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軍事理論的參考文獻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軍事理論的參考文獻

發布時間: 2021-03-24 00:56:45

『壹』 求軍事理論論文,3000字

國防科技與軍事是密切相關的兩個領域。二者之間的關系可以概括為:軍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國防科技領域的形成與發展;國防科技的發展為軍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質技術手段,在此同時還會促使軍事領域不斷發生變革,甚至導致出現軍事革命;軍事上的變革和戰爭提出了新的需要又會給國防科技發展以新的推動力。國防科技與軍事之間相互關系的這種機制或邏輯是一種客觀存在的規律。近幾年來,新軍事革命問題成為人們關心的熱門話題。實際上,新軍事革命正是上述客觀規律在軍事高技術迅速發展這一特定條件下的反映。當然,國防科技與軍事的關系還會受到政治、經濟等因素的影響。

一、軍事上的需要是國防科技發展的強大動力

社會的需要是科技發展的動力。恩格斯曾指出:「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505頁)。同樣的,作為整個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國防科技,則是社會的特殊需要———軍事需要的產物,而且這種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國防科技推向前進。

自從國家產生以後,為了維護國家的領土主權以及維護和獲取國家的根本戰略利益,便產生了國防和國家間的戰爭。為了鞏固國防或為了奪取戰爭的勝利,各國都力圖掌握更先進的軍事技術手段,於是便組織專門力量研製武器裝備,國防科技便由此產生。由於新的武器的發明和使用可以造成軍事上的巨大優勢,從而使得「最幼稚的公理論者」,也從「手槍戰勝利劍」的鐵的事實中,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國防科技對於軍事及戰爭的重要影響,因此國防科技便愈來愈受到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正如科學學創始人丁·貝爾納所認為的:「自古以來,改進戰爭技術,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學。這並不是由於科學傢具有好戰的特性,而是因為戰爭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國君主和政府不那麼樂於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貼,都樂於向軍用研究工作提供經費,因為科學界能研製出新的裝備,而這種裝備由於十分新穎,在軍事上極為重要」。這里如實地指出了為滿足軍事上的需要研製武器裝備,是國防科技發展的動力和主要任務與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從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長達40餘年的冷戰歲月,美蘇兩國進行了激烈的軍備競爭,兩國都執行優先發展國防科技的戰略,並要求國防科技部門為軍隊研製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戰術技術性能上超過對方的先進武器裝備。在軍事需求的強烈刺激下,兩國的國防科技發展獲得了強大的推動力,達到了極度的繁榮。許多其他國家在這種臨戰狀態下也被迫採取相應的對策加速國防科技的發展。據統計,到80年代中期,世界各國每年的國防科研經費累計高達800~1000億美元。就這樣,在冷戰的軍事需求的推動下,國防科技發展進入了軍事高技術時代。

冷戰結束以後,世界主要國家都調整了軍事戰略,壓縮了軍費開支,軍事需求從原先既追求武器裝備的數量又重視其質量轉向主要追求其高質量,國防科技也因此而進入注重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的新時期,即進入了「打什麼仗需要什麼武器就能研製出什麼武器」的新時期。

自90年代初開始,美國國防部、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及三軍,每年都要研究並提出美軍的軍事需求,同時根據這種需求制定和調整其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發展計劃。例如,1996年,美軍又確定了新的未來11大軍事需求,為滿足這些軍事需求還分別制定了國防科技「基礎研究計劃」、《國防技術領域計劃》和《聯合作戰科學技術計劃》,這些計劃對所要研究發展的科學技術領域及武器裝備所要達到的性能要求都有明確的規定。俄羅斯、日本及西歐國家也採取了類似的舉措。由於未來的軍事需求主要是關於信息戰能力的需求,因此有關國家的國防科技發展正緊密圍繞奪取信息優勢的信息戰技術、C3I系統和精確制導武器等軍事高技術開展研究工作。

