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園林藝術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園林藝術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25 08:32:55

Ⅰ 幫忙找一篇關於園林藝術的論文 最好是原創的 謝了

人化自然與自然擬人化、既然是造園,便離不開自然,但中西方對自然的態度卻很不相同。西方美學著作中雖也提到自然美,但這只是美的一種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經過人工的改造,便達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說自然美本身並不具備獨立的審美意義。黑格爾在他的著作中曾專門論述過自然美的缺陷,因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沒有自覺的心靈灌注生命和主題的觀念性的統一於一些差異並立的部分,因而便見不到理想美的特徵。「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華為藝術美。而園林是人工創造的,他理應按照人的意志加以改造,才能達到完美的境地。

中國人對自然美的發現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種途徑。中國人主要是尋求自然界中能與人的審美心情相契合並能引起共鳴的某些方面。中國人的自然審美觀的確立大約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特定的歷史條件迫使士大夫階層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並寄情山水見,於是便借「情」作為中介而體現湖光山色中蘊涵的極其豐富的自然美。中國園林雖從形式和風格上看屬於自然山水園,但決非簡單的再現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這種創造卻不違背藹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順應自然並更加深刻的表現自然。在中國人看來審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變自然,而是強調主客體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即「暢神」。它可以起到溝通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作用。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還可以通過:「移情」的作用把客體對象人格化。莊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認為物我之間可以相互交融,以致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園的美學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國則是自然擬人化。

形式美與意境美,由於對自然美的態度不同,反映在造園藝術上的追求便有所側重了。西方造園雖不乏詩意,但刻意追求的卻是形式美;中國造園雖也重視形式,但傾心追求的卻是意境美。西方人認為自然美有缺陷,為了克服這種缺陷而達到完美的境地,必須憑借某種理念去提升自然美,從而達到藝術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種形式美。早在古希臘,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就從數的角度來探求和諧,並提出了黃金率。羅馬時期的維特魯威在他的論述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問題,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組合細部時適度的關系」。文藝復興時的達芬奇、米開朗琪羅等人還通過人體來論證形式美的法則。而黑格爾則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為命題,對整齊一律、平衡對稱、符合規律、和諧等形式美法則作抽象、概括。於是形式美的法則就有了相當的普遍性。它不僅支配著建築、繪畫、雕刻等視覺藝術,甚至對音樂、詩歌等聽覺藝術也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與建築有密切關系的園林更是奉之為金科玉律。西方園林那種軸線對稱、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幾何圖案構圖,強烈的韻律節奏感都明顯的體現出對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國造園則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屬於物質形態的范疇。但其衡量的標准則要看能否借它來觸發人的情思,從而具有詩情畫意般的環境氛圍即「意境」。這顯然不同於西方造園追求的形式美,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中國造園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國沒有專門的造園家,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由於文人、畫家的介入使中國造園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而詩和畫都十分注重於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國造園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國維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獲取,而「悟」是一種心智活動,「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因此造園的經營要旨就是追求意境。一個好的園林,無論是中國或西方的,都必然會令人賞心悅目,但由於側重不同,西方園林給我們的感覺是悅目,而中國園林則意在賞心。

中國造園走的是自然山水遠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詩畫一樣的境界。如果說它也十分注重於造景的話,那麼它的素材、原形、源泉、靈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發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東西便越包含豐富的意蘊。因此中國的造園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變萬化,整體和局部之間卻沒有嚴格的從屬關系,結構鬆散,以致沒有什麼規律性。正所謂「造園無成法」。甚至許多景觀卻有意識的藏而不露,「曲徑通幽處,禪房草木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會路轉,有亭翼然」,這都是極富詩意的境界。

總上所述僅僅只是中西方園林藝術特點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更精髓的東西等待我們去挖掘,人類千百年來創造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浩瀚宇宙。而未來世界是屬於我們的,未來世界的美也要靠我們去創造,肩上的擔子並不輕。我們更應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這一光榮的使命,任重而道遠

Ⅱ 園林藝術鑒賞的論文

從古至今,無論中西方,人類對於美的追求與創造都近乎精益求精,園林設計中的大量傳世佳作,都寫滿了人們的對於美的各種見解與領悟,留給後人的不僅僅只是驚嘆,更有促使人們努力鑽研下去的不竭動力。作為後人更應奮發,站在偉人的肩膀上,創造更深遠的輝煌。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中國方園林藝術各自的特點,從中領略中國文化,以及人類的巧奪天工。
中國園林有北方皇家園林和江南私家園林之分,且呈現出諸多差異。皇家園林趨於華麗精緻,名園如頤和園、北海、避暑山莊、圓明園,無論是在選址、立意、借景、山水構架的塑、建築布局與技術、假山工藝、植物布置、乃至園路的鋪設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國私家園林很可能與皇家園林起源於同一時代,但是從已知的歷史文獻中,人們了解到在漢代有梁孝王的免園,大富豪袁廣漢的私園。這類私家園林均是仿皇家園林而建,只是規模較小,內容朴實。

自然美

中國園林既不求軸線對稱,也沒有任何規則可循,相反卻是山環水抱,曲折蜿蜒,不僅花草樹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築也盡量順應自然而參差錯落,力求與自然融合。

自然擬人化

中國人對自然美的發現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種途徑。中國人主要是尋求自然界中能與人的審美心情相契合並能引起共鳴的某些方面。中國人的自然審美觀的確立大約 可追溯到魏晉南北朝時代,特定的歷史條件迫使士大夫階層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並寄情山水見,於是便借"情"作為中介而體現湖光山色中蘊涵的極其豐富的自然美。中國園林雖從形式和風格上看屬於自然山水園,但決非簡單的再現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切領悟自然美的基礎上加以萃取、抽象、概括、典型化。這種創造卻不違背藹然的天性,恰恰相反,是順應自然並更加深刻的表現自然。在中國人看來審美不是按人的理念去改變自然,而是強調主客體之間的情感契合點,即「暢神」。它可以起到溝通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之間的作用。從更高的層次上看,還可以通過:「移情」的作用把客體對象人格化。莊子提出"乘物以游心"就是認為物我之間可以相互交融,以致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因此西方造園的美學思想人化自然而中國則是自然擬人化。

意境美

中國造園則注重「景」和「情」,景自然也屬於物質形態的范疇。但其衡量的標准則要看能否借它來觸發人的情思,從而具有詩情畫意般的環境氛圍即「意境」。這顯然不同於西方造園追求的形式美,這種差異主要是因為中國造園的文化背景。古代中國沒有專門的造園家,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由於文人、畫家的介入使中國造園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而詩和畫都十分注重於意境的追求,致使中國造園從一開始就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清人王國維說:"境非獨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意境是要靠"悟"才能獲取,而"悟"是一種心智活動,"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因此造園的經營要旨就是追求意境。

偶然性

中國造園走的是自然山水遠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詩畫一樣的境界。如果說它也十分注重於造景的話,那麼它的素材、原形、源泉、靈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發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東西便越包含豐富的意蘊。因此中國的造園帶有很大的隨機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變萬化,整體和局部之間卻沒有嚴格的從屬關系,結構鬆散,以致沒有什麼規律性。正所謂「造園無成法」。甚至許多景觀卻有意識的藏而不露,「曲徑通幽處,禪房草木生」,「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峰會路轉,有亭翼然」,這都是極富詩意的境界。

