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當代中國政治制度這門課要寫論文,不知道從娜方面,希望得到一些建議,題目越細越好越容易寫越好,謝謝。
老師 沒有提示抄嗎?那就談襲談大概:
可以以肯定的語氣寫,當代中國政治制度有利於中國長遠發展等等。
開始介紹政治的制度,結合實例,最後稍微總結就好了。
也可以討論的口氣寫,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與中國現狀。
必要的介紹,討論也是那些好的方面。負面要少。總結就不用說了吧,自然是好的,促進的。
寫時加入理論是必要的。書本的條條也要加進去。還有什麼問題也可以問問我。
『貳』 中外政治制度歷史小論文400字
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為讀者指出一條解決問題的思路。多從教育、政府規范和引導、法律嚴懲幾個角度談起。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麼,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又如:「莫使『英雄』淚滿襟」這一主題,可以寫出以下提綱。
第一層:自己不做,阻止、限制他人;看到榮譽,嫉妒、中傷他人:這是使『英雄』淚滿襟者的典型表現。
第二層:傷及他人,使英雄心如死灰;危及社會,使社會正氣低迷。是使『英雄』淚滿襟者的產生出格舉動的危害。
第三層:個人慾望強烈,嫉妒心強,心胸狹窄,信奉「人人為我」,是使『英雄』淚滿襟者的產生出格舉動的根源。
第四層:不怕閑言碎語,反對嫉賢妒能,是我們對待這一出格行為的正確態度;加強道德教育,保護英雄權益,是我們對待這一出格行為的正確措施。
以上為筆者對駁論文的寫作指出的思路,希望廣大考生積極借鑒,在考場上表現出深邃長遠的目光,高瞻遠矚的見解,決勝於考場。
『叄』 目前,中外政治制度比較專業研究生畢業論文可以選擇什麼題目,資料比較多,比較容易些
中外政治制度的
要求是什麼
任務是。
『肆』 西方政治制度史的論文如何選題
這個主要是你學的那個專業;了是不?根據自己的愛好
『伍』 關於中外政治制度的演變的論文3000字左右
關於中外政治制度的演變
3000字d
OK
『陸』 中西方政治制度研究類論文
關於「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與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孰優孰劣」的思辨
新課程中講到了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在學習這一單元的時候,我們當然會講民主政治的積極作用。但學完這一課後,同學們往往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比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好,更文明或者說更符合歷史發展潮流。
同學們得出這一結論是有「理由」的:一,我們今天的態度就是批判專制、推崇民主;二,在學習本節課時,很少有老師不聯系現實有感而發;三,在復習本節課時,老師時常把其與中國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進行比較;四,本專題的排序(課程標准和有的版本)是在中國現代政治外交的專題之後、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專題之前,這極易造成學生比較對象上的模糊。
因為同學們的這種結論,關繫到對古代中國文明的定位問題,當然也就關繫到民族的自豪感等問題。因此,作為教師,就有責任釐清這一問題。
首先,界定的是時間(其實這也是最關鍵的界定):古代,是古代的希臘與古代的中國進行的比較。
然後,我們就可以沿著政治、經濟、文化、地理等因素進行剖析,兩個制度形成的各自的原因和條件。
接著,我們談兩者帶來的影響,這可以從當時和後世或積極與局限性等角度來分析。
最後,我們可以對此問題的結論有所升化: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與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都是當時社會條件、自然環境和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的產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都是那一時期的人們所創造的管理國家的文明成果,都在人類社會發展進程中起過不可忽視的歷史作用。
需要說明的第一點是:這個問題本身是不嚴密的,因為比較對象不「對等」,因為在今天看來,用「民主」對「專制」可以,但對「中央集權」就不恰當,因為「中央集權」對的「地方分權」,它與「專制」之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但中國古代的「專制主義」與「中央集權」又實在難以截然分開,所此題流傳甚廣自有道理。
需要說明的第二點是:民主政治(還有必修三提到的古希臘的人文主義思想)並不是古希臘的全部,甚至連主流都稱不上,如斯巴達就是專制體制。同時,談及對後世影響時,也可以指出古代希臘的民主政治在西歐中斷一千多年的史實。
政治制度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集國家本質與形式於一體,是國體與政體的總和。
中國古代社會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以皇權為核心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這種制度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兩千多年,對中國歷史和社會政治都有深刻的影響。西方古代的政治制度以古希臘的民主制和古羅馬的共和制與元首制為代表。中西方古代政治制度有何異同呢?
