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評價一個課題是否值得立項或給予資助
不建議評價,課題是否值得立項和資助,是由專家及相關部門做決定的。
課題如果創新性,實用性,和可行性都沒有問題,一般是可以立項成功的。
㈡ 對論文的選題與開題應如何進行評價 從哪些方面評價 數學建模用的 哪位高人指點下
選自己最擅長的題,用自己的長處
㈢ 簡答題 如何進行教育研究選題的評價
第一,現在,世界上認知神經科學和情感神經科學研究正成為科學研究的前沿和熱點,這是國內教育科學發展邁向新階段的契機,教育科學研究不應該錯過這次機遇。
美國老布希總統宣布20世紀90年代為「腦的十年」,這並非只為加強有關腦的科學研究而提出,更重要的是要向公眾普及腦的知識,提高公眾對腦科學的關注。繼美國之後,日本和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如英國、法國、荷蘭、瑞典等也相繼建立了類似的腦科學研究計劃。在「腦的十年」前後這段時間里,人類所取得的有關腦的新知識,超過歷史上所獲得的所有有關腦的知識的總和。現在腦科學發展得非常快,幾乎沒有一個發達國家的研究型大學沒有建立腦科學方面的研究隊伍。2003年國際上成立了「國際心智、腦與教育學會」,集合了世界上一批有志於開拓這個新研究領域的一流的神經學家、教育學家,如著名教育學者加德納、費什爾,神經科學家達馬西、達翰都在其中。
最初,教育的發展主要受到哲學的指導,比如說孔子的思想直到今天還在指導教育。心理學是從哲學里分立出來的,後來發展成為心理科學,又發展成為認知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腦科學和分子生物學在過去幾十年裡取得了劃時代的進展。教育的對象既然是人,教育的執行者也主要是人,那麼它一定會隨著上述科學的發展而發展,因此我們認為,今天有可能在腦科學進步的基礎上,把從哲學、心理學、認知科學延續下來的對教育的探討,推進到逐步地和腦科學研究相關。這是教育要發生的一個重大變化,已經在逐步地變成現實。
在我國,由於歷史和文化原因,在神經認知科學發展起來之前的兩門科學——心理科學和認知科學並沒有發展起來,我們也一直缺乏心理科學和認知科學領域的傑出人才補充到教育研究中來。但是在國外,教育家一般都具有心理科學和認知科學的良好基礎。
第二,教育科學應該研究教育實踐。
我們自己也許不會生活在未來,但我們都應該為未來作準備。未來靠教育,教育在為我們的學生、家庭、民族和世界准備未來。今天的教育要為未來負責,這是很困難的事,特別是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今天。因為我們不知道提供怎樣的教育,才能讓他們在未來生活得更好。
越是思考未來,對未來充滿憂患,就越是關注現在。教育是實踐性非常強的科學,我們應該加強和教育第一線緊密結合的實證性教育科學研究,只有這樣的研究才能幫助我們選擇一條較好的道路。
強調實證研究並不排斥教育研究中所運用的一些哲學、社會學的研究方法,也不是只強調運用實驗手段的實證研究,但不管哪種方法,都應包括基於長期的實地調查研究。教育研究不能只靠感覺,更不能靠詞句的演繹。
㈣ 如何對小學科研課題進行評價分析
一、小課題研究的意義:
1.開展小課題研究有利於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理念是教育主體對於「教育應然」的理性認識和主觀要求,它經常支配著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教育理念屬於理性認識,這種理性認識只有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形成,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得到檢驗。開展小課題研究,必然要有充分的依據,這個依據最根本的就是教育理念。開展小課題研究可以促使教師更清楚地意識並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並自覺地選擇更科學教育理念。
2.開展小課題研究有利於教育理論的學習和運用。小課題研究也是為了解決實踐中的熱點或難點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必須學習相關的教育理論,並在理解的基礎上,運用教育理論來分析和指導教學實踐。這種學習是基於教師解決問題的需要而產生的,學習材料是自己選擇的,學習所得理解深刻,又能靈活地運用,因而能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
3.開展小課題研究有利於消除對教育科研的神秘感。小學教師搞教育科研,直接目的和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教育。開展小課題研究實際是在進行行動研究,這種研究獲得成果可以馬上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具有最為顯性的效果。這種研究具體實在,易於操作,運作起來困難較小,容易取得成功。
二、小課題研究與大課題研究的區別:
可以說,我們提出小課題研究,就是為了克服大課題研究中中小學教師無法參與到研究中來這一弊病。如果我們的小課題研究仍然與大課題一樣的去選題,去進行過程管理,我們就沒必要提出小課題研究這一概念。因此,小課題研究是在與大課題研究的區別中產生的。一般來說,大課題研究與小課題研究的區別如下表一所示。
