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淡泊名利,拒絕浮躁的名人素材
諸葛亮、李白、陶淵明、劉禹錫等古代文人志士,他們都是淡泊名利,寧靜致遠。
2. 淡泊名利的名人事例30字左右
1、莊子
莊子是楚莊王後裔,後因戰亂遷至宋國。 他生活困頓,卻鄙棄權勢名利,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莊子和惠子是多年的好朋友。那一年,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對惠子說:「莊子這次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啊!」
惠子信以為,派人在國中搜尋了三天三夜,欲阻止莊子前來。有一天,莊子突然來到惠子的官邸拜見惠子。 惠子開門見山地詢問莊子這次來訪的目的。莊子知道惠子的疑慮,於是給惠子講了一個故事。
莊子說:「南方有隻鳳凰。這鳳凰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竹子的果子不食,非甜美的泉水不飲。有一次,一隻貓頭鷹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巧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憤怒地大喝一聲:『嚇!你也想來吃鼠肉嗎?』鳳凰鄙視著貓頭鷹,哈哈大笑,揚長而去。老朋友,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莊子的這個故事一講完,惠子頓時羞愧無語。在莊子看來,無論權勢有多大,對於他而言都只是「腐爛的老鼠「!
2、諸葛亮
諸葛亮曾六齣祁山,做了一番大業,但他生活簡朴。他傾全力去做事,未曾經營家業,更不圖個人享受。死後他內無遺帛,外無贏財。他在《誡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表現出追求理想的君子之風。(三國時期諸葛亮所著《誡子書》。譯文: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
3、陶淵明
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淵明為了家中的生計,前往距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就在這年的冬天,陶淵明在彭澤縣上任八十一天時,恰逢潯陽郡的督郵前來彭澤縣巡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是個名叫劉雲的人,他兇殘狠厲的為人以及貪婪的個性在附近非常有名,每年兩次都以巡視為借口向各縣索要賄賂,如果不給賄賂的話,他就會栽贓陷害那個人,因此,他每次巡視完畢後都是滿載而歸的。
這次前來彭澤巡視的督郵是個非常傲慢又庸俗的人,他一到達彭澤的旅館,就命縣吏叫縣令去見他。陶淵明雖然相當瞧不起那些貪圖富貴、狐假虎威的人,但是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就立馬動身去了。
沒想到的是卻被縣吏阻攔,而且還被告知參見督郵需要身穿官服,並且要束上大帶,不然是失禮的表現,會被督郵趁機大做文章的。這下子,陶淵明再也不能忍受了,長嘆一聲後說自己怎麼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而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小人獻殷勤呢。說完之後,陶淵明就取出自己的官印,並且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彭澤,而彭澤縣令這個官職陶淵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4、華盛頓
華盛頓帶領美國人民打贏了南北戰爭,1783年9月3日,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11月2日,華盛頓向追隨他征戰多年的將士們發表了告別演說,他公開表達了自己即將退役、過平民生活的熱切願望,「分離的簾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將永遠退出歷史舞台了。」
兩天後,華盛頓乘船離開紐約港。12月23日,華盛頓向大陸會議辭去一切公職,親手交回了大陸軍總司令的委任狀,正式解甲歸田,然後,回到他日夜思念的故鄉弗農山莊。華盛頓的這一決定令人大感意外,這也體現了他的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風,令後人稱頌敬仰。
5、彌爾頓
17世紀英國傑出詩人彌爾頓,晚年雙目失明,但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著名史詩《失樂園》,這部詩長達1萬行,共計12卷,可是手稿給出版商後,只得了5磅錢。然而彌爾頓並不在意,他所表現出來的君子本色令人佩服。正如馬克思所說,彌爾頓是「出於春蠶吐絲一樣的必要而創作「,並非為了金錢。
3. 陶淵明淡泊名利的事例
為了生存,陶淵明最初做過州里的小官,可由於看不慣官場上的那一套惡劣作風,不久便辭職回家了。後來,為了生活他還陸續做過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職,過著時隱時仕的生活。
陶淵明最後一次做官,是義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一次,縣里派督郵來了解情況。
有人告訴陶淵明說:那是上面派下來的人,應當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淵明聽後長長嘆了一口氣:「我不願為了小小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傢伙獻殷勤。」
說完,就辭掉官職,回家去了。陶淵明當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棄職而去,便永遠脫離了官場。此後,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參加農業勞動。
後來由於農田不斷受災,房屋又被火燒,家境越來越惡化。但他始終不願再為官受祿,甚至連江州刺使送來的米和肉也堅拒不受。朝廷曾徵召他任著作郎,也被他拒絕了。
