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做一名善學習懂理論的教師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做一名善學習懂理論的教師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24 07:59:23

⑴ 淺談如何做一名好教師

  1. 要熱愛教育事業。
    要把教師的職業看作是神聖的事業,要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人們常說,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隊伍是決定學校教育的關鍵。鄧小平同志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於教師」。

  2. 要有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師德。
    古人雲:「學高為人師,身正為人范」。其實我覺得應該將「身正為人范」放在「學高為人師」的前面。一位哲人說過:「知識不足,可以用道德彌補,而道德不足,任何知識卻無法補償」。人類最大的「殘疾」是心靈的缺損。還有一句話,也是人們常說的,要做事,先做人。因此,作為一個教師,要教書,必須先做人。

  3. 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
    唐代大文豪韓愈為教師的職業定位是「傳道,授業,解惑」,斯言一出,千年不易。傳道,就是做思想工作,教師首先是思想者。授業,也不易。馬卡連柯說:「學生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可見,擁有厚實的專業功底對教師站穩講台是何等重要!「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一個教師的知識儲備不足、修養不夠,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教學中游刃有餘、高屋建瓴。

  4. 必須具備四大專業能力
    了解學生的能力;處理教材的能力;課堂教學能力;協調師生關系等人際關系的能力。

  5. 必須敢於實踐和善於反思
    從目前來看,新課程改革存在著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行為滯後於理念。對於新課程的理念,中小學教師大多已經耳熟能詳,「以學生發展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已經成為教師認知並認可的話語,但是與這種理念相匹配的行為尚未成型,行為與理念脫節的現象仍然較為嚴重。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敢於實踐,努力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

  6. 必須富有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當代的國際競爭,說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一個沒有創新人才的民族,就難以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現代社會已步入信息技術時代,一個普通人可以藉助計算機技術非常便捷地獲得豐富的信息。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操作者,在教育創新中承擔著重要使命。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自己就必須具有創新精神,一個墨守成規的教師,一個故步自封的教師,勢必不受學生歡迎,勢必被時代淘汰。

  7. 要做一名好老師,最重要的是要有自主發展的意識
    著名教育改革人士魏書生曾說:「有作為的人,每天都在塑造著新我,每天都從一個新的角度認識世界,認識自我,設計自我。他的心靈像電閃雷鳴,不斷放射出新的光芒和聲音」。教師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首先需要確定奮斗目標,並按照自己的目標制定發展計劃。

  8. 要做一名好老師,當志存高遠,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包括精神的卓越,也包括追求崇高境界的卓越,追求工作的崇高目標。教師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說:是運用「眼界」引領學生前進。教師的視野若不開闊,志向若不高遠,就難免會影響教學的質量。既然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就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清貧,把教師當作一種事業,甘於奉獻,為學生嘔心瀝血,「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⑵ 論教師如何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展現個人魅力