1.目標與選題。大課題研究是為了解決學校乃至一個地區面臨的突出問題,這種問題比較宏觀,影響面大,更多偏重於教育管理,如學生評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家長與學校關系、考試制度改革、教師工作壓力等等。小課題研究是為了提高教師素質,使廣大教師成為研究者。因此,小課題研究與教師的日常教育教學緊密結合,是解決教師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如某一題目該怎樣講,某一節課怎樣進行設計,怎樣進行差生轉化等。
2.研究方法。大課題研究方法有行動研究方法、文獻法、教育實驗方法,一般是一個團隊進行研究,有學校的大力支持,甚至進行學校制度變革。而小課題研究則是教師個人行為,主要方法是讀書、行動、反思。它不強調一種研究方法的完整運用,而強調為解決自己教育教學困惑對研究方法的靈活運用。
3.研究步驟。大課題研究一般要經過課題立項、進行可行性研究、進行分工研究、實施大型活動或推行重大制度、中期檢查、課題結題等。課題管理要比較嚴格。而小課題研究則不必有這么嚴格的步驟,只要有問題意識,發現問題,然後讀書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驗證方法有效性,它不必有立項,不需要進行中期檢查,也不需要有結題報告,它更加強調教師的自覺行動。
4.研究成果。大課題研究最後要有結題報告,而小課題最後可能是自己教育教學方式的改進。
當然,大課題研究與小課題研究的區別是相對的,他們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的,如通過小課題研究培養教師進行大課題研究的能力和思維方式,為進行大課題研究做准備;許多大課題研究都可以細分成許多小課題,通過小課題研究把大課題的研究具體化。
三、小課題研究的具體步驟 :
進行小課題研究一般有以下五個步驟:
第一,發現問題。教師要有問題意識,這是進行研究的前提。實際上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的,如一個題目的講解,差生的轉化,某節內容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學生上課不專心、作業安排等等。在教育教學中出現失敗的時候,一定要多想想是什麼問題造成的。要多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
第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問題之後,就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關鍵在於你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法是靠拍腦袋想出來的,還是充分借鑒別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進行小課題研究就是要讓教師在充分借鑒別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個尋找方法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是小課題研究最關鍵的一步。借鑒別人經驗的方法很多,讀相關專業書籍,上網查找相關資料,或向老教師學習,然後通過分析與綜合,確定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用找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解決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學問題。這是把理論運用到實踐。由於教育的特殊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因此,你尋找到的方法可能效果並不好,需要再返回到第二步。一定要有這方面的心理准備,既不要幻想馬到成功,也不要因為再一次失敗而沮喪萬分。
第四,要把自己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總結出來。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小論文,也可以是教育敘事,寫自己這一過程的心路歷程,談談體會,還可以寫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經驗。這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寫出來。斯騰豪斯指出,私下的研究在我們看來簡直稱不上研究。部分原因在於未經公開發表的研究得不到公眾批評的滋養,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將研究視為一種共同體的活動,而未發表的研究對他人幾乎沒有用處。
第五,把總結出來的方法運用到教育教學。這是第二次從理論到實踐。在這一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有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顯著改進。
四、小課題研究的選題:
選擇教研課題的基本要求
1.前瞻性。21世紀是知識經濟和全球化的時代,也將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學校教育科研應充分領會、反映、適應這種變化的趨勢,做具有預見性和前瞻性的課題,突出和強化面向未來的意識。對於正在高速發展中的一些教育問題,我們要運用更多的前瞻性思維和系統性思維,經過認真思考、理性分析,提出應對的策略。教育科研的前瞻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未來某項教育的策劃(前景分析、預測和實踐);二是對教育現狀的改善。