綜上所述,國防科技完全是在軍事或國防的需要的推動下不斷獲得發展的。國不可一日無防,國防不可一日無科學技術。展望未來,世界各國的國防科技都將在軍事需求的不斷推動下,繼續不斷地獲得發展,並隨著軍事需求的高技術化而日益走向高技術化。

二、國防科技發展對武器裝備的影響

軍事上的需要導致國防科技的發展,而國防科技發展為了滿足軍事上的需要,必須不斷研製出新型武器裝備,因而必然對武器裝備,即對軍事技術手段產生重大影響。

總體上看,直接從事武器裝備研製的國防科技對武器裝備發展的影響是全面的、決定性的。這集中表現在:使武器裝備的原理和種類不斷多樣化、結構逐漸復雜化、性能日益得到提高。

由於國防科研的開展,使許多新的理論、原理和技術被用於武器裝備之中,從而不斷出現一批又一批概念全新的武器裝備。從利用機械能殺傷敵人的冷兵器到利用化學能的近代火器(包括槍、炮、普通炸彈、氫彈、中子彈、激光武器、電磁微波武器),甚至是利用生物遺傳密碼對付敵人的生物武器等,各種各樣的武器裝備無一不是國防科研的重要成果。從種類上統計,國防科研大致已使武器裝備從冷兵器時代的20多種發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200多種,現在又進一步增加到1000種以上。

隨著武器裝備的種類越來越多、概念越來越新,其結構也越來越復雜。早期的武器僅由幾個零部件構成,後來發展到包括數十個、數百個零部件,現在已增加到數千個、數萬個甚至上千萬個零部件,其復雜性增加了若干個數量級。

在武器裝備的性能方面,集中表現在國防科技的發展使武器裝備的作用距離和作用范圍不斷擴大,可靠性日益增強,射程、威力(精度和殺傷半徑)、機動性和生存能力都在逐漸提高。

現代雷達的探測距離已達數十公里至數千公里以上,現代的偵察探測 裝置可以在數百里之外甚至4萬多公里的同步軌道上監視地面的目標。如美國的KH-12照像偵察衛星在幾百公里軌道上對地面目標的分辯率為0

