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素材參考 » 將進酒選題立意
擴展閱讀
中國網路原創新人樂團 2021-03-31 20:26:56
黨政視頻素材 2021-03-31 20:25:44
廈門大學統計學碩士 2021-03-31 20:25:36

將進酒選題立意

發布時間: 2021-03-23 09:47:29

1. 清平調 將進酒

清平調這組詩一共寫了三首,其中第一首最為出色,「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而這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絕的又是一開始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所有立意、構思都是從這一句實際逐漸展開的。

句中兩個「想」字,化實為虛,虛實結合,把唐玄宗此時最為得意的「名花」與「愛妃」非常巧妙地聯系起來,天上那多姿的彩雲,猶如貴妃翩翩的霓裳,而眼前嬌艷無比的牡丹,恰似貴妃的花容月貌,盛開的牡丹和美艷的妃子,正所謂是「國色天香」,就這樣被李白輕而易舉地用短短的七個字,一行詩天衣無縫地聯系在一起,真是遐想聯翩,妙不可言。

既然第一句是一筆兩到,以花喻人,那麼接下來的詩句自然也就筆筆是花,又句句寫人了,「春風拂檻露華濃」,可是哪個又能分得清,在明媚的春風中,亭檻下,那風華正茂、光采照人、洋溢著無窮生命魅力與展示造物絕妙手筆,又使唐玄宗心馳神往的到底是迎風怒放的牡丹?還是儀態萬方的美人?抑或是兩者相得益彰,互相媲美?這可真是集良辰美景、賞心樂事於一時一處呀。難怪唐玄宗會說「賞名花,對愛妃,哪裡還能老聽陳詞舊曲呢!」而我們也就不難想像,這種含而不露、將花擬人的手法在那種特定的場合所能收到的事半功倍的藝術效果了。

試想這種詩如果不是像李白這樣寫,而分別直接描繪牡丹的嬌艷和楊玉環的美貌,哪怕再寫得長篇累牘,惟妙惟肖,和這首詩比起來恐怕都會落得畫蛇添足、吃力不討好的下場的。

接下來的兩句,作者已是欲罷不能,索性乾脆放開筆墨,一氣呵成:「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仍然是比喻手法,只不過從眼前實際的景物移開,轉換成天上仙境,群玉山,是西天王母娘娘所居之處,據說山上多產美玉,因以為名;而瑤台,傳說在昆侖山上,也是王母娘娘的仙宮。若非,會向,均為當時口語,和如今口語中「如果不是」和「應該就在」的意思差不多,也就是說,(這樣美若天仙的女子)如果不是在群玉山中見到,也只應該在瑤台仙境碰上。言外之意,這種難得的盛事,即「賞名花,對愛妃」所帶來的極大的感觀享受與心靈美感,豈是一般的俗人所能想像的?

這就不僅僅是在贊美楊玉環驚人的美艷了,而且也分明是在說唐玄宗身為大唐一代的太平天子,既然使得眼前這人面與花光渾融一體,讓其同蒙恩澤和雨露,而使其煥發出生命的美好與韻味,自然理所當然地應該享有和獨占這一切!並且還不露痕跡地表達了自己能夠有機會參與這種盛事,在內心由衷地感到榮幸。

所有這一切意思,包括對貴妃美貌的驚嘆,對唐玄宗功德的稱頌,以及對自己身逢盛事的慶幸,在詩文中絕對沒有一個字的正面提及,卻無一遺漏地、恰到好處地表達得淋漓盡致,而這只在短短四句二十八個字中,除了從容鎮靜,大氣包舉的天上謫仙,地上詩仙李太白,誰能有這樣的本事?誰會有如此的手筆?名花、美眷、賢君、詩仙,這一次興慶宮中沉香亭畔可真稱得上是「天下四絕」,當然當時在場的還有歷史上最著名的宮廷音樂家李龜年和他的那班梨園弟子,不過在這四美並集的場合,他們註定只能是扮演陪襯的角色了。 第二首是「一枝紅艷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首句不但描繪出牡丹的艷麗色彩,而且用「露凝香」三個字進一步刻劃出它的神韻,仔細體會,似乎比上一首的「露華濃」更顯得含蓄內在。