2.應用性。主要是指研究這個問題,是否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能否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能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選定的課題要具有實用價值,能夠指導教育實踐。對於填補科研空白性課題,研究價值最大;對於一般性的課題,也可立題研究,最終定有收獲;對已解決或基本解決的課題,最無研究價值。所以,在立題研究前,要先了解課題研究的前沿信息,不要去做徒勞無益的工作。
3.科學性。科學性體現在研究問題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的的明確,立論科學合理,事實真實充分。具有科學性的課題既要有實踐基礎,又要有理論基礎。對於一線的教師來說,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容易使選題具有實踐基礎,但他們普遍認為最為困難的是自身缺乏理論基礎。所以,教師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要加強教育理論的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才能在教育實踐中選擇好的課題。
4.創新性。選題不要趕時髦,人家搞什麼,我也搞什麼,全然不顧自己的實際情況。教育實驗是一種科學研究活動,它要求研究人員具備創新精神,要不同於前人、他人的眼光,研究沒有人做過或沒有人在做的課題,或者是別人做過卻未能解決或者未能完全解決的問題。這樣就做到了選題的新穎性和獨創性。
5.可行性。要求研究者不能脫離實際空想、幻想,只做所謂純粹教育的課題。我們要從學校的角度,充分考慮學校的人文環境、師資水平、實驗基礎、教學設備、教研經費等;要從教師的角度,從自己的研究水平和能力的實際出發。如果自己擁有豐富的教育實驗經驗,可在理論領域作些研究;如果是實驗研究的新手,可研究一些具體的課題,著重掌握教育實驗方法。
6.方向性。教研課題要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主攻目標。研究方向和目標不明確,涉及研究的層面過多,從而導致一些困難,不是課題進行不下去,就是每個方面都不能研究透徹,即使是選題很好,也做不出很好的成果,勞而無功。另外,課題明確與否,還在於課題是否有變革內容。通過某種變革以影響學生,從而獲得預想的結果,以解決某個問題,這正是教育實驗的基本精神。
7.操作性。由於教師教育教學任務重,工作繁雜,加上目前學校教育工作中面臨著許多新問題,教師對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的可操作性要求十分強烈,所以課題研究的教育途徑和方法要增加可操作性。一旦教師根據特定教育變數選擇和掌握一種或若干種特徵鮮明的途徑和方法,就能靈活運用,付諸實施。實踐證明,教師最喜歡借鑒運用便於操作的研究成果。
8.適當性。課題的大小,是個相對的概念。我們要依研究力量而確定課題大小范圍。作為教師選題宜小不宜大。小課題涉及的范圍小,對主觀和客觀條件的要求不高,內容具體,方法簡單,難度不大,容易取得成果。如個案研究,研究的對象少、規模小,一般是在自然狀態中進行,不會影響教師的日常教育工作, 特別適合教師作課題研究。如果研究的范圍太大,容易大而空。大而無當、空而又虛的問題,無從下手,不適於作為課題。
課題的尋找途徑
1.從教學實踐中選取課題。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學實踐中的「教學問題」層出不窮,教師幾乎天天能遇到。這就需要教師獨具慧眼,善於從習以為常的教學現象中選取教研課題。如一個數學教師從學生普遍存在的厭學情緒中,認識到這是學生學習的最大障礙。為了幫助學生克服厭學情緒,她運用心理匹配原理,進行《注重心理匹配,迎合學生需要》課題實驗,從誘發認知、激活探究、展示自我、刺激感官、滿足娛樂等方面入手,恰當處理教材,優化教學過程,迎合學生需要,從而達到教學材料與學生需要之間的統一,有效調節了學生的學習方向,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學效果顯著。
2.從班級管理中提煉課題。班級管理過程中,涉及諸多的教育因素,遇到眾多的實際問題,這是教育科研課題的重要來源。從日常工作遇到的實際問題中提煉出來的課題,往往具有實用性和操作性。如一所學校針對班級晨會教育存在著盲目性和隨意性的現狀,開展《晨會教育系列》的課題研究。組織有經驗的老師圍繞道德觀點、規范訓練、生活常識、心理輔導等方面編寫晨會系列教材,並在班級中組織實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該系列教材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實用性,又便於操作,很受班主任老師的歡迎。
3.從本地資源中挖掘課題。各地的人文環境、民風民俗、鄉土物產、英雄模範人物等各具特色,蘊藏著豐富的教育資源,只要精心挖掘,也能尋找出弘揚家鄉傳統文化的課題。如我縣是全國著名的茶鄉,是烏龍茶、鐵觀音的發源地,一些學校以弘揚茶文化作為研究課題,充分挖掘、采擷、整合茶鄉文化資源,研發茶葉校本讀物,通過講茶事、建茶圃、唱茶歌、品茶韻、賽茶藝、游茶都等各種茶事活動,引導學生 體驗茶農勞動的艱辛,感受品茶會友的快樂,領略茶葉文化的魅力,激發熱愛茶鄉的情感。