『貳』 軍事理論論文參考文獻怎麼寫,幫忙看下有什麼要修改的。

軍事理論論文的參考文獻,你就自己隨便寫一寫就行了,或者從網上找一找

『叄』 軍事理論論文

軍事理論課的學習目的就是使我們改變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國防概念。 之於知識結構的改變,身在醫學院的我們,因為都是理科生,所以對於歷史知識了解的比較少。通過對中國近代國防歷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就中國之所以落後挨打,就是因為社會制度的落後。具有文明歷史,曾經長期領先於世界發展的中國,在近代卻是領土被宰割,人民被屠殺,財富被掠奪,民族尊嚴被帝國主義列強肆意踐踏,帝國主義列強一直沒有停止對中國的侵略。我們的人民在近代歷史中的一百多年裡一直生活在一場接一場的侵略戰爭的深重災難之中,僅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人民傷亡就達到3500萬人,從滿清王朝、北洋政府到國民黨政府都不能使中國改變因為落後而挨打的命運,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成為了中國落後的主要根源。中國人民經過無數次的探索、挫折、失敗,最後才找到了社會主義這條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的正確道路,而正是由於中國人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才使中國人民戰勝了一切敵人,最終從屈辱中站立起來,走上了獨立富強的道路,使中華民族近百年來成千上萬的先烈振興中華的愛國主義理想得到了實現。因此,只有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建立才使中國的命運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使帝國主義列強任意宰割中國領土主權、任意欺凌屠殺中國人民的歷史一去不復返了。通過這些歷史的學習,我們這些理科生知道了適合國家社會的制度才能使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而這些歷史的學習也是一種愛國主義教育,愛國主義不僅是對祖國的無比深厚的感情和保衛祖國的英勇精神,而且更表現為是關心祖國的命運和前途,為祖國的前途,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進步而奮斗的精神。中國只有強大起來,才會使任何國家都不敢侵略我們。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夠使中國走向繁榮富強,所以,我們的愛國主義與熱愛社會主義就是完全一致的。在今天的中國,熱愛祖國就必須熱愛社會主義,這是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所決定的,是中國人民必然的選擇。 我認為,軍事理論課的學習對於知識結構的改變也就體現在正確的世界觀的樹立,社會主義信念的增強,以及熱愛祖國的強烈思想到深層的、理性的愛國主義思想的升華。 綜合素質的提高則集中體現在思想道德素質中。 80末90後的我們,在家裡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愛的澆灌下長大,沒吃過苦,沒受過累,所有的好東西都是自己的,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也很少有機會過這種集體生活,所以免不了會自私,處處以自己的利益為重 通過軍事理論課的學習,我們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也就是集體主義價值觀。學習中,我們認識到中國革命戰爭史就是人民軍隊的奮斗史,而人民軍隊就是集體主義精神的化身,集體主義就是以人民利益為最高利益,個人利益服從人民利益的思想。所以,如果沒有集體主義,就沒有人民軍隊,就沒有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人民軍隊是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是人民的子弟兵,無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年代,無論是在炮火連天的戰場,還是在抗災搶險的時候,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人民軍隊總是會沖在最前面,為人民利益而奮不顧身,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沖突時,他們始終將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犧牲個人利益,體現了高尚的無私奉獻精神。在人民軍隊的歷史中涌現出了無數的為了人民利益而犧牲個人利益的英雄人物,成為我們社會中堅持樹立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典範,人民軍隊所體現出來的集體主義精神在今天已經成為了我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推動力。 在我們今天的社會中,國家通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來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承認合理的個人利益,以調動人們發展生產力的積極性來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但是,我們仍然要堅持和倡導集體主義的價值觀在我們社會中的主導地位,以維護我們社會的社會主義性質。如果沒有集體主義的主導價值觀,我們的社會也就會失去社會主義的性質。因而就不但要求我們的人民軍隊要堅持集體主義的主導價值觀,而且要求我們全體人民都應當堅持集體主義的價值觀,都應當自覺地維護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所以,作為國家未來棟梁之材的大學生的我們就必須樹立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樹立正確的公民意識和國家意識,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人民利益之間的關系。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個人利益置於國家和人民利益之上,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於犧牲個人的利益,要具有一種對國家、人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真正增強自己的道德素質,使自己成為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祖國在今後能夠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因而我們在軍事理論課中通過對中國革命戰爭歷史的學習和對人民軍隊的了解就會大大促進我們在今天樹立集體主義的價值觀。我認為,使我們樹立這種集體主義的價值觀也是對我們進行的一種愛國主義教育。 關於國防意識,不可否認,二十一世紀國家之間的較量是以綜合國力為基礎,以經濟實力為先導。可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國家競爭白熱化的時候,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會出現。這個極端的較量形式就是戰爭!當今的中國,安全隱患不可謂不多。南沙群島被東南亞小國強占,台灣問題尚未解決,中日東海問題和釣魚島爭端也日益升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西方超級大國在前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日漸衰微的情況下,把中國看成是其二十一世紀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開始以各種手段遏制中國的發展。可以說,現在我國的國防形式不容樂觀,表面上的歌舞昇平實際掩藏著波濤洶涌。 大國外交,是以實力為基礎進行的國家之間的較量。沒有實力就沒有外交地位。在世界史上沒有見到過任何一個國家在沒有實力的情況下卻擁有很高的國際地位。國際地位不是天生的,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當然,現在的中國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的國家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國防建設。但是,這遠遠不夠。國防不僅僅是國家和軍隊的事情,也是每一個中國人的事情。可以說,每一個中國人都是國防力量的有機組成部分。 正如課上老師的舉例,瑞士為什麼可以保持中立600年無戰爭,從而發展成為世界經濟水平最高的國家?就是因為他們的全民國防,全民皆兵,那裡凡是16-55歲之間的人,身體無殘疾的就是兵,該國可以在國內任何位置召集軍隊,因為瑞士人家裡多有軍服和武器。這樣全民參與國防的國家是無堅不摧的。 在軍事理論這種愛國教育中,我們增強了國防意概念,也增強了國防意識。 軍事理論課的學習,也使我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 我們學習中國革命戰爭的歷史和人民軍隊的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增強勇於保衛祖國的國防意識的同時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我們不希望戰爭,但如果敵人硬要把戰爭強加於我們,我們也要以大無畏的精神敢於面對,為了祖國的主權、民族的尊嚴、人民的利益,我們也能夠走上戰場,決不退縮。我們要向人民軍隊學習,我們的人民軍隊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之所以能夠戰勝無數難以想像的困難,從小到大,以弱勝強,用劣勢武器打敗了強大的敵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戰爭奇跡,原因就在於我們的人民軍隊具有強大的政治優勢——無產階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是任何敵人所無法擁有、而是人民軍隊所獨有的政治優勢。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就沒有中國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就沒有新中國。革命英雄主義體現著為了人民利益而不怕任何困難、不怕任何犧牲的奮斗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在人民軍隊中造就了千千萬萬個董存瑞、黃繼光那樣的英雄,使我們的軍隊能夠戰勝任何敵人。正是這種偉大的精神使人民軍隊具有了不可戰勝的力量,使我們的革命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 這個勝利還體現著為了人民利益而奮斗的無產階級革命人生觀,也就是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正是因為有了這種人生觀,才使我們能夠樹立正確的苦樂觀、得失觀、利害觀、生死觀,才使我們的人民軍隊具有了不可戰勝的力量,而人民軍隊只有具有這種精神才是真正的革命軍隊。一個軍隊要有一種拚搏奮斗精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也需要有一種為了共同的理想而敢於戰勝一切困難的奮斗精神,需要在全體人民中倡導一種為了國家的繁榮富強而奮斗的積極人生觀,這應當是社會主義社會中的主導人生觀,是我們所應當具有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的靈魂。 軍事理論課就是一種愛國教育,通過這種教育,我們改善了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增強國防概念,也使我們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愛黨愛民,愛社會主義,參與國防,人人有責,從我做起,人人參與國防的國家才是最安全的國家!

