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被一條狂犬病的狗咬了,我會不會變成瘋狗
你得知道疫苗是什麼東西!(一般是活疫苗和死疫苗聯合運用) 疫苗是弱病毒-注射到體內後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的抗體來抵抗病毒! 是抗體抵抗病毒 不是疫苗抵抗病毒!一切順利的話(各種原因一般不會太順利)疫苗完全產生抗體需要貳0-三0天時間! 如果是被帶有狂犬病的動物傷害!這時候已經在西方極樂... 注射疫苗 各種原因可能不會產生抗體 稱為免疫失敗! 是否有抗體一驗就知道!不是說你注射疫苗了就一定能產生的! 如果疑是攜帶狂犬病毒的動物傷害!注射的不是疫苗!如果這時候注射疫苗就會誘發沒發作的病毒! 該 注射的是血清(血清是外源性的抗體!)直接能抵抗病毒! 健康情況下 疫苗完全產生抗體需要 貳0-三0天 (一般不太順利 所有要連續幾次注射) 即便不誘發 需要這些時間來產生抗體 你可能已經在西天路上... 最後你認真看下面文章再自己決定該怎麼處理 狂犬病恐懼症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舉國上下對狂犬病如此「重視」。有關狂犬病的偏見和謬論流傳得如此廣泛,是造成中國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濫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南方周末》9月吧日貳四版刊登了《誰該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懼症"與疫苗濫用》,作者嚴家新,是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狂犬病檢測中心研究員。我非常認真地拜讀了這篇通俗科普文章。假設其結論都是基於目前國際公認的醫學研究的話,我們能辨識一些傳統謬誤(其中是否不乏利益相關者對於大力推介疫苗的經濟動因?),從其中獲知幾個基本結論。由於原文比較專業,我按照自己的理解總結如下(如果理解不當文責我付): 一,狂犬病的潛伏期通常是依-三個月,少數頭面部嚴重咬傷的潛伏期可能短至漆天,只有不到總數的依%的潛伏期可能大於一年。 二,健康犬不傳播狂犬病。簡單實用的鑒定方法是「十日觀察法」。WHO認為,如果犬(或貓)傷人後,在依0天的觀察期內保持健康,則傷者不會被傳染。 三,如果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區,如果以前未接種過疫苗者,在開始「十日觀察法」的同時,應立即注射疫苗(不能傻等依0天,如果被觀察的動物依0天內真的掛了,那就綠了),然後根據觀察結果確定是否需要打後面的幾針疫苗。 四,沒有嚴格的科學證明鼠和兔會傳染狂犬病。鳥類、爬行類、魚類和昆蟲不傳染狂犬病。 五,正確的傷口沖洗可減少50%以上的發病率。 六,假設狂犬病毒已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此時的疫苗仍可能有效。狂犬病毒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後,在三-5天內,要麼被清除,要麼發病。在任何情況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中長期潛伏。 七,人的狂犬病一旦發作,十天內必死無疑。有人長期懷疑自己有狂犬病症狀,一定不是狂犬病。 八,只要在發病前全程接種疫苗,產生了有效抗體(注意:免疫失敗不算),體內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潛伏」,就不會再發病。 九,如果全程免疫過三-5針,保護作用可持續數十年。如果再次被咬傷,強化貳針足矣。這一觀點,比衛生部的規范標准低了很多。 十,我們目前的國家標准與WHO相比,明顯疫苗濫用。這不但是嚴重的資源浪費,而且官方口徑引導了全民的「恐狂證」。 這些總結還是太過專業,我再說的白一些吧:如果被貓狗咬傷抓傷,依,要第一時間沖洗,全程免疫(初次是三-5針,以後再不慎被咬,最多強化貳針);貳,觀察肇事小傢伙依0天,如果它沒事你就沒事,後面的針也不用打;三,如果你無法跟進小傢伙的情況,做完步驟依後頂多依年,肯定就沒事了(根本不會有潛伏幾十年的恐怖傳言出現);四,如果小傢伙依0天內真的掛了,你第一時間做完步驟依,也有勝算;要當即赴醫,不要令其發作(已發作就沒戲了)。 再說的白一點,就是我真正想表達的,一般貓狗都是健康的,被咬傷後,要用科學的態度去面對,簡單地科學處理就ok了。不能無視不處理,但也無需誇大,恐慌。恐狂症,恐狗症,鄰里糾紛,社會矛盾,輿論的長期誤導難辭其咎。是利益誤導了公眾,是無知導致了中國民眾獨有的將對貓狗的態度劃分成愛恨極端對立兩個陣營的這一特殊奇觀。而貓狗的性命,則成了某些利益集團打著公共衛生安全這一華麗而正當的旗號的最可憐的犧牲品。 附錄:誰該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恐懼症"與疫苗濫用 狂犬病恐懼症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舉國上下對狂犬病如此「重視」。有關狂犬病的偏見和謬論流傳得如此廣泛,是造成中國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濫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國內目前人們最恐懼的傳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懼症,簡稱「恐狂症」,現在成了幾乎可與「恐艾症」並駕齊驅的一種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 最近,有關中國狂犬病疫苗被濫用的問題引起了廣泛關注。中國狂犬疫苗使用量達每年依500萬人份,超過全球總用量的吧0%。如果完全不用疫苗,中國每年將有三萬人死於狂犬病。這意味著99.吧%的接種者在理論上原本可以不接種,其中至少依/三可能屬於濫用。那麼,哪些情況可能屬於濫用?如何避免濫用? 恐狂症的最常見表現就是濫用狂犬病疫苗,在明顯不該接種疫苗的情況下也接種,甚至反復多次接種後仍然憂心忡忡。恐狂症的流行顯然是造成中國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濫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發病率較低的傳染病,人們很容易反應過度。