師德是一個教師最重要的素質,是教師職業的靈魂。對於「德」的概念,在我們傳統文化中有著深刻的闡釋。宋代司馬光曾提出「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苟不得聖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的觀點。傳統文化中對於人的成長和成才,首先要求要修身,然後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的本身在於立德。德之於教師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教書育人,德育為首,師德為先。一、當前教師現狀透視 當前,隨著我國社會正處於轉型時期,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和教師的育人觀正處於調整、重建的過程中。教師職業道德在這一時期也表現出了錯綜復雜的問題,尤其是一些中小學教師的修養背離社會主義道德,而且還波及到整個教師隊伍的聲望和名譽,出現嚴重的社會影響。教師職業道德尤其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修養問題現在已經成為老百姓普遍關注的焦點,「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的園丁」這些原本就屬於教師的稱號現在正在被人們質疑。一方面是因為教師的道德修養有著特殊的作用,影響著未來中國的發展和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近期一些地區所出現的教師猥褻學生,對學生提出無理要求導致學生自殺或自殘等現象,雖然這是某些老師的不良行為,但使教師職業道德出現明顯下滑,讓家長和百姓憂慮。為此,加強教師職業道德尤其是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修養,非常必要,非常緊迫,勢在必行。 教師職業道德是指教師在其職業生活中,調節和處理與他人、與社會、與集體、與職業工作關系所應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或行為准則,以及在這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觀念意識和行為品質。作為中小學教師,必須自覺遵循和身體力行地實踐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做到為人師表。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搖籃,關鍵和核心是每一個教師都要加強職業道德修養,鑄造完美的人格,樹立為人師表的崇高信念,具有淵博知識和創新精神,成為德才兼備的新型教師。反觀目前的教師隊伍現狀,總體是好的。但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中仍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解決不好,就會影響整個教師隊伍的形象。主要表現有: 1、是缺乏工作激情,缺少全局觀念。一些教師甚至是處於年輕氣盛的教師,本說是奮發有為、充滿干勁的時候,由於對教師這一神聖的職業缺乏認識,他們工作沒有熱情,生活懶懶散散,在教書工作中,得過且過,缺乏無私奉獻的精神。在某些重大問題上,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沒有顧全大局,部分教師的全局觀念、團隊精神和憂患意識、競爭意識不強,意志脆弱,患得患失,情緒波動大。這些都容易造成教學過程中的失誤或者僅僅滿足於完成教學任務。 2、是師道尊嚴受損,計得失講價錢。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受利益驅使,受不良社會風氣影響,個別教師拜金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及利益至上思想嚴重,一切向「錢」看,有個別教師甚至向家長公開索要酬勞和禮物,追求直接的、更大的經濟效益。有的老師在課堂上不認真講課,私自開辦補習班,把重點內容、關鍵要點留到課後去補習班講,從中謀取私利。有的教師為了升學率,強迫或者變相勸差生留級和退學,想方設法歧視、排擠差生。對待學生家長,有時冷言冷語,有時冷嘲熱諷,有時甚至惡語相向,使師道尊嚴受損。部分教師過分注重師道尊嚴,缺乏民主平等的思想意識,隨意訓斥、辱罵、諷刺挖苦和變相體罰學生,導致了嚴重的師生情感對立。 3、是教學方法單一,只教書不育人。近段時間以來,中小學教師凌辱、欺壓、猥褻學生的暴力事件時有發生,教師的聲譽因此受到影響。在教學上,無視學生個體差異,照本宣科,照搬舊條,不在指導學生學習方法、改進自身教法、培養習慣和提高能力方面下功夫,而是採取簡單、重復和加重學生負擔的做法,不計後果,不負責任。隨意評說學生智商,嚴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缺乏起碼的愛心。在思想觀念上,只教書不育人,抱殘守缺,對課堂和校園以外發生的問題,一概視而不見,不聞不問。有的教師罵學生是「飯桶」、「一輩子成不了大器」;有的教師用教鞭抽打學生,罰站罰跪罰錢;有的教師缺乏教學公正,以成績取人,明顯偏向和溺愛「優等生」,而歧視甚至無視「後進生」的存在。 教師傷害或變相體罰學生事件不僅僅對學生造成深刻乃至終生的不良影響,而且在社會上也造成極大的惡劣影響。盡管只是在少數教師身上體現,但是它影響的不僅僅是學生和社會對這個教師的看法,同時也有可能動搖學生和社會對整個教師隊伍的信任。針對教師隊伍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教師應該樹立科學教育的的觀念,在幾方面注意加強,確保教師隊伍的純正干凈,充滿活力。 二、教師具備修養的現實意義 教師擔負著培養人的重任,學生到學校的目的是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因此,教師不僅要以向學生無私地傳授知識和求知方法為已任,而且時刻要以自己的言行、品德去教育和影響學生。新時期,教師「立師德、樹師表、強師能」,對適應教育形勢發展的要求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在當前形勢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特別重要,它直接關系著現代化教育事業的成敗,關系著21世紀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成就和接班人的素質。而學生的思想道德如何與教師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教師在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中所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即師德,能夠加強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不僅影響他們的學生時代,甚至影響他們的一生。換句話來說,教師良好的師德修養對於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理想信念有著直接的關系。 2、「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範。」從教師的職業特點看,教師工作具有同質轉化性,教師的道德觀念和行為常常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而被加以模仿。現階段,社會現象異彩紛呈,各種信息來源渠道廣,而青少年學生正處於長身體、增知識和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關鍵時期,由於生理和心理特點的局限,有時候很難識別真與偽,善與惡,美與丑。故此,教師的表率作用顯得非常重要。 3、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對素質教育的內涵和外延作出新的詮釋,把教育方針、教育宗旨、工作重點與培養目標融為一體,使廣大教師得到了昭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教師提高自身素質刻不容緩。沒有高素質的教師,就不可能培養高素質的學生,推行素質教育也就只能成為一句空話。三、教師應具備的修養 教師職業道德的修養,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教師素質的關鍵。它是指人們為了培養教師職業道德品質所進行的自我鍛煉、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過程和功夫。它的主要任務是通過對社會主義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要求的認識和體驗,形成教師內在的道德信念,並轉化成教師的道德品質和性格特徵,為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推動素質教育活動的開展,促進青少年一代思想品德的健康成長服務。 教師道德修養的主要內容是: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修養,加強道德修養,加強心理素質修養和加強思想素質修養。加強道德修養要做到兩點,一是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二是正確處理奉獻與索取的關系,堅持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 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主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艷。教師素有「塑造令人類靈魂工程師」之美譽。在對靈魂塑造的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比較淵博的知識,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師應當成為學生的表率,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成為全社會文明的楷模。因此,教師要時刻謹記不斷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展現自身的人格魅力。教師個人素質的高低,不但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發揮,在師生關繫上,更決定了學生對你的態度。再調皮的學生對於德高望重、德才兼備的教師總是十分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諧師生關系,教師的自身素質必須不斷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質高,涵養好的教師才能散發出更高的人格魅力尊敬。 如何加強自身師德修養,展現教師人格魅力,如何提高自身的師德修養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1、立高尚師德 首先,教師要有敬業愛崗的精神,有高度的職業責任感。作為一名教師,只有毫不動搖地肩負起祖國和人民交給的重任,他的人生價值才能獲得充分的體現。教師的職業特點具有工作時間上的邊疆性和空間上的廣延性,決定著教師要有勤勤懇懇、埋頭苦乾的精神。其他行業的職員可以「幹完8小時,下班樂悠悠」。教師為教育學生早上學、勤上學,則要以身作則;為做好課前准備,必須提早上班。我們見到許多老師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常常利用下班時間、雙休日和節假日家訪、備課、輔導差生,批改作業,思考更好的教育教學方法。可以說,對於責任心強的老師來說,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上下班,上班固然好好工作,下班常常又是上班的延續;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工作場所,校內是「工場」校外何嘗不是「陣地」?因此,好教師要安教、樂教、善教,具有艱苦奮斗、盡職盡責的敬業精神。 教師職業具有既教書又育人的雙重性特點,有別於其他職業的社會職責,這是教師敬業愛崗精神的核心。不少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卷進了應試教育的死胡同,只教書不育人,這是一種瀆職行為。其實,育人與教書是有著因果關系的,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相機滲透思想道德教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遠大理想,從而也推動著學生勤奮學習,刻苦鑽研,更好地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因此教師在工作中要維系著學生的前途,著眼於祖國的未來,以正確的方向引導學生,以高尚的品德影響學生,以淵博的知識教育學生,以科學的方法啟迪學生,樹立良好的師表形象,達到既傳授知識,又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和做人的道理。 其次,教師更須具有無私奉獻的精神,這也是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所決定的。教師的工作是平凡的,「備、上、批、輔、測、評」,找學生談心,組織班級活動,繁瑣,平淡,周而復始。但只要教師獻出一顆赤誠的心,抱著促學生成才,使家長放心,讓人民滿意的心願,孜孜不倦,任勞任怨,頑強拼搏,矢志不移,就能贏得學生的信賴,結出飽滿的果實。當「桃李滿天下」,自己親手培育的幼苗成長為國家的棟梁,這就是我們教師辛勤耕耘的最大回報和最好安慰。「一身粉塵,兩袖青風」,「照亮了別人,燃盡了自己」是教師無私奉獻精神的真實寫照。 最後實踐證明,教師的本體性知識與學生成績之間幾乎不存在統計上的「高相關」關系。在學校里知識淵博的教師往往贏得學生的信賴和愛戴,因為教師豐富的文化知識,不僅能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一般認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教師文化知識的廣泛性和深刻性。那些班級管理混亂,課堂秩序較差,學生聽課不專心,教學效果不佳的教師,必定是知識面窄、語言乏味、不求進取、師德不良的庸者。 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會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和錯誤。在學生面前 , 我們就是要正確認識自己 , 自我解剖 , 自我反省,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有錯就改,從諫如流,這是教師進行職業道德修養的基礎和前提條件。人一旦企圖掩飾自己的缺點,便要付出一系列脫離實際的努力,進行一系列維護自己面子的浮誇,採取一系列不友好的言行對待提出忠告的朋友,結果會使自己的缺點越來越多,朋友越來越少,成為落後而又可憐的孤家寡人,招致既損人又不利己的後果。 要通過「內省」「克制」依據一定的道德標准進行自我斗爭,並自覺地使自己的言行規范於道德標準的要求,作為社會主義的人民教師的道德修養,不僅要求教師隨時隨地用「培育新人」的責任感來教育自己,解剖自己,而且還要認真地改造自己;不是出於領導批評、同事監督、學生反映等外在壓力而做的被動的檢查,而是發自內心的積極主動的提高;不只是思想上提高認識,而且要把認識的成果隨時隨地見之於行動。因此,教師的道德修養應當是一種帶有高度自覺性的道德修養,自覺地「內省克制」應當是其修養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學習不僅是人們獲得知識和技能、提高智力和能力的重要途徑,而且也是加強道德品質修養的重要方法。教師要培養高尚的師德品質和情操,就必須對學生和教育有科學的認識,而這種科學的認識,只有通過學習來獲得,只有認真學習,才能培養出真正完美的師德。2、傾無限師愛 熱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是師表形象的核心,也是高尚的道德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由教師勞動對象的能動性決定的。 教師對學生的愛應當是神聖的、崇高的,像嚴父,又像慈母。常言道:「嚴師出高徒」,但這絕不是說我們做老師的要每天目無表情或板著臉孔對待學生,而是把培養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神聖職責同關心愛護學生揉合在一起,把自己全部心血都傾注在學生身上。「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也就是說,從愛護學生,使學生健康成長的目標出發,嚴格要求而不責備懲罰;有父輩的威信,更有大丈夫的胸襟,面向每一個學生,學習上給予輔導,微小的長處給予肯定,稍有進步給予表揚,遇到打擊給予保護,遭到挫折給予安慰,犯了錯誤耐心教育,安排工作給予信任,讓學生感受到真正的自我,從而消除緊張心理,縮短師生的距離,使教育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細如雨絲,以慈母般的愛去關心、感染和教育學生,讓學生覺得可敬可佩,進而「親其師,信其道。」魏巍幼童時喜歡、惦念,依戀「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蔡芸芝先生,「見了她不由得就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也「默默地看著她,連她握筆的姿勢都急於模仿」,以至於夢牽魂繞。蔡老師「愛」的教育是相當成功的,使自己在學生的印象中「象媽媽一樣」,對學生的影響深遠。蔡老師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誠然,教師對學生的熱愛是要理智的。不能因為是差生,遠離自己就漠然處之,甚至歧視、挖苦、體罰。相反,我們更應該「偏愛差生」,要給予更多的愛,想盡辦法幫助差生,因為差生正是缺少愛和失去愛的結果。 3、重言傳身教 教師職業強烈的示範性,決定著教師必須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第一是要重「言傳」。雖說「身教重於言教」,但並非是說「言傳」一無是處。通常情況下,學生都是聽老師的,對老師崇敬,他們常常會說:「我們的老師就是這樣說的」,「老師叫我們這樣做的」。因此往往招來家長的嫉妒。在學生的養成教育中,教師教育學生「怎樣做人」,並告訴學生做人的道理,就是「言傳」。這就要求教師針對個性不同的學生把握說話的分寸,根據不同的場合選擇說話的方式,或鼓勵,或激將,或苦口婆心,或循循善誘,或幽默風趣,或委婉含蓄,在「言傳」的過程中,還要做到熱心,耐心和誠心。 第二是更重「身教」。為人師表,是教師的優秀品質,也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少年兒童的模仿性特強,在與教師的朝夕相處中,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在他們的「監視」底下並成為模仿的對象。可見,教師不僅在用自己的學識教人,而且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質育人,因此,教師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事事處處嚴於律已,以身作則,無論在思想品德,學識才能,言語習慣,生活方式和舉止風度等方面都要以自己良好形象教育和影響學生。有一位班主任無聲勝有聲的「身教」事例,很值得一提。學校召開了「搞好環境衛生」主題校會,會後,這位班主任並沒有對著學生喊破喉嚨,提出「要這樣,不要那樣」諸多要求,而是一連三天挎著竹籃到教室檢垃圾,結果,學生由好奇到被「點悟」,地面上的紙悄雜物一天天減少,直至乾乾凈凈。這個例子進一步印證了我國春秋戰國時教育家孔子說過的一句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4、做新型教師 新時期教師要對學生傳授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促使學生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除了必須做到師德高,師風正外,還必須做到師業精,師業精要求教師不僅具有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具有高水平的業務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是由教師勞動的復雜性和創造性所決定的。 首先是要做一個全能型的教師。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好教師應具備比教學大綱的規定還多許多倍的知識。教學科目對他來說是科學的基礎知識。」換言之,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本專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並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得心應手地進行教學,做一個「專才」,同時,還必須掌握相關學科的知識,如懂得教育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及富於時代特點的思想信息和科技信息,從而達到既融會貫通本專業知識,又廣泛涉獵其他學科領域,擴大知識視野。這樣,對學生在自己所教學科知識范圍內提出的問題,能比較深透地予以解答,對在自己所教學科知識范圍以外提出的問題,也盡可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努力做一個「全才」,成為學生心目中知識淵博,多才多藝的老師。 其次是要做一個創新型的教師。面對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國力強弱越來越取決於勞動者的素質,教育呼喚著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的人才,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真正視學生為有生命的人,愛護和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創造條件,讓學生主動求索,積極思考,親身實踐,使強調思維的教學活動充滿活力。另一方面,教師要從教書匠中走出來,不僅僅局限於「傳道、授業、解惑」的要求,還要能善於總結、勇於改革,不斷探索教育工作的具體規律和有效方法,引出帶規律性的知識來,而形成自己的教育觀點、信念,樹立起自己的教育思想,提出自己的教育創見,創出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 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嚴格要求自己,時刻謹記自己是一個人民教師,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為了祖國的明天,為了孩子們的未來,讓們一起來努力吧。 參考文獻唐善茂:《思想道德修養》,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周德義楊志紅編著:《師德修養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⑶ 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參考文獻

