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全球變化選題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全球變化選題

發布時間: 2021-03-23 16:26:56

① 全球變化的研究方向

中國全球變化的研究方向
陳宜瑜- 被引次數 41 次
全球變化研究十年新進展
張志強孫成權- 被引次數 77 次
全球變化與氣候-植被分類研究和展望
周廣勝王玉輝- 被引次數 24 次
1997 洞穴碳酸鈣微層理在中國的首次發現及其對全球變化研究的意義
劉東生,譚明,秦小光,趙樹森,李鐵英,呂金波,張德二 - 被引次數 58 次
現代岩溶學和全球變化研究
袁道先- 被引次數 48 次
中國全球變化與陸地生態系統關系研究
張新時周廣勝高瓊倪健唐海萍- 被引次數 62 次
全球變化與荒漠化
朱震達- 被引次數 32 次
研究 全球變化 相關問題的主要學者
彭少麟劉東生周廣勝 倪健 張新時 符淙斌葛全勝姚檀棟王玉輝
張志強
出版 全球變化 相關文獻的期刊
地球科學進展地學前緣地理科學進展第四紀研究 生態學報 科學通報植物生態學報
中國科學基金中國沙漠資源科學

② 全球變化的研究內容

全球變化學現階段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全球大氣化學與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全球大氣化學過程是如何調制的?生物過程在產生和消耗微量氣體中作用,預報自然和人類活動對大氣化學成分變化的影響。
(2)全球海洋通量研究。主要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對氣候的影響,及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3)全球水文循環過程的生物學特徵。主要研究植被與水循環物理過程的相互作用。
(4)全球變化對陸地生態系統的影響。主要研究氣候、大氣成分變化和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對陸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影響及其對氣候的反饋。
(5)全球變化史的研究。重建2000年來,以及一個完整冰期一間冰期循環的全球環境變化,了解它們與地球內部或外部作用力的關系。

③ 全球變化的主要現象和研究領域有哪些

全球變化的主要現象和研究領域有:

①溫室氣體濃度增;
②全球氣溫升高。自19世紀後半葉以來,全球地表年均溫升高0.3-0.6度;
③海平面上升。據估計,在過去的100年間全球海平面升高了10-25cm;
④土地利用和覆蓋變化;
⑤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的變化。

④ 在全球變化中最為重要的三項議題有什麼

聚焦一:全球糧食安全和氣候變化

全球糧食安全和氣候變化將繼續成為2020年關注的焦點,它關乎各國能否按時完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從全球范圍看,實現該目標還面臨較大挑戰。

聯合國糧農組織評價辦主任Masahiro Igarashi表示,目前全球仍有超過八億人口面臨長期食物不足困境,在人口數量居世界之首的亞洲,飢餓人數超過5億人。

氣候變化議題同樣值得關注。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宏觀經濟政策和融資發展司司長Hamza Malik表示,雖然氣候變化影響范圍常被低估,但它對經濟增長、減少貧困、技術發展等方面都有影響。

氣候變化還與全球糧食安全息息相關。聯合國糧農組織評價辦高級官員Olivier Cossee指出,如何平衡生產更多食物和保證食物質量之間的關系,不損害人類子孫後代利益,也是未來全球治理一大挑戰。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屈冬玉強調,對待全球糧食安全和氣候變化的挑戰不能掉以輕心。未來全球農業和食品生產不僅要結合氣候和環境對生產系統的影響,還要關注到地區問題獨特性,對症下葯,才能確保未來全球糧食安全的平穩。

聚焦二:中國經濟轉型

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發展也受各界關注。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管理學院教授羅伯特·斯塔文斯認為,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與其他發達工業化國家相比,中國經濟增長仍然處於高位。

柏林自由大學可持續發展專家、文明對話研究所高級顧問貝特霍爾德·庫恩指出,中國經濟發展優勢在於國內巨大的市場消費潛能。同時,隨著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等新興領域投資加大,加之中美就第一階段經貿協議文本達成一致,實現6%的增長也並非難事。

