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朱自清散文選題立意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朱自清散文選題立意

發布時間: 2021-03-25 08:16:21

1. 朱自清散文選考題

1.寫荷塘邊的小路,著重描繪了它怎樣的特點?
2.「沒有月光的晚上,這路上陰森森的,有些怕人。」為什麼作者說「今晚卻很好,雖然月光也還是淡淡的」?
3.說說作者領略到的「獨處的妙處」指什麼?
4.「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案1.曲折、幽僻。 2.今晚卻很好,不僅僅指或主要不是指「淡淡的」月光,而是指這淡淡月光下的寧靜給了作者一些撫慰。 3.可以不按照別人的意志做事、說話、想問題,身心獲得了自由。 4.暫得寬余,希望借陶醉荷香月色擺脫不寧靜的心緒。

2. "朱自清散文的古典韻味"的論文

論朱自清散文三特色


【內容摘要】

朱自清是一位豐富了現代白話文學語言表現力的大師,他的抒情散文膾炙人口。散文專集有《背影》、《歐游雜記》、《你我》、《倫敦雜記》等,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作者依據自己的生活感受,敏銳地表現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節,以極其簡練的白描寫法,寓情於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作者傾注於人物形象中的感情力量,扣人心弦,引起讀者對社會對人生深邃的思索,與讀者心靈深處的情感發生共鳴,增添了散文的感招力;他的散文構思縝密精巧,清幽細密的語言藝術在自然質朴中見到獨特的情致;為文如作畫,濃墨重彩,工筆細描,畫出了各「景」中特有的意境;詞語細致精當,形象生動而有韻味。他的散文有力地證明了取文言而代之的白話可以寫出與文言媲美甚至超過它的精品。

【關鍵詞】

朱自清散文親切真意文美情致

朱自清最初是以詩人的身份走上文壇的。1925年8月,他到清華大學任教後,曾自認為一方面是「詩情枯竭」,另一方面又覺得缺乏創作小說和戲劇的條件。自從1924年12月出版的詩文集《蹤跡》中收散文七篇後,散文作品源源問世。散文專集《背影》(1928)、《歐游雜記》(1934)、《你我》(1936)、《倫敦雜記》(1943)等相繼出版。終於使他從一名熱情的詩人轉而成為一名出色的散文家。並對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朱自清散文的最大特色是給人一種難以忘懷的親切感。

這種親切感首先來自於作者的「立誠」意識。散文和詩歌一樣可以言志載道、抒情述懷,但由於它擺脫了音韻格律之類的束縛,使得在直抒胸臆上更貼近真實的心境。郁達夫曾指出:「現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徵,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現的個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我們只稍把現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則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習慣等等,無不活潑地顯現在我們眼前。」(《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可見現代散文諸大家都能在各自的散文創作中充分顯示自己的個性。然而,許多顯示作家獨特個性的文章未必都能給讀者帶來親切感。例如,魯迅的《野草》曾使人感到難以捉摸,許地山的《空山靈雨》較多哲理的玄機,葉聖陶的過於冷靜,郁達夫的感傷色彩,周作人的自我沖淡……這些都不影響其作品的歷史價值和美學價值,然而,比起朱自清那種坦率而真誠、自然而懇切、質朴而清新的文字來,終覺在親切感上稍遜一籌。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只有一千五百多字,既沒有深奧的哲理,更沒有華贍的文詞,卻那麼動人,卻能使人讀後久久不能忘懷。原因在於作者是以最誠摯的態度抒寫人生中平凡的一幕!「依我看這就是全部因為寫的是真情、至情,是父子情深這樣一個文學話題……這樣一片真摯感情的人敘寫,不論它是否與人性論、人情論、人道主義這樣的理論大道理搭界,畢竟總是最能扣響人們的心弦,引來心坎深處的深深共鳴的。」(丁亞平:《朱自清名作欣賞》)