一、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內涵

一個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一個或多處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應該描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典型的、生動的交往狀態與外在行為,刻畫他們豐富的、細膩的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

二、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特徵

1、素材真實性

案例所反映的應該是一個真實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發起大家的思考。

2、選材典型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敘述的是一個數學教學的典型事例,這個事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並包括一些戲劇性的沖突,這些沖突主要集中在數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數學思維上的沖突。

3、情節具體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敘述要具體、特殊,要能夠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生動地描述出來。例如,反映某一個數學教師與學生圍繞一個特定的數學教學目標和特定的數學教學內容的雙邊活動,不應是對活動總體特徵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說明,而應是對雙邊活動的具體情節展示敘述,做到翔實、有趣。

4、時空廣延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於一個時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事情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個現實的生活場景之中,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5、目標全面性

小學數學數學案例對行為等的敘述,要能反映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特性,涵蓋教學目標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數學認知的思維活動,對教學的態度、情感,學習數學的動機、需要等。

三、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功能

小學數學教師寫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記錄功能——案例寫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學經歷的機會。案例寫作實際上是對教師職業一些困惑、喜悅、問題等等的記錄。如果們說一個數學教師展示其自身生命價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課堂、在學校、在與學生的交往的話,那麼,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在案例中,有教師的情感,同時也蘊涵著無限的生命力。案例能夠折射出教育歷程的演變,它一方面可以作為個人發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社會背景下教育的變革歷程。

2、導向功能——案例寫作可以促使小學數學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能夠成為案例的事實,往往是小學數學教師工作中魂牽夢繞的難題,或者是刻骨銘心的事件。如果你對案例寫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工作方式,那麼隨著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會逐漸發現你自身工作的難點在哪裡,今後努力的方向是什麼。

3、反思功能——案例寫作可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提升教學工作的專業水平。如果把反思當成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一時沖動或歲末特有的行為,就可以極大地促進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其向專業化水平邁進。

4、傳播功能——案例為教師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工作主要體現為一種個體化勞動過程,平時相互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少。案例寫作是民書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師的教育教學經歷。它可以使其他教師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為,使個人的經驗成為大家共享的財富。同時,通過個人分析、小組討論等,認識到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復雜性,以及所面臨問題的多樣性和歧義性,並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緘默的知識提升出來,把自己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不證自明的知識、價值、態度等,通過討論和批判性分析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

四、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編制

1、編制原則

(1)客觀性原則。一個案例就是關於某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不能用「搖椅上杜撰的事實」來代替,也不能用「從抽象的、概括化理論中演繹出的事實」來代替。堅持實事求是,盡量依據時間發展順序客觀記錄事例。杜絕摻假現象,不會「合理構想」。不搞「文字游戲」,不因文字篇章的需要而扭曲或改變事實。

(2)獨特性原則。在撰寫案例活動中,倡導教師開展創造性的工作,不人雲亦雲,不見風使舵,要有個性的觀察、個性的實踐、個性的反思、個性的表述。

(3)價值性原則。撰寫案例的目的在於推動教學的改革。因此,所選事例的先進性與實用性價值程度,與案例本身的實際意義成正比。所以,要站在時代的高度面向教學實際需要選擇事例。

2、編制格式分析有關案例不難發現案例的一般格式與寫法。目前專家撰寫的案例主要格式是「案例+分析」,其變式主要有「提示——案例——分析」與「提示——案例——訪談錄——分析」。「提示」,主要簡介「案例」與「分析」中將要涉及的基本教育理論,可以促進理論知識與教學實例的融合。「訪談錄」以對話的形式記錄對有關教師進行的訪談,以外化教師的緘默知識,便於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案例產生的背景、過程和做法。教師撰寫的案例主要格式是「片斷+反思」,其變式主要有「背景——片斷——反思」與「片斷——評析——反思」。可見,案例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案例+反思」。案例是為了一個主題而截取的教學行為片斷,這些片斷蘊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它源於實踐,但高於實踐。案例以真實的教師和事件為基礎,但又不是簡單而機械的課堂實錄,它是教師對自身典型教學事件的描述,它可以描述一節課或一個片斷,也可以圍繞一個主題,把幾節課的相關片斷疊加。從案例內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敘事式」和「對話式」;從案例內容的編排方式看主要有「單一式」、「對照式」和「遞進式」。反思一方面是基於案例,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例印證理論;另一方面要高於案例,要從案例的分析中生發出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觀點。
09-05-03 | 添加評論
0

簡單愛愛愛愛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主要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它表現為:(1)最佳注意狀態:注意集中,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注意穩定。

(2)最佳認知狀態:感知清晰、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記憶牢固、大腦處於最佳興奮狀態。