我們知道,再好的花,也都有一個由含苞到怒放到衰敗的過程,而「露凝香」則正是她生命中最燦爛的階段,所以也就越發叫人疼愛與珍惜。如此花中極品,人中尤物,比起傳說中那每每叫人浮想聯翩卻又可望而不可及的「巫山雲雨」要強過百倍了。

這是用的楚襄王的故事,據宋玉《高唐賦》所描寫,楚襄王與宋玉同游於雲夢之台,遠望高唐之觀,只見上面雲氣蒸騰,須臾萬變。楚襄王就問宋玉,「此何氣也。」宋玉答到:「所謂朝雲也。昔者先王嘗游高唐,怠而晝寢,夢見一婦人曰:『妾,巫山之女也。為高唐之客。聞君游高唐,願薦枕席。』王因幸之。婦人臨去時,告辭說,『妾在巫山之陽,旦為行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楚襄王聽了不覺心思神往,但到頭來,所謂的巫山雲雨,不過畢竟是虛無飄渺、枉斷愁腸而已。的確,楚王夢中的神女,哪裡及得上唐玄宗眼前的國色天香,看得見摸得著,比比古人,看看眼前,於願已足,夫復何求!

緊接著,李白又用了一個與巫山雲雨同樣使人艷羨不已的掌故,漢成帝宮中的趙飛燕,可稱得上是絕代佳人了吧,據說她身輕如燕,能夠站在由人托著的盤子中跳舞。不過,她的美貌還得依靠濃妝淡抹,方敢面君,哪裡比得了楊玉環不施粉黛,便花容月貌的「天生麗質」呢!這第二首詩著重從傳說與歷史兩方面,抑古尊今,令人信服地說明楊玉環真乃是天下絕色,而唐玄宗當然也就是天下最有福的天子嘞。

第三首詩是這組詩的最後一首,自然要下一番布局安排乃至點題的功夫,於是從仙境回到了眼前的現實,「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李白在這里不再借用比喻、傳說、神話等手法,而是直接放筆直書,牡丹乃國色天香花,玉環是傾城傾國貌,詩歌直到這里才下筆點題,引出楊玉環,但仍用「兩相歡」將其與盛開的牡丹相提並論,因為沒有牡丹的盛開,也就沒有今日的歡聚。而「帶笑看」三字又將唐玄宗融入其中,使得名花美女與君王三者合一,渾然無間,缺一不可。誰都明白,如果沒有君王的關愛與恩澤,花草也罷,花容也罷,哪來如此的風光和體面?「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春風一詞歷來可以用作君王的代名詞,所以這里又是一個雙關語。

這一句是說君王哪怕心中再有多大的煩惱,只要和貴妃一起來到這沉香亭畔的牡丹園中,也會被化解得無影無蹤了。人倚闌干,花在闌外,春風拂來,絲竹入耳,何其風流蘊藉,令人艷羨呀。

古人對李白的這三首《清平調》好評如潮,稱其為「語語濃艷,字字葩流」(周

2. 作文立意知足者常樂算跑了

用這個標題,我作了一番考慮。因為它完全與我國一句流傳很久的古語—「知足常樂」相對立。然而我們在今天就應 提倡「不知足」.不知足者常樂。 想起李白有一首詩《將進酒》是很有名的,裡面就有這么 一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借酒澆愁,以醉求 樂.把世事一古腦兒拋開,「真太舒服了」,也許這就是"知足常樂」的一例吧。其實,這是一種消極迴避的人生觀。人屮在世, 對世界上一切不聞不問,與死物何異?況且,知足了,就不思進 取了。有句俗語說得好: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所以說, 「知足常樂」雖是一句流傳巳久的古語,但對我們無益而有害, 我們應該拋棄這種觀點。 「知足」的反面就是「不知足」,對今天的改革者來說,就是要銳意進取.迎難而上,不斷奪取新勝利。 在「不知足」者面前有的是困難與挫折。改革是項探索創 新的活動.改革者隨時會遇到新問題新情況,分析失誤,付點 學費總是難以完仝避免的。再說,改革要打破舊觀念,舊體制, 必定會遇到重重阻力,改革的道路真是又曲折又艱難。 改革者是否可以「知足」、「適可而止」呢?這是不行的。前進道路上的絆腳石,其實是塊試人石。在懦夫面前,它儼然是 龐然大物,高不可攀,懦夫退卻了,絆腳石成了懦夫墓碑;在勇 士面前,它不過是塊小頑石,它成為勇士的墊腳石、磨刀石。今 天的改革者們就應當爭當勇士,不斷進取,不斷攀登,挫折只 是前進中的挫折,因為改革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因而是無 敵的、必勝的。 』 這樣說來,好象改革者要成為「不知足」者,不是在享樂反 而在受苦嗎?誠然,「不知足』』者必定會吃苦,然而,「不知足 者」同困難作斗爭,其中不就有「知足」者所無法體會到的樂 趣?再者,任何歡樂幸福都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都是由苦 而來,苦是樂的根,樂是苦的果。不要只看到成功者勝利時的喜悅,而要看到他們身後的一串堅實的腳印。 李白的那首《將進酒》中另有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在 此不妨借用一下寄給改革者們,望他們擔負起歷史的重任,勇 往直前,義無反顧,為國為民鞠躬盡瘁,造福後代,正是有志者 之本分,何怕別人譏笑「不知足」?!

