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物流運輸參考文獻
1、物流基礎設施規模迅速擴大
鐵路在國家交通建設中佔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縱八橫鐵路通道為路網主骨架加以重點建設(八縱:為京哈、沿海、京滬、京廣、京九、大湛、包柳蘭昆通道:八橫:為京蘭藏、煤運北、煤運南、陸橋、寧西、沿江、滬昆及西南出海通道)。至2002年底,中國鐵路營業里程達到7.15萬公里。
公路建設成效顯著,1985—2001年新增公路里程49.30萬公里,年均增長3.08萬公里,2002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達到176.10萬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2.52萬公里。
內河水路運輸線路長度2002年達到12.15萬公里。到2002年底,我國沿海和內河共有生產性泊位33450個,其中深水泊位達到822個,主要港口生產性泊位比1989年增長了1.1倍。到2002年,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完成26.8億噸,已有7個港口突破了100萬標箱(TEU),其中上海港超過800萬標箱、深圳港超過700萬標箱,都進入世界集裝箱大港前十名。
2001年航空線路為1,143條,航空運輸線路總長度為155.36萬公里,為10年以前(1991年)55.91萬公里的2.78倍。
2001年輸油管總長度13,272公里,為10年前1992年的1.55倍;輸氣管總長度14,283公里,為1992年的1.85倍:輸油氣管總長度27,555公里,為1992年的1.74倍。
許多建成和在建的交通樞紐、物流園區如以交通部45個公路主樞紐為中心的物流基地,以及地方現代物流園區的建設,都在加快進行。
2、全社會貨物運輸量持續增加
在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下,交通運輸部門在繼續深化體制改革的基礎上,大力開展結構調整和企業重組,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運輸形勢平穩發展,鐵路、公路、水運是主要的運輸方式,2002年的運輸量和運輸周轉量如下表:
由於沿海的區域經濟發展比較快以及對外貿易的增長,沿海主要港口吞吐量增長很快,2001年達到14.26億噸,2002年為16。63億噸,增長率為14.25%。由於入世促進外貿,預計到2005年對外貿易總額將突破7,000億美元。目前每年外商直接投資大約為400億美元,到2005年將超過1,000億美元。港口吞吐量還將保持快速增長的走勢。有7個港口躋身世界億噸港行列,上海港貨物吞吐量超過兩億噸,成為世界第四大港。目前7個億噸以上的大
❷ 乍浦港的介紹
乍浦港即嘉興港,位於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側,是浙江北部唯一的出海口和海上對外貿易口岸,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也是杭州灣北岸製造業基地的核心區域。具有良好的深水岸線和港口條件,目前已建成集裝箱、散雜貨、液體化工等各類碼頭萬噸級泊位12個,千噸級泊位7個。集疏運條件便利,和上海、杭州、寧波相距均在100公里左右。嘉興港區是浙江省杭州灣北岸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後方腹地經濟發達,倉儲物流業發展空間巨大。乍浦港即東方大港,最早由孫中山提出,地處杭州灣北岸,地理位置優越。位於上海西南的杭州灣北岸,浙江省平湖縣乍浦鎮附近,至上海吳淞約110海里,至鎮海約60海里。1986年12月起在乍浦原炮台舊址一帶拋石圍堤建現代化海港。第一期工程投資7300萬元,建有一個海輪碼頭和一個內河港區。一條棧橋長1150米,碼頭平台長252米,寬28米的海港碼頭建成使用,可停靠2.5萬噸級和千噸級海輪各一艘,年吞吐能力45.4萬噸。同時建成的內河港區,能停靠12艘百噸級內河船,年吞吐能力為51.5萬噸。