(3)最佳情感狀態:態度認真、學習熱情、興趣濃厚、充滿活力、生動活潑。

(4)最佳意志狀態:動機強烈、求知好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能自製、有毅力。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臘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數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於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主要測評學生在學習活動里自學能力結構和合理遷移創造性思維水平。包括:獨立閱讀數學教材和用已有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自我組織學習活動和反饋發散與聚合思維統一體,直覺與分析的有機結合,創造性想像的參與。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評價學生掌握「雙基」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形成過程是否高效、省時、獨立構建知識體的能力。掌握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是什麼、哪裡找、怎麼學、有什麼用。不等同於記住或模仿做題。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主要評價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收集整理信息中發現、抽象數學規律,用數學眼光觀察、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包括:課前收集生活信息,課內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獲知識再認識和想像創新實踐信息。真正體現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關鍵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上盡可能減少教師的規定行為,只要學生是圍繞學習的言行,教師都必須給予鼓勵;教師應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個性,加以引導和發展,避免學習過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並兒童化,克服單調枯燥。調查數據表明,小學生從喜歡某位教師到喜歡這位教師所教學科,進而在課堂上表現出最佳心理狀態。

「教學的最優化就是教師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大的收獲。」教學設計應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出發,用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形式,提供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材料,保證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時間。把學什麼?怎麼學?還給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學習材料而不是講解,是組織原始信息而不是處理加工;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學好不同水平的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集體評價,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新課程改革已經歷了五年多了,教師按照新課程標准倡導的理念,積極地投身到課堂教學的探索之中,使數學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讓數學教學更顯精彩。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當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解決。頓時,滿教室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中的學困生則心不在焉地做自己的事;有的小組意見不一致,但在討論時不是以自己的理由去說服不同意見的同學,而是爭吵不休。討論幾分鍾之後,反饋交流自己的意見,學生紛紛舉起小手一個勁叫:「老師,我!我!我!」待老師叫了一個同學,另外同學則唉聲嘆氣,在一部分學生的唉聲嘆氣中,指名的同學開始發言了:「我是……」

「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沒等這同學說完,另一個學生在下面大聲叫嚷著。

「我也有不同意見,我是……」另外的學生也叫了起來。經這幾個同學一鬧,下面學生把各自的方法紛紛說開了。整個教室亂哄哄一片。像剛才的例子我還碰到過多次,因而我就想:這樣的教學有效嗎?

整個合作交流的過程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在熱鬧背後更多的是放任、隨意和低效。交流只是一個表述的過程而缺少傾聽的過程,使交流效果大打折扣。我們的課堂現在普遍呈現出的現象就是:「熱熱鬧鬧」愛說話,愛表達的學生多。但在活躍的數學課堂中,學生光有表達是不夠的,最重要的還是傾聽。傾聽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手段,傾聽別人的意見也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技能。有效的傾聽能幫助我們博採眾長,彌補自己考慮問題的不足;也能使我們觸類旁通,萌發靈感;還能使我們養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質。那麼,我們如何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讓學生正確表現自己,學會傾聽呢?下面簡單談一談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是如何培養學生傾聽能力的。

一、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會聽」。

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素質。它作為人的一項基本技能,是可以通過訓練得到不斷提高與完善的。我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四點來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⒈ 聽辨法。

在教學中,我經常把一些易混淆的概念、法則等編成判斷題,由教師口述題意,全班學生用手勢表示「對」與「錯」。如:在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鞏固練習中,我讓學生認真聽,仔細判斷,看誰的耳朵靈:「四個角都是直角,四條邊相等的圖形是正方形;四個角都是直角,對邊相等的圖形是長方形;對邊相等,對角相等的四邊是平形四邊形。」通過這些判斷練習,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通過辨別、分析、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迫使每個學生必須認真聽才能正確的判斷。這在無形中,就加強了學生傾聽的能力。

⒉ 聽演算法。

計算是數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盡量做到每天堅持3分鍾的口算練習,來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在口算練習中,我不但進行視算練習,還時常穿插聽算練習。這樣既改變了單調的練習模式,又有利於激發練習的興趣,同時也逐步提高了學生的聽力。通過聽算,使學生明白,我們不但要學會算,更要注意聽,只有聽清楚,才能算正確。

⒊ 聽說法。

低段學生最喜歡的活動方式是在游戲中學習,在教學完有餘數的除法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片斷:

師:我們接下來做一個對口令的游戲,比一比,哪個小朋友對得又對又快,但不能重復。老師報一個余數是1,你能說出一個等於它的算式嗎?

生1:15÷2=7……1 生2:10÷3=3……1 生3:25÷8=3……1 ……

師:說得真多。下面余數是3。

生1:15÷4=3……3 生2:27÷6=4……3 生3:33÷5=6……3 ……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只有認真地傾聽別人的答題之後,才不致於使自己的答案與別人雷同,這樣還促使學生不斷地思索還有別的答案嗎?

通過這樣的練習,不但課堂氣氛活躍了,還激發了全體學生的參與的熱情。同時,能使學生靜下來耐心聽。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⒋ 轉述概括法。

「學會傾聽」有兩層意思,一是要求聽別人發言要用心,要細心。另一層意思是要「會聽」,要邊聽邊想,思考別人說話的意思,能記住別人講話的要點。因而在平時教學中,我經常讓學生轉述概括別人的發言,在傾聽別人發言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如在小組合作交流時,要求每個學生發言時,先說出前面發言同學說的內容,並對聽來的內容進行評價,然後再講清自己的觀點。這樣讓學生轉述別人的發言,逐步學會抓住別人講話的精髓,達到真正理解的程度;也從中得到啟發,達到觸類旁通,學會傾聽。

另外,老師每次布置作業時,只說一遍,要求學生認真聽。然後請聽得不夠專心的同學轉述一次。如還不清楚,再請一位同學轉述。

這樣要求學生轉述顯然很費時,但對於傾聽能力的培養卻很有幫助。只要我們從低段開始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對今後的課堂教學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應舍的花時間。

二、養成傾聽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善聽」。

人的成長其實就是一些習慣的累積。要發展學生的傾聽能力,必須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那麼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培養學生傾聽的好習慣呢?

⒈ 講明傾聽的重要性。

傾聽是一種有意識、主動的聽。由於學生年齡小、心理發育並不成熟,要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我們不能靠硬性灌輸,應在和諧的氣氛中滲透。在教學時,我總是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強調:聽與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聽是尊重別人,聽懂別人的意思。說要大膽,聽要用心;我們不僅敢說,還要會聽,這樣才是一個好學生。當然,要讓學生理解傾聽的重要性,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明白,要靠我們教師耐心的引導,利用平時一切可利用的時機,讓學生從體驗中領悟傾聽的重要性。

⒉ 意識傾聽的長期性。

學會傾聽,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習慣;認真聽,更是一種好品質,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它的養成非一日之功。由於學生年齡小,心理不穩定,理解能力相對較低,要讓學生真正學會傾聽這就顯得困難,這就需要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做一個有心人,逐步加以細心培養。在平時教學中,我主要要求學生把話聽完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來培養傾聽習慣。不管某個學生回答得「對」還是「錯」,我都教育學生,讓別人把話講完,才舉手發表自己不同的一見解,這才是對別人尊重的表現。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換位思考。假如你發言時,被別人打斷,你會怎麼想?讓學生設身處地為發言者著想,尊重發言者。要求學生能剋制自己的激動情緒,即使對他人的發言有意見,也得等別人把話講完以後再發表意見。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的表達慾望,又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發表自己的見解。習慣的養成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其間還有反復,但我們只要持久有序,長期堅持,是可以實現的。

⒊ 發揮教師的示範性。

要讓學生養成傾聽的習慣,不僅是學生的問題,也是教師的任務。學生的許多習慣都能從老師身上找到影子,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

①聽懂學生的心聲。

教師在與學生對話時,無論孩子們的發言是對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都要專心地聽,偶爾可作提示,但切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對待學生發言,首先要看到他的閃光點,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以激勵為主、批評為輔。