(3)淡泊名利的人物素材擴展閱讀:
陶淵明生平:
陶淵明是我國東晉時期的著名詩人,陶淵明又叫做陶潛,他的字是元亮,他為自己取的號是「五柳先生」。陶淵明的早年生活比較貧苦,雖然父親還算有錢,但是在父親死後便家道中落。
之後一直在為了生計奔波。陶淵明在二十歲的時候開始了自己的仕途,但是在他的官宦生涯中,陶淵明一直走走停停,經常辭職回家一段時間,再復出。
這可能和他性格中的儒道兩家的思想有關。陶淵明自幼喜愛讀書,儒學經典與道家珍藏他都喜歡看,因此他的思想中也有著揮之不去的儒道兩家的痕跡。
既想為官一方,又想回家隱居,因此他的仕途也一直是走走停停的。直到在公元405年,陶淵明擔任了彭澤令的官職之後,終於將對官場的失望轉換到實際行動之中。
僅僅接過官職八十多天,陶淵明便辭職不幹了,之後也再沒有擔任過任何官職。所有末代的朝廷都是十分黑暗的,陶淵明便是看穿了這種黑暗,明白體制內的人們早已腐朽得不可救葯。
他不願也像這些人一樣隨波逐流,他不願為了五斗米而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在陶淵明的隱居期間,有許多人勸他出世做官,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
這個時候的陶淵明已經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於是做下的決定便再也不隨意更改。後人談起陶淵明,多是以高潔、隱逸之詞形容,這也是他自身所追求的境界。
陶淵明去世後,他的至交好友顏延之,為他寫下《陶徵士誄》,給了他一個「靖節」的謚號。顏延之在誄文中褒揚了陶淵明一生的品格和氣節,但對他的文學成就,卻沒有充分肯定。
陶淵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在他死後幾十年裡,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承認。梁朝的昭明太子蕭統,對陶淵明的詩文相當重視,愛不釋手。蕭統親自為陶淵明編集、作序、作傳。
《陶淵明集》是中國文學史上文人專集的第一部,意義十分重大。蕭統在《陶淵明集》序中,稱贊「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如之京」。
4. 淡泊名利堅守本職本職的名人事例 速度!!!!
陶淵明陶淵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也同樣很有名。 陶淵明生於公元365年,是中國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朝代更迭,社會動盪,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從官場退隱後的陶淵明,在自己的家鄉開荒種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在田園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歌。他寫農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他寫自己勞動的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也寫農人勞作的甘苦:「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然而,田園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艱辛的,不勞作就沒有收獲,遇到天災人禍,即使勞作也是一無所獲。晚年的陶淵明生活貧困,特別是一場大火把他的全部家當毀於一旦之後,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六十三歲時,陶淵明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陶淵明的最大成就,在於他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為基礎,以自己卓越的詩歌才華,極大地豐富了農事和田園題材的創作。以前詩中罕見的桑、麻、雞、狗等平凡事物,一經他寫入詩中,無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寫大自然的親切,常常能激起人們的無限嚮往。 除詩之外,他還給後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詩並記》等。在這篇作品中,作者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空想社會,在那裡沒有動亂,沒有朝代變更,沒有國家君臣,沒有徭役賦稅,百姓過著豐足、與世無爭的美好生活。作者以優美的語言,使這篇作品產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後世人們一直把這種空想的社會稱作「桃花源」。 官場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壇上多了一位文學家。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剛直不阿、不附勢趨炎的寫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人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氣節去換取某種物質利益,也常常說「不為五斗米折腰」。莊子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莊子 秋水》) 莊子此時面臨著這樣的選擇: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從容不迫的游魚,背後則是楚國的官位——兩者巨大的差距使這道選擇題看起來十分容易。但是大概楚威王也知道莊子的脾氣,所以用了一個「累」字,只是莊子要不要這種「累」?多少人在這種「累」中體味到權力給人的充實感和成就感?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莊子持竿不顧。 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無暇回頭看身後的權勢。他那麼不經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他把這看成了無聊的打擾。