異:
一、政治制度:
古代中國:就政體而論,有兩種主要形式:
1.早期政治制度:如內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主要在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夏商周時期實行。
2.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萌芽於戰國,建立於秦朝,鞏固於西漢,完善於隋唐,加強於宋元,強化於明清,結束於1912年。
古代西方:
1.古希臘:①君主制(公元前2000~前12世紀):包括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②黑暗時代(公元前11世紀~前9世紀):荷馬時代。③城邦政體:主要類型有貴族制、民主制(兩者最為流行)、君主制、寡頭制、僭主制。斯巴達作為希臘最大的城邦實行的是貴族寡頭制;雅典是民主政體的發源地。梭倫改革將國家引上民主的軌道,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終在雅典確立民主制;伯利克里使雅典民主達到「黃金時代」。
2.古羅馬:①君主制(公元前753年),②貴族共和制(前6世紀末~前27年):主要有執政官、元老院、公民大會三層機構組成。③元首制(前27年~3世紀):披著共和外衣的君主專制。④君主專制(3世紀~滅亡):戴克里先實行公開的君主統治。
二、政治制度的特點:
古代中國:
1.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①神權與王權的結合;②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了國家的政治結構,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2.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①皇權的至高無上和不可分割;②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③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襲;④皇帝從決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權力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⑤皇權藉助於神權,宣揚「君權神授」等理論;⑥文化專制是政治專制的副產品;⑦中央和地方、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和統一伴隨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始終;⑧專制主義中小央集機制度在明清時期登峰造極,並走向反動。
古代西方:
1.希臘城邦:主要特徵是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點是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
2.古羅馬:從共和走向帝國,留下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羅馬法。
三、制度形成的原因:
中國的農業社會產生了自給自足的農業型經濟,工商業謂之末,一直受著輕視、忽視,自然也就不發達。與之相適應的就是封閉、保守、壓抑的宗法制度。這種政治重視的就是倫理。反對個人自由,反對貪圖私利、越禮享樂,強調天予的尊嚴、國家的統一、尊卑等級的神聖、品德修養的重要,反對個性自由的發展,壓抑種種人性。
古希臘的商業經濟社會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民主政權,成年公民可以參與討論重大議案。民主政治使西方人崇尚個人的自由平等和個性的發展,人人生而平等,崇尚個人的財富、個人的愛情,崇尚個人冒險和個人奮斗。
四、政治家改革和制定法律制度方面的不同:
古代中國:秦始皇、漢武帝、王安石等改革家的政治改革大都是解決社會危機,加強君主專制統治,古代著名的《秦律》《大明律》等也都是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加強對人民的控制。
古希臘:梭倫、克里斯提尼、伯利克里等改革和一系列羅馬法律頒布,都在不同程度上促進了民主的進程,對後世影響深遠。
五、文明延續性:
古代中國古代文明能夠長期保持連續而未發生斷裂:中國是世界上古老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在與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下,長期保持了大致相同的疆域和主體不變的文化,從自我為主體,同時吸收許多外來文化,始終沒有出現文化發展的斷層。
古希臘文明衰落下去:古希臘人直接繼承了埃及、巴比倫和地中海沿岸各古老文化並加以發揚,在較短時間內達到高峰,但缺乏強有力的中央集權的約束,羅馬帝國很快分裂。伴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歐洲進入黑暗年代。
六、對後世影響:
古代中國實行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封建社會早期和中期主要起進步作用。在封建社會晚期起消極乃至阻礙作用。嚴重地扼殺了社會的創造力,減緩了社會發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國落後於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古希臘民主政治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源頭,也是現代歐洲文明最主要、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和古羅馬的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最高成就,成為地中海地區兩座各有特色、交相輝映的燈塔,為後世提供了寶貴的政治文化遺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寶貴財富。
同:都不是完美無缺的制度
古代中國:在君主專制下,統治者推行的文化專制政策,如秦朝的焚書坑儒,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和大興文字獄,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古代希臘的雅典民主有其時代和階級上的局限性,它所採取的公民直接以參政、輪流坐莊的形式導致的結果也並非總是公正,而且雅典雖對內民主,對外,特別是同盟的盟邦卻極端殘暴,毫無民主可言,公民范圍縮小,堵塞了雅典在政治上的自我擴張之路。