『肆』 軍事理論的參考文獻

軍事理論教程
丁曉昌
張政文
河海大學出版社

『伍』 大學軍事理論論文,2000字

論文一般有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其中部分組成(例如附錄)可有可無,每篇論文一般選取3-8個詞彙作為關鍵詞,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正文:

冷戰結束後,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加快了發展步伐。美國學者昆西·賴特在《戰爭的研究》一書中指出:「和平乃是許多力量之間的平衡。」

多極化的趨勢有利於維持大國之間的力量平衡,制約超級大國的霸權,從而為全球的和平與發展創造了必要前提。

經濟全球化把愈來愈多的國家聯結為利益共同體,經貿投資和跨國公司的活動,使各大國之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局面。

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和平與發展依然是時代主題,國際形勢發展的基本態勢保持總體穩定,但不確定、不穩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

首先,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新的變化,大國關系出現新的深刻調整,世界經濟出現新的增長,區域合作方興未艾,各國相互依存加深,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但是,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傾向也有新的發展,圍繞戰略要地、戰略資源和戰略主導權的斗爭此起彼伏,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經濟安全面臨新的問題。

其次,軍事因素對國際格局和國家安全的影響上升。隨著世界新軍事變革的加速發展,世界軍事力量對比進一步失衡,以軍事實力為後盾謀取戰略和經濟利益的傾向突出。

最後,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嚴重。因民族、宗教矛盾和邊界、領土爭端導致的武裝沖突和局部戰爭時起時伏,同時,國際恐怖勢力活動頻繁,環境污染、非法移民、毒品走私、跨國犯罪以及嚴重傳染性疾病等跨國性問題日益突出。

