察,豐富的想像力以及對作品寫作背景、人物塑造上的經驗和總體把握。這在她的中短篇作品中得到了出色的表現。如在《沉香屑·第二爐香》中的一段情景描寫:
「……牆里的春天延燒到牆外去,滿山轟轟烈烈開著野杜鵑,那灼灼的紅色一路摧枯拉朽燒下山坡子去了。杜鵑外面,就是那濃藍的海,海里泊著白色的大船。」
這里不單是色彩的強烈對照給予觀者一種眩暈的不真實的感覺——處處是對照,各種不調和的地方背景,時代氣氛,全是硬生生地給攙揉在一起,造成一處奇幻的境界。這不是客觀性的描摹,而是以主觀意識和想像加入其中,來對作品主題和人物進行環境映襯和心理烘托,表現出主人公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時模糊的意識和恐懼的心理。它完全是與作品融為一體,不但起了烘托,而且用於行文的轉折(這是主人公在路上的一段情景描寫),起到提示和暗示作用。做為作者初期的創作,象《沉香屑·第二爐香》這一時期的作品顯然在意象的撲捉、情景的烘托和情節的暗示上過於看重和強調,有些吵,有較重的刀爺痕跡,但另一方面,卻顯示出了作者在這一方面過人的能力。有些描寫於細微處見精神,卻又起伏跌盪,如虹飛碧落,給人目不瑕接之感。如《傾城之戀》中一段風的描寫:
「只有那莽莽的寒風,三個不同的音階……三條駢行的灰色的龍,一直線向前飛……叫喚到後來,索性連蒼龍也沒有了,只是三條虛無的氣,真空的橋梁,通入黑暗,通入虛空的虛空。
……風停了下來,像三條灰色的龍,蟠在牆頭,月光中閃著銀鱗。」
(2)、深刻的心理刻劃和充滿靈性的通感運用
張愛玲小說對於人物的心理刻劃是非常成功的,人物的舉動,對話,背景的移換,甚至光線、氣味,都反映出心理的進展。「每句說話都是動作,每個動作都是說話」④如《金鎖記》中童世舫與長安戀愛的一段,完全用眼光、氣味和感覺表達出了人物沉浴愛河的心理狀態:
「兩人並排在公園里走著,很少說話,眼角里帶一點對方衣裙與移動著的腳,女子的粉香,男子的淡巴菰氣,這單純而可愛的印象,便是他們的欄桿,欄桿把他們與大眾隔開了。空曠的綠地上,許多人跑著,笑著談著,可是他們走的是寂寂的綺麗的迴廊——走不完的寂寂的迴廊。不說話,長安並不感到任何缺陷。」
尤其是女作家在運用通感方式進行描寫上有充滿著藝術靈性的表達能力,使作品中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如寫人的感覺:
「七巧眼前彷彿掛了冰冷的珍珠簾,一陣熱風來了,把那簾子緊緊貼在她的臉上,風去了,又把簾子吸了回去,氣還是沒有透過來,風又來了,沒頭沒臉包住她——一陣涼一陣熱,她只是淌著眼淚。」
(《金鎖記》)
這是一個女人情長氣短的窒息絕望。作者把人的感受和心理狀態轉化為可以感知的行為,很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再如一些形象而極具美感的比喻描寫成為文章的亮點,使作家的文字具有很強的閱讀價值,如:
「晴天的風像一群鴿子鑽進他的紡綢褲褂里去,哪都鑽到了,飄飄拍著翅子。」 (《金鎖記》)
「振保覺得她完全被打敗了,得意至極,立在那裡無聲的笑著,靜靜的笑從他的眼裡流出來,像眼淚似的流了一臉。」
( 《紅玫瑰與白玫瑰》)
2、自己的文章——於平凡處的寫作方法
(1)、參差對照的寫作手法
「……而人生安穩的一面則有永恆的意味,雖然這種安穩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時候就要破壞一次,但仍然是永恆的。它存在於一切時代……」
「我寫作的題材便是這么一個時代,我以為用參差的對照是比較適宜的。我用這手法描寫人類在一切時代之中生活下來的記憶。而以此給予周圍的現實一個啟示。」⑤