首先,主要是作者能夠依據自己的生活感受,敏銳地攫住具有典型意義的「細端末節」,以極其簡練的白描寫法,透過對背影的描寫,由表及裡地展示了父親復雜的內心世界,從而使這一形象栩栩如生地躍出紙面。請看,描寫背影時最先顯現於讀者眼簾的,是父親「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的形態,色調十分濃重。這一高潔的素描,不僅給背影提供了實感,給人以憨厚朴實的印象,而且為下面的描寫作了有力的鋪墊。緊接著寫他的動作,先是「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繼則「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最後推出一個令人潸然淚下的特寫鏡頭:「用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樣子」。這里寫的是背影,揭示的實是父親內在的感情,透過那手腳並用,努力攀登的背影,人們不是真切地窺見到他為兒子不惜勞苦的深情?通過潔凈的文筆以繪態傳神,揭示主旨,這是朱自清散文藝術的典型手法。作者寫父親的對話都很簡短,只有四次,但話短情深。四句都集中在送別時,這些話可謂語語平常,再簡朴不過了,但其中卻是蘊含著千情萬緒。其實作者當時已是二十歲青年,來往北京已多次了,但父親心目中他仍是個孩子,因而如此牽腸掛肚,一百個放心不下。在這里,對話實際上是一種揭示心理的手段,它把父親臨別時的心緒、心態──對兒子無限憐惜、體貼、依依難舍的深情,表現得淋漓盡致了,這就加重了「背影」在人們心中的分量。從上可見,「背影」之所以如此動人,關鍵是在作者對他所描寫的人物的心理動態和內在情緒作了深入的揣摩,有深刻的體會,正如他所說的,「仔仔細細下一番推勘的工夫,體貼的工夫,才能寫出種種心情和關系」。這種全物察真的態度正是朱自清縝密細致的現實主義風格的鮮明表現,而「背影」的魅力也恰是由這一「工夫」得來的。

3. 朱自清的所有散文題目

朱自清散文集:
1《匆匆》
2《歌聲》
3《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4《溫州的蹤跡》
5《背影》
6《航船的文明》
7《荷塘月色》
8《我愛的女人》
9《<梅花>後記》
10《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11《懷魏握青君》
12《阿河》
13《兒女》
14《哀韋傑三君》
15《旅行雜記》
16《飄零》
17《說夢》
18《白采》
19《一封信》
20《序》
21《春》
22《綠》

4. 朱自清散文中的議論文有哪些

《歌聲》 《荷塘月色》 《匆匆》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 《溫州的蹤跡》 《春暉的一月》 《航船中的文明》 《旅行雜記》 《女人》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 《飄零》 《背影》 《阿河》 《執政府大屠殺記》 《哀韋傑三君》 《海行雜坊》 《白采》 《荷塘月色》 《一封信》 《懷魏握青君》 《兒女》 《白馬湖》 《揚州的夏日》 《看花》 《我所見的葉聖陶》 《給亡婦》 《哀互生》 《春》 《冬天》 《擇偶記》 《說揚州》 《買書》 《初到清華記》 《蒙自雜記》 《北平淪陷那一天》 《論誠意》 《沉默》 《生命的價格——七毛錢》 《正義》

5. 簡析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色主要有以下幾點:
1、構思縝密,布局精巧。
散文的藝術魅力,集中地體現在藝術構思方面。朱自清的散文在構思上是十分講究的。縝密而嚴謹,新奇而精巧,營構合理。「設眼有致」。
散文具有「文眼」,這是我國古代散文一條傳統的藝術經驗。唯有「眼」題旨才會有隱顯意境,才會有虛實,剪裁才會有詳略,結構才會有疏密。
朱自清的散文是十分注重「眼」的安設的。並且充分地使之成為構思的「焦點」。也成為將作品的思想與藝術辯證統一起來的「凝光點」。