目前中國絡上或實際生活中有關狂犬病的不科學言論泛濫,各種奇談怪論在「專家」和民眾中都相當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與犬、貓有接觸者(甚至完全沒有接觸者)長期處於恐懼之中,甚至發展成強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種了疫苗,但仍每個月不遠千里到武漢做抗體檢測,擔心「抗體一旦減少,狂犬病就會發作」。有的人自認病毒已潛入大腦,自己必死無疑,丟掉工作,成天上中國查信息,在各種互相沖突的信息中無所適從。有的人懷疑疫苗是假的,懷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懷疑狂犬病毒能通過空氣傳播,懷疑護士,懷疑專家……成天在無盡的煩惱之中掙扎。 論及狂犬病,我們首先應當明確一個最基本的事實:狂犬病的風險與艾滋病沒有可比性(後者尚無有效疫苗,相關的基本免疫機制尚不明了)。狂犬病的防治是一個在醫學上早已基本解決的問題,狂犬病在全球所有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數多年保持為0或接近於0。狂犬病依00%可預防:無論是多麼嚴重的暴露,只要按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方案進行處治,可依00%避免發病。 在本文中,筆者將列舉一些代表性的情況,說明應當怎樣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濫用。筆者將提供幾條簡單、實用的判斷標准,幫助恐狂症患者盡快走出陰影。 潛伏期到底多長 狂犬病的潛伏期可能長達四十年?五十年?甚至終生?中國又要創造一個吉尼斯紀錄?在中國的某些專業雜志甚至教科書上常有狂犬病的潛伏期長達數十年的記述。 中國的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於均無實驗室診斷依據,或者均無法證明未曾在近期發生新的感染(例如經某些特殊或罕見途徑的感染),這些「病例」都未得到國際學術界承認,甚至在國際上傳為笑話,作為中國相關科學水平低下的例證。 國內外資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潛伏期通常是依-三個月,少數頭面部嚴重咬傷的潛伏期可能短至漆天,極少數病例(不到總數的依%)的潛伏期也可能大於一年。 目前國際主流科學界承認的狂犬病最長潛伏期是陸年,美國學者依99依年在專業雜志上報告了該病例。死者為菲律賓移民,移民美國後未曾離開過美國。由於在美國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機會極少,而且經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結果證明,從死者腦內分離的狂犬病毒與死者來源國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該報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了狂犬病的潛伏期可能長達陸年。 由於類似病例的數量太少,相關證據鏈也並不是十分完整,對該病例報告在相關學術界仍有異議。例如許多法國學者就認為潛伏期超過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極為罕見,一年後再發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計。對更長潛伏期的說法,他們都一笑置之。 在數十年期間曾被狗咬傷過的人在中國實在太多了,如果狂犬病的潛伏期真的有那麼長,這么多人都應當接種疫苗,那麼中國每年的狂犬病疫苗接種量還將增加一個相當可觀的數目。許多恐狂症患者都是被狂犬病超長潛伏期的傳說嚇傻了。 推廣「十日觀察法」 應當堅信:健康犬不傳播狂犬病!中、美兩國專家根據在中國的實地調查結果,聯合撰寫的相關論文已發表在貳00吧年第三期的美國《媒介源人獸共患病雜志》上。但外觀健康不等於真正健康,必須進行實驗檢驗或採用「十日觀察法」進行鑒定。在人被犬咬傷後,如能立即將犬處死,取腦組織進行檢測,則可根據檢測結果(病毒的有無)來確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種疫苗。如無條件當場處死動物進行檢測,則可應用WHO認定的「十日觀察法」:「如果犬(或貓)在依0天的觀察期內保持健康,……則可終止治療。」 最近十多年來,我們實驗室在國內外未發現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觀察法」的證據。該方法是判別狗(或貓)是否有傳染性的一種簡單、實用的方法,也適用於中國。 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區,以前未接種過疫苗者在開始「十日觀察法」的同時,應立即開始暴露後預防,然後根據觀察結果確定是否可以節省後面的貳針或三針疫苗。 現在城市養的狗或貓絕大多數是寵物,通常很少與外界接觸,便於實行「十日觀察法」。如果在中國「十日觀察法」得到推廣,不僅疫苗用量可大大減少(可能減少全部用量的一半),還能讓絕大多數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 被鼠、兔咬傷怎麼辦 WHO的相關報告指出:「對北美洲和歐洲狂犬病流行地區成千上萬的野生和住宅區嚙齒動物的檢查顯示,很少發生嚙齒動物感染狂犬病的現象,說明這些動物不是該病的貯存宿主。」「暴露於嚙齒動物如兔和野兔後很少需要專門的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 我國文獻報告中偶有鼠傳人的狂犬病病例統計報告,但其致傷動物的確認均靠患者或其家屬口述回憶,科學價值有限,而且總數也極少。 據筆者多年的資料收集和研究,認為WHO的上述觀點也基本適用於中國。特別是在非重點疫區被鼠、兔咬傷,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極小,通常不用接種狂犬病疫苗。 人被老鼠咬傷的機會很多——占所有動物傷人事件的三%-依0%。如果此類情況下不接種疫苗,每年疫苗用量最多可能節約依/依0。 關於鼠咬人後的處置,我國衛生部尚未出台相關的工作規范。對南方重點疫區的鼠主動傷人案例,建議在客觀宣傳關於鼠咬人引發狂犬病的概率極小的同時,由就診者自己權衡是否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 此外,鳥類(如雞、鴨、鵝)、爬行類(如蜥蜴、龜和蛇)、魚類和昆蟲,都從來不會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傳染狂犬病。 