柏林智庫文明對話研究所經濟學家弗拉基米爾·波波夫也表示,從長期看,中國經濟具備保持中高速增長潛力。

除了經濟發展,專家也對中國環境發展給予肯定與關注。

歐盟氣候行動總司前司長喬斯·德爾貝克表示,中國國土面積大,每個地方面臨著不同經濟和生態環境壓力,但中國政府堅持戰略耐心和長期思維,在區域間形成協調,讓短期可能會受到環境政策影響的地方也實現長期紅利。

在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爵士看來,未來綠色和低碳經濟將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驅動力,中國有能力引領「一帶一路」國家和全球碳減排走上可持續發展的正確軌道。

聚焦三:多邊合作

在全球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形勢下,專家表示,全球治理需要加強多邊合作,增進理解,才能實現共贏。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署長於爾根·弗里德里希表示,必須推動多邊進程,因為無論是在解決貿易爭端上,還是在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解決全球治理問題都需要多邊主義。

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氣候與可持續發展部主任張曉華認為,在多邊合作體制下,講規矩是關鍵。中國是多邊合作的擁護者,未來需要發揮多年來積累的國際信任,推動多邊合作。

對外經貿大全球價值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殷曉鵬也指出,推動多邊合作不僅能幫助中國更好地融入世界,也能幫助各國更好了解中國。

面對全球治理議題,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太陽能中心主任喜文華表示,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有各自不同需求,需要互相理解和支持,才能最終實現共贏。

(4)全球變化選題擴展閱讀

全球變化與人類社會發展

人類有史以來,就逐水草而居。因此,水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命脈和生命線。水決定經濟發展和城市的規模,水決定經濟的結構和生產方式,水決定人居的生存環境和健康水平與生活質量,水決定國家的發展方向,水決定國家的興衰。

水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水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城市國家安全的首要保障條件。尤其是在水資源緊缺的地區,水與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命運的關聯尤為突出。

研究意義

水是生命之源,浪費水資源就等同與浪費我們自己的生命。可不願看到的是,在我們身邊水源正在逐漸地逐漸地減少,有些則是被人類自己愚蠢地污染了,保護水資源,這不是無聊的口號,不是單純的父母教育孩子的話語,而是真正關乎我們切身利益的一件事情。

在世界,在中國,哪怕是在位於沿海地區的水源豐富的溫嶺都時常發生水資源短缺的現象,保護水資源不能只存在於幻想,而要,而要付諸與行動。這的確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啊!生命不能停止流動,我們不能沒有水,就如同不能沒有血液。就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保護水資源,使我們稀缺的水資源能夠得到而可持續的利用。

這的確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啊!生命不能停止流動,我們不能沒有水,就如同不能沒有血液。就讓我們攜起手來一起保護水資源,使我們稀缺的水資源能夠得到而可持續的利用。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專家聚焦2020年全球三大熱點議題

⑤ 什麼是全球變化科學它研究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全球變化科學是研究地球系統整體行為的一門科學。
它把地球的各個層圈(如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地球系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變化規律和控制這些變化的原因和機制,從而建立全球變化預測的科學基礎,並為地球系統的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全球變化科學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為解決一系列全球性環境問題的需要,也是科學技術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必然結果。

⑥  全球變化研究

這是一個極其龐大的,又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問題。問題提出的直接原因是地球環境的日趨惡化,對人類社會造成嚴重威脅。但要搞清產生的原因,採取有效對策,僅從地球的某一個方面去研究都不能解決問題,必須從地球環境這個整體上來尋求解決的方法,從而產生了地球系統科學的概念,也就是把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聯系起來,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全球變化的研究。研究這些層圈和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全過程,以解決人類面臨重大環境和生態問題的實際需要。對地球科學來說從此要突破「固體地球」這個研究領地,參與各層圈間的作用研究,從而體現了地球科學本身發展的需要。