4.從實驗改造中提取課題。從來就沒有十全十美的實驗。一項教育改革和實驗推開後,常常會暴露出實驗課題的某些缺陷。這時,人們便對原實驗課題加以深入的研究改造,不斷總結經驗,使之更加完善。在教育實驗課題改造的過程中,人們會提出多種方案,可以從中「擇優錄取」,形成新的實驗課題。如全國聞名的李吉林「情境教育」實驗,就是從當初的小學語文情境教學發展到其他學科的情境教學,而後順其自然地發展到整個小學的情境教育,現在的情境課程開發也隨著情境教學、情境教育的實驗向前推進、發展。
5.從課題指南中選擇課題。教育科研課題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各級教育科研管理部門制訂的「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指南」。從國家教育部到各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每五年都要制訂一個規劃課題指南,提供多領域、多層次、多類型的科研系列課題,供各級各類學校及各教育科研部門選擇申報。圍繞這些研究項目,結合本地和學校的實際,可以分解出很多研究課題,教師可以從中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課題。
6.從理論學習中發現課題。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界常常會以某個專題為中心開展學習討論。通過學習討論,提高理論水平,更新教育觀念,教師也能從中發現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如「素質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等領域還有許多值得研究的課題。另外,現在國外不少關於教育改革實驗的理論傳入我國,對人們啟發很大,很多地方將這些理論與實際結合,吸收、遷移、改造、創新,從而提煉出不少實驗課題。
五、小課題研究過程:
1.選好課題
選題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1)研究課題要從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來。研究是為了解決實踐中遇到的一時難以解決的問題,選題切忌跟風盲從,見別人搞啥就搞啥,離開自己經營的土壤,架空種植,不可能有收獲。(2)課題涉及的范圍要小。課題只涉及一個學科,一個方面,一個環節;一種途徑,一種策略,一種方法,等等。比如,可以是語文教學,可以是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可以是閱讀教學中的句子教學,可以是句子教學中的長句子教學;可以是數學教學,可以是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題教學,可以是應用題教學中的行程問題教學,可以是行程問題中某種類型問題的教學,等等。切忌求大求全,好高騖遠。(3)課題涉及的內容自己比較熟悉的。研究需要的理論和實踐資源,自己有一定的儲備或者容易找到,這樣研究起來不會感到十分困難。不宜跟風攀比,勉強去搞那些自己非常生疏的的課題。(4)課題要有一定的價值。一是要有實用性,有利於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有利於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二是要有新穎性,課題是別人沒有研究過的,或者研究是不夠全面不夠深入的,你的研究有可能超越他人,因而具有一定的啟發性和指導性;三是要有普遍性。小課題研究的可能是某個具體的實際問題,但研究不能就事論事,必須以小見大,在具體問題中包含一般規律。也就是說課題雖然具體,但能夠引伸出普遍原理來。
㈤ 怎樣評價課題方案好壞
那好啊,以後看他跟課題的一個緊密程度了,如果的話跟課題緊密程度好的話,那肯定是好的。
㈥ 如何評價一個問題能否成為課題
教育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層出不窮,但並非所有的問題都可以作為研究課題,就問題本身而言,有大小、主次、輕重、緩急之分,因此研究什麼問題應是有選擇的。而且,有了問題,也不等於就有了課題,只有那些經過反復的思考、概括和提煉的問題,才有可能成為研究課題。譬如,「某一類數學題有幾種解法」的問題,是純數學學術問題;「怎樣幫助某某同學提高英語成績」的問題,是英語學科教學中的單一的、個別的現象,這類問題就不能稱其為課題;再如,「怎樣發展學生的個性」、「如何關愛後進生」等涉及的研究范圍又過大,也不宜教師來研究。對於教師來說,類似「初二年級學生成績分化的原因與對策研究」「高三學生數學復習中的心理障礙分析研究」等問題,因其帶有明確、具體的研究指向和研究目標,帶有一定的普遍性,能夠引起教師們的關注,是教師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才更適宜於我們去研究。評價一個問題能否成為課題,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1、問題的提出是否正確。如「合作學習」這個問題,首先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有沒有合作的可能性,而且通過「合作」是否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經驗交流,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合作能力。2、題的答案是否存在,是否可以預測。例如「開發非智力因素,培養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研究」。非智力因素與學習習慣有沒有關系?他們之間是否具有因果關系?3、出的問題是否具體,有沒有明確的界定。例如「學生學習能力問題研究」這個課題界定不清。首先,外延不清。是什麼學校的學生?小學生?中學生?大學生?其次,內涵不清。「學習能力」包括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解題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理解能力、認知能力等。如果把它作為一個課題來研究,很難達到預期效果。4、問題是否是我們感興趣的。我們對這個問題了解多少?材料佔有多少?我們是否有能力進行研究?(star)