3. 以李白和李賀同題詩《將進酒》為例《闡述兩人風格的差異

李白《將進酒》全詩有汪洋恣縱之氣勢,激盪跳躍之節奏。
李賀《將進酒》全詩詞氣豪宕,筆調奔放,積郁之勃發。

李白.李賀之《將進酒》立意與機軸相近,同為「騷之苗裔」。不同處
在設色穠艷,落想奇麗,又多用民歌三.三.七句法,且融入齊梁樂府特
色。

4. 《詠柳》 《將進酒》的共同觀點

贊頌春天為大地換上新衣 立意新奇 情趣盎然

5. 踏花歸去馬蹄香的立意 急用

《古今詞話》:「蜀人《將進酒》,嘗以為少陵詩,作《瑞鷓鴣》唱之:

『昔時曾從漢梁王,
濯錦江邊醉幾場。
拂石坐來衫袖冷,
踏花歸去馬蹄香。
當初酒賤寧辭醉,
今日愁來不易當。
暗想舊游渾似夢,
芙蓉城下水茫茫。』」

此詩或謂杜甫,或謂鬼仙,或謂曲詞,未知孰是。然詳味其言,唐人語也。首先有曾從漢梁王之句,決非子美作也。況集中不載,灼可見矣。

北宋皇帝宋微宗趙佶喜歡繪畫,他本身也是一個善於畫花鳥的能手。他繪畫特別注意構圖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試畫家的時候常常以詩句為題,讓應考的畫家按題作畫擇優錄用。

有一次,朝廷決定考試天下的畫家。詔命一下去,各地的畫家都紛紛來到京城。到了考試那天,主考官出了一個命題:「踏花歸去馬蹄香」,讓畫家按這句的內容體現出來。

開始,畫家們個個都面面相覷一籌莫展。過了一會兒,便先後動起筆來。有的畫家絞盡了腦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有畫面上畫了許許多多的花瓣兒,一個人騎著馬在花瓣兒上行走,表現出遊春的意思;有的畫家煞費苦心在「馬」字上下功夫,畫面上的主體是一位躍馬揚鞭的少年,在黃昏的疾速歸來;有的畫家運思獨苦,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畫面上畫了一隻大大的馬蹄子,特別醒目。只有一位畫家獨具匠心,他不是單純著眼於詩句中的個別詞,而是在全面體會詩句含義的基礎上著重表現詩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畫面是:在一個夏天的落日近黃昏的時刻,一個遊玩了一天的官人騎著馬回歸鄉里,馬兒疾馳,馬蹄高舉,幾只蝴蝶追逐著馬蹄蹁躚飛舞。

考卷交上來以後,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審看。看了一張不滿意,放在一邊;又看了一張還是不滿意,又放在了一邊```````等到看見蝴蝶追逐馬蹄蹁躚起舞這一幅時,他臉上立時現出了喜悅的微笑。他連稱贊:「好極了!好極了!」於是選中了這一幅。

因為只有這一幅畫真正表現了「踏花歸去馬蹄香」的含義。在這句詩題里,「踏花」、「歸去」、「馬蹄」都是比較具體的事物,容易體現出來;而「香」字則是一個抽象的事物,用鼻子聞得到可用眼睛卻看不見,而繪畫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難於表現。沒有選中的那些幅畫,恰恰都沒有體現出這個「香」字來:而被選中的這一幅,蝴蝶追逐馬蹄,使人一下子就想到那是因為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的緣故,所以是成功的。