他只問了兩位衣著錦綉的大夫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問題:楚國水田裡的烏龜,它們是願意到楚王那裡,讓楚王用精緻的竹箱裝著它,用絲綢的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里,用死來換取「留骨而貴」呢,還是願意拖著尾巴在泥水裡自由自在地活著呢?兩位大夫此時倒很有一點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說:寧願拖著尾巴在泥水中活著。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這個故事,即便不是客觀的歷史事實,至少是莊子的心靈真實的反映。它體現了莊子超凡脫俗的大智慧中生長出來的清潔的精神,又由這種清潔的精神滋養出拒絕誘惑的驚人內力。莊子的這種堅持,讓我們知道精神可以達到的高度,更提醒我們:精神是有貞操的。事實上,莊子的行為,確實使一代代「學而優則仕」的讀書人,在取得世俗的成功的同時,內心裡總存有秘而不宣的羞恥感。 周恩來周恩來的一生,是坦盪無私,淡泊名利,一心為公,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首先,是一心為公,淡泊名利。周恩來到中央蘇區時,盡管大家由於折服其才能而推薦他做紅一方面軍的總政委,但他執意不肯,而強調毛澤東的經驗、長處,堅持重新任命毛澤東為總政委。在遵義會議上,他作為 「三人團」成員之一,在全力支持毛澤東的同時,主動承擔責任,自我批評,避免會議可能出現的僵局,確保會議成功。會後,他作為「黨內委託在軍事指揮上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自覺地退居於助手的地位,讓毛澤東全權指揮紅軍的軍事行動,確保毛澤東在黨內軍隊的領導地位的逐步確立。其次,是顧全大局,相忍為黨。周恩來認為「領導者在必要時應忘記他所受的侮辱」。在中國革命的復雜環境中,處在黨內斗爭漩渦之中的他,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他總是忍辱負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面對黨內斗爭中對自己的各種誤解,甚至是惡意中傷,他報以忍受和緘默,竭力維系黨的團結統一。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當他組織實施反冒進受到錯誤批評時,盡管心情很沉悶,但仍然努力忘卻所受的屈辱,帶領周圍同志團結奮斗,勤奮工作,以盡量減少思想路線的失誤帶來的損失。三年困難時期上下交困,怨言頗多,為顧全大局,即使有些問題不是他的責任,他也毫無怨言地主動承擔起來,以求大家向前看。「文化大革命」中,盡管他自己處境十分艱難,仍然表現出一個共產黨人的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的博大胸懷。他一方面以血肉之軀挺身抗擊,力挽狂瀾;另一方面又顧全大局,忍辱負重,苦苦周旋,苦撐危局,以維護黨和國家的最高利益。第三,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周恩來曾說過「人民的世紀到了,所以應該像牛一樣努力奮斗,團結一致,為人民服務而死。」「為人民服務而死」,這是他畢生的追求,也是對他一生最好評價。為了民族的解放,他南征北戰,出生入死,臨危不懼,處險從容。為了國家的強盛,人民的幸福,幾十年如一日,日理萬機,三更未眠五更起,緊張、不知疲倦在工作。1972年,身患癌症的他仍抱病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以古稀之年,承擔了超負荷的工作,常常連續工作幾個晝夜,累了只能扶著椅子歇歇,生怕「一坐下就會睡著」!1976年,彌留之際的他從昏迷中醒來,便對醫生說,我這里沒有什麼事了,你們還在這里干什麼呢?快去照顧其他同志要緊,他們那裡更需要你們。他投身革命的大半個世紀里,傾心血於人民,盡赤膽於祖國,唯獨沒有自己。他真正地成為世人欽羨的「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總之,周恩來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優秀的文化精神和崇高的共產主義精神的完美統一,是共產黨人理想精神的集中體現,是中國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具有永恆的價值。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5. 需要一些淡泊名利的議論文素材,誰能提供
淡泊
(1)引言
淡泊
淡泊於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萬難做到的。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
(2)事實論據
關麟征辭官隱居
關麟征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歷任要職。他經過長期征戰和宦海沉浮,逐漸看透自己前半生爭名奪利的官場生活,於1949年秋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退出國民黨軍界,拒絕接受隨蔣介石飛往台灣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隱居下來。從此,他不參加任何政治性的集會和社會活動,不接見任何記者采訪,斷絕一切與黨政軍故舊的聯系,整日以讀書、寫字為樂。其間蔣介石、蔣經國你子曾數度邀請他去台灣任職,並許以高官厚祿,他都婉言謝絕。從44歲至85歲逝世,他一直過著淡泊的隱居生活。
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鍾書講40分鍾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希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鍾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居里夫婦視名利如浮雲