含混

中國造園講究的是含蓄、虛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們置身其內有撲溯迷離和不可窮盡的幻覺,這自然是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和觀念使然。和西方人不同,中國人認識事物多藉助於直接的體認,認為直覺並非是感官的直接反應,而是一種心智活動,一種內在經驗的升華,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國園林的造景借鑒詩詞、繪畫,力求含蓄、深沉、虛幻,並藉以求得大中見小,小中見大,虛中有實,實中有虛,或藏或露,或淺或深,從而把許多全然對立的因素交織融會,渾然一體,而無明晰可言。相反,處處使人感到朦朧、含混。

出世

羨慕神仙生活對中國古代的園林有著深遠的影響,秦漢時代的帝王出於對方士的迷信,在營建園林時,總是要開池築島,並命名為蓬萊、方丈、瀛洲以象徵東海仙山,從此便形成一種"一池三山"的模式。而到了魏晉南北朝,由於殘酷的政治斗爭,使社會動亂分裂,士大夫階層為保全性命於亂世,多逃避現實、縱欲享樂、邀游名山大川以寄情山水,甚至過著隱居的生活。這時便滋生出一種消極的出世思想。陶淵明的《桃花園》中便描繪了一種世外桃源的生活。這深深影響到以後的園林。文人雅士每每官場失意或退隱,便營造宅院,以安貧樂道、與世無爭而怡然自得。

重情

中國古典園林是滋生在中國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並深受繪畫、詩詞和文學的影響。由於詩人、畫家的直接參與和經營,中國園林從一開始便帶有詩情畫意的濃厚感情色彩。中國畫,尤其是山水畫對中國園林的影響最為直接、深刻。可以說中國園林一直是循著繪畫的脈絡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沒有什麼造園理論專著,但繪畫理論著作則十分浩瀚。這些繪畫理論對於造園起了很多指導作用。畫論所遵循的原則莫過於「外師造化,內發心源」。外師造化是指以自然山水為創作的楷模,而內發源則是強調並非科班的抄襲自然山水,而要經過藝術家的主觀感受以粹取其精華。 除繪畫外,詩詞也對中國造園藝術影響至深。自古就有詩畫同源之說,詩是無形的畫,畫是有形的詩。詩對於造園的影響也是體現在「緣情」的一面。中國古代園林多由文人畫家所營造,不免要反映這些人的氣質和情操。這些人作為士大夫階層無疑反映著當時社會的哲學和倫理道德觀念。中國古代哲學「儒、道、佛」的重情義,尊崇自然、逃避現實和追求清凈無為的思想匯合一起形成一種文人特有的恬靜淡雅的趣味,浪漫飄逸的風度和朴實無華的氣質和情操,這也就決定了中國造園的「重情」的美學思想。
總上所述,僅僅只是中國園林藝術特點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更精髓的東西等待我們去挖掘,人類千百年來創造的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浩瀚宇宙。而未來世界是屬於我們的,未來世界的美也要靠我們去創造了,肩上的擔子並不輕。我們更應以積極的心態去迎接這一光榮的使命,任重而道遠。

Ⅲ 關於中國園林的論文,2000字

園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或進一步築山、疊石、理水)、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途徑創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環境和遊憩境域。在中國漢族建築中獨樹一幟,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園林建築。同時西方國家在建造園林中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傳統中國文化中的一種藝術形式,起源於中國「禮樂」文化,通過以花木等為載體襯托出人類主體的精神文化。landscape garden 應解釋為「觀賞園藝」是完全不同的事物。中國傳統俗稱「花匠學」英語 scenery 較好,因為其有藝術的意味。
出現這類錯覺,是學科分類與學術體系時代局限的原因。
中華文化的悠久歷史和豐富資源,使我國文化產業孕育著產生巨大財富的機遇,文化產業吸引投資的領域不斷擴大。各地各有關部門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基層為重點,大力發展文化事業。通過政府主導,引導多元投入,各地公共文化服務投入方式日趨多樣化,多元投入機制正在形成。園林古建築行業攜「文化產業」和「城市綠化」兩個概念,進來受到更多商家的追捧。

Ⅳ 500分求一篇園林藝術論文

蘇州園林
「我走過的橋比你走過的路還長」,現在大概很少有人用這口吻教訓後生小子了!人生一世自然都要經過無數的橋,除了造橋的工程人員外,恐怕要算畫家見的橋最多了。
美術工作者大都喜歡橋,我每到一地總要尋橋。橋,多麼美!「小橋流水人家」,固然具詩境之美,其實更偏於繪畫的形式美:人家房屋,那是塊面;流水,那是長線、曲線,線與塊面組成了對比美;橋與流水相交,更富有形式上的變化,同時也是線與面之間的媒介,它是溝通線、面間形式轉變的橋!如果煞它風景,將江南水鄉或威尼斯的石橋拆盡,雖然綠水依舊繞人家,但徹底摧毀了畫家眼中的結構美,摧毀了形式美。
石拱橋自身的結構就很美:圓的橋洞、方的石塊、弧的橋背,方、圓之間相處和諧、得體,力學的規律往往與美感的規律相拍合。不過我之愛橋,並非著重於將橋作為大件工藝品來欣賞,也並非著眼於自李春的趙州橋以來的橋梁的發展,而是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那拱橋的強勁的大弧線,或方橋的單純的直線,都恰好與蘆葦叢構成鮮明的對照。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游絲拂著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一座長橋,卧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人們珍視長橋之美。頤和園里仿造的盧溝橋只17孔,蘇州的寶帶橋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橋緩緩看一遍,你會感到像讀了一篇史詩似的滿足。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張擇端在《清明上河圖》里將橋作為畫卷的高潮,因橋上橋下,往返行人,各樣船隻,必然展現生動活潑的場面,兩岸街頭濃厚的生活情調也被橋相聯而成濃縮的畫圖。矛盾的發展促成戲劇的高潮,形象的重疊和交錯構成豐富的畫面,橋往往擔任了聯系形象的重疊及交錯的角色,難怪繪畫和攝影作品中經常碰見橋。極目一片莊稼地,有些單調,小徑盡頭忽然出現一座小橋,橋下小河裡映著橋的倒影,倒影又往往被浮萍、雜草刺破。無論是木橋還是石橋,其身段的縱橫與橋下的水波協同譜出形與色的樂曲。田野無聲,畫家們愛於無聲處靜聽橋之歌唱,他們尋橋,彷彿孩子們尋找熱鬧。高山峽谷間,憑鐵索橋、竹索橋交通。我畫過西藏、西雙版納及四川等地不少索橋,人道索橋險,畫家們眼裡的索橋卻是一道線,一道富有彈性的線!一道孤立的線很難說有什麼生命力,是險峻的環境孕育了橋之生命,是山岩、樹叢及急流的多種多樣的線的襯托,才使索橋獲得了具有獨特生命力的線的效果。
南京長江大橋遠看也是一道直線,直線美不美?直線是否更符合新的審美觀?不宜籠統地提問,不能籠統地答復,藝術形式處理中,往往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為了畫長江大橋,我曾爬上南京獅子山,就是想尋找與橋身的直線相襯托、呼應、引申的點、線、面!為了畫錢塘江大橋,我曾兩次爬到六和塔背後的山坡上,但總處理不好那龐大的六和塔與長長的橋的關系,因而構不成畫面。雖然濱江多垂柳,滿山開桃花,但脂粉顏色哪能左右結構之美呢!成昆路上,直線橋多,列車不斷地過橋、進洞,出洞、過橋,幾乎是橋連洞,洞連橋。每過環形的山谷,前瞻後顧,許多橋的直線時時劃斷陡坡,有時顯得險而美,有時卻險而不美,美與險並不是一回事。
攝影師和畫家繼續在探尋橋之美,大橋、小橋,各有其美。有人畫鵲橋,喜鵲構成的橋不僅意義好,形式也自由,生動活潑。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系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