踏花歸去馬蹄香

北宋皇帝宋微宗趙佶喜歡繪畫,他本身也是一個善於畫花鳥的能手。他繪畫特別注意構圖的立意和意境,所以在朝廷考試畫家的時候常常以詩句為題,讓應考的畫家按題作畫擇優錄用。

有一次,朝廷決定考試天下的畫家。詔命一下去,各地的畫家都紛紛來到京城。到了考試那天,主考官出了一個命題:「踏花歸去馬蹄香」,讓畫家按這句的內容體現出來。

開始,畫家們個個都面面相覷一籌莫展。過了一會兒,便先後動起筆來。有的畫家絞盡了腦汁,在「踏花」二字上下功夫,有畫面上畫了許許多多的花瓣兒,一個人騎著馬在花瓣兒上行走,表現出遊春的意思;有的畫家煞費苦心在「馬」字上下功夫,畫面上的主體是一位躍馬揚鞭的少年,在黃昏的疾速歸來;有的畫家運思獨苦,在「蹄」字上下功夫,在畫面上畫了一隻大大的馬蹄子,特別醒目。只有一位畫家獨具匠心,他不是單純著眼於詩句中的個別詞,而是在全面體會詩句含義的基礎上著重表現詩句末尾的「香」字。他的畫面是:在一個夏天的落日近黃昏的時刻,一個遊玩了一天的官人騎著馬回歸鄉里,馬兒疾馳,馬蹄高舉,幾只蝴蝶追逐著馬蹄蹁躚飛舞。

考卷交上來以後,主考官一幅一幅地審看。看了一張不滿意,放在一邊;又看了一張還是不滿意,又放在了一邊```````等到看見蝴蝶追逐馬蹄蹁躚起舞這一幅時,他臉上立時現出了喜悅的微笑。他連稱贊:「好極了!好極了!」於是選中了這一幅。

因為只有這一幅畫真正表現了「踏花歸去馬蹄香」的含義。在這句詩題里,「踏花」、「歸去」、「馬蹄」都是比較具體的事物,容易體現出來;而「香」字則是一個抽象的事物,用鼻子聞得到可用眼睛卻看不見,而繪畫是用眼睛看的,所以難於表現。沒有選中的那些幅畫,恰恰都沒有體現出這個「香」字來:而被選中的這一幅,蝴蝶追逐馬蹄,使人一下子就想到那是因為馬蹄踏花泛起一股香味的緣故,所以是成功的。

和這個故事相似的還有一則:

說的也是一次考試畫家,主考官也是出了一句詩為畫題。這句詩是「竹鎖橋邊賣酒家」。結果入選的卻是一位沒有畫出灑館的畫家。他畫的是小橋流水、竹林茂密,在綠葉掩映的林梢遠處露出古時候的一個常用灑簾子,上面寫著一個大大的「灑」字。這幅畫兒,畫面上不見酒店,卻使你似乎看到了竹林後面卻有酒店,重點是用形象體現出一個「鎖」字來。

這兩個故事說明著藝術創作的一個道理,即藝術是通過形象反映生活的,它不象科學那樣需要通過抽象的議論。一件藝術品,藝術性的高低很生要的一點就是要看它是否富於形象性,看它是否能夠通過形象把抽象的思想立意體現出來。