『柒』 關於古代中西方政治制度論文
夏商周時期是中國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階段,如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形成
了從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完備的分封制與宗法制,以宗法制為核心,具有濃
厚的宗族色彩。
夏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始創王位世襲等制度。夏商時期實行的王位世襲制,代替了原始社會時期的禪讓制。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內服與外服制度。這種制度對西周的宗法制與分封制有直接影響;商朝是奴隸制國家,奴隸主居於統治地位。神權色彩濃厚,敬鬼神,盛行祭祀占卜。
西周時期,國家政權和行政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實行了更為嚴格的分封制,以血緣為紐帶的父系家長制演變為嚴格的宗法制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禮樂制度。三者結合,互為表裡。宗法制將君位的承傳用嫡長子繼承製的形式確定下來,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防止貴族之間因為權力的繼承問題發生紛爭,維護了貴族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即:神權與王權相結合;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了國家的政治結構;最高執政集團尚未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包含專制主義和中央集權兩個概念。專制主義,是就中央的的決策方式而言的,具體說就是皇帝個人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於一身,從決策至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權力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中央集權這是針對地方分權而言,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上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受制於中央政府。這是我國封建社會基本的政治制度。
專制主義是與民主政體相對立的概念,指一個人或少數幾個人獨裁的政權組織形式,體現在帝位終身制和皇位世襲制上,其主要特徵是皇帝個人的專斷獨裁,集國家最高權力於一身,從決策到行使軍政財政大權都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中央集權:是相對於地方分權而言的,其特點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沒有獨立性,必須嚴格服從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於中央。二者之間的聯系: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須服從皇帝一人。②專制主義皇權加強時,往往是中央集權比較有效時,專制主義皇權削弱時,往往也是中央集權不力時。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實行原因:經濟根源:維護封建經濟基礎的需要。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產力提高導致舊的生產關系解體,秦國商鞅變法確立了封建經濟的統治地位,這種經濟的特點便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是封建的個體的小農經濟。這一政治制度的出現是由封建的經濟基礎決定的,因為封建的自然經濟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以保證小農經濟的生產和再生產;。這種封建的生產方式決定了中央集權制的建立。政治根源:鞏固、維護國家統一的需要。秦吸取周無子在諸侯割據局面下無能力的教訓,在統一全國後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以消除地方割據勢力,維護國家統一。新興的地主階級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權制度來鞏固其統治地位,維護其政治、經濟利益,保護其土地所有制度。理論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論基礎。秦自商鞅變法後,一直以法家思想為統治思想。韓非子總結諸子百家學說,創造了一套完整的中央集權的政治理論,為秦始皇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奠定理論基礎。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萌芽(戰國):商鞅建立縣制,百官服從君主法令的封建官僚制度建立。
確立(秦朝):一整套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縣制)。
鞏固(西漢):①漢景帝「削藩」平定七國三亂。②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削奪王侯爵位,解決王國問題。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思想專制,鞏固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三省長官相當於宰相,相互牽制和制約,避免宰相的專權,又一定程度上牽制君主專制,是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進一步完善。②科舉制,使門第不高的有才能的人參加到政權中來,擴大了統治階級的基礎。
加強(北宋):採取「杯酒釋兵權」將地方的行政、軍事、財政權力收歸中央,防止了地方割據局面的出現,加強了中央集權。
發展(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保證了中央統一政令的實行。在地方設「行省」實行行省制度,對後也影響深遠。