Ⅳ 我這學期選修了園林藝術欣賞 要寫論文 誰幫幫忙啊

淺談園林綠地中的道路規劃 摘要: 本文對園林綠地中道路規劃原則、布局進行了理論探討,結合實際,詳細論證了規劃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並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 園林綠地 道路 規劃 引言:園路是園林綠地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像人體的脈胳一樣,貫穿於主園各景區的景點之間,它不僅導引人流,疏導交通,並且將園林綠地空間劃成了不同形狀,不同大小,不同功能的一系列空間。因此,園路的規劃,直接影響到園林綠地各功能空間劃分的合理與否,人流交通是否通暢,景觀組織是否合理,對園林綠地的整體規劃的合理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通過大量收集與查閱資料、文獻,從理論上詳細論證與探討園路在規劃中應遵循的原則,以及應注意的問題等,為園林綠地景觀的規劃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 1、園路的類型 園路的基本類型有:路塹型、路堤型、特殊型(包括步石、汀步、磴道、攀梯等),在園林綠地規劃中,按其性質功能將園路分為: ①主要園路:聯系全園,是羅林內大量遊人所要行進的路線,必要時可通行少量管理用車,道路兩旁應充分綠化,寬度4-6m。 ②次要園路:是主要園路的輔助道路,溝通各景點、建築,寬度2-4m。 ③游息小路:主要供散步休息,引導遊人更深入地到達園林各個角落,雙人行走1.2-1.5m,單人0.6-1m,如山上、水邊、疏林中,多曲折自由布置。 ④變態路:根據游賞功能的要求,還有很多變態的路,步石、訂步、休息島、礓、礤、踏級、磴道等。 2、功能與特點 2.1 組織空間,引導游覽 在公園中常常是利用地形、建築、植物或道路把全園分隔成各種不同功能的景區,同時又通過道路,把各個景區聯系成一個整體。這其中瀏覽程序的安排,對中國園林來講,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將設計者的造景序列傳達給遊客。中國園林不僅是「形」的創作,而且由「形」到「神」的一個轉化過程。園林不是設計一個個靜止的「境界」,而是創作一系列運動中的「境界」。遊人所獲得的是連續印象所帶來的綜合效果,是由印象的積累,而在思想情感上所帶來的感染力。這正是中國園林的魅力所在。園路正是能擔負起這個組織園林的觀賞程序,自遊客展示園林風景畫面的作用。它能通過自己的布局和路面鋪砌的圖案,引導遊客按照設計者的意圖、路線和角度來游賞景物。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園路是遊客的導游者。 請參考一下下面網址:參考資料: http://www.lunwennet.com/thesis/2007/16128.html