非傳統安全威脅具有跨國性、流動性、復雜性、隱蔽性和突然性等特點,已成為影響世界安全與穩定的重要因素。

『陸』 求大一軍事理論論文2500字

一、防務裝備競爭性采購產生的原因

從武器裝備的獲得過程來看,采購費用合同本身可能帶來的財務風險變動的不確定性和風險性,是防務裝備競爭性采購產生的直接原因。武器裝備采購過程的特點意味著防務裝備市場不可能是一個傳統的、古典化的市場體系,而是一種類似行政買賣關系的市場體系。由於缺乏普通意義上的市場動力,因而有效地采購武器裝備要求采購的真實主體———政府———既要通過直接控制承包商,又要通過實施獎優罰劣措施來干預裝備采購,降低裝備采購的財務風險。防務裝備競爭性采購中廣泛使用的種種刺激手段就是政府采購代理機構為有效達到上述目標而採取的具有契約約束性質的措施。

然而,導致防務裝備競爭性采購產生的更為內在的原因應該是對於非競爭性采購的批判與揚棄上。在非競爭性采購條件下,裝備采購的主體與客體分別處在相互對立的市場壟斷地位兩極上,他們通過某種性質的聯系直接控制軍事裝備的生產和使用。一旦出現腐敗、勾結賄賂等各種「道德危險」,那麼軍事裝備的質量低下,技術含量遞增速度降低及軍事資源的無數浪費等問題將迅速出現,並可能導致該國軍事實力及潛力的急劇下降,從而直接構成國家安全危機。為了防範道德危險,競爭性采購應運而生,它通過采購主客體的雙向選擇減少了道德風險的可能性,減少了生產裝備企業的可能獲得的租金,為進一步提高采辦的穩定性與可信度打下了基礎。

二、防務裝備市場競爭的存在形態

防務裝備市場無法用經濟學家那種完美的競爭性模式來直接衡量,它通常以單一買主、少量大型武器裝備供應商、無利潤最大化追求的公司、信息不對稱及市場進出壁壘等為特徵。防務裝備市場中競爭的目的往往集中於推進采購改革的轉變以降低裝備采購價格。盡管競爭這種手段本身固有的一些不利因素仍然無法完全迴避和忽視,比如:競爭要求大量投入時間和精力;競爭增加了爭論和對武器承包商的保護;競爭割裂了政府與承包商間長期建立的合作夥伴關系;競爭需要不斷評價參與競爭企業的能力,引發對有限資源的長期佔用。然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在武器裝備的采購中運用競爭比不使用競爭更合適,特別通過采購實踐活動,競爭的的確確被證明是一種卓有成效的手段。