㈦ 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評價選題目的
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發展。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不只在於教師事先精心設計好的每一句教學語言是否精彩,更在於師生雙向交流過程中教師有沒有充滿教育機智的教學評價的有效發揮。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不是停留於表層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銜接,而是在整體深刻理解文本和學生實際後煥發的自然而然的創設和生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評價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方面:一、准確得體,催生活力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是主體對客體滿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斷。在語文課堂上的直接表現就是教師用常用語言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過程、結果等進行判斷,再行褒獎、指導。首先課堂教學評價必須准確。准確性是課堂教學評價的靈魂,沒有「靈魂」,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就沒有了生命力。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存在的缺點,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評價,也不能一味的批評,要讓學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對的,哪是錯的,錯在何處。准確的課堂教學評價還需我們關注課堂中生成的細節,及時提醒學生,有效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二、機智應對,化險為夷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進行課堂評價時,機智幽默、生動優美的語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的和風細雨、詼諧輕松,可以使它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達到匡正糾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課堂上,教師機智幽默、生動的評價語言,更是可以創造出一種輕松愉快、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以愉悅的心情去主動、生動地學習,從而使課堂生花,為教學增色。特級教師支玉恆老師在教學《第一場雪》時,以風趣的語言暗示學生如何通過有聲的語言把「雪的大」讀出來。當第一個同學讀時語氣比較平直、輕短,老師風趣地問同學們:「這是什麼雪呀?」大家笑著說:「這是小雪。」於是再請一學生讀,讀得稍好些,大家又笑道「這是中雪」。又再請第三、四位同學讀,終於讀出了大雪」,教師又幽默地激勵道:「還有誰讀得比他下的雪還要大的嗎?」課堂上笑聲此起彼伏,學生在書聲琅琅、語言交流、思想碰撞中獲得求知的歡樂,真是「別有一番『趣味』在心頭」!教學過程充滿著各種變化、發展,始料不及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靈活運用教學機智,將預設性語言和隨機性語言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突發情況,臨時調整預設的流程,快速反應,巧妙應對,就能化險為夷。因此,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應因境、因事和因人而隨機應變,用自己內在的魅力,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三、捕捉亮點,學會賞識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需要教師的激勵,激勵能激發人的潛能,能使人心智開啟,靈感涌動。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自由空間里與老師、學生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並在成功中走向成功。例如二下語文《找春天》,一學生在朗讀「樹木吐出點點嫩芽,那是春天的音符吧?」這一自然段時,老師誇獎道:「你也是我們班裡一個活躍的音符,請你再帶領大家讀讀吧!」頓時她變得更自信,領讀的同時自豪之感油然而生。同時,班裡的學生也開始一個個爭做活躍的音符了,可謂一舉兩得。