Ⅵ 園林專業論文

園林的系統化設計內容摘要:
關鍵詞:
園林設計是系統化的工作,其中包括多個獨立的系統設計,傳統的方法是將園林設計分為軟景和硬景設計。這些都是依照
園林外部的表現形式進行的表面膚淺的分類,文章則按照園林的內在特徵進行分類,如生態系統設計、視覺系統設計、空間系
統設計,人文系統設計。通過對園林設計更加深刻的理解,對園林設計工作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園林系統化設計生態視覺空間人文
園林設計是一項系統化的工作。園林
本身看似由山水植物建築等四大要素按照
一定的秩序美感等組合而成,但蘊涵在里
面的則是多方面知識的相互交叉與協作,
如植物、生態、氣候、建築、材料以及美
學等方面的知識。這么多的學科和知識如
何運用到我們的設計當中來,組合成具有
一定功能及美感的園林景觀,這就需要系
統化的設計。
一般在設計上我們習慣按照園林外部
的組成分為硬景系統和軟景系統設計。這
種只是從表面上對園林的構成進行的一個
簡單分類。而實際上園林的構成要復雜得
多。園林的設計是一個系統化的工作,園
林的系統化設計按照園林的實質組成結構
來說分為幾個部分:生態系統設計、視覺
系統設計、空間系統設計、人文系統設計。
一、園林生態系統設計
在城市還沒有形成之前,主要是動
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環境共同組成
的生態系統,動物、植物、微生物是生態
系統的主體。生態系統各組成因素之間的
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然而
這種變化是緩慢的。當人類改造環境,發
展生產,開展一系列經濟活動,並離開森
林、農田而逐漸聚居到城市,在這樣一個
歷史進程中,人、動物、植物、微生物及
其自上而下的環境共同組成城市生態系
統,人類成為影響生態系統的主體,人類
活動的加劇,導致生態系統的急劇變化。
園林作為人類活動的產物,是人在與
自然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的,最初
的功能只是單純地從功能方面的考慮,如
栽植花果樹木、觀賞鳥獸禽魚等,慢慢地
過渡到陶冶性情、寄託情思、提供休憩環
境、保護生態、改善環境、體育保健、防
止災害等方面,在諸多的因素中,園林對
於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方面是首先應考慮
的因素,園林從屬於自然系統,是自然與
人類的結合處、過渡地帶。在這樣一個敏
感的地帶,人與自然是一個矛盾的統一
體,園林設計一方面要按照人類的意志和
要求進行建造;另一方面又必須是在尊重
自然的前提下進行。所以必須按照自然本
身的規律來進行園林的設計亦即是園林的
生態系統設計。正如麥克哈格所說:「世界
是豐富的,為了滿足人類的希望僅僅需要
我們通過理解和尊重自然……設計必須結
合自然。」
二、園林視覺系統設計
19世紀以來,平面設計師們就已經進
入了某些我們現在所稱的「環境視覺設
計」領域,當時它被稱為「標識繪制」。但
這並不是說如今的環境視覺設計就是它的
全部。從最原始的意義上而言,環境設計
師關注的是一些標識的外觀和感覺,這些
標識可以是從一個簡單的零售商店的招牌
到醫院、劇院或博物館的整個指示系統的
任何東西。前者可以是一塊木板,上面的
東西可以與這座建築的其他部分或內部設
計沒有什麼關系;後者則常常是整體導識
系統中的主要成分,它與一個機構的標識
和相關的平面因素聯系在一起,顯示出整
體的環境特徵。要成功地完成這項設計,
並不像撥動一個開關那樣把一維、二維變
成三維那麼簡單。相反,它需要高超的能
力,把平面的東西變成動態的三維物體。
而且,這並不是一個抽象的過程,環境設
計師們必須對各種新的材料和製作過程富
有經驗,有最新的知識,這樣才能把紙上
的構思變成具有功能的對象。
園林作為人類的藝術創作,它必須是
符合美的要求。作為人類所創造的美的環
境和休憩場地,環境必須是最佳,視覺效
果必須很好。園林的視覺系統主要是指園
林外在形象給人的直觀視覺感受,具體來
說園林的外在形象主要是通過園林的比
例、形狀、體積、材料、構成等構成。園
林視覺系統設計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
程,是空間經營的藝術,設計的最終目的
是以人為本,為人類創造賞心悅目、合情
合理、方便快捷的視覺系統空間。
人對於園林視覺景觀效果的認識或者
是判斷標准,又根據人自身的背景文化狀
況、審美層次的差異有著很大的不同。具
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1.橫向文化差異對園林審美取向的影
響:如東西方園林審美差異,東方以崇尚
自然為主,園林也是自然式的設計,講究
山水之美、自然之美。而西方則以規則式
園林為主,講究幾何、秩序美感。在這兩
種文化差異下,所做出的園林必定有著很
大的差別。這些都與審美主體自身所在的
環境背景有關。
2.縱向文化差異對園林審美取向的影
響:同一區域不同文化層次的人群對於園
林審美也有著很大的差別,不同年齡段的
人群對於園林審美也有著一定的區別。因
此,這就需要在我們的園林設計中明確我
們所設計的園林潛在的欣賞對象。當然,
如果是作為大眾化的園林設計,就必須要
滿足所有人群的審美需求。
三、園林空間系統設計
園林是綜合了多種藝術手段,主要運
用空間構圖的手法創造的一種藝術,它也
可以看作是建築的室外延伸部分,是一具
有三維特性的空間場所,是人類活動的重
要場地。從宏觀上來看,園林是城市綠色
空間系統的一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調解城
市生態環境和作為居民接觸自然的遊憩空
間。當前,人們已改變原有單純的「家庭
——工作單位」式空間流動模式,並熱衷
於走出居室,走向充滿綠色和陽光的大自
然——遊憩、娛樂、運動和交流。(轉第137頁)(接第129頁)因此,在進行園林設計時,首
先應從大的空間角度進行思考,從用地
規模、空間規模、空間序列組織、空間視
線、環境效益等方面綜合研究,做出定
性、定量規劃。如先制定城市綠色空間系
統建設總體目標。對城市空間進行調整,
形成「點型、帶型、場型空間」相結合的
空間系統。
其次,對於園林本身來說,其內部自
身的空間組織、空間分隔等,也應按照一
定的邏輯順序來進行安排,在設計的過程
中,按照功能的要求,劃分各功能性的空
間,按照密閉程度的不同,分為開敞空間、
封閉空間、半開敞空間等。各個空間的銜
接與過渡必須自然流暢,偶然天成。共同
形成整個園林空間系統。
四、園林人文系統設計
園林作為人類社會的產物,是自然的
人化,或者是人化的自然,自始至終都離
不開人的參與,人也是園林創作和享受的
主體,人所存在的社會背景及人本身的文
化狀況的不同使得世界上的園林存在著很
大的差別,如東西方文化上的差別、時間
順序上的差別。
園林的人文系統設計主要是指園林設
計中對於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思想觀念
的尊重與表達,如在西方傳統園林中,崇
尚人工、幾何、秩序,表現出的是一種理
性的思想觀,園林則多規整、對稱、機械,
在園林中安放有各種古典的神話傳說雕
塑,表達人定勝天的思想。而在東方,儒
道佛思想影響至深,園林一直表現為對自
然的尊重,山水乃自然之根,人寄情山水,
崇尚自然。從文化、美學,人的視覺、意
向、心理感知等方面,賦予園林規劃更多
的人文關懷。從整體上控制並營造城市景
觀的獨特性、連續性,使人得到更多的享
受。只有在各自的環境中,大家才能夠找
到自己心靈的寄託。
五、園林各系統的聯系與組織
園林設計作為一項綜合性的工作,我
們需要對各個系統進行綜合的整理,各
個系統不是獨立存在的,他們彼此之間
互相穿插,生態系統設計是園林的根本,
視覺系統設計關繫到園林的外在美感,
空間系統設計關繫到園林內部空間的結
構組合,人文系統設計則是園林的靈魂,
園林也只有在符合自然發展邏輯的情況
下,通過自身外在和內在的美觀與秩序,
以及獨特的文化藝術內涵,才能夠成為
一個合格的產品。
以上通過對園林設計中各個因素、概
念及相互聯系的分析,從本質上對園林設
計進行剖析,希望能對現代的園林設計工
作給出建設性的意見。
參考文獻
[1]李嘉樂,張文德.園林無俗情「.中西古典園林審美觀
的比較」——兼論中國新園林的展望.陳爾鶴,張麗萍.南
京出版社,1994.
[2]楊賚麗.城市園林綠地規劃.中國林業出版社,2007.
[3]麥克哈格著,芮經緯譯.設計結合自然.天津大型出版
社,2006.
[4]王藝湘,王芝湘.環境視覺導識設計.天津大學出版
社,2008.

Ⅶ 關於園林設計的論文

園林的設計與空間結合

論文簡述:在人類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美麗的環境是人們無時無刻都在追求的目標。最早的造園造詣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祭奠神靈的場地、供帝王貴族狩獵游樂的場地和居民為改善。