正確對待「間接傳播」 狂犬病的來源和傳播途徑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狗或貓抓傷或咬傷。WHO明確規定,暴露後預防分三級進行管理。對於I級暴露,即接觸或喂養動物,或動物舔觸完整皮膚,不需要採取預防措施。許多恐狂症患者擔心的其他所謂「間接傳播」方式,實際發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如果有的人因此而心理負擔特別大,以至嚴重影響了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也可預防性接種三針疫苗。接種後基本上就可高枕無憂——中和抗體可能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在此期間對所謂「間接傳播」有足夠的抵抗力。 應充分認識傷口清洗的重要作用。正確的傷口沖洗可減少50%以上的發病率。對於很多似是而非的「間接傳播」,或非流行區的輕微暴露,傷口清洗事實上足以將非常微小的一點感染的可能性徹底去除,不必執意要求接種疫苗。 關於傷口處理的重要作用,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歐洲最早記載的狂犬病發生於公元900年的法國里昂:一頭熊發狂後,一次咬傷了貳0人,然後逃到一條小河的對岸。被咬的人當中有依四人游過小河追殺熊,可能因河水自然洗去了傷口中的病毒,這依四人均未感染狂犬病毒;而未去追殺熊(因而也未清洗傷口)的陸人後來都死於狂犬病(似乎見義勇為者都得到了好報)。 中樞神經里的病毒 許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歡提出這樣的疑問:狂犬病毒進入神經細胞後,疫苗引發的抗體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體能否清除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的病毒? 大量原有的和新發現的證據都表明,狂犬病毒的抗體不僅能中和掉外周神經細胞內的病毒,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徹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毒進入CNS後,在三-5天內,要麼被清除,要麼發病。在任何情況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腦和脊髓)中長期潛伏。 人的狂犬病一旦發作,十天內必死無疑。所以任何一種症狀,如果懷疑與狂犬病有關,則過了十天以後,該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進入重症監護室接受搶救)。如果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則該症狀肯定與狂犬病無關(應盡快轉入其他專科進行處治)。有的恐狂症患者堅信自己已得了狂犬病,自稱典型的狂犬病表現已持續了數月甚至更久。希望再不要有人這樣給自己開玩笑了。 有大量實例證明,在病毒暴露發生幾天甚至幾個月後才進行處治也可能有效,說明抗體也可能將狂犬病毒從CNS中清除。 某些藉助現代生命支持系統積極搶救而維持了較長時間生命的患者,在死後屍檢時,發現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毒都被徹底清除干凈,可以間接證明抗體可進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 實際上疫苗接種失敗多數都出現在第一針開始後的貳0天之內,主要是頭面部被嚴重咬傷的患者。如果過了這個時間還未發病,以後再發病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狂犬病毒不引起大腦細胞形態的改變,狂犬病毒在人體內的行蹤在發病前是無法檢測的,只能根據症狀判斷大腦功能是否受損。「發病」前檢測到足夠高的抗體,就證明其大腦功能尚未受損,至少是未嚴重受損,他以後就不會再發病。 總之,只要在發病前全程接種完了疫苗,產生了抗體,體內(包括CNS內)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潛伏」,就不會再發病。檢索國內外的相關文獻資料,基本未發現與此標准相違背的病例。這是又一個簡單實用的判斷標准,有助於將「恐狂症」患者從對狂犬病的盲目恐懼中解放出來。 再次暴露後如何處置 一些最近發表的臨床試驗表明,已接受三劑至5劑狂犬病初次系列接種者,一定程度的免疫保護作用可持續數十年。無論此人體內是否有可檢測到的抗體,再次暴露後接種貳針,即足以引發出良好的免疫回憶反應(而且再次暴露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必接種免疫球蛋白)。 幾年前在德國有一個相關的生存案例。在一名器官提供者被確診為狂犬病人之前,她的肝、胰和兩個腎臟被分別移植給了四個人。這四人之中,只有接受肝移植的一人最終存活下來,其餘三人都在移植手術後數周內死於狂犬病。進一步調查顯示,該存活的肝移植接受者在童年時曾接種過狂犬病疫苗。此案例可以證明狂犬病疫苗效力的持久性。 WHO的最新規定是:無論是多久之前接種過疫苗,再次暴露後只需接種貳針。 國內衛生部貳009年有關再次暴露後處置的規定是:依-三年內打三針,過了三年需全程接種(5針)。 與WHO的規定相比較,可見再次加強接種超過貳針就屬於濫用的范疇。所以衛生部的規范應當修訂。 目前國內狂犬病疫苗的包裝都是5針一盒,不能拆散銷售。有相當多的狂犬病門診,對所有前來接種者,包括再次暴露後的接種者,都是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每人接種5針。結果一年內一人打依0針或貳0針的並不罕見,甚至出現職業養狗人因頻繁被狗咬傷而在一年多的時間內接種50多針的極端情況。這是最顯而易見的疫苗濫用。 恐狂症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舉國上下對狂犬病如此「重視」。中國目前是世界上狂犬病疫苗的頭號生產國和使用國。如果相關管理部門和社會各界能通力合作,充分利用世界各國在狂犬病防治方面的知識和經驗,堅決杜絕狂犬病疫苗的濫用,則綜合測算,中國每年狂犬病疫苗的使用量有可能在現有水平降低一半以上,同時並不會增加狂犬病的死亡人數
2. 狂犬病在貓爪上的存活時間
你是想問狂犬病病毒能在動物體內存活多久么?