居里夫婦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他們生活儉朴,不求名利。各種勛章、獎章是榮譽的象徵,或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可居里夫婦視之如廢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的通知,說是將向部里提出申請,頒發給他榮譽勛章,以表彰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務請他不要拒絕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後,寫了一封覆信:「請代向部長先生,表示我的謝意。並請轉告,我對勛章沒有絲毫興趣,我只亟需一個實驗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應邀到她家做客,進屋後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驚訝地說:「這枚體現極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能得到它是極不容易的,怎麼能夠讓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卻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
居里夫婦,重視事業,淡泊名利。
(3)理論論據
[理論論據]
不以譽喜,不以毀怒。
明.海瑞《令箴》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清.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漢書.揚雄傳》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蔡鍔集.序及按語》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棵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這《誡子書》
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明.薛宣《讀書錄》
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
《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
明.薛宣《讀書錄》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宋.范促淹《岳陽樓記》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古今楹聯類篡》
欲寡則心自誠。
宋.程顥、程牙刷《二程全書.元豐已未》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蔡鍔《南寧寓廬聯》
志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
《宋史.隱逸列傳》
凡是一無所求的,什麼都會有。
英國諺語如果你的欲求無究盡,那麼你的心事和擔憂也會無究盡。
[美] 富勒《至理名言》
不誘於譽,不恐於誹。
《荀子.非十二子》
貪欲之人,無有厭足。
弘一大師《修行法語》
貪材,權欲和虛榮心,弄得人痛苦不堪,這是大眾意識的三根台柱,無論何時何地,它們都支撐著毫不動搖的庸人世界。
[前蘇聯] 艾特到托夫《斷頭台》
6. 關於淡泊名利的素材匯總 歷史上淡泊名利的名人有哪些
1、陶淵明
2、方誌敏
7. 淡泊名利的反面素材
陶淵明
山腳下,斜倚著五柳先生殘破的小屋,在世人皆沉湎於金錢權勢時,陶淵明選擇了恬淡處之,吟誦著「少無
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詩句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寧靜生活.正是這種恬淡的生活使他成
為了田園派的創始人.如果陶淵明沒有回歸這種恬淡的生活,想必他也不會專注於感受美好的田園生活,更
不會從這平靜的生活中感悟人生,他也就不會成為田園詩的創始人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正是這份恬淡實現
了陶淵明的理想.因此,恬淡處世幫助我們成就自身的價值.
秋陽杲杲.南山,小路,蜿蜒;東籬,陽光、灑滿.一個身影,白須、白袍,白色的衣角隨風輕輕地擺動,
折下一盞金菊,
抬頭仰望遠處的夕陽,
拭去額頭的汗珠,
揮罷衣袖,
8. 有關淡泊的議論文素材
淡泊(1)引言淡泊
淡泊於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沒有包容宇宙的胸襟,沒有洞穿世俗的眼力,是萬難做到的。
淡泊於名利,方能成大器,方能攀上高峰!在物慾、名利橫流的當今,有志者更應守住淡泊,向自自己既定的目標前進!(2)事實論據關麟征辭官隱居
關麟征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歷任要職。他經過長期征戰和宦海沉浮,逐漸看透自己前半生爭名奪利的官場生活,於1949年秋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退出國民黨軍界,拒絕接受隨蔣介石飛往台灣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隱居下來。從此,他不參加任何政治性的集會和社會活動,不接見任何記者采訪,斷絕一切與黨政軍故舊的聯系,整日以讀書、寫字為樂。其間蔣介石、蔣經國你子曾數度邀請他去台灣任職,並許以高官厚祿,他都婉言謝絕。從44歲至85歲逝世,他一直過著淡泊的隱居生活。
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80年代,美國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特邀錢鍾書去講學,每周只需錢鍾書講40分鍾課,一共只講12次,酬金16萬美元。食宿全包,可帶夫人同往。待遇如此豐厚,可是錢鍾書卻拒絕了。