在人類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美麗的環境是人們無時無刻都在追求的目標。最早的造園造詣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祭奠神靈的場地、供帝王貴族狩獵游樂的場地和居民為改善環境而進行的綠化栽植等。初期的園林主要是植物與建築物的相結合,園林造型比較簡單,建築物是主體,園林僅充當建築物的附屬品。隨著社會的發展,園林逐漸擺脫建築的束縛,園林的范圍也不僅局限於庭園、庄園、別墅等單個相對獨立的空間范圍,而是擴大到城市環境、風景區、保護區、大地景觀等區域,涉及人類的各種生存空間。然而總體來說,建造園林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整地、理水、植物栽植和建築布置等途徑,創造出一個供人們觀賞、遊憩的美麗環境。某些非凡的藝術,如插花、盆景等,因其創作素材和經營手法的相同,都可歸於園林藝術的范圍。當今的園林形式豐富多彩,園林技術日趨提高,幾千年的實踐證實,具有長久生命力的園林應該是與社會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聯系,和科學技術水平、文化藝術特徵、歷史、地理等密切相關的,它反映了時代與社會的需求、技術發展和審美價值的取向。
園林在一般情況下總是地形、水、植物和建築這四者藝術的綜合。因此,築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築營造便相應成為造園的四項重要內容。這四項工作都需要通過物質材料和工程技術去實現,所以它是一種社會物質產品。地形、水、植物和建築這四個要素經過人們有意識地構配而組合成有機的整體,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景觀,給予人們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就此意義而言,園林又是一種藝術創作。園林藝術不同於音樂、繪畫、雕塑等其他藝術,園林具有實用價值,它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園林藝術正是以這種實用技術為基礎的,成為人類文化遺產中彌足珍貴組成部分。園林既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又滿足人們的精神需要, 既是一種物質產品,又是一種藝術創作。
創造空間是園林設計的根本目的。每個空間都有其特定的外形、大小、構成材料、色彩、質感等構成要素,它們綜合地表達了空間的質量和空間的功能作用。設計中既要考慮空間本身的這些質量和特徵,又要注重整體環境中諸空間之間的關系。
一、空間及其構成要素
空間的本質在於其可用性,即空間的功能作用。一片空地,無參照尺度,就不成為空間,但是,一旦添加了空間實物進行結合便形成了空間,容納是空間的基本屬性。「地」、「頂」、「牆」是構成空間的三大要素,地是空間的起點、基礎;牆因地而立,或劃分空間,或圍合空間;頂是為了遮擋而設。與建築室內空間相比,外部空間中頂的作用要小些,牆和地的作用要大些,因為牆是垂直的,並且經常是視線輕易到達的地方。空間的存在及其特性來自形成空間的構成形式和組成因素,空間在某種程度上會帶有組成因素的某些特徵。頂與牆的空透程度,存在與否決定的構成,地、頂、牆諸要素各自的線、形、色彩、質感、氣味和聲響等特徵綜合地決定了空間的質量。因此,首先要撇開地、頂、牆諸要素的自身特徵,只從它們構成空間的方面去考慮 ,然後再考慮諸要素的特徵。並使這些特徵能准確地表達所希望形成的空間的特點。
二、空間的形式
園林空間有容積空間、立體空間以及兩者相合的混合空間。容積空間的基本形式是圍合,空間為靜態的、向心的、內聚的,空間中牆和地的特徵較突出。立體空間的基本形式是填充,空間層次豐富,有流動和散漫之感。容納特性雖然是空間的根本標識,但是,設計空間時不能局限於此,還應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例如草坪中的一片鋪裝,因其與眾不同而產生了分離感。這種空間的空間感不強,只有地這一構成要素暗示著一種領域性的空間。再如一塊石碑坐落在有幾級台階的台基上,因其莊重聳立而在環境中產生了向心力。由此可見,分離和向心都形成了某種意義和程度上的空間。實體圍合而成的物質空間可以創造,人們親身經歷時產生的感受空間也不難得到不同的感受。
三、空間的封閉性
空間的圍合質量與封閉性有關,主要反映在垂直要素的高度、密實度和連續性等方面。高度分為相對高度和絕對高度,相對高度是指牆的實際高度和視距的比值,通常用視角或高寬比D/H表示。絕對高度是指牆的實際高度,當牆低於人的視線時空間較開闊,高於視線時空間較封閉。空間的封閉程度由這兩面三種高度綜合決定。影響空間封閉性的另一因素是牆的連續性和密實程度。同樣的高度,牆越空透,圍合的效果就越差,內外滲透就越強。不同位置的牆所形成的空間封閉感也不同,其中位於轉角的牆的圍合能力較強。
四、空間處理
空間處理應從單個空間本身和不同空間之間的關系兩方面去考慮。單個空間的處理應注重空間的大小和尺度、封閉性、構成方式、構成要素的特徵(形、色彩、質感等)以及空間所表達的意義或所具有的性格等內容。多個空間的處理則應以空間的對比,滲透、層次、序列等關系為主。空間的大小應視空間的功能要求和藝術要求而定。大尺度的空間氣勢壯觀,感染力強,常使人肅然起敬,多見於宏偉的自然景觀和紀念性空間。小尺度的空間較親切宜人,適合於大多數活動的開展。為了獲得豐富的園林空間,應注重空間的滲透和層次變化。主要可通過對空間分隔與聯系關系的處理來達到目的。被分隔的空間本來處於靜止狀態,但一經連通之後,隨著相互間的滲透,似乎各自都延伸到對方中去,所以便打破了原先的靜止狀態而產生一種流動的感覺,同時也呈現出了空間的層次變化。空間的對比是豐富空間之間的關系,形成空間變化的重要手段。當將兩個存在著顯著差異的空間布置在一起進,由於外形、大小、明暗、動靜、虛實等特徵的對比,而使這些特徵更加突出。空間序列是關繫到園林的整體結構和布局的問題。當將一系列的空間組織在一起時,應考慮空間的整體序列關系,安排游覽路線,將不同的空間連接起來,通過空間的對比、滲透、引導、創造富有性格的空間序列。在組織空間、安排序列時應注重起承轉合,使空間的發展有一個完整的構思,創造一定的藝術感染力。
而作為園林專業的學生,最為關心的就是如何把設計做好。許多人認為只要投入相當的時間和精力即可。其實不然,對於設計而言,把握好設計的方法、規律是至關重要的,這樣在真正面對一個設計題目時,在收集了相關信息資料後,遵循一定的設計方法才能把設計工作推向深入。園林設計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要想設計好園林,還必須對園林有一深入透徹的了解。