全球變化的研究已成為國際性的重大研究問題,是國際科學的前沿研究領域,已經實施了三個彼此獨立又相互聯系的重大國際研究計劃:世界氣候計劃(WCRP),主要研究與全球氣候有關的物理過程;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主要研究全球環境變化有關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及其與物理過程的相互作用;全球環境變化的人類因素研究計劃(HDP),主要研究人與環境的關系。

全球變化研究的發展趨勢是:在地球系統基本概念的基礎上,開展多學科的地球環境的集成研究,發展較為完整的包括地球系統各組成部分(氣、水、土[石]、生)之間相互作用和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相互作用的地球系統的模式;建成完整的全球監測系統;建立起具有預測能力的全球和區域的環境模式;對重大環境變化問題提出科學對策。

中國的全球變化研究已經在古環境、古氣候研究,災害事件的預測與防治,全球變化適應研究,驅動力研究,痕量氣體監測和機理研究,極地研究等方面進行了大量工作。對於今後的研究方向,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中國全國委員會主席陳宜瑜在最近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提出了以下主要內容: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適應研究;全球變化與國家安全研究;地球系統演化關鍵過程和機理研究,主要包括:過去1萬年、2000年時間尺度上人與環境變化作用過程及關鍵事件成因研究,過去300年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蓋變化過程和驅動力問題,大氣中痕量氣體的溫室效應問題,氣溶膠的「陽傘效應」,海洋中的物理過程和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生物在全球水循環中的作用;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相互作用研究;預測研究;數據收集和共享。

雖然在全球變化研究中優先研究的是現代幾十年到幾百年時間尺度內的主要相互作用和重要全球環境變化,但當代環境是過去環境演化的結果,有一個演變的客觀規律及趨勢,這正是可以被人類掌握並用以預測未來的鑰匙。因此,對地學界來說,一方面與氣象、生物、海洋等學科結合研究當前和近期發生在地表的環境問題,並對於表生的地質作用研究給以必要的加強外,同時要通過對冰心、深海沉積、湖泊沉積、岩溶沉積、黃土、古生物、典型地層剖面成分、同位素、古地磁等的研究,追溯1萬年、10萬年、20萬年、200萬年以及更古老的地質年代環境的地質記錄,研究其演變的規律,並在此基礎上預測未來,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⑦ 全球變化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全球變化學是研究地球系統整體行為的一門科學。它把地球的各個層圈(如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地球系統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變化規律和控制這些變化的原因和機制,從而建立全球變化預測的科學基礎,並為地球系統的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全球變化科學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為解決一系列全球性環境問題的需要,也是科學技術向深度和廣度發展的必然結果。
全球變化學現階段主要研究內容如下
(1)全球大氣化學與生物圈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全球大氣化學過程是如何調制的?生物過程在產生和消耗微量氣體中作用,預報自然和人類活動對大氣化學成分變化的影響。
(2)全球海洋通量研究。主要研究海洋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對氣候的影響,及其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3)全球水文循環過程的生物學特徵。主要研究植被與水循環物理過程的相互作用。
(4)全球變化對陸地生態系統的影響。主要研究氣候、大氣成分變化和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對陸地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的影響及其對氣候的反饋。
(5)全球變化史的研究。重建2000年來,以及一個完整冰期一間冰期循環的全球環境變化,了解它們與地球內部或外部作用力的關系。

⑧ 全球變暖的論文題目

吸煙的家

⑨  我國全球變化研究現狀及展望

由於我國具有獨特的地質和地理條件,以及在全球所處的重要地理位置,我國地球科學家敏銳地認識到,積極參與全球變化這一前沿科學領域研究對我國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現實意義和地球科學發展的推動作用,不僅參與了IGBP有關核心項目的研究,如「過去全球變化」,在其他領域,如海洋、土壤、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數據信息系統建設等也積極開展了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為全球變化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總體來說,我國的全球變化研究緊緊瞄準科學前沿,有些方面還走在世界的前沿。