6. 語文材料用將進酒怎麼立意寫一篇200字議論文

人生的感悟,該縱情就逍遙,該收斂就節制,兩方面,還可以用裡面的句子過度引用。兕

7. 將進酒(李白) 長恨歌(白居易) 明妃曲(王安石) 從軍行(王昌齡) 的內涵和來歷

【名稱】《將進酒》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古體詩
作品原文
作品鑒賞
李白詠酒的詩篇極能表現他的個性,這類詩固然數長安放還以後所作思想內容更為深沉,藝術表現更為成熟。《將進酒》即其代表作。 《將進酒》原是漢樂府短簫鐃歌的曲調,題目意繹即「勸酒歌」,故古詞有「將進酒,乘大白」雲。作者這首「填之以申己意」(蕭士贇《分類補注李太白詩》)的名篇,約作於天寶十一載(752),他當時與友人岑勛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潁陽山居為客,三人嘗登高飲宴(《酬岑勛見尋就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不以千里遙,命駕來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嶺宴碧霄。對酒忽思我,長嘯臨清飆。」)。人生快事莫若置酒會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贇)之際,於是滿腔不合時宜借酒興詩情,來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發抒。 詩篇發端就是兩組排比長句,如挾天風海雨向讀者迎面撲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潁陽去黃河不遠,登高縱目,故藉以起興。黃河源遠流長,落差極大,如從天而降,一瀉千里,東走大海。如此壯浪景象,定非肉眼可以窮極,作者是想落天外,「自道所得」,語帶誇張。上句寫大河之來,勢不可擋;下句寫大河之去,勢不可回。一漲一消,形成舒捲往復的詠嘆味,是短促的單句(如「黃河落天走東海」)所沒有的。緊接著,「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恰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說前二句為空間范疇的誇張,這二句則是時間范疇的誇張。悲嘆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傷老大,卻說「高堂明鏡悲白發」,一種搔首顧影、徒呼奈何的情態宛如畫出。將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過程說成「朝」「暮」之事,把本來短暫的說得更短暫,與前兩句把本來壯浪的說得更壯浪,是「反向」的誇張。於是,開篇的這組排比長句既有比意——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有反襯作用——以黃河的偉大永恆形出生命的渺小脆弱。這個開端可謂悲感已極,卻不墮纖弱,可說是巨人式的感傷,具有驚心動魄的藝術力量,同時也是由長句排比開篇的氣勢感造成的。這種開篇的手法作者常用,他如「棄我去者,咋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宣城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沈德潛說:「此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可見其頗具創造性。此詩兩作「君不見」的呼告(一般樂府詩只於篇首或篇末偶一用之),又使詩句感情色彩大大增強。詩有所謂大開大闔者,此可謂大開。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悲感雖然不免,但悲觀卻非李白性分之所近。在他看來,只要「人生得意」便無所遺憾,當縱情歡樂。五六兩句便是一個逆轉,由「悲」而翻作「歡」「樂」。從此直到「杯莫停」,詩情漸趨狂放。「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梁園吟》),行樂不可無酒,這就入題。但句中未直寫杯中之物,而用「金樽」「對月」的形象語言出之,不特生動,更將飲酒詩意化了;未直寫應該痛飲狂歡,而以「莫使」「空」的雙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陳,語氣更為強調。「人生得意須盡歡」,這似乎是宣揚及時行樂的思想,然而只不過是現象而已。詩人「得意」過沒有?「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玉壺吟》)——似乎得意過;然而那不過是一場幻影,「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又似乎並沒有得意,有的是失望與憤慨。但並不就此消沉。詩人於是用樂觀好強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天生我材必有用」,這是一個令人擊節贊嘆的句子。「有用」而「必」,非常自信,簡直像是人的價值宣言,而這個人——「我」——是須大寫的。於此,從貌似消極的現象中露出了深藏其內的一種懷才不遇而又渴望用世的積極的本質內容來。正是「長風破浪會有時」,應為這樣的未來痛飲高歌,破費又算得了什麼——「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又是一個高度自信的驚人之句,能驅使金錢而不為金錢所使,真足令一切凡夫俗子們咋舌。詩如其人,想詩人「曩者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上安州裴長史書》),是何等豪舉。故此句深蘊在骨子裡的豪情,絕非裝腔作勢者可得其萬一。與此氣派相當,作者描繪了一場盛筵,那決不是「菜要一碟乎,兩碟乎?酒要一壺乎,兩壺乎?」而是整頭整頭地「烹羊宰牛」,不喝上「三百杯」決不甘休。多痛快的筵宴,又是多麼豪壯的詩句! 至此,狂放之情趨於高潮,詩的旋律加快。