園林設計是個由淺入深不斷完善的過程,它主要是由下列環節構成。園林設計者在接到任務後,應該首先充分了解設計委託方的具體要求,然後善於進行基地調查,收集相關資料,對整個基地及環境狀況進行綜合概括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案構思和設想,最終完成設計。它主要包括方案設計、具體設計和施工圖設計三大部分。這三部分在相互制約的基礎上有著明確的職責劃分。其中方案設計作為園林設計的第一階段,它對整個園林設計過程所起的作用是指導性的,該階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確立設計的思想、進行功能分區,結合基地條件、空間及視覺構圖確定各種使用區的平面位置,包括交通的布置、廣場和停車場的安排、建築及入口的確定等內容。
具體設計階段就是全面地對整個方案各方面進行具體的設計,包括確定準確的外形、尺寸、色彩和材料,完成各局部具體的平立剖面圖、詳圖、園景的透視圖、表現整體設計的鳥瞰圖等。
施工圖階段是將設計與施工連接起來的環節,根據所設計的方案,結合各工種的要求分別制出具體、准確地指導施工的各種圖紙,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項設計內容的尺寸、位置、外形、材料、種類、數量、色彩以及構造和結構,完成施工平面圖、地形設計圖、種植平面圖、園林建築施工圖等。
園林設計的特點與要求
園林設計本身是個復雜的過程,它作為一個全新的內容完全不同於制圖技巧的練習。園林方案設計的特點可以概括為五個特性,即創作性、綜合性、雙重性、過程性和社會性。
1.創作性
設計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創作活動,它需要創作主體具有豐富的想像力和靈活開放的思維方式。園林設計者面對各種類型的園林綠地時,必須能夠靈活地解決具體矛盾與問題,發揮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才能設計出內涵豐富、形式新奇的園林作品。對初學者而言,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應該是其專業學習練習的目標。
2.綜合性
園林設計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涉及到建築工程、生物、社會、文化、環境、行為、心理等眾多學科。作為一名園林設計者,必須熟悉、把握相關學科的知識。另外,園林綠地本身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道路、湖水、廣場、居住區綠地、公園、風景區等等。因此,把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雙重性
作為一門設計課程,它的思維活動有著不同於其他學科之處,具有思維方式雙重性的特點。園林設計過程可概括為分析研究——構思設計——分析選擇——再構思設計……如此循環發展的過程。在每一個「分析」階段,設計者主要運用的是邏輯思維,而在「構思階段」,主要運用形象思維。因此,平時的學習練習必須兼顧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兩個方面。
4.過程性
在進行風景園林設計的過程中,需要科學、全面地分析調研,深入大擔地思考想像,不厭其煩地聽取使用者的意見,在廣泛論證的基礎上優化選擇方案。設計的過程與一個不斷推敲、修改、發展、完善的過程
5.社會性
園林綠地景觀作為城市空間環境的一部分,具有廣泛的社會性。這種社會性要求園林工作者的創作活動必須綜合平衡社會效益、經濟效益與個性特色三者的關系。只有找到一個可行的結合點,才能創作出尊重環境、關懷人性的優秀作品。
方案設計的方法
功能和形式對設計者來講,是始終要關注的兩個方面。方案設計的方法大致可分為「先功能後形式」和「先形式後功能」兩大類。它們最大的判別主要體現為方案構思的切入點與側重點的不同。
「先功能」是以平面設計為起點,重點研究功能需求,再注重空間形象組織。從功能平面入手,這種方法更易於把握,有利於盡快確立方案,對初學者較適合。但是很輕易使空間形象設計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園林形象的創造性發揮。
「先形式「則是從園林的地形、環境入手,進行方案的設計構思,重點研究空間組織與造型,然後再進行功能的填充。這種方法更易於自由發揮個人的想像與創造力,設計出富有新意的空間形象。但是後期的功能調整工作有一定的難度,初學者一般不宜採用。
上述兩種方法,並非截然對立的,對於設計者而言,需要兩種方式同時交替進行,在滿足平面功能的同時,也注重空間形式的表達。
形態構成中的心理和審美
形態構成的審美法則是人們的審美意識的一種反映,而形態構成自身的構造規律是客觀的。與審美意識相比,構形的規律要穩定得多。從這個意義上講,把握構形的方法、規律是基本,審美意識的提高則依靠於自身的修養。只有將這兩方面結合起來,才能使我們在這方面的能力趨於完備。
形態的視知覺
1.單純化原理
形的要素變化(如長短、方位、角度的變化,基本單元的開頭變化等)越小、數量越少,就越輕易被人熟悉把握。這就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對簡單的幾何形比較偏愛。對於復雜的形體,人們也傾向於將它們分解成簡單的形和構造去理解。構造簡單的形輕易識別,而盡可能地以簡單的形和構造去熟悉對象的方法,就稱為單純化原理。
2.群化法則
群化法則反映了部分和整體的關系。各個部分之間由於在外形、大小、顏色、方向等方面存在著相似或對比,部分之間聯系起來形成整體。
3.圖底關系
人們在觀察某一范圍時,把部分要素突出作為圖形,而把其餘部分作為背景的視知覺方式。「圖」指的就是我們看到的「形」,「底」就是「圖」的背景。
4.圖形層次
在立體構成中,從觀察的角度看,形與形之間存在著明確的、實在的前後關系,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層次。在平面構成中,人們也傾向以這樣的關系去熟悉平面圖形中的各個形。根據不同的平面圖形關系,可確定其中各個形的前後層次關系。
形態的心理感受
1.量感
就是對形態在體量上的心理把握。
2.力感和動感
由於實際生活中對力、運動的體驗,使我們在看到某些類似的形態時會產生力感和動感。
3.空間和場感
場感是人的心理感受到的形對四周的影響范圍。空間感必須以體形作為媒介才能產生,完全的虛空並非我們構成意義上的空間。
4.質感和肌理
質感是人們對形的質地的心理感受。通過對形的表面紋理的處理,可以產生不同的肌理,創造極為多樣的視覺感受。同樣材質的形,也會由於不同的肌理處理產生極其懸殊的視覺效果。
5.錯覺和幻覺
錯覺是人們對形的錯誤判定,幻覺是由形引起的人的一種想像。二者有細微的差別。
6.方向感
有運動感、力感的形體能體現出方向感,但反之卻不盡然,有方向感的形體不一定體現出運動感和力感。方向感和形體的輪廓有直接的聯系:當各個方向上的比例接近時,形體的方向感較弱,反之則較強。
近年來,隨著人類對環境的日益重視,園林已成為社會的熱門專業,為多種學科的綜合體,不僅要求設計者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還要求有較寬的知識拓展能力。今後本人應更加加強各方面的學習,努力完善園林設計創作。