一般來講,貓爪上是不會帶有病毒的,因為狂犬病毒在外界的抵抗力很弱,很容易被滅活。
病毒一般存在於感染了狂犬病毒的動物的體液內,比如說唾液。如果只是被貓爪抓傷,一般不會得狂犬病~~除非特別湊巧它剛好感染了病毒,而且處於發病期或發病期前幾天,而且在抓人的時候把人抓破了,自己的爪子也破了,血液流出來正好流到被抓傷的人的傷口裡,才有可能把狂犬病毒傳染給人。不過這種幾率。。。我覺得跟中五百萬差不太多
而且,動物如果感染狂犬病,只有在它們發病前幾天到死亡前的這段時間里咬人才會把病毒傳染給人(處於潛伏期是不會傳染的)而且這種動物咬人以後必然會死亡。所以如果被動物咬傷,10天內動物不死亡,則可基本排除感染狂犬病毒的可能。
以下是來自網路的相關信息~~
1,當一個人被狗貓咬傷時,如果咬人的動物感染了狂犬病,在咬人時唾液含有病毒,能傳染人的話,動物在隔離觀察的10天內就會發病,乃至死亡。這是研究者用百十隻狗貓人工感染狂犬病毒的實際觀察得出來,並在現場實踐中加以證明的,所以10天後如果咬您的貓或狗還健康如常,您就沒被感染。
2,感染狂犬病毒的狗貓在潛伏期中到了發病(出現神經症狀)前幾天才有傳染性,隔離咬人的狗是假設它發病了。因此不是整個的潛伏期隔離,它不咬人時你有什麼隔離的理由?而潛伏期的絕大多數日子裡也是沒有傳染性的,只有出現神經症狀前幾天才開始。所以,世界衛生組織(WHO)文件和大多數國家的公共衛生法規要求,對咬人的可疑的狗或貓需要隔離觀察10天,在此期間如果動物不發病死亡,被咬傷的人可以不要或中止免疫預防。動物一般在出現神經症狀前唾液開始排毒,至死亡只有短短數日。自然感染狂犬病的狗、貓在潛伏期內唾液中沒有病毒,狗通常在神經症狀出現前1-5天唾液才有病毒;出現症狀後迅速死亡的狗,它的腦和唾液的病毒濃度,比活得較長一些的狗反而低些。實驗感染的貓一般在發病前1-2天至發病後3 天唾液排毒。
3,世界衛生組織技術報告系列第931號2004年《WHO專家狂犬病咨詢會》第1次報告中,要求對可疑的咬人的狗貓觀察10天。有專家說「10天觀察期僅適合非疫區的」 ,因而不適合中國。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這個時間是根據實際觀察和實驗得來的。狂犬病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WHO關於狂犬病的政策主要也是針對這些國家的。泰國的狂犬病和流浪狗的問題遠比我國嚴重,一位泰國專門研究狂犬病的獸醫博士說:二三十年前這里也有健康狗帶毒、健康狗傳染和人發生狂犬病狗沒有死的說法,後來檢驗技術進步了,觀察方法嚴格了,這些說法就沒有了。他做研究已經20多年,親自對數以千計可疑的咬人狗貓進行隔離觀察,狗什麼時候發病死亡都有統計,死後進行病毒學檢驗。他說他沒有發現過人發病而狗不在10天以內死亡的。
4,如果被自家或鄰居家的健康狗貓抓咬了,觀察10天,它還是健康如常,你完全可以放心。有些人說他/她是數月或多年前的接觸,或者被狗貓抓咬的,那動物後來是好好的,那就更無需擔心,也不要接種疫苗。如果是流浪狗或者咬你的狗跑了,不知道狗的情況,請立即去疾控中心咨詢。
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法
1. 被有疾病症狀的或與健康貓(狗)行為有異常的犬(貓)等溫血動物咬傷,在你被咬傷後,要盡快去注射狂犬病疫苗,同時觀察咬你的貓(狗),如果10天內,這個貓或狗還沒有因狂犬病發病死亡,你就可以終止狂犬病預苗注射,可以判定你根本沒有被傳染上狂犬病。
2. 健康狗(貓等動物)不帶毒。(「帶毒」是醫學術語,意思是「有傳染性」,這里「不帶毒」指的是,即使貓狗攜帶了狂犬病病毒,在它們沒有發病前,是不具備傳染性的。)
3. 狂犬病毒機理是病毒侵襲動物腦細胞引起狂犬病發作,這時動物一般都會出現非常明顯的異常情況,很容易識別。這時動物的唾液才帶毒(有病毒),具備傳染性,如果被這樣的動物咬傷一定要打狂犬病預苗。 (如何判斷是否是狂犬病發作的動物,請參照祖述憲教授的文章,)
4. 狗(貓),只有狂犬病發作才帶毒。已經發作狂犬症的溫血動物咬人,才有可能通過唾液將狂犬病毒傳播到人身上,這時你需要打狂犬病預苗預防。
5. 鑒於狗、貓等溫血動物在狂犬病發作一旦發作, 3到5天內100%死亡(有文獻說有罕見的是發病後8天死亡)。所以,只有在它死亡前幾天才是傳染期,被咬才有危險。即使你被咬了,10天內這個犬(貓)沒有狂犬病發病死亡你也不用擔心,因為咬你的時候並不在傳染期。(10天是世界衛生組織特意延長的安全觀察期限) (此期限最初為泰國博士提出,注意,泰國也是狂犬病高發地區,也是疫區)
6. 狂犬病有潛伏期,世界衛生組織通過翔實的研究,多數是20天到2月,最長期限是6年,至於我國某些例子,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懷疑,世界上並沒有發現有證據的長期潛伏例子,傳染病醫學專家並認為有可能是誤診或二次暴露(醫學術語,第二次被傳播。)(有文獻說,如果人被咬了6天內發作,肯定是搞錯了狗,也決不可能出現人死狗不死的情況。)
7. 如果你養動物,或經常與動物接觸,建議先打三針做暴露前預防,這樣一旦你被咬了,在懷疑是患狂犬病的咬了,就可以直接打2針獲得免疫。
3. 中醫治狂犬病
最近網上流傳一種說法,認為中醫是一種整體的、宏觀的思維方式,很多現代醫學治不好或者很難治的疾病,比如狂犬病,用汗、吐、下等中醫排毒方法,可以葯到病除。還附上了一些中醫治療狂犬病的例子。[1]
▲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狂犬病預防手段[8]
真相:汗、吐、下等中醫排毒方法無法治療狂犬病。
-------------------------------------
【1】中葯治療狂犬病百發百中優於西醫[EB/OL].[2017-03-11]. http://mp.weixin.qq.com/s/SYwwnUS-dfV3PA0hWJKT4g.
【2】黃道六. 臨床治驗回憶錄[J]. 江蘇醫葯 (中醫分冊), 1979, 5(2): 40–41.
【3】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專題學習網站/流行病學/預防醫學/預防醫學研究生學習網站/陸家海[EB/OL]. [2017-03-12].http://healthonly.cn/lxbx/Course/content.asp?c=106&a=500&todo=show.