②適時恰當地評價學生。

小學生的情緒色彩很濃,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常常由於興奮,不聽同學發言而大聲說話。這時,我就馬上對那些能傾聽別人發言並積極舉手或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表揚:「瞧,XXX今天聽得多認真呀!」「大家看,XXX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XXX真厲害,一下子就能聽出同學發言的主要意思。」這樣,既表揚了認真聽的學生,又給其他同學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通過以上的嘗試,現在我班學生已逐步養成了在課堂上積極發言且能傾聽別人意見的習慣;對數學也有了較濃厚的興趣,學習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這使我進一步明確課堂上自主不等於隨意。在提倡個性張揚的現代教育理念下,「尊重、民主、平等」是其中的核心,學會傾聽也正是建立在這理念之上的。只有認真傾聽他人的發言,才能聽懂別人的意思,達到交流的目的。高效的課堂不但要鼓勵學生「愛講」,而且要引導學生「會聽」「善聽」、「多思」。

⑷ 怎樣做一個學習型教師

中國有句古話叫「教學相長」(即Learn to teach. Teach to learn)我想,學習型教師最好的例證。
作為一個學習型教師,首先要切切實實地為學生著想,從學生的角度理解問題,尋找最適合的授課方法。比如這學期學習語文第十冊,那備課的時候不僅要把第十冊的教材吃透弄懂,還要向前看看第九冊或是三四年級的教材,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再向後看看六年級的教材,這樣才能讓學生從中真正受益,形成一個知識框架圖,在授課的同時,啟發學生思考。
第二,要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要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起來,把學到的教育理念運
用於教學實踐中去,每一堂課都要結合學生實際,上得有效果,有新意。從語言到教學設計到板書,都要經過精心的設計,這樣有精心預設,課堂上的生成才會愈發精彩,激動人心,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當前,互聯網的出現打破了時空的界限,教師、學校已不再是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學生由於其思維活躍,易於接受新生事物,在某些新興科技應用領域甚至已可成為我們的老師。勇於以學生為師,通過師生的良性互動學習,也是一個學習型教師應具有的胸懷。

面對新課程,我們教師必須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多領域涉獵知識,而且具有多層次、多角度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對本學科知識的理解和整合能力,對課堂教學的駕
馭能力。學會蹲下來欣賞學生,學會換位思考,有勇氣承認自己有不懂的地方,願意與學生共同探討。鼓勵學生運用自己的優良條件和好的方法來獲取知識,向學生
學習先進的方法,把好的方法加以推廣,做到教學相長。

總之,做一個新時代的學習型教師,就要與時俱進,不輟學習,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從而教學相長,在學習與工作中與學生共同快樂成長,讓教育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讓生活充滿人性的光輝!
最後,祝你能早日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習型教師!

⑸ 如何做學習型教師 發言稿

首先要表明觀點: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學生的需求,完成教書育人的使命。
然後分幾個方面細致地闡述怎樣做一名學習型教師。首先要學習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要有堅定的政治方向,要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要保證為教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其次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第三要不斷學習教育心理學等理論,做一個懂教育、懂學生的老師。第四還要學習學科教學理論及教學實踐經驗,做個懂教學的教師。第五還要善於博覽群書,做個積極樂觀、開朗豁達的老師。
最後,再次重申:讓學習成為每個教師的習慣,讓學習成為每個教師的樂趣,讓教師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長者,更是學生樂善好學的好榜樣!

⑹ 寫一篇關於幼兒教師素質素養的論文1500字要有參考文獻急!!!