強化衰落(明清):明朝廢丞相,形成君主獨裁的局面,在地方廢行省,設三司,進一步削弱地方勢力,還遍設廠衛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這是專制主義強化的突出表現。清朝沿用明制,後增設軍機處,大興文字獄,使君權空前加強,形成極端的君主專制統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達到頂峰。
歷史作用有積極的:利於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利於維護祖國統一與領土完整。 能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從事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和經濟建設,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在統一的環境下,利於各民族的融合,利於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但也有消極的: 皇權專制極易形成暴政、腐敗現象,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現為獨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新興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發展。
雅典民主的特點是人民主權和「輪番而治」,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的產生及運作就充分體現了雅典民主的上述特點。雅典民主雖然有其社會和時代的局限性,尤其是它的民主僅是雅典男性公民的民主,而非全體國民的民主,但它畢竟創造出一系列民主運作的方式,為後世提供了一個最值得參照的政體形式,為人類文明中的政治組織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條可供選擇的道路,它對人類民主政治以至人類文明的發展都有無可替代的意義。
以《十二銅表法》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主的古羅馬的一系列法律、法規構成了羅馬法的主要內容。羅馬法法淵源於羅馬奴隸制度,僅使用於羅馬公民內部,奴隸則被排除在法律的保障和所賦予的權力之外,因此它又被稱為「公民法」。隨著羅馬對外擴張范圍的擴大,羅馬法中又逐漸形成了一種適用於各民族的新的共同法律——「萬民法」。羅馬法的創設,有力地規范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調節了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秩序,對羅馬帝國的統治起到了有力的維系作用。這也為後世人們理解法律對社會生活的意義提供了重要啟示,法律成為人類政治活動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條件。
古代希臘形成較發達的民主政治和羅馬形成較完善的法律體系,與古代中國形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都有其必然性。其必然性在於:古代希臘、羅馬地處地中海南部沿海,山多地少,港灣、島嶼眾多,所以形成了以工商業、航海業為主的海洋型經濟(海洋文明),商品經濟發達;這種經濟要求社會有公平的法則,以及較自由、寬松、民主的政治氛圍,這樣,古代希臘就逐步形成了小國林立、民主政治發達、法制體系較完善的社會。另一方面,歐洲氣候宜人,溫暖多雨濕潤,其麥田可以沿著山坡分布,不需要灌溉,也不需要排澇,也就不需要政府來協調水利,修河通渠。古代中國區域廣大、土地遼闊,適於農耕,逐漸形成了一種農業文明(農業經濟),農業經濟要求有強有力的政府來控制水系,協調農業生產,組織抵禦自然災害。在同一水系,對
水、土地的控制變得特別重要,一山不容兩虎,在爭奪中,容易形成強大的軍事、政治集團,進而形成強大的皇權。中國長期存在的分散性封建自然經濟,農民隨時面臨天災(旱澇蝗災)、人禍(地主官僚欺壓等),其生產、生活甚至人身安全非常脆弱,一旦失去土地,就可能淪為流民,揭竿而起,威脅封建王朝。因此,農民需要強有力的政府保護,政府也必須保持強大,以維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以保證小農經濟的生產和再生產;另一方面,封建地主階級也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政權保護封建土地所有制,鎮壓農民的反抗。
『捌』 歷史 高一論文 關於「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對比」 3000字左右。 高一水平即可!!!不勝感激!!!!!
作為一個傳承數千年的泱泱大國,中國擁有著無比燦爛的華夏文明。五千年的歷史滋潤之下,也鑄就了中國獨特的政治制度與文化。
時光荏再,數千年的歷史下,中國的政治制度幾經興衰:奴隸制、封建制度、資本主義制度,再到如今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歷史的波濤不斷變換著,也推動了中國政治制度的變革與發展。
當我們回過頭來細細品味如今的中國政治制度時,我們不難發現,與傳統的西方政治制度相比較,民主與法制建設同樣是中國政治制度建設與完善的重要環節。
縱觀西方政治制度的發展歷史,從西方古代雅典,羅馬的古代民主開始,從始至終都是圍繞著司法、立法、行政而展開的歷史。
從古希臘雅典的智者學派,再到近代西方層出不窮的資產階級學說,無時無刻不體現出人們對自由和權利的極致追求、對民主的高度渴望。人本來就擁有為滿足自身利益而不斷追求的各種權利,天賦人權,每個人的權利都是與生俱來的。我們可以看到,為了滿足每個人的不同利益,統治者必須最大程度上滿足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在滿足每個人的不同慾望時,個人的權利范圍已經不知不覺上升到國家的高度,個人的選擇甚至會影響到整個國家機構的運行。國家權利也在這一流程中盡可能廣地分配給了廣大民眾。主權在民的理論也就顯得尤為合理了。我們可以看到,主權在民意味著每個公民都平等地擁有國家主權的一部分,對於管理國家的事務有同等的發言權。不得不說,主權在民的認識可以說是西方政治制度最為成功的一個地方。歷史發展到今天,無論是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還是英國的君主立憲制度,主權的所有權都是屬於人民的,然而,資產階級自身所固有的局限性又決定了它的根本目的是維護資產階級的利益,不可能真正代表廣大普通人民的利益。所以說,這里的人民不得不加上引號。但是,不管怎樣,此時的政治制度相對於封建制度已經有了根本的變革。一人獨裁的局面已經不復存在。主權也盡可能大地分散給了一部分人民群眾。同時,人民將權力授予給他們自己選擇出來的代表,從而歸納總結他們所代表的階級團體的意識和利益,並使用話事權,進而行使自己的權力。西方通過競選出來的議員,通過參加議會如美國兩院,行使主權、制定國家法律並影響國家的重大事務。