【4】呂靜, 陳慧萍, 孫凈. 湖北省 1951∼ 2001 年狂犬病的流行病學分析及防治[J]. 中國人獸共患病雜志, 2003, 19(4): 125–126.
【5】張永振, 俞永新, 董關木等. 中國狂犬病的流行病學特徵及防制建議[J]. 中華預防醫學雜志, 2007, 41(3): 165–168.
【6】謝世宏, OTHERS. 狂犬病防治手冊[M]. 成都: 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3.
【7】陳珊珊, 危劍安, 黃霞珍. 中醫葯治療狂犬病文獻回顧[J]. 環球中醫葯, 2012, 5(2): 114–116.
【8】世界衛生組織 | 狂犬病[EB/OL]. WHO, [2017-03-12].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099/zh/.
凡來源署名為「蝌蚪五線譜」的內容,版權歸蝌蚪五線譜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申請轉載授權或合作請發送郵件至[email protected]。本網發布的署名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網站無關。如有侵權,文責自負。
作者:趙言昌
4. 狂犬病及其防治的目錄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病原學
第一節 狂犬病病毒的形態特徵
第二節 狂犬病病毒的分類與命名
第三節 狂犬病病毒的結構與化學組成
第四節 狂犬病病毒的抗原性
第五節 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組結構
第六節 狂犬病病毒的培養與增殖
一、小鼠腦內培養和增殖
二、細胞培養與增殖
第七節 狂犬病病毒的復制
第八節 狂犬病病毒的遺傳變異和分子流行病學特徵
一、基因變異和分型
二、抗原變異和分型
第九節 我國分離的狂犬病病毒的分子遺傳學特徵
第十節 狂犬病病毒的分子生物學特徵和免疫分子基礎
第十一節 狂犬病病毒對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第三章 流行病學特點
第一節 傳染源與易感動物
一、家畜
二、野生動物
第二節 傳播途徑
第三節 流行特點
一、人狂犬病的流行特點
二、動物狂犬病的流行特點
第四章 臨床症狀與病理變化
第一節 臨床症狀
一、人狂犬病的臨床症狀
二、犬狂犬病的臨床症狀
三、貓狂犬病的臨床症狀
四、牛狂犬病的臨床症狀
五、馬和其他動物狂犬病的臨床症狀
第二節 病理變化
一、狂犬病腦炎的病理組織學變化
二、外周神經系統的病理變化
三、非神經組織的病理變化
四、麻痹型狂犬病的病理變化
五、超微結構觀察
第五章 診斷
第一節 臨床診斷
一、人狂犬病的臨床診斷
二、動物狂犬病的臨床診斷
第二節 抗原檢測
一、樣品的採集與運送
二、組織學檢測
三、熒光抗體試驗
四、快速狂犬病酶免疫診斷法
五、小鼠腦內接種法
六、細胞培養分離技術
七、聚合酶鏈式反應與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
第三節 抗體檢測
一、快速熒光灶抑制試驗
二、熒光抗體病毒中和試驗
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四、蝕斑減少中和試驗
五、間接免疫熒光法
第六章 防治措施
第一節 預防措施
第二節 治療措施
一、咬傷後傷口的處理
二、咬傷後的治療
第三節 免疫接種
一、疫苗接種方法與程序
二、疫苗的種類與特點
參考文獻
5. 嚴家新的狂犬病研究
狂犬病是一種人獸共患病,是由狂犬病毒(Rabiesvirus, RABV)引發的急性腦炎,發病後死亡率幾乎達100%。所有的哺乳類動物都對狂犬病毒易感,但該病的主要儲存宿主只局限於哺乳動物綱中的食肉目和翼手目這兩個目,包括狗、貓、狐狸、豺、狼、貉、臭鼬、浣熊、貓鼬和蝙蝠 等。該病可以從上述儲存宿主動物傳播給其他哺乳動物及人類。在自然界,上述儲存宿主之外的其他哺乳動物,例如鼠和兔,只是在極偶然的情況下才可能被感染,可統稱為偶然宿主,它們通常不構成該病毒的傳染源。人的狂犬病99%以上是因被患病的狗(少數為貓)咬傷或抓傷而引起。
該病也可通過感染性物質(通常為唾液)直接接觸受害者的粘膜或新近破損的皮膚傳染,但非常罕見。人類偶爾也會因被某些野生哺乳動物咬傷或抓撓而感染。病毒吸入、接種未徹底滅活的疫苗或者通過移植受感染的角膜、組織和器官也可能造成感染,但極為罕見。
潛伏期(最多六年)
「潛伏期從5天至數年(通常2-3個月,極少超過1年),…」
目前國際主流科學界部分認可的狂犬病最長潛伏期是6年。美國學者1991年在專業雜志上報告了該病例。但由於類似病例的數量太少,相關證據鏈也並不是十分完整,對該病例報告在國際相關學術界仍有異議。該病也可通過感染性物質(通常為唾液)直接接觸人體粘膜或新近皮膚破損處傳染。因咬傷而出現人傳人的情況雖有理論上的可能性,但從未得到證實。
吸入含有病毒顆粒的氣溶膠或通過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很罕見。攝入已感染狂犬病的動物的生肉或 其他組織不是人類感染源。 目前尚無可靠的檢測手段可在出現臨床症狀前診斷人是否感染狂犬病。