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以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他的婉拒。有一位布希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探測切想見他。錢鍾書再三婉拒,她仍然執意要見。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1991年報11月錢鍾書法家80華誕的前夕,家中電話不斷,親朋好友、學者名人、機關團體紛紛要給他祝壽,中國社會科學院要為他開祝壽會、學術討論會,錢鍾書一概堅辭。
居里夫婦視名利如浮雲
居里夫婦都是世界上知名的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但他們生活儉朴,不求名利。各種勛章、獎章是榮譽的象徵,或許多人夢寐以求的寶物,可居里夫婦視之如廢物。1902年,居里先生收到了法蘭西共和國大學理學院的通知,說是將向部里提出申請,頒發給他榮譽勛章,以表彰他在科學上的貢獻。務請他不要拒絕接受。
居里和夫人商量以後,寫了一封覆信:「請代向部長先生,表示我的謝意。並請轉告,我對勛章沒有絲毫興趣,我只亟需一個實驗室。」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應邀到她家做客,進屋後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驚訝地說:「這枚體現極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能得到它是極不容易的,怎麼能夠讓孩子玩呢?」居里夫人卻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
居里夫婦,重視事業,淡泊名利。(3)理論論據[理論論據]
不以譽喜,不以毀怒。
明.海瑞《令箴》
不好名者,斯不好利;好名者,好利之尤者也。
清.錢琦《錢公良測語.導儒》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漢書.揚雄傳》
胸懷廣大,須從平淡二字用功。
《蔡鍔集.序及按語》
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棵寧靜無以致遠。
三國諸葛這《誡子書》
少欲則心靜,心靜則事簡。
明.薛宣《讀書錄》
修身以寡慾為要,行已以恭儉為先。
《古今圖書集成.學行典》
欲淡則心虛,心虛則氣清,氣清則理明。
明.薛宣《讀書錄》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論語.述而》
心曠神怡,寵辱皆忘。
宋.范促淹《岳陽樓記》
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
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古今楹聯類篡》
欲寡則心自誠。
宋.程顥、程牙刷《二程全書.元豐已未》
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弘一大師《格言別錄》
淡泊明志,夙夜在公。
蔡鍔《南寧寓廬聯》
志不行,顧祿位如錙銖;道不同,視富貴如土芥。
《宋史.隱逸列傳》
凡是一無所求的,什麼都會有。
英國諺語如果你的欲求無究盡,那麼你的心事和擔憂也會無究盡。
[美] 富勒《至理名言》
不誘於譽,不恐於誹。
《荀子.非十二子》
貪欲之人,無有厭足。
弘一大師《修行法語》
貪材,權欲和虛榮心,弄得人痛苦不堪,這是大眾意識的三根台柱,無論何時何地,它們都支撐著毫不動搖的庸人世界。
[前蘇聯] 艾特到托夫《斷頭台》
9. 關於淡泊的名人事例
1、萊特兄弟
1903年他們成功地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後,兄弟兩人名揚全球。 雖然成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們卻完全沒把聲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寫自傳,不參加無意義的宴會,也從不接待新聞記者。
有一次,一位記者要求哥哥維爾伯發表講話,維爾伯回答說:「先生,你知道嗎,鸚鵡喜歡叫得呱呱響,但是它卻怎麼也飛不高。」
2、關麟征
關麟征是黃博軍校一斯期生,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歷任要職。他經過長期征戰和宦海沉浮,逐漸看透自己前半生爭名奪利的官場生活,於1949年秋辭去陸軍總司令職務、退出國民黨軍界,拒絕接受隨蔣介石飛往台灣的命令,借故在香港隱居下來。
從此,他不參加任何政治性的集會和社會活動,不接見任何記者采訪,斷絕一切與黨政軍故舊的聯系,整日以讀書、寫字為樂。其間蔣介石、蔣經國你子曾數度邀請他去台灣任職,並許以高官厚祿,他都婉言謝絕。從44歲至85歲逝世,他一直過著淡泊的隱居生活。
3、本生
本生是世界著名化學家,本生燈。本生光疲計和本生電池都是他發明的,他還在一種礦泉中發硯了錐和鈾兩種稀有元素,因此,他不止一次地受到科學界的嘉獎。
但有—次,當大會主席把光耀守目的獎章佩在他胸前時,本生卻把它摘下采,並說:「過去老母親在世時,每當我把獎草帶回家。她總是笑得合不攏嘴兒,孤獨老人的快慰對兒子來說是多麼幸福啊!可現在她離開人世,這些色彩絢麗的玩意兒對我還有什麼用呢?」
這位譽滿全球的科學家就是這樣對待榮譽的。
4、錢鍾書
文學大師錢鍾書先生,是個「甘於寂寞」的人。他最怕被宣傳,更不願在報刊上霞面。 他的圍城了,在國內外引起了轟動,許多人對這位作家比較陌生,想見—見他,都被謝絕了。
一天,一位英國女士打來電話,她很喜歡圍想見見錢先生。錢先生婉言謝絕沒有效果,使有的幽默語言對她說:「假如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何必要認識那個下蛋的母雞呢?
有一次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開價16 萬美元,邀講學半年,食宿全包,可攢夫人前往。而且,該大學只要求他授課一次,每次40分鍾,半年只講12次即可,如此優厚待遇,幾乎令人咋舌。可錢鍾書卻不為所動。
5、居里夫人
居里夫人的一位朋友應邀到她家做客,進屋後看見居里夫人的小女兒正在玩弄英國皇家協會剛剛授予居里夫人的一枚金質獎章,驚訝地說:「這枚體現極高榮譽的金質獎章,能得到它是極不容易的,怎麼能夠讓孩子玩呢?」
居里夫人卻說:「就是要讓孩子從小知道榮譽這東西,只是玩具而已,只能玩玩,絕不可以太看重它,如果永遠守著它,就不會有出息。」居里夫婦,重視事業,淡泊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