上述引文是作家自己對創作的認識。作家根據自己創作的題材選擇了認為合適的寫作手法,虛偽中有真實,浮華中有素樸,人物在回憶與真實間徘徊。在今天看來,作家的創作也是相當含蓄而內斂的。她把精力運用到故事的營造中去,寫人物的神態、舉止、心理活動,特別是善於抓住人物一剎那的心理變化——歡樂時的一絲蒼涼,勇敢時的一絲恐懼,作家把這種心理感受如抽絲般自人物心底抽出,一絲一絲,編織起來,在故事的結尾成為一隻蝴蝶——永恆的人性靈魂的翅膀,放飛掉。
正是基於此,張愛玲的小說創作過程從初期紛繁的意象,濃烈的色彩,多人物的長情節逐漸走向淡化,開始追求簡單的故事和不著痕跡的作風。在這一階段,作家在情節的推動,時間跨度的起轉承和上的手法十分高超。比較長的情節之間是一段類似電影蒙太奇式的切換:
「七巧雙手按住了鏡子。鏡子里反映著的翠竹簾子和一幅金綠山水屏條依舊在風中盪漾著。望久了,便有一種暈船的感覺。再定睛看時,翠竹簾子已經褪了色,金綠山水換了一張她丈夫的遺像,鏡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金鎖記》)
而有些只是一句話:
「……露出一座灰色小白房,炊煙蒙蒙上升,鱗鱗的瓦在煙中淡了、白了,一部分泛了色,像多年前的照片。」 (《連環套》)
諸如此種的寫作手法,使作品呈現出一種寧靜、沖淡的美。同樣,張愛玲小說的結局也非常精彩,一兩句話的收尾,戛然而止,無盡的余韻在後面延伸。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金鎖記》)
(2)、營造氣氛的高手
由於敘述手段和高超的心理描寫技巧的運用,張愛玲的作品中幾乎可以隨時營造出不同的氣氛。作品中的人物在現實背景中隨時的「出離」,成為特定情節中的特定人物。《傾城之戀》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作品中范柳原和白流蘇在傾城的亂世之中,一旦兩人獨處,展開他們感情的「對決」,作家只是幾句景物的交待,就讓他們成為舞台劇中的演員:
「一眼看去,那堵牆極高極高,望不見邊,柳原看著她道:『這堵牆,不知為什麼使我想起地老天荒那一類的話。』」
3、中西合璧—傳統小說語言和意境同現代小說技法的融合
借鑒中國古白話小說的語言和意境,是張愛玲小說的特點,也是歷來所為人垢病之處。時至今日,仍然有人對其進行指責,認為這使其作品變得不夠扎實,陳腐陰暗。應該說,這種評價有兩個問題值得商榷。其一,是看這種學習和借鑒是否值得提倡。自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中國舊有的文化體系被否定和粉碎,重新建構,小說家們從西方文學中汲取營養,以現代口語為基礎,形成了新的文化語言。三四十年代是這種語言的成長期,這時從舊的語言中汲取營養,是肯定為文化潮流所不容的。但即使在新的文學語言成熟的今天,張愛玲作品的語言風格依舊向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們是否應當向舊的文學語言汲取營養?張愛玲的文學語言直接從古白話小說中汲取材料,形成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曉暢、生動、傳神,一如京劇中的西皮流水調,雖有做作的伊呀聲,但一如流水般的宛轉動人。作品中的有些詞在當代語言中已經極少使用,如「匝、挫、渾頭渾腦」,但不乏恰切妥貼之處。其二,在評價作家的同時,應該根據其特定的時代和條件,在作家創作的當時,新文學語言並未成熟。相對而言,作家的文學語言已經相當完美圓熟了。誠然作家作品中不乏直接照搬和套用古白話小說中的句子,使語言生硬造做,成為惡俗濫調。但就於整體而言,她的中短篇小說成就已有定論,從一個角度證明了學習和借鑒的成功。即使在文學語言成熟豐富的今天,張愛玲的文學語言依舊屬於佼佼者,這給我們留下了思考和學習的課題。