Ⅷ 求一篇3000字左右,關於「園林綠化」的論文!

淺談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造景
摘要:園林植物是重要的造園要素,在造園中具有任何要素不可取代的「造景」與「生態」雙重功能。本文從我國園
林植物造景歷史探源入手,研究了城市園林綠化中的植物造景的原則及基本方法。
關鍵詞:園林植物;植物造景;原則;方法
1園林植物造景的概念蓮,太液池岸有竹數十叢。宋、元、清初時期為我國園林
園林植物造景是在園林造景藝術指導下,在滿足園林的成熟前期,造園時對植物的選擇栽植,利用園林植物造
植物生長發育要求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各種園林植物(包景已形成其獨特的風格。造園時十分注意利用絢麗多彩、
括喬木、灌木、花卉及草坪、地被植物等)作為主要構千姿百態的植物,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觀賞效果,臨水
料,以建築、山石、水體為點綴配合,充分發揮植物本身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叢等植物配置,不僅起綠化作
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通過設計、選材、配置,建用,更多的是注意觀賞和造園的藝術效果。《洛陽名園
造出符合總體規劃的景觀,以達到發揮其不同功能,形成記》中記載歸仁園:「……北有牡丹、芍葯數千株,中有
多樣化景觀,供人們觀賞。園林植物造景是園林規劃設計竹千畝,南有桃李彌望……」,說明此園為一個花簇錦
的重要環節,是園林建設的根本精髓。綉,植物配置種類繁多,以花木取勝的園子。清朝中葉和
植物在園林中有構成優美環境,渲染氣氛,襯托主景清末隨著園林的日趨成熟,造園時對植物的配置及造景作
的作用,能創造出充滿生機的綠色自然景觀。植物的自然用,積累了許多豐富的經驗。縱觀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文明
生長規律形成了「春天繁花盛開,夏季綠樹成蔭,秋季碩史,中國長期發展遺留下來的特有的園林文化,為現代園
果累累,冬季枝幹蒼勁」的特定景觀。園林植物不僅給人林植物造景藝術留下了寶貴的藝術素材。
以環境舒適,賞心悅目的物境感受,還可使不同審美要求3現代園林植物造景的發展趨勢
的人產生不同的審美心理的思想內涵。3.1更加註重生態效益和生態景觀
2我國園林植物造景的歷史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創造的生態效益最高。因此
我國最早的園林形式是囿,出現在殷商時期,它是將植物造景中應盡量多用群落栽培,並遵循自然群落的發展
一定地域加以范圍,讓花草果木、鳥獸魚蟲滋生繁育,並規律。設計者從豐富多彩的自然群落的組成、結構中借
挖池築台,以供帝王貴族狩獵、游樂,後來統稱園囿,以鑒,才能在科學性、藝術性上獲得成功。不再單純追求藝
後則發展為以種植觀賞花木為主的園苑。據載:吳王夫差術效果和刻板的人為要求,而是按照植物的習性要求去營
曾造梧桐園(今江蘇吳縣),會景園(今浙江嘉興),「穿沿造一個符合植物自然生長發育規律的群落,以便更好地發
鑿池,構亭營橋,所植花木,類多茶與海棠,」這說明當揮植物的生態效益和景觀效益。
時造園及植物配置己具相當高的水平。3.2植物造景功能多樣化
屈原《離騷》記載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由於植物材料的豐富多彩,其應用范圍也日益擴大,
菊之落英」,這里已明確提到木蘭與菊花已成為觀賞植從傳統的建築物周圍種植、假山上種植,發展到行道樹、
物。《漢書》記載:「秦為馳道於天下,東窮燕齊,南極綠籬、廣場遮蔭、空間分割等;從傳統的花台發展到花
吳楚,江湖之上,濱海之觀畢至,道廣五十步,三丈而壇、花境、室內花園、屋頂花園、溫室等造景方式,極人
樹,原築其外,隱以金錐,樹以青松」。魏晉南北朝時,地豐富了植物景觀。現代園林的使用者為廣大人民群眾,
隨著自然山水園林的出現,人們對植物在園林中的造景也是一種公共空間。傳統的一石一木、詩情畫意己不適合人
愈加講究。西晉大官僚石祟的金谷園,園內樹木繁茂,植們的欣賞口味,而開闊的疏林草地、城市廣場、森林公園
物配置以柏樹為主調,其他的種屬則分別與不同的地貌相則更加受到現代人的喜愛。
結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如前庭配有沙棠,後園植有烏3.3草坪、花卉大量應用
柏,柏木林中梨花點綴等。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的興西方古典園林中草坪、花卉、雕塑的大量應用,成為
盛時期,同時也是園林的全盛時期。在唐明皇的宮苑中,其區別於東方古典園林的標志。而隨著東西方文化的相互
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木芍葯,庭院中植千葉桃交流與滲透,這種差別變得愈來愈小,也更符合人們的欣
花,後苑有花樹,興慶池畔有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葉白賞水平。現代園林中草坪、花卉的大量應用已成為一個發48
展趨勢,而且新品種不斷推陳出新。格相協調,對植物的形態、色彩都要認真考慮。如古建築
4園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則屋角起翹,外觀庄嚴,宜用高大喬木;北方古建築紅牆黃
4.1根據生態學原理,適地適樹瓦,色彩濃重,多用松柏樹種為基調,葉色濃綠,樹姿雄
任何造景植物都不能脫離生存環境而單獨存在。溫偉,與古建築風格相協調;嶺南建築以體量輕巧、空間通
度、水分、光照、土壤以及空氣等環境因素制約著植物的透、色彩淡雅為人們所喜愛,建築旁用翠竹、芭蕉、棕櫚
正常生長發育。不同的環境因子對植物個體的發育及生態科植物配置,與水、石組合形成一派南國風光。
習性有明顯的影響。環境中各生態因子又是相互聯系、相5.2主次分明,疏密有度
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在景觀環境中常常是多個生態因子園林植物造景時要主次分明,講求疏密有度,師法自
共同作用於植物,單個生態因子的作用只有在其他因子的然,避免人工之態。「先面後點,先主後賓,遠近結
配合下才能顯現出來。只有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特性和種植合」。從整體考慮,大局入手,然後再考慮局部穿插細
地的環境後,才能合理地進行配置。因此,植物的生態學節,做到「大處添景,小處添趣」;同時植物配置時,還
特性是植物造景的理論基礎之一。要考慮一個景區內樹木搭配協調,要與原有樹木有機組合
4.2根據植物配置的美學原理優化組合,創造不同環境氣氛好,與相鄰空間或遠處的樹木、背景及其它景物彼此相互
植物造景是自然景物在某一空間經過人工組合的配呼應,取得藝術構圖上的完整性。
置,寓情於景,以引起人們生理上的愉快、舒適的反應,5.3利用植物的季相變化,豐富園林景觀
從而達到情感和精神上的超脫。植物單體和群體的組合景依據植物季相演替的時序景觀,是園林植物配置的一
物,可以使人們欣賞到植物姿態美、色彩美和風韻美。園種手法。在植物配置時,可根據不同葉色、花色、花期互
林植物配置的美學原理是指植物景觀設計必須具備科學性相襯托,顯示出季相變化的藝術效果。園林植物總的配置
與藝術性兩個方面的高度統一,即既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效果是二季有花,四季常綠,突出一季景觀的同時要兼顧
態適應性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出植物其它三季,避免單調、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
個體以及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錦,夏季綠意盎然,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景
植物造景運用統一與變化、對比與協調等美學原則,採用觀各異,近似自然景觀,使人們感悟大自然的生命及其變
有障有敞、有透有漏、有疏有密、有張有弛等造景手法,化,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園林樹種的季相變化,在增
創造富有季相色彩變化並具有豐富園林空間的人工生態植強景觀效應的審美情趣中具有突出視覺功能的作用[11]。
物群落,給人以美的享受。5.4模擬植物的自然生態群落,注意層次
4.3根據植物生態群落要求合理搭配群植的植物群落可以在園林中作為背景、襯景,在自
植物的群落現象與動物的「社會性」是相當類似的。然景區中亦可作為主景。群落不但能形成景觀藝術的效
植物離開了群落,生態適應性也就會下降,也不利於病蟲果,也可改善生態環境。在配置時必須考慮到保持群落的
害的防治。植物是造景設計的主要材料,因此必須從豐富長期穩定性。由喬、灌、花、草共同組成的自然式植物群
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現的形象中汲取創作源泉,必落,植物的高低大小,顏色的濃淡,枝葉的疏密,經過精
須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發展的規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組成成心搭配,使之達到疏密有致的層次變化,形成優美的自然
分、外貌、季相、群落結構、垂直結構與分層現象,群落植物景觀。
中各植物種間的關系等,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設5.5注意空間的節奏韻律感
計的科學性理論基礎。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發育,植物造景時應充分考慮園林植物在空間上的立體感和
及其生態群落的特性和生長規律,做到合理搭配,才能達樹形輪廓,通過錯落有致的種植,合理利用起伏的地形,
到植物造景預期的藝術效果。在空間上使曲折迂迴的林緣線、林冠線產生高低錯落的節
4.4統籌安排,全面兼顧奏韻律,形成景觀的韻律美。
植物配置,個體與群體,局部與整體的協調統一尤為6結語
重要,否則雜亂無章,破壞景觀的整體效果。還要兼顧近園林植物造景是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
期與遠期相結合,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僅關系著城市綠化的景觀效果及綜合效益的發揮,而且與
等原則。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創造出宜人的景觀環境。城市的植物多樣性保護和景觀多樣性息息相關。汲取中外
5園林植物配置的基本方法造園藝術的精華和生態學、美學等相關學科的知識,科學
5.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地進行園林植物造景,建設地方特色鮮明、生物多樣性豐
《園冶》雲:「插柳沿堤,栽梅繞屋」,「風生寒富的城市園林綠化景觀,是促進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健康、
峭,溪灣柳間栽桃,月隱清征,屋繞梅余種竹」,這兒均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涉及到在什麼場合適合配置什麼樣植物的問題。植物與園參考文獻:
林建築配置,能起到豐富構圖,烘托氣氛、形成對比、相[1]牛曉成.中國園林植物造芻議[J].安徽農業大學學
報,1998,(4):60~61.互
滲透的作用,並用來分隔構成空間。「花間隱榭,水際
[2]梁敦睦.中國園林的植物造景[J].廣東園林,1999,(1):20~22.安
亭」,「圍牆隱約蘿間,架屋婉蜒於木末」。園林建築
[3]王磊.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及應用[J].林業科技開
掩映於高低錯落的樹叢中,使人產生「覽而愈新」欲觀全發
,2003,17,(5):71~73.
貌而後快的心情。在配置時植物種類的選擇,應與建築風[
4]安懷起.中國園林史[M].同濟大學出版禮,1991.