我國的乾旱和半乾旱區是研究全球變化的關鍵地區,因此組織了「乾旱半乾旱區150ka來環境演變的動態過程及發展趨勢」(1992~1997)的研究。通過有代表性的環境地質剖面和東西向大斷面,建立了高解析度黃土、湖泊等陸相沉積物古氣候記錄的時間標尺,重建了150ka來環境演變序列及動態過程,揭示出西太平洋邊緣的海洋因素是冰期時我國內陸乾旱的原因之一,提出了東亞古季風變化動力機制的概念模型,並運用「時域組合模型」等數學手段,對我國北方乾旱半乾旱區未來演變趨勢做了統計學的外推。這項成果被認為列入世界前列。

「中國北方晚更新世以來地質環境演化及其未來生存環境變化趨勢預測」項目(1992~1995)重點研究了晚更新世以來,特別是全新世及最近2~3ka以來的環境、氣候演變,研究在構造運動、氣候因素及人類活動影響下,陸地水系統和土地系統發生、發展和變化趨勢,重塑和編制了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至渤海沿岸東西大斷面的古氣候、古環境,提出了北方20ka來古氣候變化模式並預測今後50a以地下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為主的生存環境。

在南北半球古氣候計劃(PANASH)3條南北半球研究斷面中,我國是PEPI斷面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這條斷麵包含了許多獨特的環境,如繼續不斷隆升的青藏高原,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暖池——西太平洋暖池,最大的季風區——亞洲季風區,最大的中緯度沙漠等,還有保存良好長序列記錄的黃土、洞穴、高原湖泊沉積等優勢支柱。可望在高解析度重建古環境變化歷史和古季風環流作用機制等重大問題上有突破性的進展。此外,在前述全球碳循環的源匯研究方面,中國揭示了通過碳酸鹽岩岩溶作用回收大氣碳的重要過程並作了定量的估算。

有關全球變化數據管理方面,我國已參加了WDC(世界數據中心),並相應在WDC-D中建立了9個學科中心:海洋、氣象、地質、地震、冰川凍土、天文、地球物理、空間物理、可再生資源與環境學科中心等,它們已為全球變化研究提供了許多諸如海平面變化、高亞洲寒區地理信息系統、資源和環境方面的數據和資料服務。

10年(1985~1995)來,據統計,我國全球變化研究項目已達350項左右,其中一些跨學科的重大項目,如「全球氣候變化預測、影響和對策研究」,「我國未來(20~50年)生存環境變化趨勢的預測研究」,「災害性氣候的預測及其對農業年景和水資源的影響」。這些研究成果都獲得了國內外的高度評價。

結合國際全球變化的研究重點方向和我國的優勢和特點在已取得的富有成效的研究基礎上,應在以下幾方面繼續努力,以求有更進一步的提高和突破。

(1)大力支持南北半球古氣候耦合機制已開展的PEPⅡ計劃研究。現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九五」重大項目「我國季風區古環境變化機制及其與全球變化的動力學聯系」已列入PEPⅡ執行計劃之中。這對加強古環境的研究是一個重要措施。

(2)青藏高原和極地對全球及鄰區變化的影響研究。青藏高原的隆升已極大地改變了亞洲大氣環流的形勢。中國西北部進一步變乾旱,東部濕潤。青藏高原現仍在繼續隆升,又處於中國境內,我國地學家應進一步研究高原的隆升機制,以預測對中國地質環境和氣候將產生的變化趨勢,乃至對全球變化的影響。

(3)繼續發揮我國全球變化地質記錄重要支柱的優勢作用,加強黃土、岩溶洞穴沉積、湖泊沉積等地質記錄與古環境變化的研究。

(4)全球變化研究的數據信息系統建設和數據共享。現我國除9個學科數據中心外,還有一些觀測台網,如中國生態系統研究網路包括了29個野外研究台站以及4個分中心和1個綜合中心。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海洋觀測系統,建立海洋資源、環境資料庫和管理信息系統等。數據資源共享難度較大,更需加強管理協調以便充分利用,以免工作重復,造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