張愛玲作品中運用、體現出的傳統的東方式的意境和情趣,將在其它章節簡述。
❷ 關於張愛玲傾城之戀的論文
內容摘要:白流蘇與曹七巧出身不同,經歷不同,卻都折射出當時男權社會下女性的悲哀,而她們的悲哀表現在:親情的淪喪;愛情的破滅;生存的困境;自私的本性以及女奴意識、原罪意識 關鍵詞:白流蘇 曹七巧 女性悲劇 張愛玲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封建貴族家庭。她的母親雖出身名門,卻是深受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熏陶與影響的新式女子,但她仍沒能逃脫包辦婚姻的命運。她的父親則是一個封建遺少的形象,時代的變遷,家庭的沒落,並未將他拉進現代社會的洪流,相反的,卻讓他自甘墮落:納妾、抽鴉片,永遠只活在腐朽的封建遺少的世界裡。「張愛玲從母親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處於新舊時代夾縫的中國女性的無助與悲哀。」 正是因為她看透了生活在封建社會,男權文化重壓下的女性的悲劇命運,才鑄就了她筆下一個個鮮活的女性形象。 張愛玲筆下的女性是可憐的、自私的、可悲的,她以冷峻、肅殺的筆調為我們展示了一個又一個女性的悲劇。對於她筆下的女性,她不僅僅是給予了悲憫和同情,更多的也有揭露和批判。 《傾城之戀》、《金鎖記》是張愛玲的代表性作品,這兩部作品看似無任何關聯,不同的人演繹著不同的故事。但深層次剖析,我們發現,在這不同的故事裡,相同的是都為我們展現了女性的悲劇。 《傾城之戀》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蘇是一個出身舊式家庭的小姐,她受過西式教育,在受到丈夫的虐待後,甚至同敗家子丈夫離了婚,也可以稱得上是新式女子。 但她離婚回到娘家後,並未感到絲毫家庭的溫暖和安慰,兄嫂搜刮完她的財產,便迫不及待想趕她回婆家。譏諷、謾罵的話語刺激著流蘇,娘家再無她的立足之地。「這屋子可住不得了!……住不得了!」(《傾城之戀》)但像她這樣的女人想要獨立生存,談何容易。於是徐太太的一句:「找事,都是假的,還是找個人是真的。」(《傾城之戀》)使得流蘇又回到了原來的老路上即找個男人嫁了,這是她唯一的生存之路。機緣巧合下,她結識了范柳原,這個男人是她的新希望,是她逃脫家庭的唯一出路,說到底她最看重的還是他的財富和地位,所以她便不顧一切地想要抓住這個男人,使自己得到經濟上的安全。她想要佔據主動的地位,想要成為她的妻子,而不是像他對待歡場上的女子那樣對待她。但是,她失敗了,范柳原是她無法掌控的男人,她不懂他,她只意識到「他要她,卻不願意取她。」在兩性對決中,她敗下陣來,,但她卻不能放手,只剩下做范柳原情婦這一條出路。不知是幸與不幸,香港爆發了戰爭,意外的戰爭使得這對男女回歸到最平凡的普通人,兩人一剎那的諒解成全了白流蘇的夢想,最終與范柳原結了婚。在這看似圓滿的結局裡,背後卻是無盡的蒼涼與絕望。流蘇的圓滿是以整座城市的毀滅作為代價而換來的。「香港的陷落成全了她。……也許就因為成全她,一個大都市傾覆了。」(《傾城之戀》)但「香港之戰的洗禮並不曾將她感化成為革命女性,香港之戰影響范柳原,使他轉向平時的生活,終於結婚了,但結婚並不使他變為聖人,完全放棄往日的生活習慣與作風。」 ② 他們的結局仍舊庸俗,而流蘇的婚姻生活,也是可以預見的。 《金鎖記》中的曹七巧是男權社會下,徹底的悲劇女性形象,在男尊女卑制度的迫害下,曹七巧的靈魂極度扭曲,張愛玲以犀利的筆鋒展現了她的瘋狂、丑惡和變態。 曹七巧原是鄉下麻油店老闆的女兒,雖出身寒微,卻也天真美麗,嚮往純真的愛情,也有了喜歡的人。但父權社會里,她的兄長為了金錢,將她賣給高門大戶的的姜家二少爺做了偏房,從此,她便把心儀的肉店伙計鎖在了心底。嫁給一個從小得了軟骨病的殘廢少爺,就註定了她要壓抑著情慾生活,在這畸形的夫妻關系中,她從未享受過人的權利和快樂。在丈夫那裡得不到情慾的滿足,她便轉向了她的小叔子——三少爺季澤。她渴望正常的情慾生活,然而她的愛卻始終得不到回應。姜家老太太把她「扶正」後,她將所有的情慾都轉化為對金錢的渴望,她固執地認為,金錢就是她的一切。分家後,這種對金錢的依賴愈演愈烈。這是她用一生的幸福換來的,對金錢有著強烈的佔有欲,淪為金錢的奴隸。然而她的愛與欲永久地被壓抑著,造成了她靈魂的扭曲,她開始變得瘋狂、惡毒。她為守住她的財產,不惜破壞兒女的婚姻和愛情。她逼死了兩房兒媳,更斷送了女兒的幸福。「她既是父權社會的受害者,又是父權社會的合謀者,還是人性丑惡的表現者。」 「三十年來她帶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金鎖記》) 白流蘇和曹七巧一個是大家閨秀,一個是淳樸的鄉下妹子;一個受西式教育,可稱得上新式女性,一個是曾嚮往純真愛情的美麗姑娘。兩個形象看似不同,但她們骨子裡都烙刻著很深的女奴意識,都是男權社會下的犧牲品,男人的附屬品。她們始終受奴役、受壓迫,經濟上的無法獨立直接導致了人格的無獨立。這就是她們悲劇的根源。 男權社會下,她們的悲劇性主要表現在: 一 、親情的淪喪 白流蘇的兄嫂搜刮完她的錢財,便迫不及待趕她出門。「四奶奶站在三爺背後,笑了一聲道:『自己骨肉,照說不該提錢的話,提起錢來,這話可長了!我早跟我們老四說過——我說:老四,你去勸勸三爺,你們做金子,做股票,不能用六奶奶的錢哪,沒的沾上了晦氣!她一嫁到婆家,丈夫就變成了敗家子。回到娘家來,眼見得娘家就要敗光了——天生的掃把星!』三爺到:『四奶奶這話有理。我們那時候,如果沒讓她入股子,決不至於弄得一敗塗地!』」(《傾城之戀》)可見,白流蘇的錢花盡時,她的兄嫂已不待見她。他們之間,手足之情早已淡化,聯系他們的只有金錢。 曹七巧的兄長為了金錢,將她嫁給了姜家殘廢的二公子,絲毫不考慮自己妹妹是否會幸福。親手將妹子推入火坑後,還要借著關心、探望的名義去姜家搜斂錢財。「曹大年道:『妹妹你聽我一句話。別說你現在心裡不舒坦,有個娘家人走動著,多少好些,就是你有了出頭之日了,姜家是個大家族,長輩動不動就拿大帽子壓人,平輩小輩一個個如狼似虎的,哪一個是好惹的?替你打算,也得要個幫手。將來你用得著你哥哥你侄兒的時候多著呢。』七巧啐了一口道:『我靠你幫忙,我也倒了霉了!我早把你看得透里透——斗得過他們,你到我跟前來邀功要錢,斗不過他們,你往那邊一倒。本來見了官的就魂都沒有了,頭一縮,死不遲。』」(《金鎖記》)他們之間,已不再是單純的兄妹關系,還有金錢、利益。 二、 愛情的破滅 范柳原對白流蘇,或許是有一點出於真心喜歡的,但他知道白流蘇並不真正愛他,她看重的是他的金錢和地位,而且她並不真正懂他。所以「他要她,卻不願意娶她。」如果不是那場戰爭,白流蘇最終的結局也只不過是范柳原的情婦。 不正常的夫妻生活,使曹七巧正常的人性本能始終處於被壓抑狀態。因此她愛上了健康、風流的小叔子——姜季澤。