Ⅸ 求園林方面論文一篇6000字左右

《淺談園林設計中如何體現藝術》摘要:園林建設是現代化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包含了豐富的功能表達,同時也具有深層次的藝術性。園林作為一門綜合性的學科,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我國園林與藝術文化關系密切,具有我國傳統文化天人合一的特點,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蘊,園林意境因藝術而生。文章分析了當前園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園林設計的藝術體現進行探討。關鍵詞:園林設計;藝術體現;存在問題 近年來,由於社會經濟和工業的發展,城市與人口高度密集化越來越高,使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活環境受到了嚴重影響。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們迫在眉睫的問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園林景觀設計學的應運而生。園林景觀在一定的地域運用工程技術和藝術手段,通過改造地形、種植樹木花草、營造建築和布置園路等途徑構造一個供人們觀賞、遊憩、居住的美的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同時也影響著現在的、氣候狀況、生活環境以致整個地球的生態系統,可以說園林的規劃設計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1 園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同時受到行政管理的非理性干預、對古典園林手法現代詮釋能力的缺乏、設計時不合理的限制、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薄弱等因素的影響,園林設計中的各種問題也隨之而來。當前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實踐中存在著以下問題。第一,規劃設計考慮片面,缺乏地方歷史文化特色。我國城市園林綠地多設有一定面積的水景,如噴泉、瀑布、人工湖等,這些人工水景一般都獨立於城市天然水系之外,依靠城市自來水系統維持,利用後多直接排於下水道,而沒有用於綠地澆灌或補充到城市水系。而且水景設計中水渠底部和兩岸大多採用硬質鋪裝,致使水生植物難以生長,水質保持難度增加,為了保持景觀必須經常換水。這樣不僅需要人力物力,提高了成本,同時也降低了其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我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作品越來越趨於雷同,模仿之風盛行,無法持續貫徹,本土文化特色沒有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第二,規劃理念與方案缺乏連貫性,設計理念空洞,膚淺而花哨,設計的理念不能在作品中得到切實反映。方案停留在平面階段,追求形式上的美而忽略功能。規劃設計名品精品意識太強,對人性的關懷不夠,以人為本的意識不強,不利於可持續發展的貫徹,不能滿足市民的工作生活需求。第三,植物的配置不當。沒有很好的立足於基地本體,基地生態的觀點、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目標均等未能與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實踐實際結合,例如將不是喜蔭耐蔭的植物安排在地下停車場等高度蔭蔽的場所,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給人一種破敗凄涼之感,對有限的自然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也造成不應有的破壞。最後,園林景觀單一。許多設計者沒有考慮到植物有各種觀賞價值之外,還具有明顯的四季變化,單一品種的設計已不能滿足景觀的需求。2 通過園林的各個元素,體現園林的藝術性園林的結構主要由樹木、山水和建築三項要素所構成。而且三個要素里有機的組合狀態,構成完整的缺一不可的空間藝術境界。園林設計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創造出景色如畫,環境舒適,健康文明的休息環境,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需要園林建設與藝術相互完美地結合起來。園林是一種立體空間的綜合藝術品,是通過人工構築手段加以組合的具有樹木、山水、建築結構和多種功能的空問藝術實體。園林不僅是一種單純的物質環境,更是一種藝術形象。園林藝術是對環境加以藝術處理的理論與技巧,它是融匯多種藝術於一體的綜合藝術。我國園林歷史悠久,它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珍寶,造園藝術更是源遠流長。通常情況下,園林景觀的優劣與否,除部分受制於天時地利外,更多地取決於造園的設計者是否匠心獨運,是否能巧妙地運用地域和環境上的特點,融自身的審美觀念於其中,自樹一幟,而園林的藝術性在設計中就顯得尤為重要。2.1 空間布局的藝術性設計師在進行空間布局時要注意園林空間融合,動靜的分區,對空間進行靈活的應用,保證其布局的合理性和美觀性。園林構圖要遵循一定的藝術美的原則,講求美的形式,使園林風景在對比與微差、節奏與韻律、均衡與穩定、比例與尺度及比擬與聯想的藝術創作中趨於完美。這是園林設計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園林的空間布局是園林規劃設計中一個重要的步驟。它根據計劃確定所建園林的性質、主題、內容等,並結合選定園址的具體情況,進行總體的立意構思,對構成園林的各種重要因素進行綜合的全面安排,確定它們的位置和相互之間的關系。2.2 園林綠化植物的藝術性園林藝術中的植物造景起著美化和豐富空間的作用,園林中許多景觀的形成都與花木有直接或間接的聯系。針對實際情況,不同的園林形式決定了不同的環境主題。例如節日廣場或者公園,就是歡快,喜慶的氣氛,在色彩上大多以暖色調為主,而烈士陵園則就應該庄嚴肅穆,色調以冷色調為主。2.3 鋪裝材料的藝術性隨著現代科技的快速發展,園林鋪裝的表現材料的種類也越來越多,風格各具特色。園林鋪裝一般作為空間的背景,很少成為主景,它以多種多樣的形態、紋樣來襯托和美化環境,以增加園林的景色。其色彩通常以中性色彩為主,以少量偏暖或偏冷的色彩做裝飾性紋樣,做到穩定而不沉悶,鮮明而不俗氣。鋪地的色彩要與園林空間的氣氛相協調,紋樣因場所的不同也各有變化。鋪裝的藝術美主要體現在它的材料質感上。根據空間、氛圍的不同,選擇或粗糙或光滑細致的材料。一般大空間的鋪裝要採用粗糙質感的,線條明顯厚實的材料,給人一種穩重、沉著的感覺。另外粗糙的材料表面吸收光線,不暈眼。小空間選用光滑精細的材料較好,能給人輕巧、精緻的感覺。2.4 園林小品的藝術性園林小品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日漸廣泛。它不僅是花壇、燈具、花架、座椅等設施,山石、噴泉、雕像等等,都用它們的語言溝通著觀賞者的心,盡力為人們提供服務,滿足人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需求。園林小品的重要作用主要體現在它在園林中可觀可賞,又可組景,它起著分隔空間與聯系空間的作用,使步移景異的空間增添了變化和明確的標志。更重要的是,園林小品可以渲染氣氛,具備相對獨立的意境和一定的思想內涵,能產生很強的感染力。這是小品的核心與生命力所在。3 總結園林來源於生活,反過來又作用於生活。園林設計與藝術相互結合達到園林設計的最終目的,那就是要創造出景色如畫,環境舒適,健康文明的遊憩境域。藝術最重要的永恆原則之一就是科學性,園林藝術也是如此,都在試圖表現根源上的自然規律。在當今社會,園林設計對於城市環境建設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園林綠化不但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有效地防治或減輕環境污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時又有將文化、藝術、教育和游息結合為一體的經濟價值。園林設計與藝術的結合形成園林的特有的藝術價值,其客觀作用在於調節、改善、豐富和發展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精神素質。園林設計是歷史賦予的重任,同時也是時代進步的要求。作為園林設計工作者的一份子,我們更應該要把握傳統園林的精髓,結合現代園林設計的理念,再次創造現代園林的輝煌。參考文獻[1]曾艷.園林設計中如何體現藝術性[J].藝術傳媒,2009,(08).[2]楊潔瓊.園林設計中的藝術體現淺析[J].華章,2010,(23).[3]曾琬婕.園林設計與藝術的結合[J].商品與質量·理論研究,2010,(12).[4]王請.風景園林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中國園藝文摘,2010,(26).[5]盧上瓦,韋茂波.園林設計中各元素的特色之處[J].科技創新導報,2008,(17).
謝謝轉載引用本文! 轉載時如有可能請保留以下鏈接, 作者將表示感謝!
本論文由華人論文網提供: http://www.essaydata.com/essays/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