❸ 論文參考文獻
不客氣
❹ 嘉興港的介紹
嘉興海洋經濟發展喜迎重大利好。日前,嘉興港口岸擴大開放獲得國務院批復同意,繼乍浦港區之後,獨山港區和海鹽港區也獲得「國際通行證」,這意味著嘉興港即將實現全港域對外開放。嘉興港位於浙北杭州灣北岸,自東向西由獨山、乍浦、海鹽三大港區組成。其中乍浦港區於1996年對外國籍船舶開放,此後獲得迅猛發展,年外貿貨物吞吐量從最初只有10多萬噸發展到現在近900萬噸,集裝箱突破了100萬標箱(其中外貿集裝箱超30萬標箱),12個對外開放泊位也已處於滿負荷運營狀態。而作為嘉興港今後的重點發展區域—獨山、海鹽兩個港區,經過近幾年發展也已初具規模,迫切需要獲得開放資質,實現口岸開放,完善港口功能。
❺ 給我一篇平湖乍浦港的介紹
嘉興港(乍浦港)是浙北地區唯一的出海口和海上對外貿易口岸,是國家一類開放口岸,具有良好的深水岸線和港口條件,目前已建成集裝箱、散雜貨、液體化工等各類碼頭萬噸級泊位12個,千噸級泊位7個。集疏運條件便利,和上海、杭州、寧波相距均在100公里左右。乍嘉蘇、在建的杭浦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內河通過乍嘉蘇航道和京杭大運河與整個江南內河航道相溝通。涉外服務機構齊全,嘉興港區是浙江省杭州灣北岸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後方腹地經濟發達,倉儲物流業發展空間巨大。
嘉興港區交通網路發達,規劃面積54平方公里,區內公用設施齊備。已吸引了來自美國、法國、日本、義大利、韓國、香港、台灣等35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投資,興辦了100多個三資企業,涉及化工、金屬、醫葯、服裝、木材等行業。
嘉興港(又名乍浦港)位於杭州灣跨海大橋北側,是浙江北部唯一的出海口和海上對外貿易口岸,也是杭州灣北岸製造業基地的核心區域。嘉興港集疏運條件便利,和上海、杭州、蘇州相距均在100公里左右,海上和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洋山國際深水港相距53海里;乍(浦)嘉(興)蘇(州)、待建的杭(州)浦(東)高速公路和01省道直接和乍浦港區相接,並通過乍(浦)嘉(興)蘇(州)航道和京杭大運河等整個江南內河航道相溝通。嘉興港擁有外海泊位12個,萬噸級以上泊位8個,港口物流功能齊全。嘉興港是長三角最具開發潛力的區域之一,近年來嘉興港及周邊地區的重化工業得到了快速增長,重化工業已初成規模,為本項目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乍浦港區後方還擁有國家級的出口加工區和省級經濟開發區,以及為港口和本項目配套的海關、檢驗檢疫、海事、金融等一系列完備涉外服務機構和企業。
❻ 嘉興港的地理優勢
嘉興港區區位條件優越。與上海、杭州、蘇州、寧波(74海里)距離都在100公里左右。滬杭高速、乍嘉蘇高速、杭滬01省道、乍嘉蘇航道,特別是在建的杭州灣跨海大橋、滬杭復線和正在規劃建設的乍嘉湖鐵路和城市輕軌,使嘉興港區成為「長三角」滬、蘇、杭、甬地區的一個重要交通樞紐。
❼ 嘉興平湖30年的發展歷經
三十年來,當湖街道群眾文化事業日新月異,經歷了思想解放,觀念
更新,投入增加,場地、設備設施完善,專業業余隊伍擴大等。數據
揭示改革開放引領群眾文化大發展,與時俱進,建設和諧文化,惠及
全民是主線,它的深遠意義正日益清晰地體現出來。
主題詞:改革開放、群眾文化事業、和諧文化
當湖街道概況