她與他糾纏十幾年,她知道是不可能得到他的真心的。可當她聽到姜季澤那類似示愛的告白時,她的心顫抖了。「七巧低著頭,沐浴在光輝里,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金鎖記》)是的,她愛他,正是因為愛他,當知道他是為了錢而誆騙他時,她更加憤怒。可趕他走後,她又開始後悔。「今天完全是她的錯,他不是個好人,她又不是不知道,她要他,就得裝糊塗,就得容忍他的壞。」(《金鎖記》)她的戳穿使她的「愛情」破滅了。 三、 生存的困境 在這個社會里,女人毫無社會地位,更沒有獨立的人格。她們或許僅僅想要過安穩的日子,卻很難實現。為了生存,她們只能依靠男人。白流蘇認為:「一個女人,再好些,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傾城之戀》)而曹七巧,即使嫁了個殘廢的少爺,有不甘,有苦悶,卻也仍然堅持呆在姜家,她要依靠他給她的名分、地位爭奪家產。「女人……女人一輩子講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遠永遠。」 這足以說明,男人,是她們唯一的活路。她們離不開,更不願離開。七巧很看重她的家當,但她卻依然抓著她的兒子長白,因為他是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她不能放開他,更不容許別的女人搶走他。 四 、 自私的本性 白流蘇為了自己的私慾,為了得到一個男人,她一手摧殘了她與七妹間的姐妹之情,為了她的生存之路,她不顧姐妹情誼投身於范柳原。「寶絡心裡一定在罵她,同時也對她刮目相看,肅然起敬。」(《傾城之戀》)流蘇把男人看得比姐妹重。 而曹七巧為了自己貪婪的本性,更是可以不顧母子之情,拆散兒子、兒媳,破壞女兒的愛情,只為了守住她的財產和她的「男人」。分財產後,曹七巧化身為惡毒的巫女、陰暗的母親。「在她獲得了家長的權利之後,她的變態心理便不可遏制的與她的『報復』結合起來,『她需要別人為她的犧牲也付出點什麼,不管這別人是否是她的親骨肉,只要能夠補償她的變態心理』」 長白之於她,不單是兒子,還是她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可當兒子結婚後,便不只屬於她一個人,她需要和另一個女人來分享她的兒子,她不允許這樣。她拼盡全力挑撥他們的夫妻生活,說盡兒媳的壞話,致使兒媳在痛苦的煎熬中死去。對於女兒長安,她處心積慮地破壞她的愛情,還給她吃鴉片,生怕外人騙走她的家當。 五、女奴意識和原罪意識 她們的悲劇命運一半來自於外界——遭受著男權主義的欺辱和壓迫,而另一半原因則在於她們自身,她們骨子裡烙刻著很深的女奴意識和原罪意識,這是受幾千年來封建男權制度的影響。這種意識使她們自己陷入困境,無法走出來。她們自身就認為無論任何方面,都比男人低一等,所以想生存,只能依靠男人。 曹七巧最終結局是眾叛親離,她知道她身邊所有的人都怨恨她;而白流蘇與范柳原最終結了婚,但范柳原終不會變為聖人,不能放棄往日的生活與作風,誰又知道白流蘇會不會成為第二個曹七巧。「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了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 注釋: 張愛玲,《張愛玲作品集色,戒》 張愛玲,《張愛玲典藏全集自己的文章》 陳閑,《張愛玲筆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張愛玲,《張愛玲典藏全集有女同車》 劉玉芳,羅玉成,《無愛的世界,人性的荒原》 參考文獻: [1]陽嬌麗.