同時,為了進一步的保障民主,法律的作用也就日益凸現出來。法制在西方發展是比較完善的,從古代西方在處理一些國民事件中看,他們就根據已設立的法律條文,按規定定刑法。古代羅馬的成文法就是一例證。法治比人治更有優越性,法治不會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所發事件有規章依據,可以以根據而論。法治有三個主要特徵。第一是以法律制約專斷權力。第二,無論是官吏還是平民,都同樣受普通法院執行的普通法律的管轄。第三,公民個人的權利不是憲法的產物而是憲法所依賴的基礎。可見法治就其本意而言,指的就是法律的統治取代人的統治,法律高於統治者的個人意志。因此理論上,在法律面前人人都平等。
雖然西方的政治制度有諸多不錯的方面,但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規章管理一方地。無規矩,不成方圓。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國情,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念。由此在美國聯邦制下,國家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法律,同樣的犯罪事件在美國不同的州會有著不同程度的處罰。因此,中國在法治落後於西方的時候,怎麼去確定自己的法治,如何實現法治的問題上,具體問題還是要根據具體的國情進行分析。
近現代史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和教訓說明,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必須從中國的基本國情出發,盲目照搬別國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模式,是不可能成功的;實行獨裁專制統治,違背歷史發展規律和人民意志,也必然歸於失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總結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體現了中華民族和而不同、兼容並蓄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兩黨制和多黨制國家的執政黨通常主導和獨占國家權力,並為其所代表的利益集團謀取最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其他政黨作為在野黨或反對黨,由於不能直接參與政府管理國家事務,往往對執政黨採取對立的態度和做法,為反對而反對,使其執政效果受到很大的牽制和影響。在當代國際政治舞台上,所謂「跛腳總統」、「跛腳內閣」屢見不鮮。在我國,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依法長期執政,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憲法明確賦予的。民主黨派作為親密友黨,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國家領導人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參政黨,不是在野黨,更不是反對黨。
兩黨制、多黨制和議會製作為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實現形式,其主要特點是通過選舉方式實現政黨輪流執政,以維護資產階級的根本利益。有時為了選票也會考慮民眾的意願,但其本質是金錢政治,有錢人的游戲。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國人大代表來自各地區、各民族、各方面,人口再少的民族也至少有一名代表。人民政協則按民族、界別、黨派和人民團體,通過充分的民主協商推舉產生委員。這種廣泛的代表性,使我國的政治制度建構於堅實的社會基礎之上,使中國特色民主具有西方民主不可比擬的真實性、包容性和廣泛性。
一個曾經一窮二白、積貧積弱的國家,在中國共產黨61年的執政過程中,起了翻天腹地的變化,取得的一切成就,歸根到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產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偉大創造,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建設、改革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這一制度既遵循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集中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根本精髓,又切合中國的發展實際,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符合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我國政治體制改革之所以要堅持走自己的路,是由我國特殊的國情和經驗所決定的。中國不僅幅員廣、人口多、底子薄、發展極不平衡,而且文化傳統獨特。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在民主政治建設上會遇到像中國這樣大的困難,我們也沒有一個現成的民主模式可以模仿。另一方面,我國現代化建設的經驗也表明,與世界其他一些實行多黨競爭的國家比較,我國堅持共產黨領導具有制度上的比較優勢。我國國情的特殊性和制度的有效性,證明中國應當堅持走自己的路。
堅持走自己的路,注重中國特色、中國國情,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正確分析和判斷政治文明的特殊性,絕不照抄照搬西方的模式,我們每個21世紀的中國人都應當學會借鑒人類民主實踐的一切優秀成果,從而更好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把我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推向前進。只有在看清自身弱點的同時,才能夠揚長避短,更進一步。
世界是發展的,中國也處於這個變化發展的時代。如何從西方政治制度中借鑒到精華來加以完善我們的政治制度,這才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
一句話,抓住時機,看準情況,方能手到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