詩人那眼花耳熱的醉態躍然紙上,恍然使人如聞其高聲勸酒:「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幾個短句忽然加入,不但使詩歌節奏富於變化,而且寫來逼肖席上聲口。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對手,不但「忘形到爾汝」,詩人甚而忘卻是在寫詩,筆下之詩似乎還原為生活,他還要「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以下八句就是詩中之歌了。這著想奇之又奇,純系神來之筆。 「鍾鼓饌玉」意即富貴生活(富貴人家吃飯時鳴鍾列鼎,食物精美如玉),可詩人以為「不足貴」,並放言「但願長醉不復醒」。詩情至此,便分明由狂放轉而為憤激。這里不僅是酒後吐狂言,而且是酒後吐真言了。以「我」天生有用之才,本當位至卿相,飛黃騰達,然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行路難》)。說富貴「不足貴」,乃出於憤慨。以下「古來聖賢皆寂寞」二句亦屬憤語。詩人曾喟嘆「自言管葛竟誰許」,所以說古人「寂寞」,也表現出自己「寂寞」。因此才願長醉不醒了。這里,詩人已是用古人酒杯,澆自己塊壘了。說到「唯有飲者留其名」,便舉出「陳王」曹植作代表。並化用其《名都篇》「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之句。古來酒徒歷歷,而偏舉「陳王」,這與李白一向自命不凡分不開,他心目中樹為榜樣的是謝安之類高級人物,而這類人物中,「陳王」與酒聯系較多。這樣寫便有氣派,與前文極度自信的口吻一貫。再者,「陳王」曹植於丕、睿兩朝備受猜忌,有志難展,亦激起詩人的同情。一提「古來聖賢」,二提「陳王」曹植,滿紙不平之氣。此詩開始似只涉人生感慨,而不染政治色彩,其實全篇飽含一種深廣的憂憤和對自我的信念。詩情所以悲而不傷,悲而能壯,即根源於此。 剛露一點深衷,又回到說酒了,而且看起來酒興更高。以下詩情再入狂放,而且愈來愈狂。「主人何為言少錢」,既照應「千金散盡」句,又故作跌宕,引出最後一番豪言壯語:即便千金散盡,也當不惜將出名貴寶物——「五花馬」(毛色作五花紋的良馬)、「千金裘」來換取美酒,圖個一醉方休。這結尾之妙,不僅在於「呼兒」「與爾」,口氣甚大;而且具有一種作者一時可能覺察不到的將賓作主的任誕情態。須知詩人不過是被友招飲的客人,此刻他卻高踞一席,氣使頤指,提議典裘當馬,幾令人不知誰是「主人」。浪漫色彩極濃。快人快語,非不拘形跡的豪邁知交斷不能出此。詩情至此狂放至極,令人嗟嘆詠歌,直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情猶未已,詩已告終,突然又迸出一句「與爾同銷萬古愁」,與開篇之「悲」關合,而「萬古愁」的含義更其深沉。這「白雲從空,隨風變滅」的結尾,顯見詩人奔涌跌宕的感情激流。通觀全篇,真是大起大落,非如椽巨筆不辦。 《將進酒》篇幅不算長,卻五音繁會,氣象不凡。它筆酣墨飽,情極悲憤而作狂放,語極豪縱而又沉著。詩篇具有震動古今的氣勢與力量,這誠然與誇張手法不無關系,比如詩中屢用巨額數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萬古愁」等等)表現豪邁詩情,同時,又不給人空洞浮誇感,其根源就在於它那充實深厚的內在感情,那潛在酒話底下如波濤洶涌的郁怒情緒。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詩情忽翕忽張,由悲轉樂、轉狂放、轉憤激、再轉狂放、最後結穴於「萬古愁」,回應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氣勢,亦有曲折,縱橫捭闔,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寫法,又有鬼斧神工、「絕去筆墨畦徑」之妙,既非鑱刻能學,又非率爾可到。通篇以七言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極參差錯綜之致;詩句以散行為主,又以短小的對仗語點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馬,千金裘」),節奏疾徐盡變,奔放而不流易。《唐詩別裁》謂「讀李詩者於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此篇足以當之《長恨歌》
簡介
《長恨歌》本是中國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作於公元806年(元和元年)。詩形象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借歷史人物和傳說,創造了一個迴旋宛轉的動人故事,並通過塑造的藝術形象,再現了現實生活的真實,感染了千百年來的讀者。而今,《長恨歌》已經引發成為一種罕見的文化現象,詩的主題是「長恨」,為什麼「恨」?「恨」什麼?什麼人「恨」?都有了十分深刻的政治意義和現實意義。
原文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詩歌《長恨歌》作者白居易造像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pí)鼓動地來,驚破《霓裳(cháng)羽衣曲》。 九重城闕(què)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diàn)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yíng)紆(yū)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日轉回龍馭(yù),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wéi)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夜,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苑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qīn)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又作「入夢來」)。 