在武器裝備采購過程中,如果我們以價格為直接尺度,對一個項目按照其生命周期來分析其中競爭存在形態的話,可給出如下表所示的一般闡述:不同階段的競爭形態

競爭可能存在的階段主導競爭類型風險-不確定性

1.武器裝備設計階級無價格型最大

2.武器裝備發展研究

-樣本提供階段

無價格型預算

限制型

樣本製造階段最大

3.武器裝備生產階段

小批量生產階段

大批量生產階段

有價格型

有價格型

小至沒有

4.武器裝備修、服務、

人員培訓及中期改進階段

有價格型一些至沒有

5.武器裝備消耗階段有價格型大的沒有

由上表可見,在武器裝備采購過程中,競爭性的表現形式是不完全相同的。競爭一方面是減少了可能引起的道德風險危機,另一方面在其運用過程中又存在程度不同的不確定性。不同階段、不同類型的競爭,所帶來的風險性與不確定性也各不相同。因而,各種裝備項目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仍存在引入和延伸進一步競爭的必要性和潛力。一般而言,防務裝備采購競爭主要是圍繞武器裝備設計階段和發展階段的優劣比較而展開的,而這兩個階段的主導競爭表現為無價格型,也就是說采購代理機構考慮的首先是競爭者技術上的優勢分析,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采購代理機構提出的技術設計要求的競爭者將進入下一輪篩選。在第二輪競爭中,采購代理機構將以價格和信譽等為主要因素進行比較,從而確定采購合同的歸屬。根據實踐情況來看,這時的競爭結果往往會根據代理機構的偏好給予某個或多個競爭者最終的勝利。這種做法,既有利於保護采購方的既得利益,維持相對穩定的裝備製造商;另一方面,還有利於采購方在裝備製造過程中實施競爭延伸,進一步降低裝備采購風險。

防務裝備采購不僅僅表現在采購合同使用的競爭性上,在采購制度上同樣存在激勵性競爭。為了提高武器裝備生產效率,通過競爭刺激及報酬誘導實施競爭規制。迄今為止,應用的主要制度有以下幾種:特許投標制度(FranchiseBidding);區域競爭制度(YardstickCompetition);社會契約制度、成本調整契約(SocialContract);價格上限的規制(PricecapRegulation)等。

三、防務裝備市場競爭的效果

通過裝備采購過程中投標競標、刺激手段及合同類型的多方面、多角度競爭,我們不難看到競爭所帶來的明顯貢獻。

貢獻之一,直接防範了參與競爭雙方的道德風險。競爭性使定貨方與交貨方在長期生產關系中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有所降低。根據競爭所採取的不同類型,道德風險的消逝程度也有所區別。這為最終解決國家防務資源浪費危機提供了重要途徑。

貢獻之二,降低了裝備產品的價格,減少了對資源的浪費。競爭性報價與競價機制的建立,減少了競爭獲勝的生產企業企圖在其壟斷領域內提高的租金,客觀上節約了對軍事資源的耗費。同時,也迫使軍事裝備生產廠商通過不斷的技術進步增加武器系統技術含量,增強其在下一輪裝備采購競爭的地位。

貢獻之三,提高了國內防務生產企業的生產能力,促進武器采購政策的進一步改進。由於競爭性利益觀貫穿於整個武器裝備采購過程,國外防務裝備廠商的競爭性報價或國內防務裝備廠家在生產上存在的比較利益優勢使武器裝備的銷售與購買體制發生深刻的變化。采購市場環境的變動,以「用戶拉」和「技術推」雙重作用促使國內防務生產企業為贏得並保持高比較利益地位而提高生產能力。

四、當前西方國家防務裝備市場競爭機制運用的現狀及趨勢

西方國家武器裝備采辦工作的模式、規模、能力和水平雖不盡相同,但是,武器裝備采辦計劃的組織實施卻有諸多共同之處。武器裝備作為軍品,既有商品的一般屬性,又具有自身固有的特性。這種特性主要表現在:軍品按預先的訂貨進行研製和生產,並由政府獨家采購;價格不完全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供需雙方長期保持相當穩定的不即不離的關系。然而通過多年來的實踐,各國逐漸注意到建立有效的競爭機制,並在此基礎上有效地運用市場手段,對於軍事裝備采購工作能起到相當大的促進作用。

大多數國家都開始或已經運用競爭方式來刺激軍事裝備品的采購,有的國家還專門從法律和法規上明確規定要最大限度地依靠競爭來采辦所有物品和獲取勞務,要把廣泛開展競爭作為降低費用、提高武器性能和加強國防工業基礎的一項重要措施。在美國,除了各主承包商要實行競爭外,國防部的有些指令還明確規定,主承包商在具體實施科研、生產過程中的層層轉包時也都要廣泛採用競爭機制,而且軍方要把這些廠商過去在實行轉包競爭中的成績和實現充分競爭的潛力,作為評估和選擇主承包商的一個依據。不過,在西方國家中,各國的國情不同,在競爭的做法上也很不一樣。比如,法國國防部就不主張在主承包商一級進行競爭,而是引導有關企業進行合並,從而在武器裝備各有關領域中基本上形成一家主承包商獨家經營的局面,以此增加實力把競爭的對象由國內轉向國防軍工市場;但是,法國在主承包商實施轉包的過程中強調要充分利用競爭,而且規定主承包商所選擇的轉包商要得到武器裝備部的認可。西歐各國在武器裝備合作研製、生產中的競爭主要體現在主承包商的確定,一旦確定之後則強調合作,而合作又是為了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