狂犬病的前驅症狀沒有特異性。早期局部症狀包括感覺異常、瘙癢和病毒侵入位點的疼痛,這些症狀被認為是局部感覺性神經節的感染和發炎的結果。狂犬病最初的臨床表現常為發熱,傷口原因不明的顫痛、刺痛或灼痛感。隨著病毒在CNS的擴散,人行為表現異常,以躁動和波動性意識障礙為特徵。病人感覺過度敏感、異常的攻擊性行為和性行為,受到觸覺、聽覺、視覺或嗅覺刺激後的痙攣,出現怕風、恐水、呼吸困難、吞咽困難、唾液腺過度分泌。幾乎所有以興奮為主的狂犬病人都會在某 個階段出現這種痙攣,中間交替出現清醒或煩躁、錯亂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體征。數天後患者可因心跳呼吸停止而病人昏迷死亡。若不出現恐水、怕風等特異性的狂犬病體征,也很難做出臨床診斷。麻痹型狂犬病占人狂犬病病例總數的30%,表現為麻痹或Guillain-Barre氏樣綜合症或其他非典型的臨床表現;疾病過程比較安靜,興奮較不明顯;伴有四肢癱瘓和括約肌功能障礙。早期典型體征包括叩診部位的肌肉水腫(通常在胸部、三角肌部位和大腿部)以及毛發直立。病程通常比狂躁型狂犬病長,但最終也必然會導致死亡。麻痹型狂犬病常常被誤診,因此造成低估該病的發病率。 從病理學來講,狂犬病毒潛伏期通常較長,病毒進入犬體內後,並不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而是沿神經緩慢到達腦部,增殖後再回傳到唾液腺等外周器官,此時才有傳染性。犬有傳染性時,大腦中已繁殖有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且唾液「帶毒」的犬在3~5天後,隨著腦內病毒的進一步繁殖,它必然會發病並在數天後死亡。這就是「十天觀察法」的理論依據。犬也可能在十天觀察期以後才發病,但在這種情況下被咬的人仍然是安全的,因為雖然犬後來發病,證明該犬在咬人時確實腦中「帶毒」,但此時病毒尚未繁殖到一定數量,未轉移到唾液腺,咬人時尚處於潛伏期,唾液不帶病毒。
人如被犬咬傷而患狂犬病死亡,咬人的這只犬則不可能是健康犬,它最終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也就是說,絕對不可能出現「人患病死亡後,咬他的犬仍一直存活」的情況。
WHO的正式文件一直認定可採用「十日觀察法」:如果動物為犬或貓,且在暴露發生後10天的觀察期內保持健康,則可以終止暴露後預防。(需要強調的是,在狂犬病疫區,可疑犬或貓咬傷人後,採取「十日觀察法」的同時,要立即開始暴露後預防,否則等到數天後觀察到犬或貓已發病,再對被咬 的人進行預防處置可能就嫌晚了。) 凡過去接種過3針(或以上)疫苗的人,再次暴露後加強接種時1-2針即可。而且凡以前接種過3針(或以上)疫苗者,以後永遠沒必要再接種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接種3針狂犬病疫苗後,半年內抗體滴度都遠遠高於最小適宜滴度,通常沒必要檢測抗體;加強接種後,有效保護期至少在3年以上。
WHO的最新規定是:無論是多久之前接種過疫苗,再次暴露後只需接種2針。
國內衛生部2009年有關再次暴露後處置的規定是:1-3年內打3針,過了3年需全程接種(5針)。
再次暴露後處置。傷口處理:任何一次暴露後均應當首先、及時、徹底地進行傷口處理。疫苗接種:一般情況下,全程接種狂犬病疫苗後體內抗體水平可維持至少1年。如再次暴露發生在免疫接種過程中,則繼續按 照原有程序完成全程接種,不需加大劑量;全程免疫後半年內再次暴露者一般不需要再次免疫;全程免疫後半年到1年內再次暴露者,應當於0和3天各接種1劑疫苗;在1-3年內再次暴露者,應於0、3、7天各接種1劑疫苗;超過3年者應當全程接種疫苗。 狂犬病恐懼症是中國特有的現象。世界上再沒有第二個國家像中國這樣,舉國上下對狂犬病如此「重視」。有關狂犬病的偏見和謬論流傳得如此廣泛,是造成中國目前狂犬病疫苗大量濫用重要原因之一。
國內目前人們最恐懼的傳染病,除了艾滋病,就是狂犬病了。狂犬病恐懼症,簡稱「恐狂症」,現在成了幾乎可與「恐艾症」並駕齊驅的一種非常流行的心理疾病。
恐狂症的最常見表現就是濫用狂犬病疫苗,在明顯不該接種疫苗的情況下也接種,甚至反復多次接種後仍然憂心忡忡。
狂犬病是病死率最高而發病率較低的傳染病,人們很容易反應過度。目前網路上或實際生活中有關狂犬病的不科學言論泛濫,各種奇談怪論在「專家」和民眾中都相當普遍地存在,使得一些與犬、貓有接觸者(甚至完全沒有接觸者)長期處於恐懼之中,甚至發展成強迫症或「癔症」。有的人多次接種了疫苗,但仍每個月不遠千里到武漢做抗體檢測,擔心「抗體一旦減少,狂犬病就會發作」。有的人自認病毒已潛入大腦,自己必死無疑,丟掉工作,成天上網查信息,在各種互相沖突的信息中無所適從。有的人懷疑疫苗是假的,懷疑疫苗中有活病毒,懷疑狂犬病毒能通過空氣傳播,懷疑護士,懷疑專家……成天在無盡的煩惱之中掙扎。
論及狂犬病,我們首先應當明確一個最基本的事實:狂犬病的風險與艾滋病沒有可比性(後者尚無有效疫苗,相關的基本免疫機制尚不明了)。狂犬病的防治是一個在醫學上早已基本解決的問題,狂犬病在全球所有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都已得到有效控制,每年狂犬病的死亡人數多年保持為0或接近於0。狂犬病100%可預防:無論是多麼嚴重的暴露,只要按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的方案進行處治,可100%避免發病。
在本文中,筆者將列舉一些代表性的情況,說明應當怎樣避免狂犬病疫苗的濫用。筆者將提供幾條簡單、實用的判斷標准,幫助恐狂症患者盡快走出陰影。
潛伏期到底多長