臨邛(qióng)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偏(同「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 樓閣玲瓏(又作「玲瓏樓閣」)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jiōng),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bó)銀屏迤(yǐ)邐(l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jué),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mèi)飄颻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dì)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huán)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diàn)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bò)黃金合分鈿(diàn)。 但教(語文選修課本上為「令」)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又作「會有時」),此恨綿綿無絕期。
編輯本段注釋
詩歌《長恨歌》詩意圖
詩歌《長恨歌》 詩意圖「漁陽鼙鼓動地來」
漢家的皇上看重傾城傾國貌,立志找一位絕代佳人。可惜當國多少年哪,一直沒處尋。 楊家有位剛長成的姑娘,養在深閨里沒人見過她容顏。 天生麗質無法埋沒,終於被選到皇上身邊。 她回頭嫣然一笑,百般嬌媚同時顯現出來。六宮粉白黛綠的各種女人們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 春寒料峭,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她那如凝結的油脂的肌膚。 侍女扶出浴,正嬌懶無力,原來是剛得到皇上的寵幸! 花一般容貌雲一樣鬢發,金步搖在頭上顫。綉有蓮花圖案的帳子很溫暖正適合度春宵。 春宵太短!太陽升起老高天子才睜眼,從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見面。 追陪歡樂,伺候宴席,她總在皇帝身旁轉。春天隨桶春遊,夜晚也是她獨占。 後宮有美人兒三千人,皇上對三千人的寵愛都集中在她一身。 深宮的夜晚,她妝飾好了去伺候聖君。玉樓中宴會,她醉態中含著春情。 姐妹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羨人呀,一家門戶盡生光彩。 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裡,覺得生男兒還不如生個女郎。 避暑的驪宮,高插雲霄。宮中仙樂飄,人間到處都能聽到。 宮里緩歌曼舞,徐徐地彈琴慢慢地吹簫。皇上整天看,總也看不夠。 誰知道漁陽反叛的戰鼓會震地敲,把霓裳羽衣曲驚斷了! 皇家城闕煙塵滾滾,天子的大駕,一千輛車,一萬匹馬,逃往西南。 (因為)還有貴妃的翠色車駕搖搖晃晃、走走又停停,才走到出城門百來里。 六軍不肯前進可怎麼辦?宛轉蛾眉竟死在皇上馬蹄前。 她的花鈿丟在地上沒人收,還有她頭上的翡翠翹呢,她的金雀,她的玉簪。皇上掩著臉,想救救不了,回頭看時,眼淚和血一起流。 風颳起黃塵格外蕭索, 棧道插雲彎彎曲曲通上劍閣 。 峨眉道上沒多少行人,天於旌旗也沒了光彩,陽光是那樣淡薄。 蜀江水這么碧綠喲,蜀山這么青翠,皇上日日夜夜懷念的情思難斷絕。 離宮看見月光是傷心顏色,夜裡聽雨打棧鈴也是斷腸聲息。 總算有一天,天旋地轉聖駕得回京城,又走到這里——叫人徘徊不忍離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間找不著了,美人當年白白死去的那塊地。 君臣互相看看,眼淚灑衣襟,向東望,信馬由韁回京城。 回來看看宮苑園林,太掖池芙蓉未央宮翠柳依舊媚人。 那芙蓉花多像她的臉,那柳葉多像她的眉,見花見柳怎叫人不落淚。 怎不感觸啊,在這春風吹開桃李花的日子,在這秋雨打梧桐落葉的時辰! 太上皇住南內與西宮,秋草長閑庭,不掃它滿階落葉紅。 梨園弟子頭上白發初生, 當年椒房間監青眉已老。 晚上螢蟲飛過宮殿,太上皇悄然憶想。夜裡挑殘了孤燈睡不著。 只聽宮中鍾鼓遲遲敲響,夜這么長,看看天上銀河還在發光。天快亮,還不亮! 霜這么重,房上鴛鴦瓦這么冷,翠被冰涼,有誰同擁? 你死去了,我還活著,此別悠悠已經隔了年,從不見你的靈魂進入我的夢。 京城有位修煉過的臨邛道士,能以精誠把亡魂招回。 可感動的是上皇輾轉懷念的深情,使方士殷勤地去把她尋覓。 他御氣排雲像一道電光飛行,上了九天,又下入黃泉,可是都沒見到她的蹤影。 忽然聽說海上有座仙山,那山在虛無縹緲中間。 仙山樓閣玲瓏似朵朵彩雲,有許多美妙的仙子。 其中有位叫太真,雪樣肌膚花樣容貌,聽來好像是要找的人。 方士到了仙宮,叩西廂的門,報捎息的是仙人小玉和董雙成。 她聽說漢家天子派來了使臣,不由驚斷了仙家九華帳里的夢。 推開枕穿上衣下得床來,銀屏與珠簾都依次打開。 只見她頭上雲髻半偏,剛剛睡醒,花冠還沒整好便走下堂來。 風吹著她的仙衣飄飄旋舉,還像當年她的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一雙眼淚落下來,好似春天一枝梨花帶著雨。 她含情凝視感謝君王:自從生離死別難見面,音信兩茫茫。 昭陽殿里的恩愛從此斷絕,蓬萊宮里的日月這么漫長! 往下看人間,只看見雲霧看不見長安。 只能將舊物表表我的深情,把金釵鈿盒兩樣東西帶還。 金釵留一股,鈿盒留一扇,我們一家分一半。 只要我們的心像金和鈿一樣堅牢,雖然遠隔天上與人間,總還能相見! 臨走叮嚀還有一句話兒緊要,這句誓言只有他和我知道。 天寶元年七月七日,半夜裡沒人我們兩個話悄悄: 在天上我們但願永做比翼鳥,在地上我們但願永做連理枝條。 天長地久也有一天會終結,這種遺憾啊,長久不斷,永不會有消除的那一朝。