②、抒情與描寫相結合,追求一種「繪畫美」。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偏重於借景抒情的作品占較大的比重。在這些作品中,他善於用重彩工筆描繪各種風景畫、風俗畫,他重視以形傳神,尤重形似,主張「以形為本」,「不求形似就無所謂逼真」,孜孜以求的是一種繪畫的美。他的寫景作品確實也做到了「融情入景」。秦淮歌月,荷塘月色,梅雨瀑布(《綠》),悠悠春風,瀟瀟春雨,青青春草,艷艷春花(《春》)------經過作者感情的融注,都帶上了「個人」的色彩,現出一種繪畫美,使感情的抒發也愈具真切、細致。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寫景散文的代表作品,作於一九二七年七月。當時大革命失敗,白色恐怖籠罩全國,中國陷入空前的黑暗之中。在現實面前,作者彷徨了,他明白「只有參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決這惶惶然」。但兩條路他都不願走,於是走中間道路,以求暫時逃避現實。這篇作品借談月色掩映下的荷塘景色,來反映作者自己體味的「獨處的妙處」,擺脫現實煩惱,追求剎那間的寧靜以求超脫。
3、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藝術語言。
朱自清散文的語言基調是樸素的,有一種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美。

6. 朱自清散文賞析

《春》是一篇滿貯詩意的散文。它以詩的筆調,描繪了我國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綠草如茵,花木爭榮,春風拂煦,細雨連綿,呈現一派生機和活力;在春境中的人,也精神抖擻,辛勤勞作,充滿希望。《春》是一幅春光秀麗的畫卷,
《春》是一曲贊美青春的頌歌。
作品起始寫道:「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兩個「盼望著」的詞語重疊,強化了人們對春天的期盼。「春天的腳步近了」,更把春天擬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們走來。看:「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作者先從總的方面描繪春境,勾畫出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的景象。
接著,作者推出五個特寫鏡頭,細致入微地描繪春天的動人景象。
第一個特寫鏡頭是春草:「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作者不僅寫出了春草的嫩綠、綿軟,而且還攝下了它對人的誘惑力:人們在草地上「坐著,躺著,打兩個滾,踢幾腳球,賽幾趟跑,捉幾回迷藏。」這里的綠茵,已不是單純的自然景物,而成了人們生活的親愛的伴侶——景物變成了情物。
第二個特寫鏡頭是花木爭榮:「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僅果樹之花爭相鬥妍,而且野花遍地,萬紫千紅。眾花還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無數的蜜蜂「嗡嗡地鬧著」,大小蝴蝶翩翩起舞。這些描寫,活現出春意盎然的氣氛。作者不以再現自然花色為滿足,還特意馳騁想像的翅膀寫道:果樹之花「帶著甜味,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想像不僅拓寬了描寫的視野,更從未來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愛。
第三個特寫鏡頭是春風。較之春花來說,春風是不容易描寫的。朱自清寫春風,主要抓住了兩點,一是春風的柔和,二是它具有傳聲送味的作用。作者先用南宋志南和尚的「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詩句,來狀寫春風的溫暖,柔和;他猶恐讀者不易領會,馬上來了一句人人能領會的摹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風里帶來些新翻的泥土的氣息,混著青草味,還有各種花的香,都在微微濕潤的空氣里醞釀」。作者從傳味角度寫春風,不僅強化了春的氛圍,也將此段與上兩段關於草、花的描寫自然地連接起來。春風還把春鳥的歌唱、牧童的笛音,送入人的耳膜,「與輕風流水應和著」。作者從多方位描寫春風,把這個本來不易表現的事物也寫得栩栩如生。
第四個特寫鏡頭是春雨。朱自清寫南方的春雨連綿:「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這種雨,使樹葉子「綠得發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點點黃暈的燈光,「烘托出一片安靜而和平的夜」。白天,「地里工作的農夫,披著蓑,戴著笠的」——這儼然是一幅春雨農耕圖了。
第五個特寫鏡頭是春境中人的活動。前四幅畫面以寫自然景色為主,這幅畫面則突出人的作為:「城裡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一個個都出來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擻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在春天,花兒「趕趟兒」地開;人們為了迎春,「也趕趟兒似的」走出家門。在春天,花卉爭榮,各不相讓;人們「一年之計在於春」,也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
在以上盼春、繪春的基礎上,作品最後唱起了對春的贊歌: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從頭到腳都是新的,它生長著。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著,走著。
春天像健壯的青年,有鐵一般的胳膊和腰腳,他領著我們上前去。
這里,作者用三個比喻性的排比句式,說明春天是新鮮、美麗、歡快、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人類也應當踏著春天的步伐,去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
《春》是一篇描寫自然風光的出色散文,將它與此前的同類題材《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相比,使人感到它有兩點突出的變異:一是感情格調有所不同;二是語言風格的變化。讀《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使人感到其中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哀愁,而《春》的感情基調則輕松愉快、充滿活力。何以會如此?我猜想至少有這樣兩個原因:一是本文系朱自清應約為中學撰寫的語文教材,從培養青年進取向上出發,作者採用了相應的積極、樂觀的感情基調。二是作品的青春活力,反映了作者寫作時的心境。《春》大概寫於1932年下半年或1933年初。1932年8月,朱自清漫遊歐洲回國不久,便與陳竹隱女士結為美滿夫妻,並於同年9月出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33年4月,又喜得貴子。朱自清生活中的順境與幸事,不能不對《春》的抒情格調產生影響。作者樂觀感情的傾注,使得作品情景交融、詩情與畫意結合。再從語言方面看,《荷塘月色》、《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語言固然是漂亮的,但有雕琢痕跡,不夠自然。而《春》的語言則簡朴、活脫、口語化。如寫草,「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些語言都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生動活潑,節奏明快,語短意豐,表現力強。作者為了更好地描寫春天,還採用比喻、擬人等多種修辭方法,使春天形象化、人格化。前面引用的文章的結尾部分,便是這方面最好的例證。朱自清不愧是語言大師,他用文筆把短暫的春天從自然界拉回到書面上,使其四季常駐,隨時可睹。