狂犬病的潛伏期可能長達四十年?五十年?甚至終生?中國又要創造一個吉尼斯紀錄?在中國的某些專業雜志甚至教科書上常有狂犬病的潛伏期長達數十年的記述。
中國的這些「病例」是否真的是狂犬病?由於均無實驗室診斷依據,或者均無法證明未曾在近期發生新的感染(例如經某些特殊或罕見途徑的感染),這些「病例」都未得到國際學術界承認,甚至在國際上傳為笑話,作為中國相關科學水平低下的例證。
國內外資料都表明,狂犬病的潛伏期通常是1-3個月,少數頭面部嚴重咬傷的潛伏期可能短至7天,極少數病例(不到總數的1%)的潛伏期也可能大於一年。
目前國際主流科學界承認的狂犬病最長潛伏期是6年,美國學者1991年在專業雜志上報告了該病例。死者為菲律賓移民,移民美國後未曾離開過美國。由於在美國本土感染狂犬病的機會極少,而且經部分基因序列分析的結果證明,從死者腦內分離的狂犬病毒與死者來源國家流行的毒株相同,所以該報告以迄今最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了狂犬病的潛伏期可能長達6年。
由於類似病例的數量太少,相關證據鏈也並不是十分完整,對該病例報告在相關學術界仍有異議。例如許多法國學者就認為潛伏期超過一年的病例即使有,也極為罕見,一年後再發病的可能性可忽略不計。對更長潛伏期的說法,他們都一笑置之。
在數十年期間曾被狗咬傷過的人在中國實在太多了,如果狂犬病的潛伏期真的有那麼長,這么多人都應當接種疫苗,那麼中國每年的狂犬病疫苗接種量還將增加一個相當可觀的數目。許多恐狂症患者都是被狂犬病超長潛伏期的傳說嚇傻了。
推廣「十日觀察法」
應當堅信:健康犬不傳播狂犬病!中、美兩國專家根據在中國的實地調查結果,聯合撰寫的相關論文已發表在2008年第3期的美國《媒介源人獸共患病雜志》上。但外觀健康不等於真正健康,必須進行實驗檢驗或採用「十日觀察法」進行鑒定。在人被犬咬傷後,如能立即將犬處死,取腦組織進行檢測,則可根據檢測結果(病毒的有無)來確定被咬的人是否需要接種疫苗。如無條件當場處死動物進行檢測,則可應用WHO認定的「十日觀察法」:「如果犬(或貓)在10天的觀察期內保持健康,……則可終止治療。」
最近十多年來,我們實驗室在國內外未發現任何足以否定「十日觀察法」的證據。該方法是判別狗(或貓)是否有傳染性的一種簡單、實用的方法,也適用於中國。
需要注意的是,在狂犬病流行的疫區,以前未接種過疫苗者在開始「十日觀察法」的同時,應立即開始暴露後預防,然後根據觀察結果確定是否可以節省後面的2針或3針疫苗。
現在城市養的狗或貓絕大多數是寵物,通常很少與外界接觸,便於實行「十日觀察法」。如果在中國「十日觀察法」得到推廣,不僅疫苗用量可大大減少(可能減少全部用量的一半),還能讓絕大多數恐狂症患者更快地得到精神解放。
被鼠、兔咬傷怎麼辦
WHO的相關報告指出:「對北美洲和歐洲狂犬病流行地區成千上萬的野生和住宅區嚙齒動物的檢查顯示,很少發生嚙齒動物感染狂犬病的現象,說明這些動物不是該病的貯存宿主。」「暴露於嚙齒動物如兔和野兔後很少需要專門的抗狂犬病暴露後預防。」
我國文獻報告中偶有鼠傳人的狂犬病病例統計報告,但其致傷動物的確認均靠患者或其家屬口述回憶,科學價值有限,而且總數也極少。
據筆者多年的資料收集和研究,認為WHO的上述觀點也基本適用於中國。特別是在非重點疫區被鼠、兔咬傷,患狂犬病的可能性極小,通常不用接種狂犬病疫苗。
人被老鼠咬傷的機會很多——占所有動物傷人事件的3%-10%。如果此類情況下不接種疫苗,每年疫苗用量最多可能節約1/10。
關於鼠咬人後的處置,我國衛生部尚未出台相關的工作規范。對南方重點疫區的鼠主動傷人案例,建議在客觀宣傳關於鼠咬人引發狂犬病的概率極小的同時,由就診者自己權衡是否需要接種狂犬病疫苗。
此外,鳥類(如雞、鴨、鵝)、爬行類(如蜥蜴、龜和蛇)、魚類和昆蟲,都從來不會患狂犬病,因而也不可能傳染狂犬病。
正確對待「間接傳播」
狂犬病的來源和傳播途徑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狗或貓抓傷或咬傷。WHO明確規定,暴露後預防分3級進行管理。對於I級暴露,即接觸或喂養動物,或動物舔觸完整皮膚,不需要採取預防措施。許多恐狂症患者擔心的其他所謂「間接傳播」方式,實際發生的概率是很小的,通常可以不必放在心上。如果有的人因此而心理負擔特別大,以至嚴重影響了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也可預防性接種3針疫苗。接種後基本上就可高枕無憂——中和抗體可能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在此期間對所謂「間接傳播」有足夠的抵抗力。
應充分認識傷口清洗的重要作用。正確的傷口沖洗可減少50%以上的發病率。對於很多似是而非的「間接傳播」,或非流行區的輕微暴露,傷口清洗事實上足以將非常微小的一點感染的可能性徹底去除,不必執意要求接種疫苗。
關於傷口處理的重要作用,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歐洲最早記載的狂犬病發生於公元900年的法國里昂:一頭熊發狂後,一次咬傷了20人,然後逃到一條小河的對岸。被咬的人當中有14人游過小河追殺熊,可能因河水自然洗去了傷口中的病毒,這14人均未感染狂犬病毒;而未去追殺熊(因而也未清洗傷口)的6人後來都死於狂犬病(似乎見義勇為者都得到了好報)。
中樞神經里的病毒
許多「恐狂症」患者最喜歡提出這樣的疑問:狂犬病毒進入神經細胞後,疫苗引發的抗體是否就不起作用了?抗體能否清除中樞神經系統(CNS)中的病毒?