當湖街道是平湖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地處長江三角洲,鄰近杭州灣,距浙北唯一出海口—乍浦港14公里,離上海、杭州均只有1個多小時的車程,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2004年5月當湖撤鎮建街道,現轄15個村(其中純農業村6個),18個社區居委會(大部分為老城區),7個社區籌建組,區域面積49.02平方公里,戶籍人口10.4萬多人,外來人口5萬多人。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城市功能的調整,當湖街道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商貿居住業,同時積極推進城市化建設和管理,切實做好維護社會穩定的工作。2007年,當湖街道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3.24億元,同比增長14.80%,其中三產實現41.37億元,同比增長17.1%。財政總收入2.47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18元。
當湖街道十分重視社會進步、文化事業得到長足的發展。落實建設文化大省綱要以及平湖市江南水鄉名城工作一步一個台階。1999年定為一級文化站,2001年獲得嘉興市「東海文化明珠」,2004年街道文化站沈金觀獲全國農村優秀電影放映員稱號,2005年1月7日,省文化廳授與當湖街道「浙江省東海文化明珠」,2006年創建嘉興市文明街道,2007年,成功創建省級體育先進街道。街道文化站現有四人,中級職稱一人,助理2人,擁有活動場地一千多平米,圖書一萬多冊,街道一級文體團隊23支6百多人。
當湖街道群眾文化事業三十年所取得的進步,離不開改革開放經濟成果,更生動地反映思想解放後全民對群眾文化認識深化,社會走向文明、和諧,文化軟實力迅速提升這樣一個歷程。今天,適時地對三十年的進程予以對比總結,關注其中的經驗教訓,相信更有利基層文化工作,本人謹以此文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當湖街道改革開放三十年群眾文化事業投入對比:
當湖街道改革開放三十年群眾文化事業投入和經濟增長一樣,呈現加速發展的趨勢。通過表格,我們可以看出投入額反映了三個特點。
第一,總量快速增長,人均指數躍升。數字表明:當湖街道改革開放三十年來,群眾文化事業發展投入從三位數增加到六位數,人均文化投入從1980年的不足1分錢躍升到2007年的4塊多錢(1980年勝利鄉城北鄉城關鎮總人口約70000人;2007年當湖街道常住人口104244人,新居民63342人,合計167586人)。三十年來,投向群眾文化資金平均增長率,超過了同期當湖街道,以及它的前身二鄉一鎮的GDP平均增長率。
第二,投入方式從撥款自籌結合,轉向公共財政支持。在改革開放後相當一段長時間內,(1978到1998年),群眾文化投入方式都依靠撥款自籌結合。當時的主管部門文廣局還專門發文(1985年6月23日批文同意成立「文藝工廠」「永新箱包廠」,作為城北鄉文化站三產企業,勝利鄉文化站則開辦星辰舞廳,書籍代銷點籌集群眾文化活動資金),把以文補文自籌完成多少,作為文化站年度考核指標。這些做法雖然解決了群眾文化部分所需資金,但在當時一人一站的情況下,讓文化站工作人員耗費太多的額外精力,於開展群眾文化工作十分不利。當湖鎮建立以後,財政大幅度增加對群眾文化投入,方方面面得到更多資金支持,讓文化站工作人員一心一意指導群眾文化工作。
第三、資金支持到基層,力度越來越大。當湖鎮成立前,撥款自籌資金全部用於鄉級文化支出,無力支持補助更基層的。村居一級文化活動費用基本自籌,改革開放初期有這樣二則記載很說明問題:一是1978年8月20日,城北公社統計下轄9個大隊群眾文化經費來源,該年上半年主要靠組織218人義務勞動,計124個工作日,捻河泥4792擔,每擔折人民幣2分錢,轉大隊宣傳隊經費;二是1980年7月10日,在城北公社的一次碰頭會上介紹經驗:花園大隊組織全體團員到紐扣廠刮紐扣,計件收入作群文經費,群力大隊讓宣傳隊全年出一次窯,補人民幣70元,撥6分地讓他們搞多種經營增加經費。而截止到2007年,當湖街道15個行政村,全部建起了文化活動室,每一個活動室都獲得1萬元的補助,通界、三北、虹霓三個村則進一步建立了文化活動中心,獲得各自2萬元的補助。社區文化活動室也獲得相應補助,辦文化積極性空前高漲。南河頭社區出錢出場地,邀請當湖最好的樂手建民樂隊,街道特地撥5700元派車到蘇州添置低音提琴。
二、當湖街道改革開放三十年群眾文化事業惠及面對比:
當湖街道改革開放三十年群眾文化事業發展的最大進步,就是把以改善全體群眾的文化生活,作為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點。每一個規劃、每一次活動策劃首先考慮,如何貫徹實施建設和諧文化,惠及全體群眾這個主題。在實際工作中,越來越注重群眾文化布局,實行資源公平配置,重視新農村建設,群眾文化資源配置重心向新居民、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傾斜。傾聽他們的呼聲,照顧他們的需求。把文化當民生工作一件大事來看待,老百姓的需要,就是群眾文化工作者的職責。三十年來,當湖街道群眾文化資源配置前後對比呈現以下顯著特點:
1、村居聯動共建、文化城鄉一體
三十年前當湖街道所在的居民區,即城關鎮和勝利、城北二鄉的群眾文化活動是割裂開來的,城鄉群眾文化呈現二元結構,城裡的群眾文化活動資源集中在工業、二輕、郵電等大單位,而居委會這樣社區文化基本上是空白,隨著企業轉制的進行,人員變動全民、集體群眾文化資源大量流失,1999年7月13日撤鄉並鎮後,當湖鎮文化站掛牌,城鄉一體群眾文化格局開始邁出步子。1999年國慶50周年,文化站就組織當湖城鄉各小學學生60人攜手行街,邀請村居文藝骨幹同台搭檔演出。2000年9月24日南河頭和曹二村結對城鄉文化共建,以後城鄉互動次數越來越多,一直到2008年3月5日,所有行政村都和社區簽約,結對達到全街道覆蓋,共同取長補短發展村居文化,這一創新舉措受到市領導肯定和廣大群眾的歡迎。群眾文化資源配置中城鄉差別,正變得越來越校
當湖街道(鎮、鄉)一級群眾文化事業活動舉辦主體對比(比例:%)
1985年城鄉群眾文化活動舉辦主體對比:城區61.55%,鄉、村34.6%,城鄉一體3.85%。
2000年城鄉群眾文化活動舉辦主體對比:城區33%,鄉、村6.6%,城鄉一體60.4%。
2007年城鄉群眾文化活動舉辦主體對比:城區4.76%,鄉、村9.52%,城鄉一體85.72%。
2、重視全體居民、新平湖人登場
改革開放以來,當湖群眾文化的覆蓋面,從本地群眾為主,逐漸向全體居民發展。平湖號稱服裝之鄉,外來民工成為這一類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用工主力,近幾年總人數達到本地人口一半以上,當湖也不例外。他們的文化需求,在當湖街道群眾文化事業發展改革開放進程中,日益得到重視,一系列的針對這個群體的活動,加深了他們對平湖這個地方的認同感,對平湖鄉土文化的親切感。每當他們登台展現才藝時,不禁會從內心感到自己是一個新平湖人。
2000年9月9日,當湖街道文化站組織文藝小分隊,赴華城制衣有限公司舉辦「千里共嬋娟—華城中秋文藝晚會」。為華城制衣有限公司全體外來職工獻演了12個節目,撫慰他們思鄉之情,鼓勵熱愛公司,心系當湖。從此,全體外來職工的文化生活納入當湖群眾文化規劃,力度逐年增加,范圍擴大。公共文化服務正體現它的惠及全體居民宗旨,象考慮新疆少數民族千里迢迢務工當湖,街道特意購置了價值3千多元的電子琴和冬不拉、手鼓等樂器贈送給金平服飾公司的新疆籍員工,以豐富少數民族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
三十年來,當湖群眾文化的覆蓋面還惠及特殊群體,凸現對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人文關懷。殘疾人是社會上特殊的一群人,以前在群文活動中沒有單獨考慮他們的文化需求。其實在整個社會文化中他們是特別需要予以幫助的特殊群體,三十年來當湖街道殘疾人文藝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既反映了這個群體自強不息,勇敢戰勝常人難以克服困難精神,又教育了許許多多在當今優越環境下渾渾噩噩長大的青少年。殘疾人開始是聚在一起自娛自樂。並在一些正常人的演出隊伍中出現他們的身影。後來有了單獨成立文藝團隊的願望。2004年,當湖殘疾人演出團隊宣告成立。當初僅有5、6個人,困難重重。經過不懈努力,不僅獲得廣泛支持,站住了腳根,而且在2007年底取得了法人團體資格,成為殘疾人爭取社會地位的一個縮影,一種驕傲。2008年5月17日,當湖殘疾人演出團在平湖廣電中心殘疾人演出決賽中,一舉奪得三個金獎。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9月28日,國際殘奧會火炬接力跑途經當湖街道,由梅蘭苑社區接待,這次活動參與活動人數之多,規格之高,范圍之廣,是當湖歷史上未曾有過的。殘疾人參與的群眾文化,和所有正常人一樣受到全社會的鼓勵。