西方國家防務裝備市場中對於競爭機制這個問題,逐漸青睞於以競爭機制為廣泛基礎的有限市場化的運用。對於這種競爭機制的運用,一般具備如下特點:

1.軍品市場的競爭有其固有的特點,軍品市場的競爭在規模、方式、激烈程度等方面都同傳統的自由市場的競爭有不同。70年代美國國防部通過競爭簽訂的采購合同僅佔8%,到1987年達到58%。為了把參與競爭的廠家保留在軍品市場內,競爭不是簡單的優勝劣汰,競爭失利的廠家仍然有機會參與有關產品或零部件的研製與生產,還規定專門為小企業保留一定份額的研製、生產任務。有時為了競爭,還組織一些廠家合作充當競爭的對手。

2.周密的計劃是實行競爭的前提,必要的行政干預是公正、合理競爭的保證。在武器裝備采辦的任何階段,要實行競爭,軍方首先要提出「招標書」之類的文件,內容包括性能指標、經費預算、進度要求等,這些都是開展競爭的依據。而且,競爭過程的組織管理、競爭結果的評估、各類樣機和產品的試驗與鑒定以及采辦過程中從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推進的階段審查等,實際上都離不開軍方的直接干預。

3.要充分開展競爭,還必須花大力氣創造適宜的競爭環境和條件。這些環境和條件包括:有意識地培育競爭對手,有必要的法規條例,有適當的機構和人員(例如,美國國防部局以上各部門都設有「競爭代言人」),有充分的經費保障,有正確的評估、鑒定辦法和手段等。否則,有開展競爭的願望也難以付諸實現。

4.不是所有的武器裝備項目都實行競爭,非競爭的合同要實施嚴格管理。諸如大型艦艇和軍用航天器之類的武器裝備的生產,因造價極其昂貴,產量又非常少,一般不展開競爭;有些風險大、時間要求緊迫、保密性強的研製計劃,也不實行競爭。這些武器裝備的研製和生產一般是由軍方請那些傳統上業已證明確系經驗豐富、實力雄厚而又穩妥可靠的企業來承擔。但是,美國國防部的指令還規定,非競爭合同的申請要有根據和證明材料,要經上一級主管部門審批,而且要為後續采購活動盡可能實行競爭提出應有的措施。

參考文獻

1.Sandler&Hartley:《TheEconomicsofDefense》TheCambrigeUniversityPress,1995,1sted.

2.DouglasMorin,PaulVeoty:《ComparisionofDefensePolicies》軍事學院出版社,1985年版

3.張連超編譯:《美國武器采辦管理與改革》,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94-07-03-02,1994年版

4.趙景曾等編譯:《美、法等西方國家武器裝備采辦的管理》,中國國防科技信息中心93-05-01-02,1993年版

5.張振龍主編:《軍事采辦經濟學》,中國物價出版社,1996年版

6.總後司令部:《日軍裝備采購管理》

7.GansterJ.S.:《AffordingDefense》TheMITPress,1989,1sted.

8.《MajorWeaponSystemAcquisition:ProcessofFrance》AD-A164892

9.Fox.J.Ronald《ArmingAmerica:HowtheU.S.BuysWeapons》,Boston,1974

10.GeorgeK.Krikorian:「-engineeredRules」NationalDefense,Feb1996,p39

『柒』 手寫軍事理論論文的格式,要詳細,參考文獻那裡如何在文中標注出來,

搜一下:手寫軍事理論論文的格式,要詳細,參考文獻那裡如何在文中標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