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
(一)事業心
事業心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動力,事業心是個體對自己所從事事業的熱愛和努力把工作做好的執著追求。幼兒教師的事業心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熱愛幼兒教育事業
對事業的愛是建立在對事業的認識的基礎上的。人才的成長是一個連續教育、培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階段,它是為培養合格人才打基礎的。幼兒教育質量的提高,關繫到國家的興旺、民族素質的提高。有了這種認識,幼兒教師才會產生高度的責任感,也才會增強對幼兒教育事業的情感,對工作才會傾注滿腔的愛和熱情,任勞任怨,不計較個人得失,在任何情況下,竭盡全力把工作做好。對幼兒教育事業不熱愛,就會把幼兒教育工作單純看作是謀生的手段,在工作中處處被動,時常感到苦不堪言,一有機會就想辦法改行,這種人是勝任不了幼兒教育工作的。
2.熱愛幼兒
偉大的俄羅斯文學家兒童有偉大愛撫的事業。」
教師對幼兒的關心和愛護是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條件。成人的愛撫,能使幼兒得到情感上的滿足,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增強自信心、安全感。愛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之一。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習──這不是把知識從教師的頭腦里移注到學生的頭腦里,而首先是教師跟兒童之間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關系。」教師和幼兒間的良好關系,可以使幼兒樂意接受教育。幼兒喜歡什麼樣子的老師?用幼兒的話說就是:「小朋友哭了,馬上給他擦眼淚的」「經常給小朋友系鞋帶的」「不厲害的」「不發脾氣的」「不打人的」「不把小孩拉出來的」……一句話,愛孩子的老師受小朋友歡迎和喜愛。
教師對幼兒的愛是一種理智的愛,俗稱教育愛,這就意味著教師要愛幼兒,對待幼兒態度溫和、寬容、不偏愛、尊重幼兒的人格,保護幼兒的合法權益,做幼兒的老師,也做幼兒的朋友。
(二)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質
健康的身體是搞好幼兒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證。教師要教育和照管一群天真活潑的幼兒,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身體健康的教師,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與幼兒一起活動,給幼兒帶來自信和歡樂;如果教師體質差,精神狀態欠佳,則班級氣氛壓抑沉悶,影響幼兒心理健康。
教師的心理素質影響幼兒的個性品質形成。心理素質較差的,如情緒欠穩定,主觀武斷,易沖動的教師,其工作方式可能是專制型的,凡事都要求幼兒按自己所說的做,所任教班級幼兒可能守紀律、聽話,但膽小、缺乏自信,依賴性強;又如缺乏獨立性、自信心的教師,其工作方式通常是放任型的,對幼兒態度好,但膽子小,做事優柔寡斷,所任教班級幼兒可能大多能力強,有主見,但紀律性差,缺乏自製力。具有優秀心理素質的教師,其工作方式傾向於民主型,心胸開朗,思維敏捷,情緒穩定,善於自製,對幼兒充滿熱情,工作主動,處事機智靈活,所任教班級幼兒大多守紀律,有禮貌,與人親近,能友好相處。幼兒教師必須加強身心修養,在幼兒面前,展現出自身的人格魅力,以獲得幼兒的信賴和喜愛。
(三)具有較為扎實的教育和文化科學知識
幼教師在就職前,必須了解和掌握幼兒教育的基礎知識,了解幼兒教育發展動向和最新研究成果。學習這些知識將有助於教師掌握幼兒教育規律,提高工作的目的性、計劃性和工作效率;也有助於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實際上,每個教師都是按照自己對兒童發展與教育的觀點和看法來組織教育教學的。教師的教育觀念決定了他在教育過程中確立什麼樣的教育目標、教育內容和教育策略,對兒童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可以說,有什麼樣的教育觀念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育行為,它影響教育的效果和兒童發展方向。幼兒教師只有不斷學習幼兒教育知識,關注教育形勢的變化,研究教育實踐,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觀念不斷更新。
長期以來,社會上有一些誤解,認為幼兒教師所教知識淺薄,沒有很高的學術性,談不上專業性,似乎誰都可以當幼兒教師。其實這種看法是片面的。幼兒教師和一般教師職業一樣,是具有雙專業性的職業,即不僅要具備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解決「教什麼」的問題,同時,要具備傳遞知識技能的技巧,解決「如何教」的問題。教師同醫生、律師一樣,必須經過嚴格的、持續不斷的專業訓練,能「診斷」、「分析」、「開處方」,成為教育方面的「臨床專家」。與一般教師職業不同的是,幼兒教師不是某一學科的教師,而是擔負著幼兒全面教育工作,幼兒教師對幼兒的教育內容涉及到自然、社會、語言、藝術、健康等各個領域,教師需要有比較廣闊的多學科知識和教育藝術,才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才能勝任幼兒園的工作。
四)具有多方面的能力素質
高爾基說過:「教育兒童的事業是要求對幼兒教師要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成為教育幼兒的行家裡手,應將教育理論知識轉化為教育教學實際能力,這是搞好教育教學的重要條件。
1.觀察和了解幼兒的能力
教育幼兒是一門科學,只有了解幼兒,才能教好幼兒。而觀察是了解幼兒最重要的途徑之一,由於幼兒自身控制能力差,情緒易外露,其內心活動,身體狀況常通過表情、動作或簡短語言表現出來。往往幼兒的一個小動作,一剎那的活動,常反映一個真實的內心活動。如:幼兒很重視教師對自己的評價,並在行動中不經意地表現出來。犯了錯誤,常常不自覺地望老師一眼;當值日生分蘋果,將小蘋果留給自己,大蘋果讓給小朋友時,常充滿希望地看看老師。教師如果能理解其外在行為所傳遞的內部信息,敏感地覺察出幼兒的最迫切需要,並根據該幼兒的特點做出及時的、有利於幼兒發展的恰當反應,那麼教師就贏得了教育的主動權。
幼兒教師需要具有觀察的技能。教師觀察的技能表現在隨機的觀察和有計劃的觀察中。隨機觀察時,教師應盡可能准確而又客觀的察看幼兒,要不斷提高觀察的敏銳度,盡快地捕捉到幼兒最細微的動作,探知到幼兒最細微的需要,了解幼兒某個行為的意義,並做出及時反饋;有計劃的觀察時,可先擬定觀察項目,列出觀察要點,選出有代表性的場景。進行觀察並詳盡地做下記錄,觀察一段時間後,要仔細地思考分析這些記錄材料,綜合歸納出每個幼兒的優點和缺點,為幼兒設計出適宜的學習方案。
2.組織管理班級的能力
教育全班幼兒,使幼兒在體、智、德、美幾方面全面發展是教師的中心工作。在班級組織管理中,教師肩負著重大職責。從教育內容看,有德、智、體、美諸方面;從工作任務看,有保育和教育兩方面;從教育途徑看,有集體教學活動、勞動、游戲、日常生活活動等;從組織形式看,有集體、個別、小組活動等,教師要將這些內容和活動形式,合理計劃,科學安排,並做出最佳方案,促進幼兒發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需要教師具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
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包括:制訂班級教育工作計劃的能力;創設與本班幼兒發展相適宜的環境的能力;建立一個良好班集體,包括確定班級教育目標,樹立良好班風,建立班級常規,維持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和紀律的能力;按照幼兒的發展水平,進行分組及靈活地指導各小組同時進行活動的能力;組織幼兒開展各類教育活動並進行評價的能力,等等。
集體教育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是教師組織管理班級的一個重要方面,新教師開始時難以一下子學會。但是當班級管理不善時,活動的無序和混亂就會侵佔幼兒的學習時間,弄得教師疲憊不堪,即使教師准備很充分,不良的組織管理也會導致幼兒的紀律問題和行為不良等,妨礙教師運用教育指導策略,這一點在小組合作學習,實驗和手工操作等活動中反映更為明顯。對此,教師可預先制訂活動規則,規定違反規則所應承擔的後果,提高幼兒的自律能力,同時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加強對教育過程的監控,教師的管理效果就會增強。
教師組織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有一個過程的,每做一件工作,事先經過周密的設計,考慮好行動的每一步驟,實施時認真細致,每一次行動結束,都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就會在不斷的鍛煉中得到提高。3.溝通能力溝通是人與人之間通過信息交流,彼此相互理解,彼此接納對方觀點、為,彼此協調,達到默契的過程。溝通的方式主要有言語溝通,非言語溝通等。教師通與幼兒、家長之間的溝通能力是教師重要的基本功。
(1)教師與幼兒的溝其溝通的方式有言語的和非言語的兩種;教師與幼兒的言語溝通,通常是圍繞一個話題開展的,教師應注意談話的策略,觀察發現幼兒感興趣的話題,將幼兒引入交談主陋之中,運用簡潔有趣的提問,保持幼兒交談的興趣,幼兒發言時,教師要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和耐心,注意傾聽並給予鼓勵。與幼兒進行言語溝通時,教師本身的語言素養非常重要。鑒於幼兒的知識經驗和理解能力較差,教師的口語表達應符合幼兒的接受水平,如說話的態度溫和,使幼兒有一種安全感,並樂意聽從;語氣堅定,使幼兒感到教師充滿自信;表述簡單明了,從容不迫,使幼兒容易聽懂;盡量用愉快的聲調並走到幼兒身邊說話,而不是老遠地大聲嚷嚷,因為這樣做,會使幼兒感到恐懼。教師應講究語言藝術,由於幼兒的思維具有直覺行動性和具體形象性,因此教師的口語應該生動形象,引人人勝,並伴有動態語言。教師始終要用積極的語言與幼兒談話,告訴幼兒應當做什麼,而不是指出他不應當做什麼。比如說:「請輕輕地搬椅子」而不說「別把椅子碰得叮咚響」,說「請把積木放在筐子里」而不說「別把積木放在地上」。教師的語言不僅是向幼兒傳遞信息,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語言應該為幼兒樹立榜樣。教師與幼兒的非言語溝通主要是指教師運用微笑、點頭、撫摸、摟抱、蹲下與幼兒交談等方式與幼兒溝通。這種方式比言語更容易表達教師對幼兒的尊重,關心,愛護和肯定,符合幼兒的心理需要,教師的這種動態語言的運用,是建立在教師對幼兒的愛的基礎上的,教師如果像母親一樣對孩子從內心充滿愛,這種內心的愛的情感就會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並轉化為動態語言。
(2)教師與家長的溝通
家園之間互相溝通,關系和諧,是協調各種教育因素,形成教育合力的重要保證。家園關系建構中,教師處於主動的一方,教師對家長的了解和尊重是溝通的前提,教師需要了解家長對子女的期望,家長的個性、職業、文化水平、他的教育觀念和方法等,在此基礎上,確定自己的工作方法和策略。
①本著關心孩子成長的目的,確立平等信任的態度。教師應與家長建立情感上的聯系,在與家長溝通時,應發自內心地關心其子女成長,主動向家長介紹幼兒在園情況,對不同個性的家長採取寬容的態度,主動邀請家長參加幼兒園課程設計、實施和評估工作,仔細聆聽家長的想法和意見,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現矛盾時,絕不互相指責,而是設身處地地為家長著想,盡自己所能解決家長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的困難,使家長感到教師是愛孩子的,這樣才會調動家長主動與教師溝通的積極性,共同為孩子的進步而努力。
②掌握溝通的技巧。在與家長溝通時,掌握溝通的技巧很重要,如與家長面對面交談時聆聽的技巧;適宜於不同家長個性的談話技巧;向不同個性的家長匯報孩子發展情況的技巧,等等。只要教師本著愛護,關心孩子的目的,注意溝通的技巧,同時利用談話,巧妙地指導家長掌握科學育兒的方法,就能夠在溝通的過程中得到家長的尊重、理解與支持。
③利用多種形式與家長溝通。家長的工作性質不一樣,接送孩子的時間也不盡相同,教師可利用家長接送孩子的時間,短暫交談,或採取家訪、家園聯系手冊、寫簡信、便條等與家長溝通。
4.教育監控能力
教師的教育監控能力是指教師對自己組織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積極主動的自我認識,自我調節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它包括以下幾方面內容:
(1)計劃與准備:在具體的教育活動之前,教師應根據教育任務、材料,幼兒的興趣與需要,幼兒的發展水平與潛能,教師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確定適宜的教育目標,計劃各種活動,選擇活動內容與實現任務的策略,安排教育活動步驟,構想出各種解決問題的可能辦法,預測可能達到的效果。
(2)反饋與評價:教育過程中,隨時監控班級情況,獲取反饋的信息,根據教育目標,針對自己的教育過程,教育策略,教育行為,教育效果及幼兒發展狀況做出初步的評價。
(3)控制與調節:在教育過程中,根據反饋信息,發現和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及時調節活動的各環節,對下一步活動進行調整和監控。
(4)反思與校正:一次或一階段教育活動完成後,教師本人深入總結和反思,如回顧自己組織的教育活動,反省自己的活動是否適合幼兒的實際水平,是否能有效促進幼兒發展,分析哪些方面是成功的,哪些方面有待改進,反思自身教育行為的特點與不足,對所發現的問題或不足,找出其主要症結,假設一種或多種解決辦法或途徑,進行相應的調整並採取補救措施。
教師教育監控能力是教師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教師對自己的教育過程進行監控,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和教育觀念,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有助於教師明確問題是否解決,解決到了哪一步,還有什麼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在此基礎上發現新的問題或提出新的假設,不斷反思在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把教育實踐提升到新的高度。因此,對自己的教育過程實行監控,是教師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改進教育實踐的一種學習方式,是使教師由單純的教育者成長為研究型、專家型教師的重要途徑。
5.教育研究能力
研究是教育者對待未知事物的一種態度。面對著全體幼兒,教師對所要教的內容是早已熟知,但是,幼兒怎樣理解,卻是每個人、每個不同情境下都各不相同的,因此,教育工作永遠充滿著未知的因素,永遠需要教育者進行研究。
幼兒教師的教育研究以解決教育中的實際問題為主,其研究的步驟主要是:學習教育理論;運用教育理論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診斷,發現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實施方案直到問題解決。如;國家、地方、幼兒園三級課程的實施,意味著教師將成為幼兒園課程的開發主體之一。為此,教師必須學習有關的課程理論,明確課程開發的順序和方法。對原有課程進行反思,研究確立課程的目標;考慮怎樣利用本園和社區教育資源,並將其轉化為可供幼兒學習的材料;考慮怎樣創造性設計一種開放的、有利於師生合作或幼兒獨立探索的學習環境;研究怎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並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和方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幼兒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成為研究者,能更快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僅供參考。