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給以鼓勵。成功,哪怕只是一點點,對一個學生樹立自信意識也是極為有益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吝嗇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賞識與贊許,要及時送上充滿激勵的評價,讓學生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增強自信心,檢驗成功的快樂。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四、尊重差異,期待成長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因人而異,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標准。因此,教師要了解他們的基礎,關注他們的發展狀況和努力程度,尊重差異,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並給予具體指點和引導,耐心期待學生一點點成長、進步。著名的教育評價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於證明,而在於改進」,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要求教師評價時不只是簡單的判斷或褒獎,而應注重具體引導,應更多的從內容、方法等方面去點撥和啟發。有位老師在教學《蘭蘭過橋》總結課文時啟發到:「請同學們想想,你頭腦中神奇的橋是怎樣的?」話音剛落,一個小男孩站起來一口氣說了四種神奇的橋,教師評價說:「你真聰明。」仔細瞧瞧,那個學生一臉平靜,不經意地坐了下去。顯然,學生聽多了這樣泛化的評價,早已產生審美疲勞,不感興趣了。這樣泛泛而又單一的評價缺乏針對性,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久而久之,以直覺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對如此的評價會麻木不仁,心理效應為零,評價也就失去其應有的作用。「你真聰明」,聰明在哪裡?「你真棒」,棒在何處?都應大聲給出具體參數,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於自己的關注和重視,獲得學習方法和習慣的正確導向,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和提升。上述例子中老師的評價如再具體形象些:「看來這位同學對橋特別感興趣,等你學習掌握了更多的知識,長大後也會是一位會變魔術的橋梁專家。」這樣具體的語言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像,把自己和「會變魔術的橋梁專家」聯系起來,幻化出自己也是橋梁專家的美好形象,從而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進入更加積極的思維狀態,產生出奇思妙想,這也正是學習的最高境界。教育,是一種溫暖的撫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時,心中要有「愛」,要做到「每句話背後都是一顆心」,從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不管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評價一定是發自內心,真心實意,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才會接受老師的評價。教師情真意切的評價,定會讓學生如臨春風,如沐春雨。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門藝術,它植根於深厚的教學功底、良好的口語素養和正確的教學理念。相信我們在課堂上關注和體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學會認真傾聽,在反思中增強研究意識,培育教學機制,在教學中不斷實踐探索,一定能步入這座有效評價的藝術殿堂。
㈧ 評價如下幾個選題的質量,若不理想,請提出改正對策。
哈哈。。。 飄過。。。。
㈨ 怎樣對課題學習進行評價
如果根據上面(3)中求出的AC和CD設計遮陽篷,是否符合一開始提出的問題情境的設計要求嗎?(此處應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並引導學生體會什麼是數學建模,及數學建模的方法,但如有學生提出只考慮正午時的情況是不夠的,應充分給予肯定,且鼓勵學生在自己進行設計時予以考慮。但同時也應告訴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考慮量與量之間的關系時,應注意將復雜問題簡單化,即舍棄一些次要的因素,抓住主要矛盾,作出合理假設)五、想一想:1.如果要求遮陽篷的CD邊為圓弧形,那麼還需要哪些數據才能進行設計?2.如果要求遮陽篷的CD邊為拋物線形,那麼還需要哪些數據才能進行設計?3.如果要求遮陽篷的CD邊可伸縮,那麼應如何設計?(此三個問題與我們已經學過的圓及拋物線的知識有關,問題答案不唯一,但應注意符合問題情境的基本要求,並表述清楚,說明道理)六、課後作業:1.自己查閱有關資料,獲得某城市α和β的度數,然後參照此數據找一個基本正南向的窗戶設計一個遮陽篷,作出設計方案,如有條件,可製作簡單模型。