蒼涼的生命之歌論張愛玲筆下女性的安穩人生路[J]名作欣賞.2008年02期 [2]王寶才.蒼涼無愛淺論張愛玲小說中的女性[J]成功(教育).2009年12期 [3]黃曼青.論悲劇美學之妙用兼談張愛玲小說作品中的悲劇人物[J]作家.2008年02期 [4]高娟.張愛玲傾城之戀解讀[J]山東社會科學.2003年03期 [5]趙紅.婚姻的言說張愛玲對女性生存狀態的解讀[J]理論導刊.2008年02期
❸ 急求關於張愛玲小說研究的論文和開題報告。
張愛玲小說研究的論文和開題報告,我寫過的。
❹ 最近要寫論文,關於張愛玲的,但是現在一點頭緒都沒有,關於選題,關於寫哪個方面,迷茫,大家幫幫忙哦
①從張愛玲的文章來說,是畸形的,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面產生的,不回是張愛玲本身的性格或者人格答畸形(我曾聽人這樣說起過),而是因為張愛玲實在是太多聰明和敏銳,社會的陰暗和變態,能夠被她察覺到。
②從生平際遇來說,他是一個真正的悲劇者,從少女的天真到最後悲劇的死亡結局,她是真正的文學創作者,而不是那種為了創作而創作,他的那種對於文字的理解已經超過了絕大多數人的想像,她對於文字的駕馭能力也是登峰造極。她的夢一般的閨中生活,甜蜜而短暫的愛情,沒有人情味的社會,等等,都是那麼的讓人揪心。好吧,就說這么多,我要睡覺了,困死了,希望採納。
❺ 急求有關張愛玲小說的論文
歷史意義~有些難啊
張愛玲小說人物分析或某部作品的賞析較簡單
❻ 我的畢業論文題目是:張愛玲小說論,請問從哪幾個方面展開比較好呢
我畢業的時候用的是張愛玲《金鎖記》中金鎖的人物形象分析
你可以用張愛玲小說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形象分析這方面的都比較好寫,資料也比較多。就像三樓說的,你的題目很大,作為一般本科生來說很難駕馭,像我的話,本來就是要寫張愛玲小說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比你的題目還小,可是老師還是說比較難把握,書也看不完哎,所以就單挑了一本金鎖記。而且本科生的論文重的是方法,研究生中把握,我的學姐告訴我一般的研究生畢業論文不會用這種非常多人研究的作家哎,很難出新,貌似這樣。
如果從縱向展開,你的書看完了么?如果對書本沒有一定的了解,你如果去歸納出特點,當然,很多特點一些專家肯定都說過了,但是自己的見解個人認為比較重要,論文馬上也要開始寫了,各個時期的書這么多。。。
❼ 關於寫張愛玲論文的標題
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胡蘭成說的
❽ 張愛玲的小說《傾城之戀》,取論文題目八個字,主要體現悲,題目要新穎特別,望各位大神們給點意見哦,謝
你還沒搞定?
你都問了好長時間了啊
❾ 關於張愛玲女性意識的論文
不知道下筆,還選這種冷僻的主題幹啥呢?
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嗎?
不知道樓主到底有多急
谷歌「慧譯通」,我們或許能幫到哦
❿ 有關張愛玲的論文
他的作品在我們這個時代已經看不到當初的韻味了。
而她的思想根本不應該在那個年代出現,這就是她的偉大的地方。
如果想寫這方面的東西,最好看看前人的研究,這樣才能被 你的老師 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