⑺ 關於實踐性教學的參考文獻有哪些

一、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內涵
一個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一個或多處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應該描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與學生典型的、生動的交往狀態與外在行為,刻畫他們豐富的、細膩的精神狀態和內心世界。
二、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特徵
1、素材真實性
案例所反映的應該是一個真實事件,即案例描述的是真人、真事、真情、真知,要能激發起大家的思考。
2、選材典型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敘述的是一個數學教學的典型事例,這個事例要有一個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並包括一些戲劇性的沖突,這些沖突主要集中在數學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數學思維上的沖突。
3、情節具體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敘述要具體、特殊,要能夠把數學教學與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生動地描述出來。例如,反映某一個數學教師與學生圍繞一個特定的數學教學目標和特定的數學教學內容的雙邊活動,不應是對活動總體特徵所作的抽象化的、概括性的說明,而應是對雙邊活動的具體情節展示敘述,做到翔實、有趣。
4、時空廣延性
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描述要把事例置於一個時空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說明事情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等。案例的描述要放在一個現實的生活場景之中,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5、目標全面性
小學數學數學案例對行為等的敘述,要能反映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的特性,涵蓋教學目標的全部,揭示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數學認知的思維活動,對教學的態度、情感,學習數學的動機、需要等。
三、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功能
小學數學教師寫作案例具有以下功能:
1、記錄功能——案例寫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提供了一個記錄自己教學經歷的機會。案例寫作實際上是對教師職業一些困惑、喜悅、問題等等的記錄。如果們說一個數學教師展示其自身生命價值的主要所在,是在課堂、在學校、在與學生的交往的話,那麼,案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教師生命之光的記載。在案例中,有教師的情感,同時也蘊涵著無限的生命力。案例能夠折射出教育歷程的演變,它一方面可以作為個人發展史的反映,另一方面也可以作為社會背景下教育的變革歷程。
2、導向功能——案例寫作可以促使小學數學教師更為深刻地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能夠成為案例的事實,往往是小學數學教師工作中魂牽夢繞的難題,或者是刻骨銘心的事件。如果你對案例寫作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工作方式,那麼隨著案例材料的增多,你就會逐漸發現你自身工作的難點在哪裡,今後努力的方向是什麼。
3、反思功能——案例寫作可以促進小學數學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提升教學工作的專業水平。如果把反思當成數學教學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一時沖動或歲末特有的行為,就可以極大地促進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發展,促進其向專業化水平邁進。
4、傳播功能——案例為教師間分享經驗、加強溝通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法。教師工作主要體現為一種個體化勞動過程,平時相互之間的交流相對較少。案例寫作是民書面形式反映某位或某些教師的教育教學經歷。它可以使其他教師有效地了解同事的思想行為,使個人的經驗成為大家共享的財富。同時,通過個人分析、小組討論等,認識到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復雜性,以及所面臨問題的多樣性和歧義性,並且可以把自己原有的緘默的知識提升出來,把自己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或不證自明的知識、價值、態度等,通過討論和批判性分析從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
四、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的編制
1、編制原則
(1)客觀性原則。一個案例就是關於某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它不能用「搖椅上杜撰的事實」來代替,也不能用「從抽象的、概括化理論中演繹出的事實」來代替。堅持實事求是,盡量依據時間發展順序客觀記錄事例。杜絕摻假現象,不會「合理構想」。不搞「文字游戲」,不因文字篇章的需要而扭曲或改變事實。
(2)獨特性原則。在撰寫案例活動中,倡導教師開展創造性的工作,不人雲亦雲,不見風使舵,要有個性的觀察、個性的實踐、個性的反思、個性的表述。
(3)價值性原則。撰寫案例的目的在於推動教學的改革。因此,所選事例的先進性與實用性價值程度,與案例本身的實際意義成正比。所以,要站在時代的高度面向教學實際需要選擇事例。
2、編制格式分析有關案例不難發現案例的一般格式與寫法。目前專家撰寫的案例主要格式是「案例+分析」,其變式主要有「提示——案例——分析」與「提示——案例——訪談錄——分析」。「提示」,主要簡介「案例」與「分析」中將要涉及的基本教育理論,可以促進理論知識與教學實例的融合。「訪談錄」以對話的形式記錄對有關教師進行的訪談,以外化教師的緘默知識,便於他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案例產生的背景、過程和做法。教師撰寫的案例主要格式是「片斷+反思」,其變式主要有「背景——片斷——反思」與「片斷——評析——反思」。可見,案例主要由兩大部分組成,即「案例+反思」。案例是為了一個主題而截取的教學行為片斷,這些片斷蘊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論。它源於實踐,但高於實踐。案例以真實的教師和事件為基礎,但又不是簡單而機械的課堂實錄,它是教師對自身典型教學事件的描述,它可以描述一節課或一個片斷,也可以圍繞一個主題,把幾節課的相關片斷疊加。從案例內容的表述形式看,主要有「敘事式」和「對話式」;從案例內容的編排方式看主要有「單一式」、「對照式」和「遞進式」。反思一方面是基於案例,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實例印證理論;另一方面要高於案例,要從案例的分析中生發出新的問題,提出新的觀點。
09-05-03 | 添加評論
0
簡單愛愛愛愛
1.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
主要反映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是否處於最佳心理狀態。
它表現為:(1)最佳注意狀態:注意集中,專心致志,全神貫注,注意穩定。
(2)最佳認知狀態:感知清晰、觀察敏銳、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記憶牢固、大腦處於最佳興奮狀態。
(3)最佳情感狀態:態度認真、學習熱情、興趣濃厚、充滿活力、生動活潑。
(4)最佳意志狀態:動機強烈、求知好問、主動積極、克服困難、能自製、有毅力。
2.學生投入學習的程度。
主要評價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留有的思維空間是否能引起學生的認知需要。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臘的「掌握學習理論」認為:「只要有合適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繼續學習的動機等方面將變得十分接近。造成學生個別差異的三個變數是:學生已有經驗和能力的程度,學生主動參與的程度,教師的教學適應於學生的程度。」它表現為:任何一個學生在所處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潛力,用自己的方法,得到最少的幫助,達到同等的學習目標。
3.學生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展示空間。
主要測評學生在學習活動里自學能力結構和合理遷移創造性思維水平。包括:獨立閱讀數學教材和用已有知識、方法解決新問題,自我組織學習活動和反饋發散與聚合思維統一體,直覺與分析的有機結合,創造性想像的參與。
4.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
主要評價學生掌握「雙基」的方式是否科學、合理,形成過程是否高效、省時、獨立構建知識體的能力。掌握知識應包括四個方面,是什麼、哪裡找、怎麼學、有什麼用。不等同於記住或模仿做題。
5.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身邊疑難的能力。
主要評價學生從生活中感知數學,收集整理信息中發現、抽象數學規律,用數學眼光觀察、解答生活中實際問題。包括:課前收集生活信息,課內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獲知識再認識和想像創新實踐信息。真正體現出:數學來源於生活,數學服務於生活。
學生對數學課的熱情程度關鍵是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在課堂上盡可能減少教師的規定行為,只要學生是圍繞學習的言行,教師都必須給予鼓勵;教師應善於發現學生的學習個性,加以引導和發展,避免學習過程公式化;算理溶入生活情境並兒童化,克服單調枯燥。調查數據表明,小學生從喜歡某位教師到喜歡這位教師所教學科,進而在課堂上表現出最佳心理狀態。
「教學的最優化就是教師設計的一切活動都能啟發學生的思維,用最少的時間和精力獲取最大的收獲。」教學設計應從貼近學生的生活實例出發,用自己學生最感興趣的形式,提供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材料,保證學生活動的內容和時間。把學什麼?怎麼學?還給學生,教師可以提供學習材料而不是講解,是組織原始信息而不是處理加工;應相信每一個學生都能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學好不同水平的數學。教師應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互助學習、敢於發表新想法和新做法。真正形成開放性課堂,設計開放性問題,學生才能主動參與,培養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實踐能力才有可能。小學數學應視為應用數學而不是理論數學,教學時應把抽象的書本內容形象化,枯燥的練習游戲化;讓學生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身邊疑難問題,感受到學數學是生活的需要。變「要我學數學」為「我要學數學」。
實驗表明,改變教學評價對象,能促使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引出了備課、上課的一種新模式。更能體現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綜上所述,實施新課程標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量化為:
一、教師活動
1.能把握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系,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求知慾。
2.根據重點、難點、疑點有效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設計實質性集體學習內容,用正確的數學術語進行學法指導,並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能力。
3.溶入學習小組,進行個別輔導。
4.緊扣目標設計嘗試、實踐和創新練習進行思維訓練。
5.能採用質疑探究,小組交流,集體評價,作業自改互改,抽檢等多種方法獲得反饋,並及時給予適當的評價。
二、學生活動
(一)自主性學習狀態
1.充分動口、動手、動腦,主動收集、交流、加工和處理學習信息。
2.獨立思考,掌握學法,大膽實踐,並能自評、自檢和自改。
(二)合作性學習狀態
1.勇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聽取和尊重別人的意見,實行分工合作,各互其責。
2.爭論與和諧統一,有效地進行小組內的互幫互學。
(三)創造性學習狀態
多向觀察,善於質疑,變式思維,舉一反三,靈活實踐。 新課程改革已經歷了五年多了,教師按照新課程標准倡導的理念,積極地投身到課堂教學的探索之中,使數學課堂充滿了激情和活力,讓數學教學更顯精彩。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經常碰到這樣的情況:當教師拋出問題,讓學生小組討論解決。頓時,滿教室是嗡嗡的聲音。有的小組你一言我一語,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麼;有的小組組長一人唱獨角戲,其餘學生當聽眾,不作任何補充;有的小組中的學困生則心不在焉地做自己的事;有的小組意見不一致,但在討論時不是以自己的理由去說服不同意見的同學,而是爭吵不休。討論幾分鍾之後,反饋交流自己的意見,學生紛紛舉起小手一個勁叫:「老師,我!我!我!」待老師叫了一個同學,另外同學則唉聲嘆氣,在一部分學生的唉聲嘆氣中,指名的同學開始發言了:「我是……」
「老師,我有不同意見。」沒等這同學說完,另一個學生在下面大聲叫嚷著。
「我也有不同意見,我是……」另外的學生也叫了起來。經這幾個同學一鬧,下面學生把各自的方法紛紛說開了。整個教室亂哄哄一片。像剛才的例子我還碰到過多次,因而我就想:這樣的教學有效嗎?