當湖街道(鎮)群眾文化事業活動服務對象對比(比例:%)
2000年當湖街道群眾文化事業活動服務對象對比:街道、社區、村96.7%,新居民3.3%,殘疾0%;
2004年當湖街道群眾文化事業活動服務對象對比:街道、社區、村92.32%,新居民5.12%,殘疾2.56%;
2007年當湖街道群眾文化事業活動服務對象對比:街道、社區、村88.1%,新居民7.14%,殘疾4.76%;
3、隊伍蓬勃發展、擔當群文中堅
社區聚居了當湖街道大部分人口,以小區、樓道、鄰里文化為主線的社區文化,一開始就擔綱當湖街道群眾文化重頭戲,怎樣讓社區群眾積極參與社區文化,提高吸引力顯現凝聚力,當湖街道社區群眾幹部,對此進行了許多探索,結論是社區文化事業需要創新。社區文化活動開展離不開人員、場地、經費,但不能停留在表面,要看到在今天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下,萌動的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積極性亟待組織引導,有人積極參與了,隊伍組織起來了,再難的問題也不難了,場地、經費可以通過共建、撥款解決。骨幹隊伍對文化活動日常化起關鍵作用,所以當湖街道社區文化開展至今,始終高度重視隊伍建設,留住骨幹,培養新人。當湖老年體協以及勁松宣傳隊,自2000年組建以來,活動多,隊伍齊,在平湖和周邊五縣二市小有名氣,被譽為拉得出、打得響的隊伍。
當湖街道(鄉、鎮)一級群眾文化隊伍:1985年文藝團隊(支)2支、總人數15人;2000年文藝團隊(支)6支、總人數122人,體育團隊(支) 4支、總人數91人;;2004年文藝團隊(支)10支、總人數213人,體育團隊(支) 5支、總人數186人;;2007年文藝團隊(支)15支、總人數334人,體育團隊(支) 8支、總人數279人;
從上可以看出當湖街道(鄉、鎮)一級群眾文化隊伍的壯大歷程,現在,每天早、中、晚都有隊伍佔領業余文化體育陣地,群眾文化生力軍陣容展現。
4、社區文化創新、文化節成亮點
社區文化活動的高潮是兩年一屆的社區文化藝術節,源於社區幹部、群眾的創新思維。2001年9月22日至28日,鳳凰社區首屆文化節豐富了社區居民文化生活。當時參與范圍是一個社區的居民,時間7天,2300人次;2004年6月12日至28日,南河頭、百花、朝陽路、建國門、鳳凰五社區辦文化節,時間16天,11000人次參與;7月1日至26日,當湖街道15個社區全部參加平湖市首屆社區文化節,時間26天,30000人次參與;2006年7月18日至8月18日,平湖市第二屆社區文化節,時間1個月,當湖街道15個社區加七個新區並動員新居民全部參加,參與人次達50000多。
當湖街道(鄉、鎮)文化節時間和人次:第一次時間(天)7天、參與人次2300人次;第二次時間(天)16天、參與人次11000人次;第三次時間(天)26天、參與人次30000人次;第四次時間(天)30天、參與人次50000人次;
以上的一些數據表明:當湖街道改革開放三十年群眾文化事業扎實地大步推進,公益文化為每個公民服務,不再是一句口號;文化生活日常化,已經有了好的起步,同在一片藍天下,文化已經並將開啟和諧與平等。願當湖群眾文化事業更快,更均衡發展,為社會進步,經濟繁榮作出新的貢獻。(該文獲2008平湖市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群眾文化論壇徵文比賽一等獎)
❽ 嘉興乍浦港與上海洋山港和寧波港相比的優劣勢
乍浦是個待開發港,相比寧波,上海很多人都不知道浙江省還有乍浦港,所以在名氣上就是一個弱點,其他的港口已經發展好多年,有著豐富的經驗,還有就是港口不大的話也很麻煩,一般港口要有充足的地方,作為倉庫等等,乍浦還是需要建設的,雖然將來發展起來也很不錯,但是這個需要一個漫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