7. <論朱自清散文藝術特色.>這個論文提綱怎麼寫

縱觀朱自清散文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真摯、深厚的情感投入。古語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朱自清那些以家庭生活為素材的作品中,或感傷、或溫厚、或幽默的人倫之情,深深地感染著讀者、撥動著讀者的心弦。如《背影》中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步履艱難的老父親的背影成為中國文學中一個經典鏡頭,感人至深;還有《給亡婦》中悼念亡妻與深深的自我懺悔之情;《兒女》中幽默的情趣和溫馨的氣氛等,無不真誠而親切。

二、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畫。朱自清原本是一個詩人,曾認真研究過現代詩,且有很高的造詣,因此在散文創作中自然也不失其詩人的本色。「文中有畫、畫中有詩」是後人對他的評價。例如在《荷塘月色》中,淡淡的月色、田田的荷葉、薄薄的清霧、蓊蓊鬱郁的樹木以及樹上的蟬聲和水裡的蛙聲,素淡朦朧,簡直就象一幅意境幽美的工筆畫啊!在朱自清的筆下,好景美不勝收:梅雨潭醉人的綠、秦淮河的燈影波光、威尼斯的異國情調、揚州城的風流與古樸……這些情景交融的意境營造,往往會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縝密精巧的構思。雖然朱自清的散文篇幅大多不長,但其構思卻頗具匠心。《背影》的出奇制勝;《春》的多側面描寫,而把文眼(一年之計在於春)置於描寫和敘述之中,毫無刀刻斧鑿之痕;《荷塘月色》雖說為了寫心中的不寧靜,但一路下來,卻處處見「靜」。

四、獨特的語言藝術。朱自清散文的語言之美,是有口皆碑的。如《背影》語言的質朴、《荷塘月色》語言的清麗、《溫州的蹤跡。綠》語言的纖穠,而《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語言更是極富色彩感,呈現出視覺上的繪畫美。愛用疊字及長短句的巧妙搭配,形成了朱自清散文所特有的節奏感和韻律美。據統計《荷塘月色》中用了26個疊字,而《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的疊字則有72處之多;長短句的巧妙搭配,使其散文讀來錯落有致、琅琅上口,獨具跌宕回環的聽覺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