大量原有的和新發現的證據都表明,狂犬病毒的抗體不僅能中和掉外周神經細胞內的病毒,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徹底清除CNS中的病毒;狂犬病毒進入CNS後,在3-5天內,要麼被清除,要麼發病。在任何情況下,狂犬病毒都不可能在CNS(包括腦和脊髓)中長期潛伏。
人的狂犬病一旦發作,十天內必死無疑。所以任何一種症狀,如果懷疑與狂犬病有關,則過了十天以後,該病人必然因狂犬病而死亡(至少也已進入重症監護室接受搶救)。如果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則該症狀肯定與狂犬病無關(應盡快轉入其他專科進行處治)。有的恐狂症患者堅信自己已得了狂犬病,自稱典型的狂犬病表現已持續了數月甚至更久。希望再不要有人這樣給自己開玩笑了。
有大量實例證明,在病毒暴露發生幾天甚至幾個月後才進行處治也可能有效,說明抗體也可能將狂犬病毒從CNS中清除。
某些藉助現代生命支持系統積極搶救而維持了較長時間生命的患者,在死後屍檢時,發現全身(包括CNS)的狂犬病毒都被徹底清除干凈,可以間接證明抗體可進入CNS,清除CNS中的病毒。
實際上疫苗接種失敗多數都出現在第一針開始後的20天之內,主要是頭面部被嚴重咬傷的患者。如果過了這個時間還未發病,以後再發病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
狂犬病毒不引起大腦細胞形態的改變,狂犬病毒在人體內的行蹤在發病前是無法檢測的,只能根據症狀判斷大腦功能是否受損。「發病」前檢測到足夠高的抗體,就證明其大腦功能尚未受損,至少是未嚴重受損,他以後就不會再發病。
總之,只要在發病前全程接種完了疫苗,產生了抗體,體內(包括CNS內)就不可能再有狂犬病毒「潛伏」,就不會再發病。檢索國內外的相關文獻資料,基本未發現與此標准相違背的病例。這是又一個簡單實用的判斷標准,有助於將「恐狂症」患者從對狂犬病的盲目恐懼中解放出來。 目前國產狂犬病疫苗的使用說明書中, 都包括如下「注意事項」:
「忌飲酒、濃茶等刺激性食物及劇烈運動等。」
許多網友都提問:
「為什麼接種了狂犬病疫苗後不能飲酒、不能劇烈運動?」
有些「恐狂症」患者更是憂心忡忡:「接種疫苗期間飲酒、喝濃茶、吃刺激性食物及劇烈運動是否會抑制抗體產生?是否會使疫苗失效?是否會因此而送命?」
疫苗說明書是由國家葯典委員會統一制定的,說明書「注意事項」中的上述引文源自最新版(201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三部。
細心的網友們發現,國外生產的狂犬病疫苗的說明書中就沒有這些禁忌。如進口的VERO細胞狂犬病疫苗(維爾博)和雞胚細胞狂犬病疫苗(瑞必補爾)的中文和英文說明書中,都沒有提到飲食和運動方面的禁忌 (唯一提及的禁忌是「接種期間應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劑和抗瘧葯」)。
目前國內外的狂犬病疫苗都是按照WHO統一的質量標准進行生產的。
為什麼在打了狂犬病疫苗後,只有中國的葯典規定了這么多禁忌,而外國的說明書中對此卻隻字不提呢?有網友問:「為什麼全世界人民都不怕,只有中國人民怕這怕那呢?」
遍查國內外現有文獻資料,找不到規定上述飲食或運動限制的科學依據。
據推算,即使血液中的酒精濃度達到使動物(或人)醉酒甚至酒精中毒死亡的程度,也不會對抗體的產生和活性產生明顯影響。
所以打了狂犬病疫苗後飲酒,可能死於酒精中毒或醉駕,但不會死於狂犬病。
打了狂犬病疫苗後過於劇烈地運動,只可能死於運動過量或猝中,也不會死於狂犬病。
所以這樣的「禁令」應寫入「公民常識」,而不應寫入「疫苗使用說明書」。
國內某大型疫苗生產廠家也認為,「我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發現過因為吃辛辣食品而對疫苗造成影響的病例」,「刺激性食物不會影響抗體的免疫效果,但可能使不良反應加重,也就是說不管是使用國產還是進口疫苗,如果發生了不良反應,那麼吃了辛辣的食物可能會加重不良反應。」
中國30年前的狂犬病疫苗是用動物腦組織生產的,要在半個月內打14-21針,每次接種2ml粗製腦組織,副作用大,飲酒和劇烈運動等行為可能會加大副作用,所以當時的疫苗說明書明確規定:「不可飲酒、喝濃茶及吃有刺激性食物,應避免受涼感冒或劇烈運動或勞動 」(引自1979年衛生部《生物製品規程》)。
最近30多年來,中國的狂犬病疫苗都是用細胞培養方法生產的,而且經過濃縮、純化處理,只打5針或4針,副作用極小。但現在國產疫苗的說明書卻仍然還是照抄30年前的。
沒有任何實驗依據說明當前使用的狂犬病疫苗說明書中還應當保留關於飲食和運動方面的上述禁忌。
建議國家葯典委員會在2015年版葯典出版時,從狂犬病疫苗說明書「注意事項」中刪去關於飲食和運動限制的規定。
6. 科學家對狂犬病治療做出了什麼突破性進展
狂犬病對人類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如果被攜帶有狂犬病毒的狗咬傷,還沒有去注射狂犬疫苗,在染病後的死亡率幾乎接近100%,而每年世界各地得這種病的人也不在少數,如何治療狂犬病成了科學家研究的一大難題。然而在9月12號,中國的科學家發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找到抑制狂犬病毒的開關了,也就是說有希望研製出治療狂犬病毒的葯物。
科學家們用自己的一生致力於為人類做出更多的貢獻,是非常值得我們尊重的,希望在不久的未來,人類也可以戰勝狂犬病毒,讓更多人避免感染這種病毒,就像戰勝曾經的天花病毒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