⑻ 如何做一名業務過硬,教學嚴謹的教師

近幾年,我鎮教師隊伍增添了不少新生力量。為了引領青年教師專業成長,黃龍鎮中心學校做了不少努力,通過師徒結對,實施青藍工程,開展青年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競賽,為青年教師的成長搭建舞台。作為一名年輕的教育工作者,要在業務上、教學上成為過硬的教師,唯有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勝任教育工作。可根據自身現特點,制定了個人發展計劃。
一、模仿階段——學名師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名師的教學方法與方式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這一階段向學校的優質課老師學習,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與班級管理經驗。多向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有不懂的問題多請教,探討。在課堂教學中每節課力求上得生動、有趣,重、難點突出。保證課堂四十分鍾的教學實效。學習過程中,認真體會先進的教育理念,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實驗教學,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用理論指導實際工作。
二、 成長階段——勤學習
特級教師於漪老師曾深有體會:「教師每天都在吐出知識,如果不及時吃進新知是不行的。」當今是知識「爆炸」的時代,需要教師爭分奪秒地學習。
1.利用課余時間和休息日學習教育專業理論知識,按照新課標和新教材理念,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探索,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探索適應新教材要求的教學方法,處理好課程改革和執行教學常規的關系,提高教學質量。
2.重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平時教學在備課上多下工夫,對每節課進行認真反思。不斷總結教訓,積累經驗,勤於實踐,不斷自我反思。
4.用理論指導自己。每學期閱讀一本教學名著,以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比如:《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玫瑰教育》等書籍,從理論上武裝思想,用理論指導課堂行為,使教師教學技能慢慢地由形似向神似轉變。
三、獨立階段——善反思
充分利用「教育在線」這個學習的平台和「博客」論壇,積極參與學習、討論。抓住一切聽課和學習的機會,多觀摩優秀教師的課,向優秀教師學習,並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及時進行反思,及時總結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成功與不足,取長補短,使自己的教學水平逐步提高,教學經驗日益豐富,尋找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爭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任何教師都應該有自我教育和自我發展的意識,當前教師發展的兩個基本趨勢是:「教師成為反思性實踐者」和「教師成為研究者」。教師的反思和研究是教師成長的結果,但同樣是教師自我發展的條件,是教師自我教育的手段。
四、成熟階段——有風格
學以致用,只有把自己所學用之於實際的教學中去,只有真正擁有了自己的教學思想,形成了自己的教學模式,才能使自己不被新課改的潮流所淘汰。在課堂的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將學生擺在主體地位,做課堂學習的主人。能夠及時關注學生課堂上是否以飽滿的熱情、濃厚的興趣參與學習,是否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自主合作、自主探索,讓學生從每一節課中體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從現在起,循序漸進,踏實勤奮,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擔當起學生的導師和促進者,年輕的教師就能錘煉成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