(在設計時,應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意,可根據實際情況,自由發揮)。2.分組調查遮陽篷的實際設計與製作過程,撰寫調查報告,並嘗試為實際的設計提出改進建議。(分組時應提醒學生注意合理的分工合作) 第二課時1.交流學生的設計方案(教師應在課前了解學生的設計情況,引導學生走上講台展示自己的設計方案,並說明自己特有的設計創意。這個創意可以是形狀、色彩上的,也可以是考慮實際增加的設計。無論是怎樣的設計,都應充分給予肯定,對有問題的設計,可發動學生提出改進建議。)2.交流學生的調查報告(在交流調查報告的過程中,因提醒學生特別注意實際的設計與理想數學模型的聯系與區別。實際的設計往往應考慮更多的非學術因素,而應更多地考慮客觀條件的影響,但不管客觀條件如何復雜,建立合理的數學模型都是設計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步驟。通過對調查報告的交流,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數學或其它學科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發展社會責任感。)注:本節課可根據情況由學生主持討論,應讓學生充分討論,甚至爭論,在這種氛圍中讓學生的思維發生沖撞,從而激發他們對知識刨根問底的願望,利於將問題進一步拓展與延伸。3.課後作業要求學生根據討論的結果進一步完善各自的設計方案及調查報告,在結束後可集中展示交流 就這個課題學習而言,事實上,是讓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一個實際問題。這個實際問題中所涉及的因素比較復雜,要求學生學會考慮問題中主要因素,舍棄次要因素,發現其中蘊涵的可用數學語言來描述的關系和規律。這一過程是對學生抽象概括能力的檢測。所以,對課題學習的效果進行評價,首先,要評價學生的抽象概括水平;當然,把一個實際問題數學化後目的是要利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與技能來解決問題,這也是課題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能否順利地解決問題是對學生應用數學知識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查;第三,從前面所舉的例子可知,課題學習是一種具有較強實踐性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方式,因此,學生親身參與探究課題學習活動的態度是直接影響到課題學習的質量的因素。考查學生質疑、探索、努力求知的態度,是課題學習的一個指標。最後,由於課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人際溝通與作用的過程,要完成一個課題,不僅需要自身的積極探索,更需要小組成員的共同努力,相互幫助,因此,課題學習中學生與人溝通、合作的情況也是至關重要。
㈩ 做一個系統評價 怎麼選題
【答案】選題報告要點包括:(1)選題名稱。(2)選題的價值。(3)選題醞釀、形成過程。(4)內容和形式設想。(5)讀者對象。(6)擬請的作者。(7)時間安排。(8)經濟效益預測。(9)市場營銷建議。(10)落款齊全。(11)文字規范。 《霧霾與健康》(1)選題名稱:霧霾與健康。(2)選題原因、依據與目的近年來,環境方面屢屢出現問題,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受到很大挑戰。同時,隨著霧霾天氣的持續增多,居民對環保的關注也越來越密切。所以,本社特策劃《霧霾與健康》這一選題,希望能在幫助讀者了解環境知識的同時,引起社會各界對於環境保護的重視。(3)本書的獨特價值:市面上關於霧霾的書籍很多,但圖書的作者基本上都是普通作者,權威性不高,這就導致圖書的可信度不高。此書將由醫學博士主編,還將請社外專家審讀稿件,可信度非常高,指導價值非常明顯。加之,配上博士陳偉平實的語青講解,圖文並茂,更具吸引力。(4)讀者對象:普通大眾,一般讀者。(5)擬請作者擬請醫學博士陳偉擔任該書的主編。陳博士長期從事空氣污染物暴露評價及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主持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利研課題的研究及國家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獲得多項利研成果。擔任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委員,第七屆全國衛生標准委員會主任委員,衛生部環境與健康專家委員會委員等。另外,陳博士曾發表過多篇霧霾類的論文,還曾撰寫過相關書籍,有很強的寫作能力,語青也能通俗易懂,適合大眾類閱讀。(6)預計交稿和出版時間2014年1月交稿,5月發稿,7月l日正式出版。(7)內容與形式安排:本套書內容以霧霾知識為主,分別從大氣污染相關知識、霧霾知識和霧霾應對措施三個方面來介紹,全面系統地講解霧霆與健康。形式方面,本書採用平裝形式出版,適用於一般讀者群的購買需要。(8)寫作規范語言文字要通俗易懂,配比適量插圖,圖片大小格式要統一,每幅圖片必須配以簡短的文字說明。本書字數在lOOO00字左右。(9)市場營銷設想:作者作為著名的醫學博士,可以通過欄條幅、微博、微信等手段進行大力宣傳。另外,還可請作者進行專題講座和簽售活動。(10)經濟效益預測:因為本書為大眾普及類讀物,所以市場面比較廣。此外,如今人們越來越關注環境方面的問題,對這方面知識渴求很大。加上圖片直觀立體,對讀者的吸引力更大,建議首印6000冊。E出版社編輯部王均2013年l0月11日