《明妃曲》是詠昭君最好的詩
王安石《明妃曲》是詠昭君最好的詩,好在立意新。這詩前半部只寫昭君的美,但不是從形象上寫,而是從故事上寫。昭君出來,淚濕鬢腳,自顧「無顏色」,但元帝見了,竟不能自持。原來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態」。而畫師又是個畫肉不畫骨的,所以「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二句成為千古絕唱。 後半部寫昭君在蒙古仍是關心祖國的,但是,「萬里家人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就是說,安慰來自家人,而非宮廷。宮廷呢?「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這才是詩的主題。玩弄、遺棄女子,歷代帝王皆如此,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南北」者即中外。 這樣,王安石就提出一個社會制度問題,雖然他沒有解答。這層意思,比「和親事卻非」的論點高得多了;而白居易的「黃金何日贖娥眉」則簡直不象話。居然有人作考證,說蔡文姬是被俘,可贖;王昭君是官派的,不可贖了;真是腐儒。不過,有人匿名作了首《反明妃怨》,說「昔日畫圖金不足,今日天涯以金贖」,諷刺得痛快。此人大約是清代的蔡尚翔。

《從軍行》這一首,刻畫了邊疆戍卒懷鄉思親的深摯感情。 這首詩,筆法簡潔而富蘊意,寫法上很有特色。詩人巧妙地處理了敘事與抒情的關系。前三句敘事,描寫環境,採用了層層深入、反復渲染的手法,創造氣氛,為第四句抒情作鋪墊,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顯得格外警拔有力。「烽火城西」,一下子就點明了這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上。荒寂的原野,四顧蒼茫,只有這座百尺高樓,這種環境很容易引起人的寂寞之感。時令正值秋季,涼氣侵人,正是遊子思親、思婦念遠的季節。時間又逢黃昏,「雞棲於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於役,如之何勿思!」(《詩經·王風·君子於役》)這樣的時間常常觸發人們思念於役在外的親人。而此時此刻,久戍不歸的徵人恰恰「獨坐」在孤零零的戍樓上。天地悠悠,牢落無偶,思親之情正隨著青海湖方向吹來的陣陣秋風任意翻騰。上面所描寫的,都是通過視覺所看到的環境,沒有聲音,還缺乏立體感。接著詩人寫道:「更吹羌笛關山月」。在寂寥的環境中,傳來了陣陣嗚嗚咽咽的笛聲,就象親人在呼喚,又象是遊子的嘆息。這縷縷笛聲,恰似一根導火線,使邊塞徵人積郁在心中的思親感情,再也控制不住,終於來了個大爆發,引出了詩的最後一句。這一縷笛聲,對於「獨坐」在孤樓之上的聞笛人來說是景,但這景又飽含著吹笛人所抒發的情,使環境更具體、內容更豐富了。詩人用這亦情亦景的句子,不露痕跡,完成了由景入情的轉折過渡,

8.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如何立意(題目)呢

從天生我材必有用這句論點展開討論,人要自信不能自卑自負什麼的。
或者從金錢角度,君子愛財取之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